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老百姓與戰爭高清圖片
擴展閱讀
手指斷了圖片素材 2024-11-03 04:13:06
街道動漫圖片素材 2024-11-03 04:11:26
適合黨史競賽的背景圖片 2024-11-03 03:52:08

老百姓與戰爭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24 23:26:30

㈠ 「七七事變」85周年,哪些細節值得我們謹記

七七事變85周年,這其中老百姓抗爭奮鬥打敗日本軍人的細節,值得我們謹記。我們永遠都不要忘記那個屈辱的歲月以及我們逝去的同胞。整個抗戰期間,中國人民傷亡3587.9萬余元,大部分的中國都被踐踏。他們在中國犯下的種種罪行卻拒絕承認,所以這些細節必須要謹記在未來的某一天,讓他們向中國人道歉。

他們拒絕承認種種罪行,總有一天會道歉

那麼我們都知道日本主義借著一個士兵詩中的理由直接發動了盧溝橋事變,也發動了整體的戰爭。當時的老百姓面臨的是山河破碎的國家,滿地都是學歷史,所以這種活呢堅決不能忘,歷史要凝聚著。雖然現在他們拒絕承認這種種罪行,但是早晚有一天他們會向中國人道歉,所以也讓孩子們永遠都記住這些細節,勿忘國恥。

㈡ 侵華戰爭時,面對日本鬼子掃盪,中國老百姓怎樣才能保住性命呢

在抗日戰爭時期,當時的日軍他會對於老百姓是進行掃盪進行搜刮物資,他們會對當時的百姓進行燒殺搶奪,還有會對老百姓的生命會造成了威脅,那對於當時手無寸鐵的老百姓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逃命。

並且在當時的話,在城市裡邊如果說日軍來了,沒辦法進行跑路的話,但是敵人他會為了維持一些表面上的狀態,他們會派人來維持治安,如果說市民他不鬧事的話,那他可以選擇屈辱的活著。因為對於日本鬼子掃盪中國老百姓他最壞的結局就是死,所以為了保命,當時的老百姓還是特別聰明的,他們會選擇自己最好的辦法去逃生。

㈢ 《戰爭與人》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戰爭與人》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rSgtEzVwNvWiQ2YV7yO6YA

?pwd=hng2 提取碼: hng2
《戰爭與人》
導演: 山本薩夫
編劇: 山田信夫、五味川純平
主演: 瀧澤修、蘆田伸介、高橋悅史、淺丘琉璃子、中村勘三郎、山本圭、高橋英樹、鈴木瑞穗、伊藤孝雄、石原裕次郎、松原智惠子、水戶光子、高橋幸治、二谷英明、三國連太郎、加藤剛、岸田今日子、田村高廣、栗原小卷、丹波哲郎、山本學
類型: 動作、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1970-08-14(日本)
片長: 197分鍾
又名: 戦爭と人間、戦爭と人間-運命の序曲
導演山本薩夫是日本電影界社會派大師,他試圖通過五代一家的興盛、衰落來完成一部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戰爭史。社會大家庭,家庭小社會,五代家本身就參與了對中國的掠奪和侵略,描寫這一家的發展變化自然可以舉重若輕地體現出那段時間的日本侵華過程。①本部描寫的是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上升時期。影片曾獲1970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二名。②這是日本電影界社會派大師山本薩夫所拍反映侵華戰爭史的第二部。時間是中日對峙階段,中國的抗日運動開始發展壯大,五代一家也受到影響。影片曾獲1971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四名。③這是日本電影界社會派大師山本薩夫所拍反映侵華戰爭史的第三部,描寫了侵華戰爭如何從最初的一往無前到節節敗退到一敗塗地的過程,而五代家庭也從大發戰爭投機財走向了分崩離析,家中的成員也在這空前激烈的動盪中選擇了各自不同的道路和歸宿。三部曲拉開了日本電影1970年代波瀾壯闊的社會派巨片的帷幕,這可以說是導演山本薩夫對日本電影史的偉大貢獻。影片曾獲1973年《電影旬報》十佳獎第十名。
============================================
①1928年,新興財閥伍代家的主人五代由介正在家中的客廳里為即將赴美的長子英介舉行送別會。會上,一群人開始談論滿州的局勢。英介和喬介都認為,如果張作霖的軍隊對在滿州的日本人的生命財產採取強硬的手段,在滿日本人有了危險之時,日本就應該相應採取措施,讓關東軍出兵去解決張作霖軍隊的武裝。喬介到滿州後創建了五代公司的運輸公司,還藉此進行販毒和恐怖活動。關東軍因遲遲沒有得到天皇的出兵命令而坐卧不安,便暗中策劃了暗殺張作霖的行動。1931年9月18日,關東軍在沈陽郊外的柳條溝炸毀了張作霖乘坐的列車,卻製造輿論說是國民黨軍隊故意挑起戰爭。隨後五代一家乘機與軍方大做買賣發了橫財。英介從美國歸來後就被由介派到中國東北經營煉鐵業。"上海事變」後,由介的長女由紀子的男友柘植即將出征,懷著復雜的心情,由紀子去為柘植送行。
②日本侵華戰爭步步深入,五代家也發生了一系列悲歡離合的事情。五代由介的次子俊介為自尋出路而離家出走,並愛上了有夫之婦溫子。二人非常想在一起長久生活,但溫子在丈夫的高壓之下始終拿不定主意,心情非常痛苦。由介的次女順子與左翼學生耕平相愛,因為參加了反戰運動,耕平被當局逮捕。後來盡管出獄了,等待他的卻是一張入伍命令。順子鼓勵耕平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一定要回去見她。由介長女由紀子的男友柘植已經成為一名中尉,幾經周折他終於調回東京,卻不慎捲入刺殺軍務局長永田的案件之中,從而與由紀子失去了聯系。另外,抗日游擊隊員徐在林與女游擊隊員全明福相愛,徐和"滿洲省委」派來的代表在部隊的撤退問題上鬧翻,徐在林堅持逃跑,全明福卻中彈身死去。趙瑞芳是一名中國富家小姐,參加了"抗日運動」,卻與日本醫生服部相愛。由於服部的掩護,她躲過了憲兵的抓捕逃至上海。
③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由介長女由紀子受父親的影響,加上相愛的對象柘植因捲入刺殺軍務局長永田案而失去一切聯系,漸漸放棄了當初對愛的執著,答應嫁給一名金融巨頭的兒子。由介三女兒順子與所愛的應征入伍的左翼學生耕平也失去了聯系,但因受耕平反戰思想的影響,她最終逃離了家庭,參加了和平運動,還偶然地知道了耕平正在參加援助中國的抗日運動。由介次子俊介曾因反對侵略中國而被捕入獄,出獄後也被徵召入伍。作為炮灰的俊介來到決戰之地諾門坎,親眼目睹了柘植中尉在戰場上死去。由於遭到蘇聯紅軍的毀滅性打擊,日軍倉皇撤至海拉爾,再也無以為繼。僥幸不死的俊介失魂落魄地走在日軍僑民逃難的人群之中。

㈣ 戰火無情,百姓無辜,為何一場戰爭中最可憐的還是老百姓呢

從古至今,戰爭的火焰就沒有熄滅過,而一場戰爭下來,最可憐的還是無辜的老百姓,他們手無寸鐵,沒有武器,只能面臨挨打的份,因此,一場戰爭結束後,一個國家需要花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時間來恢復,可是在戰爭中犧牲的人卻不會再回來了,也就是說即使復原了之前的景象,也都物是人非了,二戰波及到的國家非常廣,這場殘酷的戰爭打下來,多少老百姓流離失所,毫不誇張的說戰爭就是我一場災難,一場毀滅所以得災難。

㈤ 得民心者得天下,抗戰史上有哪些大型戰役百姓充當了「重要火力」

百團大戰是最明顯的例子了。

參戰的百姓比正規部隊多十幾倍,這些人拆鐵軌,扒枕木,拆炮樓等是主力,後期隱藏了大量八路軍傷員,讓八路軍能夠輕裝出擊,避免了傷員拖累。

因為國民黨對民眾不信任,所以基本上沒有發動百姓支援的例子。

豫湘桂戰役中河南百姓甚至起了反作用,當然這也是湯恩伯的部隊對待老百姓太殘忍了。當時老蔣公開講話都很氣憤,我摘抄一段過來吧。

「講到這一次中原會戰的情形是怎麼樣呢?有一些美國和蘇聯的軍官和我們軍隊一同退下來的,據他們所見,我們的軍隊沿途被民眾包圍襲擊,而且繳械!這種情形,簡直和帝俄時代的白俄軍隊一樣,這樣的軍隊當然只有失敗!我們軍隊裡面所有的車輛馬匹,不載武器,不載彈葯,而專載走私的貨物。到了危急的時候,貨物不是被民眾搶掉,就是來不及運走,拋棄道旁,然後把車輛來運家眷,到後來人馬〔第446頁〕疲乏了,終於不及退出,就被民眾殺死!部隊裡面軍風紀的敗壞,可以說到了極點!在撤退的時候,若幹部隊的官兵到處騷擾,甚至於姦淫擄掠,弄得民不聊生!這樣的軍隊,還存在於今日的中國,叫我們怎樣作人?尤其叫我個人怎樣對人;我統帥受到這樣的恥辱,也就是大家的恥辱。」

——蔣介石:《對於整軍會議之訓示——知恥圖強》(1944.7.21)《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20卷,445,446頁

「此次會戰(即1944年豫中會戰)期間,所意想不到之特殊現象,即豫西山地民眾到處截擊軍隊,無論槍支彈葯,在所必取,雖高射炮、無線電台等,亦均予截留。甚至圍擊我部隊,槍殺我官兵,亦時有所聞。尤以軍隊到處,保、甲、鄉長逃避一空,同時,並將倉庫存糧搶走,形成空室清野,使我官兵有數日不得一餐者。一方面固由於絕對少數不肖士兵不守紀律,擾及閭闔,而行政缺乏基礎,未能配合軍事,實為主因。其結果各部隊於轉進時,所受民眾截擊之損失,殆較重於作戰之損失,言之殊為痛心。」

——《第一戰區中原會戰之檢討》的最後兩段,選自《中華民國史檔案叢刊.抗日戰爭正面戰場》,1252—1253頁

「軍風紀敗壞不堪,招致民怨,為中原會戰(1944年豫中會戰)失敗的主因。」

——蔣介石:「中華民國三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出席黃山整軍預備會議講」,摘自《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0,443頁

㈥ 宋朝時期,長時間高烈度的戰爭,普通人的生活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我們都是知道宋朝是作為我國古代經濟十分發達的朝代,物質也是十分豐富的。但是對於這些物質普通人是享受不到的,因為這些物質都是被少數的統治者所掌握的。而且宋朝常年與外國交戰,而戰爭所需要的巨大開銷就是從宋朝的百姓身上搜刮的,所以百姓是苦不堪言,怨聲載道的。

而且宋朝是通過兵變建立的,並不會像以前的朝代一樣是自己攻打下來的,所以對於地主階級來講,只是朝廷換了統治者。對於他們的利益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害,土地也是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百姓手上的土地不夠,加上朝廷日見苛刻的賦稅,導致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越來越大,百姓沒有了活路,所以造反就是他們唯一的路了。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㈦ 古代普通百姓如何在戰爭中生存下來

中國自古以來便傳說著這樣一句話:「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那些高高在上位者是體會不了這句話的。只有老百姓,才會深深的明白其中的痛苦與絕望。

普通百姓如何在亂世中保全性命?這是一個很艱難的問題。

當戰爭來了,首先是政府招兵買馬,百姓要服兵役。當兵就有可能送命,因此百姓要活命,肯定要避開兵役。

中國古代只要不是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爭或者太過離譜的亂世,基本上徵兵還算符合法規秩序,只需青壯男子充任兵源。

當然,百姓還可以選擇隱居,譬如學桃花源中人,隱居世外不為人知的幽境;或者是直接移民海外,譬如下南洋。這種受制於地理位置,要是身處中原或者遠海地區,或者平原無山,想躲避戰爭范圍,基本毫無可能。

由此觀之,數千年中國歷史,戰亂別離生死,不知流盡多少平凡無辜百姓的血與淚!

他們只能向天憤怒悲嘆:「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

㈧ 與戰爭有關的圖片。附解說。3張就好

中日甲午戰爭的整個過程,包括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這時在清廷內部,以光緒帝為首的主戰派占上風。時年慈禧太後六十歲,她盼望從速結束戰爭,以免耽誤她大辦慶典,因此傾向和議,但迫於清議,一時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階段中,戰爭是在朝鮮半島及海上進行,陸戰主要是平壤之戰,海戰主要是黃海海戰。平壤之戰發生於9月15日,是雙方陸軍首次大規模作戰。當時駐守平壤的清軍共三十五營,一萬七千人;進攻平壤的日軍有一萬六千多人,雙方兵力旗鼓相當。戰斗在三個戰場同時展開:其一為大同江南岸戰場。晨三時,日軍第九混成旅團在大島義昌少將的指揮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軍發起進攻。其二為玄武門外戰場。玄武門為日軍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優勢兵力,由立見尚文少將的第十旅團(又稱朔寧支隊)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聯隊(又稱元山支隊)擔任主攻。高州鎮總兵左寶貴登玄武門指揮,激戰中,左寶貴中炮陣亡,其部下三位營官也先後覆滅,午後二時玄武門遂被日軍攻陷。日軍向城內推進,遭到清軍的奮力抵抗,只得退守玄武門。其三為城西南戰場。晨七時,野津道貫親率日本第五師團本隊,從平壤西南用炮火掩護步兵沖鋒,清軍馬隊進行反擊。至中午,野津道貫見難以得手,下令暫停攻擊,退回駐地。此時,軍總統(總指揮)葉志超貪生怕死,於午後四時樹白旗停止抵抗,並下令全軍撤退。六天里,清軍狂奔五百里,於21日渡鴨綠江回國。日軍一路高歌猛進,佔領朝鮮全境。陋室寒山客增補陸軍部分:1894年7月,中日兩軍在朝鮮開戰。毅軍以分統馬玉昆率五營一隊(約2100人),與淮軍盛字軍以及奉天的奉字練軍、盛字練軍一起,構成了四大軍29營,於8月先期入朝,在平壤與從牙山退回的葉志超、聶士成部匯合,朝廷命葉志超為駐平壤各軍總統。日軍分四路圍攻平壤。清軍分兵抗拒,重創日軍第9旅團。日軍中、右兩隊司令官武田秀山中佐和西島助義中佐拚命督戰,攻陷了左右兩翼的堡壘。但隨即遭到清軍的步炮協同夾擊,再遭重創。這一仗,日軍遭受了重大傷亡,據《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戰史》公布的數字,「將校以下死者約一百四十名,傷者約二百九十名」。中隊長級大尉軍官被擊斃四名,少尉軍官被擊斃二名。第9混成旅團長大島義昌少將、第21聯隊長西島助義中佐、炮兵第5聯隊第3大隊長永田龜少佐均被擊傷。清軍雖然戰勝,但不幸的是,平壤北面的牡丹台、玄武門被日軍元山支隊與朔寧支隊聯手攻陷,奉字軍統領左寶貴力戰陣亡。當夜9時,葉志超率軍由平壤倉皇潰退,狂奔500里,逃入中國境內。一路被日軍埋伏邀截,人馬自相踐踏,死者2000餘人,被俘500餘人,傷者無數。黃海海戰發生於9月17日,是中日雙方海軍一次主力決戰。發生於鴨綠江口大東溝(今遼寧省東港市)附近海面。北洋艦隊參加戰斗軍艦為10艘,日本海軍投入戰斗軍艦則有12艘。中午開戰後,北洋艦隊重創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諸艦,但北洋艦隊中致遠艦亦受重創(管帶鄧世昌)。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聯合艦隊終於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挑起—場激烈的海戰。日本海軍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軍艦,包括其全都精華,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島、千代田、嚴島、橋立等八艘五千馬力以上的主力艦和巡洋艦。9月15日上午,北洋艦隊的主力,計軍艦10艘,附屬艦8艘,在丁汝昌率領下到達大連灣。16日凌晨1時,銘軍的十個營共四千人分乘五艘運兵船,向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進發。16日中午,艦隊抵達大東溝(今遼寧省東港市),到次日早晨,軍隊全都登陸。17日上午8時,旗艦定遠上掛出龍旗開始返航。

11時許,北洋艦隊突然發現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幾簇黑煙,丁汝昌登上甲板瞭望,判定為日本艦隊。於是立即命令各艦升火、實彈,准備戰斗。由東鄉平八郎指揮的吉野號率先發現北洋艦隊,發出信號「東北方向發現三艘以上敵艦」。12時20分,日艦逐漸接近北洋艦隊。中午12時50分,北洋艦隊旗艦定遠首先開炮。十秒鍾後,鎮遠艦也發出炮彈,緊接著,北洋艦隊各艦一齊發炮轟擊。三分鍾後,日本旗艦松島也開始發炮還擊。剎時間,雙方各艦百炮一齊怒放,硝煙彌漫,海水沸騰。開戰之初,雙方的力量對比如下:

火炮/門魚雷發射管/架總排水量/噸總兵力/人平均航速/節

北洋水師19555627212614.5

日本艦隊26856836391610.2

其中,日本第一游擊隊平均航速達19.4節。另據英國海軍年鑒統計,當時速射炮的發射速度是原後裝炮的六倍,由此計算,日本艦隊的火力實際上相當於北洋艦隊的三倍。依航行次序,日艦配備情況如下:第一游擊隊艦名艦長排水量(噸)速度(節)主炮(門)

「吉野」河源要一4,21622.5150mm速射炮4

「高千穗」野村貞370918260mm2

「秋津洲」上村彥之丞315026150mm速射炮4

「浪速」東鄉平八郎370924

本隊第一群陣:艦名艦長排水量(噸)速度(節)主炮(門)

「松島」旗艦尾本知道427816320mm1

「千代田」內田正敏243919120mm速射炮1

「嚴島」橫尾道昱427816320mm1

本隊第二群陣:艦名艦長排水量(噸)速度(節)主炮(門)

「橋立」日高壯之丞427816320mm1

「比睿」櫻井規矩之左右228413.2170mm2

「扶桑」新井有貢377713280mm2

本隊左側:艦名艦長排水量(噸)速度(節)主炮(門)

「西京丸」鹿野勇之進410015120mm

「赤城」坂元八太郎62210.25120mm

北洋艦隊的12艘軍艦配備情況如下:艦名艦長排水量(噸)速度(節)主炮(門)

「定遠」旗艦劉步蟾733514.5305mm4

「鎮遠」林泰曾733514.5305mm4

「經遠」林永升290015.5210mm2

「來遠」邱寶仁290015.5210mm2

「致遠」鄧世昌230018210mm2

「靖遠」葉祖珪230018210mm2

「濟遠」方伯謙230015210mm2

「平遠」李和210014.5260mm1

「超勇」黃建勛135015250mm2

「揚威」林履中135015250mm2

「廣甲」吳敬榮129615150mm2

「廣丙」程璧光100017120mm3

另外六艘艦艇為炮艦鎮南、鎮中和魚雷艇福龍、左一、右二、右三。戰斗開始不久,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由於下水12年,7年未修,主炮發射時炸膛,丁汝昌摔傷,信旗被毀。丁汝昌拒絕隨從把自己抬入內艙,堅持坐在甲板上督戰。可是他只能鼓一艦士氣,戰斗剛開始,北洋艦隊就失去了指揮。日第一游擊隊4艦利用航速優勢繞攻北洋艦隊右翼「超勇」、「揚威」,二艦相繼被擊中起火,退出戰斗。日艦「吉野」也被北洋艦隊擊中起火,但很快被撲滅。13時30分左右,「超勇」沉沒。當日本第一游擊隊繞攻北洋艦隊右翼時,本隊也與北洋艦隊主力交相攻擊。日本軍艦「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遭到北洋艦隊截擊。「定遠」、「來遠」、「經遠」重創「比睿」、「赤城」。「赤城」艦長坂元八郎太陣亡。「西京丸」也受創。14時15分左右,日本艦隊繞至北洋艦隊背後,與第一游擊隊形成夾擊之勢。北洋艦隊腹背受敵,隊形更加混亂。在混戰中,北洋艦隊一直沖殺在前的「致遠」艦受到「吉野號」、「高千穗」等的集中轟擊,多處受傷,船身傾斜。

伊東佑亨令第一游擊隊救援「赤城」、「比睿」。「吉野號」沖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著火的「致遠」艦。管帶鄧世昌毅然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致遠」艦向「吉野」號右舷高速撞去。日本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致遠」艦躲過一條魚雷後,終於被另一條擊中,全艦清兵共252名全部陣亡。(根據雙方史料,致遠沉沒有了新的說法,日軍史料記載日方艦隊並未發射魚雷,致遠沉沒成了黃海海戰的一個謎。)「經遠」繼續迎戰「吉野」,也中彈起火,管帶林永升、大副陳策陣亡,隨後艦也被魚雷擊沉,全艦270人除16人獲救外,全部陣亡。「致遠」沉沒後,「濟遠」管帶方伯謙、「廣甲」管帶吳敬榮,臨陣脫逃(方伯謙等是否臨陣脫逃,近年有不同看法)。「靖遠」、「來遠」因中彈過多,退出戰斗,避至大鹿島附近緊急修補損壞的機器。「定遠」、「鎮遠」兩艦浴血奮戰,中彈甚多,幾次起火。下午3時30分,「鎮遠」艦的30.5公分大炮連續擊中日本旗艦「松島」號二次。「松島」後甲板四號炮塔中彈後,火焰引發裝葯,發生了大爆炸。「松島」船軸傾斜5度,冒起白煙,火災大作。不久,「靖遠」、「來遠」搶修完畢,重新投入戰斗。日本軍艦「赤城」、「比睿」、「西京丸」負傷,旗艦「松島」情況也不容樂觀,「吉野」、「扶桑」也受了傷,又見北洋艦隊重新集隊,伊東佑亨便於17時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戰場。北洋艦隊稍事追擊,也收隊返回旅順。歷時5個多小時的黃海海戰到此結束。黃海海戰歷時5個多小時,其規模之大,時間之長,為近代世界海戰史上遠東戰區所罕見。海戰的結果是北洋艦隊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廣甲」逃離戰場後觸礁,幾天後被自毀)5艘軍艦,死傷官兵千餘人;日本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艦受傷(「西京丸」、「赤城」兩艦被拖行後不久後沉沒),死傷官兵600餘人。黃海海戰進一步揭露出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北洋水師建立之初,艦隊在火力和整體噸位上遠超當時的日本海軍,日本海軍的制定擴充海軍計劃,為籌集經費,天皇甚至從後宮經費中撥款給海軍,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慈禧太後反而從海軍經費中抽錢建她的頤和園。大清水師軍艦年久失修,海軍訓練差,不少水兵吸食鴉片,高級官員貪污成風,整支軍隊素質低下。日本海軍加緊訓練,軍艦保養好,在自主造艦的同時,向英國皇家海軍購置新艦,學習經驗。在海戰開始前,北洋水師軍艦老舊,鍋爐破損,艦炮使用實心炮彈,射速慢,威力不足。日本海軍訓練有素,裝備了大批的新式戰艦,使用大口徑火炮,並裝備了速射炮,開發出了新型的炮彈,在總體噸位上也超過了北洋海軍,在海戰上有了極大的優勢。

第二階段

從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階段中,戰爭在遼東半島進行,有鴨綠江江防之戰和金旅之戰。鴨綠江防之戰開始於10月24日,是清軍面對日軍攻擊的首次保衛戰。當時部署在鴨綠江北岸的清軍共八十二營,約兩萬八千人。清政府任命宋慶為諸軍總統,節制各軍。日軍進攻部隊是山縣有朋大將統率的第一軍,包括桂太郎中將的第三師團和野津道貫中將的第五師團,共三萬人。雙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宋慶雖負節制諸軍之名,各軍實則不服調度,而且士氣不振,將領多無抗敵決心。是日午前十一時,日軍先於九連城上游的安平河口泅水過江成功。當夜,日軍又在虎山附近的鴨綠江中流架起浮橋,清軍竟未覺察。25日晨六時,日軍越過浮橋,向虎山清軍陣地發起進攻。清軍守將馬金敘、聶士成率部堅持抵抗,因勢單力孤,傷亡重大,被迫撤出陣地。日軍遂佔領虎山。其他清軍各部聞虎山失陷,不戰而逃。26日,日軍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九連城和安東縣(今丹東)。在不到三天內,清朝重兵近三萬駐守的鴨綠江防線竟全線崩潰。金旅之戰也開始於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順口陷落,這是甲午戰爭期間中日雙方的關鍵一戰。日本第一軍進攻鴨綠江清軍防線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將指揮的第二軍兩萬五千人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旅順後路上的花園口登陸。日軍的登陸活動歷時十二天,清軍竟坐視不問。11月6日,日軍進占金州(今遼寧大連市金州區)。7日,日軍分三路向大連灣進攻,發現清軍早已潰散,不戰而得大連灣。日軍在大連灣休整十天後,開始向旅順進逼。當時旅順地區清軍有七統領,道員龔照玙為前敵營務處總辦,有「隱帥」之稱,共轄三十三營,約一萬三千人。18日,日軍前鋒進軍土城子,徐邦道的拱衛軍負隅頑抗,次日,龔照玙竟置諸軍於不顧,乘魚雷艇逃往煙台。19日,黃仕林、趙懷業、衛汝成三統領也先後潛逃。21日,日軍向旅順口發起總攻。22日佔領旅順口。隨著清軍節節敗退,在清廷內部,主和派已佔上風,大肆進行投降活動。旅順口失陷後,日本海軍在渤海灣獲得重要的根據地,從此北洋門戶洞開,北洋艦隊深藏威海衛港內,戰局更加急轉直下。

第三階段

威海衛之戰是保衛北洋海軍根據地的防禦戰,也是北洋艦隊對日的最後一戰。其時,威海衛港內尚有北洋海軍各種艦艇二十六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將指揮的日本第二軍,包括佐久間左馬太中將的第二師團和黑木為楨中將的第六師團,共兩萬五千人,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榮成龍須島登陸,23日全部登陸完畢。30日,日軍集中兵力進攻威海衛南幫炮台。駐守南幫炮台的清軍僅六營三千人。營官周家恩守衛摩天嶺陣地負隅頑抗,最後被殲滅。日軍也死傷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純少將被清軍炮彈打死。由於兵力懸殊,南幫炮台終被日軍攻佔。2月3日日軍佔領威海衛城。威海陸地悉被敵人占據,「丁汝昌」坐鎮指揮的劉公島成為孤島。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曾致書丁汝昌勸降,遭丁汝昌拒絕。5日凌晨,旗艦定遠中雷擱淺,仍做「水炮台」使用。10日,定遠彈葯告罄,劉步蟾自殺。11日,丁汝昌在洋員和威海營務處提調牛昶昞等主降將領的脅迫下,拒降自殺。洋員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鎮遠管帶楊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楊用霖最終自殺。12日,由美籍洋員浩威起草投降書,偽托丁汝昌的名義,派廣丙管帶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艦。14日牛昶昞與伊東佑亨簽訂《威海降約》,規定將威海衛港內艦只、劉公島炮台及島上所有軍械物資,悉數交給日軍。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遼東之戰持續的時間很長。自日軍突破清軍鴨綠江防線後,連占鳳凰城、岫岩、海城等地。大清國調兩江總督劉坤一為欽差大臣督辦東征軍務,授以指揮關內外軍事的全權,並任命湖南巡撫吳大澄和宋慶為幫辦,以期挽回頹勢。從1895年1月17日,清軍先後四次發動收復海城之戰,皆被日軍擊退。2月28日,日軍高歌猛進,從海城分路進攻,3月4日攻佔牛庄,7日不戰而取營口,9日又攻陷田莊台。僅十天時間,清朝百餘營六萬多大軍便從遼河東岸全線潰退。

戰爭的失敗原因

對可能發生的侵略戰爭缺乏預見

准備不足,是戰爭失敗的認識原因十九世紀後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了向帝國主義階段的轉變,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必然引起對殖民地更加激烈地爭奪。列寧分析道:帝國主義列強「除了對已經被分割了的世界來作周期性的再分割以外,爭奪半獨立國的斗爭就不免要特別緊張起來。」於是,地大物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便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眼中的一塊肥肉。從鴉片戰爭開始,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從來沒有停止過,但1884年中法戰爭後,由於列強之間忙於爭斗,相對平靜了大約10年,中國政治家的神經鬆弛了一些,在人們對西方列強的「友善」感到慶幸的時候,東邊的一個鄰國正在虎視眈眈。日本在19世紀60年代「明治維新」以後,資本主義得到較快發展,與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結合在一起,產生了軍國主義怪胎,極具擴張性和掠奪性。侵略並戰勝中國,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國策。早在1855年,日本的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陽子就主張:「一旦軍艦大炮稍微充實,便當開拓蝦夷。曉喻琉球,使之會同朝覲;責難朝鮮,使之納幣進貢;割南滿之地,收台灣、呂宋之島,佔領整個中國,君臨印度。」吉田的這一思想,對他的弟子,後來成為日本政要的伊藤博文(內閣總理大臣)、山縣有朋(參議院議長)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成為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明治維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陸政策,大臣田中義一在奏摺中說:「明治大帝遺策是第一期征服台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第三期征服滿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如果說這些議論還是一個「藍圖」,到了1887年就非常具體了。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國征討方略》,決定在1892年前完成對華作戰的准備,進攻的方向是朝鮮、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澎湖列島、台灣、舟山群島。7年後,日本正是按照這個時間表和路線圖發動侵略戰爭,並幾乎達到了全部目的。日本在幾十年裡將上述國策一以貫之,進行各方面的充分准備,前後實施了8次《擴充軍備案》。甲午戰前的幾年,平均年度軍費開支高達總收入的31%。1887年天皇下令從皇室經費中擠出30萬元作為海軍補助費,這筆錢雖然不算很多,但表達了最高統治者的決心,勢必對全國產生很大激勵。果然,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國富豪紛紛捐款,一年就有100多萬元。這不僅增加了軍費,也極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氣。日本一面擴軍,一面派出大批間諜在中、朝活動,在甲午戰前繪成了包括朝鮮和我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渤海沿線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條道路的詳圖。日本就像一架製作精良的戰爭機器,時刻不停地運轉著,一旦時機成熟,便會毫不猶豫地訴諸武力。與之相比,清政府對國家安全形勢的判斷就顯得很不到位,對遭受侵略缺乏應有的預見和警惕。一些有識之士,如兩江總督沈葆禎,台灣巡撫劉銘傳等看出「倭人不可輕視」,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對日本的認識還停留在「蕞爾小邦」的階段,「不以倭人為意」。在日本傾全國之力擴充軍備,戰爭危險日益迫近的緊要關頭,清政府反而放鬆了國防建設,以財政緊張為由,削減軍費預算,從1888年開始停止購進軍艦,1891年停止撥付海軍的器械彈葯經費。

放棄和喪失制海權是戰爭失敗的戰略原因

在近代戰爭中,掌握制海權非常重要。所謂制海權,簡單地說就是能使自己一方在一定的海域自由航行而使敵方不能自由航行。能否掌握制海權取決於海軍的實力和正確的戰略。甲午戰爭的制海權主要指黃海海域。黃海關繫到三個半島,即朝鮮半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的海上交通,所以黃海的制海權至關重要。甲午戰爭的主戰場在朝鮮、中國一側,日軍屬於跨海作戰,補給線很長,必須從海上運輸。中國雖是內線作戰,但擾亂和切斷敵軍的海上交通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措施。因此,集中海軍主力,尋找有利時機主動出擊,必要時進行決戰,對敵方海軍形成遏制,不但是必要的,當時也有這個力量和可能。1893年,中國海軍居世界第9位,排在英、德、法、俄、荷蘭、西班牙、義大利、土耳其之後,美、日之前。如果戰略正確,指揮得當,應該能夠取得一定的勝利,收到很大的效果。

於關鍵戰役指揮失誤

在雙方爭取制海權的黃海海戰中,清軍以優勢兵力(清軍:2艘重型鐵甲艦,10艘巡洋艦艦,魚雷艇及炮艇6艘,共18艘。日軍:8艘巡洋艦,1艘老式鐵甲艦,炮艇及武裝商船2艘,共11艘)迎擊日軍。而且清軍鐵甲艦定遠,鎮遠對日軍有著絕對的火力及防護力優勢。戰役指揮官,清軍水師提督丁汝昌率軍遭遇日艦後,幾次機動,被日軍搶去T字橫頭優勢。此時他將主力戰艦——2艘鐵甲艦和10艘巡洋艦以「八」字型橫列展開,一鐵甲艦為中心,向日軍沖去。妄圖以此沖散日軍艦隊。同時丁汝昌還發出命令:「各小隊須協同行動;始終以艦首向敵;諸艦務於可能之范圍內,隨同旗艦運動之。」但重要的一點是,丁汝昌並沒有制定艦隊副指揮官。12時53分,聯合艦隊旗艦松島開始發炮還擊。定遠主桅中彈,信號索具被炮火所毀,在飛橋上督戰的丁汝昌身負重傷。此時北洋水師失去指揮官,艦隊秩序混亂。但戰役勝負未定。北洋水師陣型有利於破壞日軍隊形。清軍艦隊如能繼續向前突進,可以將日軍的第一游擊隊與本隊隔開,那時戰役成敗還未可知。但定遠此時卻畏縮不前。由於丁汝昌的命令,各艦只能隨旗艦運動,故使日艦有充分時間進行機動。13時20分,日艦完成對清軍的夾擊。自此,清軍戰敗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