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火山長什麼樣子
由地下熔融物質及其攜帶的固體碎屑沖出地表後堆積形成的山體。地殼之下100~150千米處,有一個「液態區」,區內存在著高溫、高壓下握汪悔含氣體揮發成份的熔融狀硅酸鹽物質,即岩漿。它一旦從地殼薄弱的地段沖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火山分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火山是熾熱地陵梁心的窗口,地球上最具爆發性的力量,爆發時能噴出多種物質,主要物質為火山灰,火山灰凝固而成火山泥,火山泥在冶金、化工、醫療、壁材領域應用廣泛。危害有:火山泥石流、熔岩流等。
形成
火山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學過程。在上升過程中溶解在岩漿中揮發份逐漸溶出,形成氣泡,當氣泡佔有的體積分數超過75%時,禁錮在液體中的氣泡會迅速釋放出來,導致爆炸性噴發,氣體釋放後岩漿粘度降到很低,流動轉變成湍流性質的。
如若岩漿粘滯性數較低或揮發份較少,便僅有寧靜式溢流。從部分熔融段正到噴發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的差別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火山活動。
⑵ 火山的相貌是什麼樣子的
富士山一向以體型漂亮聞名於世,白雪皚皚的尖峰和兩側略呈微弧形的山坡線,在晴空中顯得十分美麗。日本人把富士山當成自己國家的象徵。
在火山家族的「族譜」中,如果用形狀伏鉛絕進行分類,富士山屬於圓錐形火山。這種火山噴發時,地下岩漿和岩石碎屑主要通過一條中心管道不斷噴出來,由於岩漿的成分不同,噴發後所形成的火山錐形狀也不同。這種圓錐形的山峰,叫作層狀火山錐或混合火山錐。
我國也有圓錐形火山。山西省大同附近的昊天寺火山就是這種形狀的火山,雖然個頭比富士山要小得多,但在形態類型上和富士山同屬一類。圓錐形火山頂部常常有一個很大很圓的深坑。這是火山噴發以後,留下來的噴火口遺跡。有的深坑積滿雨水,形成湖泊,稱為火口湖。我國東北中朝邊境長白山頂上的天池就是這樣一種湖泊。如果火山錐的平面形態是長圓形的,樣子象個盾牌,就叫盾狀火山。我國大同火山群中就有這樣的火山。
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島上,有一些火山不會猛烈地噴發,熾熱的岩漿只是不停地從火山口中靜靜地流淌出來。這種岩漿很稀,流動性大,流在地面上就象一攤一攤稀泥。岩漿冷卻凝固以後,就形成一種坡度十分平緩的火山,被稱做穹窿狀火山。這種火山在我國也有。
如果許多大大小小、形態不同的火山聚集在一起,就組成一片豐富多採的火山群。到火山群中旅行,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火山。我國黑龍江省德都縣附近的五大連池火山群,被科學家們譽為「天然的火山博物館」,每年總有許多專家和地理愛好者們到這里參觀、游覽。
五大連池火山群有十四座大小不同的火山,分布在不到六百平方公里的廣闊平原上。由於火山噴發和岩漿流出,把這里的一條小河攔腰截成五段,形成首尾相連的五個小湖,「五大連池」就是這樣叫起來的。
五大連池火山最後一次爆發在十八世紀二十年代,距今只有二百多年,因此,它是我國最年輕的火山群之一。正因為年輕,每個火山的形態和各種熔岩地形都保存得相當完整,讓人們很容易推測當年火山噴發時的各種情景。
好,讓我們走上火山群中央的老黑山,看一看五大連池火缺姿山群的全貌吧:
老黑山的外貌屬於圓錐形火山,相對高度一百五六十米,基本由鬆散的火山碎屑堆成。山北坡長滿落葉松和白樺,山頂有一個一百多米深的圓坑,坑裡沒有水,但陡得無法下去。站在老黑山頂瞭望五大連池火山群,只見那些坐落在平緩平原上的一座座山巒,各有不同的形態,有的如卧虎,有的象走獸,有的似筆激芹架,有的象菌蘑,真是千姿百態,各具風姿。
彎彎曲曲的白河象一條亮晶晶的玉帶從天邊流來,在火山群區匯成五個明鏡似的湖泊,又蜿蜒流向遠方。
在老黑山北邊不遠的地方,有一對小火山,當地居民叫火燒山。因為當年火山噴發時,發生強烈的爆炸,火山口沒有保存下來,整個山體也被炸成兩半,所以也叫「兩半山」。
在火山地區,還能見到不少奇特的熔岩地形。在五大連池的老黑山和火燒山附近,到處覆蓋著一色兒的青黑色熔岩。熔岩上面崎嶇不平,象是一片剛剛犁過的黑色的土地,當地老百姓叫它「翻花石」。科學家們推測,這種熔岩地形是當年岩漿流動時,攪動上面已經冷凝的岩層形成的。地面上還保留著十分清晰的當年熔岩流動時的各種形態,如石蟒、石繩、石鼻、石瀑等,有一種石碟和石塔最是稀奇,有一兩米高,那是當年岩漿的噴氣孔。
如果有機會能到五大連池火山群去旅行,那將會學到不少有關火山方面的知識。
⑶ 火山爆發是怎樣的景色
白天的時候,火山爆發卜彎只能看到很多的濃煙~但是天色暗下來,火山就開始「吐火」了!很像是電影里做的特效有木有,沒有人敗弊帶煙,天地之間只有這座火察蘆山在噴發!岩漿蜿蜒而下,爆發的火山像是變成了一座火樹銀山~如果是好幾座火山一起爆發,那就更壯觀了!這種奇險美麗的景色,只屬於那些勇敢的人!能夠這么近距離地拍攝岩漿的場景,實在是需要有極大的勇氣!岩漿像是有生命力般,讓人想起了梵高的畫~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藝術家,隨手一揮,渾然天成的美麗。當炙熱的岩漿逐漸冷卻,變成火山岩,成就億萬年不變的傳奇。
⑷ 火山是怎麼形成的圖片
火山是怎麼形成的圖片
火山是怎麼形成的圖片,一說到火山,我們就會想到火山噴發,當火山噴發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到非常的可怕,這樣的災害會對我們生活造成影響,下面為大家分享火山是怎麼形成的圖片。
火山是怎麼形成的圖片1
火山的形成要從地球剛形成的時候說起,那時候的地球由於內部熱量和多次撞擊是一個熔融的大火球,後來冷卻下來後,形成了由內向外的地核、地幔、地殼結構,其中地面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分由固體岩石組成,但在地熱的推動下它具有蠕動性。
熱的部分被推到上方,冷卻的部分再緩慢回到下方,如此反復就形成了對流層。而地面上部分,因為反射性元素衰變釋放的熱能,把岩石融化成了岩漿。地質學上把這一層叫做軟流圈,火山噴發的岩漿就是從這里來的。
而地球的地殼則分為6大板塊,他們各自都在運動著,這就導致兩個板塊之間的地殼不穩定,從而產生裂縫或者變得薄弱。當地核源源不斷散發出來的熱鬧一層層傳遞上來時,強大的壓力將轉流圈裡的岩漿沖向這些地殼的薄弱處,也就是板塊交界處噴發出來,形成了火山噴發。目前全球有70%的火山噴發和地震較常見於板塊的交界處。
火山按照外觀可分為盾狀火山和富士火山,也叫成層火山。盾狀火山的岩漿容易流動,氣體比較容易散,潘發的過程較溫和,這種也叫臨近時噴發。
比如夏威夷的莫納高猜羅亞火山,而富士火山岩漿黏性大的比較不容易流動,所含的氣體也不容易散發,它在內部加到一定程度後,會以爆炸式的形式噴發,其火山的地形近似於錐狀。例如菲律賓的塔爾火山便是一座復式火山。接下來我們來說說火山噴發的危害。一般來說火山噴發出來的岩漿流動緩慢,對人體的危害比較小,只要跑出熔岩流動范圍就不會有什麼危險。
銀胡而危害最大的是火山碎屑流。劇烈的爆炸式火山噴發,常釋放出大量的火山碎屑物,具有毀滅性的破壞力,它最高會以每小時161公里的速度向四周涌去,輕易推倒樹木、房屋,將人淹沒在火山灰無形之下,無形的摧毀流經過的一切。
公元79年的義大利維蘇威火山就發生過一次這樣的噴發,噴涌而來的火山碎屑流摧毀了當時2萬多人的龐貝城。其次具有危險性的是噴射物和火山灰,噴射物,是雞蛋大小的岩石碎片,他在岩漿噴發的時候也一起被帶了出來。
人們最好帶上頭盔或其他東西護住頭部,防止被從天而降的石塊打傷,而火山灰是細小的火山碎屑,是彌漫在空氣中的堅硬固體顆粒。吸進體內後會對呼吸道和肺部產生傷害,導致呼吸疾病。所以在火山噴發避難時,最好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火山噴發出這些危害還會產生,比如泥石流、山體滑坡、酸雨等,這些都有可能對全球氣候和生態造成嚴重影響。盡管火山噴發的可逆性不容小覷,不過它爆發出的容顏也會產生新陸地,讓生命得以蓬勃發展。這同時也是地球生命自我循環的一部分。不管我們喜歡與否,我們都得接受它。
火山是怎麼形成的圖片2
降壓熔融:當作用在受熱岩石上的壓力降低時,就會發生減壓融化。當岩石從A點上升到B點時,壓力下降了很多,但是岩石只冷卻了一點,所以岩石開始融化。固相線表示開始融化的條件,液相線表示岩石完全融化的條件
低溫等溫線通常完全位於固相線內,即使更深的岩石非常熱。為什麼?溫度和壓力都隨著地球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溫度的升高使原子振動得更快,並試圖打破晶體的束縛,這一過程將形成液體。壓力的增加使原子保持在一起,阻止它們打破束縛,使晶體保持固態。
盡管堅硬的地殼和地幔大部分是固體,但仍有大量的岩漿形成。為什麼?由於當溫度、壓力或化學成分發生變化,已經存在的岩石會在特定的`位置熔化並產生岩漿。讓我們逐個看看這些原因:
減壓熔融
在較低的壓力下,原子之間的結合不那麼緊密,在非常熱的岩石中,壓力的降低會引發融化。當熱岩石從地幔深處未經過冷卻而上升到較淺深度時,就會發生這鋒念攔種減壓融化
導致減壓融化的條件發生在幾種不同的地質環境中 揮發分導致的熔融
如果你生活在寒冷的氣候,你可能會在人行道上撒鹽來融化冰,因為添加鹽到水中會降低水的融化溫度。當揮發性化合物(很容易以氣態形式存在的化合物),如水(H2O)和二氧化碳(CO2)滲入非常熱的固體岩石時,也會發生類似的過程。地質學家將由於添加揮發性化合物而導致的融化稱為 助熔劑熔融( flux melting)
助熔劑熔融:發生在俯沖帶揮發物進入熱的地幔物質 熱傳導熔融
不是所有的岩石類型都在相同的溫度下開始融化。具體地說,地幔岩石在較高的溫度(大約1200℃),大陸地殼岩石在較低的溫度(約700℃)。從地幔噴出的岩漿比大陸地殼的熔化溫度要熱得多。岩漿所帶來的熱量可能會使周圍地殼的溫度上升到足以使熔化的程度。這種熔化被稱為熱傳導熔融,因為它是熱量從較熱的物質傳遞到較冷的物質的結果
當上升的岩漿帶來熱量並融化上覆或周圍的岩石時,就發生了熱傳導熔融
在特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只有一小部分岩石會在岩漿遷移出去之前熔化。地質學家認為岩漿往往是部分熔融的產物。地球上的熔融岩石代表了2%到20%的部分熔融程度。我們把熔化後產生岩漿的岩石稱為岩漿源。
火山爆發的原因
地球內部壓力作用
火山爆發是一種自然現象。原因是地球內部的熔融物質在壓力作用下噴出。地球內部溫度和密度不均勻,在地幔內部形成地幔對流或地幔柱。當高溫物質上升到地球淺部時, 由於壓力減小而發生部分熔融。在外力作用下,這些熔融物質匯聚在一起並在地球的淺部形成岩漿囊。當岩漿囊的壓力大於地層的壓力時,岩漿就會沿著斷層或薄弱的地方沖破地殼,造成火山爆發。
板塊相互作用
比如在板塊的俯沖帶或碰撞帶,由於摩擦形成了局部高溫,一些含水礦物的脫水也降低了岩石的熔點,這時也會形成岩漿囊,從而引發火山活動。
火山種類
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火山灰
火山爆發會危機周邊的居民,但是火山爆發之後,也會留下一些好的東西。
火山灰是指由火山噴發出而直徑小於2毫米的碎石和礦物質粒子。在爆發性的火山運動中,固體石塊和熔漿被分解成細微的粒子而形成火山灰。它具有火山灰活性,即在常溫和有水的情況下可與石灰(CaO)反應生成具有水硬性膠凝能力的水化物。因此磨細後可用作水泥的混合材料及混凝土的摻合料。
預防火災
在人類能夠控制火山活動之前,加強預報是防止火山災害的唯一辦法。通過地震檢測火山活動是較常用的方法。科學家對火山爆發問題的研究,也常常得益於動、植物的某種突然變化。許多動物往往在火山爆發之前就紛紛逃離遠去,似乎知道大禍即將臨頭。
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上有一種奇特的植物,在火山爆發之前會開花,當地居民把它叫做 「火山報警花」
火山是怎麼形成的圖片3
火山噴發是地質學專業術語,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是岩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向地表的釋放。
古羅馬時期,人們看見火山噴發的現象,便把這種山在燃燒的原因歸之為火神武爾卡(Volcano)發怒,於是義大利南部地中海利帕里群島中的武爾卡諾火山便由此而得名,同時也成為火山一詞的英文名稱——Volcano。
岩漿分為原生岩漿和再生岩漿;原生岩漿是地核俘獲的熔融物質形成的,地核俘獲熔融物質和其他一些物質形成巨厚的熔融層,這些物質其成分是不均的,原生岩漿凝固形成最原始的地球外殼。
我們所見到的各類侵入岩,如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和鹼性岩等,以及火山噴發出的各類岩漿,它們都是再生岩漿,只是來源深度、通道物質成分及分異程度不同而已。
再生岩漿包括原生岩漿變異出的岩漿和重熔岩漿;地球液態層是由原生岩漿經變異形成的再生岩漿組成的——經過溫度、成分和物態的改變而形成的。
⑸ 火山爆發是是什麼樣子的。
火山並非是噴出「火」的山,它噴出的是一種高溫粘稠的物質,這種物質叫岩漿。火山爆發時景象異常壯觀。平時,死死被地包在地殼里岩漿,由於其溫度極高,又承受著地殼的巨大壓力,所以一遇地殼較薄的地方或有裂隙,岩漿就猛烈地沖出地面。
當火山爆發時,伴隨著驚天動地的巨大轟鳴,石塊飛騰翻滾,熾熱無比的岩漿像條條兇殘無比的火龍,從地下噴涌而出,吞噬著周圍的一切,霎時間,方圓幾十里都被籠罩在一片濃煙迷霧之中。有時候,由於火山爆發,還能使平地頃刻間矗立起一座高高的大山,如赤道附近的乞力馬扎羅山和科托帕克希山就是這樣形成的;有時候,又能在瞬間吞掉整個村莊和城鎮。
火山的形成是地表下面,越深的地方,溫度就越高,大約在20英里深處,溫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岩石熔化時,就會膨脹而需要更多更大的空間。這種被高溫熔化的物質便會沿著隆起造成的裂縫上升。當熔岩槽里的壓力大於它上面的岩石的壓力時,便向外爆發而形成一座火山
⑹ 火山長什麼樣子
火山的樣子:
火山是一個由固體碎屑、熔岩流或穹狀噴出物圍繞著其噴出口堆積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火山噴出口是一條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質堆積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氣攜帶到高處而擴散到幾百或幾千公里外的地方。
火山主要形成在板塊交界處。這是因為在板塊交界處,一個板塊會俯沖到另一個板塊之下,俯沖下去的那個板塊的岩石會因為強大的壓力而融化形成岩漿,岩漿會上升,有些在上升到一定程度就停住了,另外一些(大部分)會上升到地面從而形成火山,地球內部的放射性物質衰變釋放出的熱量也會使岩石融化上升到地表形成火山(大部分非板塊交界絕戚處的火山)。
分布
板塊構造理論建立以來,很多學者根據板塊理論建立了全球火山模式,認為大多數火山都分布在板塊邊界上,少數火山分布在板內,前者構成了四大火山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帶、大洋中脊火山帶、東非裂谷火山帶和阿爾卑斯-喜馬拉雅火山帶。
板塊學說在火山研究中的意義在於它能把很多看來是彼此孤立的現象,聯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但以這個學說建立的火山活動模式也並不是十分完美的,如環大西洋為什麼就沒有火山帶;板內火山不在板塊邊界上,用地幔柱解釋它的成因似乎依據也不夠充分。
新近又有學者(李鴻業,1993)提出兩極擠壓說,揭開了地球發展的奧秘,他認為在兩極擠壓力作用下,地球赤道軸擴張形成經向張裂和緯向擠壓,全球火山主要分布在經向和緯向構造帶內。全球火山和強震分布,紅色為全新世火山,數據取自Smithsonian研究所,白色為7級以上強震,根並褲陵據中國地震台網純困目錄繪制。
⑺ 火山噴發形成的大山是什麼樣
火山噴發形成的大山是這樣的;如:
1、日本的富士山(由火山噴發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