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找到哈佛大學的校門圖片
僅供參考:)
2. 哈佛大學凌晨圖書館那個照片是真的嗎
不是真的。具體請看下文,打有【】重點看。
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凌晨4點座無虛席
【這張不是我們學校的任何圖書館,而是一開始寫這篇文章的人隨便找的】
接著是正文,我只截取了他作了評論的一些段落,【加粗字體】為他的評論:
日前,兩張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凌晨4點多學生仍在學習的照片,在網上迅速傳播。照片顯示:凌晨4點的哈佛大學圖書館里,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圖片配文這樣寫道:哈佛是一種象徵。人到底有怎樣的發揮潛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為什麼在哈佛能兌現?【我覺得是人的懶惰和貪玩,如果平時時間安排好一點就不用熬夜寫論文了。】哈佛的學生餐廳,很難聽到說話的聲音,每個學生端著比薩可樂坐下後,往往邊吃邊看書或是邊做筆記。【如果你真的每天這樣的話,那在這里算個怪喀。】我就沒見過哪個學生光吃不讀的,更沒見過哪個學生邊吃邊閑聊的。【我沒見過哪個學生不邊吃邊聊的,更沒見過幾個邊吃邊讀的。會讀書的人不需要時時刻刻都埋在書里。】感覺哈佛,餐廳不過是一個可以吃東西的圖書館,是哈佛正宗100個圖書館之外的另類圖書館。【我們從來沒有100個圖書館】哈佛的醫院,同樣的寧靜,同樣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診的人也無一人說話,無一人不在閱讀或記錄。【我去過我們醫院,都在看雜志什麼的,安靜不是因為大家都好學,而是因為是醫院。】醫院仍是圖書館的延伸。於是,哈佛產生的諾貝爾獎得主有33位。哈佛產生的美國總統有7位。
哈佛校園里,不見華麗服飾,不見濃妝異彩,更不見晃里晃盪,只有匆匆的腳步。【哈佛學生是正常人,正常人享受生活,欣賞校園里秋天的紅葉和冬天的白雪,而且平均步行速度應該沒有國內快。】堅實地寫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話,【也從來不應該是神話,神話只是本文作者的一廂情願和中韓兩國電視劇界和補習界的幌子,搖錢樹。】哈佛只是一個證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負,理想的證明。【這些不是透過表面的東西體現出來的。】
央視《世界著名大學》製片人謝娟曾帶攝制組到哈佛大學采訪。她告訴人們:我們到哈佛大學時,是半夜2點,可讓我們驚訝的是,整個校園當時是燈火通明的。【沒那麼誇張。】那是一個不夜城。餐廳里,圖書館里,教室里還有很多學生在看書。【要不然就是之前玩太凶了,要不然就是夜貓子,早晨可能睡到12點。】那種強烈的學習氣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們。【可憐的筆者。】在哈佛,學生的學習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時,我才知道,在美國,在哈佛這樣的名校,學生的壓力是很大的。【這到沒錯。】在哈佛,到處可以看到睡覺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長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你確定不是因為喝酒喝醉了???】而旁邊來來往往就餐的人並不覺得稀奇。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倒頭就睡的人實在是太累了。在哈佛,我們見到最多的就是學生一邊啃著麵包一邊忘我地在看書。【僅在考試之前,但是那些人一般平時就不太care吃飯這件事。】你到了哈佛,你就知道中國高校的差距在哪裡了。
在哈佛采訪,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學生學的太苦了,但是他們明顯也是樂在其中。是什麼讓哈佛的學生能以苦為樂呢?我的感覺到,他們對所學領域的強烈興趣。還有就是哈佛學生心中燃燒的要在未來承擔重要責任的使命感。從這些學生身上,你能感到他們生命的能量在這里被迸發了出來。
在哈佛學習的一個北大女孩說,哈佛的本科生,每學期至少要選修4門主要課程,一年是8門課,4年之內修滿32門課並通過考試才可以畢業。【沒有考試,除非你拿honors。】一般而言,學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後的頭兩年內完成核心課程的學習,【沒有這樣荒唐的要求,我們學校更希望可以四年裡均衡交叉地安排專業課程和核心課程。】第三年開始進入主修專業課程的學習。只有最聰明的天才學生可以在兩三年內讀完這32門課,一般的學生光應付4門課就已經忙得頭暈腦漲了,因為在課堂上教授們講的飛快,不管你聽得懂聽不懂,課下又留下一大堆閱讀材料,讀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業。【沒那麼慘,我們一般讀個50%已經算很不錯了。】那個北大女孩說,我在這里一個星期的閱讀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閱讀量。【這個我就不了解了。】而且,在哈佛的作業量要求很大,她說,我們課後要花很多時間看書,預習案例。每堂課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備,課前准備充分了,上課時才能在課堂上和別人交流,貢獻您的個人思想,才能和大家一起學習,否則,你是無法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中的,當每個學生都投入了時間認真准備了,才可以快速推進課堂討論的進程,而之前如果不讀那麼多的書,你就無法參加到課堂討論之中。哈佛學生的學習壓力也來自學校的淘汰機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約20%的學生會因為考試不及格或者修不滿學分而休學或退學,【沒有這么慘,20%的人消失了的話我會察覺到。】而且淘汰的20%的學生的考評並不是學期末才完成,每堂課都要記錄發言成績,平均佔到總成績的50%,這就要求學生均勻用力、不能放鬆。在哈佛不僅學生有壓力,老師一樣有壓力。在哈佛的課堂,要求老師講的東西都是新的。老師每年講課的內容都要跟住前沿科學的發展變化。因此,哈佛的老師必須處在最前沿科學的研究陣地。哈佛認為,教授首先應當是個學者,能夠享受挑戰和創新的樂趣,而且能與他人進行有說服力的交流。
【本科生大部分的課討論部分sections都是由良優不齊的研究生主持,有些很認真,但是有一些也教的很爛。討論的質量嗎,也因人而異。以下是一個討論案例:
Teaching fellow: who fought whom in the opium war?
Students: uhh, China, and...uh....uh,,, someone?
Teaching fellow: someone?
Student: I don't know (and this is something that was taught in class)
Teaching fellow: Great Britain. 】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說:中國大學生的大學生活相比之下太輕鬆了,我們總是說,中國的孩子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實,在美國一些著名的中學里,高中的學習同樣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學的時候,也經常學到半夜。在美國,隨著年齡的增長,一點點加大學習的任務。到了大學時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須是吃苦的。而中國的孩子到了大學,卻一下子放鬆下來了。他們放鬆的4年,恰好是美國大學生最勤奮的4年,積蓄人生能量的黃金4年。所以,美國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我們國內的一些重點大學很難讓人感受到哈佛那樣的學習氣氛和探究氛圍,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並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努力是對,但是不能死學,哈佛的人並不一定都有多聰明,但是大家都有一些夢想,一些自己獨特的東西,一些與眾不同的思維】
某教授對學生說,你學我這門課,你就一天只能睡兩小時。【從未聽聞,要知,教授也是會開玩笑的。】學生想,那麼,我學四門課,我就沒有睡眠時間了,我就得倒貼睡眠時間了。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書,每本幾百頁,還要交上閱讀報告。【建議筆者不要本科和博士生不分,它倆還是有區別的,頗有用博士生的生活來誇大本科壓力之虞。】哈佛過橋便是波士頓,前人類學系主任張光直在哈佛讀博士那幾年,沒有上過橋沒有去過波士頓。【我們一個禮拜一次吧,大一在那邊做份臨時internship一個禮拜還去三四次呢。】
參考文獻:http://www.hu.com/question/19586427
3. 21歲東北小伙近滿分入哈佛,何鴻燊陪14億嫁女,如今怎樣
他們如今的生活過得非常滋潤!
從古代到現代,成功人數數不勝數。很多人成功都是因為他們吃苦肯干,勤奮努力。但是很多人都只看中了他的成功,卻沒有看到背後他所付出的汗水和心酸。俗話說得好:努力不一定有收獲,但是收獲一定付出了努力。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賭王——何鴻燊,他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以自己獨特眼光和深謀遠慮,不斷的進行投資創業,最終,成為了一個富可敵國的人物。當然他的家人們也是有很高的身價。何鴻燊的長女何超盈,嫁給了一個出身平凡的不普通通的人——辛奇隆,那麼到底是有什麼吸引著何超盈呢?
就算是已經和賭王的女兒結了婚,但是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辛奇隆身上好的品質並沒有消失。也許正是這樣的他,何超盈才被他吸引了。這也讓我們知道,一個人要堅守本心,嚴於律己,才能更好的發展下去,而如今兩人也非常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出門幾乎是成雙成對,四處旅遊,過著他們喜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