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絛蟲,繞蟲,蛔蟲介紹
卵兩種。前者金黃色,內有球形卵細胞,兩極有新月狀空隙;後者窄長,內有一團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顆粒。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發育。在21~30℃、潮濕、氧氣充足、蔭蔽的泥土中約10天左右發育成桿狀蚴。脫一次皮變成具有感染性幼蟲的感染性蟲卵,此時如被吞食,卵殼被消化,幼蟲在腸內逸出。然後穿過腸壁,進入淋巴腺和腸系膜靜脈,經肝、右心、肺,穿過毛細血管到達肺泡,再經氣管、喉頭的會厭、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腸,整個過程約25~29天,脫3 次皮,再經1月余就發育為成蟲。蛔蟲是世界性分布種類,是人體最常見的寄生蟲,感染率可達70%以上,農村高於城市,兒童高於成人。受感染後,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食慾不振或善飢、臍周陣發性疼痛、營養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狀,有時還可引起嚴重的並發症。如蛔蟲扭集成團可形成蛔蟲性腸梗阻,鑽入膽道形成膽道蛔蟲病,進入闌尾造成闌尾蛔蟲病和腸穿等,對人體危害很大。預防蛔蟲病,主要是普治病人,杜絕感染來源;搞好糞便管理;講究個人衛生,防止蟲卵入口。
⑵ 蛔蟲和燒蟲外形特徵圖片及
(1)雌蛔蟲身體較大,尾部不翹曲,雄蛔蟲身體較小尾部相對要細一些且帶捲曲狀.
(2)與寄生生活相適應,蛔蟲營養物質主要是寄生動物體內的消化的食物,所以蛔蟲的消化道簡單;同時蛔蟲為了避免寄生動物消化液,所以體表有角質層起到保護作用;蛔蟲的生殖器官也非常發達,每條雌蟲每日排卵約24萬個;這些寄生蟲之所以具有如此發達的生殖器官,產下如此數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機會.(3)成蟲寄生在人體的小腸內,交配後產生受精卵的隨人體糞便排出體外.
(4)蛔蟲病是一種消化道傳染病,蛔蟲病人的糞便內含有蛔蟲卵,在施肥的過程中,感染性的蟲卵(即受精卵)就會污染蔬菜瓜果等農產品,人類如果吃了未洗干凈的蔬菜,其上的感染性的蟲卵就會進入人的體內,從而患上蛔蟲病.
故答案為:(1)雄 雌;(2)角質層 消化道 半消化 繁殖;(3)小腸 受精卵;(4)適宜 感染性的蟲卵 感染性 感染性的蟲卵 感染性的蟲卵 蛔蟲病
⑶ 大便里有像線一樣白色蟲子,那是什麼蟲子
大便解出來象線一樣白色蟲子叫蟯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