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說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過春節,你那裡都吃些什麼
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農村過春節,我們這邊吃「六大盤」,寓意「六六大順」,盤子比較大,一盤頂現在4盤菜,我家是祖傳青花鯉魚盤,與電視里鑒寶青花官窯大盤差不多大。那個時候我家九口人吃飯,6盤菜過年足夠了。那個時候過年一盤紅燒肉,一盤紅燒魚,一盤安慶特色菜「山粉圓子」,一盤小炒(乾子炒粉絲),一盤紅燒雞塊(鵝、鴨塊),還有一盤其他菜,總之,湊夠「六大盤」就行了。
② 八十年代的中國人都吃什麼
我是一個70後,八十年代正是我的童年時代和少年時代,所以對那個時候的飲食還是記憶頗深的。我記得我剛上小學的時候,買肉和買很多副食品都是要票的。糧食每個月都是拿糧本去糧店買,而且根本不像現在有挑選的餘地,人家給你什麼就是什麼。那時候要是認識副食品商店的人,或者家裡有人在那裡上班,是非常驕傲的一件事,而且求你辦事的人也多。八十年代的中國人都吃什麼?
當年吃菜好像不是太困難,基本都是一些常見的時令菜。冬天主要是白菜、蘿卜、土豆,而且家家戶戶都會挖一個菜窖,裡面存放著家裡越冬的蔬菜和鹹菜之類的。要想吃到現在市場上這些菜的品種,在當時是做夢都不敢想的。
我記得當年我家裡的早餐一般是稀飯羨磨猛、咸黃豆、鹹菜,午飯一般都是麵糊湯搭配兩摻饅頭,晚飯就是高粱米飯兌大米。豆腐在當時都是憑票供應的,豆腐渣都是好東西。不過因為我們這里靠海,當時海里的資源可是特別豐富。趕海和釣魚的收獲都不少,不過當年可真不愛吃魚,就喜歡吃肉。結語:現在的生活水平跟那時候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用老媽的話說:「當年是愁沒吃的!現在是愁吃什麼。」
③ 70後、80後兒時記憶中的年味和現在不同,曾經他們過年都吃什麼小吃
作為70後和80後的人,在過年的時候一定都會有著一種共同的感嘆,就是年味越來越淡漠,也越來越不喜歡過年,好像現在過年時候的氣氛,真的沒有小時候那樣濃烈,這可能跟我們的年齡有著很大的關系,以前過年希望自己慢慢長大,而現在過年證明自己距離死亡又近了一步,還有就是一到過年的時候我們總會想在自己小時候過年吃的東西為什麼那麼有味道,而現在所吃的東西就沒有小時候那麼香呢?你還記得我們小的時候過年都有什麼樣的小吃嗎?下面讓我來帶著大家回憶一下。
粘豆包,粘下巴提到粘豆包在東北生活過的70後80後,我相信一定都會對這種小吃有著非常深刻的記憶,有糯米面兒的和黃米面兒的,在豆包的外面裹上一張蘇子葉,然後等待著熱氣騰騰的豆包做好以後,馬上准備一碗白糖,邊吃豆包邊蘸白糖,那個時候簡直覺得這種小吃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美味,尤其是外面裹著的蘇子葉擁有一種獨特的味道。
④ 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消費特徵只要內容(言簡意賅)
50年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條褲子穿九年,你沒派昌錢,我沒錢,社會主義不談錢。
60年代:副食品,糧布票,它比生命都重要,半斤肉,二兩油,有錢沒票你別想求。
70年代:自行車,半導體,不吃不喝也要你,新房子,三大件,省吃儉用也就三五年。80年代:三輪車,一桿秤,跟著小平鬧革命,十億人,八億商,做夢都想奔小康。
90年代:你降息,我炒股,誰也別想做誰主,你買車,我買房,有錢咱都不存銀行。
(4)50年代吃什麼圖片擴展閱讀
社會進步是指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合乎規律和前進運動,社會形態的更替是社會進步的過程。社會進步和發展既包括物質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社會文明是社會進步和表現。
作為哲學含桐范疇的 「社會進步」,是指社會合乎必然性的前進發展,是社會由舊的歷史時代向新的歷史時代的轉變。社會進步是必然發生的。
衡量談羨坦社會進步的標準是綜合的,生產關系的性質、政治法律制度、科學文化發展水平和道德風尚都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標准,而生產力發展水平則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最高的根本的標准。這是因為:生產力是全部社會歷史的基礎,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而且它具有決定性。
這個標準是客觀的,科學的,其客觀性是指每一個社會的生產力總是一種既得力量,其科學性是因為,它本身是由物質因素所構成,它的發展程度可以用物質手段精確測定。這個標準的客觀性和科學性是統一的。
⑤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人當時都吃過什麼樣的美食
在60年代和70年代,當缺乏物質資源時,大多數家庭仍在為生存而掙扎。那個時代的許多孩子從小就開始分擔家庭的負擔。總的生活條件不好,有很多兄弟姐妹,所以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對於孩子們來說,有足夠的食物已經很令人滿足了。那麼他們都吃什麼食物呢?
1、古巴糖
當時小吃很少,進口的古巴糖可能是其中最奢侈的小吃。這森擾改種糖果是通過提取蔗糖並加工而成的。那時候,絕對是一個可以吃古巴糖的富裕家庭。
60年代和70年代的生活條件艱苦,能吃到食物就算是條件好的了,所以,生活在現在的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不能浪費糧食。
⑥ 60-70年代老百姓家的一日三餐都吃些什麼食物
我含山唐浙江湖州人。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在天堂的中央。至於上個世紀60、70年代吃什麼,各個地方不同吧。
吃,人最基本的需求。60年代初,正巧碰到三年困難時期。我當時4、5歲,我們一般吃大米飯。有時大米不夠,就燒粥吃,粥里放點胡蘿卜或番薯。吃飽,沒什麼問題。
六七十年代,一日三餐,雖不能雞鴨魚肉天天吃,但粗茶淡飯還是有的,並且,吃的食物很安全。
⑦ 抗美援朝的志願軍吃什麼呢
這是二戰期間著名漫畫《倒霉的薩克》中一幅插圖,畫面上無論是薩克還是廚師,對於一種叫做SPAM的食物,表現出了十分明顯的不耐煩。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大兵對於SPAM同樣也是嫌棄不已。
從1952年開始,國內的食品加工廠開始生產一些罐頭食品,以及蘇聯援改襲助的壓縮餅干,然而這些食物,都是優先提供給戰士的。
而在作戰當中,士兵們最喜歡繳獲的物資,便是美軍最瞧不上的c口糧,這種口糧便於保存,保質期長,對於我軍將士而言,這無異於是一場饕餮盛宴。比如長津湖戰役中,繳獲了美國人的野戰餐車,收獲了大量食品,讓隨行官兵興奮不已。
就是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志願軍將士,卻依然打出了讓敵軍敬佩的戰績,讓國際震動的效果,不得不讓人覺得感慨流淚。
⑧ 你覺得七八十年代,老百姓的餐桌上都有什麼食物
七八十年代是中國發展還在起步階段的時候,而且七八十年代的中國物資還比州拿扮較匱乏,在那個年代老百姓的餐桌上最長出現的食物應該就是玉米面粥、饅頭、白菜燉土豆等,在那個年代雖然也會有肉吃,但是肉冊灶類食物在那個年代還是比較貴而且比較缺乏的,所以在那個年代,老百姓們的餐桌上最常見的應該就是一些蔬菜、主食類的食物。
- 玉米面粥
在七八十年代,其實主要的食物還是要靠玉米等粗糧,那個年代大米還沒有如今這么普及,而玉米面粥就是當時很多普通家庭的主要食物,玉米面粥是一種有玉米磨成粉後熬煮出來的粥類,在這個時代玉米粥也是很好的食物,不過並不會像在那個年代時一樣,成為主要食物, 每天都會出現在餐桌上。
⑨ 五六十年代小孩吃什麼零食
五六十年代小孩吃的零食有:古巴糖、備禪金雞餅干、冰棍兒、紅蝦酥、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餅干。
1、古巴糖
對於60後來說一定吃過這款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餅干,這款餅干味道非常的棒,在當時吃這種餅干也是一種流行,不過現在這款餅干已經停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