1. 張飛到底長啥樣
《三國演義》對張飛的外貌描寫只有一句:「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文人,給張飛翻案,直到明朝,張飛的形象最終定義為能文能武,會寫草書,擅長美人圖,風流倜儻,竊玉偷香的美男子。
最早出現張飛有胡須且不同於常人胡須的記載,並非正史,乃隋唐民間流行的一種文藝形式,叫水上木偶戲。張飛的木偶形象是一撮撮橫在臉上的胡須,以至於孩子們看到了感覺滑稽。李商隱用詩歌生動地記錄了這一情景:「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
宋元兩代,平話已然火爆,民間藝人根據自己對英雄的審美及英雄自身的性格特點,對張飛進行了一次比較大的「整容」,其莽漢形象大致定型。
如元代《三國志平話》這樣描繪張飛:「卻說有一人,姓張名飛,字翼德,乃燕邦涿郡范陽人也,生得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身長九尺余,聲若巨鍾。」
有人依元代雜劇為據,說在《單戰呂布》、《三出小沛》等元雜劇裡面,張飛的扮演者都是大眼方臉。盡管他是黑臉,但黑臉在戲曲舞台上主要表示正義,猶如紅臉表示忠臣、白臉表示奸臣一樣,不是說張飛真有一張黑臉。
所以,卸下妝的「張飛」,是個大眼方臉、長相不俗的美男子,於是當時人們把美男子的臉型比作「張飛臉」。
(1)張飛圖片壁紙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有一種說法,說張飛善書法、懂繪畫,「平生的嗜好,是畫美人」,依據是今四川渠縣東北的摩崖石刻疑是張飛手跡,以及清代《歷代畫征錄》所記:「張飛,涿州人,善畫美人。」
但隨著考古的發掘,儒將張飛站不住腳了,首先歷代所謂張飛的真跡,都被證明是假的,比如《張飛立馬銘》,講的是,劉備曹操在漢中之戰前,張飛在巴蜀打敗張郃後,詩性大發,就寫了「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於八溕,立馬勒銘」。
專家考古研究,以及當時閬(讀 lang)中相對漢中和張飛、張郃決戰地理位置,還是認為這碑不是張飛的傑作。
《三國志》中隻字不提張飛長啥樣。給張飛作傳記時,吃飯喝酒交朋友、打架斗毆娶老婆的事兒全寫了,就是不給張飛加個「大頭照」。
根據年譜來看,張飛死於公元221年,12年後,陳壽才出生。如果張飛的相貌屬於有特點的那種,無論是好看還是難看,作者不會不記,除非是屬於中間的。由此,張飛可能就是一個大眾臉,放在千萬人之中也無人關注的那種。
2. 三國演義里有哪些人的圖片
1、曹操。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2)張飛圖片壁紙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1、曹操。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
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2、劉備。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後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於章武三年(223年)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3、諸葛亮。
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3. 歷史上張飛的丈八蛇矛多長多重 丈八蛇矛真實圖片
丈八蛇矛有一丈八寸那麼長。按現在的尺寸合下來,大約2.48米左右。這么長的武器,在兩軍交鋒的時候,就能先於對方刺到敵人,極大地發揮了它的優勢,丈八蛇矛隨著張飛笑傲疆場,也聞名天下。
丈八蛇矛用烏茲鋼打造,矛頭和矛桿是它的主要構成部分。現有史料對丈八蛇矛的重量沒有詳細的記載,現在只能推斷。假設它的直徑是5厘米,長度2米多,體積約是3.93立方分米,所以重量應該是63斤。
(3)張飛圖片壁紙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丈八蛇矛與青龍偃月刀相媲美;它們先後成名,從此一發不可收,揚名天下。
燕人張翼德,一條莽撞漢。而這丈八蛇矛卻是與他相得益彰。
東漢末年,三國時代間,蜀國猛將張飛,手執一支丈八蛇矛,縱橫沙場,轉戰南北,在百萬軍中取敵首級,猶如探囊取物。
那彎曲的矛頭正如張飛的性格,如同火苗一樣,起伏不定。令人感到氣息逼人,擋無可擋!
張飛在虎牢關,在下邳城,在當陽橋,在葭萌關,在瓦口關。可以說丈八矛與他形影不離,就是他生命的象徵。
虎牢關是丈八矛第一個奮起對抗方天畫戟壓迫勢的霸氣。下邳城它再次與天下第一的方天畫戟打成平手。當陽橋上它的氣勢已經凌駕於方天畫戟之上,使倚天像個受驚的懦夫一樣不敢露頭。葭萌關和瓦口關它又再次顯示出一個如霹靂的神兵應有價值。
張飛被范疆、張達刺殺後,它到了張苞手中,與東吳會戰。
這一支丈八蛇矛,矛尖有如白蛇吐信,重達五十多斤的矛身,在黑色的錦絮飛舞中橫掃戰場,挑敵破甲,矛尖向敵陣一投,便有一名敵將被刺死在丈八蛇矛之下,是令敵將聞風喪膽的象徵。
4. 誰知道這張圖片出自哪裡
變態小日本發明的惡心游戲,男性人物全被娘化了。
5. 關羽和張飛都是街頭小販, 為何武功蓋世, 他們武功從哪學來的
三國中,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和大鬧長坂坡的張飛武功蓋世那是人人皆知的事,可是我們從整個三國中都沒有看到,張飛和關羽對自己武功來歷還有師從的介紹,兩人從一登場就有超一流的蓋世武功,那麼他們的武功到底是哪裡學來的呢?
桃園三結義(圖片源於網路)
不過在名著中有介紹張飛曾經是個殺豬的,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殺豬,並沒有現代這么的省時省力,殺豬時不是用殺豬刀砍,而是捅。所以本質上殺豬刀不是刀,而是和矛類似。豬殺死後要去毛,去毛前要給豬充氣,使皮膚綳緊。通常做法是用鐵釺從後面一直捅到腹部,然後拔出鐵釺,往腹部充氣。張飛沒有打氣筒,只能用嘴吹。鐵釺就是小號的矛,所以張飛自然選矛作武器。由於長期給豬吹氣,張飛練就了巨大的肺活量,才能在長坂坡前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兵。
張飛(圖片源於網路)
而關羽當年就是在棗園摘棗的,可是棗樹一般都是比人高的,古代的時候也並沒有現在什麼先進的摘棗的工具,所以就是自己拿著個棍子,然後吧棗子敲打下來,當然如果為了快點完成工作的話,肯定就需要不停的快速敲打才行,因此在這個過程中,20多年關羽練就了非常持久的臂力和力量,因此在後面的戰場上關羽可以一戰群雄。關羽和張飛的是三國時期著名的五虎上將,他們的功夫超群,武藝高強,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可所謂是探囊取物,然而他哥倆沒和劉備桃園三結義之前,關羽和張飛竟然是個買棗和殺豬的。
關羽(圖片源於網路)
據史書的記載關羽和張飛並沒有什麼師傅,關羽因為殺了家裡的惡霸,逃難於江湖,在逃亡的途中,買過幾年的棗,生意也不是十分的好,關羽經常去棗園拿個大竹竿打棗,如此打了好幾年的棗樹,練得一身的好臂力,自然偃月刀也耍的好,成就了關羽的武功。張飛當時家裡面還是比較富裕的,依靠買豬肉和酒為生,是個屠夫,性格豪爽,喜歡結交天下的豪傑,張飛自己經常殺豬,而一頭豬也好幾百斤,練就了一身的蠻力,古代殺豬的時候一定要給豬吹氣,只有吹過氣的豬才能很好的去毛,而且還要用一柄鐵釺捅穿然後才能吹氣,才使得張飛大喝一聲嚇退百萬曹軍。
關羽和張飛的武功到底是哪裡學來的?是否是因他們的武功來自他們的職業,我們也不得而知,而正史並沒有記載,此文都是從野史得來。兩位大將留給了後人無限的猜想。
6. 三國演義張飛扮演者
張飛是三國裡面的一位猛將,和劉備、關羽結為兄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來源於小說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同時也產生很多關羽張飛的歇後語,比如「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張飛綉花
——粗中有細」等等。扮演過張飛的演員非常多,大致有12位,其中以下六個版本最為突出:
1、在1994年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李靖飛扮演張飛,在開拍之前,光是寫劇本和選演員就花一年的時間。而張飛這個角色作為六大主演之一,在演員的選取上更是百里挑一。李靖飛因為眼睛大而圓,長相非常符合原著中的張飛形象,於是他得到了這次改變命運的機會,果然憑借著張飛這個角色一炮而紅,成為了最經典的張飛,之後的張飛都是以他為借鑒。
7.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的外貌特點分別是什麼,用原文中的語言描述一下他們的外貌特徵。 謝謝啦。。。親愛的們。
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劉備:兩耳垂肩 雙手過膝 目能自顧其耳 面如冠玉 。
劉關張:劉指劉備,關指關羽,張指張飛。後世常將此比喻為肝膽相照的結義兄弟。同時關羽張飛是三國時期劉備集團中的最得力的兩員大將,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相關典故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庄後一桃園。
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准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這便是《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桃園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