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桂葉形石器高清圖片
擴展閱讀
瘋女人的圖片 2024-11-05 22:08:33
觀音佛像高清圖片 2024-11-05 21:40:43
憂傷的人物女圖片素材 2024-11-05 21:32:55

桂葉形石器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17 15:41:24

1. 桂葉是什麼樣子

桂葉,常綠喬木,樹皮黑褐色。葉互生,革質,葉片長橢圓形或闊披針形,先端銳尖,全緣,深綠色,碎後有清香氣味,葉柄淺紫色。傘形花序腋生,雌雄異株,花小,黃色。漿果橢圓形,暗紫色。花期4月。原產於地中海沿岸,中國浙江、江蘇等。

2. 舊石器時期的石器工具主要有哪三種類型

主要的石器還是老三樣:石斧、錛、鑿。

舊石器時代早期:這時的石器比較簡陋,一般將天然礫石加以敲擊,然後再稍作加工。形狀不規則,一件石器有很多用途。

舊石器時代中期:這時的石器比較復雜,打制技術有很大提高,加工也比較精細。

舊石器時代晚期:這時的石器已經出現了穿孔和磨光技術。

舊石器時代中期以莫斯特文化為代表,其主要特徵是修理石核技術(勒瓦婁哇技術和盤狀石核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典型器物是比較精緻的刮削器和尖狀器。

(2)桂葉形石器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打制種類

砍砸器:以石片、石核或礫石打制而成,個體大而重。

刮削器:多用小塊石片加工而成。我國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常見的石器器形。

尖狀器:頂端有一個尖刃,多經二次加工修整。

雕刻器:多用小石片加工而成。先在小石片的邊緣打出一個斜向小平面,然後再錯開一個角度打去另一塊石片。兩石片疤痕相交處,即為該器的刃部。

斧形器:多為經兩面修理打制的石核工具。一端有刃,另一端為手握的柄部。

鏃形器:多用壓製法加工而成。其尖端鋒刃往往向一邊歪斜。

刀形器:石片的一側較厚,似為刀背。

石球狀器:一般也稱為「石核工具」,呈不甚規整的球形,通體經過加工修整,球體上有明顯的剝片疤痕。

3. 原始人使用的石器有哪些

打制石器: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三種,有形狀的砸器、石斧、石片等。

磨製石器:種類比較多了,甚至有了青銅器的雛形,有斧、錛、鏟、刀、鐮、鏃、矛頭等器形等。

與人類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飾物,並發現了中國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末,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為境和在當地的情景相似。

(3)桂葉形石器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從已發現的人類化石來看,人類的演化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南方古猿階段。已發現的南方古猿生存於440萬年前到100萬年前。

2、能人階段。前200萬-前175萬年。能人化石是1960年起在東非的坦尚尼亞和肯亞陸續發現的。

3、直立人階段。直立人在分類上屬於人屬直立人種,簡稱直立人,俗稱猿人。

4、智人階段。智人一般又分為早期智人(遠古智人)和晚期智人(現代人)。 根據目前發現的人類化石證據,南方古猿是已知最早的人類。

4. 紅山文化的時期,特徵

http://ke..com/view/56987.htm
上世紀6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內蒙古赤峰附近的興隆窪發掘出了一個8000年前的文化聚落,和這個古老部落同時浮現出來的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玉器,這些玉器以配飾為主,可以看出當時的玉器加工已經初具形態。
考古證明,在接下來的3000年的時間里,中國的玉器發展非常緩慢。
打破3000年沉寂
距今五六千年左右的紅山文化因首次發現於赤峰紅山而得名,紅山文化的出現打破了中國玉器沉寂了3000年的平靜。
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委員會副秘書長古方介紹說,到了距今5500年的時候,玉器的發展似乎突然爆發了,人們發現,在北方的紅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中間有山東大汶口,竟然都在普遍地使用玉。
紅山文化出土了100多件玉器,包括工具、禮儀、飾物、動物和人物等五大類。紅山玉器最具代表性、最珍貴的就是一個鉤形的玉龍,它的身體蜷曲呈「C」字形,符合早期龍的形象。但是細看它的頭部很像野豬的頭。
在另一個墓葬里,還出現了一種叫玉豬龍的玉器,頭部也有豬首的特點。
一個墓坑出土700多件玉器
良渚文化略晚於紅山文化,距今大約5300年至4200年,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在南方出現的一支重要文化。
1986年5月30日下午,考古專家在浙江餘杭一個叫反山的古墓進行挖掘。接踵而至的暴雨打斷了挖掘工作,直到第三天的下午,才雨過天晴。突然,在坑下作業的人員大喊了一聲,原來,在挖掘出的泥土中,露出了一個帶有溫潤光澤的綠色器物的一角。
這是一件精美的玉器。考古人員很快辨認出,這是在史籍中有過記載的良渚文化的玉琮。
在這個墓坑中,一共出土了700多件玉器,有60多個種類
紅山文化是北方地區新石器時期文化中較重要的文化,它被發現於1935年,這種有彩陶和細石器共存的新石器時代文化,1954年被命名為「紅山文化」。紅山文化的分布范圍大致為:北起赤峰市烏爾吉木倫河流域,南到朝陽、凌源、河北北部,東至通遼市、錦州地區。

紅山文化以彩陶、之字紋陶器、細石器以及特有的掘土工具石耜和桂葉形雙孔石刀為基本特徵。紅山文化的陶器,有泥質陶和夾砂陶兩種,均為手制,泥制陶略多於夾砂陶。

泥質陶多為紅色,器形較常見的有缽、盆、瓮、罐等,多是容器,都是小平底。其中缽都為「紅頂碗式」,有深腹、淺腹兩種。罐有小口雙耳罐、長頸深腹罐、斂口罐等。泥制陶器的主要花紋是黑色和紫色的彩紋,其中以平行線、三角形紋、鱗形紋最具特點,也偶有少量「之」字形壓紋。

夾砂陶為褐色,器形少,陶質粗,火候低。主要器形是大口深腹罐(大口,深腹、小平底)。器表多飾有橫壓的之字紋和直線劃紋。

紅山文化的石器以磨製為主,大型石器中富有特徵的器物是耜和桂葉形雙孔石刀,器形主要有煙葉形和草履形兩種。桂葉形石刀通體磨光,刃、背部弧形相對稱,這些表明紅山文化中農耕經濟已比較發達。

紅山文化中發現的動物骨骼比較少。其種類有牛、羊、豬、鹿、獐等。牛、羊、豬應是家畜,從中可以大致了解到紅山文化的先民們過著以定居為主,兼有畜牧漁獵的生活。

紅山文化出土的勾雲形玉器總數已達20餘件,勾雲形玉器包含兩個基本主題—勾角和小凸。利用勾角和小凸不同方式的組合構成了紅山文化勾雲形玉器的各種形態,其中尤以1971年在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鄉出土的大型墨綠色玉龍為代表。它高約26厘米,豬首蛇身,蜷曲若勾。接著在巴林右旗和遼寧文物店也發現了類似的玉龍。分析這些勾雲形玉器的造型,大致可分為四類「一為裝飾類(如環、珠、玦等);二為工具類(如斧、棒、紡瓜等);三為動物類(如豬形、鳥形等);四為特殊類(如璧、箍形器等)。其中箍形器是紅山文化玉器群中典型器類之一。把以上幾種類型的玉器形狀與當時的文化聯系起來看,紅山文化特殊類和工具類玉器應為滿足宗教典禮需要而製作的。這種勾形玉器不是一般的裝飾品,它們在墓葬中多放置在死者的頭胸部,說明紅山文化已將玉器作為禮器使用,這對後來的商周文化是具有影響的。

紅山文化勾雲形玉龍與趙寶溝豬龍尊形器之間有明顯的承襲關系,玉龍的發現說明內蒙古地區是探索中華龍崇拜的重要起源地。

八十年代以來,在遼寧省喀左縣東山嘴和凌源、建平兩縣交界處牛河梁,又發現了紅山文化宗教遺址「女神廟」和積石冢。東山嘴遺址中心為一座大型方形石砌建築基址。基址總體布局按南北軸線分布,注重對稱,這種具有我國傳統特色的建築群址,在我國新石器時代還是首次發現。多處基址都有陶塑人像群出土,說明這是一處當時人們從事祭禮等活動的場所。

從紅山文化與其他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來看,它既是北方具有自身特點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有自己發生、發展的過程,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

首先,考古研究表明:紅山文化是在興隆窪文化與趙寶溝文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三者在宗教傳統方面具有明顯的繼承、發展關系。在興隆窪文化和趙寶溝文化中尚未發現專門的祭祀場所。而70年代後牛梁河遺址的發現表明,紅山文化晚期已經出現了規模宏大的祭祀中心,這不僅是紅山文化研究的一次突破,而且對探求中華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紅山文化在建築、制陶、玉雕、陶塑等發面都有顯著成就,技術水平都高於興隆窪文化與趙寶溝文化,在敖漢旗西台紅山文化房址堆中出土了兩件方形陶制合范,尚屬國內迄今為止最早的金屬鑄范,表明紅山文化的先民們已掌握了鑄銅技術。

再次,在興隆窪文化與趙寶溝文化當中狩獵活動占較主要地位;而在紅山文化中,農業生產已成為主導經濟。

從紅山文化在古代北方及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中的地位來看,紅山文化是當時中國南北各地古文化序列中最為先進的古文化之一。當時社會上已出現冶銅現象,以圍溝圈護的早期方城也已出現,城鄉分化已經發生。以崇龍尚玉、尊祖敬宗為特徵的宗教禮儀活動極為盛行,各社會群團之間的沖突和由此導致的統一宗教神權之爭已成為社會基本問題,這說明紅山文化的先民們已率先由氏族社會跨入古國時代。

因此紅山文化為中華國家五千年文明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規定和影響了中華禮制文化產生和發展的基本格局,在中華文明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5. 紅山文化的出土文物

1、紅山文化女神像

新石器時代晚期。紅山文化的一個重要發現是牛河梁的女神廟。廟址由南、北兩組建築組成,其中北組為主體建築,南北十八米余,東西寬近七米。

牆壁經過彩繪,室內發現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塊,有頭、肩、手以及乳房等部位的殘塊,均屬女性。頭部真人大小,面塗紅彩,雙眼鑲嵌青色玉片。

這是中國最早的女神像。現藏於:遼寧省考古研究所。

2、紅山文化陶器

紅山文化陶器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一種陶器,1935年首次發現於遼寧赤峰紅山,故名。主要分布在遼寧西部一帶。

陶器中有細泥的彩陶和帶篦紋、劃紋的粗陶。彩陶紋飾,以勾連式三角紋和菱形紋最具特色,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彩陶的製法、質地、部分器形與花紋,同仰韶文化彩陶相近似。

3、紅山文化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紅山文化玉器最早發現於遼寧省凌源市與建平縣交匯處的牛河梁遺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裡見到一件勾雲紋玉佩。

以後,在紅山文化諸遺址中多有玉器發現,以凌源縣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縣東山嘴等遺址出土較多,內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漢旗大窪、遼寧省阜新縣胡頭溝等處也有不少重要玉器發現。紅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數為動物造型的裝飾品,構成這一文化的顯著特徵。

4、紅山文化玉龍

紅山玉龍呈勾曲形,口閉吻長,鼻端前突,上翹起棱,端面截平,有並排兩個鼻孔,頸上有長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體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玉龍墨綠色,體捲曲,平面形狀如一「C」字,龍體橫截面為橢圓形,直徑2.3~2.9厘米。

龍首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緊閉,鼻端截平,端面近橢圓形,以對稱的兩個圓洞作為鼻孔。龍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圓而起棱,眼尾細長上翹。頸背有一長鬣,彎曲上卷,長21厘米,占龍體三分之一以上。

鬣扁薄,並磨出不顯著的淺凹槽,邊緣打磨銳利。龍身大部光素無紋,只在額及鄂底刻以細密的方格網狀紋,網格突起作規整的小菱形。

5、紅山文化陶匜

此展品為紅山文化文物。長15.6厘米。匜是先人用來倒水用的工具,該件陶匜器型小巧,胎厚而堅實,通體深紅。

外壁點綴不規則圓形小坑,內壁光素無紋。匜口沿處呈U形凹槽,以方便倒水。現收藏於福建省源古歷史博物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山文化陶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山文化女神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山文化玉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山文化玉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山文化陶匜

6. 石器的石片

指從石塊上打下的石片加工而成的石器,如刮削器、尖狀器等。刮削器是在石片的一邊或多邊加工。由於刃部的加工部位以及形式的不同,有短刮削器、長刮削器、圓刮削器、刃刮削器等。尖狀器是沿石片相鄰的邊加工成銳尖,以利於刺割。其他像桂葉順、矛頭和鏃等武器的出現時間稍晚,大都是從兩面細致加工,也屬於這一類器形的范疇。雕刻器系在石片尖端打成垂直的短刃,可用來雕刻骨角器及其藝術品。兩端器出自砸擊法的石片,兩端的打擊的痕跡,為北京人文化的典型遺物。此外,在石片兩側打缺口的粗糙石刀,則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收割工具。據推測,人類形成的過程中,在長期使用天然木棒和石塊來獲取食物和防衛時,偶爾發現用礫石摔破後產生的銳緣來砍砸和切割東西比較省力,從而受到啟示,便開始打擊石頭,使之破碎,以製造出適用的工具。
就世界范圍看,人類開始製造工具大約是在300萬年前。最早的工具大概沒有什麼標準的形式,一物可以多用。坦尚尼亞奧杜韋峽谷發現的最早石制工具,大約距今200萬年左右,其典型的石器是用礫石打制的砍砸器。
在舊石器時代製作石器最原始的辦法,是把一塊石頭加以敲擊或碰擊使之形成刃口,即成石器。打制切割用的帶有薄刃的石器,則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驟:先從石塊上打下所需要的石片,再把打下的石片加以修整而成石器。初期,石器是用石錘敲擊修整的,邊緣不太平齊。到了中期,使用木棒或骨棒修整,邊緣比較平整了。及至後期,修整技術進一步提高,創造了壓製法。壓制的工具主要是骨、角或硬木。用壓製法修整出來的石器已經比較精細。
到新石器時代,石器製造技術有了很大進步。首先,對石料的選擇、切割、磨製、鑽孔、雕刻等工序已有一定要求。石料選定後,先打製成石器的雛形,然後把刃部或整個表面放在礪石上加水和沙子磨光。這就成了磨製石器。
磨製石器與打制的石器相比,已具備了上下左右部分更加准確合理的形制,使用途趨向專一;增強了石器刃部的鋒度,減少了使用時的阻力,使工具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穿孔技術的發明是石器製作技術上的又一重要成就,它基本上可分為鑽穿、管穿和琢穿三種。鑽穿是用一端削尖的堅硬木棒,或在木棒一端裝上石制的鑽頭,在要穿孔的地方先加些潮濕的沙子,再用手掌或弓弦來轉動木棒進行鑽孔。管穿是用削尖了邊緣的細竹管來穿孔,具體方法與鑽穿相同。琢孔,即用敲琢器在大件石器上直接琢成大孔。穿孔的目的在於製成復合工具,使石制的工具能比較牢固地捆縛在木柄上,便於使用和攜帶,以提高勞動效率。
新石器時代的石器種類大大增多。早期遺址中大量出土的農業、手工業和漁獵工具有斧、錛、鏟、鑿、鏃、矛頭、磨盤、網墜等,稍後又增加了犁、刀、鋤、鐮等。
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工具的改進,增強了人們向自然界作斗爭的能力,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天地變得日益廣闊起來。但由於當時人們所能支配的物質只不過是石、木、骨、角和利用天然纖維簡單加工而成的繩索等,這就限制了工具的創造和發展。
石器與自然力破碎的石塊的區別
由於晝夜和季節冷熱變化,引起岩石和石塊的表面與其內部不一致的膨脹和收縮。因此在岩石或石塊由溫度造成的破裂面上往往有環繞一個中心的同心圓波紋。而石器則沒有或者破壞了這種特徵。另外,石塊受到水力的作用,沖撞到岸邊的岩石上或者石塊相互撞擊,使得石塊破碎,產生錐體,但這種錐體要比人工石片顯得平坦和散漫。比較典型的是中國華南部第四紀沉積物中有嚙齒類動物咬成的「假石器」。

7. 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是位於遼寧西部、內蒙古東部起始於公元五千多年前的農業文明,是中國已知出現最早的文明。主要分布在熱河地區(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內蒙古東南部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
紅山文化遺存最早發現於1921年。1935年對熱河省赤峰紅山後遺址進行了發掘,1956年提出了紅山文化的命名。70年代末在遼西地區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發現了近千處遺址,並對遼寧凌源、喀左東山嘴、建平牛河梁遺址群開展了大規模的發掘,使紅山文化研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2013年,赤峰市與朝陽市宣布將聯合對紅山文化進行申遺。
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紅山文化年代經碳14測定約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體為5500年前。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在石器中煙葉形、草履形的石耜、桂葉形雙孔石刀是富有特徵的農耕工具,還有磨製和打制的雙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鋤、石磨盤、石磨棒和石鏃等。

細石器工具發達,細石器中的刮削器、石刃、石鏃等器物,小巧玲瓏,工藝精湛。
陶器以壓印和篦點的之字形紋和彩陶為特色
1984年牛河梁第二地點一號冢4號墓出土
,種類有罐、盆、瓮、無底筒形器等。陶器中的泥質紅陶和夾砂褐陶的盆、缽、罐、瓮等各有自身的裝飾紋樣,而橫「之」字形紋和直線紋是紅山文化具有特徵的紋飾。
紅山文化的彩陶多為泥質,以紅陶黑彩見常,花紋十分豐富,造型生動朴實。彩陶多飾渦紋、三角紋、鱗形紋和平行線紋。已出現結構進步的雙火膛連室陶窯。
玉雕工藝水平較高,製作為磨製加工而成,玉器有豬龍形缶、玉龜、玉鳥、獸形玉、勾雲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據考古統計,紅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內蒙古赤峰紅山的大型碧玉C型龍,周身捲曲,吻部高昂,毛發飄舉,極富動感。
還發現相當多的冶銅用坩堝殘片,說明冶銅業已經產生。房址為方形半地穴式,分為大型與小型。
紅山文化是與中原仰韶文化同時期分布在西遼河流域的發達文明,在發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匯產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手工業達到了很高的階段,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展的制玉工藝。
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致的玉器,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

8. 現在的猿類還能進化成人嗎

提出「現在的猿類還能進化成人嗎?」這個問題,首先就建立在了進化論是正確的這個基礎之上,但直到現在,進化論的正確與否還在爭論之中。
那麼既然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先假設進化論是正確的。
那麼,現在可以肯定的回答,現在的猿類是不可能進化成人的。
人和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就是勞動,而決定人能勞動的因素是直立行走。
系統的學習人類的進化過程,就會知道,從古代猿類進化到現在的高智商的人,是一個不可重現的歷史過程。這個在我上初中時的政治課上就人類的進化過程這些內容。

現代人類學研究表明:現代猿類和現代人類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那就是古猿。古人類學家們發現,最早的古猿大約生活於距今3500萬~1000萬年之間。這些古猿大小如貓,均棲息和攀援於林間,與人相去甚遠。大約在一二千萬年前,由於氣候等自然環境的變化,有些熱帶和亞熱帶森林逐漸稀疏,一部分古猿不得不成群地從樹上下到林間草地上生活。他們用前肢抓握樹枝,採集樹上的果實,挖掘地下的植物塊根,有時候它們也用石塊投擲野獸,並用後肢支撐身體。久而久之,古猿在這種萌芽狀態的勞動中,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進化,前後肢日益分化,前肢不再支撐身體和行走,變成專門用作勞動和抓握的器官,演變成手和臂;而後肢也逐漸喪失了抓握的功能,成了支撐身體和行走的器官,成了腿和腳。這樣,漸漸地,他們開始能夠直立行走,由此邁出了從猿到人的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兩足行走成為區分人和猿的重要標志。

兩足行走使上肢解放出來,以致有一天能用來操縱工具,因而具有進化的巨大潛能。例如,從生理上來說,直立使脊柱逐漸發展成S形彎曲,上半身的重心向後移、全身的重心向下移,保證了行走和活動的穩定性;直立使胸廓向兩側發展,胸腔擴大,使上肢的活動更加自如;直立也使得喉頭的聲道角變小,促使發音器官出現很大的進化;直立還使頭顱托置於脊柱上,促進腦的發育。
人類學家根據猿向人演變過程中體質的變化,把人類的早期時代分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個發展階段。
早期猿人 在坦尚尼亞的考古發掘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塊長約2.5厘米的石片,被認為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工具,這個時期發現的石器還包括大量砍砸器、刮削器及各種多邊器,顯微觀察發現這些石片上有多種不同的擦痕,可能是割肉、砍樹、割草時留下的。那麼,製造工具在從猿到人的進化中意義何在?有人曾對黑猩猩進行教其製造石片的試驗,發現它在製造石片時「表現出創新的思維」,但卻不能重復最早的工具製造者曾經利用過的系統打制石片技術,說明最早的工具製造者具有超過黑猩猩的認識能力。因為為了有效地進行工作,打制石片必須選擇一塊形狀合適的石頭,從正確的角度進行打擊,且打擊動作本身需要多次實踐,這就需要工具製造者有較高的心智能力。所以,生活於250萬年前的「能人」,其腦子大約比猿腦大50%。由於早期猿人化石都是出現於非洲,因此,有人認為人類的祖先可能來自非洲。

晚期猿人 隨著人類體質的進一步發展,大約在150萬年前至50萬年前,能人便已演化為「直立人」即晚期猿人,其主要特點是完全用兩足行走。直立人有兩個著名代表:一是「爪哇猿人」,1891年由荷蘭醫生尤金·杜布瓦發現於中爪哇附近,是一個類似猿的人類頭骨;二是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從1928年起由加拿大解剖學家D.布萊克和中國考古學家裴文中先後發現於周口店一洞穴中,是一顆人類的牙齒和頭蓋骨。此後,這類直立人化石,也相繼發現於肯亞的圖卡納湖東岸,以及亞、非、歐許多地方。直立人在思維和語言上比能人均大為進步,他們大大超過南方古猿和能人。除了能創造製作工具的工具而外,直立人進化發展的另一大突破是火的使用,它首先發現於周口店北京猿人居住的山頂洞。所以,在直立人形成後,不僅人類的分布區域擴大到亞、非、歐各洲,而且人類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食物的來源也更豐富多樣了。但無論是「爪哇猿人」還是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都還兼有猿和人的兩重性,並未完全脫離動物的范疇。

早期智人 早期智人出現於約20萬至10萬年前,其腦容量達到1400~1500毫升左右,與現代人相差無幾,因而獲得了「智人」的稱呼。其早期代表是1856年發現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的尼安德特人,而晚期代表則是1868年發現於法國維澤爾河流域的克羅馬農人。考古資料表明,此時人類不僅能製造工具,而且工具的專業化更為明顯,並且有了地區性差異,如莫斯特文化中的標槍頭是專門用作投擲的,還有用處不同的單邊刮削器、鋸齒狀石片和尖狀器等等。大量事實表明,人類的進化已達到智人的邊緣。而我們知道,在克羅馬農人遺址中,不僅腦容量達到1600毫升水平,而且在體質結構上與現代人無異,還發現了很高水準的洞穴壁畫。毫無疑問他們已是完全形成的人。中國丁村人也屬於早期智人。丁村人遺址發現於1954年,位於山西省襄汾縣的丁村及其周圍地區,由著名古人類學家、北京人的發現者之一賈蘭坡院士主持發掘。丁村人遺址共發現了三枚古人類牙齒化石,據研究可能是出自出一名十二三歲的少年。此外還發現了大量石器,共有兩千多件,其中只有不到7%的石器有人工加工的痕跡。石器種類很多,有手斧、石球和砍斫器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一種三梭大尖狀器,後被考古學界稱為「丁村尖狀器」。

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是猿人向人類演變的最後一個階段,各方面的特徵已經基本上接近於現代人。晚期智人主要代表有生活在三四萬年前的法國克羅馬農人和生活在距今大約二萬年前的中國山頂洞人。前者發現於法國多爾多涅省的克羅馬山洞,後者發現於北京市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山頂洞人的體質已經有很大進步,頭骨的最寬處在頂結節附近,牙齒較小,齒冠較高,下頜前內曲極為明顯,下頦突出,腦量已經達到1300~1500毫升。山頂洞人的體格特徵和現代人極為相似,男子身高1.74米左右,女子身高1.59米左右。根據種種特徵,古人類學家們推測,山頂洞人應該屬於原始蒙古人種,但個體之間又存在一些差別,可能是當時蒙古人種正在形成之中。人們在山頂洞遺址發現的石器工具不多,而且也不具代表性。骨角器比較多,有些是工具,人們還發現了許多原始裝飾品,如穿孔的獸牙、海蚶殼、小石珠、小石鯇魚眼上骨和刻溝的骨管等。山頂洞人還知道用赤鐵礦的粉末染色,使裝飾品更加鮮艷美觀。鑽孔、磨製和染色技術都是前一時期沒有的,這些新技術的運用說明人類生產能力的提高,也使生活內容更加豐富。有人認為,山頂洞人將死者埋葬在洞內,以及在屍體周圍灑上赤鐵礦粉末,意味著山頂洞人可能已經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

舊石器時代和火的出現 使用工具並能製造工具是人與猿區別的重要根據,學者們根據早期人類製造、使用工具的能力,把早期人類社會分成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顧名思義,「舊石器時代」是以石器為主,但也有木製、骨制和陶制工具。由於體質和智力水平的限制,當時人類所使用的工具都還是石制的,且其製作方法主要採用打製法,在學術上被稱為「舊石器時代」。

在由猿轉化為人的過程中,由於人類還沒有完全脫離動物界,也由於人類所具有的智力水平還較低,其生活資料主要靠狩獵和採集來提供,其食物構成主要是野生動、植物。據人類學家研究,在周口店「北京猿人」的遺物中,至少可以清理出96種動物的遺骨;而原始人遺址中,雖然由於植物容易腐爛難以留下,但各地原始人食用過的植物亦不下幾十種。這可從人類學家對當今生活於南非的孔桑人的食物的研究得到佐證,據說孔桑人所知道的可食植物不下85種。人類學家相信,雖然各地原始人遺址中清理出的遺存以動物居多,但大多數原始人的生存更多依賴於採集,而不是狩獵。當然,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因各地環境和條件而異。雖然同屬石器工具,但隨著人類體質的不斷進化,人類因分布而引起的環境的改變,以及人類因智力提高所形成的應付環境能力的增強,製造石器的原料、質量和目的都有所不同,從而體現出不同的文化韻味。「能人」作為「能乾的人」,首先就是他們會製造工具。其早期代表是肯亞1470號人,其年代至少在180萬年以前,或許還要長久一些。因為在該遺址中發現過一些砍砸器、刮削器和邊緣鋒利的石片,那顯然是人工打制的產物。但早期猿人石器文化的主要代表,是存在於200萬~170萬年前的奧都威文化,它首先發現於坦尚尼亞。這個文化的典型石器是砍砸器,其數量佔全部石器的51%,砍砸器有拳頭大小,以卵形礫石為原料製成,所以也稱「礫石文化」。其主要製作方法,是用一塊石頭打擊另一塊石頭,因而還比較粗糙,既有單面打擊的也有雙面打擊的,可見,他們在製造這些工具時,已對其功能和作用有所考慮。

大約20萬~4萬年前,人類由晚期猿人進化為早期智人,舊石器文化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以法國莫斯特文化為典型,其遺址發現於多爾多涅地區的莫斯特洞穴,是古代尼安德特人的遺存。與以往各類文化不一樣,莫斯特石器無論在方法上還是在類型上,都更為復雜和先進,出現了以前沒有的「復合工具」,即用幾個部分組合而成的產品,如矛頭、矛桿和將它們捆在一起的繩組成的矛,有了細致修整的尖狀器和刮削器。在尼安德特人遺址中不僅發現了墓穴,而且還在墓葬旁邊發現了完整的熊的骨架,說明當時人類已有了某種死後去向的迷信或宗教觀念的萌芽。

大約4萬~1萬年前,晚期智人出現,即完全形成的人或現代人。與此同時,由於智力的提高,石器文化也達到新的高度,使舊石器文化達於頂點。其主要特徵是石葉工具占據首要地位,出現標槍、長矛、骨針、魚叉。槍矛等新工具,骨製品明顯增多,還產生了繪畫、雕刻等藝術品。石葉工具雖也以石片打制而成,但長度是寬度的至少兩倍以上,石器的兩個邊幾成平行。存在於1.9萬~1.7萬年之間的梭魯特期的桂葉形石器,其器壁之薄幾乎呈透明之狀。以獸骨、鹿骨、象牙製成的工具或武器,其特點是規格大小變化自如,由於骨質堅韌不易折損斷裂,還可根據需要刻成不同形狀,與其他構件連結或拆開,構成「復合工具」。如魚叉、槍矛等。這不僅增加了工具的品種和類型,也提高了工具和武器的功能和作用,以致有人估計石葉工具的利用率,高出能人的礫石工具200多倍。這是不難想像的。樹木作為工具自古猿起就已有使用,舊石器時代早期使用的木製工具在東南亞的適宜環境中被保存下來,舊石器時代晚期發明了弓箭。骨器在石器時代到來之前就已存在,考古學家們早就發現南方古猿已經在使用骨器。

火的使用是人最終脫離猿的一個重要標志,距今170萬年前的中國元謀猿人遺址中就已經有炭屑的痕跡,中國古人類學家還認為距今23~46萬年前的北京人已經知道要管理火堆,保護火種了。但使用火的最典型遺跡發現於北京周口店山頂洞,其灰燼厚達幾層共幾米。在匈牙利的韋爾特斯澤勒斯,也發現了原始人使用火的灰燼。原始人最早使用火可能是在打制石器或刮削木棒時,逐漸察覺到燧石相撞會出現火星,木棒磨擦也會發熱。經過了漫長歲月的勞動經驗積累,人們終於掌握了取火的方法。可能在舊石器時代的晚期,隨著原始人學會了磨製技術和鑽孔技術,他們也掌握了鑽木取火或擊燧取火的方法,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創造。火的使用,給原始人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陶器是伴隨著火的使用而誕生的,在捷克多爾尼·維斯托尼發現的窯坑和燒制的人和動物陶像,存在於2.8萬年之前,說明人類此時已有了制陶技術。

北京人頭部復原像 古人類學家吳汝康、王存義根據發掘出來的北京人骨骼化石,合作研究塑造的一個北京人中年婦女的頭像。頭像的面部相對比較短,前額低平,眼眶上有兩個互相連接的粗大眉骨,像房檐一樣遮著雙眼。她的顴骨很高,鼻子寬扁,嘴巴前伸,頭蓋骨比現代人厚,腦容量比現代人小。整個頭部還保留著某些猿類的特徵,頭蓋骨比現代人厚,腦容量比現代人小。現陳列於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

山頂洞人的發現 山頂洞人是1933年發掘北京人洞穴時意外發現的,因為位於龍骨山上部山頂,又是一個洞穴,故名山頂洞,洞中出土的人類化石便叫做山頂洞人。山頂洞出土的遺物有:完整的頭骨3個,頭骨碎片、下頜骨、體骨和一些零星的牙齒。生產工具中有石器25件,製作都較粗糙,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根據碳-14方法測定,山頂洞人的生活時代為距今約18000年,但另一數據為距今一萬年左右。所以精確地說,應為距今18300~10500年。

如果系統的學習了人類的進化過程,就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現在的猿類是不可能進化成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