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呢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緙絲、全聚德、蘇綉、吳歌、評彈、中和韶樂、川劇變臉、灘頭年畫、江永女書、南京雲錦 、西安古樂、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顧綉、南匯鑼鼓書、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兒」;
納西古樂、唐三彩、紫砂壺、木版年畫、川江號子、古琴、皮影戲、剪紙藝術、儺戲和儺戲面具、楊柳青年畫、木卡姆、梁祝、少林功夫、崑曲。
一、緙絲簡介:
評彈又稱蘇州評彈、說書或南詞,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是一門古老、優美的傳統說唱藝術。 評話通常一人登台開講,內容多為金戈鐵馬的歷史演義和叱吒風雲的俠義豪傑。
彈詞一般兩人說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彈自唱,內容多為兒女情長的傳奇小說和民間故事。
Ⅱ 有哪些讓你驚艷的傳統民間工藝
有哪些讓你驚艷的傳統民間工藝?
Ⅲ 古代絲綢有哪些種類
古代絲綢有四大名綉,分別是蘇綉、蜀綉、湘綉和粵綉。還可以分為三大名錦,分別是雲錦、蜀錦和宋錦。
一、四大名綉
1、蘇綉
蘇綉是以江蘇蘇州為中心包括江蘇地區刺綉產品的總稱。蘇綉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濱臨太湖,氣候溫和,盛產絲綢,當地婦女素有擅長綉花的傳統習慣。
優越的地理環境,絢麗豐富的錦緞,為蘇綉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蘇綉在藝術上形成了圖案秀麗、色彩和諧、線條明快、針法活潑、綉工精細的地方風格,被譽為「東方明珠」。
2、蜀綉
亦稱「川綉」,是以成都為中心的四川刺綉產品總稱。蜀綉的歷史很悠久,據晉代常璩《華陽國志》中記載,當時蜀中的刺綉已十分聞名,並把蜀綉與蜀錦並列,視為蜀地名產。蜀綉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種類豐富,充分發揮了手綉的特長,形成了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
蜀綉題材多為花鳥、走獸、山水、蟲魚、人物,品種除純欣賞品綉屏以外,還有被面、枕套、衣、鞋、靠墊、桌布、頭巾、手帕、畫屏等。既有巨幅條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觀賞性與實用性兼備的精美藝術品。
3、湘綉
湘綉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綉產品的總稱。湘綉分別在民國元年(1912年)消磨和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義大利都靈博覽會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湘綉分別獲得最優獎和一等獎,被國外譽為超級綉品。湘綉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綉花,其實是將絨絲在溶液中進行處理,防止起毛,這種綉品當地稱作「羊毛細綉」。
湘綉也多以國畫為題材,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綉花花生香,綉鳥能聽聲,綉虎能奔跑,綉人能傳神」的美譽。湘綉人文畫的配色特點以深淺灰和黑白為主,素雅如水墨畫;湘綉日用品的色彩艷麗,圖案紋飾的裝飾性較強。
4、粵綉
廣東刺綉藝術的總稱,包括以廣州為中心的「廣綉」和以潮州為代表的「潮綉」兩大流派。相傳最初創始於少數民族,與黎族所制織錦同出一源。先前綉工大多是廣州、潮州男碧橋絕子,為世所罕見。粵綉始於唐代,明中後期形成特色,清代由廣州港出口名揚國外。
技藝精湛,構圖裝飾性強,色彩濃郁鮮艷,綉絨平整光亮,文理清晰,絨條灑脫。唐代蘇鶚所撰《杜陽雜篇》就描述過廣綉「細如毫發,其品題章句,無有遺闕。」
二、三大名錦
1、雲錦
雲錦指在南京生產的一種提花絲織工藝品,織造精細、圖案精美、錦紋絢麗多姿,集歷代絲織工藝之大成,又融會了其他各種絲織工藝的寶貴經驗,達到了絲織工藝的巔峰。雲錦主要特點是逐花異色,從不同角度觀察,綉品上花卉的色彩各異 。
雲錦的歷史可追溯至宋代,因色澤光麗燦爛,狀如天上雲彩,故而得名,流行於明清時期,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御用品貢品,被稱作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後一座里程碑。2006年雲錦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傳承單位是南京雲錦研究所。
2、蜀錦
蜀錦原指四川生產的彩錦,後成為織法似蜀的各地所產之錦的通稱。蜀錦多以染色的熟絲線織成,經線起花,運用彩條起彩或彩條添花,以幾何圖案組織和紋飾相結合的方法織成。蜀錦圖案取材廣泛,諸如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占祥銘文、山水人物、花鳥禽獸等。
成都「錦官城」得名於秦漢時期,秦漢至隋唐時期的錦織品幾乎均為蜀錦。是絲綢之路的主要交易品之一,亦是日本國寶級傳統工藝品京都西陣織前身。2006年,蜀錦織造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單位是成都蜀錦織綉博物館。
3、宋錦
宋錦起源於宋末,主要產地在蘇州。紋樣組織精密細致,質地堅柔;圖案花紋對稱嚴謹而有變化,豐富而流暢;色彩運用艷而不火,繁而不亂;製作工藝以經線和緯線同時顯花為主要特徵。宋錦實用性非常強,質地柔軟堅固、圖案精美、耐磨且可以反復洗滌,適用面非常廣泛 。
宋錦是在唐代蜀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單位為蘇州絲綢博物館。悔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