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食肉恐龍有哪些
食肉恐龍:
1、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
霸王龍是最殘暴也是最著名的恐龍。爬行動物只要不死,就會一直生長,但霸王龍超過19歲之後它們就不會再變高變長,它的骨骼只會越變越粗壯。別看霸王龍前肢短小,但是每個前肢可以舉起400公斤的重物。在電影《侏羅紀公園III》中,棘龍打敗了霸王龍,但如果霸王龍和棘龍真的打上一架,棘龍獲勝的可能性非常小。
Ⅱ 史上最強十大食肉恐龍(排名第一名圖片)
第一名: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
霸王龍
霸王龍又名暴龍是最強大的恐龍,霸王龍的聽覺、嗅覺、視覺都超級靈敏,長而鋒利的牙齒仿若刻刀非常鋒利。從平均體長上看大部分食肉恐龍都能超過霸王龍,但它們的體重通常只有霸王龍的50%至78%。在食肉恐龍中只有蠻龍和魁紂龍的體重能達到或接近霸王龍的90%。霸王龍平均體長12.2米,最長15米,平均體重8噸,最重14.85噸。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部高度約5.2米平均頭高約6米,最高頭高6.72米。體型僅次於棘龍,是第二大的食肉恐龍。
霸王龍
體型龐大的霸王龍咬合力更是達到了驚人的9萬牛頓-24萬牛頓。在美國發現的三角龍化石,一隻額角被霸王龍咬斷。而另一隻埃德蒙頓龍也有相似的證據,尾巴上被霸王龍撕下來一大塊肉。霸王龍是霸王龍科中最大的,霸王龍的拉丁學名是意為[殘暴的蜥蜴之王]。
霸王龍生存於距今6850萬年至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美國、加拿大。是白堊紀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中,唯一的非鳥類恐龍。
霸王龍是最殘暴也是最著名的恐龍。爬行動物只要不死,就會一直生長,但霸王龍超過19歲之後它們就不會再變高變長,它的骨骼只會越變越粗壯。別看霸王龍前肢短小,但是每個前肢可以舉起400公斤的重物。在電影《侏羅紀公園III》中,棘龍打敗了霸王龍,但如果霸王龍和棘龍真的打上一架,棘龍獲勝的可能性非常小。
霸王龍不僅僅出現於電影,在書籍中也常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如《霸王龍兄弟》、《與古生物同行》、《恐龍之最》、《恐龍大戰》中都出現過霸王龍的身影。
霸王龍的頭部長約1.55米,與成年人的身高差不多。霸王龍擁有如此龐大的頭顱,自然牙齒也不會太小。它們的口中布滿了60顆25厘米至37厘米的牙齒。霸王龍的牙齒呈圓錐形,且彎曲,邊緣還帶有鋸齒,可以輕易咬碎任何動物的骨頭。有人認為霸王龍是個積極的掠食者,還有人認為霸王龍是吃腐肉的,但是經過科學家研究發現,霸王龍既是腐食者也是掠食者。雷克斯霸王龍要忙著捕食獵物,為了維持生活,如此龐大的肉食恐龍,每天不得不吃掉兩個人那麼重的食物呢。霸王龍的牙齒和其它食肉恐龍不同,霸王龍的牙齒是圓錐形的,這就是它們為什麼可以輕易咬碎骨頭的原因。
第二名:異特龍
異特龍
到侏羅紀晚期,恐龍世界在不斷變化,巨型食肉恐龍開始登上歷史舞台。異特龍就是其中一種。異特龍的很多骨頭都是中空的,與現代多數鳥類相似。異特龍的前肢比霸王龍更大,而且手上長有三個指爪,非常鋒利。異特龍是侏羅紀恐龍中的代表性恐龍。它們的爪子可以輕易撕開獵物的皮膚,也可以從獵物身上下它們頭上長有明顯的肉冠,但是並不像雙脊龍那樣脆弱,相反卻很堅硬。這種特殊的肉冠,可能是為了幫異物龍遮蔽太陽的光線,使他們看得更清。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異特龍這種強大的巨型食肉恐龍竟然很少在影視作品出現。侏羅紀公園三部曲和侏羅紀世界I中都沒有異特龍的身影,直到侏羅紀世界II上映,異特龍才在影院的屏幕上出現。
1877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異特龍被發現後,這塊恐龍化石競習者中非常有人氣,在世界上非常有人氣的蘇富比拍賣行的拍賣中以超過178萬美元價格被賣出。
異特龍
科學家們都很懷疑這樣巨型的食肉動物是否能夠快速奔跑,或是能夠追擊、抓住迅速移動的獵物。盡管它的後肢強壯有力,人們仍然懷疑它的奔跑速度是否能夠超過30千米/小時。但是後來,研究表明異特龍的速度竟然達到35-55千米/小時,這個速度在大型食肉恐龍中也是數一數二的。從一些遺骸上可以看出,異特龍在捕獵時可能經常遭到獵物的反擊並且受傷。
異特龍又名躍龍、異龍,平均體長8米,最長12米;平均體重:1噸,最大4噸。它們不是體形最大的食肉恐龍,但可能是體形最勻稱的。異特龍是群居動物,它們的戰術分為兩種,第一種戰術是圍住獵物,不讓獵物逃跑,最終讓獵物體力不支而死。第二種戰術是每隻異特龍都上前咬上一口,讓獵物失血過多而死。異特龍的拉丁學名是Allosaurus意為[非同一般的蜥蜴]只有一隻成年的異特龍和一隻受重傷的霸王龍(成年)才有50%的勝算。
異特龍雖然速度比霸王龍快,但是智商、咬合力卻沒有霸王龍高,因此在和霸王龍的對決中,異特龍絕對占不了上風。
第三名:鯊齒龍
鯊齒龍
鯊齒龍又名望齒龍,意為「長有鯊魚牙齒的蜥蜴」。鯊齒龍平均體長11米,最長14米。平均體重6噸,最大體重10噸。鯊齒龍的中文學名是:撒哈拉鯊齒龍。這是因為它們的化石發現在撒哈拉沙漠。它們的速度可達32千米/小時。牙齒鋒利形似刀片,用於切割,可以輕易撕下一大塊肉。鯊齒龍的腦袋雖然比霸王龍的大,但智商卻只有霸王龍的一半。
鯊齒龍是第四大的食肉恐龍。鯊齒龍可以單獨殺死一隻潮汐龍幼仔。雖然它(潮汐龍)還是幼仔,但體形卻不小,所以鯊齒龍能單獨殺死它,已經是精兵中的精兵了。如果鯊齒龍成群結隊地行走,就連體形龐大的潮汐龍也不是它們的對手。
鯊齒龍
在鯊齒龍生活的時代和地區還有一種非常強大的食肉恐龍,它就是棘龍。一些化石證據表明,它和棘龍發生過一場生死搏鬥,並且戰勝了棘龍。
鯊齒的拉丁學名是:Carcharodontosaurus. 翻譯過來就是:長著鯊魚牙齒的蜥蜴。確實鯊齒龍的牙齒類似現代的噬人鯊。鯊齒龍的牙齒長達10厘米雖然沒有霸王龍的牙齒大,但是鯊齒龍的牙齒用於切割是非常方便的。這是因為鯊齒龍的牙齒類似刀片而且非常鋒利。擁有這樣牙齒的鯊齒龍就可以像霸王龍稱霸北美一樣稱霸非洲。
第四名:棘龍
棘龍
至今人類對棘龍知之甚少,這是因為最完整的棘龍骨架在二戰時期被盟軍摧毀,而這之後發現的棘龍骨架也都支離破碎。棘龍平均體長16米,平均體重12噸,最大體重18噸,最大體長20米,棘龍已經趕超了所有的食肉恐龍,把霸王龍、鯊齒龍、異特龍、蠻龍這些巨型食肉恐龍甩在身後。棘龍的背部有一個帆狀物,這個帆狀物可以調節體溫、吸引異性、威脅對手。但這個帆也成了棘龍的要害,如果其它的食肉恐龍咬住了棘龍的帆,棘龍就很難用自己的嘴和爪子攻擊對手,只能知難而退。棘龍的咬合力最大,可達5噸,掌擊力也是最大,可達9噸。
棘龍
誰都不會想到棘龍這個龐大的食肉恐龍竟然是兩棲恐龍。它人一天的大半時間都待在水裡,晚上會爬到岸上休息。棘龍的食物是一種叫鋸鰩的魚類。但是不要以為棘龍吃魚就不危險。它們可能會去獵食當時的一種鴨嘴恐龍–豪勇龍,它們可是棘龍最喜歡的食物。
第五名:蠻龍
蠻龍
蠻龍又名野蠻龍、蠻王龍,蠻龍屬於巨齒龍科。它們的最大咬合力可達15噸。僅次於霸王龍是咬合力第二大的恐龍。可見蠻龍的實力不是吹的,有古生物學家發現,有異特龍被蠻龍殺死並吃掉的化石證據,這可以證明:蠻龍的單體戰鬥力已經超過了一隻異特龍。但是如果兩只異特龍和一隻蠻龍大戰一場的話,蠻龍贏的可能性只有5%.
蠻龍的粗壯程度僅次於魁紂龍,是除霸王龍外第二粗壯的食肉恐龍。
蠻龍
蠻龍的食物是大型的蜥腳恐龍和劍龍。蠻龍和霸王龍在血緣上相差很遠,在時間上比霸王龍早了7000萬年,在食物鏈上,蠻龍也只能排在同時期食肉恐龍的第二位。
蠻龍的體長是12至14米,是當時體型最大的食肉恐龍。蠻龍的前肢發達並長著大大的三個趾爪:第一趾最大,而且向內彎曲;第二趾也是彎曲的;而最小的第三趾最靈活,可往內側、外側擺動。
蠻龍狩獵的時候,可以用爪子直接抓住獵物的背部,將獵物大幅度拉近。然後再用嘴撕咬獵物。也可以先用大嘴咬住獵物,再用前肢拉近獵物,然後用趾爪在獵物身上劃出致命的傷口。
第六名:
南方巨獸龍
南方巨獸龍又名巨獸龍、南巨龍。生存於現代的阿根廷,以阿根廷龍為食。它們會先包圍阿根廷龍,然後每隻巨獸龍從阿根廷龍身上撕下一塊肉,使阿根廷龍失血過多而死。南方巨獸龍的平均體長可達十米。最大體長可達13.8米。
南方巨獸龍的身體比其它巨型食肉恐龍的身體都要矮一些,這是為了在長時間追擊過程中不會摔倒。但這也限制了它們的奔跑速度。研究顯示,南方巨獸龍的奔跑速度是40千米/小時,竟然還沒有比自己體重更重的霸王龍的速度快。但這個速度追逐行動遲緩的阿根廷龍是沒有問題的。
南方巨獸龍被一些影視作品和書籍誇大成比霸王龍還大的恐龍,但實際上,南方巨獸龍並沒有霸王龍大。南方巨獸龍的體重是7至12噸。它們進化出如此龐大的體形,可能就是為了讓自己的體形不要跟獵物的體形差距太大。
南方巨獸龍
有些人認為南方巨獸龍是比霸王龍還厲害的恐龍。但事實證明南方巨獸龍在真正的恐龍世界中,實力只能排在第六名。
南方巨獸龍的祖先是侏羅紀的王者:異特龍。南方巨獸龍在進化的過程中只重視了體形和牙齒的演化,忽視了智力、視力和反應力的發展。它的大腦容量只有霸王龍的一半,這使它們沒有能力改變狩獵方法,應對白堊紀晚期出現的速度、視力和反應力都很好的小型和大型植食恐龍。
在阿根廷龍滅絕後,南方巨獸龍也滅絕了。
第七名:諸城暴龍
諸城暴龍
諸城暴龍是生活於白堊紀晚期的大型暴龍類恐龍,平均體長約11米,平均體重約8噸。最大體長13米,最大體重11噸。在暴龍科中,體型僅次於霸王龍,是第二大的暴龍科恐龍。
諸城暴龍是生活在中國的暴龍科恐龍。因為其發現地位於中國山東的諸城,所以得名諸城暴龍。
諸城暴龍是亞洲發現、跟霸王龍最親緣關系的恐龍。它的食物主要有山東龍和小貴族龍。
諸城暴龍的模式種是巨型諸城暴龍。
諸城暴龍
諸城暴龍的前肢比霸王龍略長且略為粗壯。諸城暴龍的嘴裡密布著許多牙齒,數量達60顆以上,為諸城暴龍提供了非常強大的咬合力,可以輕松咬斷獵物的骨頭。
諸城暴龍的獵食方式可能與近親霸王龍相似:會先用頭部將獵物撞倒,然後用嘴巴給獵物致命一擊。諸城暴龍不像有些影視作品上的形象一樣沒有羽毛,它們其實是長有羽毛的–這可能是為了在當時的氣候條件下保暖。
諸城暴龍的腿部肌肉非常強壯,這給它提供了很快的速度,在捕食過程中可以輕松追上獵物。這樣的結構讓它的實力在所有恐龍中排名第七。
第八名:奧沙拉龍
奧沙拉龍
奧沙拉龍屬於棘龍科。背上有棘龍一樣的帆,從外觀上看奧沙拉龍就像一隻縮小版的棘龍。奧沙拉龍主要以腐肉及魚類為食。在旱季,它們也會獵食其他恐龍
奧沙拉龍
奧沙拉龍的牙齒與其他棘龍科恐龍相似,呈圓錐形。頭部較長,與棘龍相似。奧沙拉龍擁有非常大的前肢,可能是用來捉魚的。至今只發現了兩塊奧沙拉龍的骨骼化石,所以古生物學家知之甚少。
很多關於奧沙拉龍的知識也只是推測。
第九名:迅猛龍
迅猛龍
迅猛龍是白堊紀晚期分布於蒙古和中國內蒙古的馳龍科恐龍。它們並不像電影中那樣沒有羽毛,相反迅猛龍的身上布滿羽毛。這可能是為了保暖,但卻不能飛翔。
最著名的迅猛龍化石是一具被稱為「搏鬥中的恐龍」的化石,這是一枚迅猛龍和原角龍搏鬥的化石。研究人員推測,它們可能是遭遇了沙塵暴。迅猛龍身長約2米,體重約15千克。在恐龍中,這個個頭並不算大。
迅猛龍的腳上長有所有馳龍產恐龍都有的「鐮刀爪」。在捕獵的時候這個爪子可能是用來讓迅猛龍跳到獵物身上牢牢抓住獵物的;也可能是迅猛龍在獵物身上製造傷口、使獵物失血過多而死用的。
迅猛龍
迅猛龍拉丁學名是Velociraptor 翻譯成中文就是「敏捷的盜賊」。迅猛龍的中文學名是「伶盜龍」。迅猛龍的別名還有:快盜龍、疾走龍、速龍。
迅猛龍的奔跑速度可達56千米/小時,可以獵食當時的似雞龍。
像迅猛龍這樣的群體捕獵者就連當時的頂級掠食者特暴龍也會變成它們的食物。可見迅猛龍在食物鏈的頂級捕食者地位。
第十名:特暴龍
特暴龍
特暴龍身長約7.4-12米。它們屬於暴龍科,拉丁學名:Tarbosaurus.
因為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很多特暴龍化石,所以對特暴龍研究得比較多。特暴龍化石發現於中國內蒙古和蒙古國。
特暴龍的頭很大,頸部呈S形彎曲,尾巴在多數情況下會水平抬起。它們的前肢是暴龍科中最短小的,比霸王龍的還要小,根本沒有用處。特暴龍的體重約6-8噸。特暴龍並不像霸王龍那樣有雙眼視覺,它只有單眼視覺,不能向正前方看,特暴龍雖然有每小時32千米的速度,但它們很少跑這么快,因為一旦摔倒就很難再爬起來。
特暴龍
特暴龍通常捕食鴨嘴龍或角龍類恐龍。它們生存於白堊紀與霸王龍生存於同一時代。特暴龍有時也會在電影中出現。如:韓國拍攝的《特暴龍歷險記》和中國拍攝的《恐龍王》。在小說中也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如《特暴龍生死錄》等。
Ⅲ 那些恐龍是植食性的,哪些肉食性的,哪些又是雜食性的
植食性恐龍舉例:
板龍(三疊紀)、奧斯尼爾龍(侏羅紀)、梁龍(侏羅紀)、腕龍(侏羅紀)、劍龍(侏羅紀)、禽龍(白堊紀)、多刺甲龍(白堊紀)、雷利諾龍(白堊紀)、阿根廷龍(白堊紀)、鐮刀龍(白堊紀)、原角龍(白堊紀)、牛角龍(白堊紀)、甲龍(白堊紀)、大鴨龍(白堊紀)。
肉食性恐龍舉例:
南十字龍(三疊紀)、腔骨龍(三疊紀)、美扭椎龍(侏羅紀)、異特龍(侏羅紀)、嗜鳥龍(侏羅紀)、棘龍(白堊紀)、鯊齒龍(白堊紀)、猶他盜龍(白堊紀)、南方巨獸龍(白堊紀)、霸王龍(白堊紀)、特暴龍(白堊紀)、單爪龍(白堊紀)、伶盜龍(白堊紀)。
雜食性恐龍舉例:
似鳥龍(白堊紀)、竊蛋龍(白堊紀)。
Ⅳ 雜食性恐龍有哪些
雜食性恐龍有:
1、鐮刀龍:
似鳥龍的外形和大型的鳥類,如鴕鳥、鵜鶘等很接近,只是它們還保留著長長的尾巴。似鳥龍的頭部比較小,眼睛很大,所以視野開闊,有良好的視力。古生物學家普遍認為似鳥龍類是以肉食為主的雜食性,捕食昆蟲和其他一些小動物,偶爾吃吃果子。
Ⅳ 恐龍的種類有哪些分別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特徵
1、建設氣龍。是一種小型的原始食肉性恐龍,體長4米,重約130-140公斤。其主要特點是頭大而輕穎,側扁尖銳的牙齒呈匕首狀,頸子短,後肢強壯有力,趾端長有尖銳的利爪,善於兩足快速奔跑,捕食其他動物,是大山鋪恐龍動物群中可怖的捕獵者。
2、甘氏四川龍。四川龍(學名Szechuanosaurus)是一屬中華盜龍科恐龍。它生存於侏羅紀晚期的亞洲。它的外表有點像小型的異特龍,體重約100-150公斤,身長約8米。
3、石油克拉瑪依龍。是獸腳亞目、肉食龍次亞目、異特龍科、克拉瑪依龍的一個種。肉食性,體長約6米,生活在白堊紀早期,主要分布在中國,化石發現於新疆的鄂爾多斯盆地,材料是一些頜骨的碎片。克拉瑪依龍是白堊紀早期一種大型的食肉類恐龍。
4、暴龍科。是一個廣泛稱謂,是指那些頭部巨大,前肢短小的食肉動物。也是地球上最後的食肉性恐龍之一。暴龍科所有成員除了分布的地域、年代、個頭大小等些許不同外,都具有相同特徵,其中最大的是雷克斯暴龍。
5、馳龍科。是群類似鳥類的獸腳亞目恐龍。它們是群體型中至小型的肉食性恐龍,繁盛於白堊紀。在非正式的用法里,它們通常被稱為「盜龍(Raptor)」。
(5)有什麼雜食恐龍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主要區別:
恐龍與其它爬行動物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們的站立姿態和行進方式,恐龍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態,其四肢構建在其軀體的正下方位置。
大部分的蜥臀目恐龍都具有往前突出的恥骨,而鳥臀目恐龍的每根恥骨都向後傾斜。除臀部結構不同外,兩類恐龍在生活及行為特徵上也不同。蜥臀目恐龍包括以四肢行走的草食性蜥腳類恐龍,以及幾乎用兩肢行走的肉食性獸腳類恐龍。
蜥腳形類主要生活在晚三疊世至白堊紀,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大型的素食恐龍。頭小,脖子長,尾巴長,牙齒成小匙狀。
蜥腳亞目的著名代表有產於我國四川、甘肅晚侏羅紀由19節頸椎組成的脖子長度約等於體長的一半的馬門溪龍,世界上已知體形最大的陸地動物——易碎雙腔龍。
獸腳類生活在晚三疊世至白堊紀。它們大多為肉食性,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頭部很發達,為最聰明的一類。嘴裡長著匕首或小刀一樣的利齒,暴龍是著名代表,其餘如異特龍、南方巨獸龍、棘龍等也頗具名氣。
參考資料:
網路--恐龍
Ⅵ 雜食性恐龍有哪些
1、鹽都龍
鹽都龍是比較原始的鳥腳類恐龍,體長1~3米。腦袋小,但短而高;牙齒齒冠邊緣有鋸齒,眼睛大而圓,後肢肌肉發達,是典型的兩足行走動物,善奔跑。發現於中國的「千年鹽都」自貢市,由此而得名。常群居生活於湖岸平原,以食植物為主,兼食其它小動物。
恐龍的生活習性
1、覓食
草食性恐龍能夠吃到的植物受限於它們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龍為了吃到高處的植物葉子,會用後肢站立。肉食性恐龍以草食性恐龍和其他動物為食。各種恐龍不同的覓食方式也會在它們的牙齒上體現出來。
2、斗爭
銳利的牙齒和爪子是肉食類恐龍獵食的武器。暴龍類恐龍會尋找落單的草食性恐龍,因此常常單獨行動。而有些恐龍則會群體行動,鎖定獵物後蜂擁而上,並用第二根趾頭的腳爪割開獵物的腹部。
草食性恐龍一般會有一些特殊的「裝備」來對付肉食性恐龍的攻擊,這些裝備有時是堅韌的皮甲、骨棒或骨釘,有時是有力的尾巴。如棒槌龍等。大型草食性恐龍會集體行動,一旦受到威脅,就會集體堅守陣地並反擊。
Ⅶ 雜食恐龍有哪些
所謂雜食性恐龍就是根據現有恐龍化石的殘留食物、牙齒、以及其他特性 將【蜥臀目】/【獸腳亞目】中的一些恐龍食性定義為雜食,基於此,畢竟不是眼見為實,這樣的劃分未必正確,所以在不同的學說中往往也有爭論……
當然,雜食的基礎是【獸腳亞目】中的恐龍,這是毋庸置疑的。
現在通常認為的雜食恐龍有鐮刀龍、傷齒龍、盜蛋龍、似鴕龍等
註:其他同學有回答 板龍、安琪龍 的,板龍是【蜥腳亞目】早期恐龍,而【蜥腳亞目】的恐龍是絕對不可能吃肉的(雜食含肉食性),所以板龍、安琪龍不可能是雜食性恐龍。或者說因為雜食含肉食性,所以只有在【獸腳亞目】中的恐龍才有可能出現雜食。
我的回答均為自己打字……
Ⅷ 雜食性恐龍有幾種
1)雷龍:有些恐龍的身軀十分龐大,像雷龍就是一個例子。在侏羅紀時,地球上的氣候溫暖而潮濕,到處都有青蔥的森林,因為這些豐富的植物性食物,帶來了草食性恐龍的繁榮,雷龍在這個時後也活躍於現在北美洲的平原上。雷龍的體重約在三十五公噸到五十公噸之間,它那粗壯的腿,有如樹干一樣;長長的脖子,直立起來有七層樓房那樣高,可以說是地球有始最大的動物。雷龍的身體雖然大得驚人,性情卻很溫和,平時以溫帶森林中的植物為食,有時會走入沼澤里,由於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它身體的沉重負擔,同時也能躲避像異特龍般凶暴的肉食性恐龍的攻擊。
(2)三觭龍:劍龍和角龍身上的骨板和骨片,只能用做被動的防衛,而沒辦法做還擊,到了觭龍出現,情勢才逐漸改觀。三觭龍是觭龍中體積最大的,頭上長著兩只長矛似的角,另外一隻角突起於眼睛和鼻孔之間。這樣尖銳的武器,連最可怕的肉食恐龍都要讓它三分。
(3)劍龍:出現於一億五千萬年前的劍龍,它最大的特徵就是背部聳起的兩排骨板,以及尾巴上生著尖棘。劍龍是草食性的恐龍,行動緩慢,它身上的骨板和尾巴上的尖棘,便成了躲避肉食性恐龍最好的防衛了。
(4)甲龍:劍龍身上有骨板保護,但骨板遮不到的地方,仍然易受攻擊。當劍龍逐漸絕跡,全身披著骨板的甲龍(犰狳龍)便代之而起。甲龍好像刀槍不入的坦克車,連霸王龍對它也無可奈何。(5)霸王龍:霸王龍(暴龍)是肉食性恐龍中最大也是最殘暴的,霸王龍出現的時間已經是恐龍時代的最末期,距離現在大約八千萬年前。霸王龍的身體高達十四公尺,體重大約十公噸,它的後腳十分粗大強壯,甚至能各自撐起一隻犀牛。從霸王龍的化石發現,它的每一顆牙齒,都大如一個成人的手掌,即使是眼睛也比人頭還大。雖然身體大部份都大得驚人,但是霸王龍的一對前肢卻是既小又短,短得甚至於沒有辦法把食物送入口中,兇手龍也和霸王龍有相同的習性,是很兇猛的動物。
﹝6﹞鴨冠龍:鴨冠龍與霸王龍一樣,出現於恐龍時代的末期。鴨冠龍最特別的地方在頭部,它那扁而長的顎骨,像鴨的嘴巴,所以有了鴨冠龍這樣的名字。過去人們以為鴨冠龍的生活與鴨子相似,是在水中游泳,並且以水中植物為生。後來科學家研究鴨冠龍化石的時候發現,它們並不是吃水草為生的,而是以岸上的樹木為食物,鵝冠龍也有同樣的習性。
(7 )禽龍1822年3月的一天,天氣非常的寒冷,可是曼特爾先生還是照常出門去給病人看病。夫人在家裡等著丈夫回來,心理總是惦記著他會不會著涼。後來,曼特爾夫人實在坐不住了,就帶上一件丈夫的衣服出門向著他出診的方向去迎接他。她走在一條正修建的公路上,公路兩旁新開鑿出的陡壁暴露出一層層的岩石。她習慣性地邊走邊觀察兩邊新裸露出來的岩層,忽然,一些亮晶晶的東西引起了她的注意。「這是什麼東西呢?」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走上前去仔細觀看。哇!原來是一些樣子奇特的動物牙齒化石。這些化石牙齒太大了,曼特爾夫人從來沒有見到過這么大的牙齒。發現的興奮使得曼特爾夫人忘記了給丈夫送衣服這件事。她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化石從岩層中取出來帶回了家裡。晚些時候,曼特爾先生回到了家中。當夫人將新採集到的化石呈現在他眼前的時候,他驚呆了。他見過許許多多遠古動物的化石牙齒,可是沒有一種能夠與這么大、這么奇特的牙齒相似。在隨後不久,曼特爾先生又在發現化石的地點附近找到了許多這樣的牙齒化石以及相關的骨骼化石。為了弄清這些化石到底屬於什麼動物,曼特爾先生把這些化石帶給了法國博物學家居維葉,請這位當時在全世界都是最有名的學者給予鑒定。說實在的,居維葉也從來沒有見過這類化石,而他讀過的所有的由前輩科學家撰寫的書籍和論文中也從來沒有提到過這種化石。不過,居維葉還是根據他掌握的相當豐富的動物學知識做了一個判斷,他認為牙齒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馬的,它們的年代都不會太古老。曼特爾先生對居維葉的鑒定非常懷疑,他認為居維葉的結論太草率了。他決定繼續考證。從此,只要一有機會,他就到各地的博物館去對比標本、查閱數據。兩年後的一天,他偶然結識了一位在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工作的博物學家,此人當時正在研究一種生活在中美洲的現代蜥蜴──鬣蜥。於是,曼特爾先生就帶著那些化石來到倫敦皇家學院博物館,與博物學家收集的鬣蜥的牙齒相對比,結果發現兩者非常地相似。喜出望外的曼特爾先生就此得出結論,認為這些化石屬於一種與鬣蜥同類、但是已經絕滅了的古代爬行動物,並把它命名為「鬣蜥的牙齒」。後來,隨著發現的化石材料越來越多,人類對這些遠古動物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我們知道所謂的「鬣蜥的牙齒」這種動物實際上是種類繁多的恐龍家族的一員﹔它確實與鬣蜥一樣屬於爬行動物,但是它與真正的鬣蜥的親緣關系比起與其它種的恐龍的關系還要遠呢!但是,按照生物命名法則,這種最早被科學地記錄下來的恐龍的種名的拉丁文字並沒有變,依然是「鬣蜥的牙齒」的意思。不過,它的中文名稱則被譯成為禽龍。因此請記住:禽龍是科學史上最早記載的恐龍。同時,別忘了曼特爾這個名字以及他那位熱愛大自然的妻子。在英國南部的蘇塞克斯郡有一個叫做劉易斯的小地方。180年前,這里曾經住著一位名叫曼特爾的鄉村醫生。這位曼特爾先生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心,特別喜愛收集和研究化石。行醫治病之餘,他常常帶著妻子一起爬山涉水去尋找和採集化石,足跡踏遍了周圍有岩層出露的溝溝坎坎。久而久之,曼特爾夫人也成了一位「自然之友」和化石採集高手。
(8 )鸚鵡嘴龍但是,直到曼特爾夫婦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了這是一種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因此,隨後發現的新類型的恐龍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名稱全都和蜥蜴有關,例如「像鯨魚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時,由於最初引起人們注意的這些遠古動物化石,往往個體巨大、奇形怪狀,著實令人恐怖。隨著這些令人恐怖而類似於蜥蜴的遠古動物的化石不斷被發現和發掘,它們的種類積累得越來越多,許多博物學家已經開始意識到它們在動物分類學上應該自成一體。到了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歐文爵士用拉丁文給它們創造了一個名稱,這個拉丁文由兩個詞根組成,前面的詞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後面的詞根意思就是「蜥蜴」。從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這一大類彼此有一定的親緣關系、但是卻表現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動物的統稱。我們中國人則既有想像力又有概括力,把這個拉丁名翻譯成了「恐龍」。(9 )馬門溪龍現在我們知道,恐龍家族中確實有許多令人恐怖的龐然大物,但是也有一些小巧可愛的「小東西」。如果你到北京動物園西邊不遠的中國古動物館去看一看,從身長不足1米的鸚鵡嘴龍到身長達22米的馬門溪龍,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各種恐龍一定會使你對恐龍世界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10 )雙龍雙龍的身體較為粗壯,頭骨高大,顎骨發達,嘴裂很大,滿嘴的牙齒像鋒利的小刀子一樣,牙齒的前後邊緣上還有小的鋸齒,這些特徵顯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獲到的獵物,然後將大塊的肉吞進腹中。此外,雙龍的頭骨上在眼睛後面的部位都有孔,這些孔使為了更好地附著那些牽動顎骨的肌肉用的,因此雙龍撕咬的力量一定非常強大。科學家推測,雙龍可能是侏羅紀早期生態系統中最殘暴、最兇猛的食肉動物
Ⅸ 食肉恐龍和食草恐龍分別有哪些
食草恐龍
1.靈龍(學名:agilisaurus)是小型的草食性恐龍,生活於侏羅紀中期的東亞。它的名字是來自拉丁文的「靈敏」的意思,是因它輕盈的骨骼及長腳而命名。
2.劍龍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動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大約7-9米長,2.35米至3.5米高,2至4噸重。
3.板龍意為"平板的爬行動物",是生存於2億1000萬年前,晚三疊紀的古老恐龍。體長6-8米,身高3.6米,體重5噸左右,據考古研究它是生活在地球上食植物第一種巨型恐龍。
食肉恐龍
1.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 Rex),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特里赫特階(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
2.棘龍意思為「有棘的蜥蜴」,是一類大型獸腳類肉食龍,其中的亞種埃及棘龍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龍,體長12到20米,臀高270至400厘米,體重4到26噸,生存於白堊紀的北非,約為114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
3.馬普龍(屬名:Mapusaurus)意為「大地蜥蜴」,是種巨型肉食龍下目恐龍,小於棘龍,但也是目前第3大的食肉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阿根廷,約8700萬年前的科尼亞克階。
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9)有什麼雜食恐龍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1.覓食
草食性恐龍能夠吃到的植物受限於它們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龍為了吃到高處的植物葉子,會用後肢站立。肉食性恐龍以草食性恐龍和其他動物為食。各種恐龍不同的覓食方式也會在它們的牙齒上體現出來。
2.斗爭
銳利的牙齒和爪子是肉食類恐龍獵食的武器。暴龍類恐龍會尋找落單的草食性恐龍,因此常常單獨行動。而有些恐龍則會群體行動,鎖定獵物後蜂擁而上,並用第二根趾頭的腳爪割開獵物的腹部。
草食性恐龍一般會有一些特殊的「裝備」來對付肉食性恐龍的攻擊,這些裝備有時是堅韌的皮甲、骨棒或骨釘,有時是有力的尾巴。如棒槌龍等。大型草食性恐龍會集體行動,一旦受到威脅,就會集體堅守陣地並反擊。
參考資料:網路-恐龍
Ⅹ 雜食性恐龍有哪些
雜食性恐龍有始祖鳥、似鳥龍、偷蛋龍。
1、始祖鳥,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小型恐龍,隸屬於恐爪龍下目,代表了一種恐爪龍類的原始類型。它本被認為是最早的鳥類,但後來發現孔子鳥與遼寧鳥的誕生年代更早,名字是古希臘文中的「古代羽毛」或「古代翅膀」的意思。
2、似鳥龍,是白堊紀晚期的一種獸腳類恐龍,它們主要生活在美國、加拿大等北美洲地區。因為長得和大型鳥類非常像,所以才有了「似鳥龍」這個名字。似鳥龍的外形和大型的鳥類,如鴕鳥、鵜鶘等很接近,只是它們還保留著長長的尾巴。
3、偷蛋龍一般指竊蛋龍。竊蛋龍,是種小型獸腳亞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身長1.8到2.5米。大小如鴕鳥,長有尖爪、長尾,推測其運動能力很強,行動敏捷,可以像袋鼠一樣用堅韌的尾巴,保持身體的平衡,跑起來速度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