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天道酬勤書法作品
天道酬勤書法作品如下:
1、觀山老師行書書法《天道酬勤》氣勢開闊,莊重典雅、靈秀俊逸。
❷ 天道酬勤的行書寫法
天道酬勤的行書寫法如下:
天道酬勤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上天會按照每個人付出的勤奮,給予相應的酬勞。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獲,只要你付出了足夠的努力,將來也一定會得到相應的收獲。指下了苦功夫必然會有成就。天道:天理;酬:報;勤:勤奮。
讀音為 tiān dào chóu qín,語出西周姬昌《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奮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2)散墨天道酬勤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近義詞:
1,勤能補拙,讀音是qín néng bǔ zhuō,意思是指後天的勤奮能夠彌補先天的不足、缺陷。語出宋·黃庭堅《跛奚移文》:「持勤補拙;與巧者儔。」意思是勤勞能夠彌補笨拙,節儉可以使人保持清廉。
2,將勤補拙,讀音為 jiāng qín bǔ zhuō ,意思是以勤奮彌補笨拙。 語出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拙莫如勤。」意思是想要從煩惱中解救出來,就要清凈,想要彌補笨拙,就要勤奮。
3,笨鳥先飛,拼音是bèn niǎo xiān fēi,飛得慢的鳥先行動。比喻做事慢、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就比別人先走一步,多用作謙辭。語出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笨)鳥先飛。」意思是我就像那靈敏的鳥兒在後面,而你這種飛得慢的鳥先行動了。
❸ 草書書法作品欣賞天道酬勤
草書 是書法五體中動態最為強烈、調控難度最大、最能體現書法藝術審美高度的書體。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草書書法作品天道酬勤,希望你們喜歡。
草書書法作品天道酬勤欣賞
草書書法作品天道酬勤1
草書書法作品天道酬勤2
草書書法作品天道酬勤3
草書書法作品天道酬勤4
草書書法作品天道酬勤5
狂草書法的收與放:
狂草書是一種高度誇張的線條造型藝術形式。了解、掌握、熟練運用其中的收放規律,對創作出成功的狂草書作品來十分重要。現代著名草書家於右任先生說“狂草,草書中之美術品也。”“以放縱鳴高,以自由博變為能”。本文僅就狂草書的收放內涵論述如下。
因字設形中的收與放
因字設形是書法藝術創作中的一條重要規律,狂草書尤其強調因字設形規律在創作中的運用。在服從於、服務於一副作品整體美的前提下,每個字都表現為整體美中的一個點,這個點的收與放要根據其所在的位置,即表情達意的階段而定。如果是起的階段,以收為主;承的階段,以漸放為主;轉的階段,以放為主;合的階段,以更高一層的收放互動為主,並注意與起的階段相呼應,不可尾不顧頭,各自獨立。當然,這是運用因字設形規律一般的把握尺度,具體到一幅作品,即使是同一個字在各階段的收與放的表現就千差萬別了。這種千差萬別,並不是這個規律本身發生了改變,而是因為作者的思想感情、身體、年齡(主觀因素),筆墨紙硯、環境(客觀因素)的變化,使因字設形過程中的收放關系發生了變化。可見,字形結構的變化是動態的,絕對的,收放的規律是穩定的,相對的。
一個墨單位中的收與放
一個墨單位即毛筆啖一次墨後所寫出的字到下一次啖墨間的空間和時間。一個墨單位相對於整幅作品來說,它是一個局部;對於本單位來說,它又是一個全局。其中的收與放,具體表現著狂草書家的語言方式、風格、情趣、韻調、節奏、特色。因此,其中的每一個字、每一根線條、每一組線條(即書法語言、也叫語匯)的收放首先要服從這個局部的全局,然後才是這個局部內的收放變化。輕輕重重、輕重輕重、虛虛實實、虛實虛實、長長短短、長短長短、左左右右、左右左右,枯潤、黑白等等,或順勢而下,或向背而行,“放縱鳴高,自由博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個墨單位的收與放還要與搭正上一個墨單位的收放有承接、有變化、有對比、有發展,還要區別於左右墨單位的收放,並與其和睦相處橘枝凱,共繁共榮,雙贏璧合。能否處理好每一個墨單位的收放是關乎整幅作品成敗的關鍵一環。有時一個墨單位的收與放是表現為表情達意的鋪墊之用;有時它的收放是表現為情感的九曲回腸之態;有時它的收放表現為情緒爆發之果。可見,每一個墨單位的任務是不同的,因此它們收放的起始和結束部分不要相撞,以形成墨色收放關系的對比、均衡,自然產生視覺沖擊的錯落美、情緒美、圓喚節奏美、韻律美、形式美。為此,每一個墨單位的墨含量和墨色盡可以不同(這里涉及到墨法、紙法的運用,在此不述)。即使墨含量相同,寫出的字數也不要相等,輕重、大小,都不可重復,保持墨單位間的變化各不相同,又融於一爐。在各具特色中求統一,在統一中求豐富多彩,進而達到一個墨單位收與放的理想境界。可謂:情帶墨墨生千般顏色,神使筆筆化萬種風姿。
行氣中的收與放
行氣,即一行的氣勢、韻味、情調的整體藝術效果。行氣的收放頗像一個人說一句話時的抑揚頓挫,一個人唱一首歌時的長短、高低、快慢一樣,是作者思想感情、藝術功力的自然留痕,而不是事先設計好了的機械製造。因此,在有限的時空里用抽象的線條語匯,將作者心中的那份澎湃激越、閑庭信步、怒發沖冠、興高采烈、悲痛欲絕,恰到好處、妙處、絕處地表現出來,這是狂草書行氣收放規律運用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行氣的收放,相關的制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受上一行的影響較大。比如:右邊的一行相對應的部分是放,那麼本行相對應的部分一般就應表現為收(形式可多種多樣);反之右邊的一行相對應的部分是收,那麼本行相對應的部分就該回應為放(形式可隨彎就彎,相向、向背、輕重、濃淡、大小等等)。此雖非模式,但左右兩行相對應的部分在收放的形式上不可相爭,無論是大小、濃淡、粗細、長短、虛實、正側,乃至相同筆畫都不可與右相爭。即使是隔行或通篇里,相同的字、筆畫(尤其是長豎、橫、撇、捺)也應當避免重復,即相爭。第一行的行氣(即引境部分),是下一行乃至全篇的參照系,應當做到是不留痕跡的精美妙道,引而不發、留下伏筆、干凈利落、活潑生動、引人入勝。其收放主要有濃淡、大小、正側、長短、輕重等起筆之法;承接下來的(即入境部分)收放主要有松緊、寬宰、快慢等技術;轉接(即化境部分)的收放主要有搖擺、騰挪、跳躍、狂怪等強烈手段;結束時(即出境部分)的收放主要有順勢落在中心線上求穩求工,也可以留下不穩之感,含蓄生味兒,做到不收之收。
通篇的收與放
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是一幅書法作品的基本要素,好與不好的標准就看能不能准確、生動、創造性地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藝術風格、審美理念,進而給讀者的視覺以美的、真的、善的沖擊,給讀者的心靈以理想的震撼。使其根據自己的人生、藝術積累自然產生一定的聯想和想像,得到美的藝術享受,這樣的狂草書作品就可以說是成功的了。如果能令人經久不忘,那便是精品了,如果能傳世,那就是神品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狂草書的收與放是否成功,檢驗的標准就在於此。通篇的收與放主要指風格、神韻,即整體藝術品位——表現出的獨到、新鮮、現代、超前、先進,這一個、這一家的狂草書藝術特色。總的來說,就是全篇收與放的和諧、統一和獨特,點線面體相得益彰,視點迷人,線律生動,面貌新鮮,整體精彩。當然,這里說的統一,絕不是一個面孔的代名詞,也不是泯滅個體美的克隆,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印刷。而是豐富多彩、各具風采,令人心動的統一、完整。還有墨法、紙法、裝裱也是通篇收與放不可缺少的內容。
❹ 書法作品《天道酬勤》是什麼水平的書法
這個要看作品後也許能回答。因為寫這四個字的作品不計其數。
❺ 天道酬勤用古體字(大纂 小纂 金文 草書)怎麼寫
給你提供參考,詳見附圖。
先說一下,是「篆」不是「纂」。「金文」是屬大漏於大篆范疇的。
圖片中依次為「天道酬者仿孝勤」的金文、小篆首稿、隸書、草書寫法。
圖片較大,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附圖:
❻ 天道酬勤書法作品有哪些
1.觀山——天道酬勤書法 第一勵志書法 國賓禮書法家觀山書法作品《天道酬勤》 國賓禮書法家...
2.李傳波——天道酬勤書法 啟功大弟子李傳波斗方書法《天道酬勤》 李傳波,號東山墨人,年過五...
3.李成連——天道酬勤書法 中書協會員李成連書法《天道酬勤》 李成連:男,1943年生,...
4.劉光霞——天道酬勤書法 劉光霞六尺對開書法作品《天道酬備灶勤》 劉光霞,問微堂主人,字潤楠...
天」指「上天」,「道」指「規律」,「天道」可以引申為客觀的規律;「酬」可解釋為「實現志願」,即酬答、回報,「勤」為「勤奮」。就是說「天意厚報那斗襪些勤奮的人」。
總體意思:勤奮的人會得到更多的回報,上天會實現勤勞的人的志願。有耕耘就會有收獲,我們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完善充實自己,千方百計的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就會有一個美好光明。
勤奮就會有回報:
只要勤奮的付出仿銷扮,總會有收獲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天道酬勤
❼ 求鑒定一幅字值多少錢圖片如下:天道酬勤。
價位應該不會高於20000元,我也有一張【天道酬勤】,作者是已故的【啟功先生】,20000元收的。
❽ 「天道酬勤」這四個字用行書怎麼寫(加圖片,要繁體字)。楷書也行。
天道酬勤的行書寫法如下圖所示: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天道酬勤的意思是上天會按照每個人付出的勤奮,給予相應的酬勞。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獲,只要你付出了足夠的努力,將來也一定會得到相應的收獲。
(8)散墨天道酬勤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天道酬勤」出自《論語》,「天道」即「天意」,「酬」即酬謝、厚報的意思,「勤」即勤奮、敬業的意思,就是說「天意厚報那些勤勞、勤奮的人」。所以總的意思是說:上天會實現勤勞的人的志願。有耕耘就會有收獲,我們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實自己,千方百計的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就會有一個美好光明的明天。
周易里講到「勞謙君子,有終吉。」 至尚書就有「天道福善禍淫」和「天道酬勤」的說法。韓愈曾題詞「天道酬勤」勉勵後來者。
❾ 四字成語書法字畫收藏: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笨鳥先飛」一直以來我們都喜歡用這樣的話來勉勵自己,希望勤能補拙,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達到自己的夢想!於是「天道酬勤」成為了座右銘,成為了黑板報,成為了辦公室裝飾畫,成為了很多有志之士用來勉勵自己的話。
「天道酬勤」出自《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奮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上天會按照每個付出勤奮的人們給予相應的酬勞。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獲,只要你付出了足夠的努力,將來也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如今,隨著字畫收藏的不斷火爆,四字成語書法字畫作為其中內容極為豐富的一類,自然成為很多人追捧的對象。大家在選擇時,依然會選擇一些寓意積極向上、美好的四字內容,天道酬勤就是很熱的一個成語。易從字畫商城書法區為朋友們帶來了網站內最具有收藏價值的天道酬勤書法作品,看看您相中哪一幅了吧。
【四字成語書法字畫收藏之觀山天道酬勤書法】
向月樵四尺橫幅書法作品《天道酬勤》(作品來源:易從字畫商城書法區)
作者簡介:
向勝軍:筆名向月樵,1980年6月6日出生於湖北荊州一個書香門第之家。自幼在爺爺的言傳身教下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書法、中醫及道家學說情有獨鍾。月樵天資聰慧,在他的書法里既可以看到傳統的扎實功底,又能見到蘊於字外的功力。
溫馨提示:書法字畫收藏注意事項
1、要看是否有歷史文獻價值。字畫作品可以反映出了作家所處時代的面貌,所以歷史文獻價值不應被忽略。
2、要看是否為名人字畫作品。但凡是名人字畫,由於其作者是書畫界的名人,創作水平和文化藝術水平都不會低,因其名氣,價格都比較高。
3、看是否有名家為其題跋。有些作家名氣可能不高,只在小范圍比較有名氣,或者畫作精美。但是如果有被名人(包括字畫名家,著名人物)題跋落印,其價值也會有所提升。
4、要看書畫創作的年代。年代越久遠,字畫保存比較困難,存世藏品也較少,物以稀為貴,所以價格肯定不低。
天道酬勤除了投資收藏外,還可以用於家居裝飾,比如掛在客廳、書房、辦公室等,也可以用於節日送禮。很多人都喜歡用這個詞來激勵自己,希望可以永遠保持勤奮刻苦的態度數輪卜。您可以登錄易從字畫商城書法區進行挑選,如若喜歡天道酬勤書法的話。
❿ 天道酬勤書法字體圖片作品欣賞
書法作為一種的藝術,除了具有一般視覺藝術的共性之外,還有它自身的獨特性。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 書法字體 天道酬勤,希望你們喜歡。
書法字體天道酬勤欣賞 書法字體天道酬勤圖片1
書法字體天道酬勤圖片2
書法字體天道酬勤圖片3
書法字體天道酬勤圖片4
書法字體天道酬勤圖片5 論書法之力的美
書法的力,是指指力、腕力、臂力、全身力等四個方面。所謂全身力,是指在書寫時全身都使勁。清劉熙載的《書概》說:“李陽冰篆,活潑飛動,全由力能舉其身。一切書皆以身輕為尚。然除卻長力,別無輕身法也。”清代書評家很多都講全身力並重視全身力的使用。所謂“能舉其身”說法就不可理解,一個人如何能舉起自己呢?如果說是舉起與他身體重量相當的物體,那麼,這個書法家變成了大力士了。可是大力士寫字,表現在線條上就不一定有“力”。力、腕力、臂力在書寫實踐中是存在的。“全身力”,能舉其身的力,是玄虛之論。有些搞書法的人受這種說法的影響,弄得很庸俗,寫字時故意在那裡做作,拿著筆擺頭,舞臂,轉著腰,不堪人眼。這與彈鋼琴或拉小提琴的一個音樂家,受著音波的感染,不知不覺地跟隨音調的高低晃動,是不一樣的。
指力、腕力和臂力三者之中,指力用得最多,拿起筆桿的時候,指的活動最大。其次是用腕力,再其次是用臂力(寫大字時用它,寫小字時則用不著)。可是不管你寫大字,或是寫小字,都要用大小不同的指力。
力,屬於物理學范疇。物理學范疇的力體現在點畫線條中的即是’‘筆力”。“筆力是欣賞者的感覺”的觀點。筆力是客觀存在,不管有欣賞者或沒有欣賞者,字的點畫線條是存在著筆力的,並不是感覺先於存在。欣賞者的“力感”只是第二性的。
力學所說的作用力,在書法上,它是來源於指、腕和臂。蔡中郎《九勢》說:“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就是讓筆尖在點畫的筆畫中運行,運行就是力的運動。這種力的運動,是貫徹筆畫始終的,它屬於力學的作用力。作用力與質量、加速度都有關系。質量,具體所指:第一是筆的軟硬,二是紙的厚薄粗細,三是墨的濃淡。先說運筆當中的力,古人曾提出過“萬毫齊力”的說法,如果是強調力要通過筆毫才能達到,這樣籠統的理解尚可。如果說在書寫的過程中每一根毫乃至萬根毫都要一塊兒用力,即是說指力、腕力以致臂力都是通過筆桿然後傳到每根筆毫尖上去,這樣的“力”不是像傳電流一樣了嗎,是辦不到的。立此說者也辦不到。力在筆畫的始終要到,要足,是應該的,但不是“萬毫齊力”的效果。
筆的軟硬,表現出它本身彈力的大小,硬毫彈力大,軟毫彈力小。筆的彈力是由筆和紙的直接接觸產生形變而引起的。筆,在力作用下發生形變,在減輕外力或除去外力後能夠部分恢復或完全恢復原狀的彈性。我們拿起一管筆,把它按下去時,筆本身就產生反作用力。下按,筆毫彎,上提,筆毫即恢復原來的直,如是硬毫,則直得更快。作用力使之彎,反作用力又要它還原來的直。這樣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反復運動,體現在字的筆畫當中,留下“筆跡”,即顯示出“力”,形成所謂“筆力”。
作用力是力達於筆,筆達於紙。作用的開始有兩種 方法 :一是筆尖直下,另一種是毫鋪紙上。兩種方法可以互相遞換,不是死的。我們都有這個體會。拿起筆來,總是筆尖先接觸紙,然後把筆向下按,筆毫才能鋪到紙上,這樣運筆的或上或下的過程就是我們傳統所說的“提”和“按”的過程。
由下筆到鋪毫,是由“提”到“按”的過程,再由鋪毫回到用筆尖,這又是由“按”到“提”的過程。“按”和“提”都是作用力。這兩種作用力的互換,就能使力的表現有了節奏,成為書寫的線條富於變化的藝術形態,這是書法藝術諸多節奏感中的一種,是力的美。
筆尖直下,我們最忌諱的是頂刺,拿筆尖在那兒戳,像拿刺刀刺紙面似的。頂刺不是書寫,而是“鑿字”,如同拿鑿子在那兒鑿。筆毫平鋪,最容易出現運筆的“惰性”,筆毫平鋪,“賴”在紙上不起,只是橫掃過去。只有既不頂刺,又不橫掃,才能把直下的力透進去,把平鋪的力揉開來,這樣,筆畫線條不論是瘦是肥,瘦則有剛勁美,肥則有豐滿美。
直下和平鋪,筆和紙接觸,發生相對滑動,產生滑動摩擦力,比如筆(嚴格地說,應是筆和墨)向右運行時,受到紙面對它的向左的摩擦力,同時紙面也受到筆對它的向右的摩擦力。這種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書法家在書寫實踐中習慣地藝術地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使它們具體地遺留在筆跡線條之中,就產生力的美的形態。
書家不論用軟筆或用硬筆書寫,目的同是一個,是把字寫好,如同放槍,不管是哪一種牌子的槍,只要求你能中靶就好。所以說“善書者不擇筆”。但是。從質量上說,軟筆與硬筆所表現的力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軟毫,表現出來的力容易含蓄,硬毫表現出來的力容易顯露鋒芒。但是,書家們可以反其容易而勝其難,軟求顯露,硬求含蓄。一個含蓄,一個顯露,究竟哪個好?這就涉及到人的審美觀點的不同。過去書法理論家,有的喜歡露鋒芒,有的強調含蓄。含蓄有含蓄的美,露鋒芒有露鋒芒的美。兩周金文是前者的代表,北魏碑風是後者的代表。
紙的厚薄、粗細,所顯示書法之力也都不一樣。書家用宣紙不用圖畫紙寫字,是因為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紙薄,又很細膩,寫出的筆畫容易表現嫩弱。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能掌握紙的質量對力的表現的程度。嫩弱和老辣同樣是含有力的。我們看見一個老樹根,覺得它有老辣的美,有時候拿它來做個盆景,從它上面長出新條,那麼,這個盆景會給人兩種美。書法的力美,與此有類似處。如果把這兩種力的美分為“陽剛”與“陰柔”的話,那麼,老辣屬於陽剛,嫩弱屬於陰柔。有人會問:“既是講力,力弱了,還美嗎?”一枝新發嫩黃的柳樹條是嫩弱的,當它在春風的吹拂中,那裊娜多姿,就很像書法中用某種筆法書寫的線條,柔中有力。我們絕對不會把它看成是用棉花搓成的棉花條,也不會看成是一根細紗。
紙從質量方面所要表現出來的書法之力,大體是這樣。
墨的濃淡,其表現的力又如何呢?墨濃,力容易凝聚,有凝結起來的力感,墨淡,力容易散,有一種疏放外展的感受。凝聚和疏放各有力的美。我國歷代書法家多強調用濃墨,字寫在紙上,黑白呈鮮明對比。據說用淡墨寫字,最早的是董其昌,他一生字寫得很多,有一次來不及研出濃墨,即用淡墨書寫,結果也寫得很好。但他不是用淡墨名家,多數情況下是用濃墨寫字。現代日本前衛派中有人用淡墨水在紙上一灑,就成字了,是不是受中國的影響而加以發展,我們中國現代書法家中也出現專用淡墨寫字的,大概也是一種探索。從摩擦力方面說,用濃墨或焦墨書寫,摩擦力比用淡墨書寫要大些。書家要在用墨上有表現力,必須充分運用他多年使用筆墨的藝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