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高清歷史圖片
擴展閱讀
ps調整圖片大小和弦 2025-01-18 09:47:38
男人健身平角褲西服圖片 2025-01-18 09:47:30

高清歷史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1-09 11:51:35

① 中國歷史地圖高清

下載地圖已經落伍了,直接用在線歷史地圖吧。還可以和現代地圖對比以及測距。

地址:https://www.ageeye.cn/

② 誰能給我幾張姓史的圖片,謝謝啦!要清晰的

…我第一次遇見一樓,必須合影!

③ 中國古代地圖高清版大圖,一定要高清,而且小的地名也要能看清楚

http://bbs.oldrain.com/UploadFile/2004-5/2004517212335372.jpg
http://bbs.oldrain.com/UploadFile/2004-5/2004517212458448.jpg
http://bbs.oldrain.com/UploadFile/2004-5/2004517212638788.jpg
http://picuser.city8.com/news/image/2014718/%E5%8E%86%E5%8F%B2%E5%9C%B0%E5%9B%BE%EF%BC%9A%E6%B1%89%EF%BC%88%E4%BA%94%E4%BB%A3%E5%8D%81%E5%9B%BD%EF%BC%89.jpg

④ 求下面歷史簡圖清晰版,跪謝!

因為太長,只能這樣了,連接:網頁鏈接

⑤ 求高清大圖!!!!

大圖1440 x 900

⑥ 中國歷史朝代表,最好是圖

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他們在位的時間很長,但是不可考證真實性,我們不計算他們的在位時間,皇帝這一稱呼是秦始皇首創,我們自秦始皇開始計算皇帝掌權的時間最長的十位皇帝。

01.乾隆皇帝(1711-1799)。乾隆皇帝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四位皇帝,在位60年(為了不超過康熙皇帝的61年而做太上皇),太上皇三年多,這三年也是乾隆皇帝掌權,合計掌權時間63年零4個月,是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也是最長壽的皇帝,活到89歲。

網圖

06.遼聖宗耶律隆緒(972-1031)。遼國第六位皇帝,歷史上的「澶淵之盟」就是他在位時和北宋簽訂的。仿照唐朝制度,重用漢人,在外聯合黨項的西夏共同對抗北宋,在位期間使遼國走向鼎盛。(耶律隆緒劇照)在位時間982-1031,達到49年。不過非常有名的是他的母親「蕭太後」

⑦ 關於歷史圖片問題,請問下如何找到高清的歷史圖片包括人物肖像圖、地圖、場景圖等,有沒有什麼網站推薦

這些圖片都是出自各種網路游戲或者單機游戲,比如著名的光榮公司的三國志,信長之野望等等。

⑧ 在什麼地方能下載高清的歷史人物圖片啊:比如曼德拉 約翰列儂 甘地 等等

額、會有人知道的

⑨ 有誰能給我查到2010到2012的歷史地圖圖片,要清晰度好的,價格好說,有這方面經驗加我qq123

摘要 特點1:3D北斗街景地圖,帶你輕松看遍世界街景。支持搜索地點功能,您只需要輸入您的查詢點,足不出戶就可探索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哪裡可以找到點高清圖 關於國家歷史 人文 美食等……不要收費網站哈~!放大到A2紙也能看清的那種~!

造紙的歷史

造紙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早在1800多年前,造紙術的發明家蔡倫即使用樹膚(即樹皮)、麻頭(麻屑)、敞布(破布)、破魚網等為原料製成「蔡侯紙」,於公元105年獻給東漢和帝,受到高度贊揚。造紙術的發明對中國和世界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破布和樹皮。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薴麻和大麻。據稱,我國的棉是在東漢初葉,與佛教同時由印度傳入,故用於紡織應是更晚一些的事了。另外當時所用的樹皮主要是構皮(即楮皮),對枸皮紙曾有「楮先生」之稱。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3-5世紀)紙的品種、產量、質量都有增加和提高,造紙原料來源更廣。史書上曾論及到這時期一些與原料有關的紙種名稱,如寫經用的白麻紙和黃麻紙,枸皮做的皮紙,藤類纖維做的剡藤紙,桑皮做的桑根紙,稻草做的草紙等。由此看來我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麻、枸皮、桑皮、藤纖維、稻草等已普遍用作造紙原料。

另外史書上還有提到有關蠶繭紙、苔紙、發箋紙、側理紙等名詞,那麼是否當時曾用青苔、毛發等造紙呢?筆者根據這類纖維的特性來看,認為不大可能,毛發極少纖維結合力,成紙強度很低,不宜單獨用來造紙,至於蠶繭紙和發箋紙之說很可能是一種象形名詞,白凈、細密的麻纖維紙表面形似蠶繭,可能就稱其為蠶繭紙。假如在紙漿中加入少許著色的長纖維或毛發,給人以披發的感覺,故而可能就稱其為發箋紙,形似青苔並且顯綠色花紋者可能謂之苔紙,當然這只是一種推論,尚需送一步考據。

竹子作為造紙原料始於晉還是宋,尚有不同的看法。南北朝書法家蕭子良的一封信中曾說「張茂作箔紙……取其流利,便於行書」,據考據,所渭箔紙即嫩竹紙,張茂是東晉人,看來用竹子造紙可能是初始於晉。但用量很少。

我國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空前繁榮,造紙業也進入一個昌盛時期,紙的品種不斷增加,生產出許多名紙及大量藝術珍品。造紙原料以樹皮使用最廣。主要是楮皮、桑皮,也有用沉香皮及棧香樹皮的記載。藤纖維也廣為使用,但到晚唐時期,由於野藤大量被砍伐,有無人管理栽培,原料供不應求,藤紙一蹶不振,到明代即告消失。宋代竹紙發展很快,後期的市場上十之七八是竹紙,用量之大可以想見,就產區而言有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等,最盛之地當推浙江、四川。在工藝上宋代竹紙大多無漂白工序,紙為原料本色,除色黃之外,竹紙也有性脆的缺點。

元明時期竹紙的興盛創造了歷史新篇章,尤以福建發展最突出。使用了「熟料」生產及天然漂白,使竹紙產量大有改進。

清代由於造紙業的大發展,麻及樹皮等傳統造紙原料已不能滿足需要,竹紙在清代佔了主導地位,其他草漿也有發展,河南、山東、山西等地有人用麥草、蒲草。陝西、甘肅、寧夏有人用馬蓮草,西北用芨芨草,東北用烏拉草。造些野生草類植物,在清代末期當地居民已用以製造粗草紙。我國用蔗渣造紙始於清末,張東銘在徐家坡設一造紙廠以蔗渣為原料,對此《清朝續文獻通考》卷三八四有記載。清代草漿生產技木有了很大進步,用仿竹漿、皮漿的精製方法製取漂白草漿。著名的涇縣宣紙就是用一定配比的精製稻草漿和檀皮漿抄制而成,其生產工序一直延續至今。蘆葦在清末也有使用。據光緒三十二年《東方雜志》三卷3期載:「陳興泰在漢口橋口地方,設一造紙廠,先後以蘆漿(蘆葦)、蔗渣、稻草桿等物,試造日用紙張,有成效」。

造紙術在我國由發明而發展,遍及全國。到公元7世紀初期(隋末唐初)開始東傳至朝鮮、日本;8世紀西傳入撒馬爾罕,就是後來的阿拉伯,接著又侍入巴格達;10世紀到大馬士格、開羅;11世紀傳入摩洛哥;13世紀傳入印度;14世紀到義大利,義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紙廠,成為歐洲造紙術傳播的重要基地,從那裡再傳到德國、英國;16世紀傳入俄國、荷蘭;17世紀傳到英國;19世紀傳入加拿大。
造紙術西傳後所用的原料及工藝仍習我國之故,以麻和破布為主,不過歐洲的破布普遍是棉纖維,成品紙不如中國產品柔順薄韌,而且破布日感供不應求。到19世紀末,在歐洲產業革命的推動下,以木材為原料的機制紙迅速發展,並普遍認為木材是一種較好的造紙原料。我國在滿清末年和民國初年也逐漸出現了機械化的造紙廠,木材和非木材原料均有使用。

現代造紙

一般印刷紙的生產分為制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

制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

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頁。

造紙廠一般需貯存足夠用4~6個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貯存中經過自然發酵,以利於制漿,同時保證紙廠的連續生產。經備料工段把蘆葦、麥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產化學漿)或木斷(供生產磨木漿),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內加化學葯液,用蒸汽進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紙漿,或把木斷送到磨木機上磨成紙漿,也可經過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紙漿。然後用大量清水對紙漿進行洗滌,並通過篩選和凈化把漿中的粗片、節子、石塊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據紙種的要求,用漂白劑把紙漿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著利用打漿設備進行打漿。然後在紙漿中加入改善紙張性能的填料、膠料、施膠劑等各種輔料,並再次進行凈化和篩選,最後送上造紙機經過網部濾水、壓榨脫水、烘缸乾燥、壓光卷取,並進行分切復卷或裁切生產出捲筒紙和平板紙。如果生產要生產塗布印刷紙,則需要乾燥中部或生產成捲筒紙後經塗布加工而實現。

除以上基本過程外,還包括一些輔助過程,如蒸煮液的制備、漂液的制備、膠料的熬制及蒸煮廢液和廢氣中的化學葯品與熱能的回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