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帶數字的名山
帶有數字的山西名勝古跡有五台山、五爺廟、大同九龍壁、平遙九龍壁、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1、五台山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介於北緯38°55'—39°66'、東經113°29'—113°39'之間,景區規劃面積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轄面積436平方千米。
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2004年,五台山被評為中華十大名山。2009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Ⅱ 龍的起源傳說
龍的起源
龍,是中華民族發祥和文化啟端的象徵。它的起源同我國歷史文化的
形成和文明時代的開始緊密相關。那麼,龍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這要靠考古發現來回答。
商周時期,從青銅器上紋飾表明,龍已定形並有多種變體。而早在夏
朝時期,龍的形象已較為成熟。從原始社會文化遺存中,終於解開了龍的
起源之謎,證明了龍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
龍,是由哪類動物神化的呢?學術界歷來說法不一:有蜥蜴、鱷魚
說,或龍首來自馬、牛之首說。從龍形玉飾提供的線索看,龍身與蛇有關
系,龍首的形成最先應同豬首有密切關系,如龍頭的吻長,吻上和眼周顏
面的皮皺線紋,鼻端前突,上翹起棱,端面截平,有鼻孔二個露在嘴外的
獠牙,以及頸脊聳起的長鬣等特點,都是豬所具有的,證明龍首來源於豬
首。
Ⅲ 我國哪些城市有九龍壁最大的在哪
中國的北京、山西大同、山西晉中市平遙縣有龍壁。最大的為山西大同的九龍壁。
中國比較有代表性的九龍壁有故宮九龍壁、大同九龍壁和北海九龍壁,被稱為中國「三大九龍壁」。
1、故宮九龍壁
位於紫禁城寧壽宮區皇極門外南三宮後。九龍壁壁長29.47m,高3.59m,厚0.459m,重達300多噸。是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為乾隆三十七年(1770年)改建寧壽宮時燒造。
2、大同九龍壁
大同九龍壁,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和陽街,建於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邸前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壁上均勻協調地分布著9條飛龍。兩側為日月圖案。
3、北海九龍壁
北海的九龍壁是最有特色的一座,兩面有龍,升降各異,互不雷同。該壁 建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高5.96米,厚1.6米,長25.52米。兩面有由琉璃磚燒制的紅黃藍白青綠紫七色蟠龍18條。
4、山西平遙九龍壁
平遙九龍壁位於平遙城隍廟東南,文廟旁邊。始建於明初,原為太子寺山門照壁,該寺(已毀)奉祀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任迦毗羅衛國凈梵王太子的塑像。通高4米,寬約20米,下築青磚須彌座,頂部灰瓦覆蓋,飾五脊六獸。
(3)平遙太子寺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九龍壁建築寓意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九龍壁設計與裝飾或明或暗地蘊藏著象徵皇權和天子之尊的九五之數。因為九是陽數的最高數,五是陽數的居中數,所以九五之數就成了皇權和天子之尊的代表。
九龍壁的龍共有九條,而不是八條或者十條。九在《周易》中表示「陽」,因為古人把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為陽數中最高最大的一個,是「道之綱紀也」。所以,九龍壁上的龍,必定是九條。
九龍壁上面的九龍,正中的為正龍,兩側的分別為升龍和降龍。九龍騰飛,神態各異。正龍威嚴、尊貴,升龍剛猛而充滿力量,降龍則溫文爾雅。寓意,群賢共濟,圓滿如意、蒸蒸日上的盛世景象。龍圖騰在中國又有消災彌禍、鎮宅、平安、吉祥,財運等含義。
Ⅳ 帶有數字的山西名勝古跡有哪些
1、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位於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城太行街363號,是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八年抗戰歷史的大型革命紀念館,集旅遊觀光和博物館價值為一體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國家AAAA級別旅遊景區。
紀念館先後接待了習近平、劉雲山、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華國鋒、楊尚昆、宋平、劉華清等老一輩革命家,年均接待觀眾80萬人次。
Ⅳ 我們今天所說的龍的形象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形成具體表現是什麼
關於龍的起源,在經歷了長期的研究和考證,人們終於取得了一個較為一致的共識:龍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是原始社會形成的一種圖騰崇拜的標志。在早期,古人對大多自然現象無法做出合理解釋,於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圖騰具備風雨雷電那樣的力量,群山那樣的雄姿,像魚一樣能在水中游弋,像鳥一樣可以在天空飛翔。因此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在龍身上,龍漸漸成了"九不像"(具有九種動物的特徵)的樣子,這種復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 龍的雛型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圖騰為主體虛擬的想像物。古人對它有種種解釋。有說螣蛇沒有腳而能飛(見《荀子·勸學》);有鱗的叫蛟龍,有角的叫虯[qiu囚]龍,無角的叫螭[chī吃]龍。(均見《離騷》洪補引《廣雅》)有翅膀的叫應龍(《天問》王注)。在中國商周戰國青銅器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不同種類的龍。有說龍像狗像牛,《論衡》則說:「龍之像,馬首蛇尾。」還有的說龍的形狀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駝的頭,兔的眼,蛇的頸,蜃[shen甚]的腹,魚的鱗,虎的腳掌,鷹的爪子。有鱷魚說、晰蜴說、馬說等等。《論衡》則說:「龍之像,馬首蛇尾。」《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了龍的形象,比最初的龍越來越復雜,被綜合進去的圖騰也越來越多,說明它在不斷豐富發展。 從本世紀初到現在,面世的有關龍的起源和本質的論著、論文已超過百餘種,觀點五花八門,莫衷一是。這里簡要的介紹:
Ⅵ 平遙縣景點
鎮國寺、清虛觀、城隍廟、平遙九龍壁、平遙古城牆等。
1、鎮國寺:原名京城寺,座落於平遙古城東北12千米的郝洞村。始建於五代北漢天會七年(963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一城兩寺」的重要組成部分。主殿「萬佛殿」保存了五代時期的建築風貌,是全國罕見的五代建築。五代為時短暫,文物建築遺存甚少,殿內的五代彩塑尤為奇缺。萬佛殿建築與殿內彩塑為研究中國建築史和美術發展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佐證。
2、清虛觀:現為平遙博物館,位於平遙古城東大街。始建於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57年),現存建築為元明所建,其龍虎殿之懸梁吊棟結構,奇特別致。中軸線上道教遺存,立體地展示中國道教文化;東西廂房展示的文化珍品,異彩紛呈,呈現了平遙從遠古洪荒時代開始的悠悠歷史、燦爛文明;內藏大量的道教史跡和書法藝術的珍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唐宋鐵佛與元代彩塑龍虎二將為國內罕見珍品。是平遙現存最人的道觀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城隍廟:位於平遙城隍廟街,初建於北宋年間,後來屢有修葺,是按照「天人合一」的禮制,以城內南大街為軸,同平遙縣衙東西相對稱,城隍廟居上首,由山門而入,過前院,灶君廟和財神廟分置於東西兩側,左右互通,廟宇相連,組合成「諸神共居一廟,連袂同受香火」的奇特景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滿布殿宇屋頂的琉璃藝術以藍、綠為主,黃色相間組成的青冷色調,渲染了神秘的意境,其仙人走獸、龍吻脊剎,造型精美,色澤如初,是清代琉璃工藝傑出的範例。
4、平遙九龍壁:位於平遙古城城隍廟街平遙文廟東側,建於明朝初期,是原太子寺的照壁。1977年毀於洪水,後修復。平遙九龍壁系明代早期遺物,原為太子寺山門照壁,該寺(已毀)奉祀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任迦毗羅衛國凈梵王太子的塑像。壁通高4米,寬約20米,下築青磚須彌座,頂部灰瓦覆蓋,飾五脊六獸。平遙九龍壁的建築結構,頗具藝術魅力,以泥陶為胎,裹以黃綠藍紫黑白等多色琉璃構件拼砌而成,整個壁身,以青綠色的洶涌波濤、藍色的雲霧、黃色的流雲等作襯底。堪稱古代壁塑之極品。
5、平遙古城牆:中國現存最完整的縣級城池之一,至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重築,並逐步完善成為磚石城牆。以後至清末共進行過26次修繕、補建。現存的平遙城牆,平面略呈方形,周長6.2千米。整座城牆由牆身、馬面、擋馬牆、垛口、城門以及瓮城構成。牆身高平均為10米,底寬8—12米,頂寬2.5—6米。城門六道,南北各一,東西各二,環城共有72座敵樓,垛口3000個。平遙城牆規模宏大,保存完好,在古代軍事防禦和建築技術上都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文物價值。1997年12月3日,平遙古城被聯合國教文組織正式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Ⅶ 山西平遙的名人
1、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一說字洪野 ,中山苦陘人。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2、孫綽(314—371年)字興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縣)人。東晉大臣、文學家、書法家,玄言詩派代表人物。
3、郭蘭英:1929年12月生於山西平遙,中國女高音歌唱家,晉劇表演藝術家,歌劇表演藝術家,民族聲樂教育家。中國文聯第四屆全國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
4、劉旺:男,漢族,山西省平遙縣人,中共黨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1969年3月出生,1988年8月入伍,1988年6月入黨,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二級航天員,少將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某飛行大隊中隊長,安全飛行1000小時,被評為空軍二級飛行員。
5、閻維文:1957年8月26日生於山西省平遙縣,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男高音歌唱家。
(7)平遙太子寺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山西平遙風景名勝:
1、平遙古城牆:中國現存最完整的縣級城池之一,至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重築,並逐步完善成為磚石城牆。以後至清末共進行過26次修繕、補建。現存的平遙城牆,平面略呈方形,周長6.2千米。
2、清虛觀:現為平遙博物館,位於平遙古城東大街。始建於唐高宗顯慶二年,現存建築為元明所建,其龍虎殿之懸梁吊棟結構,奇特別致。中軸線上道教遺存,立體地展示中國道教文化;東西廂房展示的文化珍品,異彩紛呈,呈現了平遙從遠古洪荒時代開始的悠悠歷史、燦爛文明。
3、城隍廟:位於平遙城隍廟街,初建於北宋年間,後來屢有修葺,是按照「天人合一」的禮制,以城內南大街為軸,同平遙縣衙東西相對稱,城隍廟居上首,由山門而入,過前院,灶君廟和財神廟分置於東西兩側,左右互通,廟宇相連,組合成「諸神共居一廟,連袂同受香火」的奇特景緻。
4、平遙九龍壁:位於平遙古城城隍廟街平遙文廟東側,建於明朝初期,是原太子寺的照壁。1977年毀於洪水,後修復。平遙九龍壁系明代早期遺物,原為太子寺山門照壁,該寺(已毀)奉祀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任迦毗羅衛國凈梵王太子的塑像。
Ⅷ 古時庭院一進門設置的像屏風一樣的牆叫什麼
是叫影壁。影壁,也稱照壁,古稱蕭牆,是中國、朝鮮半島、越南、傳統建築中用於遮擋視線的牆壁。屏風的作用與影壁相似,琉球語里直接把影壁稱為屏風(屏風、ヒンプン)。
影壁可位於大門內,也可位於大門外,前者稱為內影壁,後者稱為外影壁。形狀有一字形、八字形等,通常是由磚砌成,由座,身,頂三部分組成,座有須彌座。
牆身的中心區域稱為影壁心,中國和越南的影壁的壁心通常由45度角斜放的方磚貼砌而成,簡單一點的影壁可能沒有什麼裝飾,但也必須磨磚對縫非常整齊,豪華的影壁通常裝飾有很多吉祥圖樣的磚雕。
(8)平遙太子寺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九龍壁是一種裝飾有九條大龍的琉璃影壁,多為明、清皇家所用。中國現存的古代琉璃九龍壁有四處:
1、大同九龍壁,位於大同市城區,是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一個。原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王府前的照壁。
2、山西平遙九龍壁,在平遙古城的平遙文廟內,建於明朝初期,原為太子寺照壁。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壞,後修復。
3、北海九龍壁,位於北京市北海公園內,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雙面皆雕有9條龍,原為大西天經廠門前的影壁。
4、故宮九龍壁,位於北京市故宮內,寧壽門前的影壁,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Ⅸ 安生是誰有人知道嗎
不知道以下幾個安生中,有沒有是你想知道的那個。。
1.安生
浙江嘉興人,明代畫家。擅竹。
2.安妮寶貝《七月與安生》中的主人公之一,是七月的好友,與七月的乖巧完全不同,非常頹廢,而且參透生命,最後因難產死去。
梗概:小學女生七月與安生是好朋友,七月家庭優越,安生很羨慕七月。乖乖女七月如願地考上了大學,並結識了一個優秀的男朋友。而頗有音樂天賦的安生則選擇了和朋友組建樂隊,到處漂泊,期望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當七月再次得到安生的消息時,安生已經身懷六甲了。在一場台風中,安生意外死去。七月收養了她的孩子,飽含著安生對愛的渴望的孩子。
3.安生:唐代雕塑家。雍正《山西通志》卷一百六十九,一百七十一稱:曾要山西平遙太子寺塑凈梵王太子像,氣韻如生,勝似真容。唐武宗會昌五年(
845
)大毀佛寺時,潁上人匿像南河壖坎崖,元代至大(
1308-1311
)中復興其宇,將像移回寺中。又曾在五台山菩薩頂真容院文殊寺塑文殊像。人稱塑像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