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真正的艾蒿葉子什麼樣 圖片
艾蒿葉子:艾草葉像白紙一樣薄,上面被灰白色短絨毛覆蓋,每裂片有3枚左右的小裂齒,裂片呈卵 形或者披針形狀,這樣的葉片比較獨特,讓人容易辨別。
艾葉草莖具明顯棱條,上部分枝,被白色短綿毛。單葉,互生,莖中部葉卵狀三角形或橢圓形,有柄,羽狀深裂,兩側2對裂片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中間又常3裂,裂片邊緣均具鋸齒,上面暗綠色,密布小腺點,稀被白色柔毛,下麵灰綠色,密被白色絨毛;莖頂部葉葉全緣或3裂。
(1)艾的圖片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於家中以「避邪」,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用艾葉熏蒸母嬰室可抑制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結核桿菌、大腸桿菌等10多種常見細菌的生長,還可對乙肝病毒進行滅活,並且熏蒸後空氣參數可以達到正常,對產婦和新生兒毒性小、刺激小,因此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傳統葯性理論認為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等作用。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㈡ 艾草長什麼樣圖片
艾草分為三種:
1、香艾
㈢ 艾草的五大種類圖片
艾草的分類:北艾、海艾、蘄艾、宛艾。
1、北艾: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言曰:「湯陰者謂之北艾」。湯陰伏道之艾,聞名於世,因扁鵲墓而得名,名醫扁鵲被秦太醫令李醯殺害於湯陰伏道,後人為之修墓建廟,墓旁土地普植艾苗,歷宋、金、元、明、清各代,歲永年久,號稱艾園。
艾草種植條件要求:
1、溫度條件:
艾草耐寒性比較好,不同的季節,對溫度的需求不一樣,冬季岩陪溫度保持在8攝氏度左右即可,其他季節溫度保持在15—25攝氏度即可,在北方,冬季天氣過於寒冷,需要做一些保暖措施來保證它不被凍傷,比如搬入室內、蓋膜等。
2、光照條件:
艾草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光照供應充足,有利於艾草生長,陽光過於強烈,艾草植株容易被曬傷,所以夏季要適當遮陰。
㈣ 艾和蒿的區別圖片
艾和蒿在形態、生長環境不同,具體如下:
1、形態。
艾和蒿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葉子呈圓形或卵形,葉子上有細微和辯的毛,植株高度一般在1-2米之間,開花時呈現黃色的小花。而蒿的葉子呈線狀或披針形,葉子上也有細毛,植株高度一般在50-100厘米之間,開花時呈現綠色的小花。
選購艾草的注意事項
1、購買艾草應喚世缺選擇正規葯店或中葯材專賣店,確保草葯的質量和純度。
2、艾草的顏色應為淡綠色,表面應乾燥無霉斑,沒有異味。
3、艾草應貯存於乾燥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
4、艾草應選擇新鮮的或者新鮮度較高的葯材,以保證艾草的有效成分和功效。
5、艾草的品種返前和用途不同,價格也會有所差異,不要貪圖便宜購買劣質的艾草。
㈤ 這是艾草嗎
這不是艾草,是水蒿,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五卷記載:水蒿氣味甘甜無毒,主治五脹邪氣,風寒濕脾,補中益氣,長毛發,久食輕身,耳聰目明,防衰。中醫認為其除食用之外還有清熱、利濕、殺蟲之功能,但葯效不如艾草。
㈥ 什麼是艾葉有圖片嗎
【草葯名】:艾葉其他名稱:艾冰台艾蒿醫草灸草蘄艾黃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蓮頭阿及艾陳艾
【英文名】ArgyWormwoodLeaf
【拉丁名】FoliumArtemisiaeArgyi
【內容介紹】臘薯滲:
艾葉(《本草經集注》)
[編輯本段]【來源】
為菊科植物艾的乾燥葉。
[編輯本段]【植物形態】
艾(《詩經》),又名:冰台(《爾稚》),艾蒿(《爾雅》郭璞注),醫草(《別錄》),灸草(《埤雅》),蘄艾(《蘄艾傳》),黃草(《綱目》輪脊),家艾(《醫林纂要》),甜艾(《本草求原》),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蓮頭、阿及艾。
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
莖直立,圓形,質硬,基部木質化,被灰白色軟毛,從中部以上分枝。
單葉,互生;莖下部的葉在開花時即枯萎;中部葉具短柄,葉片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具粗鋸齒,上面暗綠色,稀被白色軟毛,並密布腺點,下麵灰綠色,密被灰白色絨毛;近莖頂端的葉無柄,葉片有時全緣完全不分裂,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1]
花序總狀,頂生,由多數頭狀花序集合而成;總苞苞片4~5層,外層較小,卵狀披針形,中層及內層較大,廣橢圓形,邊緣膜質,密被綿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兩性花10餘朵;雌花不甚發育,長約1厘米,無明顯的花冠;兩性花與雌花等長,花冠筒狀,紅色,頂端5裂;雄蕊5枚,聚葯,花絲短,著生於花冠基部;花柱細長,頂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
瘦果長圓形。
花期7~10月。
生長於路旁、草地、荒野等處。
亦有栽培者。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等地。
本植物的果實(艾實)亦供葯用,另詳專條。
同屬植物野艾,又名:火艾、五月艾。
高45~100厘米。
中部葉1~2回羽狀分裂,裂片橢圓形、披針形至線形,全緣或有鋸齒,葉上面無腺點,近禿凈,下面被白色絲狀毛;上部葉近乎無柄,裂片狹窄如線.花期9~10月。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其葉亦可作艾葉用。
[編輯本段]【採集】
春、夏二季,花未開、葉茂盛時採摘,曬干或陰干。
[編輯本段]【葯材】
乾燥的葉片,多皺縮破碎,有短柄.葉片略呈羽狀分裂,裂片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
上麵灰綠色,生有軟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絨毛。
質柔軟。
氣清香,味微苦辛。
以下麵灰白色、絨毛多手伍、香氣濃郁者為佳。
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有生產。
[編輯本段]【化學成分】
㈦ 艾草和艾蒿的區別圖片
艾草又叫艾蒿,是一種東西,沒有區別。
艾草這種植物在農村的出鏡率非常高,它在我國分布也很廣,在民間多叫它艾草、艾蒿、毀神雹白艾等,它是菊科、蒿屬的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物。這種植物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有濃烈的香氣,它的主根較為明顯,略粗長。
莖干是單生為主,也就是一根直桿,高可以長到80-150厘米,而且莖干多數都是圓柱形的,上面的葉子是厚紙質,並且還能發現有灰白色短柔毛。尤其是葉子背面和正面的區別較大,一般葉子底部是白色的,其實艾草和益母草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這種植瞎襪物的香味很濃烈。
生長環境
再來看看水艾,這種植物在南方地區,如今可是很受歡迎的一種野菜了,它的學名叫蘆蒿。在民間也叫它蔞蒿、水蒿、柳葉蒿、驢蒿、香艾、小艾等。水艾,顧名思義是一種喜歡生長在有水環境的植物,它是菊科蒿屬植物,主纖帆要是生長在偏濕潤的環境,比如河溝、沼澤地、水塘邊和水田附近。
水艾和艾草一樣也是全株都有清香的氣味,但是它的葉子形態和艾草有區別,水艾的葉子更為細小,在邊緣還有鋸齒紋路深,整個葉片呈狹長狀,而且它的葉子正面有白色的絨毛,摸起來也很柔軟。另外就是水艾的莖干較為粗壯,也要比艾草的短小一些,去掉葉子以後很像是空心菜。
㈧ 艾草是什麼樣子的,求解答,求圖
艾草的樣子,如下圖:

艾草簡介:
艾草(學名:Artemisia argyiH. Lév. & Vaniot),別名:蕭茅、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葯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於亞洲及歐洲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