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布穀鳥長什麼樣(發圖片說明)
大杜鵑(布穀鳥)額淺灰褐色,頭頂、枕至後頸暗銀灰色,背暗灰色,腰及尾上覆羽藍灰色,中央尾羽黑褐色,羽軸紋褐色,沿羽軸兩側綴白色細斑點,且多成對分布。
末端具白色先端,兩側尾羽淺黑褐色,羽干兩側也具白色斑點,且白斑較大,內側邊緣也具一系列白斑和白色端斑。兩翅內側覆羽暗灰色,外側覆羽和飛羽暗褐色。
幼鳥頭頂、後頸、背及翅黑褐色,各羽均具白色端緣,形成鱗狀斑,以頭、頸、上背為細密,下背和兩翅較疏闊。
(1)七夕布穀鳥圖片高清大圖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主要為夏候鳥,部分旅鳥。春季於4-5月份遷來,9-10月份遷走。
性孤獨,常單獨活動。飛行快速而有力,常循直線前進。飛行時兩翅震動幅度較大,但無聲響。繁殖期間喜歡鳴叫,常站在喬木頂枝上鳴叫不息。
有時晚上也鳴叫或邊飛邊鳴叫,叫聲凄厲宏亮,很遠便能聽到它「布穀-布穀」的粗獷而單調的聲音,每分鍾可反復叫20次。鳴聲響亮,二聲一度,像「KUK-KU」。
主要以松毛蟲、舞毒蛾、松針枯葉蛾,以及其它鱗翅目幼蟲為食。也吃蝗蟲、步行甲、叩頭蟲、蜂等其它昆蟲。
Ⅱ 這個是什麼鳥
大杜鵑--幼鳥
中文學名 大杜鵑
拉丁學名Cuculus canorus bakeri
別 稱 喀咕、布穀、子規、杜宇、郭公、獲谷、普通杜鵑
Ⅲ 布穀鳥的圖片
布穀鳥是指大杜鵑。
大杜鵑,是普通杜鵑的中國亞種。體長約320毫米,翅長約210毫米。雄鳥上體純暗灰色;兩翅暗褐,翅緣白而雜以褐斑;尾黑,先端綴白;中央尾羽沿著羽乾的兩側有白色細點;頦、喉、上胸及頭和頸等的兩側均淺灰色。
大杜鵑常棲息於開闊林地,特別在近水的地方。常晨間鳴叫,每分鍾24-26次,連續鳴叫半小時方稍停息。性懦怯,常隱伏在樹葉間。
(3)七夕布穀鳥圖片高清大圖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主要為夏候鳥,部分旅鳥。春季於4-5月份遷來,9-10月份遷走。性孤獨,常單獨活動。飛行快速而有力,常循直線前進。飛行時兩翅震動幅度較大,但無聲響。繁殖期間喜歡鳴叫,常站在喬木頂枝上鳴叫不息。
有時晚上也鳴叫或邊飛邊鳴叫,叫聲凄厲宏亮,很遠便能聽到它「布穀-布穀」的粗獷而單調的聲音,每分鍾可反復叫20次。鳴聲響亮,二聲一度,像「KUK-KU」。
主要以松毛蟲、舞毒蛾、松針枯葉蛾,以及其它鱗翅目幼蟲為食。也吃蝗蟲、步行甲、叩頭蟲、蜂等其它昆蟲。
Ⅳ 嘴巴和眼睛都是黑色的,羽毛黑灰色,爪子橘黃色,請問這是什麼鳥
這照片看不太全面,有點像烏鶇鳥。僅供參考。
烏鶇(學名:Turs merula):是鳥綱、鶇科的鳥類。體重55-126克,體長210-296毫米;雄性的烏鶇除了黃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和初生的烏鶇沒有黃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
棲息於次生林、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森林中。海拔高度從數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見,是雜食性鳥類,食物包括昆蟲、蚯蚓、種子和漿果。分布於歐洲、非洲、亞洲。烏鶇是瑞典國鳥。
Ⅳ 這是什麼鳥
圖片不太清晰,初步判斷是「大杜鵑」,就是傳說中的「布穀鳥」。
三、繁殖方式
大杜鵑繁殖期5-7月。求偶是雌雄鳥在樹枝上跳來跳去,飛上飛下互相追逐,並發出「呼-呼-」的低叫聲。之後雌鳥站在樹枝上不動,兩翅半下垂,頭向前伸,雄鳥隨即飛到雌鳥背上、顫抖雙翅進行交尾,2-3分鍾後,雄鳥飛離雌鳥,停棲於30-40米外,稍停在飛到雌鳥身邊,也曾見到3隻大杜鵑在一起追逐爭偶現象。大杜鵑無固定配偶,也不自己營巢和孵卵,而是將卵產於大葦鶯、麻雀、灰喜鵲、伯勞、棕頭鴉雀、北紅尾鴝、棕扇尾鶯等各類雀形目鳥類巢中,由這些鳥替它帶孵帶育。
Ⅵ 布穀鳥的樣子
布穀鳥,即「大杜鵑」。
又稱「郭公。脊椎動物。鳥綱,杜鵑科。體長33~35厘米擾舉配,體型似隼。上體純暗褐色。外側飛羽的內(甲羽)有白色橫斑;翼緣白而雜以黑褐色細斑。尾黑,先端緩指白色。布穀鳥棲息於答冊山野叢林,飛行時迅速無聲。常在稀樹枝頭,發出「喀咕——喀咕」叫聲,幾公里外尚可聞及,其叫聲很像語音「布穀」,因而又叫「布穀鳥」。吃甲蟲、毛蟲及其他昆蟲,尤其嗜吃松毛蟲和松尺蠖等。不自營巢。夏時幾遍布全國。
布穀鳥的圖片請見如下網址:
Ⅶ 今早家門口出現了一隻死鳥,哪位大神幫看看這是啥鳥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是杜鵑鳥。
杜鵑鳥是杜鵑科鳥類的通稱,常見的有大杜鵑、三聲杜鵑和四聲杜鵑。大杜鵑叫聲似「布穀、布穀」,所以又叫布穀鳥;三聲杜鵑叫聲似「米貴陽」,所以有些地方就叫它米貴陽;四聲杜鵑又稱子規鳥叫聲似「快快割麥」、「割麥割谷」。
杜鵑以昆蟲為食,是著名的森林益鳥。如像松毛蟲、毒蛾等其它鳥類都不敢吃
Ⅷ 布穀鳥長什麼樣子
布穀鳥的身體慎嫌鏈比鴿子小一點,羽毛是灰色的,肚子上布滿了橫斑寬孫。腳上四個腳指,向者州前,向後,腳指頭不長在地方了,尖尖的嘴巴,小黑豆的眼睛圓圓的,很害怕的樣子望著
Ⅸ 七夕布穀鳥是什麼意思
七夕布穀鳥嫌仔李是一個網路用語戚悶,源自於網友的一個腦洞,根據布穀鳥的叫聲諧音而來,布穀布穀 ≈ 不孤不孤 ≈ 不孤單不孤單 ≈ 七夕不孤單七夕不孤單,也從側面表示了七夕佳節布穀鳥臨門不再孤單的意思。
不少網友都覺得這個段子好笑,紛紛分享給自己的好友,「還在為您的朋友七夕孤單而難過嗎?為他點上一隻小青蛙或布穀鳥,溫暖他的七夕生活吧。」
也有網友說自己現在滿腦子都是青蛙和布穀鳥的叫聲,這是一隻布穀鳥與青蛙之間的戰爭。甚至還有網友惡搞好友:「但凡有一隻布穀鳥回我,我也不會一直給朋友點青蛙。」
七夕單身搞笑話術:
1、七夕快樂,我今天就是布穀鳥,大家都不孤不孤。
2、布穀鳥,七夕青蛙五分鍾3塊錢,不孤不孤不孤 ,孤寡孤寡。
3、大家都在給朋友點七夕,我可以提前請求一個布穀鳥嗎?
4、哈哈哈哈哈,叫聲似不孤不孤不孤不孤,願所有人都能遇到一見你就笑的人。
5、七夕限定青蛙,七夕限定不孤布穀鳥,在線為你出氣,也可以在線幫你帶話表白哦。真摯的友誼來自於源源不斷的問候。百分百服芹遲務包您滿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七夕布穀鳥
Ⅹ 什麼叫布穀鳥有圖片嗎
布穀鳥即大杜鵑。大杜鵑(拉丁名:Cuculus canorus)為杜鵑科杜鵑屬的1種鳥類,別名郭公、布穀、鳩、喀咕。基本分布於全國。幼鳥頭頂、後頸、背及翅黑褐色,各羽均具白色端緣,形成鱗狀斑,以頭、頸、上背為細密,下背和兩翅較疏闊。
布穀鳥體形大小和鴿子相仿,但較細長,上體暗灰色,腹部布滿了橫斑。腳有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後。飛行急速無聲。 芒種前後,幾乎晝夜都能聽到它 那宏亮而多少有點凄涼的叫聲,叫聲特點是四聲一度——」布穀布穀,布穀布穀」。
拓展資料:
布穀鳥棲息於開闊林地,特別在近水的地方。常晨間鳴叫,每分鍾24-26次,連續鳴叫半小時方稍停息。性懦怯,常隱伏在樹葉間。平時僅聽到鳴聲,很少見到。主要為夏候鳥,部分旅鳥。春季於4-5月份遷來,9-10月份遷走。
布穀鳥飛行急速,循直線前進,在停落前,常滑翔一段距離。取食鱗翅目幼蟲、甲蟲、蜘蛛、螺類等。食量大,對消除害蟲起相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