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甘谷菊泉圖高清圖片
擴展閱讀
女人氣質圖片大氣 2025-02-12 08:31:16
在線扣圖片軟體哪個好用 2025-02-12 08:17:27
黃線在哪裡圖片 2025-02-12 07:56:05

甘谷菊泉圖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18 15:10:08

⑴ 清朝畫家

1、李鱓

李鱓[shàn](1686年—1756年),字宗揚,號復堂,別號懊道人、墨磨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江蘇揚州府興化人,明代狀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孫。

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中舉, 康熙五十三年召為內廷供奉,其宮盯猜廷工筆畫造詣頗深,因不願受「正統派」畫風束縛而遭忌離職。神中乾隆三年出任山東滕縣知縣,頗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罷官。後居揚州,賣畫為生。

李鱓工詩文書畫。曾隨蔣廷錫、高其佩學畫。後受石濤影響,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畫風工細嚴謹,頗有法度。中年畫風始變,轉入粗筆寫意,揮灑潑辣,氣勢充沛,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影響。

傳世畫跡有南京博物院藏《土牆蝶花圖》軸、故宮博物院藏《松藤圖》軸等。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5年出版「中國書畫名家全集」,內收《李鱓畫集》(上下卷)。

2、金農

金農(1687年—1763年),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壽道士等,因其人生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自封「三朝老民」的閑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終身。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

他好游歷,卒無所遇而歸。晚寓揚州,賣書畫自給。嗜奇好學,工於詩文書法,詩文古奧奇特,並精於鑒別。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五十三歲後才工畫。其畫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筆作花卉小品,尤工畫梅。

代表作有《東萼吐華圖》、《空捍如灑圖》、《臘梅初綻圖》、《玉蝶清標圖》、《鐵軒疏花圖》、《菩薩妙相圖》、《瓊姿俟賞圖》等。著有《冬心詩集》、《冬心隨筆》、《冬心雜著》等。

3、王時敏

王時敏(1592-1680年),本名王贊虞,字遜之,號煙客,又號偶諧道人,晚號西廬老人,南直隸蘇州府太倉人,明末清初畫家,大學士王錫爵之孫,翰林編修王衡之子,「四王」第一代人。

系出高門,文采早著以祖蔭,官至太常寺少卿。明清鼎革後,家居不出,獎掖後進,名德為時所重。明季畫學董其昌,少時親炙,得其真傳。於黃公望墨法,尤有深契,暮年益臻神化。

愛才若渴,四方工畫者踵接於門,得其指授,無不知名於時,為一代畫苑領袖。康熙十九年卒,年八十九歲。

王時敏主張摹古,筆墨含蓄,蒼潤松秀,渾凱瞎型厚清逸,構圖較少變化。其畫在清代影響極大,王翚、吳歷及其孫王原祁均得其親授。王時敏開創了山水畫的「婁東派」,與王鑒、王翚、王原祁並稱四王,外加惲壽平、吳歷合稱「清六家」。

4、鄭板橋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5、石濤

石濤(1642年-1708年),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

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

幼年遭變後出家為僧,駐錫於安徽宣城敬亭山廣教寺,後半世雲游,以賣畫為業。早年山水師法宋元諸家,畫風疏秀明潔,晚年用筆縱肆,墨法淋漓,格法多變,尤精冊頁小品;

花卉瀟灑雋朗,天真爛漫,清氣襲人;人物生拙古樸,別具一格。工書法,能詩文。

存世作品有《石濤羅漢百開冊頁》、《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山水清音圖》、《竹石圖》等。著有《苦瓜和尚畫語錄》。名言有「一畫論」、「搜盡奇峰打草稿」、「筆墨當隨時代」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鄭板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時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鱓

⑵ 鄭板橋最著名的畫

鄭板橋的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汪喊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彼千金萬金造園亭,或遊宦四方,終其身不能歸享。而吾輩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時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歷久彌新乎?籌此畫構此境何難?斂之則退藏於密,亦復放之可彌六合也。板橋老人鄭燮。

⑶ 鄭板橋什麼圖以石為脈

《蘭竹石》圖,以石為脈,蘭竹相間,為鄭燮蘭竹石中的精品。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人物軼事

鄭板橋賣畫,沖哪不像歷來文人畫家那樣猶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經邁進市場,索性大大方方的。他制兄判拆定《板橋潤格》,成為中國畫家明碼標價賣畫的第一人。大幅6兩,中幅4兩,小幅2兩,條幅對聯1兩,扇子斗方5錢。凡送禮物食物,總羨棗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

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體倦,亦不能陪諸君作無益語言也。還在最後附了一首詩:「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諸板橋,轉覺其俗得分外可愛,正因他是出於率真。

⑷ 清朝被稱為"揚州八怪"的八個人中以畫竹子聞名的是哪一位

當然是鄭板橋啦。目前,有著「當代鄭板橋」之稱的啟體傳人李傳波老師的紅竹畫、墨竹作品影響力較大,極具升中笑值潛力。下面這幅是李傳波紅竹畫《詠竹》

左邊前半部分:健添秋雨響,乾助夜風清。雀靜知枯折,僧閑見筍生。這句出自唐代詩人齊己的《禪庭蘆竹十二韻呈鄭谷郎中》;左邊後半部分:竹生荒野外,梢去聳百尋。禪培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誰能制長笛,當賀培唯為吐龍吟。這部分出自南朝梁詩人劉孝先的《詠竹》。右邊為經典詠竹名句:雲淡風輕詩世界,雨香竹翠畫乾坤。

⑸ 列舉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著名書法家和畫家。

1、張旭

張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代書法家,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稱「張顛」。

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嫌拆吳中四士」,又與賀知章等人並稱「飲中八仙」,其草書則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

張旭出生於一個門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陸彥遠學習書法,學有所成後為吳道子、顏真卿等欽慕;年長後通過應舉或薦舉、徵辟而入仕,釋褐為常熟縣尉;

先後任左率府長史、金吾長史,因而被世人稱為「張長史」;大約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約七十五歲。

在書法方面,張旭勤於觀察客觀事物,善於將客觀的自然物象與個人的主觀情感結合起來,既繼承傳統,又勇於創新,在繼承前人書法成就並加以創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藝術在盛唐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

2、顏真卿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後因得罪權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

後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他遇害後,嗣曹王李皋及三軍將士皆為之痛哭。追贈司徒,謚號「文忠」。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旅判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又與柳芹鎮棗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3、張擇端

張擇端,字正道,漢族,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居住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畫家。

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風俗畫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刻畫細致,界畫精確,豆人寸馬,形象如生自幼好學,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後習繪畫。

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攻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後「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尚存爭議)等,皆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4、董其昌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後期大臣,著名書畫家。

萬曆十七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崇禎九年,卒,賜謚「文敏」。

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盪;青綠設色,古樸典雅。

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存世作品有《岩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著有《畫禪室隨筆》《容台文集》《戲鴻堂帖》(刻帖)等。

5、鄭板橋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擇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董其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顏真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鄭板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旭

⑹ 古代有哪些畫竹子的畫家,代表作是什麼

1、李衎

李衎(1245-1320年),字仲賓,號息齋道人,晚年號醉車先生,元朝薊丘(今北京市)人。

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任吏部尚書,拜集賢殿大學士、榮祿大夫。晚年以疾辭官,寓居維揚(今江蘇揚州),卒年七十五,追封薊國公,謚文簡。

李衎尤善畫枯木竹石,善畫墨竹,雙鉤竹尤佳,和趙孟頫、高克恭並稱為元初畫竹三大家,著有《竹譜詳錄》,對於竹子的形態、性質、畫法有詳細的論述。

代表作有《竹譜》《四清圖》《沐雨圖軸》。

2、鄭板橋

書畫家、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世籍蘇州,明洪武間,遷居興化,遂為江蘇興化人。少孤貧,天資奇縱,慷慨嘯傲,超越流輩。應科舉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濰縣令因助農民勝訟及辦理賑濟,得罪豪紳,遭罷官。

作官前後均居揚州賣畫,為揚州八怪之一。擅畫蘭竹,擅詩文,詩意新奇。

傳世畫跡有《竹石圖》、《芝蘭全性圖》、《蘭石圖》等。

3、文同/文與可(1018~1079年),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陝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

元豐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歲。他與蘇軾是表兄弟,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贊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

代表作有《墨竹圖》。

4、高克恭

高克恭(1248—1310)字彥敬,號房山,色目人,占籍大同(今屬山西),其父徙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

克恭生性坦盪平易,與世落落寡合,遇知己則傾心相交,終身不疑。房山有田二頃,此外身無余資。他身為色目世家,但漢文化修養極高,去世前還特命喪葬「用朱文公法」,無疑是一位漢化代表性人物。

仕於南方時,他酷愛錢塘山水,餘暇則呼僮攜酒,杖履登山,留連盡日。畫以山水、墨竹著稱,兼及蘭惠梅菊。

代表作有《墨竹坡石》。

5、柯九思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丹丘生、五雲閣吏,台州仙居(今浙江仙居縣)人。其父柯謙,曾任翰林國史檢閱、江浙儒學提舉,是元朝仙居較為顯揚的一個官宦。大德元年(1297),隨父遷居錢塘(今杭州)。

柯九思博學能詩文;善書,四體八法俱能起雅去俗。素有詩、書、畫三絕之稱。他的繪畫以「神似」著稱,擅畫竹,並受趙孟頫影響,主張以書入畫,曾自雲:「寫干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

柯九思多藏魏晉人書法,如晉人書《曹娥詩》,也有部分宋人的精品,如蘇軾《天際烏雲帖》、黃庭堅《動靜帖》等,經他鑒定的書畫名跡流傳至今者頗多。

代表作有《竹石圖》。

⑺ 清朝被稱為「揚州八怪」的八個人中以畫竹子聞名的是哪一位

鄭板橋。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纖冊枝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毀敏》等,著有《鄭板橋集》。

(7)甘谷菊泉圖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鄭板橋的竹作品:

1、《蘭竹芳馨圖》

《蘭竹芳馨圖》是清代畫家鄭板橋的作品。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此畫寫兩山相對,懸崖溝谷之上,蘭竹叢生,相對而發,遙相呼應。山石以枯筆寫出,幾點橫皴,便描盡山勢之險。

濃墨撇寫蘭竹,飄逸瀟灑,氣韻飛動。鄭板橋一向重視詩、書、畫結合,以其形成不可分割的一體。此幅中詩畫相輔,互為點襯,反映了中國文人畫的特點。

2、《蘭竹圖》

《蘭竹圖》為清代畫家鄭燮創作的一幅紙本水墨畫。現藏於揚州博物館。

《蘭竹圖》以半幅面作一巨大的傾斜峭壁,有拔地頂天、橫空出世之勢。峭壁上有數叢幽蘭和幾株箭竹,同根並蒂,相參而生,在碧空迎風搖曳。

《姿鍵蘭竹圖》的布局十分嚴謹,畫面石、蘭、竹三者組織安排得和諧。以石為龍脈,把一叢叢分散的蘭竹有機地統貫一氣,顯得既嚴整而又富於變化。三者不分主次,渾然天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鄭板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