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岳飛圖片高清
擴展閱讀
腳崴了是傷哪裡圖片 2025-02-09 12:08:42
手機看不到來電圖片 2025-02-09 12:03:37

岳飛圖片高清

發布時間: 2023-05-24 17:38:34

㈠ 精忠報國,關於岳飛的個人資料都有哪些

岳飛是宋朝著名將領,個人最喜歡他的《滿江紅》,每讀一次都能激盪起滿腔熱血。
附一份他的年表:
年 代 年 齡 事 跡 時 事
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年) 1歲 二月十五日(即公歷3月24日),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 正月,蔡京任相。
政和三年 (1113年) 11歲 從刀槍手陳廣學武藝。
政和七年 (1117年) 15歲 居家務農與自學。
重和元年 (1118年) 16歲 娶妻劉氏。 宋遣使約金攻遼。
宣和元年 (1119年) 17歲 六月,長子岳雲出生。 宋江起義。
宣和三年 (1121年) 19歲 從周同學射箭。
宣和四年 (1122年) 20歲 應募為「敢戰士」,從軍征遼。父岳和病故,回家守孝。 宋軍攻遼失敗。金兵攻取燕京。
宣和六年 (1124年) 22歲 再次應募,往河東路平定軍當兵,不久升偏校。 河北等路發生水災,宋朝實行災年招兵。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 24歲 三月,次子岳雷生。參加河東抗金戰事。九、十月間,平定軍陷落,回湯陰家中。冬,在相州從軍。隨大元帥往大名府。初隸宗澤。 金兵渡黃河南侵。閏十一月,宋都開封陷落。十二月,康王趙構開設大元帥府。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 25歲 正月,與金兵戰於開德府。四月,隨大元帥往應天府。六、七月,上書要求抗金,被革職。八月,投奔張所,充中軍統領,升任統制。九月,隨王彥轉戰新鄉等地。後孤軍苦鬥太行山。冬,投歸宗澤。十二月,戰汜水關。 四月,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滅亡。五月,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南宋建立。 十二月,金兵大舉南下。
建炎二年 (1128年) 26歲 春,參加滑州之戰。七月,進駐河南府,戰於汜水關、竹蘆渡。 七月初,抗金名將宗澤死。
建炎三年 (1129年) 27歲 自春至夏,擊破王善、張用等。七月,隨杜充撤往建康府。十月,擊破李成。十一月,隨陳淬迎擊金軍。十二月,南下廣德軍,克復溧陽。是年與李娃結婚。 金兵渡長江南侵。高宗南逃入海。
建炎四年 (1130年) 28歲 二月,進駐宜興張渚鎮。三月,戰常州。四、五月,復建康。七月,遷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九月,戰承州。十一月,棄泰州,戰南霸塘。三子岳霖生。 九月,金立劉豫為皇帝,建偽齊傀儡政權。十月,金遣秦檜歸宋。
紹興元年 (1131年) 29歲 三月至六月,破李成,降張用。七月,屯駐洪州。十二月,升神武副軍都統制。 秦檜任相。
紹興二年 (1132年) 30歲 四月至五月,破曹成。七月,屯駐江州。 秦檜罷相。朱勝非任相。
紹興三年 (1133年) 31歲 夏,鎮壓吉、虔州農民起義。九月,赴臨安朝見。任江西路、舒、蘄州制置使,神武後軍統制。 十二月,金、偽齊聯軍陷襄陽等地。
紹興四年 (1134年) 32歲 五月至七月,復襄漢六郡。移屯鄂州。八月,授清遠軍節度使,任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十二月,初援淮西,戰廬州。 金兵勾結偽齊侵淮西。
紹興五年 (1135年) 33歲 二月,授鎮寧、崇信軍節度使,升神武後軍都統制。四月,四子岳震生。四月至六月,鎮壓楊么起義軍。十二月,升荊湖南、北、襄陽府路招討使。 金太宗完顏吳乞買死。 金熙宗完顏亶繼位。
紹興六年 (1136年) 34歲 二月,赴鎮江府商討軍事,往臨安朝見。三月,升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移鎮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母姚氏死。七、八月,復商、虢等州。十月,奉命援淮西,至江州而還。十一月、十二月,擊敗金、齊軍,戰何寨、蔡州、白塔、牛蹄等處。 宋、金戰爭形勢趨於穩定,南北相持。
紹興七年 (1137年) 35歲 二月,赴平江府朝見,授太尉,升宣撫使。三月,隨高宗往建康府。受命節制淮西軍。四至六月,憤而辭職,受命返鄂州復職。七月,請以本軍進討劉豫。秋冬,因淮西兵變,進駐江州。赴臨安朝見,建議立皇儲。 張浚罷相,趙鼎任相。金撻懶派掌權,偽齊被廢。
紹興八年 (1138年) 36歲 九月,赴臨安朝見,反對「和議」。 秦檜再度入相,宋、金進行議和。
紹興九年 (1139年) 37歲 正月,授開府儀同三司。上《謝講和赦表》。三月,五子岳靄生。四月,派軍護送趙士(亻褭)等祭掃西京八陵。九、十月,赴臨安朝見,收留義士李寶。 正月,宋、金第一次紹興和議達成。金完顏兀術掌握實權。
紹興十年 (1140年) 38歲 六月、閏六月、七月,連復蔡州、穎昌府、淮寧府、鄭州、汝州、虢州、河南府等地;派奇兵深入京東、河北、河東;大敗金軍於郾城、穎昌,進軍朱仙鎮,奉詔班師。八月,赴臨安朝見,請求辭職不準。 四月,金毀約大舉南侵。七月,宋高宗用金字牌令岳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 39歲 二、三月,援淮西。 四月,授樞密副使,罷兵權。五月至七月,出使楚州,營救韓世忠。八月,罷樞密副使。十月,入大理寺獄。十二月二十九日(即公歷1142年1月27日),遇害於大理寺獄中。 宋、金簽訂《紹興和議》。 宋、金南北對峙的局面最後確立。
因為上傳的圖片大小有限制,太小又看不清,所以把文字部分復制進來,看得有點亂。上面的日期沒特殊說明都是農歷的。

㈡ 求一張三國志岳飛的圖片!

這張夠大吧,請採納。

㈢ 岳飛滿江紅毛筆書法作品

岳飛滿江紅毛筆書法作品下面以圖片的形式展示:

原文: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譯文:我怒發沖冠登高倚欄桿,一場瀟瀟細雨剛剛停歇。抬頭放眼四望遼闊一片,仰天長聲嘯嘆。壯懷激烈,三十年勛業如今成塵土,征戰千里只有浮雲明月。莫虛度年華白了少年頭,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只想駕御著一輛輛戰車踏破賀蘭山敵人營壘。壯志同仇餓吃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飲敵軍的血。我要從頭徹底地收復舊日河山,再回京闕向皇帝報捷


(3)岳飛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滿江紅·怒發沖冠》,一般認為是宋代抗金將領岳飛的詞作。此詞上片抒寫作者對中原重陷敵手的悲憤,對局勢前功盡棄的痛惜,表達了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願;

下片抒寫作者對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對祖國統一的殷切願望,對國家朝廷的赤膽忠誠。全詞情調激昂,慷慨壯烈,顯示出一種浩然正氣和英雄氣質,表現了作者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

此詞上片寫作者悲憤中原重陷敵手,痛惜前功盡棄的局面,也表達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願。

開頭五句,起勢突兀,破空而來。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燒,不可阻遏。這時,一陣急雨剛剛停止,作者站在樓台高處,正憑欄遠望。他看到那已經收復卻又失掉的國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發沖冠」,「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怒發沖冠」是藝術誇張,

是說由於異常憤怒,以致頭發豎起,把帽子也頂起來了。作者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憤怒的感情並不是偶然的,這是他的理想與現實發生尖銳激烈的矛盾的結果。他面對投降派的不抵抗政策,氣憤填膺。岳飛之怒,是金兵侵擾中原,燒殺虜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

岳飛之嘯,是無路請纓,報國無門的忠憤之嘯;岳飛之懷,是殺敵為國的宏大理想和豪壯襟懷。這幾句一氣貫注,生動地描繪了一位忠臣義士和憂國憂民的英雄形象。

接著四句激勵自己,不要輕易虛度這壯年光陰,爭取早日完成抗金大業。「三十功名塵於土」,是對過去的反省,表現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的思想。三十歲左右正當壯年,古人認為這時應當有所作為,可是,岳飛悔恨自己功名還與塵土一樣,

沒有什麼成就。宋朝以「三十之節」為殊榮。然而,岳飛夢寐以求的並不是建節封侯,身受殊榮,而是渡過黃河,收復國土,完成抗金救國的神聖事業。正如他自己所說「誓將直節報君仇」,「不問登壇萬戶侯」,對功名感覺不過像塵土一樣,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雲和月」,是說不分陰晴,轉戰南北,在為收復中原而戰斗。這是對未來的瞻望。「雲和月」是特意寫出,說出師北伐是十分艱苦的,任重道遠,尚須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北逾沙漠,喋血虜廷」(《五嶽祠盟記》),

贏得最後抗金的勝利。上一句寫視功名為塵土,下一句寫殺敵任重道遠,個人為輕,國家為重,生動地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熱忱。「莫等閑」二句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

這對當時抗擊金兵,收復中原的斗爭,顯然起到了鼓舞鬥志的作用;與主張議和,偏安江南,苟延殘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既是岳飛的自勉之辭,也是對抗金將士的鼓勵和鞭策。

詞的下片運轉筆端,抒寫詞人對於民族敵人的深仇大恨,統一祖國的殷切願望,忠於朝廷即忠於祖國的赤誠之心。

「靖康恥」四句突出全詞中心,由於沒有雪「靖康」之恥,岳飛發出了心中的恨何時才能消除的感慨。這也是他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原因,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誇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了英勇的信心和大無畏的樂觀精神。

「壯志」二句把收復山河的宏願,把艱苦的征戰,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來。「待從頭」二句,既表達要勝利的信心,也說了對朝廷和皇帝的忠誠。岳飛在這里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一腔忠憤,碧血丹心,肺腑傾出,以此收拾全篇,神完氣足,無復毫發遺憾。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詞里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顯示了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它作為愛國將領的抒懷之作,情調激昂,慷慨壯烈,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甘屈辱,奮發圖強,雪恥若渴的神威,從而成為反侵略戰爭的名篇。

㈣ 岳飛真正的面貌圖片

南宋劉松年所作的「中興四將」圖(劉光世、韓世忠、張俊、岳飛全身立像),應該比較符合原型。

中興四將指中國南宋時期四位著名的南渡將領,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四位將領是指岳飛、韓世忠、吳玠、劉錡。另一說法是岳飛、張俊、劉光世、韓世忠,這一說法來自於宋朝劉松年所繪《中興四將圖》。

四位將領均有王爵,岳飛追封鄂王,劉光世追封鄜王,韓世忠追封蘄王,張俊追封循王。亦有以劉錡取代劉光世,以史料來看更為可信。第三種說法由南宋史官章穎提出,將岳飛、李顯忠、劉錡、魏勝列入自己的《皇宋中興四將傳》一書。

(4)岳飛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1133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

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後又追謚忠武,封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