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鳥瞰島嶼高清圖片
擴展閱讀
烏龍茶高清圖片 2024-11-08 17:29:22
管理手機圖片 2024-11-08 17:26:37
花團錦簇的圖片唯美 2024-11-08 17:21:35

鳥瞰島嶼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01 23:56:42

㈠ 中國五大島嶼,總面積超7萬平方公里,你知道是哪些

1、台灣島——中國第一大島,戰略要地。位於東海南部,西依台灣海峽(屬於東海),距福建省海岸75~220海里;東瀕太平洋;東北與琉球群島為鄰,距沖繩島約335海里;南隔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望,距呂宋島約195海里。

島形狹長,從最北端富貴角到最南端鵝鑾鼻,長約394千米;最寬處在北回歸線附近,約144千米。面積3.58萬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逾99%,為台灣省主島,在世界大島中列第38位。人口約2300萬(2006年)。其中漢族約佔98%,高山族等約佔2%。

2、海南島是中國南方的熱帶島嶼,面積3.54萬平方公里,人口925萬,島上熱帶雨林茂密,海水清澈蔚藍,一年中分有旱季和雨季兩個季節。

海南省陸地主體,平面呈雪梨狀橢圓形,長軸作東北—西南走向,長240千米,寬210千米,面積約3.54萬平方千米,為國內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

3、崇明島是長江三角洲的沖積島嶼,中國第三大島嶼,面積1200.68平方公里,人口約82.15萬,島上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自然環境優美,適合修身養性,崇明島持續受到長江泥沙堆積,每年增加5平方公里土地,預計在50年後和北邊陸地接壤。

4、舟山島—面積約468.7平方千米,處於中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位置,同時也是國家級新區(舟山群島新區)所在地,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5、上海長興島,是崇明三島中距上海市區最近的一個,僅需半小時車程。長興島素有「橘鄉」、「凈島」、「長壽島」之美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使長興島的旅遊業得到了充分發展。

㈡ 潿洲島面積有多大

佔地面積24.74平方千米。

潿洲島南北方向的長度為6.5千米,東西方向寬6千米,總面積24.74平方千米,島的最高海拔79米,是火山噴發堆凝而成的島嶼,有海蝕、海積及溶岩等景觀,尤其南部的海蝕火山港灣更具特色。

潿洲島在1994年被辟為省級旅遊度假區,也是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島上有名的建築有三婆廟、聖母廟和天主堂等。

(2)鳥瞰島嶼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所獲榮譽:

2005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布。

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共評出「專家學會組」、「媒體大從組」與「網路 手機人氣組」三類獎項。 評選出的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潿洲島位列其中。

2010年1月13日,國家旅遊局發出公告,潿洲島火山國家地質公園鱷魚山景區,順利通過了國家旅遊局專家評審組審核評定,榮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㈢ 太平洋鳥瞰是什麼樣的

1913年9月25日,登山探險家瓦土可·努尼茲·得·巴爾波亞站在位於巴拿馬海峽東岸的克亞雷克峰上,望見了歐洲人從未看到過的廣大洋面,4天後,他到達海岸,走向海灘宣布:這片大洋命名為「南方之海」,整個大洋及其諸島都為西班牙國王費南多二世所有。

巴爾波亞一行人雖然是最先發現這一片後來被麥哲倫稱為太平洋的洋面,但卻完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大。他們所見到的「南方之海」一直向西方延伸,面積大約有164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散布在海洋上的島嶼約有數千個,而且其中有很多島嶼從幾世紀以來就已經有居民居住。

現在,我們可以毫不費勁地利用現代線測量太平洋的廣闊浩翰,我們看到連綿幾十公里都是一望無際的水面,相形之下,就可以知道陸地是何其渺小。

這些事實,都是早期的航海探險家,數世紀以來付出相當的代價才發現的。但是如果要正確地判斷太平洋到底有多廣闊或是其特徵如何?那隻有仰賴空中的俯瞰來判斷了。

從新加坡搭乘飛機,由西向東橫越太平洋,最初一定會引起錯誤的視覺,因為所看到的陸地比海面還多。蘇門答臘、爪哇、佛羅里斯、松巴、婆羅州等東印度群島浮在海面上,島上樹木茂盛。這些人口密度高,有許多物產富饒的城市或村落,彷彿庭院中水池裡的小石塊般,向新幾內亞、澳大利亞一帶延伸過去。

當飛機到達了這些島嶼地帶的盡端,航線由北轉向東北方時,我們才算真正進入了大洋洲的領域,這里總面積約為770萬平方公里、位於太平洋的中南部,據估計共有一萬座以上的島嶼居於其上。

如果飛機飛高些,會令人覺得從這一邊的水平線到另一邊的水平線之間,是一片毫無間斷的洋面,就像一張完美無缺的藍紙一般,連海浪沖擊珊瑚礁形成白色斑點狀的波紋也看不到了。如果飛機飛得低點,就可以看到一些小斑點狀的沙灘、椰子樹叢,以及那些彷彿無人居住、陰郁的雜木林。有時候還會看到有樹木、高山或村落的大島嶼,而這類島嶼與島嶼之間,又都被廣闊的洋面阻隔著。

當天氣晴朗時,海面上猶如鏡面,風平浪靜。但也許下一刻就突然颳起了一陣暴風雨,平靜的水面一變而為波濤洶涌的浪濤。現代人坐在安全舒適的飛機內,俯瞰廣大的海面時,那些早期的人類究竟是憑借著什麼樣的技術與幸運,或者是彼此如何同心協力地操作,才能橫越這無法猜測的廣大海洋,平安無事地到達陸地呢?他們又是如何航行在這人跡未至,又沒有航海圖指示的海面上呢?不過,請不要忽略:雖然有許多早期的人類到達了他們的目的地,但是更多的人卻在狂風巨浪的侵襲下葬身海底。

太平洋上各個島嶼的分布與特徵與它們的開拓與歷史發展是分不開的。大致說來,這些島嶼可以分為兩類,即火山島與珊瑚礁島。珊瑚礁島也就是地質學上所謂的環礁、而火山島的面積較大,島上有海拔高達4880米的山脈或火山,構成這種島嶼的岩石是一種暗灰色斑點狀小顆粒的岩石,稱為玄武岩。這種島上的土壤肥沃,可栽種各種農作物,島上還有熱帶雨林、草原以及呈網狀分布的河流。

最先在這些火山島上登陸的移民們是幸運的一群,他們的後代到今天為止,依然成功地栽種著傳統性的植物或果樹,例如:香蕉、山芋、椰子、麵包村、鳳梨、甘蔗和珍珠樹等。而後來的移民們,也種植甘蔗、稻米、咖啡、可可等作物,由此可見其土壤的肥沃。雖然疾病,尤其是虐疾時有發生但是幾世紀以來,移民們還是居住在這個富庶的環境中,辛勤地工作著。直到他們受到侵略或者部落間的不和,以及人口過剩等問題的威脅,才會再遷徙到其他地方。

沒有到過太平洋的人,對於這個地區的環礁都會有一種浪漫的想像。一般說來,環礁地形比火山島的知名度還高一些。但是人們的想像只是從小說或電影中引發而產生的,事實上這些小珊瑚島上並不比火山島富饒,而且往往人口也較少。這些島嶼是由各種海洋動物體內組織中的石灰質所構成的。環礁內部的構造,和堡礁(與島嶼或大陸平行的珊瑚礁)及大陸邊緣的珊瑚礁(有長數百公里的)一樣,都是從海面下逐漸往上形成,形成這種礁的動物,平時只能生存在海平面50米以內,水溫約為20℃左右的海域中。因為有水溫的限制,所以珊瑚島和珊瑚礁都出現在熱帶海域。

對於環礁的形成問題,專家們有著各自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是形成於海底火山或山麓的邊緣,隨著時間的累積,逐漸加人了砂石與堆積物,面積越來越大,最後形成了環礁。這種見解的依據是:珊瑚島斷斷續續地環繞,圈成礁湖,礁湖慢慢向逐漸下沉的陸地上延伸著,但也有人持相反的意見,認為礁湖都很淡,而且底部平坦,所以上述的說法無法立足。

古代的水手們在海面上連續漂流了數周後,發現了這些島嶼一定非常高興,但是對於尋找永久居留地的移民們而言,這種島嶼只不過是暫時的休憩地而已。

現代的科學家們認為,在幾億年前,當地球上還未出現人類時,陸地本是一塊完整無痕的地表,不像現在這樣被海洋分隔成好幾塊。近代的「大陸漂移說」,也就是根據「數百萬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塊廣大陸地」的觀念衍生而來的。由於這塊超大型的陸地逐漸裂開漂流,最後就慢慢分隔成一塊一塊的陸地,也許不是陸地移動,而是受到狂風巨浪的侵襲,使得部分陸地沉入海中。

數年前,這種說法找到了有力的科學證據。因為在南極大陸發現了生存於16000萬年前,屬於三疊紀時代的爬蟲類遺骸,這種身長0.9米,外形類似河馬,稱為立斯特拉扎爾斯爬蟲類的遺骸,和在南非發現的同種動物的化石完全一樣。

在遠古時代,陸地上只有很淺的水域,亞洲、東印度群島、新幾內亞、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都連接在一起,可是不知何時,在這塊完整的陸地便漸漸地出現了裂痕,分成了幾個大區域,也許是在冰河期——從100萬年前到1000年前——末期,冰河開始融化,水位上升,於是較低的陸塊就沉沒在水中。巨大的冰床遺跡,至今仍然殘留在被雪覆蓋著的喜馬拉雅山山頂及大陸冰河之中。很多火山島也是沉入海底的大陸遺跡。如果我們從海底測量它的高度,幾乎都是和喜馬拉雅山同高。

我們可以猜測移居到太平洋諸島上的原始居民,是從東南亞,經過許多連鎖的島嶼,而逐漸到達大洋洲諸島。但是在11000年以前,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地區並不像現在這樣,排列著如此多的火山群島,所以要遷徙到這一地區前,必然要經過了長時期的航海旅程。

在我們所談論的三個區域中,有關美拉尼西亞的問題相對比較簡單一些,盡管在美拉尼西亞群島中,有些種族會因為居住地的不同而產生些微的變化,但一般說來,從美拉尼西亞人的膚色黑色、外貌特徵(頭發膨鬆而捲曲、嘴唇較厚)可以看出他們是屬於黑人種族。新幾內亞叢林內有少數種族從石器時代就居住在該地,從他們的生活方式,可以推論出最早移居到美拉尼西亞的種族,是屬於哪一種族。他們的長相和住在安達曼群島、菲律賓群島、馬來半島上的古代部落種族,也就是所謂的矮黑人非常相似。

矮黑人的身材矮小,和居住在澳大利亞的原始居民有很明顯的差異。矮黑人由於至今仍完全沒有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所以還承襲著石器時代留傳下來的生活方式。

從兩者相似的體格和容貌來看,我們可以猜測矮黑人是最早移居美拉尼西亞群島的原始居民。致使他們從東南亞的故鄉遷居的原因可能是戰爭的侵襲或其它災害。他們航經被海洋分割的東印度群島,以躍島前進的方式逐漸接近新幾內亞。他們使用竹子或圓木製成的獨木舟,從兩萬年前就開始遷徙,越過廣闊的海域,定居在新幾內亞的叢林地帶,或附近諸島。而和畢格米族很相似的矮黑人則繼續向西進人非洲。

直到現在我們還無法確定大洋洲的土著是由亞洲遷徒來的,但至少能肯定澳大利亞的土著是經由這種方法而到達。因為他們和南印度以及錫蘭(現在的斯里蘭卡)的維達族非常相似,所以有時候就稱該地的原始居民為維達印度族。澳大利亞的原始居民具有黑褐色的皮膚,鬈曲的黑發,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他們並不是黑人種族,最後他們就定居在被後人命名為澳大利亞這塊大陸的北部,隨後遷往外的是和矮黑人有著血緣關系的大洋黑人,他們的個子高,體格魁梧。也有些專家認為他們早於矮黑人定居此地。

這些不同種族的居民們都以漁獵為生,採集野生糧食,他們和最早來的原始居民混居一起。至於說巴布亞語言的種族則越過俾斯麥群島繼續向東前進,也有一部分人留居在南方的索羅門群島、新赫布里的群島、新克里多尼亞群島及飛技群島的大小島嶼之中。或許是因為他們在這些地區找到心目中理想的樂園,所以定居下來,不再移居到玻里尼西亞。

在新石器時代,東南亞地區又開始了一次大規模的遷徒活動,這些遷徒者中,有些人通過馬來半島、東印度群島,循舊時的遷徒路線進人新幾內亞和美拉尼西亞,這些遷徒者後來就被稱為原始馬來族,或印度尼西亞族(不可和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居民混為一談)。當他們開始遷徒時,就已經是黃種蒙古人和白種高加索人的混血種。

原始馬來族在遷徒時不但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農耕),還帶來了原產於亞洲的根菜類、芋頭類、水果和樹木的幼苗,此外還帶來雞、豬、狗等牲口,這些新移民者碰到在此地生活較久的民族時,就會用暴力趕走他們,或者和他們通婚。經過好幾世代後,已經無法和原來的種族區分了,而這些子孫也跟他們的祖先一樣,繼續向北或東航行探險,找尋新陸地。

定居在美拉尼西亞北方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人們,是屬於第二期的大批移民。或許原始馬來族就是利用向西延伸的一些大島嶼,如菲律賓群島、摩鹿加群島為踏腳板,而到達了密克羅尼西亞西側的帛琉群島。但也有些人是經由俾斯麥群島而到達目的地的。

無論遷徒者採用何種方式,他們准備一個群島要遷徒到另一個群島時通常都要經過好幾世代才能完成。

這些新的移民者,生活在寂寞而且地形較低的密克羅尼西亞的珊瑚礁島上,和他們以前在美拉尼西亞的生活環境完全不同。從植物茂盛的土地遷徒到草木稀疏,甚至還有不毛之地的環礁上,使得他們不得不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

在此貧瘠之地生活,只須簡單的農業技術。再加上無法得到自然的原料和物資,所以他們逐漸忘記了以往非常熟練的製造土器和編織的特殊技術。但是他們的聰明才智仍然世代相傳下來,其中最主要表現在造船技術上,其次是能夠憑直覺航海而橫波大洋的特殊才能。

這些移民者中有很多人繼續向東前進,走向未知的海洋,他們經過馬里亞納群島及加羅林群島,橫越到處是環礁的海面,前進到馬紹爾群島和吉爾貝特群島。

一些尋求穩定生活的人則留下來,他們和美拉尼西亞的原始居民通婚,後來又接受了來自亞洲的航海者之血液。

㈣ 南極俯視圖及島嶼

如圖所示

㈤ 請問誰有<廣州大學城島>鳥瞰 的圖片

http://www.gzuceat.com/maps/map2.jpg
http://www.gzuceat.com/maps/map1.jpg
http://gzimg.focus.cn/upload/photos/20688/XCD7JtEJ.jpg
http://web.gt.e.cn/~xtw/ziliao/mhlt/000.jpg

㈥ 世界上最神秘的島嶼,為什麼常年被哭聲環繞,人上島之後會落淚

隨著人們對科技和自然科學認知的不斷進步,對於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我們人類已經越來越探知其中的奧秘了,很多稀奇古怪的表象我們都已經能用科學理論來解釋,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一座什麼的島嶼,據說這個島嶼上常年縈繞哭聲,而且人上島後還會流淚,這到底是什麼原理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知奧秘吧

因為這個哭島的特殊現象附近漁民還對它有個傳說,據說很多年以前這里因為海嘯喪生了很多遠洋船員,因為海難他們的魂魄無以為繼,回不到家鄉,所以被困在了這座小島上悲傷哭泣。

至於人們上島之後會落淚,小編覺得大概是因為聽到這樣的傳說以及聽到這樣的「哭聲」,心中難免出現難過和悲涼的情緒而落淚吧,亦或許是因為小島上海風太大而出現迎風淚也是有可能的。對此各位有什麼見解呢?

㈦ 求世界九大心形島嶼的介紹(請附帶圖片)

1、澳大利亞大堡礁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群,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骨骼,連同藻類、貝殼等海洋生物殘骸膠結在一起,堆積成了一個個珊瑚礁體。這里是海洋生物的伊甸園,也是人類幻想中的自己的伊甸園。

形如其名,如果說這是上帝的作品,那麼似乎可以說,原來上帝也是願意把這里當作心靈的棲息之地的.。再加上大堡礁本身的水色就很好看,搭配在一起更是美輪美奐。

從漢密爾頓島到心型堡礁的飛行時間為30 分鍾。為了保護心型堡礁,所有的遊客都只能在飛行器上一睹其美景。

㈧ 大大小小的島嶼千千萬,哪些島嶼最值得一去

這些年我去過的島嶼還是比較多的,最值得大家去的島嶼有三個,它們分別是巴厘島、海陵島以及海南島!我相信很多喜愛旅遊的人應該都非常喜歡去一些島嶼旅遊吧,因為這些島嶼中能夠看到大海和沙灘,很多人對於大海絕對是沒有任何抵抗力的,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去島嶼上旅遊!

最後一個島嶼,海南島!海南島自然不用說,國人都知道這個島嶼的風景優美。海南也由此成為了中國著名的度假勝地,來海南一定要體驗當地的度假酒店,還有就是當地的潛水,潛水是海南島的特色,如果是喜歡潛水的朋友,那麼一定不能錯過我們海南遊行!

㈨ 世界頂級海島排名是怎樣的

世界頂級海島排名:大溪地,聖靈群島大堡礁,塞席爾群島,斐濟,模里西斯,夏威夷,馬爾地夫,蘇梅島,綠中海(邦咯島)。

1、蘇梅島Samui

漫山遍野的椰子樹下,分布著各種海灘。酒店、夜店和餐廳點綴著每個沙灘,形成一個小鎮的模樣。蘇梅島四面環海,大體上和泰國其他地方一樣只有雨季和旱季,但相對泰國其他地區還算宜人。查汶海灘(Chaweng Beach)是這里人氣很高的一處遊玩地。

夏威夷是全世界地質構造最年輕的地區之一,也是美國最年輕的州。但夏威夷最與眾不同之處,大概就是它的阿羅哈精神:夏威夷人的熱情好客與島嶼四季宜人的完美風光相得益彰。

㈩ 廣西有什麼島嶼

潿洲島北海潿洲島潿洲島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東南24海里的北部灣海面上。南北方向的長度為6.5千米,東西方向寬6千米,總面積24.74平方千米,島的最高海拔79米。潿洲島上居住著2000多戶人家,1.6萬多人口,其中85%以上是客家人。潿洲島上面單獨設立潿洲鎮,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海城區。島上有名的建築有三婆廟、聖母廟和天主堂等。
潿洲島是火山噴發堆凝而成的島嶼,有海蝕、海積及溶岩等景觀,尤其南部的海蝕火山港灣更具特色。潿洲島在1994年被辟為省級旅遊度假區。現在也是中國國家地質公園。
潿洲島位於廣西北海市正南面21海里的海面上,距北海市區36海里,是中國最大最年輕的火山島,也是廣西最大的海島。從高空鳥瞰,潿洲島象一枚弓型翡翠浮在大海中。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23℃,雨量1863毫米,是廣西最少雨的地方之一;活動積溫8,265℃,是廣西熱量最豐富的地方。四周煙波浩淼,全島綠樹茂密,氣候宜人,風光旖旎,尤以奇特的海蝕、海積地貌與火山熔岩景觀,以及絢麗多姿的的活珊瑚,都是13萬年前因火山爆發的燒灼形成的。堪稱人間天堂、蓬萊寶島。
潿洲島地勢南高北低,其南面的南灣港是由古代火山口形成的天然良港。港口呈圓椅形,東、北、西三面環山,東拱手與西拱手環抱成娥眉月狀,像世大無比的螃蟹橫卧海中。碼頭背靠高10-30米的懸崖峭壁,崖頂青松挺拔,巨型仙人掌攀壁垂下,各式船艇進進出出,人來貨往;飛鳥水禽,時隱時現;浪涌波興,空闊無邊;水天一色;氣象恢弘。位於潿洲島西南端,是潿洲最富特色的游覽區,其火山口景觀、海蝕景觀、熱帶植物景觀、生物和天象景觀獨特,並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主要景點有絕壁攬勝、龍宮探奇、平台聽濤、百獸鬧海等。
在港口東拱手與西拱手下,有幾處景點:有個山洞傳說是反清武士的駐地,叫「賊佬洞」;有個狀似卧龜的石穴,叫「海龜窿」;一個形像仔豬的小島,叫「豬仔嶺」;一個酷似一張長著寬額、高鼻、翹下齶的人臉的岩石,叫「洋人頭像」。 在波浪、海流、潮汐的侵蝕下,潿洲島海岸基岩出現海蝕洞、海蝕溝、海蝕龕、海蝕崖、海蝕柱、海蝕台、海蝕窗、海蝕蘑菇等奇妙地貌。
從整體山岩上分離出的巨型石塊,在海水旋流沖刷剝蝕下,形成頭大腰細的海蝕蘑菇。島上西港碼頭有高3米、寬6米的巨型海蝕蘑菇。當幾個海蝕洞受侵蝕而連成一體時,就成為凹進陸地的槽形穴,它被稱為「海蝕龕」。
潿洲島風光壯美,比較著名的景點有「滴水丹屏」,「龜豕拱碧」,「法國傳教士人頭像」,「火山彈薈萃」及三婆廟,聖丹廟,天主教堂和湯顯祖觀海處等。
■滴水丹屏
滴水村西面臨海處一座懸崖,高十餘米,由火山噴漿堆積而成,經長年風化,形似人頭像,威嚴地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崖壁泉水終年滴瀉如珠,故名「滴水」。
■龜石景區
位於潿洲島東南面,與火山遺跡景區東、西呼應。景區內灣灘相接,懸崖峭壁直臨碧海,景觀以島、崖、洞穴、海灘為特色,其中「龜豚拱碧」是北海八景之一。其餘景點也各具特色,包括靈岩摩崖、碧海拱月、雙洞通天等。近岸沙灘的海蝕石,其形似鰲魚、海豹、海牛、大鯨、海豚、海參、海龜、海馬、魷魚、鮑魚、石斑魚、青蟹、對蝦、海星、海螺、海蜇、海蛇、海狗等,堪稱「天然水族園」。
■北港海濱公園
與南部海岸不同,潿洲島北部海岸以沙灘為主,全長2300米,其沙潔、灘平、水清,是開展沙灘、海上運動的理想場所。沙灘後面是大面積的防風松林和珊瑚沉積崖,具有良好的綠色環境。在東北岸和西北岸的橄欖玄武岩沙灘上,可撿到大似蠶豆、小如菜籽的碧綠透明寶石。
■海底珊瑚
環潿洲島淺海生長有眾多的珊瑚礁體群,活珊瑚種類繁多,色彩迥同,素有海底花園之稱,其中以島西面珊瑚生長離海岸最近,每逢退潮,出露海面,大小魚類穿梭其間,被喻為海洋中的「綠洲」。
■天主教堂
19世紀60年代,法國傳教士到潿洲傳教,1870年始建潿洲島教堂,1880年建成盛塘村的「潿洲天主教堂」,1882年建成城仔村的「法國天主聖母教堂」。法國天主聖母教堂是哥特式建築,面積774平方米,用珊瑚石、土瓦、木材構築,附屬建築有修道院、學校、醫院、育嬰堂等。這是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在北海建造最早的教堂。
最佳旅遊時間
潿洲島氣候宜人,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四季如春,氣候溫暖濕潤,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清新宜人,具備世界旅遊界向注的「三S海水sea、陽光sun、沙灘sand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的島嶼;故素有「大蓬萊」仙島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