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山門的介紹
西安中山門迅虛,是在西安城牆東側的一座城門。於1926年由馮玉祥主持修建,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配昌凱命名中山門,群眾俗稱小東門。附近街道亦泛稱中山門。中山門共有南北兩座門洞,南培喚側門洞名為東征門,北側門洞名為凱旋門。
2. 有什麼關於西安城牆的傳說,故事
一、明代四門
朱元璋本意就是要藩王鎮守四方,因此作為西北龍頭的西安,肯定要格外重視,西安城牆的建設工程當然要作為重點。洪武年間修建的城牆有四座城門,分別為長樂門、安遠門、永寧門和安定門,取「長安永定」之意。
長樂門,即城牆東門,「長樂」帶有祈福大明江山長久歡樂之意,不幸的是,明末闖王從此門攻陷西安,清順治年間,對東門城門進行過重修。安遠門,即城牆北門,「安遠」意指要邊遠少數民族歸順朝廷,對他們採取安撫懷柔的政策。
永寧門,即城牆南門,作為網紅的它,想必並不陌生。但恐怕沒人注意到,南門很少打開,因為南方主火,為免火災,關閉南門,永保安寧。安定門,即城牆西門,「安定」二字寓意西北邊疆安泰康定,西門箭樓是我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
二、民國四門
民國時期,在已有基礎上,西安城牆又開辟四門,後來稱為「四小門」,分別為中山門、玉祥門、中正門和勿幕門,這四座門和軍政人物頗有淵源。中山門,在西安城牆東側的一座城門,即「小東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命名中山門。
玉祥門,即「小西門」,1926年,軍閥劉鎮華包圍西安城達8個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凍餓戰死4萬多人,直到馮玉祥將軍率國民聯軍擊敗劉鎮華後,西安才得以解圍。解放門位置原是開於民國時期的中正門,1952年拆除,成為西安城牆一豁口,2005年重新連接,形成大跨度的橋拱式城門。
勿幕門,即「小南門」,開通於1939年,位於南城牆含光門與朱雀門之間,是民國時期新開辟的城門。為紀念辛亥革命中陝西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而修。西安勿幕門為單門洞,門內為四府街,門外為紅纓路。
三、險躲拆除
700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帶著他引以為傲的騎兵隊伍南征北戰、叱吒風雲,雖然他順利攻下了一座又一座城,直至整個中原大地,但整個過程十分艱難,尤其是那些「高大威猛」、堅如磐石的城牆,讓這支戰術靈活、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吃了不少苦頭。因此,忽必烈對城牆深惡痛絕。
元朝建立後,忽必烈就迫不及待地推行了拆毀城牆的政策,腦補他當時的內心旁白應該是:「我堂堂大蒙古騎兵,怎能被這些黃土堆起來的破牆擋住去路,給我拆,一個都不許留。」於是,當時的元朝就像五六十年代的中國一樣,全國都在拆城牆。
《元史》、元代方誌,以及馬可波羅的《寰宇記》中都有大量拆除城牆的記載,這場風波蔓延整個中國南方地區,所拆城牆不計其數。西安城牆很幸運地在這次風波中保存了下來。如今,我們很難考證其中原因,因此許多文獻中都忽視了這次劫難。
四、柯林頓沉迷西安城牆
1998年6月,柯林頓入主白宮後第一次訪問中國,第一站就選在了西安。
在中國眾多城市裡,西安的經濟並不算發達,但它有兩個非常霸道的武器:中國封建王朝的起源,以及眾多保存完好的文物。中國四大古都中,北京、南京把那些值錢的家當拆的拆,丟的丟,洛陽在封建王朝中又不佔主流地位,唯有西安還保持著十三朝古都的韻味,值得細細品嘗。
俗話說,想要了解一個國家和民族,就要知道這個國家和民族是從哪裡來的。中國歷史源遠流長,這西安,便是了解中華民族的最佳起點。柯林頓選了西安,他很睿智。縱觀整個西安,雖然文物古跡眾多,個個都是價值連城,個個都能驚艷世界,但最適合做大型接待活動的,非西安城牆莫屬。
也正是這座連世界文化遺產都沒進入的城牆,讓柯林頓冒著耽誤外交行程的風險,在上面多吹了1個小時冷風。當時,柯林頓對接待他的中國官員說:「我參加過世界上很多歡迎儀式,但是今天晚上,在古城牆腳下,你們有悠久歷史內涵的這種儀式,我會終身不忘。」
五、護城河
西安城牆的前身是唐長安城的皇城,因為是內城,修建時並沒有挖護城河。唐拆正朝快滅亡時,唐昭宗李曄把都城遷到了洛陽,唐長安城的地位迅速下降。這時,留守長安的節度使韓建決定把城市的范圍縮小,拆掉了最外圍的郭城不說,中間的宮城也被拆除,只留下孤零零的皇城。出於軍事防禦需要,當然要先挖一條護城河。
古人對於護城河是十分重視的。韓建挖河的時候,戰火紛爭,挖出的河並不是很好用,常常淤堵,因此後來五時期,經常對此河進行疏浚,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這條護城河才算煥發生機。
1374年,也就是642年前,朱元璋任命宋國公馮勝「往陝西修城池」,西安城牆的格局在此時奠定,護城河的規模也被擴大。馮勝主持這項工作花了8年,拓展出的護城河深6.4米,寬2.56米,環城一周。譽耐又在護城河旅虛悔的內沿修了高1.92米,厚0.64米的壕牆,這第一道防線,足以讓敵人生畏。
3. 西安城牆簡介
西安城牆又稱西安明城牆,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廣義的西安城牆包括西安唐城牆和西安明城牆,但一般特指狹義上的西安明城牆。
西安明城牆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心區,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城牆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鍾鼓樓就位於古城區中心。
(3)西安中山門城牆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西安城牆的部分城門介紹
1、朝陽門:位於西安城牆的東段,這座城門朝著太陽,是每天第一個見到陽光的城門,故取名朝陽門。
2、建國門:為紀念新中國成立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城內的路為建國路,新開的門為建國門。
3、和平門:與西安火車站、大雁塔處與同一南北軸線上,開於1953年,為了表達飽經戰亂的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的渴望,故名和平門。
4、文昌門:碑林博物館南側的文昌門,開於1986年。這里的城牆上建有魁星樓,是西安城牆上惟一與軍事防禦無關的設施。明清時的西安府學和孔廟建在今碑林博物館旁邊的城牆邊,魁星樓也建在城牆之上。魁星樓下這座新辟的城門就被命名為文昌門。
5、朱雀門:朱雀門是唐皇城的正南門,門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時,皇帝常在這里舉行慶典活動。
6、含光門:含光門是唐長安皇城南面偏西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封閉了其中門洞,保留了東門洞,北宋以後全部封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安城牆
4. 西安四個城門的名稱及寓意是什麼
西安城牆主城門有四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具體分析如下:
1、長樂門,是西安城牆的正東門,開辟於明代,現存城樓、襪尺瓮城以及南北兩側六個門洞,面東朝陽,內接東大街,外接東關正街;位於城門之上的城樓,歷史悠久,是非常珍貴的古建築文物。
2、永寧門,俗稱南門,是西安明城牆的正南門,也是西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如今的永寧門為環島交通,門外有南門廣場,門內為南大街,門外接南關正街。
3、安定門,元稱安貞門,為明清北京內城北垣東門。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正統四年(1439)建城樓,瓮城東西約68米裂好返,南北約62米。
4、安遠門,是西安城牆的正北門。明代構築城牆時建造,正式名稱為安遠門。辛亥革命時,起義軍進攻滿城交戰中北門城樓被焚毀,現留有完整的箭樓一座。
西安四座城門簡介:
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牆的原有城門。從民國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先後新辟了多座城門,至今西安城牆已有城門18座。
現在西安城牆共有城門18個從北開始順時針依次為:尚武門(小北門),安遠門(北門),尚德門,解放門,尚儉門,尚勤門,朝陽門,中山門(小東門),長樂門(東門),建國門,和平門,肆飢文昌門(端履門),永寧門(南門),朱雀門,勿幕門(小南門),含光門,安定門,玉祥門。
5. 西安城牆哪些門有出口的從哪些門可以下城牆
西安城牆一共有九個上下口,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可以上下,再有文昌門,和平門,小南門,含光門(有博物館可免費參觀),離火車站站最近的上城牆口是尚德門與解放門(火車站)之間的特製的鐵梯。
西安城牆現有城門18座,從永寧門開始順時針依次為:永寧門、朱雀門、勿幕門、含光門、安定門、玉祥門、搭並豎尚武門、安遠門、尚德門、解放門、尚儉門、尚勤門、朝陽門、中山門、長樂門、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這18座城門的形成時間和規格各不相同。
其中永蔽族寧門、安遠門、長樂門、安定門四座城門,作為西安明城牆的原有城門因當時的軍事防禦需要,都是單門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牆,兩道城牆之間又形成了瓮城。
除永寧門外,其餘三門現都只剩下兩道城牆。到民國時期,城門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軍事防禦需要,為了交通的方便,人們在原有的四座城門兩邊新劵了門洞。其餘十四座後來新開的城門,有的是在被戰火打開的城牆豁口上重建的,有的是在唐皇城城門遺址旁新劵的,有的是為了紀念偉大人物新劵。
(5)西安中山門城牆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西安城牆歷史悠久,從劉邦建的漢長安城至明城牆的出現,歷經隋朝的大興城和盛唐的長安城,當時面積84.10平方公里,堪稱世界之最。西安明城牆建有月城城樓、大城城樓、四隅角樓以及建在上面的98座敵樓。流傳在城牆上的軼事很多,有很多優美的故事。
明清時開辟的四門
南門:曰「永寧門」,是這座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建於隋初,當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城門中偏東的一座,叫安上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留作南門,明代改為永寧門。
東門:曰「長樂門」,因為國都南京位於西安的東面,「長樂」二字帶有祈祝大明江山長久歡樂,萬年不衰之意。
西門:曰「安定門」,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被保留下來。明代擴建城牆知大時位置略向南移。明清西安西城門「安定」二字暗意西部邊疆安泰康定。
北門:曰「安遠門」,明清西安城北城門,安遠二字是繼承中原漢族朝廷對邊遠少數民族採取的懷柔安撫政策,希望邊遠少數民族對朝廷知恩歸順。
民國時開辟的城門
中山門:又叫小東門,在今東新街東端。1926年初,在馮玉祥倡議下開辟了中山門,以紀念國民革命領袖孫中山而得名。
勿幕門:又叫小南門,在今四府街南端。1926年,為紀念辛亥革命中陝西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而修。
玉祥門:又叫小西門,在今蓮湖路西端。1926年,北洋軍閥劉鎮華包圍西安8個月之久,使西安人民餓死4萬多人,直到馮玉祥將軍率國民軍擊敗劉鎮華後西安才得以解圍。後來,陝西省主席宋哲元為紀念馮將軍的歷史功績,特開此門,取名為玉祥門。
解放門 :又叫小北門,原名中正門,在今解放路北端。1952年因擴建火車站廣場而拆除,現已重新連接,至此西安城牆全線貫通。
6. 西安城牆怎麼樣值得一去嗎
西安城牆很好,值得一去。
西安城牆又稱西安明城牆,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廣義的西安城牆包括西安唐城牆和西安明城牆,但一般特指狹義上的西安明城牆。
遊客可以選擇閑庭信步,也可以選擇騎自行車環繞城門一圈,城門上的道路並不平整,騎車要注意安全。
西安城牆,這座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築,延續了整個古都長安的歷史文脈,並以其獨特的魅力向世人綻放著她的恢弘、壯麗和博大,向世界展示著古都的深邃、智慧和兼容並蓄。
7. 西安城牆有多上個門,分別叫啥門
截至2017年,西安城牆有城門18座,從永寧門開始順時針依次為:永寧門、朱雀門、勿幕門、含光門、安定門、玉祥門、尚武門、安遠門、尚德門、解放門、尚儉門、尚勤門、朝陽門、中山門、長樂門、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
西安城牆又稱西安明城牆,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洞春整的古代城垣,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心區。
(7)西安中山門城牆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永寧門俗稱南門,是西安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建於隋初。是皇城南面三座門中偏東的一座,稱安上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留作南門,明代改名永寧門。
朱雀門原本是唐長安皇城的正南門,門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時,皇帝常在這里舉行慶典活動。城門柱礎用大理石製成,青石製作的門坎上刻有線條優美神采飛揚的蔓草花紋,磨磚對縫的門洞隔牆厚實襪戚端納好耐正。1986年開通的朱雀門位於遺址西側。朱雀門規格為4門洞。
含光門是南城牆最西一門,是唐長安皇城南面的偏西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封閉了中門洞和西門洞,保留了東門洞,北宋以後全部封閉。1984年整修西安城牆時,發掘出含光門遺址,發現花崗石製作的柱礎、刻花的門檻門道。
8. 西安城牆有幾個門分別叫什麼
西安城牆現有城門18座,從永寧門開始順時針依次為:永寧門、朱雀門、勿幕門、含光門、安定門、玉祥門、尚武門、安遠門、尚德門、解放門、尚儉門、尚勤門、朝陽門、中山門、長樂門、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
(8)西安中山門城牆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西安明城牆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中心區,牆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城牆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鍾鼓樓就位於古城區中心。
西安城牆主城門有四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牆的原有城門。從民國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先後新辟了多座城門,至今西安城牆已有城門18座。
其中永寧門、安遠門、長樂門、安定門四座城門,作為西安明城牆的原有城門因當時的軍事防禦需要,都是單門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牆,兩道城牆之間又形成了瓮城。除永寧門外,其餘三門現都只剩下兩道城牆。
到民國時期,城門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軍事防禦需要,為了交通的方便,人們在原有的四座城門兩邊新劵了門洞。其餘十四座後來新開的城門,有的是在被戰火打開的城牆豁口上重建的,有的是在唐皇城城門遺址旁新劵的,有的是為了紀念偉大人物新劵。
9. 陝西西安城牆有多少個門
目前西安城牆共18座門,其築門歷史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
明代始建,沿襲至今的4座城門:永寧門、安遠門、長樂門、安定門。
民國初年,為適應交通需要,新辟諸城門:中山門、玉祥門、解放門(原名中正門)。
抗日戰爭時期,臨時開辟的諸防空便門,後經改建成為正式城門:勿幕門(原四府街防空便門)、建國門(原小差市防空便門)、朝陽門(原崇禮路防空便門)、尚武門(原西北三路防空便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成立後,新辟、修葺的諸城門:和平門、文昌門、朱雀門、尚德門、尚勤門、尚儉門、含光門。2004年12月26日,隨著解放門建成,西安城牆實現了全面貫通,18座城門的格局至此確定。
18座城門分布,南7門、北6門、西2門、東3門(明代始建:明;民國始建:民;共和國始建:共):
南城牆7門(東→西):建國門(民)、和平門(共)、文昌門(共)、永寧門(明)、朱雀門(共)、勿幕門(民)、含光門(共)。
北城牆6門(東→西):尚勤門(共)、尚儉門(共)、解放門(民)、尚德門(共)、安遠門(明)、尚武門(民)。
西城牆2門(南→北): 安定門(明)、玉祥門(民)。
東城牆3門(南→北):長樂門(明)、中山門(民)、朝陽門(民)。
南城城門(7座)
永寧門
西安城牆南門永寧門外,永寧門吊橋、閘樓(攝於2014年之前,此時永寧門箭樓還未復建)
永寧門,是西安城牆正南門,位於南城牆中部偏西。原為隋唐長安皇城南面偏東之「安上門」,唐末韓建改築新城時保留。明洪武初,擴建西安府城,沿用為南門,易名「永寧門」。民國元年6月(1912年),陝西都督張鳳翙曾為永寧門題寫門楣。今永寧門完整保留了明代「門三重樓三重」的形制。
含光門
含光門,是西安城牆南側的一座城門,位於永寧門以西,甜水井街南端。原為隋唐長安皇城南面偏西門,唐末韓建改築新城時保留。1950年代以前,發現唐含光門遺址。2004年,於遺址兩側開辟城門,各砌兩個券洞,沿襲「含光門」之名。
勿幕門
勿幕門,原名「井上將門」,是西安城牆南側的一座城門,位於永寧門以北,四府街南端。1939年開辟,以紀念國民革命先驅井勿幕而得名。
朱雀門
朱雀門,是西安城牆南側的一座城門,位於永寧門以西,南廣濟街南端,1986年開辟。因門址位於隋唐長安皇城朱雀門西側,故名「朱雀門」。
文昌門
文昌門,是西安城牆南側的一座城門,位於永寧門以東,柏樹林南端,1984年開辟。門上城牆西側,明清兩代建有魁星樓。魁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主宰文運之神,故魁星樓下新築城門便命名「文昌門」。
和平門
和平門,是西安城牆南側的一座城門,位於永寧門以東,和平路南端,1953年開辟,以和平路名「和平門」。
建國門
建國門,是西安城牆南側的一座城門,位於永寧門以東,建國路南端,1939年開辟,1984年重建。1986年,以建國路命名「建國門」。
北城城門(6座)
安遠門
安遠門,閉盯是西安城牆正北門,位於北城牆中部偏西。其位置原為唐長安太極宮與東宮交界的宮牆中段,唐末韓建改築新城時被隔在北城牆之外。明洪武初,向北擴建西安府城時新建安遠門,後歷清代、民國,沿襲至今。安遠門正樓門洞,現存民國元年6月(1912年),陝西都督張鳳翙所題寫的門楣。今安遠門存瓮城、箭樓及二重門洞。
尚武門
尚武門,是西安城牆北側的一座城門,位於安遠門以西,西北三路北端,1939年開辟,1996年重建。因門內西側為清代習武園,故名殲帆「尚武門」。
尚德門
尚德門,是西安城牆北側的一座城門,位於安遠門以東,尚德路北端,1986年開辟,以尚德路名「尚德門」。
解放門
解放門,原名「中正門」,是西安城牆北側的一座城門,位於安遠門以東,解放路北端,西安火車站南側,1934年開辟。
尚儉門
尚儉門,是西安城牆北側的一座城門,位於安遠門以東,尚儉路北端,2004年開辟,以尚儉路名「尚儉門」。
尚勤門
尚勤門,是西安城牆北側的一座城門,位於安遠門以東,尚勤路北端,2004年開辟,以尚勤路名「尚勤門」。
西城城門(2座)
安定門
安定門,是西安城牆正西門,位於西城牆中部偏南。原為隋唐長安皇城西面中門「順義門」,唐末韓建改築新城時保留。明洪武初,擴建西安府城,此門沿用為西門,易名「安定門」。安定門正樓門洞,現存民國元年6月(1912年),陝西都督張鳳翙所題寫的門楣。今安定門存瓮城、箭樓、正樓及二重轎改和門洞。
玉祥門
玉祥門,是西安城牆西側的一座城門,位於安定門以北,蓮湖路西端。1928年開辟,以紀念馮玉祥平鎮嵩軍圍困西安得名。
東城城門(3座)
長樂門
長樂門,是西安城牆正東門,位於東城牆中部偏南。明洪武初擴建西安府城時新建長樂門。長樂門正樓門洞,現存民國元年6月(1912年),陝西都督張鳳翙所題寫的門楣。今長樂門存瓮城、箭樓、正樓及二重門洞。
中山門
中山門,是西安城牆東側的一座城門,俗稱「小東門」,位於長樂門以北,東新街東端。1927年開辟,以紀念國民革命領袖孫中山而得名。
朝陽門
朝陽門,是西安城牆東側的一座城門,位於長樂門以北,東五路東端,1939年開辟,1992年重建。因其地處城東,故取「迎著太陽升起」之意命名為「朝陽門」
10. 西安城牆從哪兒上,門票是多少
一、西安城牆可以登牆地點有:
南門、文昌門、和平門、尚德門、含光門、東門、西門、北門和中山門
拓展資料:
西安城牆,這座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築,延續了整個古都長安的歷史文脈,並以其獨特的魅力向世人綻放著她的恢弘、壯麗和博大,向世界展示著古都的深邃、智慧和兼容並蓄。
西安城牆周長13.74公里,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城樓、角樓、敵樓、女兒牆、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牆林河路巷」五位一體,有機地成為西安這座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重要的地標符號和精神家園。現為國家首批重點保護文物和AAAA級旅遊景區。
西安城牆肩負起守護歷史遺存及文明的重大責任,踐行發揚中華文化、古城文化及當代文明的光榮使命,將景區打造成為「世界知名綜合性人文景區」,成為陝西乃至中國大遺址保護開發和文化產業發展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