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陝西5大特色的麵食,你吃過幾種
我是陝西人,不過是陝南地區的,陝西南北跨度大,飲食習慣也不是很相同。陝北,關中地區的人主要以麵食為主。雖然陝南不一樣,但是特色的麵食我都吃過。其實陝西特色麵食不止五種,有八種。陝西歷史文化悠久,從春秋戰國時期,就被稱為「八百里秦川」,孕育了無數中華兒女,也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陝西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分為陝南、陝北、關中地區,在飲食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因為關中地區盛產小麥,而且產量巨大,所以這里的人們都是以麵食為主,其中面條就是大家經常會吃到的主食,陝西人對於面條的喜愛不言而喻,就像廣東人喜歡腸粉,北京人喜歡豆汁等等。在陝西面條的種類數不勝數,粗略算一下,至少有幾十種,有些甚至聞名全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聞名陝西的8種面條,每一種都別具特色。一、臊子面臊子面是陝西標志性的美食,它發源於西府,也就是陝西寶雞岐山,它的味道以酸香為主,配料十分講究,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卜、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臊子面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岐山臊子面,一種是扶風臊子面,第一種顏色紅亮微辣,第二種金黃酸香,兩者大致的做法差不多,主要在漂菜上有區別,岐山臊子面是以韭菜花,蒜苗花為主,而扶風臊子面是以蔥花為主。二、扯麵扯麵顧名思義就是將醒好的面條扯開,有寬面,也有韭葉,這種面條在陝西和山西都很流行,尤其是寶雞地區最為正宗,勁道的面條,配上肉臊子,再配上青菜、西紅柿雞蛋、胡蘿卜土豆丁等等,扯麵雖然調味很簡單,但是辣子非常關鍵,決定了扯麵是否好吃。三、biangbiang面它是陝西著名的麵食,biang是一種象聲詞,因為在桌面的時候會發出biang的聲音,所以因此得名,據說秦始皇吃慣了山珍海味,沒有胃口,下面的人就去街頭買了一碗平民小吃,結果秦始皇吃完大悅,稱它太美味了,官員回答到biangbiang面,於是秦始皇便賜了一個極為復雜的名字,有意讓老百姓寫不出。四、油潑面陝西的面條多數都要加上肉臊子,但是油潑面並不需要,無論是寬面條,還是棍棍面條,都可以用來油潑,簡單的調味,放上略多的辣椒面,再加以蒜末、蔥花之類,熱油一潑,便能讓人慾罷不能。電視劇《白鹿原》中,張嘉譯端著大碗,吃著油潑面,隔著屏幕都饞了。五、蘸水面蘸水面別具特色,聽名字就是需要蘸著吃,而且蘸水面是論跟賣,一根面條差不多2元左右,面條很寬也很長。大盆子里放入面條,面湯,青菜之類,稱作「清清白白」,每人有一蘸汁碗,調以蒜苗等及五味佐料,食之味美留香。因為蘸水面比較寬,因此也有人稱它是「褲帶面」。六、驢蹄子面驢蹄子面是西安周邊比較有名的面條,因為形似驢蹄子,所以因此而得名,再加上這種面條比較厚實,比較簡單,似乎像極了驢的倔強。驢蹄子面非常的頂飽,吃上一碗,幾乎一天都感覺不到餓,對於消化不好的人,這種面還是要少吃。七、餄餎面餄餎面不僅僅是陝西特有的,在山西、河南等地也是比較流行,相對於普通的白面,餄餎面更容易消化,餄烙面可以做成干拌的,也可以做成湯的,口感非常不錯。八、戶縣軟面戶縣軟面是「關中八大怪」之一,因為面條相似褲帶,雖然面條比較寬,但是質地比較軟,但是面條不容易斷,相反頗有嚼頭,再配上韭菜、豆腐乾、豆芽等菜碼,再澆上臊子,保證香的讓你流口水。陝西的面條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老陝對於面條的喜愛不言而喻,一碗面條下肚,似乎一些煩惱都能拋之腦後。如今在有些農村,一些陝西人還保留著蹲著吃面的習慣,一口面,一口蒜,那滋味美太太,最後來碗面湯,打個飽嗝,額滴神啊!美滴很。
『貳』 手擀麵的做法
手擀麵條的做法如下:
1、准備培渣麵粉殲游,玉米麵粉,鹽。
2、麵粉加入碗中,中間掏個小洞,撒上鹽。
3、再往小洞裡面加入適量的玉米面。
4、將面合成面團,醒15分鍾,醒好氏中銷後將面團擀成皮疊起來,將疊好的麵皮切成條即可。
『叄』 手擀麵的家常做法是什麼和面時候直接加水可以嗎
提前准備食物:小麥麵粉,生雞蛋,食用鹽,冷水。烹制流程:取一個雞蛋破殼,放進碗中打撒,然後把鹽放進雞蛋裡面攪拌均勻。咸鴨蛋液倒進面中,攪拌均勻,再加入適量的冷水揉面,揉面的全過程要有耐心,不斷揉數次直至水份和小麥麵粉,生雞蛋充足的結合,外表光潔並沒有汽泡才行。用擀麵杖把麵糊擀成薄薄的大大的擀麵皮,擀的情況下,為了避免黏連,要不停的往擀麵皮上邊撒乾的小麥麵粉。
由於各地區的小麥麵粉都不一樣,多做可以自己掌握了。小麥麵粉一般都用的是標准粉,富強粉都能夠。水一般都飲用水,純凈水更強哦。一般一斤麵粉200克冷水上下,分兩到三次加小麥麵粉,水的溫度不可以過高,添加鹽拌和成絮狀物,在多次搓揉,直到面光源,盆光,手光,三光政策做到之後基本技能就合格了。下面便是醒發了,用濕毛巾或是沙布蓋緊,一般半小時上下就能夠取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