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象鳥是什麼樣子的圖片
擴展閱讀
肚皮大的女人圖片 2025-02-14 02:46:37
盲目自信唯美圖片 2025-02-14 02:33:35
搜索動漫男生霸氣圖片 2025-02-14 02:08:01

象鳥是什麼樣子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05 09:29:52

A. 為什麼史前動物都長這么大是環境原因還是什麼原因

史前的動物之所以長得很大,其實主要還是因為環境所致,史前的環境惡劣,沒有好的身體,根本不可能保護自己。

第三,繁殖方式不同。

哺乳動物與爬行動物不同,一個是胎生,另外一個是卵生。在中生代,由於環境較好、資源充足,所以卵生的繁殖效率就更高。而新生代時期,環境變差了,資源沒有以前多,胎生的存活率更高,所以,越到後期,胎生的動物占據著主導地位。

B. 杜鵑鳥的蛋。和啄木鳥兒的蛋。哪個個兒比較大

什麼鳥蛋是世界上最大的鳥蛋?相信很多朋友會答:「鴕鳥蛋。但很可惜,答案是錯的。

超級大鳥蛋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鳥蛋是象鳥蛋,一個象鳥蛋相當於7個鴕鳥蛋大小,鴕鳥蛋平均約1.76公斤。

象鳥蛋直徑約30厘米,直徑21厘米,而象鳥早在距今約200年前就已滅絕。以前生活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森林中。

高三米以上,重達半噸

17世紀末,法國人殖民馬達加斯加島。他們在島上發現了一種大型鳥類的化石。1851年,法國動物學家伊西多爾·聖地萊爾·聖西萊爾根據化石顯示的巨大身材命名了象鳥,意思是其具有大象搬的體型。象鳥有時也被稱為「隆鳥」,意思是「高高凸起的鳥」,

象鳥高三米以上,重達半噸,是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內一種巨型、不會飛的鳥,是迄今發現的世界第二大的鳥類。比恐鳥還要高2米,比現在世界第一大鳥——鴕鳥就更高了。

象鳥曾出現在歷史傳說和神話中。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游記中這樣描述象鳥:「展開翅膀有16米長,羽毛約8米長。」當然,這也許是一種誇張描寫。

在馬達加斯加島土著的宗教信仰中,象鳥也有崇高地位。

因人類而滅絕

根據化石研究,生物學家認為,象鳥的腦袋較小,喙嘴尖長。象鳥的脖子細長彎曲,將腦袋高高的舉在空中,幫助它們進食。象鳥前肢短的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但是後肢卻特別強壯。由於在馬達加斯加,目前還沒有發現象鳥的天敵化石。

象鳥在馬達加斯加居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使得它們並沒有遭到人類的大量捕殺。但海島資源有限,供養像象鳥這樣的大型動物壓力很大,因此其數量本來就不多。象鳥本身繁殖率也低,據說一次才下一個蛋。

但隨著人口數量激增,人們不斷開墾耕地,占據象鳥棲息地,採集象鳥蛋作為食物。盡管人類不直接獵殺象鳥,但在人類影響之下,象鳥最終於17世紀滅絕,有記載最後一次目擊象鳥的時間最後在1649年。

C. 歷史有過哪些體型龐大的鳥類它們長什麼樣子

鳥類在我們的心裡,一直都是安詳、愜意的形象。什麼鶯歌燕舞,什麼鳥語花香,我們用很多成語描述了有鳥存在的安靜畫面。

不過,鳥類也不是一直很溫順,有些鳥類還是非常兇悍的。比如現代的鷹,都是強大的肉食動物。

可是,這些大型鳥類,也只不過是在現代可以稱王稱霸。縱觀鳥類的歷史,比它們兇悍的,還有很多……

阿根廷巨鷹


我們剛才說到的恐鳥的另一種天敵,就是哈斯特巨鷹。

哈斯特巨鷹出現於大約180萬年前,在這180萬年裡,哈斯特巨鷹的體型迅速增長到原來的10-15倍,成為了歷史上最大的肉食鳥類之一。

哈斯特巨鷹的體長可以達到1.5米,翼展3.5米,是現代鷹的1.4倍。哈斯特巨鷹的視力極好,在空中就能看到地面上獵物的一舉一動,並且迅速出擊。

哈斯特巨鷹最喜歡的食物,就是上面說的恐鳥,以及比恐鳥更大的象鳥,還有其他一些獵物。

不過,由於人類大量捕殺恐鳥,導致哈斯特巨鷹失去了食物來源,最終也同樣難逃滅亡的命運。

D. 象鳥一樣的汽車標志,是什麼牌子的

說的不夠具態蠢閉體,很多車標以鳥狀為原形設計的。比如以下幾款,

愛帆裂檔鋒斯德拉

E. 古代的繁體進字官印是什麼樣的

——清代印

F. 開花像鳥的花叫什麼花

是鶴望蘭,又叫天堂鳥。

鶴望蘭旅人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20世紀90年代引入中國,是一種有經濟價值的觀賞花卉。

無莖,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葉片頂端急尖;葉柄細長。花數朵生於總花梗上,下托一佛焰苞;佛焰苞綠色,邊紫紅,萼片橙黃色,花瓣暗藍色;花葯狹線形,花柱突出,花期在冬季。

原產非洲南部,中國南方大城市的公園、花圃有栽培,北方則為溫室栽培。

(6)象鳥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主要品種:

(1)白花天堂鳥:指尼古拉鶴望蘭,株高1.8米,花序上通常有2個大型佛焰苞,佛焰苞綠色而染紅棕色,舟狀,頂端漸尖,內有花4-9朵;萼片披針形,白色,長13-17厘米,箭頭狀花瓣天藍色。

(2)無葉鶴望蘭:株高1米左右,葉呈棒狀,花大,花萼橙紅色,花瓣紫色。

(3)邱園鶴望蘭:是白色天堂鳥與鶴望蘭的雜交種,株高1.5米,葉大、柄長,春夏開花,花大,花萼和花瓣均為淡黃色,具淡紫紅色斑點。

(4)金色鶴望蘭:是1989年新發現的珍貴品種,株高1.8米,花大,花萼、花瓣均為黃色。

(5)考德塔鶴望蘭:蘭萼片粉紅,花瓣白色。

G. 關於鳥類知識的資料

1、鳥類(Aves):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體均被羽,恆溫,卵生,胚胎外有羊膜。前肢成翼,有時退化。多營飛翔生活。心臟是2心房2心室。骨多空隙,內充氣體。

呼吸器官除肺外,有輔助呼吸的氣囊。地球上的鳥類分為游禽、涉禽、攀禽、走禽、猛禽、鳴禽六大類。

2、中國有1186種。根據鳥類的生態習性和形態特點,可將其大致分為鳴禽、攀禽、猛禽、陸禽、涉禽和游禽六大生態類群。各個類群的鳥類在外形構造、生理功能等方面也發生了一些特殊的適應性變化。

3、鳴禽類

涉禽類適於涉水行進,不善於游泳,善於飛行,且姿態優美。如夜鷺、丹頂鶴、蓑羽鶴、東方白鸛等。涉禽類的外形具有「三長」特徵,即喙(嘴)長、頸長、後肢(腿和腳)長,適於涉水捕食生活。

因為喙、頸長且靈活,因此可將長嘴探入水下或在地面取食,而腿長則可以在較深水域中捕食、活動,腳的長度與能夠涉水的深度有密切關系。

8、游禽類

游禽類大多生活在水上,在水中獲取食物,善於游泳、潛水,不善於在陸地上行走,飛行迅速,如黑天鵝、鴛鴦、綠頭鴨、家鵝等。

游禽類一般具有扁平寬闊或尖的嘴,適於在水中濾食或啄魚;羽毛大多厚而緻密,羽絨發達,構成有效的保暖層;尾脂腺發達,能分泌大量油脂並用嘴塗抹於全身羽毛,以保護羽毛不被水浸濕。

腳趾間有蹼,游泳時雙腳向後伸直,用力劃水,猶如船槳,正如駱賓王在《詠鵝》一詩中「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形象描述。

H. 什麼動物叫的象鳥一樣

哺乳動物。鼯鼠的叫聲象鳥一樣

I. 這是什麼鳥

鳥目錄
動物的鳥
世界鳥類之最
鳥的起源
鳥與人的共患病

鳥的種類
我國鳥的種類
鳥兒到底睡覺不睡覺?
鳥為什麼會飛呢?
關於鳥的成語
什麼是「非繁殖鳥」?
關於「鳥」(niao)的幾種用法
鳥的歇後語
鳥的詩句
小鳥驚奪
鳥的貢獻
鳥的意象
鳥的作品
鳥為什麼會飛呢?
關於鳥的成語
什麼是「非繁殖鳥」?
關於「鳥」(niao)的幾種用法
鳥的歇後語
鳥的詩句
小鳥驚奪
鳥的貢獻
鳥的意象
鳥的作品

拼音:niǎo
注音:ㄋㄧㄠ
英文:bird
字典解釋:脊椎動物的一類,溫血卵生,用肺呼吸,幾乎全身有羽毛,後肢能行走,前肢變為翅,大多數能飛。
口語:於「了(liao3)」字同意,如「受不鳥」等同於「受不了」。

niao
1.a bird
部首:鳥,部外筆畫:0,總筆畫:5
五筆86&98:qyng
筆順編號:45315111
[編輯本段]動物的鳥
鳥綱在生物分類學上是脊椎動物亞門下的一個綱。
鳥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呈流線型,大多數飛翔生活。體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變成翼(有的種類翼退化);胸肌發達;直腸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發達,有助於減輕體重,利於飛行;心臟有兩心房和兩心室,心搏次數快。體溫恆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還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氣囊,用來幫助肺進行雙重呼吸。卵生。體溫較高,通常為42℃。鳥類的胸骨上有發達的龍骨突,骨骼中空充氣,這是鳥類適應飛行生活的骨骼結構特徵。
鳥是兩足、恆溫、卵生的脊椎動物,身披羽毛。鳥的羽毛分為正羽(主要用於飛行)和絨羽(主要用於保溫)。前肢演化成翼,有堅硬的喙(鳥的嘴)。 鳥的體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鳥也有巨大的鴕鳥和鴯鶓(產於澳洲的一種體型大而不會飛的鳥)。
鳥類種類繁多,分布全球,生態多樣,現在鳥類可分為三個總目。平胸總目,包括一類善走而不能飛的鳥,如鴕鳥。企鵝總目,包括一類善游泳和潛水而不能飛的鳥,如企鵝。突胸總目,包括兩翼發達能飛的鳥,絕大多數鳥類屬於這個總目。
大多數鳥類都會飛行,少數平胸類鳥不會飛,特別是生活在島上的鳥,基本上也失去了飛行的能力。不能飛的鳥包括企鵝、鴕鳥、幾維(一種紐西蘭產的無翼鳥)、以及絕種的渡渡鳥。 當人類或其他的哺乳動物侵入到他們的棲息地時,這些不能飛的鳥類將更容易遭受滅絕,例如大的海雀,和紐西蘭的恐鳥。
鳥類種類很多,在脊椎動物中僅次於魚類.目前全世界為人所知的鳥類一共有9,000多種,光中國就記錄有1,300多種,其中不乏中國特有鳥種(參見中國特有鳥種列表)。大約有120~130種鳥已絕種,與其他陸生脊椎動物相比,鳥是一個擁有很多獨特生理特點的種類。這些鳥在體積、形狀、顏色以及生活習性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這么多的鳥類中,最大的要數鴕鳥,它是鳥中的"巨人"。非洲鴕鳥體高2.75米,最重的可達165.5千克。 最小的是南美洲的蜂鳥,體長只有50毫米,體重也就同一枚硬幣一樣重。鳥能飛翔,但並不是所有的鳥都可以飛起來。比如鴕鳥雙翅已退化,胸骨小而扁平,沒有龍骨突起,不能飛翔。企鵝是特化了的海鳥,雙翅變成鰭狀,失去了飛翔能力。有的鳥雖然可以飛行但飛行的距離不是特別遠,如家雞由於雙翅短小,不能高飛,但至少可以飛幾十米遠;而家鴨徹底失去了飛行的能力。在會飛的鳥中,飛行最高的要算禿鷲了,飛行高度可在9000米以上。飛行最快的是蒼鷹,短距離飛行最快時速可達600多千米。飛行距離最長的則是燕鷗,可從南極飛到遙遠的北極,行程約1.76萬千米。鳥類新陳代謝旺盛,消化力強,所以鳥類的食量相當大,例如蜂鳥一天吸食的花蜜量等於體重的一倍。一些小型鳥類每天的食物量相當於體重的10%~30%。大多數鳥類是雜食的,並不太挑挑揀揀。每年春天和秋天,鳥類都成群結隊,遮天蔽日地在天空中飛行,這種在不同季節要更換棲息地區,或是從營巢地移至越冬地,或是從越冬地返回營巢地的季節性現象稱為鳥類遷徙。每年大地回春,鳥類就開始進行求愛、生殖、營巢、孵卵和育雛等一連串的活動。
鳥的食物多種多樣,包括花蜜、種子、昆蟲、魚、腐肉或其他鳥。大多數鳥是日間活動,也有一些鳥(例如貓頭鷹)是夜間或者黃昏的時候活動。許多鳥都會進行長距離遷徙以尋找最佳棲息地(例如北極燕鷗),也有一些鳥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度過(例如信天翁)。鳥由於用喙在土壤中取食,喙一般狹長尖細,口中沒有牙齒。
《鳥》(公元前414年)也是阿里斯托芬的傑作之一,是現存的唯一以神話幻想為題材的喜劇。劇中有兩個雅典人和一群鳥一起在天和地之間建立了一個「雲中鵓鴣國」。這個國家是一個理想的社會,其中沒有貧富之分,沒有剝削,勞動是生存的唯一條件。這部喜劇諷刺雅典城市中的寄生生活,是歐洲文學史上最早描寫理想社會的作品。在藝術性方面,《鳥》無疑是阿里斯托芬最優秀的作品。劇中情節豐富多彩,由合唱隊扮演的飛鳥出入林間,五色繽紛。全劇富於幻想,抒情氣氛濃厚。在阿里斯托芬的劇作中,這部喜劇的結構最完整。
在自然界,鳥是所有脊椎動物中外形最美麗,聲音最悅耳,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動物。從冰天雪地的兩極,到世界屋脊,從波濤洶涌的海洋,到茂密的叢林,從寸草不生的沙漠,到人煙稠密的城市,幾乎都有鳥類的蹤跡。鳥是一類適應在空中飛行的高等脊椎動物,是由爬行動物的一支進化來的。
許多鳥類在遷徙途中會採取"V」形編隊。這是因為鳥類遷徙的路程都很長,體力消耗特別大,呈"V」形編隊有助於鳥類在漫長的旅途中節省能量。鳥兒在飛行過程中會有「滑流」,追隨在頭鳥之後的鳥如果處於「滑流」中會減少體能的消耗。如果領頭鳥累了,它後面的某一隻鳥會自動補位,所以在遷徙途中很少有鳥兒因體力不支而掉隊。
[編輯本段]世界鳥類之最

跑得最快的鳥:鴕鳥,它平均72千米/小時。
游水最快的鳥:巴布亞企鵝,它平均27.4千米/小時。
最小的鳥和最小的鳥卵:許多人都知道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十分准確,因為全世界的蜂鳥有315種左右,分布於 從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麥哲倫海峽,以及其間的眾多島嶼上。它們的體形差異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鳥體長達21.5厘米,當然不能說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鳥 了。而產於非洲的麥粒鳥的體長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約佔一半,體重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等昆蟲差不多,這樣的蜂鳥才是世界上體形最小的鳥類,它的 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鳥卵,比一個句號大不了多少。蜂鳥的羽毛大多十分鮮艷,並且閃耀著金屬的光澤。它們的飛行本領高超,可以倒退飛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動 的頻率很快,每秒鍾可達50~70次,所以有"神鳥"、"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稱呼。我國近幾年有很多地方都聲稱發現了蜂鳥,其實都是誤傳。
體形最大的鳥:世界上體形最大的現生鳥類是生活在非洲和阿拉伯地區的非洲鴕鳥,它的身高達2~3米,體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達75千克。但它不能飛翔。它的卵重約1.5千克,長17.8厘米,大約等於30~40個雞蛋的總重量,是現今最大的鳥卵。
翼展最寬的鳥:漂泊信天翁,3.63米。
最大的飛鳥:生活在非洲東南部的柯利鳥,翅長2.56米,體重達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飛行的鳥中體重最大者。
最重的飛鳥:大鴇,雄性的體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婆羅洲隼,體長150厘米,體重35克。
羽毛最多的鳥:天鵝,超過25000根。
羽毛最少的鳥:蜂鳥,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長的鳥:天堂大麗鵑,尾羽是體長的2倍多。
壽命最長的鳥:鳥類中的長壽者不少,如大型海鳥信天翁的平均壽命為50~60年,大型鸚鵡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在英國利物浦有一隻名叫"詹米"的亞馬遜鸚鵡,生於1870年12月3日,卒於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歲,不愧為鳥中的「老壽星」。
壽命最長的環志海鳥:王信天翁,60餘年。
壽命最長的籠養鳥:葵花鳳頭鸚鵡,80餘年。
飛行速度最快的鳥:尖尾雨燕平時飛行的速度為170千米/小時,最快時可達352.5千米/小時,堪稱飛得最快的鳥。
沖刺速度最快的鳥:游隼,在俯沖抓獵物是能達到180千米/小時。
飛得最慢的鳥:小丘鷸,8千米/小時。
振翅頻率最高的鳥:角蜂鳥,90次/秒。
振翅頻率最慢的鳥:大禿鷲,滑翔數小時不拍翅。
一次飛行時間最長的鳥:北美金鴴,以90公里/小時的速度飛35小時,越過2000多公里的海面。
飛行最高的鳥類:大天鵝和高山兀鷲是飛得最高的鳥類,都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飛行高度達9000米以上,否則就可能會撞在陡峭的冰崖上喪生。
飛行最遠的鳥類:北極燕鷗是飛得最遠的鳥類。它是體形中等的鳥類,習慣於過白晝生活,所以被人們稱為"白晝鳥"。當南極 黑夜降臨的時候,便飛往遙遠的北極,由於南北極的白晝和黑夜正好相反,這時北極正好是白晝。每年6月在北極地區"生兒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領"兒女"向 南方遷徙,飛行路線縱貫地球,於12月到達南極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北極燕鷗每年往返於兩極之間,飛行距離達4萬多公里。因為它總是 生活在太陽不落的地方,人們又稱它「白晝鳥」。
最兇猛的鳥: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懸崖絕壁之間的安第斯兀鷹,體長可達1.2米,兩翅展開達3米。它有一個堅強而鉤曲的「鐵嘴」和尖銳的利爪,專吃活的動物,不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動物,甚至還捕食美洲獅等大型獸類,因此又有「吃獅之鳥」和「百鳥之王」的稱呼。
尾羽最長的鳥類:日本用人工雜交培育成的長尾雞,尾羽的長度十分驚人,一般長達6~7米長,最長的記錄為1974年培育出的一隻,為12.5米。如果讓它站在四層樓房的陽台上,它的尾羽則可以一直拖到底樓的地面上,因此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鳥類羽毛。
雄鳥和雌鳥體重相差最大的鳥類: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的大鴇在鳥類中雄鳥和雌鳥體重差別最大,雄鳥體重為11~12千克,而雌鳥只有5~6千克。
嘴峰最長的鳥類: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嘴鳥是嘴峰最長的鳥類,它的嘴峰的長度為1米左右,十分奇特。
最長鳥喙:澳洲鵜鶘,長47厘米。
最寬鳥喙:鯨頭鸛,寬12厘米。
學話最多的鳥:非洲灰鸚鵡,學會800多個單詞。
最擅長效鳴的鳥:濕地葦鶯,模仿60多種鳥鳴。
最復雜的鳥巢:非洲織布鳥的巢,它同時也是最大的公共巢,有300多個巢室。
最大的鳥巢:白頭海雕的巢,長6米,寬2.9米。
最小的巢:吸蜜蜂鳥的巢,只有頂針大小。
產卵最少的鳥類:信天翁每年只產一枚卵,是產卵最少的鳥。
窩卵數最多的鳥:灰山鶉(一種雞類),每窩15~19枚。
孵化期最長的鳥類:信天翁也是孵化期最長的鳥類,一般需要75~82天。
最晚性成熟的鳥類:信天翁雛鳥達到性成熟的過程也是鳥類中最長的,需要9~12年。
最大的鳥卵化石:17世紀中葉以前,在馬達加斯加島南部生活著一種象鳥,現在已經絕跡。象鳥的卵化石的長徑為35.6厘米,相當於148個雞蛋的大小,是迄今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大鳥卵化石。
最大的鳥類化石:最大的鳥類化石是隆鳥的化石,估計它的身高達5米左右,原來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上,在公元7世紀時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