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針灸圖片高清圖片大全銅人
擴展閱讀
獨一無二圖片搜索 2025-02-08 00:08:19
祥米手機圖片 2025-02-08 00:06:52

針灸圖片高清圖片大全銅人

發布時間: 2023-06-04 05:27:26

㈠ 最全的人體穴點陣圖

人體穴點陣圖:

1、穴位,學名腧穴,主要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多為神經末梢和血管較多的地方。稱為穴、穴道。

2、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通「輸」,或從簡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黃帝內經》又稱之為「節」、「會穴」、「氣穴」、「氣府」等;《針灸甲乙經》中則稱之為「孔穴」;《太平聖惠方》又稱作「穴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通稱為「腧穴」;《神灸經綸》則稱為「穴位」。

3、《素問.氣府論》解釋腧穴是「脈氣所發」;《靈樞.九針十二原》說是「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說明腧穴並不是孤立於體表的點,而是與深部組織器官有著密切聯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輸通」是雙向的。

(1)針灸圖片高清圖片大全銅人擴展閱讀:

頭頸部的穴位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2、神庭穴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寸凹處。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後發際凹陷處)。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㈡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的針灸銅人

誕生
針灸學一直是中醫學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療方法。北宋初,也有一些前世的針灸書籍流傳於世,但是錯誤百出,容易引起誤導,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宋仁宗趙禎詔令翰林醫官院醫官、尚葯奉御王惟一,考證針灸之法,鑄造針灸銅人,作為針灸之准則。 王惟一是宋代著名針灸學家,曾任翰林醫官院醫官、尚葯局奉御,他對古醫書中之有關針灸理論、技術、明堂圖經等都有深入研究。奉旨後,他又進一步對人體解剖、穴位、經絡走行、針灸主治等進行細致研究,撰成《銅人腧穴針灸圖經》3卷。宋仁宗看後認為書中論述雖然精闢,但是學習的人執行起來可能還是會有偏差,於是繼續下令王惟一製作針灸銅人模型,以便更感性化地認知針灸理論。公元1027年,王惟一製成了兩個銅人,這兩個針灸銅人,高度跟成年男子一般,外殼可以拆卸,胸腹腔也能夠打開,可以看見腹腔內的五臟六腑,位置、形態、大小比例都基本准確,在銅人身體表面刻著人體十四條經絡循行路線,各條經絡之穴位名稱都詳細標注,都嚴格按照人體的實際比例。兩個銅人鑄成後,一個放在翰林醫官院保存,一個放在大相國寺仁濟殿中。針灸銅人的製成,使經穴教學更為標准化、形象化、直觀化,很快針灸銅人就成為針灸教學的模型,對於指導太醫局裡的學生學習針灸經絡穴位非常實用。
針灸考試扎銅人
有了針灸銅人,學生在進行針灸考試時,通過針灸銅人進行實際操作的考查,也能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更真實的體現。銅人扎針灸考試的方法非常科學,考試前會將銅人的表面塗上蠟,用來遮蓋銅人上刻的穴位、經絡說明,穴位上的針孔也被黃蠟堵塞,銅人體腔內還要注入水銀或水。學生考試時,根據考官的出題,用針扎向銅人的穴位,如果針刺的部位不準確,針就不能扎進銅人體內;如果取穴正確,正好扎在被堵上的銅人穴位點,那麼針很快就能刺進去,並刺到體腔內,這樣拔針之後,水銀或水就會從針孔中射出。學生對於穴位掌握得是否准確,可以非常明顯地考查出來,而且標准統一,對於針灸教學是一個極大的促進。
針灸銅人鑄成後,頗受人注目,宋金戰爭時,金人曾以索取針灸銅人作為一項議和的條件,可見針灸銅人的重要性。但經過金元明清幾個朝代後,針灸銅人還是沒有保存下來,至今下落不明,在明代時曾經復制了宋的針灸銅人並被保存下來。
王惟一在完成針灸銅人製作後,又重新編成了《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由翰林醫官院刊刻印行,政府頒行於各州進行推廣。《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的經絡腧穴圖還被刻於大相國寺仁濟殿的「針灸圖石壁堂」,這些刻石有部分保存至今,殘碑現分別展陳於中國歷史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和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它們為研究我國醫學史及針灸學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