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這種全身紅色的蛇叫什麼名字
紅噴毒眼鏡蛇
隸屬於眼鏡蛇科—眼鏡蛇亞科—眼鏡蛇屬毒性很大,為混合毒素以神經毒為主,毒性比一般眼鏡蛇大,會噴毒,距離為1-2米,雌性每次產卵6-15枚,在孵化期有有護卵行為
㈡ 一圈紅一圈黑是什麼蛇
是赤鏈蛇,體背面黑色,具有約70條左右狹窄的紅色橫紋;頭部鱗片黑色,有顯明的紅色邊緣。頭後部有一"丫"形紋。腹部白色,在肛門前面則散生灰黑色小點。有時尾下全呈灰黑色。赤鏈蛇全長1至1.5m。
頭較寬扁,頭部黑色,枕部具紅色「∧」形斑,體背黑褐色, 具多數(60以上)紅色窄橫斑,腹麵灰黃色,腹鱗兩側雜以黑褐色點斑。頭部略扁,呈橢圓形。吻鱗高,從背面可以看到。鼻間鱗小,前端橢圓。額鱗短,長約等於自其前緣到鼻間鱗前緣的距離。顱頂鱗長而大,長為額鱗與前額鱗之和,眼上鱗小。
生活於海拔1900米以下的丘陵、平原;常見於田野、竹林、村舍及水域附近,[1]在村民住院內也常有發現(山區少見,城市周邊的郊區半郊區以及城裡的花園等地都有)。以樹洞、墳洞、地洞或石堆、瓦片下為窩,野外廢棄的土窯及附近多有發現。
(2)紅紅的是什麼蛇圖片擴展閱讀:
不主動攻擊人,性懶不愛動,爬行緩慢。但在受到驚嚇時行動敏捷,捕咬目標明確。遇到敵害時,先將頭部深深埋於體下,搖動尾巴警告,如警告敵害無效,會彎成S型會發起攻擊,野生個體較兇猛,一旦被抓住會亂咬,尤其喜歡咬軟的東西,有咬人不放的習性。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赤鏈蛇
㈢ 這個是什麼蛇種
這是紅點錦蛇。學名:紅紋滯卵蛇。中文俗名:水蛇、水長蟲、白線蛇。為游蛇科錦蛇屬。
紅點錦蛇,全長在l 000mm以內,體重100-200克。背鱗平滑,頭有3條「^」形黑斑,一條在吻背,穿過眼沿頭側向後,另2條在額部沿枕部向後,分別延續為軀尾背面的四條黑褐色縱紋。體前有4行雜有紅棕色的黑點,漸成黑縱線達尾背;腹面密綴黑黃相間的棋格斑。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紅點錦蛇棲居於傍水的草叢內,也常在陰濕的山麓出現。受驚時常向石堆下或水域逃逸,能泳善泅。常在濕地捕食林蛙、各種鰍類和小鼠等;性較貪食,甚至有同類間為爭食而斗,並能吞下比自身更大的動物。
㈣ 通體紅色的蛇是什麼蛇
通身紅色的蛇有:赤煉蛇、紫灰錦蛇、華珊瑚蛇、紫棕小頭蛇、產於中非的紅射毒眼鏡蛇,人工培育的紅色宏都拉斯奶蛇等外國物種。
1、赤練蛇
產於我國河北、山西、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山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台灣、河南、廣東、湖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它是一種分布極廣泛的無毒蛇。
赤鏈蛇主要棲息在田野、村莊、住宅及水源附近,在村民住院內也常有發現。多在傍晚出來活動,屬夜行性蛇類。晚10時以後活動頻繁,平時性情比較溫和,白天蜷曲不動,長將頭部盤縮在身體下面。不主動攻擊人,性懶不愛動,爬行緩慢。
但在受到驚嚇時行動敏捷,捕咬目標明確。主要以蟾蜍、淡水小雜魚、泥鰍、雛雞、幼鳥及鼠類為食,此蛇有食蛇習性,在食物供給不足時吞食同類,養殖時應加以注意。
2、紫灰錦蛇
背部紫銅色,頭背部有3條黑色帶紋,縱向後坤,中間1條起自鼻間,止於鱗末端,另兩條起自跟後,一直延伸到尾部。體尾背面有10多條形如馬鞍形的淡黑色橫斑,每個橫斑約有3-5個鱗片寬;腹部玉白色。生活於山區,溪邊、田邊、路邊及草叢中。
錦蛇生活於海拔200至2400米山區的林緣、路旁、耕地、溪邊及居民點,以小型嚙齒類動物為食。卵生,7月產卵5~7枚,卵呈橢圓形,白色,卵徑50-60毫米 × 15-20毫米。 性情溫馴的紅竹蛇屬於夜間活動的蛇類,以小型哺乳類為食。
3、紫棕小頭蛇
分布於印度、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半島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廣東、香港、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常棲息於平原及山區海拔1630m。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柬埔寨。
4、紅射毒眼鏡蛇
紅射毒眼鏡蛇全長70-120厘米。最大長度為150厘米。
紅射毒眼鏡蛇體色以紅色至灰色為主。另外,紅射毒眼鏡蛇的幼蛇階段時,頸部位置會有一條明顯的黑色斑紋。在遇到危機時,能透過毒牙尖端的細孔向敵人噴射出毒液,其射程甚至可達兩米之遙。
5、宏都拉斯奶蛇
宏都拉斯奶蛇,全長100-120公分。吻部鼻間鱗後緣至前額鱗間有條寬幅的白色橫紋。
頭部呈黑色,由頂鱗正後方至軀體部分為其第1條黑色環紋,此環紋可延伸至腹部。軀體上另有許多紅,黑及白色環紋。白色環紋較寬且略帶黃色。
㈤ 紅頸蛇是毒蛇嗎
是毒蛇。
紅脖頸槽蛇為游蛇科頸槽蛇屬的爬行動物,俗名紅頸蛇、野雞項、紅脖游蛇、扁脖子,屬後毒牙類毒蛇。體型中等大小,全長約77-95厘米。頭背草綠色,上唇鱗色稍淺,部分鱗溝黑色;頭腹面污白色。
軀干及尾背面草綠色,頸區及體前段鱗片間皮膚腥紅色;軀干及尾腹面黃白色。頭頸區分明顯,頸及體前段背正中兩行鱗片並列,個別無頸槽;眼較大,瞳孔圓形。上頷齒23-25枚,最後2枚驟然增大,與其前方齒列間有一間隙。
常在河谷壩區的水稻田、緩流及池塘中活動捕食。白天活動,多發現於農耕區的水溝附近,主要以蛙類為食。
分布范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汶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爪哇、加里曼丹、蘇門答臘)、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
中國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香港,海南,四川,貴州,雲南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