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代的青花瓷有什麼藝術特點和不同的地方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青花等,是以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開始興起是從唐朝開始,一直到了明朝時期發展到了頂峰。青花瓷質地較為細膩、圖案款式種類比較繁多,以製作精美、發色鮮艷而著稱。青花瓷的特點有色彩鮮艷,用不褪色,就算是燒制完成之後色彩鮮艷統一,沒有色差,不會變色。並且它是非常耐高溫、性質穩定的,青花瓷的泥胚、顏料和釉都是在1300多度左右燒制而成的。
釋其文化寓言,既有趨吉避凶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中國歷代對吉祥圖的想往都有典籍可鑒。表現在中國歷代瓷器的吉祥紋飾,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嚮往,已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清朝的紋飾,更為豐富多彩,紋必寓意,意必吉祥。
2. 請問羅庄鎮制的青花瓷值不值的收藏目前價位是多少!
羅庄陶瓷屬於以磨光黑陶器為顯著特徵的龍山文化( 距今約4350─3950年),以灰砂陶、紅陶、黑陶、白瓷為主。如果是真品的話,應該很珍貴!
鈷元素是宇宙的恩賜。許多許多億年之前,那時太陽還沒有誕生,曾經有一顆憂郁的大恆星,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爆炸了,變成了超新星,短暫的光芒照亮了整個銀河系。鈷就是那次爆發的產物,是那顆大恆星的遺骸。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一些鈷飄入太陽系,流落到地球之上,又和瓷工邂逅……所以,當你拿起一隻青花杯時,可曾想到,那一抹藍色的歷史比太陽還要久遠。對,這就是宏觀吹牛逼大法,其實沒什麼啦,任何比鐵重的元素都來自超新星爆發。
氧化鈷(CoO)遇高溫會變成藍色,持久穩定,是重要的藍顏料。從古巴比倫的琉璃,到唐代的三彩,藍色都來自氧化鈷。瓷器用鈷做發色劑歷史悠久,最著名的是霽藍釉。霽藍的鈷在釉里,是釉的顏色,不是畫面,不算青花。
注意不要把藍釉和青釉混淆了,青釉的發色劑是鐵,顏色比鈷藍淺,比如汝窯哥窯龍泉窯。圖片里左面是藍釉,右面是青釉。
把牆刷成藍色,用塗料,在牆上畫一幅藍色的畫,用的就是顏料了,後者當然要復雜一些。畫青花鈷的料也是如此,有5-11%的氧化鈷,還有鐵錳等等。現在用的青花料是提純過的,有許多種類,名字是按顏色濃淡編號,仿古料就叫永宣一號、康熙三號等等,也有的作坊是自己配製的,秘不示人。
過去用天然鈷土礦做青花料,分為蘇麻離青、平等青、佛頭青等等,指特定時期所用的特定產地的原料。現在有商家聲稱自己的青花瓷是用蘇麻離青畫的,忽悠。圖片是明代的青花瓷殘片,畫面都是仙鶴,顏色多有不同,最深的近乎黑色。
這就是青花料,沒燒時是黑色的,看上去挺像墨汁,顆粒要比墨粗,粘而且澀。碟子中間那塊青花料叫料壩,把碟子分成兩塊,一邊深,一邊淺。細筆是狼毫,勾線用的,歪的是羊毫,染色用的,行話叫「汾水」。
這是勾線,類似國畫里的白描。
然後汾水,講究均勻有層次,比勾線難。用隔夜茶水調淡鈷藍料,老派師傅會調出由濃到淡五個色碟,很壯觀的擺一大排,類似於國畫中的墨分五色。現在許多年輕人偷懶,只用一個碟,畫什麼色現調,效果也不差。圖片是汾水前後的對比。
一種畫法是用青花畫主體,另一種是塗滿背景,留白做畫面。還有一種是全塗滿藍色,再用刀刮出畫面,沒照片。
至此繪畫的工作完成了,然後上釉,釉是蓋在畫面上的。這就是青花瓷的第二個要素,釉下彩。要解釋釉下彩,得先說釉。釉的化學成分和坯差不多,主要是氧化鋁和氧化硅,後者佔60%以上。我們知道玻璃的成分就是二氧化硅,所以釉和玻璃很像,不加色料的純釉就相當於一層透明的玻璃。釉下彩的優點是,釉罩住了畫面,不會掉色,沒有重金屬析出,安全持久。
3. 你見過哪些青花瓷的器型
青花瓷的器型有:玉壺春瓶、楊桃式小罐、小執壺等。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
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時發展到了頂峰。
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4. 不同時期青花瓷器圖片鑒賞
導語:青花瓷器是我們比較熟知的一種瓷器,我們都知道青花瓷瓷的價格和價值都是比較高的,當然了一些仿製品不算在內,青花瓷又叫白地青花瓷,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煅燒歷史,也是古代人比較喜愛且收藏的一種瓷器。
青花瓷器最早出現在唐朝,在後期的不斷成熟的工藝技術下,青花瓷經歷了從出現到成熟再到發展頂峰,每個時期青花瓷器都有一定的改變,且每個時期的青花瓷器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下不同時期青花瓷器的特點及明纖其圖片欣賞,幫助大家了解青花瓷器。
唐宋時期青花瓷器圖片欣賞:唐宋時期是青花瓷器開始出現的時期,可以說唐宋時期青花瓷器只是有一點點出現的預兆,因為在後來的考究中科學家並沒有發現太多的唐宋時期的青花瓷器,只是有一些可憐到稀少的碎片,而且青花瓷器的紋理和胎質都比較粗糙,所以並沒有太多值得收藏的青花瓷器流傳下來。
元青花瓷器圖片欣賞:景德鎮瓷器到目前為止也是青花瓷器的主要生產地區,早在元代,景舉槐高德鎮的青花瓷器製造業已經將青花瓷器發展到了比較成熟的時期,當時的青花瓷器紋飾構圖比較豐滿,且紋飾題材從植物到動物到人物,基本都有涵蓋,甚至還有一些抽象的畫作以及文字,由於是成熟期,所以青花瓷器的製作工藝也比較熟練,技藝更加精湛,這個時期的青花瓷器都用裝飾或者作陪葬品。
明清時期青花瓷器圖片欣賞:在明清時期青花瓷器已經發展到了頂峰,製作工藝基本不用擔心,吸收了很多繪畫的工藝技術,所以越來越多的青花瓷器種類被製造生產出來,不管是做碗、盤、壺等使用器具還是做花瓶、擺件等飾品,顧客都可以買來自己喜歡的種類或者紋飾,現在市場上的青花瓷器大都是用來做裝飾的,特別是一些展館或者酒店大堂等地方,我們都可以看到一些青花瓷器。
對於青花瓷器的主要發展時期,及其圖片的欣賞,小編就簡單的介紹這么多,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青花瓷器,但是如若購買使用,還是要盡量找一個懂得青花瓷器的朋友幫助購買,畢竟市場上的青正尺花瓷器仿製的太多,希望小編的總結可以幫助大家。
土巴兔在線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擊此鏈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
5. 最早的元青花什麼樣(圖)
最早的元青花如圖
最早的元青花為影青釉,又稱青白釉,元代青花瓷施青白釉,瑩潤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細密的皮殼層,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器身胎釉微閃青藍,溫潤中略顯淡藍,除足圈顯水綠色外,器身胎釉往往顯出淡牙黃色,有時顯出乳濁白色,它的顯色會隨空氣中的濕度、溫度的變化而微顯不同。
元期青花瓶、罐類,斜光透過胎釉會略顯出無規則的米白色絲線條紋,也稱釉紋飾。元期釉下青花上無氣泡,溫度偏高時胎釉顯干,但有時會出現微弱冒汗現象。
(5)青花瓷的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元青花琢器部分,是分斷製作,大多數是為三接四部,即:頸部、腹部、底部、成型後用胎泥相接成型,但部器物也有不接底工藝。採用濕胎接法,多見器物介面擠出胎泥,也有規整合縫介面嚴密,不見胎泥外液。
為了保證介面的牢固性,器內擠出的胎泥不做修理,外壁修胎也有保留,因此,元代器物腹部很大部分有明顯凸痕。器物內壁、底部多不施釉,大罐內防滲漏刷釉或簡單盪釉。足牆多數較矮,內外斜削,有部分器底墊燒留下大小黑斑點。小件器還有墊燒留下細沙粒。有些小罐、小瓶可以見到古人浸釉時,用手抓捏留下的清晰指頭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