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足弓上有什麼穴位
湧泉穴,足三里湧泉穴從事
腎按摩足三里穴對脾胃有利於
我希望他們想要得到滿意的
『貳』 養生穴位有很多,你知道的有哪些
肚臍的位置就是我們的新闕穴。這也是長壽的血液,也是中醫肚臍治療的重要位置。一般來說,看一個人的肚臍形態就能知道那個人的體質狀況。如果肚臍很深很圓,就意味著生命力旺盛,也意味著脾臟的強壯。如果肚臍縱向生長,意味著不舒服、寒冷的侵犯、摸肚臍周圍的皮膚,皮膚會變冷,平時脾胃虛寒嚴重。平時脾胃虛弱,消化慢或暴飲暴食,導致脾胃受傷,患上胃腸疾病、打嗝等疾病。這時都可以使用中充血。我們可以通過艾灸使艾灸軟化10分鍾。我們的胃很舒服,很暖和,裡面的氣流很順暢,肚子能發出咕嚕的聲音。
早上起床按摩這三個穴位,通過頭部、胸部、腿部的經絡受到刺激,使血液自由通行,恢復正常運行,可以很好地通過經絡,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按摩是我國自古以來治療養生和疾病的方法。養生常用血33601,正明血,有緩解眼睛疲勞、保護視力的作用。頭部維度點,緩解頭痛,停止嘔吐;下關點、耳部健康特殊效果;風池穴,熱醒腦預防感冒;百惠點緩解抑鬱和無聊;人們有降低血壓的效果。手部三里穴可以消除肘部炎症;內關點防治心悸失眠;緩解曲池點胳膊麻痹;養老金點舒京通過血液循環寬胸氣;合谷穴可以緩解各種疼痛。祖桑利點胃腸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永泉點促進睡眠;大椎穴、感冒發熱頸椎病的治療;臧中學慢煩胸民等。只要堅持,就能達到養生的目的。
『叄』 足底的穴位的分布作用是什麼
足底的穴位的分布 1、腎上腺反射區:位於雙足足底第 2、3跖骨體之間,距跖骨頭近心端一拇指寬處。 2、腎臟反射區:位於雙足足底第2、3跖骨體之間,近跖骨底處。 3、尿管反射區:位於雙足足底自腎臟反射區斜向內方,至舟狀骨內下方,呈弧形帶狀區。 4、胱反射區:位於雙足內踝前方,舟狀骨下方,拇展肌內緣旁。 5、額竇反射區:位於雙足十個腳趾趾端。右邊額竇反射 ace=Verdana> 1、腎上腺反射區:位於雙足足底第 2、3跖骨體之間,距跖骨頭近心端一拇指寬處。 6、垂體反射區:位於雙足拇趾趾腹中央部位。 7、小腦及腦干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根部靠近第二趾骨處。右半小腦及腦干反射區在左腳,左半小腦及腦干反射區在右腳。 8、三叉神經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近第二趾的一側。右側三叉神經反射區在左腳,左側三叉神經反射區在右腳。 10、頭部(大腦)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趾腹全部。右半大腦反射區在左腳,左半大腦反射區在右腳。 1 1、頸項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趾腹根部橫紋處。右側頸項反射區在左腳,左側頸項反射區在右腳。 14、甲狀腺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拇趾與第二趾蹼處沿第一跖骨頭向內呈「L」形帶狀。 15、眼睛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2趾第3趾額竇反射區至中節趾骨根部。右側眼睛反射區在左腳,左側眼睛反射區在右腳。 16、耳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4、5趾額竇反射區至中節趾骨根部。右側耳反射區在左腳,左側耳反射區在右腳。 17、斜方肌反射區 :位於雙腳腳底眼睛、耳反射區的近心端,自甲狀腺反 射區至肩反射區之間,約一拇指寬的橫帶狀。 18、肺及支氣管反射區:位於雙腳斜方肌反射區下方一拇指寬處。支氣管敏感帶自肺反射區的中部向第3腳趾延伸。 19、心反射區:位於左腳底第4跖骨與第5跖骨間,在肺臟反射區後方(向腳跟反向)。 20、脾反射區:位於左腳底第4跖骨與第5跖骨間,心臟反射區下一拇指處。 2 1、胃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1跖骨底遠心端。 2 2、胰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胃反射區與十二指腸反射區之間。 2 3、十二指腸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1跖骨與楔骨關節前方(向腳趾方向),胃及胰反射區的後方(向腳跟方向)。 2 4、小腸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中部凹入區域。第 1、 2、3楔骨、骰骨至跟骨前緣所形成的凹入區域,被大腸反射區所包圍。 25、橫結腸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1至3楔骨、骰骨交界處,橫越腳底中部的帶狀區。 26、降結腸反射區:位於左腳腳底第5跖骨沿骰骨外緣至跟骨前緣,與腳外側平行的豎條狀區。 27、乙狀結腸及直腸反射區:位於左腳腳底跟骨前緣呈一橫帶。 28、肛門反射區:位於左腳腳底跟骨前緣 乙狀結腸及直腸反射區的末端,拇展肌外側緣。 29、肝反射區:位於右腳腳底第4跖骨與第5跖骨間。30、膽囊反射區:位於位於右腳腳底第4跖骨與第5跖骨間,肝臟反射區的內下方 31盲腸(及闌尾)反射區:位於右腳腳底跟骨前緣,第4、5趾間的垂直線上。 32、回盲瓣反射區:位於右腳腳底盲腸(及闌尾)反射區的遠心端。 3 3、升結腸反射區:位於右腳腳底從跟骨前緣,沿骰骨外側至第5跖骨底,在小腸反射區外側與腳外側平行的帶狀區 3 4、腹腔神經叢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1至4跖骨體處,分布在腎臟反射區附近的橢圓形區域。 3 5、生殖腺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腳後跟跟骨中央。 (二)足內側反射區9、鼻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遠節趾骨內側,自拇趾趾腹邊緣延伸到拇趾趾甲根部呈L形。左鼻反射區在右腳,右鼻反射區在左腳。 12、頸椎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趾關趾根橫紋內側盡頭。 13、甲狀旁腺反射區:位於雙腳第1跖趾關節內側。 3 6、胸椎反射區:位於雙腳足弓內側緣,第1跖骨頭下方到第1楔骨前。 3 7、腰椎反射區:位於雙腳足弓內側緣第1楔骨至舟骨、上接胸椎反射區下連低骶骨反射區。 3 8、骶骨反射區:位於雙腳足弓內側緣,起於舟狀骨後方經距骨下方到跟骨前緣。 3 9、尾骨內側反射區:位於雙腳跟骨內側,沿跟骨結節後內側呈L形區域。 40、前列腺或子宮反射區:位於雙腳跟骨內側,內踝後下方的近似三角形區域。 4 1、尿道及陰道反射區:位於雙腳內側,自膀胱反射區斜向後上方延伸經距骨至於內踝後下方。 4 2、內側髖關節反射區:位於雙腳內踝下緣呈弧形區域。 4 3、直腸及肛門反射區:位於雙腳脛骨內側,踝後溝內,從內踝後方向上延伸四橫指的帶狀區域。 4 4、腹股溝反射區:位於雙腳內踝上方凹陷處。 4 5、內側坐骨神經反射區:位於雙腿內踝關節後上方起,沿脛骨後緣上行至脛骨內側髁下。 (三) 足外側反射區 35、生殖腺反射區:位於雙腳外踝後下方跟腱前方的似三角形區域。與內踝下前列腺、子宮反射區位置相對稱。 42、外側髖關節反射區:位於雙腳外踝下緣呈弧形區域,與內踝下的內側髖關節反射區相對稱。45、外側坐骨神經反射區:位於雙腿外踝前緣沿腓骨前側上至腓骨小頭處。 4 6、尾骨外側反射區:位於雙腳跟骨外側,沿跟骨結節後外側呈L形區域。 4 7、下腹部反射區:位於雙腳腓骨外後方,自外踝向上延伸四橫指的帶狀區域,與腳內側的直腸及肛門反射區相對應。 4 8、膝反射區:位於雙腳外側跟骨前緣,骰骨、距骨下方形成的半園形凹陷處。 4 9、肘反射區:位於雙腳外側第5跖骨粗隆前後凹陷處。 50、肩反射區:位於雙腳外側第5跖趾關節後方凹陷處。 (四) 足背反射區 5 1、肩胛骨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4、5跖骨間延伸到骰骨處稍向兩側分開的帶狀區域。 5 2、上頜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拇趾趾關節橫紋下的帶狀區域。 5 3、下頜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拇趾趾關節橫紋上的帶狀區域。 5 4、扁桃腺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拇趾近節趾骨,拇長伸肌的左右兩側。 5 5、喉與氣管及食管反射區:喉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1跖趾關節的內側;氣管及食管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1跖骨體內側。 5 6、胸部淋巴腺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 1、2跖骨底間,延伸至第1、2趾蹼處。57、內耳迷路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4、5趾蹼至第4、5跖趾關節間。 58、胸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 2、 3、4趾蹼至第2、3、4跖骨底的似園形區域。 59、橫膈膜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2、3、4跖骨底部,與楔骨、骰骨之間,橫跨腳背的帶狀區域。 60、肋骨反射區:內側肋骨位於腳背第 1、2楔骨與舟骨之間;外側肋骨位於骰骨、舟骨與距骨之間。 6 1、上身淋巴腺反射區:位於雙腳外踝與腓骨、距骨間形成的凹陷部位。 6 2、下身淋巴腺反射區:位於雙腳內踝與脛骨前肌肌腱形成的凹陷部位。
『肆』 足底反射區具體穴位
足底匯集了人體的六條經脈,六十六個穴位
足穴按摩法是在足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採用推拿手法,用以治療全身疾病的方法。本法以經絡學說為基礎,通過足與經脈、臟腑、氣血的密切關系,刺激足部的穴位,激發人體經氣,以調整臟腑和各部組織、器官的聯系,達到扶正祛邪,治療疾病的目的。
由於足穴按摩法是在足部取穴按摩,減少了患者脫、穿衣服等環節,較為省時、省事,且安全,操作簡便。不僅對慢性胃腸炎、神志病等有效,對急性疼痛、外感、心悸、眩暈等病證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1.足穴的定位與主治:為了定準穴位,以提高療效,必須掌握好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折量法.
①足跟後緣至中趾根部為 10寸。
②足內、外踝高點至足底為圖63 足底部骨度分寸折量圖3寸。
③足掌面第1跖趾關節內側赤白肉際至第5跖趾關節外側赤白肉際為5寸,足背部亦相同。
④足跟部最寬處距離為3寸。
(2)自然標志定位法。該法即是根據人體足部的自然標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如趾橫紋、趾尖端、跖趾關節、跖骨小頭、趾縫端、內踝高點、外踝高點、舟骨粗隆等。
(3)足部穴位定位與主治2.選穴原則
(1)依據疾病症狀選穴。臨床可以根據各種疾病的主要症狀作為選穴的依據。選取對主證有治療作用的穴位,例如頭痛可選頭痛點,失眠選用安眠點等。主治作用相似的穴位可以配合應用,如坐骨神經痛可同時按摩坐骨1、2穴進行治療,也可將具有主治作用的穴位和對症選用的穴位配合選用,如失眠伴有頭痛者,可選用安眠點配合頭痛點治療。
(2)依據疾病部位選穴。依據疾病的發病部位選擇相應的穴位按摩,如胃痛可取胃點,尿閉取膀胱點、腎點。
3.常用處方
頭痛:取頭面、腎、頭痛點、眩暈點、臀。
失眠:取安眠、心、胃、脾、癲癇點。
眩暈:取腎、肝、眩暈點。
中風昏迷:取趾端,
面癱:取面、頭面。
三叉神經痛:取面、頭面。
扁桃體炎:取心,扁桃1、2,眩暈點。
目疾:取肝、頭面。
耳疾:取腎、肝。
鼻炎:取頭面。
牙痛:取牙痛1、2。
腮腺炎:取扁桃1、2,眩暈點。
癲狂、癔病:取安眠、腎、癲癇點。
癲癇:取癲癇點、肝、腎、安眠。
尿閉:取脾、腎、膀胱、子宮。
遺尿:取膀胱、腎、遺尿。
痛經:取子宮,痛經1、2。
落枕:取落枕。
胃痛:取胃、胃腸點、肝。
嘔吐:取胃、大腸、胃腸點。
腹痛:取小腸、大腸、胃腸點、臀。
痢疾:取小腸、大腸、胃腸點。
消化不良:取胃、脾、胃腸點。
腹瀉:取大腸、小腸、脾。
脅痛:取肝。
肋部神經痛:取胸、肝。
腰痛:取腎、坐骨l、2,腰痛點、腰腿點
急性腰扭傷:取腰痛點、腰腿點。
坐骨神經痛:取坐骨1、2,腰腿點、腰痛點、臀。
心悸:取心、心痛.點;腎。
哮喘:取肺、胸、心痛點。
胸痛:取胸、肺。
末梢神經炎:取趾端。
腫瘤疼痛:取癌根1、2。
4.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1)對症選穴後,患者仰卧,採用指尖點按,或食、中指拿、捏、揉動等手法,連續操作,每穴35分鍾。
(2)操作前可囑患者洗腳,患者如有足癬等疾患,操作者可戴乳膠手套操作,力量需柔和,不可撕裂拉傷患者足趾等薄弱部位。
足底按摩常用簡單的方法單食指扣拳法
食指關節彎曲其餘四指握拳
拇指固定在中指上頂住彎曲的食指
雙指鉗法
食指、中指彎曲成鉗狀
鉗住腳趾間穴位壓在穴位上
雙指拳法
用手握拳中指食指彎曲關節凸出
以凸出的關節著力以手腕施力
拇指握推法
拇指與四指分開
用拇指指腹為著力點以手腕手掌施力
扣指法
拇指與四指分開呈圓弧狀
四指為固定點拇指指尖施力
反射區
1、腎上腺反射區:位於雙足足底第2、3跖骨體之間,距跖骨頭近心端一拇指寬處。
2、腎臟反射區:位於雙足足底第2、3跖骨體之間,近跖骨底處。
3、尿管反射區:位於雙足足底自腎臟反射區斜向內方,至舟狀骨內下方,呈弧形帶狀區。
4、胱反射區:位於雙足內踝前方,舟狀骨下方,拇展肌內緣旁。
5、額竇反射區:位於雙足十個腳趾趾端。右邊額竇反射 ace=Verdana>1、腎上腺反射區:位於雙足足底第 2、3跖骨體之間,距跖骨頭近心端一拇指寬處。6、垂體反射區:位於雙足拇趾趾腹中央部位。
7、小腦及腦干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根部靠近第二趾骨處。右半小腦及腦干反射區在左腳,左半小腦及腦干反射區在右腳。
8、三叉神經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近第二趾的一側。右側三叉神經反射區在左腳,左側三叉神經反射區在右腳。
10、頭部(大腦)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趾腹全部。右半大腦反射區在左腳,左半大腦反射區在右腳。
11、頸項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趾腹根部橫紋處。右側頸項反射區在左腳,左側頸項反射區在右腳。
14、甲狀腺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拇趾與第二趾蹼處沿第一跖骨頭向內呈「L」形帶狀。
15、眼睛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2趾第3趾額竇反射區至中節趾骨根部。右側眼睛反射區在左腳,左側眼睛反射區在右腳。
16、耳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4、5趾額竇反射區至中節趾骨根部。右側耳反射區在左腳,左側耳反射區在右腳。
17、斜方肌反射區 :位於雙腳腳底眼睛、耳反射區的近心端,自甲狀腺反
射區至肩反射區之間,約一拇指寬的橫帶狀。
18、肺及支氣管反射區:位於雙腳斜方肌反射區下方一拇指寬處。支氣管敏感帶自肺反射區的中部向第3腳趾延伸。
19、心反射區:位於左腳底第4跖骨與第5跖骨間,在肺臟反射區後方(向腳跟反向)。
20、脾反射區:位於左腳底第4跖骨與第5跖骨間,心臟反射區下一拇指處。
21、胃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1跖骨底遠心端。
22、胰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胃反射區與十二指腸反射區之間。
23、十二指腸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1跖骨與楔骨關節前方(向腳趾方向),胃及胰反射區的後方(向腳跟方向)。
24、小腸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中部凹入區域。第1、2、3楔骨、骰骨至跟骨前緣所形成的凹入區域,被大腸反射區所包圍。
25、橫結腸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1至3楔骨、骰骨交界處,橫越腳底中部的帶狀區。
26、降結腸反射區:位於左腳腳底第5跖骨沿骰骨外緣至跟骨前緣,與腳外側平行的豎條狀區。
27、乙狀結腸及直腸反射區:位於左腳腳底跟骨前緣呈一橫帶。
28、肛門反射區:位於左腳腳底跟骨前緣 乙狀結腸及直腸反射區的末端,拇展肌外側緣。
29、肝反射區:位於右腳腳底第4跖骨與第5跖骨間。30、膽囊反射區:位於位於右腳腳底第4跖骨與第5跖骨間,肝臟反射區的內下方
31盲腸(及闌尾)反射區:位於右腳腳底跟骨前緣,第4、5趾間的垂直線上。
32、回盲瓣反射區:位於右腳腳底盲腸(及闌尾)反射區的遠心端。
33、升結腸反射區:位於右腳腳底從跟骨前緣,沿骰骨外側至第5跖骨底,在小腸反射區外側與腳外側平行的帶狀區
34、腹腔神經叢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第1至4跖骨體處,分布在腎臟反射區附近的橢圓形區域。
35、生殖腺反射區:位於雙腳腳底腳後跟跟骨中央。
(二)足內側反射區9、鼻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遠節趾骨內側,自拇趾趾腹邊緣延伸到拇趾趾甲根部呈L形。左鼻反射區在右腳,右鼻反射區在左腳。
12、頸椎反射區:位於雙腳拇趾趾關趾根橫紋內側盡頭。
13、甲狀旁腺反射區:位於雙腳第1跖趾關節內側。
36、胸椎反射區:位於雙腳足弓內側緣,第1跖骨頭下方到第1楔骨前。
37、腰椎反射區:位於雙腳足弓內側緣第1楔骨至舟骨、上接胸椎反射區下連低骶骨反射區。
38、骶骨反射區:位於雙腳足弓內側緣,起於舟狀骨後方經距骨下方到跟骨前緣。
39、尾骨內側反射區:位於雙腳跟骨內側,沿跟骨結節後內側呈L形區域。
40、前列腺或子宮反射區:位於雙腳跟骨內側,內踝後下方的近似三角形區域。
41、尿道及陰道反射區:位於雙腳內側,自膀胱反射區斜向後上方延伸經距骨至於內踝後下方。
42、內側髖關節反射區:位於雙腳內踝下緣呈弧形區域。
43、直腸及肛門反射區:位於雙腳脛骨內側,踝後溝內,從內踝後方向上延伸四橫指的帶狀區域。
44、腹股溝反射區:位於雙腳內踝上方凹陷處。
45、內側坐骨神經反射區:位於雙腿內踝關節後上方起,沿脛骨後緣上行至脛骨內側髁下。
(三) 足外側反射區
35、生殖腺反射區:位於雙腳外踝後下方跟腱前方的似三角形區域。與內踝下前列腺、子宮反射區位置相對稱。
42、外側髖關節反射區:位於雙腳外踝下緣呈弧形區域,與內踝下的內側髖關節反射區相對稱。45、外側坐骨神經反射區:位於雙腿外踝前緣沿腓骨前側上至腓骨小頭處。
46、尾骨外側反射區:位於雙腳跟骨外側,沿跟骨結節後外側呈L形區域。
47、下腹部反射區:位於雙腳腓骨外後方,自外踝向上延伸四橫指的帶狀區域,與腳內側的直腸及肛門反射區相對應。
48、膝反射區:位於雙腳外側跟骨前緣,骰骨、距骨下方形成的半園形凹陷處。
49、肘反射區:位於雙腳外側第5跖骨粗隆前後凹陷處。
50、肩反射區:位於雙腳外側第5跖趾關節後方凹陷處。
(四) 足背反射區
51、肩胛骨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4、5跖骨間延伸到骰骨處稍向兩側分開的帶狀區域。
52、上頜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拇趾趾關節橫紋下的帶狀區域。
53、下頜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拇趾趾關節橫紋上的帶狀區域。
54、扁桃腺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拇趾近節趾骨,拇長伸肌的左右兩側。
55、喉與氣管及食管反射區:喉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1跖趾關節的內側;氣管及食管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1跖骨體內側。
56、胸部淋巴腺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1、2跖骨底間,延伸至第1、2趾蹼處。57、內耳迷路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4、5趾蹼至第4、5跖趾關節間。
58、胸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2、3、4趾蹼至第2、3、4跖骨底的似園形區域。
59、橫膈膜反射區:位於雙腳腳背第2、3、4跖骨底部,與楔骨、骰骨之間,橫跨腳背的帶狀區域。
60、肋骨反射區:內側肋骨位於腳背第1、2楔骨與舟骨之間;外側肋骨位於骰骨、舟骨與距骨之間。
61、上身淋巴腺反射區:位於雙腳外踝與腓骨、距骨間形成的凹陷部位。
62、下身淋巴腺反射區:位於雙腳內踝與脛骨前肌肌腱形成的凹陷部位。
『伍』 腳底按摩有哪些穴位是很重要的
腳部上的穴位非常豐富,分別對應著各個臟腑及分泌器官。比如經常按摩湧泉穴具有補腎填精、延年益壽、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按摩足外懷的丘墟穴,可以讓人頭腦清醒、緩解內心壓力;另外按摩腳的內側足弓步具有改善便秘的作用。
『陸』 健脾最強的穴位是什麼
最強的健脾大補穴——太白穴!輸、原一體,補後天之本的特效穴!
太白穴,太同大,是廣大,高大的意思,白代表肺金,也有明亮的意思,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從五行上看,脾屬土,所以脾經又稱土經,作為脾經上的穴位,太白穴也屬土,說到太白穴的位置你肯定不陌生,它的位置也很好找,將一隻腳擱在另一隻腳上,就會看到腳部的中心有一條橢圓形的弧線,這就是足弓,這個弧形的起始點就是太白穴所在的位置,也就是金氣開始顯現的地方。
補脾其實很簡單,不用買多貴的葯,只需太白一個穴位就能達到效果,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原血相當於進入肺臟的那個關口,如果你想補脾了,只有打通太白穴這個關口。營養物質才能補得進去。很多脾虛的症狀如夜裡睡覺流口水,舌頭兩邊有齒痕,吃完東西腹脹,消化不良,手腳冰涼,女性崩漏,月經淋漓不盡,都是脾的運化能力差造成的。盡管脾虛的症狀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
那麼怎麼用太白穴來補脾呢?
取一些三七粉貼在兩側的太白穴上,外面覆蓋一層紗布,再用醫用膠布固定,貼12個小時後取下,然後休息12個小時,再貼新的,白天或者夜晚貼都可以,你也可以每天按摩太白穴100下,力度以您可以承受為准。
太白穴對脾系統的保健非常的關鍵,按揉、艾灸,或是用葯物外敷此穴,對脾虛引起的食慾不振、渾身乏力、犯困、水腫、腹瀉、腹脹、大便稀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艾絨艾灸,都很好理解,操作起來也簡單,用葯物外敷怎麼做呢?把人參切成片貼於太白穴處,再用醫用紗布和醫用膠布固定,每次貼12小時後取下,隔天貼一次就可以,請注意是兩側太白穴都要貼。
人參得坤土之精,而太白穴為土穴,以土補土,補脾益肝,效果特別好。
凡是,脾經經過的位置發生了病變,脾臟本身出現了問題,或者是24節氣變化而產生的毛病,都可以通過處理太白穴來治療,無論是實是虛是煩事雜,太白穴通通可以處理。
而處理的方法有很多種,您可以在坐著或者躺著的時候,用腳上的關節,去撞擊太白穴,也可以用小保健錘敲打。
按揉太白穴,治療脾胃疾病
太白穴為脾經原土穴,善治療脾胃病,具有健脾益氣、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祛濕止瀉、消食化滯、通腑泄熱之功效,主治胃痛、嘔吐、腹脹、泄瀉、腸鳴、飢不欲食、痢疾、便秘等。
針灸太白穴,緩解各種疼痛
太白穴不僅是足太陰脾經「脈氣所發」的輸穴,還是脾經的原穴,輸、原一體的太白穴有「培土」「滋生萬物」的功效,他對於脾臟異常所產生的疾病和與脾相關的其他四臟的疾患有著非常廣泛的治療效用。是補人體後天的特效穴。,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之功,主治腳氣、體重節痛、痿證等,如《針灸大成》雲:「太白主膝股腫,酸轉筋。」此外,本穴具有健脾化痰、活血通脈之功,用於治療心痛脈緩、胸脅脹痛等。
太白穴在腳掌前面,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療腳掌疼痛,很多女性逛街一逛幾個小時,碩果累累的同時,也會發現腳部疼痛的厲害,回到家裡第一件事就是脫掉鞋子捏腳,其實這個時候刺激太白穴,效果特別好,刺激這個穴位的時候,最好的方法不是用手去按摩,而是脫掉鞋襪,將腳立起,用另一隻腳的後跟來踩踏。
按揉太白穴,雙向調節血糖
太白是脾經的原穴,揉太白還可調節血糖,治療糖尿病,就拿調節血糖指數來說,它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血糖高的可以通過調節此穴讓它下降,血糖低的可通過此穴使之上升
『柒』 腳上藏著對付糖尿病的穴位,它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最基本的糖尿病問題是血糖增加,因此治療它的最直接目的是控制血糖。然而,臨床上更具治療糖尿病方法是吃葯或胰島素。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降低血糖?事實上,有!
控制血糖,兩個指標是焦點。
『捌』 然谷穴位置圖怎麼找
然谷穴——升清降濁、平衡水火的首選穴位 然谷穴,又名龍淵穴、龍泉穴,是腎經的滎穴。「然」,就是燃燒的意思;「谷」表示這個穴的位置在足內踝前起大骨間,這個位置精氣埋藏得特別深。這個穴名意指有火在人體深深的溪谷中燃燒的意思。所以說,滎穴屬火,而腎經屬水,然谷穴的作用就是升清降濁、平衡水火,專治陰虛火旺。 然谷穴也比較好找,它在我們的腳內側,足弓弓背中部靠前的位置,可以摸到一個骨節縫隙,這就是然谷穴。
然谷穴的保健作用也是相當顯著的,最常用的就是治療煩躁口乾、咽喉腫痛,對糖尿病及遺尿、遺精等病也有一定的療效。下面就為大家分別介紹一下。
如果心火太大,就拿這個水給澆一澆,使身體不致太熱也不致太冷。比如有的人體內火氣特別嚴重,這個時候你不妨按揉然谷穴。1.煩躁口乾
一個人如果心火太大,就會感覺總想喝水,心老起急,還伴有口乾,晚上還會心煩睡不著覺,這時,就可以藉助然谷穴解決問題了。你可以在睡覺之前揉揉然谷穴,幾分鍾症狀就會有緩解。所以,然谷穴的去火效果是非常好的,尤其對老年人更適合,因為老年人就仗著這點火氣來維持生命呢,如果用中葯祛火會適得其反,所以用然谷穴來滅虛火就行了。2.咽喉腫痛
咽喉腫痛是上火的一個典型症狀,當然,這也在然谷穴的「管轄」范圍之內。為什麼呢?因為腎經是通著喉嚨的,也許有人會說了,經絡圖上腎經明明到俞府穴就結束了,怎麼說它通著喉嚨呢?這是因為腎臟部直行的經脈,從腎通過肝和橫隔,進入肺中,沿喉嚨挾於舌根部,即腎經「上咽喉轄舌本」,所以咽喉、舌頭的毛病都在它管轄范圍內。當你突然失音,說不出話來時,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咽喉特別乾燥,另一種是有氣無力。然谷穴適合前一種情況。
3.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富貴病,古人稱糖尿病為消渴,其實消渴和糖尿病是有一定的區別的,只是類似,然谷穴是專門治消渴證的。每天堅持按揉此穴10 分鍾,對糖尿病的康復會有很好的療效。
4.遺尿、遺精、小便短赤
然谷穴還能治療男科的專病——遺尿、遺精。對小便短赤(即尿少、很熱、顏色發黃)等症狀治療效果也特別好。
可見,然谷穴在保養身體、治療疾病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相信它一定能為我們的健康助一臂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