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紅場高清圖片
擴展閱讀
讀書架圖片大全 2025-02-12 08:32:14
長城黑棕是什麼樣圖片 2025-02-12 08:32:13
女人氣質圖片大氣 2025-02-12 08:31:16

紅場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19 01:39:06

① 俄羅斯的最有名大教堂(有圖片)

1、 俄羅斯喋血大教堂

俄羅斯喋血大教堂是為紀念亞歷山大二世沙皇被革命激進分子殺害而建。這里是1881年3月1日恐怖份子暗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案發地點。亞歷山大二世這位在俄國歷史上被稱為「農奴解救者」。由於亞歷山大二世在其26年的統治期間給俄羅斯帶來了許多的貢獻,所以刺殺的行動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與指責。為了懷念這位為人民而犧牲的仁君,故在其出事地點,興建了這座具有特別歷史意義的紀念堂。

② 這是什麼建築啊

應該是俄羅斯的標致新建築物克林姆林宮,好像是巴洛克式風格,跳躍的洋蔥頭之稱。英語:Moscow Kremlin
俄語:Московский Кремль
地理坐標:55°45'05''N,37°37'04E
編輯本段
名字含義

克里姆林宮是蒙古語,是「堡壘」之意。
編輯本段
歷史沿革

克里姆林宮[1]曾是歷代沙皇的宮殿、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築群。十月革命後,成為蘇俄的,以後成為蘇聯的黨政機關所在地。蘇聯解體後,這里成了俄羅斯政府的代稱。坐落在涅格林納河和莫斯科河匯合處的鮑羅維茨丘陵上。南臨莫斯科河,西北依亞歷山德羅夫花園,東南界紅場,始建於1156年,初為木牆,1367年改為石牆。十五世紀的磚砌宮牆(周長2.5公里)保留至今。中央教堂廣場上建有十五至十六世紀聖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報喜教堂、伊凡大帝鍾樓和多棱宮等。1788年參議院大廈(今政府大廈)竣工。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建成克里姆林宮大廈。宮牆四周有塔樓20座。宮內塔樓中最宏偉的有斯巴達克、 尼古拉、特羅伊茨克、保羅維茨、沃多夫茲沃德等塔樓,1937年,在塔樓上裝置五顆克林姆林宮紅星。
編輯本段
主體建築

簡述
克里姆林宮位於俄羅斯的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羅斯的標志之一。在克里姆林宮周圍是紅場和教堂廣場等一組規模宏大、設計精美巧妙的建築群。此外,還有建於公元18世紀的樞密院大廈,以及建於公元19世紀的大克里姆林宮和兵器陳列館等。每一座建築都蘊含著俄羅斯人民無與倫比的智慧,是世界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宮內保存有俄國鑄造藝術的傑作:重達40 噸的「炮王」和200 噸的「鍾王」。克里姆林宮由此成為俄羅斯備受珍視的文化遺產。
建築特色
克里姆林宮整體呈不等邊三角形。面積27.5萬平方米,周長2公里多。始建於1156年,原為蘇茲達里大公爵尤里· 多爾哥魯基的庄園,有木造小城堡,稱「捷吉涅茨」。1367年在城堡原址上修建白石牆,隨後又在城牆周圍建造塔樓。幾經修繕擴建,20 座塔樓參差錯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宮牆的三邊。1935年在斯巴斯克塔、尼古拉塔、特羅伊茨克 塔、鮑羅維茨塔和沃多夫塔等塔樓各裝有大小不一的五角星,以紅水晶石和金屬框鑲制而成,內置5000瓦功率照明燈,紅光閃閃,晝夜遙遙可見。
權力的象徵
一個俄羅 普京辦公大樓斯諺語這樣形容雄偉庄嚴的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地上,唯見克里姆林宮高聳;克里姆林宮上,唯見遙遙蒼穹。」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遺產,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公元14~17世紀俄羅斯東正教的活動中心。這里過去是統治俄羅斯帝國的多代君王的皇宮,十月革命後是蘇聯最高權力機關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羅斯的總統府(議會和政府現已遷出克里姆林宮)。可以說,從公元13世紀起,克里姆林宮就與俄羅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關,它見證了俄羅斯從一個莫斯科大公國發展至今日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國家的全部歷史。
大克里姆林宮
1917年時的克里姆林宮平面圖大克里姆林宮是克里姆林宮中的主要建築之一。克里姆林宮牆內,朝向莫斯科河有三列高窗的漂亮建築物就是大克里姆林宮,1839~1849年在舊宮原址上建造,由古老的安德烈夫斯基大廳和阿列克山德洛夫斯基大廳聯結而成。大克里姆林宮外觀為仿古典俄羅斯式,廳室全部建築式樣多樣,配合協調,裝潢華麗。宮殿的正中是飾有各種花紋圖案的閣樓,上有高出主建築物的紫銅圓頂,達13 米,並立有旗桿,節假日則升國旗。大克里姆林宮內部呈長方形,樓上有露台環繞的總面積達2 萬平方米的700 個廳室。從前,第一層除了處理政務的處所以外,全是沙皇私人宮室,白色寬闊的樓梯通往二層各廳,這里有格奧爾基耶夫大廳、弗拉基米爾大廳和葉卡捷琳娜大廳,從前還有安德烈耶夫大廳,曾是沙皇接見使臣的地方。
格奧爾基耶夫大廳
格奧爾基耶夫大廳是大克里姆林宮中最為著名的殿廳,是俄羅斯工匠巧奪天工的建築傑作。大廳呈橢圓形,圓頂上掛著6 個鍍金兩枝形吊燈。每個吊燈重1300 千克,圓頂和四周牆上繪有公元1 5~1 9 世紀俄羅斯軍隊贏得勝利的各場戰役的巨型壁畫。大廳正面有18 根圓柱,柱頂均塑有象徵勝利的雕像。如今,格奧爾基耶夫大廳是政府舉行歡迎儀式的傳統地點。
紅場
紅場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位於克里姆林宮東牆的一側。雖經多次改建和修建,但仍保持原樣,路面還是當年的石塊路,青光發亮,顯得整潔而古樸。公元15 世紀90 年代,莫斯科發生大火,火災後空曠之地成了廣場,故曾被稱為「火燒場」,公元17 世紀中葉起稱「紅場」。古代俄語中「紅色的」一詞還有「美 克里姆林宮內的教堂麗的」之意,由於譯名時都只取了其中的第一釋義,即「紅色的」,久而久之,「紅場」的名稱就這樣沿用至今。
廣場總面積9 萬平方米,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窄。紅場的大規模建設是在1812年以後。拿破崙軍隊縱火焚燒了莫斯科,此後,城市重建,紅場被拓寬。1917 年十月革命勝利後,莫斯科成為首都,紅場成為人民舉行慶祝活動、集會和閱兵的地方。列寧陵墓位於紅場克里姆林宮宮牆正中的前面。
完美的教堂建築
克里姆林宮的教堂建築也很有特色。宮內有一個教堂廣場,廣場四周圍繞著四座教堂:十二使徒教堂、聖母升天教堂、天使報喜教堂及聖彌額爾教堂。但最美的教堂要數位於紅場上的有「用石頭描繪的童話」之稱的聖瓦西里大教堂。它是伊凡四世時所建,由九座參差不齊的高塔組成,中間最高的方形塔高達17 米。雖然這九座塔彼此的式樣色彩均不相同,但卻十分和諧。更難得的是,它與克里姆林宮的大小宮殿、教堂搭配出一種特別的情調,為整個克里姆林宮增色不少。據說此教堂落成時,伊凡四世在驚嘆之餘,為防止設計者設計出更好、更完美的建築,竟下令挖掉他的眼睛。
伊凡大帝鍾樓
人們從遠處遙望克里姆林宮,不難發現有一座建築高高地矗立在建築群體中,有鶴立雞群之感。這個高大建築就是教堂廣場上的伊凡大帝鍾樓。它高81 米,是古時的信號台和望台。鍾樓的左側有重達40 噸的炮王,右側是著名的鍾王。這兩個龐然大物雖然從未使用過,但卻顯示出了俄羅斯工匠高超的鑄造技術。
鍾王
鍾王高5.87 米,直徑5.9 米,重約200 噸,於1735 年11 月20 日鑄成,號稱世界第一大鍾。鍾壁上鑄有精美的塑像和圖飾,如沙皇阿列克謝與皇後安娜的像,還有五幅神像。但它鑄成後敲第一下時就出現了裂痕。《美國網路全書》稱它為「世界上從未敲響的鍾」。 鍾王
炮王
這門大炮造於1586 年,重40 噸,炮口的直徑達0.92 米,可容下三人同時爬進。炮前陳列有四個堆在一起的炮彈,每個重為兩噸。炮架上也有精美的浮雕,其中有沙皇費多爾像。
炮王
克里姆林宮珍寶館
克里姆林宮不愧為一座大型博物館和藝術的殿堂。宮中原有一個大武器庫,1720 年,彼得大帝將其改建成博物館。館內收藏著許多珍貴文物,有歷代沙皇用過的物品、美術工藝品,以及掠奪而來的戰利品。這里的皇冠、神像、十字架、盔甲、禮服和餐具無不鑲滿寶石,僅福音書封面就嵌有26 千克黃金,以及無以數計的寶石;哥登諾大帝的金御座上則鑲有兩千顆寶石。信步宮中宛如目睹沙皇奢侈的生活。另外,四座教堂中收藏的文物珍寶也非同一般。教堂中滿牆裝飾著用黃金做框架的聖畫像;聖母升天教堂內的聖畫像則是出自希臘畫家的手筆,價值連城;聖彌額爾堂內有歷代沙皇的靈柩,裝飾得極為富麗堂皇。
克里姆林宮大禮堂
克里姆林宮大禮堂處在呈三角形的克里姆林宮建築群的中心位置,始建於1960年年初,1961年10月投入使用,總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是莫斯科乃至俄羅斯最壯觀的大禮堂。這座白色烏拉爾大理石和玻璃結構的恢宏建築,凝聚了現代建築的特點和俄羅斯傳統建築風格。
克里姆林宮大禮堂同時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劇院。這里有6000個舒適的坐席,坐席以主席台為中心呈半圓型向外輻射。每個坐席配有電子投票和同聲傳譯系統。主席台即舞檯面積為450平方米,燈光、音響、布景等設施一應俱全,還有能容納一個交響樂團的樂池。環繞劇院的是明亮寬敞的休息大廳。大禮堂的最高一層 原元老院是900平方米的宴會廳。大會堂整個建築的1/3建在地下,主要是辦公用房,整個建築共有800間辦公室。
克里姆林宮大禮堂是俄羅斯舉行重要會議、節日慶典和頒獎授勛的地方,也是普通民眾欣賞芭蕾舞、聆聽音樂會和觀看時裝表演的場所。俄羅斯的表演團體在這里獻藝,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藝術家也在這里演出。大禮堂還經常為普通觀眾和青少年舉辦普及性的芭蕾舞等演出。
整體描述
宮牆內,林木蔥郁,花草繁茂,教堂聳峙,殿宇軒昂,政府大廈拔地而起,各種博物館穿插 其間。宗教建築群中首推巍峨壯觀的聖母升天大教堂,建於15世紀後期,其山字形拱門和金色 圓塔,帶有俄羅斯東北部的風格,一直是俄皇舉行加冕大禮的地方。稍晚於聖母升天大教堂建成的報考教堂,造型美觀,頂端有9個金色圓頂,是皇族子孫的洗禮與結婚之地。天使大教堂興建 於16世紀初葉,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公園歷代帝王的墓地。
各建築物特點
81米高的伊凡大鍾樓是克里姆林宮中的最高建築物。建於16世紀初葉,原為三層,16 00年增至五層,冠以金頂。從第三層往上逐漸變小,外貌呈八面棱體層疊狀。每一棱面的拱形 窗口,置有自鳴鍾。1532~1543年,在其北又建四層立方體鍾塔樓。1624年夏,用 白石修建了菲拉特列特鍾塔樓。現在將其下層用做
伊凡大帝鍾樓克里姆林宮博物館,展出金、銀器皿和其它物 品。所有鍾塔樓共有21座大鍾,30多座小鍾。若沿伊凡大帝鍾塔樓的台階而上,登入塔樓之 頂,莫斯科全景可一覽無余。
克里姆林宮北角是古兵工廠,現為兵器陳列館;西角是武器宮,現為武器博物館。
烏棱宮,是克里姆林宮中最古老的宮殿之一,建於1487~1491年。它在克里姆林宮的宮殿建築中最具特色,俄皇寶座即設置於此。
大克里姆林宮是克里姆林宮的主體宮殿,坐落在克里姆林宮西南部,1839~1849年 建造,為二層樓建築,樓上有露台環繞。宮的正中是飾有各種花紋圖案的閣樓,上有高出主建築 物的紫銅圓頂,並立有旗桿,節日時即升上國旗。第一層正面大廳全用大理石、孔雀石裝飾,陳 列有青銅製品、精緻瓷器和19世紀的傢具;二層有格奧爾基耶夫大廳、弗拉基米爾大廳和葉卡 捷琳娜大廳。蘇聯解體前,大廳主席台正中立著列寧塑像。大廳正面有18根圓柱,柱頂均塑有 雕像。蘇聯解體前,大克里姆林宮是蘇聯政府、蘇共中央和社會團體舉行會議的場所。
在蘇維埃年代,克里姆林宮內又新建了幾座白色大樓,有一座曾是斯大林辦公的地方。1959~1961年建起的克里姆林宮大會堂,是一座大理石和玻璃結構的現代化建築,有800 套房間,其中以有6000個座位的會議廳和有2500個座位的宴會廳最為宏偉。國家重要的 文娛活動經常在這里舉行,從而有「蘇聯第二大劇院」之稱。1967年,在克里姆林宮的花園 里建列寧全身塑像。克里姆林宮里的大片公園和古跡對外開放,遊客絡繹不絕。
著名的「克里姆林宮的鍾聲」,源於斯巴斯克塔樓上的自鳴鍾,是1851至1852年安裝的。與天文台的校時鍾相連,報時最准。
塔樓67.3米,下面的大門是進入克宮的主要通道,不過,過去所有進門的人應脫帽,否則就會被罰鞠躬50次。
克宮的西面,是亞歷山大花園和無名烈士墓。新婚伴侶都要來這里獻花。
現在又修建了馬涅什地下商場和廣場,與花園渾然一體。噴泉,雕塑隨處可見。無名烈士墓則顯得庄嚴肅穆,修建於1967年勝利節前,是為了紀念二戰中犧牲的人們。墓碑上的長明火,自點燃一直燃燒到今天。墓碑上刻著:「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永世長存。」外國領導人來,都要到這里來獻花。還有國家一號崗的換崗儀式。
參觀克宮,需經過「庫塔菲婭塔樓」。首先看到是會議大廈,這是一座現代化的建築,有6000個座位,內部裝飾豪華氣派,除開會外,也是高水平演出的地方。
再向前走,您會看到炮王和鍾王。炮王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炮重40噸,炮口直徑0.92米。炮前堆著四個炮彈,每個重2噸。炮架上有精美的浮雕,有沙皇費多爾的像。由於太重太大,從未使用過。
鍾王,當之無愧,重202噸,高6.14米,直徑6.60米。比北京永樂大鍾重四倍半。花了兩年時間於1735年鑄成,可是由於大火,鍾上掉下來一塊,就重11.5噸。鍾上鑄有沙皇阿列克謝伊和皇後安娜的像,以及神像等。
鍾王旁邊是白石頭建成的伊萬大帝鍾樓。高達81米。過去是莫斯科的最高點。樓內懸掛著十幾個大小古鍾。每當敲響時,很遠都能聽到。
再往前走,就是教堂廣場,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白石頭教堂是聖母升天教堂,(又名烏斯實斯基),歷代大公和沙皇在這里進行加冕禮。建於1480年,由義大利建築師修建。
廣場的右邊是天使報喜教堂,又名布拉戈維先斯基,靠近莫斯科河畔。規模不大,卻最具魅力,是皇宮家家用禮拜堂,也是舉行皇族婚禮的地方,裡面保留著俄羅斯最古老的聖像壁畫。
對面的天使教堂是君王們的陵寢。遷都彼得堡之後,歷代皇帝改葬在彼得格勒的「彼得保羅大教堂」。
大克里姆林宮是歷代沙皇的皇宮,圓頂上插著一面白藍紅三色的俄羅斯國旗。現在這里是俄總統辦公的地方,只可惜不讓參觀。要不沒准還能碰上梅德韋傑夫呢!
再往下,是兵器館和鑽石館,實際上是俄國歷代沙皇貴重物品陣列館,建於1851年。過去曾是製造和存放兵器的地方。著名的藏品有:王冠、純金權杖、權標,伊凡雷帝的象牙寶座,沙皇阿列克謝伊的鑽石寶庫,以及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婚禮長裙,鑲滿寶石的馬鞍和馬刀。還有一本17世紀的「聖經」,銀制封皮上鑲有3017顆寶石等等。件件價值連城。
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
The Kremlin Wall Necropolis直譯:克里姆林宮圍牆墓園(俄語: Некрополь у Кремлёвской стены) 是位置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牆垣部分,它包圍著克里姆林宮周邊並可以在牆上俯瞰知名景觀紅場。前蘇聯政府將幾位國內和國際知名共產黨領袖安葬在此供人緬懷景仰。
最早於1917年11月10日第一批葬於「紅場」此地人士,是俄國十月革命時由「軍事革命委員會」頒贈勛章的革命有功人士。之後蘇俄政府在兩座墓園又下葬了238名因為十月革命陣亡的238個紅軍士兵。1919年9月25日秋天又在此國葬了幾位布爾什維克高級幹部,包括Vladimir Zagorsky及部分因為白色恐怖遇難的共產黨員。
Dorogomilovsky Soviet蘇聯「郵政電信人民委員會」建築物爆炸案遇難者 Vadim Podbelsky,美國記者約翰·里德 (記者),莫斯科市委書記Feodor Artyom, 前蘇聯外交官Vaclav Vorovsky與Peter Voikov還有許多知名人士也葬這。
1924年列寧墓成為「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的中心。「紅場墓園」在列寧墓後方,可自克
(克里姆林宮牆垣大墓園 見右圖)
里姆林宮塔群步行到達。這里葬有許多名人,包括:亞可夫?蘇維爾德洛夫、費利克斯·捷爾任斯基、米哈伊爾·伏龍芝、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加里寧、朱可夫元帥、安德烈·日丹諾夫、約瑟夫·斯大林、克里門特·伏羅希洛夫、謝苗·布瓊尼、米哈伊爾·蘇斯洛夫、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尤里·安德羅波夫以及康斯坦丁·烏斯季諾維奇·契爾年科,墓園內還有他們的墓碑和紀念碑。在「克里姆林宮塔群」(Senatskaya Tower)兩邊,蘇聯政府放置許多名人骨灰曇。他們包括自1925年到1984年蘇聯共產黨及世界各國共產黨領導、政治或軍事領袖、科學家與文化人物、作家。部分已過世的蘇聯太空人如第一位上太空的地球人加加林以及太空實驗計劃不幸遇難的 聯盟1號、聯盟11號蘇聯太空人則葬在大墓園,主持「蘇聯太空計劃」的首席火箭工程師謝爾蓋·科羅廖夫也埋葬於此。
1967年,蘇聯當局在亞歷山大公園的克里姆林宮牆邊建成並開放了無名烈士墓。
編輯本段
二戰中的克里姆林宮

二戰期間,斯大林一直在克里姆林宮內指揮著反擊德國法西斯的衛國戰爭,在德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之下,克里姆林宮竟然未受任何大的損失,不能不說是個奇跡。日前剛剛解密的俄羅斯國家檔案館保存了64年的絕密文獻揭開了創造這一奇跡的最大功臣:精心偽裝。
衛國戰爭爆發一個月後,對德軍飛行員來說,克里姆林宮突然從莫斯科神秘消失了,經常無法找到目標,完成轟炸任務。當時,克里姆林宮是蘇聯政府機關所在地,是德國法西斯轟炸莫斯科時最主要的目標。檔案中保存了一張德國飛行員執行轟炸任務前必備的目標圖片,上面清楚地標明了3個主要目標:克里姆林宮1號大樓(斯大林的辦公地點)、大克里姆林宮、列寧墓。但是,在執行轟炸任務時,哪怕是在晴朗無雲的日子,大部分法西斯王牌飛行員不僅無法找到上述目標,甚至連克里姆林宮都發現不了。
原來,根據斯大林的授意,由「總魔術師」貝里亞具體負責執行,在戰爭開始後30天內,克里姆林宮大變魔術,進行了精心偽裝。
1941年6月26日,克里姆林宮警備司令斯皮里多諾夫少將向蘇聯人民委員會副主席貝里亞遞交了一封秘密信函,以「根據您的指令」開頭,匯報了偽裝設想,主要目的是在莫斯科市整體背景基礎上,進行偽裝,增大敵機抵近空襲時尋找克里姆林宮的難度,減小對宮內個別樓房俯沖瞄準轟炸的可能性。主要措施是藉助顏料和粉末,消除宮內各教堂金頂的閃光,在宮內及附近廣場上,布設各種各樣的模擬物,迷惑敵人。
克里姆林宮內塔樓上的紅星和教堂上的十字架都被蒙上護套,塔樓整體和教堂圓頂都被漆成黑色,套上麻袋。參照克里姆林宮城牆尺寸,造出各種偽裝模型,仿造了紅場和馬涅日廣場的部分輪廓。宮內的房屋都偽裝得非常像劇院,塔伊尼茨花園部分建築也被蒙上布頂。克里姆林宮正面建築呈亮黃色,內部各建築頂部多為綠色,而莫斯科市內建築頂部主要是紅色和褐栗色,相比之下,非常顯眼。根據總體偽裝構想,所有建築全部漆成了莫斯科建築背景色彩,戰後才恢復原貌。
另外,從博羅維茨大門到救世主塔樓之間,遍灑沙土,布設了一條大道,飛行員在空中看起來,就像一條普通公路。克里姆林宮旁邊的莫斯科河彎曲處也改變了慣常的形狀,在莫斯科列茨大橋和大石橋之間,又建造了一個木橋,盡管並無行人在上面行走,但從空中看起來,卻像真的一樣。列寧墓外形也變得無法辨認,左邊和右邊的講台上都蒙上了巨大的紅幅,上方直接搭建了一個巨大的3層樓房木製模型。
1941年11月7日,在著名的大閱兵時,這個3層樓房模型被臨時拆除,上午9點整,斯大林走上講台,發表了5分鍾的講話,受閱紅軍官兵直接從紅場開赴戰場。但是,由於閱兵准備行動嚴格保密,負責拍攝斯大林閱兵場景的新聞記錄片小組事先沒有接到通知,結果錯過了斯大林的講話,只拍攝下了部隊受閱場景。一周後,在克里姆林宮1號樓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大廳,搭建了列寧墓講台木製模型,斯大林再次穿上軍大衣,大沿軍帽,對著鏡頭,重復了一次著名的閱兵演講。後來,這一「虛假」鏡頭多次被搬上熒幕,不過,觀眾們並不知道,這並不是斯大林紅場閱兵時的「正版」原話。
在當今高精武器和現代化空天偵察系統面前,衛國戰爭期間克里姆林宮的偽裝術,可能會被視為「小兒科」,但在當時卻非常有效。偽裝後,德國空軍對克里姆林宮的空襲次數明顯減少,1941年只有5次,1942年3次,之後一次也沒有了,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建築從而得以保存,德國法西斯企圖消滅蘇聯最高領導層的陰謀也未能得逞。至於一些法西斯飛行員仍能找到目標,對克里姆林宮進行轟炸,主要是因為有時候雨水沖刷掉了部分偽裝,積雪使色彩偽裝失效,暴露了克里姆林宮的建築輪廓,也有可能是德國法西斯通過在莫斯科市活動的間諜得到了目標情報。 武器宮1941-1942年間,德軍飛機共向克里姆林宮投擲了152顆鋁熱炸彈,15顆碎片爆破炸彈,首次轟炸是在1941年7月22日,一顆重250千克的炸彈落到了大克里姆林宮,卻沒有爆炸,穿透了屋頂和格奧爾基大廳天花板,落到了地板上。在所有轟炸中,除100名警衛人員死亡,多間門窗破碎,通信中斷外,克里姆林宮並沒有遭受太大的損失,沒有引發一次火災。而在部署於阿爾巴特大街、特維爾街心花園和其他地點的防空兵器的攻擊下,沖向克里姆林宮的德國飛機15%被擊落。
編輯本段
修復

1978年11月27日,莫斯科的專家們修復克里姆林宮建築。整個修復工程持續到80年代。
克里姆林宮建於1156年,它的建築形式融合了拜占庭、俄羅斯、巴羅克和希臘羅馬等不同風格。這座古城堡現在不僅是俄羅斯政府所在地,而且是俄羅斯歷代藝術珍品的儲藏宮。克里姆林宮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市中心,莫斯科河畔,是一組氣勢軒昂的建築群。「克里姆林」在俄語中意為「內城」,它是俄國歷代帝王的宮殿,十月革命後的70餘年中成了原蘇聯國家政治活動的中心。
克里姆林宮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宮殿。1156年,尤里-多爾果羅基大公在其分封的領地上,用木頭建立了一座小城堡,取名「捷吉涅茨」,以後幾經擴建,始成今日之規模。實際上克里姆林宮是以教堂為主組成的建築群。步入宮門,便是紅石鋪成的中央教堂廣場。廣場上矗立著三座金頂大教堂,旁邊以15世紀建成的大克里姆林宮最為突出,這是一座完全按俄羅斯傳統建造的宮殿,又名多棱宮,其第二層的多棱大廳外牆均以多棱白石所砌,因而得名,曾是皇家舉行婚禮和沙皇接見外國使臣的地方。最高的建築是白色金頂的伊凡大帝鍾樓,建於1505—1508年,高81米,裡面藏有50多口銅鍾。鍾樓外陳列著一口最大的鍾,高6.14米,直徑6.6米,重達200多噸,表面上刻有浮雕、人像和題詞,聲傳50公里,為世界之「鍾王」。它是18世紀時由200多名俄國的能工巧匠費了兩年時間鑄造成的,是俄國鑄造工藝的紀念碑,據說當時為了得到最佳音色,除用銅和錫外,還加了幾公斤金和銀。與鍾王相伴的是一尊5.34米長、口徑0.89米、40噸重的「炮王」,這座古式銅鑄大炮從1540年開始造起,一直到1586年完工,中間換了8個沙皇,至今尚未使用過,巨大的炮口內同時可爬進二、三個人。旁邊的聖母升天大教堂巍峨壯觀,5個金色的圓頂金光閃閃,沙皇曾在這里舉行過加冕典禮,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也就是在這個教堂被逐出教門。其西有報喜教堂,其南有天使大教堂,此教堂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歷代帝王的墓地,伊凡雷帝即葬於此。克里姆林宮的西角是武器宮,現為武器博物館,收藏著古代俄國的盾、劍等各種武器。此外,宮內還有大片花園,花草紛繁,林木蔥翠。整座宮城平面呈三角形,佔地27.5萬平方米,外圍砌以朱紅色的雉堞宮牆,宮牆上散步著15座高低錯落、形狀各異的塔樓,其中5座最高的塔樓頂尖上,各裝置一顆直徑6米的紅水晶五星,不論白天黑夜,紅星永遠照耀著莫斯科。
編輯本段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除周四以外,每天10:00--18:00
友情提示:1.身穿短褲或衣冠不整,不得入內;
2.政府辦公大樓、國會辦公大樓謝絕游覽。
乘車路線:乘地鐵,亞歷山大花園站下車。
編輯本段
最佳旅遊時間

俄羅斯屬溫帶和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涼爽,春秋季節甚短。旅遊最佳季節一般是夏季或冬季。有時夏季風勢太強,早晚溫差大,最好帶一件薄外套以備不時之需。另外,在短暫的秋天造訪也不錯,在九月中到十月初雖已過了觀光旺季,觀光景點、購物場所會大打折扣,而且還能欣賞到俄羅斯藝術表演!地處高緯度,氣候復雜多樣,兼有溫帶、亞寒帶和寒帶氣候特徵,從北向南跨有苔原、針葉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帶。
大部分地區氣候的大陸性強,僅西北沿海地區具海洋性氣候特點,遠東地區太平洋沿岸有季風性氣候特徵。俄羅斯的雨季多在夏日,以七、八月的雨量最多。俄羅斯聯邦冬季乾燥嚴寒,氣溫都在零度以下。

③ 紅場閱兵是指什麼樣的儀式

紅場大閱兵,一般指俄羅斯在5月9日和11月7日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閱兵儀式。其中5月9日是為紀念衛國戰爭勝利,而11月7日則是紀念1941年11月7日的紅場閱兵。

1923年5月1日蘇聯首次在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也是蘇聯首次5·1國際勞動節閱兵,1965年蘇聯第一次在5月9日勝利日進行閱兵,之後取代了勞動節閱兵式,也是現如今勝利日閱兵式的來源。並決定把閱兵的日期由原5·1國際勞動節改為衛國戰爭勝利日。5·1國際勞動節轉為進行大型遊行慶祝活動。

(3)紅場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普京宣布推遲5月9日勝利日閱兵和相關公眾活動

俄羅斯總統普京4月16日宣布,推遲5月9日衛國戰爭(二戰)勝利日閱兵以及相關的大型公眾活動。

普京在當天舉行的聯邦安全會議上做出上述表述。他說,5月9日閱兵的准備活動應該已經開始了。但現在疫情高峰還未過去,風險依然很高。因此,他要求國防部、強力機構和各級政府調整安排,延期籌備紅場閱兵和各地閱兵。所有為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而計劃舉行的公眾活動也一律推遲。

普京說,原計劃在5月9日舉行的所有活動一定會在2020年熱烈而隆重的舉行。

④ 誰有莫斯科紅場的圖文介紹,要簡介,帶圖片和說明紅場及紅場旁邊的建築!~~~

紅場位於莫斯科市中心,西南與克里姆林宮相毗連。西側是克里姆林宮,北面為國家歷史博物館,東側為百貨大樓,南部為瓦西裡布拉仁教堂。臨莫斯科河。列寧墓位於靠宮牆一面的中部。墓上為檢閱台,兩旁為觀禮台。

紅場南北長695米,東西寬130米,總面積9.035萬平方米,呈不規則的長方形,地面全部由古老的條石鋪成。

紅場的地面很獨特,全部由條石鋪成,在紅場的西側是列寧墓和克里姆林宮的紅牆及三座高塔,在列寧墓與克里姆林宮紅牆之間,有12塊墓碑,包括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捷爾任斯基等人墓碑。附近還有朱可夫元帥雕像、無名烈士墓。

(4)紅場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莫斯科紅場名字由來:

其實紅場的名稱在早期和「紅色」沒有絲毫關系,在古俄語中,「Krasany」是「美麗」的意思,因衫唯此紅場最初的含義就是美麗的廣場,到了二十世紀,「美麗」的意思已經逐漸變成了「紅色」的意思。由於紅場周圍的建或滑培築多為紅色,而且莫斯科也是紅色蘇聯的首都,所以人們也就樂於把這個古老的廣場稱呼為「紅場」。

莫斯科紅場景點

莫斯科克里讓孝姆林宮與紅場,文化遺產,199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座宮殿14世紀到17世紀由許多出色的俄羅斯和外國建築師設計修建,為王子的住所和宗教中心。克里姆林宮是俄國歷代帝王的宮殿,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中心,與紅場毗連,它們一起構成了莫斯科最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地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⑤ 亮相紅場的敞篷閱兵車,氣場不輸「話筒版」紅旗!很像勞斯萊斯

亮相紅場的敞篷閱兵車,氣場不輸「話筒版」紅旗!很像勞斯萊斯

在一個國家的閱兵場上,往往都會出現代表這個國家汽車工業巔峰的閱兵車,中國的閱兵車往往就是限量版的頂級紅旗豪華轎車,近幾年一般採用紅旗L9頂配車型,搭載一台6.0升排量v12發動機,整車的重量超過三噸,車頂還帶有一排話筒,氣場很強大。而在最近的俄羅斯紅場閱兵式上,出現了一款同樣非常霸氣的閱兵車,這款車是俄羅斯本土研發打造,屬於手工打造的限量版。

問題來了,你覺得哪一款閱兵檢閱車最帥?歡迎在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關注孔明有驚喜,小編在手隨便你!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嚴禁轉載抄襲,歡迎點贊分享。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有那些給個排名

1、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廣場北起天安雀畢門,南至正陽門,東起歷史博物館,西至人民大會堂,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廣場中央嘉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庄嚴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堂。

廣場西側是人民大會堂,東側面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南側是兩座建於14世紀的古代城樓——正陽門和前門箭樓,整個廣場宏棚祥偉壯觀、整齊對稱、渾然一體、氣勢磅礴。

天安門兩邊是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這些雄偉的建築與天安門渾然一體構成了天安門廣場,成為北京的一大勝景。

⑦ 求俄羅斯建築特色簡介和圖片!!

俄羅斯民族早先居住在森林周圍,就地取材搭建居所,木材資源又取之不盡,傳統建築是以木造為主。自10世紀末接受基督教後受了拜占庭影響開始出現石造建築,但多用於公共建築。然而,俄羅斯人傳統的木造建築技術仍保留下來,混用於石造建築上。

1.木造建築,木造建築只要用很簡單的技術(如接榫、栓合等),較少的人力,即可搭出美觀實用的居所,且靈活變化出繁復的造型。

⑧ 各個國家的著名建築物(最好有圖片。)

我就講幾個國家的供您參考。

⑨ 俄羅斯2015年紅場閱兵邀請國家有那些

俄羅斯2015年紅場閱兵邀請國家有中國、印度、蒙古、烏茲別克、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和塞爾維亞。

俄羅斯將有13000多名士兵接受檢閱,除了大量的人員參加受閱以外,俄羅斯還將展示俄羅斯最新型的T14阿瑪塔主戰坦克,S400地對空防空導彈,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等新型軍事裝備,其中米格和「蘇」系列戰機也將作為空軍沖拿迅檢閱的一部分接受檢散此閱。

(9)紅場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2015年俄羅斯紅場閱兵中國派出敏胡102人組織的三軍儀仗方隊,是參閱國中人數最多的,另外,我軍首次派三軍儀仗隊參加俄紅場70周年閱兵意義重大。

閱兵式當天,應俄官方邀請,將有來自俄各地的85名衛國戰爭參與者以及來自23個國家的75名老戰士,以貴賓身份出席閱兵式。尤其是俄羅斯邀請習近平參加俄羅斯的閱兵式,中國也將邀請普京參加中國的閱兵式。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稱,約30名外國元首和政府領導人將前往莫斯科參加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

⑩ 誰知道這是什麼建築

這是莫斯科紅場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也叫波克羅夫大教堂。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紅場南端,緊傍克里姆猛老林宮。由俄羅斯建築師巴爾馬和波斯特尼克根據沙皇和伊凡大公的命令主持修建,於1560年建成。教堂的名字是根據當時伊凡大帝非常信賴的一位修道士瓦西里的名字而取的。

瓦西里大教堂是俄羅斯的東正教堂,整體展現了俄羅斯16世紀民間獨特建築藝術風格。教堂中間有一個大尖頂的教堂冠,中央的塔高46米,8個帶有不同色彩和花紋的小圓頂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它的周圍,再配上九個金色洋蔥頭狀的教堂頂,色彩明艷,精湛無比。相傳,伊凡雷枝中升帝為了讓這美麗的教堂舉世無雙,下令培輪把建築師的雙眼啄瞎。

網路有介紹。

地址:http://ke..com/view/352756.htm?fromId=43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