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南瓜為什麼跟圖片不一樣
擴展閱讀
搜索海岸的美景圖片 2025-02-11 09:26:26
麻煩男人低頭圖片 2025-02-11 09:25:24
重慶濱江路夜景圖片高清 2025-02-11 09:20:27

南瓜為什麼跟圖片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3-05-22 13:38:34

⑴ 南瓜和北瓜的區別圖片

南瓜是堇菜目葫蘆科的植物,又叫倭瓜、番瓜;北瓜則是葫蘆目葫蘆科的植物,又叫做筍瓜、大洋瓜。南瓜原產自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帶,現在世界各地都有廣泛種植,但亞洲的種植面積最大,其次是歐洲和南美洲。北瓜原產自南美洲的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等地,目前也已經傳播到世界各地。我國的北瓜可能是從印度傳入,現在我國南北各地都有廣泛栽培。

南瓜和北瓜其實很好區分,因為它們的外形差別很大,完全不相同。南瓜的顏色主要分為橘黃色和青色兩種,外形為扁圓的或者不規則的葫蘆形狀,還沒有成熟時它的果皮很脆,肉質綿實。北瓜的形狀和西葫蘆差不多,外形看起來很長,形狀呈U形,有些彎曲。北瓜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抗干擾素和維生素A,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加快人體新陳代謝,提高人體免疫能力,並有一定的保護眼睛的功效。南瓜含有豐富的多糖類物質、β-胡蘿卜素、礦物質元素以及氨基酸和活性蛋白,營養價值更加豐富一些。

⑵ 南瓜和北瓜的區別圖片

南瓜和北瓜的區別圖片如下:

一、外形

1、北瓜帶陪:莖有半透明的粗糙毛。卷須分叉。葉紙質,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花雌雄同株,單生蠢鋒蠢,黃色。果實形狀因品種而異,種子白色。北瓜顏色深綠,瓜型較小或彎長。

二、原產地不同

1、南瓜:原產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帶,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明代傳入中國,現南北各地廣泛種植。

2、北瓜:原產於南美洲的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等地,已傳播到世界各地,中國的筍瓜可能由印度傳入。中國南、北各地普遍有栽培。

三、生長習性不同

1、南瓜:南瓜是喜溫的短日照植物,耐基悶旱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為好。

2、北瓜:筍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以沙壤土、壤土最為適宜。

⑶ 為什麼有的南瓜是白色的註:不是盤狀的,外形是和普通圓南瓜一樣。

一般是由於外界環境或者其它因素,導致南瓜出現基因突變,出現白色外皮的個別南瓜。基因雖然十分穩定,能在細胞分裂時精確地復制自己歲州,但這種穩定性是相對的。

在一定的條件下基因也可以從原來的存在形式突然改變成另一種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個位點上,突然出現了一個新基因乎跡蔽,代替了原有基因,這個基因叫做突變基因。於是後代的表現中也就突然地出現祖先從未有的新性狀。

(3)南瓜為什麼跟圖片不一樣擴展閱讀

南瓜原產於南美洲,已有9千年的栽培史,哥倫布將其帶回歐洲,以後被葡萄牙引種到日本、印尼、菲律賓等地,明代開始進入中國。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南瓜種出南番,轉入閩浙,今燕京諸處亦州敏有之矣。二月下種,宜沙沃地,四月生苗,引蔓甚繁,一蔓可延十餘丈……其子如冬瓜子,其肉厚色黃,不可生食,惟去皮瓤瀹,味如山葯,同豬肉煮食更良,亦可蜜煎。」

南瓜的優點非常明顯,它產量大、易成活、營養豐富,荒年可以代糧,故又稱「飯瓜」「米瓜」。《北墅抱瓮錄》中說:「南瓜愈老愈佳,宜用子瞻煮黃州豬肉之法,少水緩火,蒸令極熟,味甘膩,且極香。」所謂「子瞻煮黃州豬肉之法」,就是蘇東坡製作東坡肉的方法,可見人們已將南瓜視為珍物。

⑷ 為什麼南瓜的葉子第三片和前兩片葉子的形狀不一樣

因為南瓜為雙子葉植物,前兩片為子葉,後來生長的葉片全為真葉,當然不一樣了。

⑸ 西瓜和南瓜的外形,顏色,味道有什麼不一樣

外形:

南瓜,薯談下圖

顏色:

西瓜外皮顏色多帶有花紋,也有深綠至墨綠色的,南瓜,外皮多桔黃至桔紅色,也有綠與黃頃手談色的,且有明顯的條溝。

味道:

西瓜內里實心,含水量極大,多數是紅色也有少數品種是黃色,果味清香,甘甜;

南瓜內里中空,但瓜肉部分密度較大,含水量較西瓜要少很多,味道只微甜,且甜味並非純正的蔗糖甜味,而是獨雀碰特的南瓜面甜。

⑹ 南瓜和北瓜的區別圖片

北瓜和南瓜的區別:外形不同,原產地不同,生長習性不同。

一、外形不同

1、南瓜:南瓜葫蘆科南瓜屬的一個種,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莖常節部生根,葉柄粗壯,葉片寬卵形或卵圓形,質稍柔軟,葉脈隆起,卷須稍粗壯,雌雄同株,果梗粗壯,有棱和槽,因品種而異,外面常有數條縱溝或無,種子多數,長卵形或長圓形。

2、北瓜:筍瓜是葫蘆科南瓜屬植物,一年生粗壯蔓生藤本;莖粗壯,圓柱狀,具白色的短剛毛。葉柄粗壯,圓柱形,長15-20厘米,密被短剛毛;葉片腎形或圓腎形。雌雄同株。雄花單生,花梗長10-20厘米,有短柔毛。果梗短,圓柱狀,不具棱和槽,瓜蒂不擴大或稍膨大;瓠果的形狀和顏色因品種而異;種子豐滿,扁壓,邊緣鈍或多少拱起。

二、原產地不同

1、南瓜:原產墨西哥到中美洲一帶,世界各地普遍栽培。明代傳入中國,現南北各地廣泛種植。

2、北瓜:原產於南美洲的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螞局散廷等地,已傳播到世界各地,中國的筍瓜可能由印度傳入。中國南、北各地悶氏普遍有栽培。

三、生長習性不同

1、南瓜:南瓜是喜溫的短日照植物,耐旱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為好。

2、北瓜:筍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以沙壤土、壤土最為適宜。

南瓜繁殖說明:

南瓜點播:每穴2-3粒,種子尖部朝下,覆土2-3厘米,澆透水,25-30℃時約1-2周發芽。

直播:可在頭年冬天將地整好,施足底肥,第二年春二、三月將種子埋入即可,因苗蔓長,生長速度快,需在四、五、六月間追施肥料,並注意澆水。南瓜的管理比較粗放,因根系發達,葉節間生根,所以要注意培土,以便吸收養分。

一苗南瓜可生許多枝臘盯叉,為不使養分過於分散,要打叉,一苗留主蔓2-3根,並根據地力和瓜苗長勢,在生有幾個胎後可打去頂芽。南瓜只要土壤肥沃,勤澆水施肥,一般3-5葉溜一瓜,留瓜多則長不大。瓜腋處極易生支芽,要注意摘除,不然與瓜爭奪養分,使瓜養分不足而枯萎掉落。

⑺ 為什麼網上的南瓜都是黃色的圓的男的綠色的就不是南瓜嗎

都是,有的是品種棚緩此不一樣而已,有的青色南瓜是還沒有完全長成熟,成熟後就會是黃色鏈迅的。但是都能吃。青色的比較嫩,可以哪櫻切絲來炒著吃。

⑻ 為什麼這種南瓜在超市有賣,那些各種顏色大小不一的倭瓜沒有賣呢,營養價值是不是都一樣呢

顏色大小不一的窩瓜,由旁稿於,認識的人少。使用量不大,銷售也不高,所以超市進的少。
普通的南瓜,作為日常大眾物春喜歡的蔬菜,銷售量就比較好,認識的人多,買的人也多,會做菜的人運螞孝也多。所以超市也會進的多。
營養價值都是一樣多的。關鍵市場還是要看銷售水平的。

⑼ 為什麼南瓜苗的其他葉子與第一二片葉子形狀不同

南瓜為一年生蔓草本, 莖常節部生根,伸長達2-5米,密被白色短剛毛。葉柄粗壯,長8-19厘米,被短剛毛。葉片寬卵形或卵圓形,質稍柔軟,有5角或5淺裂,稀鈍,長12-25厘米,寬20-30厘米,側裂片較小,中間裂片較大。

三角形,上面密被黃 白色剛毛和 茸毛,常有白斑,葉脈隆起,各裂片之中脈常延伸至頂端,成一小尖頭,背面色較淡,毛更明顯,邊緣有小而密的細齒,頂端稍鈍。卷須稍粗壯,與葉柄一樣被短剛毛和茸毛,3-5歧。

雌雄同株。雄花單生,花萼筒鍾形,長5-6毫米,裂片條形,長1-1.5厘米,被柔毛,上部擴大成葉狀。花冠黃色,鍾狀,長8厘米,徑6厘米,5中裂,裂片邊緣反卷,具皺褶,先端急尖。雄蕊3,花絲腺體狀,長5-8毫米,花葯靠合,長15毫米,葯室折曲。雌花單生,子房1室,花柱短,柱頭3,膨大,頂端2裂。

果梗粗壯,有棱和槽,長5-7厘米, 瓜蒂擴大成喇叭狀。瓠果形狀多樣,因 品種而 異,外面常有數條縱溝或無。種子多數,長卵形或長圓形,灰白色,邊緣薄,長10-15毫米,寬7-10毫米。

南瓜為一年生蔓生草本。多為 橢圓形,莖長數米,節處生根,粗壯,有棱溝,被短硬毛, 卷須分3~4叉。單葉互生,葉片心形或寬卵形,5淺裂有5角,稍柔軟,長約15~30厘米,兩面密被茸毛,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沿邊緣及葉面上常有白斑。

單性花,雌雄同株異位。雄花花托短。 花萼裂片線形,塌行頂端擴大成葉狀。花冠鍾狀,黃色,5中裂,裂片外展,具皺紋。雄蕊3枚。花葯靠合,葯室規則S形折曲。雌花花萼裂顯著,葉狀,子房圓形或橢圓形,1室,側膜胎座,花柱短,柱頭3,各2裂。 瓠果,扁球形、壺形、圓柱形等,表面有縱溝和隆起,光滑或有瘤狀突起。

似桔瓣狀,呈橙黃至橙紅色不等。果柄有棱槽,瓜蒂擴大成喇叭狀。種子卵形或橢圓形,長1.5~2厘米,灰白色或黃白色,邊緣薄。花期5~7月,果期7~9月。

南瓜在生育期上有早熟、中熟和晚熟類型;植株形態上有長蔓、中蔓、短蔓和矮生等類型;果實形狀上有球形、扁圓形、葫蘆形、橢圓形等;果實大小上,大的果實重達數百千克,小的僅幾十克;果實色彩上有紅、白、黃、綠色、復色等;開發利用上可以鮮食、籽用、葯用、觀賞、加工等。

南瓜屬性
南瓜是葫蘆科南瓜屬的植物。「南瓜」一詞可以特指南瓜屬 中的 ,也可以泛指包括筍瓜(又稱 印度南瓜)、北方又稱倭瓜,西葫蘆(又稱美洲南瓜)等在內的其他南瓜屬栽培種。其中前者因產地叫法各異,台灣話稱為 金瓜,原產於 北美洲。按顏色分可以分為 橙色、橙紅色、 黃色、 白色、雙色混合等。

南瓜果實有圓、 扁圓、 長圓、 紡錘形或 葫蘆形,先端多凹陷,表面光滑或有瘤狀突起和縱溝,成熟後有白霜。種皮灰白色或茶褐色,邊緣明顯粗糙。肉厚,黃白色,老熟後有特殊香氣,味甜而面。種子扁,嫩瓜可作蔬菜,是夏秋季的瓜菜之一,味甘適口。 老瓜作 飼料或代糖,不少地方稱之為「飯瓜」。種子可炒食或入葯。

南瓜為一年生雙子葉 草本植物,能爬蔓,莖的橫斷面呈五角形。葉子呈心臟形,花黃色,果實一般扁圓形或梨形,嫩時綠色,成熟時赤褐色果實可做蔬菜,種子可以吃。

主畝局要科目
葫蘆科(Cucurbitaceae) 西葫蘆種(Cucurbita pep)或南瓜種(C. moschata)的果實。該兩個種的一些品種均有稱為pumpkin與squash者,稱法並不一致,尤其是在美國,在美洲則為西葫蘆的俗稱, 灌木或非蔓生小果品種稱為小果南瓜(squash);生長季節長,且具長蔓的大果品種稱為大果南瓜(pumpkin)。

果大型,一般重4~8公斤或更多,淡黃至橘黃色,扁球形球形至長圓形。果皮光滑,通常具淺溝或肋。果柄硬而木質化,具稜角。西葫蘆的果柄與果實迅衫讓連接處不膨大。稱作冬南瓜(butternut squash)的極大品種,果實可重34公斤或更多。植株極長蔓,通常在相隔約2.5-3米的小土堆上一次植1-3株。果實於早秋成熟,冬南瓜置於乾燥,可在冰點以上妥存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