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正月十五的由來是什麼
正月十五的由來是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元宵節的歷史起源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後算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後死後,平除呂後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
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官,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
Ⅱ 形容藍天白雲的古詩詞有哪些
形容藍天白雲的古詩詞有:
1、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作品出處:《詩經》。作者:無名氏。白話釋義:濃濃雲霧空中飄,沾濕菅草和絲茅。《小雅·白華》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
2、白雲向空盡:「白雲升遠岫,搖曳入晴空。」出處《白雲向空盡》,作者焦郁,白話釋義:白雲從遠山之中升起,搖搖曳曳飄到晴朗的天空中。
3、詠雲:「帝鄉白雲起,飛蓋上天衢。」詩詞出處:全唐詩:卷63_9。作者董思恭。詩句大意是指人飛黃騰達,建功立業。
4、山中五絕句·嶺上雲:「嶺上白雲朝未散,田中青麥旱將枯。」出處《山中五絕句》,作者白居易,意思是山上的白雲還沒散開,田裡的小麥就要枯萎了。
5、雲:「英英大梁國,鬱郁秘書台。」出處《雲》,作者李嶠,英英:輕盈明亮的樣子,在古詩詞中可用來形容白雲。白話釋義:白雲從大梁氤氳而起,朦朧彌漫不曾止歇。
Ⅲ 幫忙誰知道沈祖棻啊
沈祖棻詩詞選
(沈祖棻(1909-1977)字子苾,女,江蘇蘇州人祖籍浙江海鹽。1934年畢業於中央大學。歷任金陵大學,南京師院,武漢大學講席有《唐人七絕詩淺釋》、《宋詞賞析》、《涉江詩稿》、《涉江詞稿》。)
詩
1、題紅葉
江上楓林亂夕曛,相思渺渺隔秋雲。眼中紅淚有時盡,葉上題詩更寄君。
2、千帆沙洋來書有四十年文章知己
患難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嘆感賦
合巹蒼黃值亂離,經筵轉徙際明時。廿年分受流人謗,八口曾為巧婦炊。
歷盡新婚垂老別,未成白首碧山期。文章知己雖堪許,患難夫妻自可悲。
詞
1、鷓鴣天(寄千帆嘉軸,時聞擬買舟東下1940年春雅安)
多病年來廢酒鍾。春愁離恨自重重。門前芳草連天碧,枕上花枝間淚紅。
從別後,憶行蹤。孤帆潮落暮江空。夢魂欲化行雲去,知泊巫山第幾峰。
2、徵招(1942年四川樂山)
人生不合吳城住,消魂粉塵脂水。柳影畫中樓,任春眠慵起。腸斷歌舞地。付詞客醉紅吟翠。一棹橫塘落花雙漿,漲波郁膩。
還記。舊家時,疏簾靜,輕漾素蘭風細。瓷碗碧螺春,更香浮茉莉。別來飄泊久,總難忘故鄉風味。去程遠,鼓角年年,嘆誤人歸計。
3、減字木蘭花(聞巴黎光復)
花都夢歇,枝上年年啼宇血。還我山河,故國重聞馬賽歌。
秦淮舊月,十載空城流水咽。何日東歸,父老中原望羽旗。
4、聲聲慢(聞倭寇敗降有作,1945年秋成都)
追蹤胡馬,驚夢宵笳,十年誰分平安?已信猶疑,何日北定中原?真傳受降消息,做流人連夕狂歡。相笑語,待巴江春漲,共上歸船。
腸斷吳天東望,早珠灰落燼,喬木荒寒。故鬼新塋,無家何用生還?依然錦城留滯,告收京,家祭都難。聽奏凱,對燈花銜淚夜闌。
5、浣溪紗
芳草年年記勝游,江山依舊豁吟眸。鼓鼙聲里思悠悠,
三月鶯花誰作賦?一天風絮獨登樓。有斜陽處有春愁。
6、攤破浣溪紗
豆莢瓜藤處處栽,柴門還在最高崖。一雨經宵庭草長,上閑階。
山色故教雲作態,好風常與月相偕。小犬隔林遙吠影,有人來。
7、踏莎行
開罷薔薇,飛殘柳絮。斜陽只照春歸路。夢迷故國滿天烽,愁縈蜀道千山霧。
蝴蝶還來,啼鵑最苦。東風碧到無情樹。江波日日送流花,如何不送人歸去?
8、謁金門(聞鵑)
燈焰黑,簾外子規聲急。歲歲烽煙留遠客。無家歸不得。
啼斷春殘幾日,淚共落紅千尺。如此月痕如此夕,江山應有血。
9、蝶戀花(四首選二)
日暮東風吹細雨,曲曲欄桿,曲曲閑愁緒。刻意春前憐墮絮,浮萍自向天涯去。
謝盡紅榴消息阻,枝上流鶯、解得相思否?遮斷鈿車來往路,垂楊終是無情樹。
樓外平蕪連遠樹,樹外清江,江上嘶驄路。音信難憑魂夢阻,穿簾燕子空來去。
知道行雲無定所,日日欄桿,憑到斜陽暮。已分相忘情恐誤,花陰月隱思量處。
10、天香(藕)
菰渚風多,蓮房露冷,鴛鴦夢易驚散。恨惹千絲,肌消雙腕,剩有此情難斷。相思寸寸,空負卻,玲瓏心眼。漫說污泥素節,還輸鬧紅零亂。
牽縈舊愁宛轉,,記調冰,那人曾伴。懶共翠瓜朱李,玉盤初薦。留取靈犀一點。怎忍說、微波自今遠。怕種同心,銀塘淚滿。
11、一萼紅(甲審八月,倭寇陷衡陽。守土將士誓以身殉有來生再見之語。南服英靈,錦城絲管,愴怏相對不可為懷,因賦此闋,亦長歌當哭之意也)
亂笳鳴,嘆衡陽去雁,驚認晚烽明。伊洛愁新,瀟湘淚滿,孤戌還失嚴城。忍凝想、殘旗折戟,踐巷陌、胡騎自縱橫!浴血雄心,斷腸芳宇,相見來生。
誰信錦官歡事,遍燈街酒市,翠蓋朱纓。銀幕清歌,紅氍艷舞,渾似當日承平。幾曾念、平蕪盡處,夕陽外,猶有楚山青!欲待悲吟國殤,古調難賡。
12、浪淘沙(題武漢長江大橋1956年)
橫渡大江中,愁水愁風。忽驚破浪奪神工。一道長虹飛兩岸,橋影臨空。
形盛古今同,三鎮當沖。莫憑往事吊遺蹤。平卻向來天塹險,多少英雄。
13、鷓鴣天(四首)
離合雲蹤意轉迷,幾曾相見勝相思。絲成玉繭蠶空縛,花作泥香燕未知。
金井露,碧梧枝。西風翠袖苦禁持。月明不到迴廊下,夜夜新寒卷綉帷。
病枕昏燈不自聊,帶圍寬盡舊時腰。星辰誰解憐今夜,魂夢空教過謝橋。
寒惻惻,漏迢迢。心香禁得幾回燒?大堤無限青青樹。獨聚相思是柳條。
羞借清尊理舊狂,紅樓朱箔但相望。十年空忍將枯淚,一夜重回未斷腸。
歡意少,別懷長。憑欄爭惜更思量。西風不管黃花瘦,自向閑庭做晚涼。
極目行雲獨倚欄,羞憑雙燕問游韉。燭殘怕作長宵淚,香薄難溫子夜寒。
春夢短,客愁寬,花前何惜暫相看。此情忍付他年憶,更自殷勤理素弦。
這里也貼上一對程沈夫妻倆的唱和詩,1957年,時為武漢大學中文系主任的程千帆因被動員提了一些意見,被打成\'右派元帥\',下放到湖北沙洋去勞動改造,一改造就是二十年,到老年了,老倆口還不能團圓,這兩首唱和詩就是那樣的背景寫下的。
沈祖棻在孤寂凄苦,病體難支時,寄信給丈夫:
門外東湖水,秋風起碧波。
傷心家似客,附骨病成魔。
同室期應遠,移居愁更多。
幽窗人不寐,漫問夜如何?
清秋明月夜,相望隔重城。
多病思良伴,長離負舊盟。
有情惜往日,無意卜他生。
還待烏頭白,歸來共短檠。
千帆也感慨萬端地掛念祖棻的衰病寂寞,無人照顧,回信道:
誦子苾近作\'十年春夢總成婆\'、\'老去始知才已盡\'及\'短發亂梳頭\'諸句,感嘆今昔,不能入睡。輒作二詩奉寄。此亦少陵所謂\'老妻書數紙,應悉未歸情\'也。
傷別傷春幼婦詞,鐙前紅袖寫烏絲,
巴渝唱遍吳娘曲,應記阿婆初嫁時。
歌雲酒霧趁飛光,理鬢薰衣語笑香。
看碧轉朱朱轉碧,女孫今已解扶床。
註:\'巴渝唱遍吳娘曲\'一句指的是四十年代初,在重慶、成都的時候,沈祖棻新詩集《微波辭》中的不少詩作被譜成曲傳唱。沈是蘇州出生和長大。
她的新詩與五四以來三四十年代一前的女作家有所不同的是,其她女作家表現愛情比較隱晦,而她筆下的愛情卻比較熱烈,還有細致的描寫。我也輸入兩首沈傳記中引的詩:
《病榻》
瓶花縈回著溫柔的香氣,
輕軟的被褥也全是溫柔的,
小病是有著閑適的趣味的。
綉枕邊的私語是低低的,
一些詢問,一瞬憐惜的眼光,
今天你是有更多的溫柔的。
你的聲音放得更低,更低,
聽不清,什麼?一個吻嗎?
親愛的,可以,但是要輕輕地。
《泛舟行》
像一縷少婦的遼遠戀情,
今夜的湖水是太柔膩了,
我們的漿放得更慢,更輕。
藏我們的船在荷葉底下,
讓你停了漿,輕輕地說著,
只有我才聽得懂的話。
水波會留下我們的影子,
十四夜的月亮是夠亮的,
照著我的羞澀,你的放肆。
Ⅳ "最好莫如十四夜,一分留得到明宵"是什麼意思"十四夜"指什麼
「十四夜」就是指正月十四呀,我們中國的傳統元宵佳節都會有活動,一般在正月十三至十七間,十四夜為高潮
Ⅳ 十四夜吃湯包的來歷
十四夜,家家戶戶裹湯包,裹的湯包木牢牢,吃到嘴裡有味道,吃進肚裡更加飽。」這是母親對湯包製作的一個順口溜,十四夜的湯包是一個傳統的美食,人人喜愛、
為了裹好正月十四夜的湯包,從年前就開始准備前童湯包的主要原料,豬油必須用的,一般用「豬花油」,因為這個花油是最便宜的油,把花油在大鑊里,熬成豬油,儲存在豬油罐里,那個油渣也先放碗里保存起來,那個油渣很香,遠遠就可以聞到香味,有時候,我們趁大人放鬆的時刻,會偷偷地拿來嘗一點,但是不敢多吃,怕到裹湯包的時候,沒有餡了,會挨罵的。豆腐,也在年前就做好了,用刀切成薄塊,在鑊里煎一下,再腌製成咸豆腐,到時切成細粒。
到了正月十三,再准備其他的湯包餡子。一種是剝芥菜,是寧海特有的一種菜,有清苦味,很香,農村家家戶戶都有種植的,是剝著外面的菜吃。有一年,我們家這個剝芥菜種得不好,問別人家又討不到,就用地里新長的蘿卜苗作為餡子;鹹菜,一般是自家腌制的,但是前童腌菜的菜種與別的地方不一樣,是一種叫「烏菜」的青菜,個兒大,菜梗多,因葉色烏黑得名,現在這種菜很少看見了;蝦皮,這是湯包里必放的佐料,一般在前童「廿七市」就買好了備用;冬筍,切成細粒;前童人一般不用前童香乾、空心腐,因為這些東西對那個時代來說是土豪,消費不起。但必須用前童早豆,把早豆炒熟,再碾成半邊粗粒。這些東西全部在大鑊里合在一起炒起來,就是上好的湯包餡了。
到了正月十四,家家戶戶開始揉麵粉,擀湯包皮,下午開始包湯包。湯包包好以後,就放在米篩上,米篩是前童的一種農具,用毛竹編的。如果米篩不夠放,可以放在「米背」上,米背也是一種毛竹編的農具。從下午開始,前童行會也已經開始,四鄉八鄰的親戚朋友都會來到前童相行會,晚上就在親戚家吃湯包,到時家家都有許多親戚朋友,形成了前童特有的「相行會,吃湯包」的熱鬧場面,吃了湯包,他們繼續看晚上的前童行會
Ⅵ 正月十四夜裡的月亮為什麼會有一圈光韻
正月十四夜裡的月亮為什麼會有一圈光潤,這個我也沒注意過。
Ⅶ 正月十四是什麼節日
正月十四是作為農歷正月的第十四天,同時它也是漢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各地因地理環境、風俗的不同而有著別具特色的慶祝方式,如拜臨水娘娘、伏羲誕辰日、喝亮眼湯、試花燈、食糟羹等等。
(7)十四夜月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1、拜臨水娘娘
漢族民間將正月十四這一天稱為「臨水娘娘」(又稱「順天聖母」)的誕辰。傳說臨水娘娘姓陳,是唐朝大歷年間的人,後來成為了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於是漢族民間立祠奉祀,稱為「臨水娘娘」、「順天聖母」。其實,是婦女們在沒有地位、科學不發達的時代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護神,也是她們畏懼難產而鼓舞自己的一種方式。
2、喝亮眼湯
新昌有正月十四喝亮眼湯的習俗。漢族民間有個說法,這十四夜亮眼湯一喝,就說明春節也過得差不多了,大家得開始振作精神開始新一年的工作。那麼,這傳說中的「亮眼湯」到底是什麼樣的?湯中到底藏著怎樣的歷史呢?
一般來說,春節到正月十五是最後的高潮。不過在宋朝,從正月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七為止,這個階段都叫元宵節,正月十四夜也是在元宵節里的,所以那天就要喝亮眼湯。
除此之外,正月十四夜,平常人家還會在自家的各個角落裡撒上烏梓,因為據漢族民間傳說,角落裡倒一些烏梓,可讓老鼠眼睛瞎掉,貓的眼睛更亮,把老鼠都吃完,這樣就可以保護糧食不讓老鼠吃掉。
烏梓其實是山上的一種野果,由於烏梓用新昌話講就像「眼珠子」,意思就像多雙眼睛盯著自家的糧倉不被老鼠侵害。說來說去,這十四夜是跟「亮眼」的確有蠻大關系的,喝上一碗亮眼湯,然後用雪亮的眼睛去欣賞元宵燈會,以美好的心情來迎接新的一年。
Ⅷ 正月十四夜裡的月亮為什麼會有一圈光韻
這個現象叫月暈,是一種自然界的光學現象。它是由於當太陽或月亮的光線透過高而薄的白雲(卷雲、卷層雲或卷積雲)時,受到冰晶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彩色排列順序內紅外紫。出現在太陽周圍的光圈叫日暈,出現在月亮周圍的光圈叫月暈。
「月暈知風」,月暈的出現預示著會起風。民間有這樣一句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這句氣象諺語指天氣變化,本意則是月光照射在雲層上而出現了光環就要刮風;礎石濕潤了就要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