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軍人敬禮高清圖片
擴展閱讀
木花盆架圖片大全 2025-02-08 16:21:18
朋友圈有風景背景圖片 2025-02-08 15:58:25

軍人敬禮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29 19:01:16

❶ 軍人如何敬禮才是標準的敬禮姿勢

軍人如何敬禮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中有明確規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第二十二條 敬禮、禮畢和單個軍人敬禮

敬禮分為舉手禮、注目禮和舉槍禮。

(一)敬禮

1、舉手禮

口令:敬禮。

要領:上體正直,右手取捷徑迅速抬起,五指並攏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約2厘米處(戴卷檐帽、無檐帽或者不戴軍帽時微接太陽穴,約與眉同高),手心向下,微向外張(約20度),手腕不得彎曲,右大臂略平,與兩肩略成一線,同時注視受禮者。

2、注目禮

要領:面向受禮者成立正姿勢,同時注視受禮者,並目迎目送,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

3、舉槍禮

舉槍禮用於閱兵式或者執行儀仗任務。

口令:向右看——敬禮。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胸前,槍身垂直並對正衣扣線,槍面向後,離身體約10厘米,槍口與眼同高,大臂輕貼右脅;同時左手接握表尺上方,小臂略平,大臂輕貼左脅;同時轉頭向右注視受禮者,並目迎目送,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

(二)禮畢

口令:禮畢。

要領:行舉手禮者,將手放下;行注目禮者,將頭轉正;行舉槍禮者,將頭轉正,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前踵輕輕著地,同時左手放下,成持槍立正姿勢。

(三)單個軍人敬禮

要領:單個軍人在距受禮者5—7步處,行舉手禮或者注目禮。

徒手或者背槍時,停止間,應當面向受禮者立正,行舉手禮,待受禮者還禮後禮畢;行進間(跑步時換齊步),轉頭向受禮者行舉手禮,並繼續行進,左臂仍自然擺動,待受禮者還禮後禮畢。

攜帶武器(除背槍)等不便行舉手禮時,不論停止間或者行進間,均行注目禮,待受禮者還禮後禮畢。

拓展資料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稱為三大條令,也被統稱為「共同條令」。

中國人民解放軍「共同條令」,以法規的形式規定了軍隊日常活動,包括建立正規的戰備、訓練、工作、生活秩序等最基本的行為規范。三部條令互相補充、共同形成相對完整的規范體系。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是全軍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內外關系以及正規的內部秩序,履行職責,培養優良作風和進行行政管理的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是全軍維護紀律、實施獎懲的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是全軍隊列訓練和隊列生活的依據。共同條令不僅規范了軍人的行為模式,而且規范了軍人行為的法律後果。在眾多的軍事法規中,共同條令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基本法規,是保障我軍各項法規貫徹執行的法規。

❷ 一男一女側著敬禮怎樣畫

一男一女側著敬禮的畫法:

軍禮,即敬禮,是軍隊中使用的嚴肅禮節,也是一種最基本的禮儀。軍人敬禮通常分為舉手禮、注目禮、舉槍禮和舉刀禮等。

軍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羅頌蠢馬耐凳時代,當時在古羅馬帝國龐大的騎兵軍團里就已經有了軍禮的雛形。每當帝國的騎士們策馬相遇時,都會相互舉起頭上戴的面甲,據說這一方面是為向對方表示敬意,體現騎士精神,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顯示出自己的臉部,以免被對方所誤傷。

到了11世紀,歐洲各國的騎士們大都去掉了面甲,舉面甲的傳統也慢慢演變成脫下昌櫻旅頭盔或帽子以示敬意。

❸ 求一張國旗和軍人融為一體的動漫圖片,或者夕陽下軍人向國旗敬禮的動漫圖片

❹ 請幫我找一張軍人敬禮的圖片,要戴著頭盔拿著槍的,最好有點傷感

❺ 發給我3張軍人 的敬禮圖片 (海陸空)的 不要卡通

❻ 標准敬禮姿勢是什麼

敬禮是一種禮儀,分為舉手禮、注目禮、舉槍禮和少先隊禮等。表示尊敬,用於書信結尾表示尊敬,對人恭敬,以禮相待。


一、舉手禮。

動作要領:聽到"敬禮」的口令後,上體正直,右手取捷橘態徑迅速抬起,五指並攏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約2厘米處(戴無檐帽或不戴軍帽時微接太陽穴,與眉同高),手心向下,微向外張(約20度),手腕不殲伍派得彎曲,右大臂略平,與兩肩略成一線同時注視受禮者。

聽到「禮畢」的口令 ,將手放下,氏賀成立正姿勢。

二、注目禮。

動作要領:面向受禮者成立正姿勢,同時注視受禮者,並目迎目送(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聽到「禮畢」的口令 ,將頭轉正,恢復立正姿勢。

三、舉槍禮(用於閱兵式或者執行儀仗任務)。

動作要領:聽到"向右看一-敬禮」的口令後 ,右手將槍提到胸前,槍身垂直並對正衣扣線槍面向後,離身體約10厘米,槍口(半自動步槍準星護圈)與眼同高,大臂輕貼右脅。

同時左手接握表尺上方(持半自動步搶時虎口對准槍面並與標尺上沿取齊),小臂略平,大臂輕貼左脅;同時轉頭向右注視受禮者,並目迎目送(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

聽到「禮畢」的口令將頭 轉正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前踵(半自動步槍槍托底板)輕輕著地,同時左手放下,成持槍立正姿勢。

四、單個軍人敬禮。

單個軍人在距受禮者5- -7步處,行舉手禮或注目禮。徒手或者背槍時,停止間,應當面向受禮者立正,行舉手禮,待受禮者還禮後禮畢;行進間(跑步時換齊步)。轉頭向受禮者行舉手禮(手不隨頭轉動),並繼續行進,左手仍自然擺動,待受禮者還禮後禮畢。

❼ 敬禮的正確手勢是什麼

敬禮的正確手勢是:國際上常見的舉手禮方式是右手五指並攏、手掌伸平,舉至右眉或右太陽穴附近位置,然後放下。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等國軍隊中,行舉手禮時手掌的方向通常為向下,英國則是手心向前。

大多數國家規定,軍人在戴軍帽時才可行舉手禮,但是美國陸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等軍隊規定在穿軍服、不戴軍帽的場合也可以行舉手禮。波蘭陸軍的敬禮方式為右手食指和中指並攏、其他三指握拳。

敬禮中的軍禮來源:

一種傳說,英國軍隊奮力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女王為凱旋歸來的將士舉行了一次壯觀的祝捷大會。在會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自為有功的將士頒發獎品。當時,為了維護女王的尊嚴,特別規定將士領獎時,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對女王平視。這一動作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軍禮。

另一種傳說,嚴肅的軍禮來自中古情場。歐洲中古時代,一個公主若下嫁給一位勇敢的武士,而武士要得到公主,就免不了要在公主面前刀光劍影一番。比武之前,武士們必需列隊在公主的寶座前走過。為了示意自己被公主的美麗所暈眩,都將手舉起蓋在眼前。漸漸地,這個動作演變成了當今的軍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敬禮

❽ 為什麼世界各國軍人的敬禮方式都差不多

一說到軍人的敬禮,大家想到的肯定都是想到的身體筆直,右手舉到頭部中央的位置,眼神堅毅的看著前方,世界上大部分的軍隊敬禮都是這樣的,這是因為這些軍禮的源頭都是英國,由於有著大致相同的來源,所以雖然國家眾多,但是在世界上,軍禮的形式大部分是差不多的。

脫帽一直到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成功之後,脫帽禮又發生了變化,戴著軍帽是一種尊敬,敬禮的方式變成了用手接觸帽檐敬禮的方式。慢慢的這種敬禮方式從英國傳到其他的西方國家,最後傳遍了全世界。中國在建國前是沒有統一的軍禮的,這和國共兩黨的戰爭有很大的關系,期間還受到很多外國的侵擾,直到建國後軍地統一化,才統一了軍禮,形成了現在的樣子。

❾ 軍人敬禮的手勢是怎樣的

當聽到敬禮的口令時,右手迅速抬起,胳膊略與肩平其,手掌昇平放制與眉同高,掌心向上梢向下,中指略與太陽穴兩零米處。

國際上常見的舉手禮方式是右手五指並攏、手掌伸平,舉至右眉或右太陽穴附近位置,然後放下。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等國軍隊中,行舉手禮時手掌的方向通常為向下,英國則是手心向前。

大多數國家規定,軍人在戴軍帽時才可行舉手禮,但是美國陸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等軍隊規定在穿軍服、不戴軍帽的場合也可以行舉手禮。波蘭陸軍的敬禮方式為右手食指和中指並攏、其他三指握拳。

(9)軍人敬禮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舉手禮的起源已經不可考證,通常有兩種說法,一是古羅馬軍團士兵(或歐洲中世紀參加比武的騎士和武士)舉手作遮擋陽光狀,以表示對上級(或觀看比武的貴婦)的尊敬;一是與握手的用意相同,向對方顯示自己手中沒有武器。

不過,比較正確且有根據的說法是:中古時期的歐洲,當騎士在路上交會時,會以右手掀起頭盔,讓對方看清楚自己,以表示尊敬,而這個動作進而演變為後來的舉手禮。

❿ 求一張軍人在五星紅旗下敬禮的圖片當頭像。

推薦我比較喜歡的兩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