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圓盤秤怎麼看
、圖片中黑色數字代表公斤,比如1代表1kg,2代表2kg,換成斤需要乖以2,即1代表2斤,2代表4斤,依次類推。
2、中間分10個小格,紅色數字表示兩,公斤稱需乘以2,比如1表示2兩,2表示4兩,正中間小黑5字表示1斤,也就是500克。
3、放上托盤的話,指針在中間並且指向10。
4、圖片中的托盤稱最大稱重10kg,換成斤要乘以2,也就是20斤。
追問 : 還有易懂的方式嗎
: 你具體是那個地方不太懂,說出來我給你解釋 1、外面大的黑色的數字表示斤,裡面的紅色的小的數字表示的是兩 2、不過因為這種稱的單位都是千克,一千克=2斤,所以讀出來的數字乘以2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斤和兩了
追問 : 海南省
: 我賣的水果1.5元/斤,每個都好幾斤,怎麼看托盤秤快速用乘法還是什麼來算錢。回答我採納
: 1、你賣的水果1.5元/斤,也就是說2斤就是3元,而2斤=1千克,也就是1千克3元,即3元/千克 2、所以最快速的計算價格大方法就是 水果的價格=托盤稱的讀數x3 3、舉個例子說明: 托盤稱的讀數是2.6,那麼買東西的人應該給你的錢是 3x2.6=7.8元
Ⅱ 稱的分類及圖片叫法
秤的種類有:桿秤、台秤、案秤、彈簧秤、電子磅秤、托盤天平、電子秤、裝載機電子秤。
桿秤以帶有星點和錐度的木桿或金屬桿為主體,並配有砣(砝碼)、砣繩和秤盤(或秤鉤)的小型衡器。按使用范圍和秤量的大小分為戥子、盤秤和鉤秤3種。 桿秤是一個一等臂杠桿,是利用杠桿平衡原理來稱重量的簡易衡器,由木製的帶有秤星的秤桿、金屬秤錘、提繩等組成。
電子秤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十分的廣泛,無論是我們我們稱體重,還是在購買商品的時候都會用到,電子秤的種類也有很多,例如台式電子秤,手提電子秤等等,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特色。
發展歷史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其實物證據(石塊砝碼)發現於今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河文明遺址(約2400-1800 B.C.),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古埃及人在同時代(約1878B.C.)的記載中也有提及,但至今沒有發現實物。
在中國,秤的出現也很早。春秋中晚期,楚國已經製造了小型的衡器 — 木衡.銅環權,用來稱黃金貨幣。
完整的一套環權共十枚,大體以倍數遞增,分別為一銖、二銖、三銖、六銖、十二銖、一兩、二兩、四兩、八兩、一斤。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有一支戰國時的銅衡桿,這種衡器即不同於天平也不同於後來的稱桿,但與不等臂天平類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秤
Ⅲ 所有秤的名稱是什麼
秤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桿秤、電子台秤、案秤、彈簧秤、托盤天平等。
秤亦作「稱」。衡器。或將不等臂的衡量輕重的器具皆稱為秤,或指以看秤星計被稱物重量的提系杠秤,或單指秤杠。戰國時已有不等臂衡器。國內桿秤始於何時,尚無定論。出土的楚國王銅衡桿,上有十等分的刻度,推測是稱量時作為在不同部位懸掛權和重物的標志,很可能是從等臂天平過渡到桿秤時出現的一種衡器。東漢以後演變為從秤星看重量的秤。
相傳范蠡在經商中發現,人們在市場買賣東西,都是用眼估堆,很難做到公平交易,便產生了創造一種測定貨物重量的工具的想法。 一天,范蠡在經商回家的路上,偶然看見一個農夫從井中汲水,方法極巧妙:在井邊豎一高高的木樁,再將一橫木綁在木樁頂端;橫木的一頭吊木桶,另一頭繫上石塊,此上彼下,輕便省力。
范蠡頓受啟發,急忙回家模仿起來:他用一根細而直的木棍,鑽上一個小孔,並在小孔上繫上麻繩,用手來掂;細木的一頭拴上吊盤,用以裝盛貨物,一頭系一鵝卵石作為砣;鵝卵石搬動得離繩越遠,能吊起的貨物就越多。
於是他想:一頭掛多少貨物,另一頭鵝卵石要移動多遠才能保持平衡,必須在細木上刻出標記才行。但用什麼東西做標記好呢?范蠡苦苦思索了幾個月,仍不得要領。 一天夜裡,范蠡外出小解,一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星宿,便突發奇想,決定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標記,一顆星代表一兩重,十三顆星代表一斤。從此,市場上便有了統一計量的工具——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