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五味子圖片和功效
【中葯五味子的功效】
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
【中葯五味子的作用】
1.中葯五味子治久瀉不止。 五味子味酸澀性收斂,能澀腸止瀉。治脾腎虛寒久瀉不止,可與吳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湯送服,如五味子散(《普濟本事方》);或與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同用,如四神丸(《內科摘要》)。
2.中葯五味子治久咳虛喘。五味子味酸收斂,甘溫而潤,能上斂肺氣,下滋腎陰,為治療久咳虛喘之要葯。治肺虛久咳,可與罌粟殼同用,如五味子丸(《衛生家寶》);治肺腎兩虛喘咳,常與山茱萸、熟地、山葯等同用,如都氣丸(《醫宗己任編》);五味子長於斂肺止咳,配伍麻黃、細辛、乾薑等,可用於寒飲咳喘證,如小青龍湯(《傷寒論》)。
3.中葯五味子治心悸,失眠,多夢。 五味子既能補益心腎,又能寧心安神。 治陰血虧損, 心神失養,或心腎不交之虛煩心悸、失眠多夢,常與麥冬、丹參、生地、酸棗仁等同用,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秘剖》)。
4.中葯五味子治自汗,盜汗。五味子五味俱全,以酸為主,善能斂肺止汗。治自汗、盜汗者,可與麻黃根、牡蠣等同用。
5.中葯五味子治津傷口渴,消渴。五味子甘以益氣,酸能生津,具有益氣生津止渴之功。治熱傷氣陰,汗多口渴者,常與人參、麥冬同用,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治陰虛內熱,口渴多飲之消渴證,多與山葯、知母、天花粉、黃芪等同用, 如玉液湯(《醫學衷中參西錄》)。
6.中葯五味子治遺精,滑精。五味子甘溫而澀,入腎,能補腎澀精止遺,為治腎虛精關不固遺精、滑精之常用葯。治滑精者,可與桑螵蛸、附子、龍骨等同用,如桑螵蛸丸(《世醫得效方》);治夢遺者,常與麥冬、山茱萸、熟地、山葯等同用,如麥味地黃丸(《醫宗金鑒》)。
『貳』 五味子中葯五味子圖片
五味子(別名:五梅子),木蘭科植物五味子或華中五味子的乾燥成熟果實。它生於海拔1200~1700米的溝谷、溪旁、山坡。 其幼枝紅褐色,老枝灰褐色,葉膜質;花梗長5~25毫米,花被片粉白色或粉紅色;無花絲或外3枚雄蕊具極短花絲,花梗長17~38毫米;子房卵圓形或卵狀橢圓體形,柱頭雞冠狀,小漿果紅色,近球形或倒卵圓形;種子1~2粒,種皮光滑,花期5-7月,果期7-10月。
『叄』 五味子是啥樣子的
五味子呈球形或橢圓形。表面芹正棕紅色,爛首畢皺縮,肉薄,內含種子1粒。味酸微苦辛飢芹
『肆』 中葯五味子圖片
中文名:
北五味子
中文科名:
五味子科
學名:
SchisandraarisanensisHayata
科名:
Schisandraceae
性狀:
木質藤本
花果期:
秋季花果
性狀描述:
落葉性木質藤本,全株平滑無毛;葉紙質,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約5-9公分,寬2-4公分,邊緣具疏淺的鋸齒。花雌雄異株,花梗細長,約2-5公分,花被5-7片;雄花有雄蕊18-20枚;雌花有多數心皮,果實為穗狀漿果,疏生於延伸的花托上,成熟時紅色。
海拔高度:
海拔1800-2800公尺
生態環境:
次生林
記事:
北五味子是一種野生的水果,在市場上可是買不到的,因為它可是非常的特殊,紅紅的果兒就像是成串的葡萄般,像一長串的紅色珠煉,鮮紅欲滴般讓人直想嘗嘗它的味道,想那滋味應該是不錯的,只是如果你是如此一廂情願的認為,那你就錯了!因為如果你將北五味子洗凈後整個放進嘴裡,初時甜中帶酸的果肉,口感不錯,但若是意猶未盡的咬碎它的種子時,馬上會有苦、辣、鹹的味道出現,一個果實有五種味道,奇妙吧!其實這也是「五味子」名稱的由來。稍具中葯常識的人都知道,五味子是一種著名的滋補強壯葯,效用十分廣泛。
用途描述:
食用、葯用:
1.將成熟果實洗凈後生食或是製成果醬。
2.果實能夠滋補除熱、固腎強精,並可治久咳。
3.根及莖能治毒蛇咬傷,並可治療中暑、感冒、腸炎等,葯效甚為廣泛。
『伍』 五味子是什麼
五味子是一種中葯,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的乾燥成熟果實,篩凈灰屑後,除去雜質,放入蒸籠內蒸透,取出行空曬干而成。五味子呈不規胡高則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徑5-8mm,表面呈紅色、紫紅色或暗紅色,皺縮、顯油潤、果肉柔軟,有的表面也會呈黑紅色或出現「白霜」,有種子檔做瞎1-2顆,呈腎形,表面為棕黃色、有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