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蝗蟲的資料
蝗蟲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主要以植物的枝乾和葉為食物。壽命一般為2至3個月左右。它們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葉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將大面積植物的葉片和花蕾食光,造成農林牧業重大經濟損失。
有些種類為寡食性害蟲,如東亞飛蝗,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有些種類為多食性,如大墊尖翅蝗等。當季節乾旱時,它們更貪食,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經充分消化即排泄出體外,以便從中獲得大量水分。
(1)蚱蜢的幼蟲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大量現代關於蝗蟲營養價值的研究表明,蝗蟲的蛋白含量高達74%以上,絕大多數種類的蝗蟲都含有十多種氨基酸,其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比值甚至比大多數動物油脂的都高,油脂質量高於菜籽油而與花生油相近。
概括來講,蝗蟲營養成分齊全,蛋白質含量豐富,氨基酸組成合理,脂肪含量不高,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且富含礦物質的天然保健食品。
B. 螞蚱的外形,生活習性是什麼
一、外形
螞蚱又名蝗蟲。成蟲體長80~100毫米,常為綠色或黃褐色,雄蟲體小,雌蟲體大,背面有淡紅色縱條紋。前胸背板的中隆線、側隆線及腹緣呈淡紅色。前翅綠色或枯草色,沿肘脈域有淡紅色條紋,或中脈有暗褐色縱條紋,後翅淡綠色。
二、生活習性
成蟲與蝗蝻的食性相同,均為植食性。它們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葉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有些種類為寡食性害蟲,如東亞飛蝗,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有些種類為多食性,如大墊尖翅蝗等。
成蟲與蝗蝻都是夜伏晝出,無明顯趨光性。
(2)蚱蜢的幼蟲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蝗蟲是農、林、牧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有害蝗種對農、林、牧業可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全世界的蝗蟲已有1萬種以上,其中對農、林、牧業可造成危害的蝗蟲約300種左右,全球除南極洲、歐亞大陸北緯550以北地區外均可發生蝗蟲。
全世界常年發生蝗蟲的面積達4680萬k㎡,全球1/8的人口經常受到蝗災的襲擾。全世界發生為害最嚴重的蝗蟲為沙漠蝗。
C. 草蜢是什麼吸血的昆蟲是幼蟲形態
草蜢是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蜢科,棒角蜢亞科昆蟲的統稱。中國常見的為中華蚱蜢(Acrida chinensis),如用手握住,2條後足可作上下跳動。咀嚼式口器,危害禾本科動物,多生活在田邊、草叢中。分布廣泛,但南方各省分布較多。
中國蜢總科有3 個科、4 亞科、13 個現生屬、36 個現生種及1 個化石屬、2 個化石種,3 個科分別是脊蜢科、蜢科和枕蜢科。
(3)蚱蜢的幼蟲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由於昆蟲種類繁多,類群復雜,常在種以上的分類等級間添加新的分類單元。即:設亞級如亞綱、亞目、亞科、亞屬;在目、科上添加總級,如總科;在亞科和屬間添加族級等。
昆蟲的分類:
一、鞘翅目:鞘翅目是昆蟲綱中的第一大目,通稱"甲蟲"。種類有33萬種以上,占昆蟲總數的40%。它們的前翅呈角質化,堅硬,無翅脈,稱為"鞘翅",因此而得名。
二、鱗翅目:鱗翅目是昆蟲綱中僅次於鞘翅目的第二大的目。由於身體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鱗片而得名。主要分蛾類和蝶類,共同識別特徵是虹吸式口器。
三、雙翅目:雙翅目包括蚊、蠓、蚋、虻、蠅等,是昆蟲綱中較大的目。由於成蟲前翅為膜質,後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雙翅目分為長角、短角和環裂三個亞目。
D. 蝗蟲的外形特點
蝗蟲後腿發達,用後腿可以跳比身體長數十倍的距離。為不完全變態昆蟲,稚蟲和成蟲相似,只有翅膀有無的分別。後翅為半透明。一些種類的蝗蟲翅膀退化變小,一些種類如菱蝗已喪失飛行能力。
體色有綠色和褐色,與種類無關;是生活環境的保護色。蝗蟲口大、下巴發達,以植物葉片為食,蝗蟲喜食蘆葦、稗、白茅、垂盆草及蒿類植物,蝦須草和海蓬子。一些蝗蟲種類是雜食性,也吃昆蟲屍體,甚至連同類的屍體都吃。
一些種類的雄蟲會發出聲音吸引雌蟲,但是是以磨擦翅膀和後腿發出聲音,與蟋蟀用前翅的發音器官發音結構不同。
(4)蚱蜢的幼蟲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蝗蟲,是蝗科,直翅目昆蟲。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
其俗稱基本上有蚱蜢、短角蚱蜢、草蜢、螞蚱等數種,但因為蝗蟲和螽斯的外型相近,所以不同地區的人士對此兩種昆蟲常有各種相異的俗稱,例如「把蝗蟲稱為蚱蜢,把螽斯稱為草蜢」,或是「把蝗蟲稱為短角蚱蜢,把螽斯稱為長角蚱蜢」,以及「把散居的蝗蟲稱為蚱蜢或草蜢,把群居的蝗蟲才稱為蝗蟲或飛蝗」等等。
在生物學分類上,「蚱蜢」一詞可分指「菱蝗科」和「短角蝗科」的蝗蟲;「菱蝗科」又稱之為「蚱科」,而「短角蝗科」則又稱之為「蜢科」。蝗蟲的起源,以及其某些種(有些可以長達十五公分)的滅絕,至今仍不明了。
E. 蝗蟲從最初的樣子到成熟需要經歷什麼
蝗蟲從最初的樣子到成熟需要經歷:
從受精卵開始的,剛孵化出來的幼蟲的形態和生活習性和成蟲差不多,只是身體小,沒有翅膀,不會飛只會跳,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經過5次蛻皮後,長出翅膀能飛變成成蟲,所以蝗蟲的發育過程,包括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
蝗蟲食物范圍廣,可取食小麥、水稻、穀子、玉米、豆類、煙草、蘆葦、蔬菜、果樹、林木及雜草的葉子、嫩莖、花蕾和嫩果等,將葉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大發生時可將作物食成光桿或全部吃凈,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生活習性:
蝗蟲一般屬於兼性滯育昆蟲,多以卵在土壤中的卵囊內越冬,僅諸如日本黃脊蝗、短腳斑腿蝗等少數種類以成蟲越冬。在1年中發生的世代數,取決於該物種的生物學特性與不同地區的年有效積溫、食物、光照及其各蟲期生長發育情況。
例如亞洲飛蝗在我國分布區1年發生1代。東亞飛蝗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分布地區為2代,而江、淮河流域的高溫乾旱年份則為3代或不完整3代;華南地區4~5代。中華稻蝗在長江及其以北地區1代,江南則為2代。
F. 蚱蜢的外形特徵
全身通常為綠色、灰色、褐色或黑褐色,頭大,觸角短;前胸背板堅硬, 像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兩側,中、後胸癒合不能活動。腳發達,尤其後腿的肌肉強勁有力,外骨骼堅硬,脛骨還有尖銳的鋸刺,是有效的防衛武器。
G. 螞蚱的特徵
螞蚱的特徵:全身通常為綠色、灰色、褐色或黑褐色,頭大,觸角短;前胸背板堅硬, 像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兩側,中、後胸癒合不能活動。腳發達,尤其後腿的肌肉強勁有力,外骨骼堅硬,脛骨還有尖銳的鋸刺,是有效的防衛武器。
螞蚱,植食性昆蟲,具咀嚼式口器。觸角呈短鞭狀,擁有強而有力的後腿,可利用彈跳來避開天敵。體色有綠色和褐色,是生活環境的保護色。
螞蚱為葯食兩用昆蟲,卵生,屬昆蟲綱直翅目,蝗總科。據統計,蝗總科共有859種螞蚱。雌雄異體,自然交配,卵生,自然條件下1年繁殖2代,即夏蝗和秋蝗。
(7)蚱蜢的幼蟲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螞蚱價值
螞蚱又名蝗蟲,它不僅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磷鐵鋅錳等元素,還是治病良葯,能治療破傷風、小兒驚風、發熱平喘等,集食用、葯用、滋補於一身,而且許多大型飼料廠家都需螞蚌干品磨粉做動物飼料添加劑。
螞蚱含豐富的甲殼素,營養專家研究認為:甲殼素被譽為繼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之後的人體第六大生命要素,甲殼素可升高體液的PH值,改善體內酸性環境。
可清除人體自由基,抑制過氧化物對人體組織細胞的損害,活化細胞,延緩衰老,能使體內毒素得以排除,達到排毒養顏的功效。因此,甲殼素被營養專家推薦為21世紀人類的最後珍寶。
H. 蝗蟲的外形是什麼樣子它有什麼生活習慣
一、外形是:
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蓋在後翅上,後翅很薄,適於飛行,後肢很發達,善於跳躍。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
蝗蟲後腿發達,用後腿可以跳比身體長數十倍的距離。為不完全變態昆蟲,稚蟲和成蟲相似,只有翅膀有無的分別。後翅為半透明。一些種類的蝗蟲翅膀退化變小,一些種類如菱蝗已喪失飛行能力。
體色有綠色和褐色,與種類無關;是生活環境的保護色。蝗蟲口大、下巴發達,以植物葉片為食,蝗蟲喜食蘆葦、稗、白茅、垂盆草及蒿類植物,蝦須草和海蓬子。一些蝗蟲種類是雜食性,也吃昆蟲屍體,甚至連同類的屍體都吃。
二、習性
1、食性和取食為害方式
成蟲與蝗蝻的食性相同,均為植食性,而且成蟲期補充營養強烈,約佔一生總食量的75%以上。它們以咀嚼式口器咬食植物葉片和花蕾成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將大面積植物的葉片和花蕾食光,造成農林牧業重大經濟損失。
有些種類為寡食性害蟲,如東亞飛蝗,僅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有些種類為多食性,如大墊尖翅蝗等。當季節乾旱時,它們更貪食,取食的大量食物未經充分消化即排泄出體外,以便從中獲得大量水分,供給生理代謝需要,從而增加了對作物的危害程度。
2、活動習性
成蟲與蝗蝻都是夜伏晝出,無明顯趨光性。
當飛蝗蝻密度大時,由於相互感覺而形成條件反射,加劇活動,蝗蝻容易形成群聚、靜伏、擁擠,然後向某一方向跳躍群遷。
3、產卵習性
成蟲產卵前期較長,一般為10~30天,多次交配,分批次產卵。雌成蟲將卵聚產在土下。
(8)蚱蜢的幼蟲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價值
1、研究價值
蝗蟲(Locust)是一種世界性的農業害蟲。它們危害的特點在於周期性的種群大爆發,並能長距離遷飛。多年研究表明,蝗蟲從散居個體轉變成喜歡群體生活的個體,是飛蝗形成大規模群體、長距離遷飛和成災的生物學基礎。
近些年來,有關蝗蟲型變機制的認識,在不斷加深。尤其是在飛蝗型變的分子調控機制方面,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康樂研究組從2004年利用基因組學、代謝組學、生物信息學以及基因操作等方法,揭示了飛蝗型變中行為調控的分子機理,勾勒出調控蝗蟲型變的分子調控網路。
理解蝗蟲散居型和群居型之間轉變的機制,有助於蝗災可持續治理新策略和新方法的開發。
2、食療價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類餐桌上已由雞鴨魚肉等傳統型轉為綠色野味型,蝗蟲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味美如蝦,在香港等地具有「飛蝦」的美稱,是各國人民的喜食佳品,在美國還舉行「昆蟲宴」招待貴賓,其中就有蝗蟲。
隨之而來的有些國家和地區都相應的興起昆蟲食品。用昆蟲做菜,或製成罐頭、餅干、雪糕等食品,十分暢銷。
蝗科昆蟲中華稻蝗、飛蝗等的蟲體。又稱為蚱蜢。分布於中國華北、華東、中南和四川、陝西、甘肅、台灣等地區。獲得後去翅、足,洗凈,用沸水燙死後食用,含有高蛋白,是最理想的食品。
I. 蝗蟲的幼蟲長什麼樣子
蝗蟲在卵,幼蟲,成蟲時期各有什麼特點
蝗蟲的發育過程比較復雜. 它的一生是從受精卵開始的.剛由卵孵出的幼蟲沒有翅,能夠跳躍,叫做「跳蝻」.跳蝻的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
J. 蝗蟲的幼蟲是啥
跳蝻。
跳蝻是蝗蟲的幼蟲,與成蟲的最大區別在於形態不同。
幼蟲從殼里出來時是淡白色,帶有淺紅色的雲翳,外麵包著一個臨時的盔甲,將觸須、觸角和腿緊緊地貼在胸部和肚子上。在前進時,爪松開一點兒,後腿蹬直,當作挖掘工具的支點。挖掘工具與蚱蜢類昆蟲一樣在頸部,那裡有一個像機器活塞一樣的泡囊,有規則地鼓脹、收縮、顫動、撞擊著障礙物。
(10)蚱蜢的幼蟲長什麼樣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野生蝗蟲一般生活在田間地頭的草叢中,農民為了增產增收,對付病蟲害,大面積的噴施劇毒農葯,導致很少再見到野生蝗蟲,由於經常會吃帶毒的青草,一小部分蝗蟲體內可能產生了抗體。
2、應盡量保護農田蜘蛛以防止蝗害發生。具體做法是收割後不要把稻草隨便燒掉,而將其放在田裡,為蜘蛛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3、此外掛網田間的園蛛及狼蛛、貓蛛等遊走蛛,也能在田裡迅速找到小蝗蟲並將其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