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禾下乘涼夢圖片高清無logo
擴展閱讀
大象卡通情侶圖片 2025-02-09 08:50:53
飛機有哪些組成部分圖片 2025-02-09 08:50:18

禾下乘涼夢圖片高清無logo

發布時間: 2023-05-25 13:23:09

⑴ 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是在幾幾年,袁隆平多大的時候作的


9月11日,袁隆平在「中國雜交水稻技術對外合作部長級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資料圖片) 新華社記者趙眾志攝

袁隆平有一個夢想廣為人知:「我夢見我種的水稻長得像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涼」

袁隆平:1930年9月生於北平,祖籍江西德安。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先後獲「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國內大獎和聯合國「科學獎」、「世界糧食獎」等國際大獎,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美麗的「誤會」

袁隆平說,他之所以學農,乃是緣於一個 美麗的「誤會」。

1930年,袁隆平出生在北平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嚴母慈,家庭溫馨,接連的戰爭卻讓他的青少年時期都在遷徙流離中度過。

他常常這樣跟別人講述那個「誤會」:在武漢讀小學那會兒,有一次郊遊,老師帶他們去參觀一個企業家辦的園藝場,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滿園的花花草草漂亮極了,紅紅的桃子,一串串的葡萄,「這要是學農就美了!」

那時候,卓別林的經典影片《摩登時代》正好上映,被機器折磨得發瘋的工人查理,只有在對田園風光的夢想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

電影中的夢境和親眼所見的情景疊加,一個懵懂少年的心裡,就此埋下一顆立志學農的種子。袁隆平說,「要是早知道農村又窮、又臟、又苦,我可能就不會學農了。」

笑談之間,其實並無悔意。高中畢業時,袁隆平不顧父親希望他「學而優則仕」的想法,報考了位於重慶的相輝學院農學系。解放後,該校並入西南農學院。

1953年,袁隆平大學畢業被分配至湖南省安江農校任教。在這個僻處湘西的小地方,他開始了日後震驚世界的研究。

⑵ 袁隆平的兩個夢分別是什麼

袁隆平的兩個夢分別是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1、禾下乘涼夢:

袁老是一個愛做夢的人,他曾經和朋友談論過,說自己多次夢見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大大的麥穗像是掃把,而他和朋友們坐在稻穗底下乘涼。據說最早一次夢見,是袁老剛剛開始做水稻雜交的時候,那個時候國內很多地區,都還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

2、全球雜交水稻覆蓋夢:

第二個夢難度非常高,短時間內幾乎不可能實現。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雜交水稻目前的優勢是高產量,可同時它的成本也很高,需要人工去種植。而現在都講究機械化,且國家缺糧少糧的年代早就過去,想要推廣必須讓雜交水稻有飛躍性的進步。

另外還有一個關鍵性問題,雜交水稻是不存在留種說法的。農民想要種植的話,每次都要買專門的種子,伏孝游哪怕成本和利潤能夠形成正缺銷比,人們也不願意去浪費時間。



⑶ 袁隆平禾下成涼夢原話

袁隆平禾下乘涼夢原話:我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還有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禾下乘涼夢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對雜交水稻高產的一個理想追求,是袁隆平的中國夢。在夢中,袁隆平夢見水稻長得跟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子粒像花生米那麼大,袁隆平和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乘涼。

袁隆平是一個愛做夢的平常人。他饒有興趣地說,他曾兩次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子粒像花生米那麼大,而他則和幾個朋友坐在瞎知吵稻穗下面乘涼。如今,這極具誇張的夢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現實。

袁隆平簡介:

袁隆平,享譽海內外的著名農業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和領導者,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無黨派人士猛脊的傑出代表,「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

為了圓自己的雜交水稻夢,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廢寢忘食,殫精竭慮,苦心孤詣,攻關不止。為爭取更多的研究時間,他像候鳥一樣每年冬天從寒冷的長沙轉移到溫暖的海南島,他一年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農田裡勞作、觀察和研究,到收獲。

⑷ 【一幅畫一個小故事】禾下乘涼夢

稻花村裡,兩米多高的稻禾迎風生長。稻香小學里,心懷遠方的張老師慷慨激昂。

「從前有一位老人,他歷經艱辛,跨越萬難,解決了十幾億人的糧食問題,深受人們愛戴,所以大家親切地叫他袁老爺爺。」

「我們村裡現在能有這么高的稻禾,全憑袁老爺爺奠定的基礎,後人為了紀念他,寫了這句詩: 禾下乘涼一夢去,海內豐谷萬世存。 」

「這句詩要從袁老爺子的 禾下乘涼夢 開始講起……」

豐年一邊聽著張老師講課,一邊思緒翻飛。最後,他越聽越激動,「騰」地一下子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豐年,你要干什麼?給我坐下!」全班42顆腦袋都齊刷刷地轉向,42雙眼睛直直地盯著突然站起身的豐年,張老師強壓住心頭的怒火告誡道。

「我,我這次不是故意要搗亂的……我有話想說……」豐年被同學們盯著,沒了往日惡作劇的「成就感」,心裡只有無與倫比的激動。

張老師見孩子們已無心聽課,於是說道:「那你說說吧,大家鼓掌,歡迎豐年同學給我們做分享!」

「昨天晚上聽到窗外很多蛙聲,我媽媽就給我講了我的名字的由來。媽媽說,有一句詩: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人們都希望每年都是豐年,家家都能過個幸福年,所以給我取名叫豐年。」

「夜裡,我做了一個夢。夢里,我看見一個老爺爺。 他頭戴一頂大大的草帽,肩上搭著一條舊毛巾,身穿一件深藍色的粗布衣裳,正坐在稻禾下面乘涼! 」

「這個老爺爺跟張老師說的老人的樣子很像,所以我就有點激動。」

「後來呢?後來呢?」沒等張老師開口,一群同學就圍了過來,催著豐年講後面的故事。

「後來,老爺爺把或碧行我叫過去,朝我笑,還問我吃飽了慧舉嗎?然後,他還跟我講起了他的故事。」豐年一邊回憶,一邊接著說下去。

老爺爺說:

從1959年開始,我們國家經歷了「三年困難時期」。

那時候啊,很多人都吃不飽飯,我也餓過,那感覺真是難受啊!

孩子,你叫豐年對吧,真是個好名字。你現在可能體會不到那種苦難。當時有很多人餓死了,我親眼見過的就有5個人倒在路邊、田埂邊和橋底下,我看著難受啊。

那種凄慘的場景對我有很大的刺激,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民以食為天」,深深地感受到了糧食的重要性,沒有糧食太可怕了!

但是當時水稻產量很低,這個問題急需解決啊。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做了一個夢,夢見 水稻長得跟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我和我的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1961年,我在湖南安江農校當教員。有一天,試驗田裡,一株特殊的水稻吸引了我的注意。這株水稻植株高大,穀粒飽滿,十多個有8寸長的稻穗向下垂著,像瀑布一樣,它太美了!後來經過確認,這是一株天然的雜交水稻!

天然雜交種不能量產,也就無法解決糧食急缺的問題。要想實現量產,就衫嘩需要培育一種雄性不育的水稻,和其他品種混種,從而實現雜交。

我心裡萌生了一個念頭:我要培育雜交水稻!

於是,到了六、七月份,水稻開始抽穗揚花,我也開始了尋找天然的雄性水稻不育株的工作。盛夏,太陽很烈,我每天都鼓起勇氣去田裡尋找。日復一日,沒有任何收獲,但我又總是樂觀地期待著明天,有一種意念支撐著我努力尋找,繼續在茫茫的稻海中拿著放大鏡觀察一株株稻穗。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和我的助手觀察了14萬多株稻穗後,發現了第一株雄性不育株!

這個發現可不得了啊,這意味著,攻克雜交稻育種難題跨出了關鍵的第一步。

1968年4月,我們把700多株珍貴的不育材料秧苗,插在安江農校的一塊試驗田裡。結果有一天晚上,那700多株秧苗全部被拔除毀壞……

當時我悲痛欲絕啊,這可是全國人的救命草啊!

幸好,第四天後我們在學校的一口廢井裡找到了殘存的5根秧苗,可以繼續堅持試驗了!

後來,我們科研團隊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培育出了第三代雜交水稻。2019年10月首次公開測試,畝產達到了一千公斤。2020年11月,我們又在湖南衡陽進行了水稻雙季測產,畝產超過了1500公斤。

我們終於可以不再為糧食產量擔心了,人們徹底擺脫了「吃不飽飯」的困境了。

「說到這里,老爺爺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豐年雖然有些地方沒聽懂,但他看著老爺爺笑得那麼開心,也跟著笑了起來。

「還有嗎?老爺爺還說了什麼?」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追問著。

此時,同學們在張老師維護秩序後,不再圍著豐年,而是回到各自座位上。

「對了,老爺爺離開的時候跟我說,雖然現在不缺吃的,但是不要浪費糧食,要好好吃飯!」豐年目光堅毅地看著遠方。

「嗯——好好吃飯!」同學們也備受鼓舞!

張老師見豐年講完了故事,贊賞地看了豐年一眼,暗嘆:這真是一堂成功的教學課啊,幸虧沒有制止豐年的「不合理」行為。

張老師走到講台上,總結道:「豐年給我們講了一個很好的故事,500年前,我們的祖先們碰到了飢荒年,吃不飽、餓死人的現象是真的有。有一位叫袁隆平的院士,他悲天憫人,立志改良水稻種來增加糧食產量,解決人們的吃飯問題。」

「 我們現在的水稻長得跟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米那麼大,人們可以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這樣的情景,曾經在袁老爺爺的夢里出現過,人們把它叫做「 禾下乘涼夢 」。現在夢想成真,我們應該感謝袁老爺爺!」

「毛主席教育我們: 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想跟大家說: 見稻常念袁恩公 !」

張老師跟同學們說完,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曾經有人在2021年5月22日這一天,有無數人給袁老爺子送行: 袁老爺爺,您一路走好!

本故事屬虛構,部分資料來源於《袁隆平口述自傳》(湖南教育出版社)。

⑸ 緬懷袁隆平的「兩個夢想」,烏合麒麟發布最新作品,對此你有何感觸

“我一直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世界夢。”

這是90歲的袁爺爺在接受采訪時說到自己的兩個夢想,一個就是希望超級雜交稻長得可以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帚還長,然後自己可以和助手在稻穗下乘涼,所以叫做”禾下乘涼夢“。

另一個夢想就是可以讓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可以有更高的產量,袁老為了這兩個夢想,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生命最終定格了在2021年5月22日這一天,享年91歲。

24日上午,數萬名民眾在湖南長沙送別了讓我們能吃飽飯的袁爺爺,很多民眾,即便自己不能來長沙為老人送行,也在網上為老人訂了花和祝福卡。

我覺得烏合麒麟的這幅作品很有深意,我覺得他畫中畫的並不是袁爺爺的學生,而就是他年輕的自己,也是寓意著袁爺爺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夢想,可以安心的去了。

我覺得這幅畫應該還有一種寓意,就是希望現代年輕人可以學習袁爺爺的精神,也是希望袁爺爺可以放心的把建設祖國的接力棒交到我們年輕一代人的手中。

是呀袁爺爺的精神確實是值得我們接力的,他熱愛生活,積極樂觀,愛好廣泛,對自己的妻子也是非常疼愛,對待工作也是忠誠踏實,這些都是我們所欠缺的!

最後說一聲:袁爺爺一路走好!

⑹ 「禾下乘涼」不是夢!2米多「巨型稻」試種成功,這具有哪些意義

2米多“巨型稻”試種成功,這代表著袁隆平院士的夢想成真了,這次的成功可以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助力農民共同走向富裕。

2米多“巨型稻”試種成功

大家都知道,在袁隆平院士生前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禾下乘涼夢”,現在這個夢想終於成為現實了,在我國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試種的巨型水稻試驗成功了,近日對當地的試驗水稻進行了收割,並迎來了首個豐收。

“禾下乘涼夢”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對再叫水稻高產的一個理想追求,是袁隆平院士生前的中國夢,袁隆平院士的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現在這兩個夢想都已經成為現滲游實,袁隆平院士卻再也看不到了,袁隆平院士生前為了這兩個夢想,幾十年如一日,廢寢忘食,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青年人,一定要將他的精神延續皮喊者下去,為了我們祖國的美好明天而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