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地籠炕什麼樣圖片
擴展閱讀
ps沿著路徑粘圖片怎麼弄 2025-02-13 09:46:53
創意爆炸辣椒高清圖片 2025-02-13 09:45:13
華為新款手機價格圖片 2025-02-13 09:34:15

地籠炕什麼樣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12 13:30:24

1. 東北的炕是如何建造的呢

幾個關鍵的知識點:1、炕搭在水泥地上,不反潮氣,好燒。2、炕洞寬、深,煙流動時的阻力小、存灰多,幾年也不用清一次灰。3、形成煙道的磚牆厚些,能起到存儲熱量、均勻傳熱的作用。4、爐子里的煙往炕洞里進的位置,叫喉嚨眼。這個地方的面積大小,一定即要小於灶門加上爐篦子的實際進空氣面積之和,也要小於煙筒口的面積大小。這樣爐子才能有抽力。可以試著在自家水龍頭上,安一個軟水管,流水的過程中突然捏緊管頭,出口變小,水流變得有力了,以前沖擊不動的泥沙,可以沖動了。這就是局部抽力變大的原理,這個力可以沖擊濃煙。5、煙筒根的底面要低於炕洞的底面(確切的說是排煙口)一尺以上。說白了就是有個坑。這就是傳說的「狗窩」、回風洞。它的作用是防止從煙筒口落下來的冷空氣、雨水直接流入炕洞之內。6、不要太在意煙筒的高度。好的煙筒應當如同倒扣的喇叭,「八」,上面細下面粗,這樣煙筒根既能多存儲些熱氣,又防止從煙筒口壓入過多的冷空氣。完全可以把煙筒砌的上下一樣粗,在冬天的時候在上面加一個口小的水泥管,高矮無所謂,農村有的人就扣一個露底盆。這樣壓入煙筒內的冷空氣就會少一些。 7、屋子裡發悶,為爐子提供不了足夠的氧氣,肯定不好燒。8、爐子漏風,肯定冒煙。9、爐子灶門位置太高,灶門變成了排煙孔,願意冒煙。10、灶門太大,散煙。11、爐篦子太大或者太小。如果爐篦子太大,太透風了,爐堂里放塊磚頭或瓦片,壓住一部分爐篦子就行了。12、爐子火苗往炕里進的那個洞口叫喉嚨眼,炕洞的高度一定要高於爐蓋子的高度、喉嚨眼的高度,這樣不壓火,不壓煙。13、炕洞(煙道)太窄阻力大。14、炕洞數量太多阻力大。如果材料允許,炕洞(煙道)越寬越好。形成炕洞(煙道)的磚牆越寬、越長,越好。炕洞寬,排氣通暢。磚牆寬、長,傳熱均勻、存儲熱量。炕熱的均勻,炕停火後,也能保持長時間熱乎。一個炕有兩、三排炕洞足夠。15、以前的炕好燒,現在的炕不好燒,可能是以前的大坯尺寸大,現在的磚尺寸小,砌出來的炕洞子太窄的原因。16、在炕的適當位置留幾個掏灰口,便於掏灰,平時用不願開裂的黃土封上。17、爐膛用燒過的煤灰(煤燒完後殘留物)摻黃泥沫上,遇高溫也不願意開裂。18、炕面可以用白灰泡成的白灰膏摻麻道,抹平。這樣做主要是干凈、平整、灰小,鋪炕革的時候不容易硌壞。但是扒炕時,拆開,就有點費勁。19、現在東北流行一種炕,說白了,先在水泥地上砌個四方框,看起來就像一個水池,「口」字形,也不用回填土抬高炕的底面,這樣炕洞子就深。中間砌一道牆,把炕分成進煙道和出煙道兩部分,相當於「曰」字形,進煙道寬些,出煙道窄些(個別人家的炕中間這一橫是傾斜的,說白了相當於分成了一大一小的兩個梯形,進煙道由寬變窄,出煙道也是由寬變窄。搭炕板的時候非常費勁,不知道這樣做的原理是什麼?)。據說這種炕七、八年不用掏一次,有的說10多年不用掏一次。棚戶區改造,動遷,很多人家的炕被扒開都是這樣子的,沒有什麼迎風石、回填土之類的。這種炕麻煩在,炕面需用混凝土加鋼筋做成大塊水泥板,不太方便,而且形成煙道的磚牆就一道,存儲的熱量少,停火以後冷的也快。但它能引導人一種理:只要是建在水泥地面上,炕洞可以深一些,不用回填土。別忘了點贊

下面圖片,是我在動遷平房區,又看到了這種炕,而且中間形成煙道的牆是傾斜的,但是炕的深度不是太深。時間2021年3月1日。這一趟房,每個房間的炕都被人家扒開了,內部結構好幾種,屬這個最特殊,因為特殊,所以把它記錄。可能是東北人有在炕洞子里藏東西的習慣,還有可能是炕洞子灰是好肥料,所以東北舊房子的炕很多都被人扒開。三個紅色箭頭的部位,兩個在一起的是暖煙口,其中牆角那個有可能是煙從爐子上火牆後又下來的排煙口;中間那個是煙從爐子進炕的。單獨那個洞是去煙筒的。這個炕內填了回填土,炕洞因此不是太深,我看到最深的有半米以上,就是說炕洞的底面,直接是水泥地面。




2. 古代取暖用的地籠是怎麼建造

古代取暖的稱絕燃為「地龍「
地並宴虛龍在室內地面的表層磚下,人工搭成彎曲錯落的煙祥畝道,連接室外屋檐下燒柴的大坑。坑內燒火,熱氣通過煙道遍及地面,足以驅寒。

參考自360doc圖書館

3. 炕怎麼畫簡筆畫圖片大全

炕怎麼畫簡筆畫步驟如下:

1、首先在炕圍上面畫四條基準線,如圖所示,能分辨即可。

一、炕的起源

炕是北方人的"暖床"。盡管北方城市樓談絕房中,大部分已沒有炕,而只有床了,但炕的出現卻比床要早很多。張國慶在他的"北人尚炕習俗的由來"一文考證,《新唐書·高麗傳》載:"(其人)冬月皆作長炕,下燃溫火"。並據此斷定,高句麗人發明了炕。然而實際上中國火炕起源高句麗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炕是由我們漢族人發明的。據考古發現,保定市徐水縣東黑山村的東黑山遺址總面積約150萬平方米。遺址自戰國、兩漢、唐宋一直延續至明清,內涵十分豐富含肢姿。

二、炕的結構分類

炕的結構遠較床復雜,搭法也不盡相同,有洞炕、花炕和空心炕之分。

1、洞炕是在地面上砌幾道小牆八行磚左右高,將空間隔成幾條坑道,兩端留空使道道相通,上以土坯、石板或紅磚為蓋,蓋上復用沙泥或白灰之類抹平。

2、花炕是洞炕的發展,小牆只砌一半高度,上面遍立紅磚做支撐,復可以紅磚為蓋,余法相同。

3、空心炕更為先進,只以紅磚壘幾個立柱做支撐,上面蓋幾塊大水泥板,余法盡與洞炕和花炕同。說空心炕先進是因為它內部空間很大,不易被煙火灰堵塞炕道,常常搭好一鋪炕十年八年不用扒灰。

4、所有的炕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一端通向煙囪,一端設有爐灶。

4. 東北火炕的原理和構造

火炕的原理就是用秸稈、樹枝等燃料燃燒產生的熱氣流經過火炕煙道時將熱量散發給土坯,土坯是熱的不良導體,所以土炕被燒熱後其溫度會持久的。火炕由爐灶、炕體和煙囪三部分構睜滾成。連炕的爐灶可以做飯,炕體既可取暖,又可坐卧。煙囪是砌築的炕體排煙道。炕體有直洞式、橫洞式、花洞式等。備銀

火炕是一種寬約一米七到兩米三左右的磚石結構的建築設施。其內是用磚建有炕間牆,炕間牆仿早宴中有煙道。炕都有灶口和煙口,灶口是用來燒柴,燒柴產生的煙和熱氣通過炕間牆時烘熱上面的石板產生熱量,使炕產生熱量。煙最後從火炕煙口通過煙囪排出室外。

(4)地籠炕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東北大炕不僅是睡覺的,還是取暖的。冬天時炕面上很少放東西的,被褥什麼的都要卷上垛起來放到炕櫃里,以便大炕散熱,而散熱效果好,屋子才能更暖和。

大炕表面鋪的是炕席,炕席是用高梁秸子編的,越使用越亮。牛皮紙開始進入生活後,有條件的人開始用牛皮紙糊炕,上面刷上清油,這樣的炕面明亮,而且干凈,比炕席的效果要好很多倍。(普遍也有鋪上地板革的。越來越講究了。)

東北民宅室內陣設也與萬字炕格局相應。南北炕炕梢(靠房山牆的一端)擺放炕櫃,上疊放被褥枕頭等寢具卧具,俗稱「被格」。西炕上則放與炕長相等的「堂箱」(或叫「躺箱」),裝糧食和衣物。箱蓋上擺放香爐、燭台等供器以及撣瓶、帽筒、座鍾等日用陳設。

5. 什麼是燒地龍

燒地龍是指古代取暖方式。

在很多宴中宮殿的地下有火道,火道在地面有洞口,在外面燒火,熱氣通過火道傳到屋內,稱為燒地龍晌橘山。另外也可以通過屋內燒炭火取暖,但這不是主要的取暖方式.沒什麼高深的原理,和東北的火炕,火牆一個原理,就是熱氣流的流動。

(5)地籠炕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沈陽故宮 清寧宮東梢門稱「暖閣」,是帝後的卧室。暖閣內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設火炕,是典伍液型的滿族民居——口袋房。

內部設施是東北民居特有的風格,東側進門南北方有取暖的鍋灶,南北西三面全是火炕,稱「萬字炕」,上鋪兩側毛毯錦緞,茶幾桌案,最為奇特的是大殿地面下面竟然是取暖的燒地龍.

6. 農村火炕怎麼建圖片

1、您需要了解農村火炕的結構設計。 根據藍圖紙規劃,設計出來的火抗要完美並且保溫。這才是最終的目的。

7. 住東北大炕是怎樣一種體驗


火炕看上去其實和床差不多,但是面積大,一鋪炕能睡個七八個人。火炕是用土坯壘的,外面看起來象個土檯子,裡面空的,通著廚房的鍋灶和煙囟。灶里燒火,熱氣經過火炕從煙囟排出去,火炕就熱了起來。

冬天能睡上熱呼呼的火炕,那是一種享受。尤其是老年人,躺在火熱的炕上,能緩解風濕,腰酸腿疼。如今還有很多老年人不習慣睡床。


到現在還有很多地方的旅館,設有火炕,並且當成招攬顧客的賣點。


睡火炕會感覺嘴巴很乾,但是不象睡電褥子(電熱毯)一樣上火。夏天睡起來也熱(東北土話:烙得慌),不燒火又太涼。所以會有人在院子里另盤一個簡單的灶做飯,廚房的鍋灶只用來燒點開水,讓炕不太熱又不太涼。

東北說人身體好,有一句話: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旺。

以前一個房間兩鋪大炕,南北相對,又是客廳又是卧室。大冬天的,有客人來了,主人趕緊讓客人脫了鞋上炕,坐在熱炕頭(最接近鍋灶的地方)上。端來瓜子茶水煙笸籮,小爐子加幾塊柈子或者苞米穰子。屁股下一熱,喝點熱騰騰的茶水(沒啥好茶,以前東北就喝茉莉花),爐子熱氣一烤,全身冒汗,哪裡還管外面的西北風。



吃飯也在炕上,四方炕桌一擺,盤腿一坐。一喝就是一下午,土燒酒,殺豬菜,加上火炕的熱度,人人臉紅脖子粗,全身冒汗。這個情節電視上應該常見,清宮劇中也會有。

廣東這邊有很多東北菜館也弄了些看起來象火炕的位子,和日本料理差不多。而東北有一些粗糧館會設幾個火炕雅間,用的是真正的火炕,冬天時生意很火。

以前的炕都比較大,用土坯壘,上面鋪的是草席(有錢人鋪竹席),一般都是用高粱稈的皮編的,很容易傷到手腳。再好點是葦席。

現在大多數的炕都改小了,能睡三四個人,做得也漂亮,看起來和仿古的大床差不多。床簾拉起來,看不到那裡有鋪炕。炕面上鋪的是炕革(比地板革要軟,厚,比較耐磨)或者炕被。一個房間也只盤一鋪炕,空地上可以放沙發,還可以放地桌,吃飯基本改在地桌上吃。現在已經有很多人不會盤腿坐著吃飯了。



俺也有十幾年不常睡火炕了,偶爾回家睡幾天,已經不習慣了。很熱,踢了被子又冷;睡前總要放一瓶水在枕頭邊,要不半夜要爬起來喝水,很麻煩。不喝點水又幹得不舒服。



如今,家已搬走,想再睡火炕,似乎已經是件奢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