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臨汾堯帝陵圖片高清
擴展閱讀
賣圖片的都是什麼公司 2024-11-05 13:17:34
旗袍男人唯美圖片 2024-11-05 13:04:40
唯美的古風圖片夜晚 2024-11-05 12:59:54

臨汾堯帝陵圖片高清

發布時間: 2022-07-23 12:50:51

㈠ 山西臨汾旅遊必去十大景點

摘要 1:洪洞大槐樹

㈡ 有多少個堯帝陵哪裡是真實的

誰說沒有!廣西桂林市堯山堯帝圓那個就是真的,被別人挖了很多次,很多人都說在挖深點肯定還會有寶貝!不過那裡空氣不好,分分鍾能讓人窒息的感覺!

㈢ 怎麼去中國堯帝陵,中國堯帝陵在哪裡/怎麼坐車

今天的堯 陵在山西臨汾市東北約七十里的郭行村西隅,陵的周圍土崖環抱,陵阜崇隆,澇水經流其南。陵前祠宇恢宏,松柏蒼翠。
據傳,帝堯逝世,萬民悲育,送葬之日,人們從四面八方為陵丘上捧上一把土,竟積土成山,成為三皇五帝中最高大的陵丘。

㈣ 堯帝陵的安享祭祀

帝堯勤儉樸素,辦事公正,體恤人民,被當作仁君的典範。他用人重視德才,注意考察,使才適其位,天下太平,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晚年又大義滅親,禪位於舜,真正做到了「天下為公」。
帝堯極受黎民的愛戴,人們常常把「堯天」、「堯年」比作太平盛世,並以為稱賢明君主之辭語。他病死於陽城(河南登封縣東南)時,百姓象失去父母一樣悲痛。
據陵內金泰和二年(1202年)石刻碑文記載,唐太宗李世民東征時曾駐蹕於此,參謁堯陵,修建祠宇,並把自己的像也塑在裡面。以後元朝中統年間,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之命重修了堯陵。明成化 嘉靖,清雍正 乾隆年間都不斷重修過。祠內建築有山門 牌坊 獻殿 垛殿 寢殿 碑亭 廂房等等。建築布局整齊嚴謹,紅牆綠瓦,木雕精細,是一處比較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祠內存有碑刻十餘通,記載了有關唐堯的功績與陵宇建築沿革。一塊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堯陵碑上還刻有堯陵全圖,保存完好,是一個可貴的建築歷史資料。
在臨汾市南4公里處的堯廟村,還有巍峨壯觀的堯廟,始建於晉,後世不斷增建,規模宏大。廟前面有東西朝房 光天閣 五鳳樓 堯井亭;後面有廣運殿 堯宮 舜宮 禹宮 萬壽宮 寢殿。
廟前高聳的門樓上刻有「就日」 「瞻雲」兩個橫額,意即堯的德行高尚如陽光之照臨大地,天下人仰望他如仰望普降甘雨的雲彩一樣,崇愛之心,千秋不滅。

㈤ 堯帝的故里到底在哪裡

堯帝名叫放勛 , 姓伊祁 , 史稱唐堯。是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領袖 , 上古五帝之一 , 曾為上古陶唐氏部落長 , 炎黃聯盟的首領。 據史料考證 , 堯出生於今保定順平西部的伊祁山。他的母親是陳鋒氏 ( 氏族部落 ) 的女子慶都 , 父親是赤龍圖騰部落的男子 ( 一說帝嚳 ) 。他知人善任 , 提拔有德行的舜作為他的繼承人 , 這就是上古時代的禪讓制。

堯帝一統華夏大地 , 建立了千秋功業 , 他的功績一直被人們所稱頌。今天 , 在保定市的順平、唐縣、望都、滿城等都有堯帝的生活遺跡。
「唐侯受禪唐城為冀方首領,稱堯,住堯城居。順平縣西南三公里有堯城。」可見,唐堯受禪稱帝,定都今順平堯城,由今屬唐縣的古陽邑諸侯國府邸遷至此.

今順平帝都堯城,不僅只有堯城堯廟遺址,且其南有當時的四岳諸侯臣府羲叔官邸——夏叔府第。據《史紀》本紀五帝註:夏叔,即羲叔,住南方官,若《周禮》夏官卿也。」"堯生伊祁","慶都,赤龍感之,孕十四月而生於丹陵""堯住此山,後因作姓」等多有典籍記載,並為史學者公認.
今堯城村仍有北崗子和南崗子地名稱謂。南、北崗子,即堯時保留下的城牆遺址。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兩崗子土城牆根基尚存。千百年來,雖世者逝已,但堯鄉人民感念堯之恩澤,「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在舊城址為堯和堯母修廟祭拜,延續香火,祈求降福。並以堯當初稱帝定都的都城和臣子府邸的稱謂命名村落延續下來,並每年二月十五堯忌日舉行祭典,以表懷念。
堯的歷史載於孔子以古代書簡編訂的《尚書·堯典》,西漢司馬遷撰《史記·五帝本紀·帝堯》,除錄《尚書·堯典》外,另收《世本》等書籍而成.堯為黃帝玄孫,帝嚳高辛氏次子。以其母慶都居伊祁(今順平與唐縣界山)為姓,名放勛,號陶唐氏。帝嚳四十五年,封堯為唐侯,時年15歲,唐河流域為唐侯國轄區。帝嚳70年逝世, 其長子摯嗣帝位,摯掌政九年,政事不善,眾擁堯為帝,堯封摯為唐侯。

㈥ 堯帝陵的介紹

帝堯姓伊 ,名放勛,為帝嚳之子,帝摯之弟,黃帝的曾孫,他13歲輔佐帝摯,受封於陶,15歲又封於唐,為唐侯,故號陶唐氏。16歲時即天子位,定都平陽(山西臨汾),以火德王天下。 歷史文獻中記載的堯冢也有好幾處,一般認為在山西臨汾,歷代也多以這里為主進行祭祀活動。今天的堯 陵在山西臨汾市東北約七十里的郭行村西隅,陵的周圍土崖環抱,陵阜崇隆,澇水經流其南。陵前祠宇恢宏,松柏蒼翠。

㈦ 帝堯陵的介紹

堯陵位於臨汾市堯都區大陽鎮北郊村西的澇河北岸,距市區35公里。墓高50米,周長300餘米,依山傍水。祠宇依陵而建,布局緊湊,木雕精細。陵周石山懸崖,陵墓由黃土堆積而成,古柏蔥郁覆蓋,清流環繞而過,景色秀麗壯觀。1984年中國考古研究院專家考證,陵丘屬人為形成,再根據堯陵附近發現陶片推測,4000餘年前人類曾在此活動居住。這與當地傳說,葬堯時人們掬土成山成陵相吻合。

㈧ 堯陵的簡介

臨汾堯陵位於臨汾市東北35公里郭村的西側,這里的確是一處有山有水的風水寶地,澇河從北向南經陵前繞陵南泄,陵周土崖環抱,丘陵聳峙,松柏蒼翠。陵前有祠宇,相傳為唐初所建,據祠內金泰和二年(1202年)的一塊碑文中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征遼東曾駐蹕於此,在這里拜謁堯陵,可見在此之前已有了陵。後來元代中統年間(1260-1264年)道人姜善信曾奉元世祖之命修築堯陵。明成化、清雍正、乾隆時都曾對堯陵重修過。陵丘高50米,周300米,為三皇五帝陵墓最大,封土堆古柏蔥茂,世稱神林。
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丙申(2016)年臨汾民間祭堯大典在堯陵舉行。4月4日,正值清明節,2016清明祭堯大典於今日上午在臨汾堯帝陵景區舉行。來自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以及國內300餘名中華饒氏後裔齊聚堯都平陽。

山東堯陵位於鄄城縣西南7.5公里的富春鄉趙仟庄南約1000米,南距黃河金堤約1000米,封土直徑10米,高5米,陵前現存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祭文碑」和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帝堯陶唐氏墓碑」各一棟。「帝堯陶唐氏墓碑」立於堯陵封土前,墓碑陽面共25字為濮州知州繆潤紱書丹。碑正中大字為「帝堯陶唐氏墓」六個大字,上款書「皇清光緒二十九年八月」,下款書「濮州知州繆潤紱立石」。
「祭文碑」乃明嘉靖二十四年秋濮州知州薛孟率百官致祭堯陵時所立,現仍立於堯陵之前,碑高195厘米,寬84厘米,厚26厘米,龜趺龍首,碑文如下:「越嘉靖二十四年,歲次已已,八月享卯朔,越五日乙末,東昌府濮州知州薛孟等謹以羊一豕一致祭於一帝堯陶唐氏之神曰:惟神當天地氣數之中,開萬古文明之治,闡精一而心學之要始,傳官天下而揖遜雲風始著,是以峻德則天而盪盪難明,放勛配地而悠久不息,殞落於二十八載之後,卜谷林之勝以幽居,既湮滅於千百年之間,按谷林之跡而復不見,允宜封表崇祀無疆,孟等茲於仲秋之屆,用司籩豆之供,尚、饗。」全文162字,行草,清晰可辨。 堯姓祁,名放勛。《史記·帝王本紀》載:「堯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乃權授舜」。因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實行「禪讓」的帝王,所以備受推崇。對堯死後之葬地,史書上記載很多。《呂氏春秋》雲「堯葬谷林」,皇甫謐注曰:「谷林即成陽也。」《漢書·地理志》雲:「濟陰成陽有堯冢」。《水經注》引《帝王世紀》雲「濟陰成陽西北四十里,是為谷林」。《文獻通考》載「古曹地堯所居,州東北有堯冢」。在1982年的文物普查中,菏澤胡集村東發現了城垣遺址,是為古漢成陽故城。胡集距西北方向的谷林約20多公里,與文獻記載的地望相吻合,在鄄城縣群眾中間也流傳著「堯王虛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的口碑。 《濮州志》記載:「堯陵前有元人立碣,時嘉靖初都御史陳公風梧委知州張寰建堯廟」。而今元碑及堯廟建築無存。但從「堯陵圖」中可以知道,古堯陵圍以磚牆,陵前的享殿、東西朝房、更衣亭、聖母殿、大門等建築,聳立在蒼松翠柏之中,蔚巍壯觀。1979年,堯陵被鄄城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的堯陵和祠宇規模雖不甚宏大,但布局嚴謹,環境甚佳。人們謁陵時從澇河岸邊的山門進入,陵和祠宇面臨河岸高崖。門為上下兩層,上為樂樓(有如戲樓),演樂之用。進門後為一寬闊的廣場,廣場正中有木牌樓一座,牌樓為單間二柱門樓,樓頂為歇山式簡瓦頂,檐下斗拱五挑,出檐深遠,甚是雄偉壯觀。過牌樓為祭祀之大殿獻殿,兩旁有配樓各一座。大殿外檐檁枋雕飾彩繪甚是精美。陵祠建築依山布置,逐步上升。過大殿循石階上登,為祠宇之後殿初始殿,後殿面寬三間,正中立石碑一塊,上書「古帝堯陵」題字。在陵碑的兩旁和附近還有許多金、元、明、清的碑刻十餘通,記述了帝堯功績以及陵祠沿革、官明祭祀的情況,有一塊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的碑,碑上刻寫了堯陵全部建築的情況,十分珍貴。除了大殿、寢殿之外還有神庖、神庫、齋室、廊廡、土地祠、守陵人的居室等建築。在後殿寢殿前的平台上,有古柏一株,蒼勁旋結,已有數百年歷史,傳為金元之物。
過寢殿在廣場之後,有高約五十之陵丘土冢,傳為帝堯之陵墓。相傳堯帝死時,百姓如喪考妣,前來送葬者人山人海,陵冢為臣民們裹土堆成。

㈨ 堯陵和堯帝陵是一個地方嗎

是的,但是有很多個地方。
堯帝陵位於今中國山西臨汾市
東北35公里郭村裡隅澇河北側。相傳堯帝建
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因而臨汾城南有堯
廟,城東築有堯帝陵。堯帝陵周土崖環峙,
河水經陵前南泄,松柏蒼翠,陵丘聳峙。堯
陵高50米,繞周80米。陵前築有祠宇,相
傳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
碑文記載:唐太宗征遼曾駐蹕於此,因謁堯
陵,遂塑其像。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年)重
修。元中統年間,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
築堯陵,再次重修堯陵;。明成化十年(公元
1481年)、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弘治
四年(公元1491年)、萬曆十二年(公元1584
年)、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及清雍正、乾
隆年間都對堯陵進行過修葺補建。

陝西省華縣也有一個堯帝陵,傳說里,炎帝
和黃帝一直活動在渭河流域,而堯又是黃帝
的玄孫,他的母親又是炎帝的後裔。所以。
他的活動半徑也應該在這個區域。可以佐證
這一點的是,他委派的大禹就是在關中北部
的龍門治水。和我同行的當地官員,同時還
提供了一個線索。說前不久盜墓賊在雞仔山
附近,盜挖了許多古墓里的文物,被追繳後
鑒定為西周皇室的隨葬品。如果不是這些文
物,歷史資料從未記載過華縣的南塬上,竟
然是西周王室的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