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什麼叫大槐宮圖片
擴展閱讀
男人幸福標配圖片 2024-11-09 04:48:27
超全的圖片搜索網站 2024-11-09 04:44:20
唯美動漫少女的圖片 2024-11-09 04:36:16

什麼叫大槐宮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29 01:55:22

『壹』 汝勿犬吠也,曰人言哉什麼意思

【原文】汝勿犬吠也,曰人言哉
【解析】你不要像狗一樣的吼叫了,說人話嘛。

『貳』 國槐是什麼樹

國槐概況 學名Sophora japonica Linn,科屬蝶形花科槐屬。又名紫槐、家槐、豆槐、白槐、黑槐(山東)、豆槐(湖南)、細葉槐(江西)、金葯槐(廣東)等等。落葉喬木,國槐樹冠球形龐大,枝多葉密,花期較長,綠蔭如蓋。花兩性,頂生,蝶形,黃白色,7-8月開花,11月果實成熟,莢果肉質,串珠狀,成熟後乾涸不開裂,常見掛樹梢,經冬不落。種子千粒重為125克,每公斤8000粒左右,發芽率70-85%。種子干藏發芽力可保持2-3年以上。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窪積水處生長不良,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石灰及輕度鹽鹼地(含鹽量0.15%左右)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生長最佳。用途:材質堅硬,有彈性,耐水濕,為北方優良用材,路旁綠化樹種;2類商品木,優良蜜源樹種。花可作黃色染料。花、果葯用,有收斂、止血之效,根皮煎水,治燙火傷。 繁殖培育。主要播種繁殖,也可扦插。春播,因種皮有細胞緊密結合的柵欄層,透水性差,播種前,用始溫85-90度的水浸種24小時,余硬粒再處理1-2次。種子吸水膨脹可播種。條播行距20-25厘米,覆土厚度1.5-2厘米,每畝播種量8-10公斤,7-10天幼苗出土,幼苗期合理密植,防止樹干彎曲,一般每米長留苗6-8株,一年生苗高達1米以上。也可早春集中營養缽育苗後移植定苗。國槐萌芽力較強,若培養大苗形成良好的干形,可在第二年早春截干,加大株行距,當年苗高3-4米,樹干通直,粗壯光滑。 樹姿俊美 渾身是寶。國槐樹姿美觀,對二氧化硫、氯氣、硫化氫及煙塵等抗性較強,深根性,抗風力強,宜用作城市綠化樹種。槐樹木材的材質優良,花期長,盛開顏色乳白、形似蝴蝶的美麗花朵,惹人喜歡。國槐渾身是寶,是優良的蜜源樹種;花可做黃色染料,花果葯用,中醫認為槐花性微苦、涼,有清熱涼血和收斂、止血之功效,對尿血、吐血、血淋、痔瘡出血等有顯著療效,李時珍著曰「槐花,炒香頻嚼,治失音及喉癖」;槐角、槐葉、槐枝的葯用功效也不小;槐樹也是製作除臭劑的好材料,將槐的花蕾、果實、葉、枝幹,以及它們的乾燥物粉碎後用水、低級醇,或低級多元醇作溶劑進行提取,其提取液提取殘渣以及脫色用過的脫色劑,均是優良的除臭劑。槐葉和槐花可食,古人常采其嫩葉,焯後以冷水浸泡除澀,再以姜蔥調味後食用,杜甫詩中就有「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的詩句。幼樹可做嫁接龍爪槐的砧木。 歷史久遠 底蘊深厚。我國關於槐樹的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民間關於槐樹的傳說也廣為流傳。在2000多年以前,《山海經》中有「首山其木多槐,條谷之山,其木多槐」的記載,其後的《本草圖經》記載:「槐,今處處有之」。此外,在全國各地,特別是北方地區,例如,北京、山東、山西、陝西、河南、甘肅等省市存留的古槐樹和關於古槐樹的傳說很多。亳州市古井貢酒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的產品注冊商標,便是古槐樹下一口井。在我國古代,國槐是宮中必栽之樹,所以,又有「宮槐」之稱。遠在周代的朝廷里要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以定三公九卿之位,後世遂以槐棘比喻三公九卿;到漢朝,稱皇帝宮殿為「槐宸」,京城長安的大道兩側盡植槐樹,稱槐路。漢朝起,行道樹改用槐樹,一直持續到唐宋,所以現在不少地方留存的古樹多為唐宋年間所栽。南朝梁元帝《長安道》詩雲:「雕鞍承赭汗,槐路起紅塵」,說明南朝的道仍以槐路為特色。南朝陳後主《洛陽道》詩:「柳花塵里暗,槐色露中光。」說明洛陽當時的行道樹也是槐樹。唐代王維《送邱為往唐州》詩:「槐色陰清晝,楊花若暮春」(唐州,今河南省唐縣),唐代鄭谷《感懷投時》詩:「孤吟馬跡拋槐陌,遠夢魚竿擲筆鄉」,詩中的槐色、槐陌都是指行道樹為槐樹。由於唐朝河南各地的行道槐樹十分普遍,才有李公佐所著的《南柯記》,這個故事說,一個人醉卧在宅旁古槐邊,夢見進入大槐安國,娶公主為妻,做南柯太守20年,生五男二女,享盡榮華富貴,醒來卻是南柯一夢。這里所謂南柯國,就是槐樹干下的蟻穴。毛澤東的詩句「螞蟻緣槐誇大國」也是這個意思。 到宋金時代,槐樹做行道樹仍有所見。長安的大街稱為「天街」,由於有槐樹夾道,又名「槐街」,蘇軾有「槐街綠暗雨初勻,瑞霧香風滿後塵」(《次韻曾子開別駕》)的詞句;金代劉著詩「古道陰陰槐樹老,歸鴻杳杳荻花秋」,詩中的玉田指河北省玉田縣,位於北京與秦皇島之間,可見那時這段路上的行道樹也多為槐樹。 在現存的名木古樹中,古槐樹十分常見。 遍布京城的古槐是北京的一大特色,人們往往把「古槐、紫藤、四合院」和古都風貌聯系在一起,它們是北京悠久歷史的見證,也是北京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故宮武英殿斷虹橋邊有著名的「紫禁十八槐」。國槐又是「公卿大夫之樹」,過去的貢院里就有一棵馳名京城的「文昌槐」,現在的國子監里古槐成片,如彝倫堂前有一棵名氣很大的「吉祥槐」(又名「雙干槐」)。在北京的古槐中,最著名的一棵是皇家園林北海公園畫舫齋古柯庭前的「唐槐」,有北京「古槐之最」之稱,其干周長5.3米。乾隆皇帝曾為它題詩「庭宇老槐下,因之名古柯,若尋嘉樹傳,當賦角弓歌,繕」。而真正以年齡而論的北京「古槐之最」,是懷柔縣柏崖廠村東邊、雁棲湖上游北岸距今已2000餘年、巍然屹立的巨大古槐,其周長7.5米,據考證應為「漢槐」。在密雲縣也有「漢槐」,昌平縣有「唐槐」。 河南封丘縣的陳橋鎮,有一棵古槐,胸圍5.4米,相傳是趙匡胤陳橋驛兵變時常拴馬的一棵樹,故叫「系馬槐」。山東省鄒縣南關的孟廟內,生長著古老的槐以及銀杏和松柏等,門外有一棵巨槐,生長在古柏之中,人稱「柏抱槐」;泰山的斗母宮有一棵「卧龍槐」,它虯枝撲地,競又盤根生干,另成一樹,可謂奇妙;孔廟的古槐千姿百態。甘肅風景名勝區瑞應寺前古槐年齡在1000多年,天水伏羲廟的古槐,有1300多年。山西省平定縣西瑣簧村的一棵漢代古槐樹,系西漢初年(公元前206年)種植,該樹高30餘米,直徑2.9米,相伴古槐旁的三眼呈品字形的水井,與古槐相映成輝。山西省文物管理局已將其列為山西省重點保護文物。這棵樹可能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古槐。 國槐文化 北京市市樹--國槐 國槐在北京落葉樹種中,存在百年以上的古槐數量最多,是北京「活的文物」,這些古槐見證著北京悠久的歷史。北京在1986年評選市樹市花時,國槐獲得的選票最多和側柏一起被選為市樹。 北京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一提起北京的古都風貌,總離不開「古槐、紫藤、四合院。」無論是公園名勝,還是街巷庭院,到處都能看到國槐的身影。據1980年普查,全市城近郊區共有國槐141796株,其中行道樹75201株,城區行道樹34978株,佔到國槐行道樹總數的46%,是街巷中大樹數量最多的樹種。這是因為國槐在北京栽培的歷史悠久,自元代建大都城起,國槐就一直是北京行道樹的當家樹,到明清兩代北京的行道樹基本上都為國槐,現在北京二環路以內的正義路、東交民巷、西交民巷、南池子、北池子、南長街、北長街等保存最古老的行道樹多為1935年至1938年期間栽植的。現在京郊的很多村莊也分布著古槐,它們或屹立在村口,或生長在村內的古廟前、古井旁,像西郊萬壽寺門前的元代「萬壽槐」、香山門前小橋南的金代「香山槐」、卧佛寺西和櫻桃溝交接處的古柯院的「明槐」(當地人稱「姜家槐」)、京西戒台寺山門里的「遼槐」、延慶縣八達嶺林場門前小橋旁的「元槐」、懷柔柏崖廠村口河畔(雁棲湖上游)的「柏崖廠漢槐」(北京的「古槐之最」)、密雲燕落村的「槐抱榆」(寓意「懷抱余」)、通州區皇木廠的「元槐」、房山紫草務鄉張庄村的「唐槐」、大石窩村的「明槐」、弘恩寺的明代「紫藤寄槐」、上方山上的「槐樹王」等,都是北京地區的名槐。在香山腳下,卧佛寺東南正白旗村的曹雪芹故居門前,矗立著三棵巨大古槐。其中門西第一棵干周長達4.9米,是北京地區干周長在5米左右的十幾棵粗大古槐之一。門東邊的古槐就是著名的「歪脖槐」,因此香山一帶有「門前古槐歪脖樹,小橋流水野芹麻」的小曲,在曹雪芹故居北邊的龍王廟前也屹立一棵「龍王槐」,干周長近5米。北京城悠久的建城史,加之長期和豐厚的文化積淀,形成了這座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在這座歷史上曾經為五個封建王朝的古都城,給北京的許多古槐樹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同時這些古槐也成了文化名城的見證。 在北京眾多古槐中,最著名的一棵要數北海畫舫齋古柯亭院內的「唐槐」了。它屹立在院西南角的假山上,猶如一個巨大的盆景。其樹高15米,干周長達5.3米,為唐代種植,至今已一千三百多年,是北京城區樹齡最大的古槐。古柯亭就是清乾隆皇帝下旨為此槐而建,乾隆還寫有《御制古槐詩》。詩中雲:「庭宇老槐下,因之名古柯。若尋嘉樹傳,當賦角弓歌」。 槐樹古樸典雅,吉祥昌瑞。我國自周代起就在皇宮種植槐樹,故槐樹又有「宮槐」之稱,因此故宮里的古槐很多。故宮內最著名的古槐是武英殿斷虹橋畔的十八棵元代的「紫禁十八槐」。據《舊都文物略》載:「橋北地廣數畝,有古槐十八,排列成蔭,頗飽幽致」。這十八槐棵棵雄壯,氣宇非凡。它們所以出名,是因為在明清兩代,王公大臣和宮人們出入西華門都要走這里,慈禧去頤和園也要經過十八槐。在故宮御花園的東南角,有一棵巨大的龍爪槐,為北京的「龍爪槐之最」。它樹冠上的幾個大枝向外沿水平彎曲延伸,似數條巨龍凌空飛舞,無數的小枝彎曲如鉤,像虯爪拿空,其造型優美,自然成趣,人稱「蟠龍槐」。 自古以來槐樹就為公卿大夫之樹,在周禮中有「三公面三槐」的記載。所以在歷代的國子監和貢院里都植槐樹,過去在北京的貢院里有一棵馳名京城的「文昌槐」,相傳它和考生的文運有關。國子監里古槐成片,其中在彝倫堂前西側有一棵雙干古槐,就是京城內馳名的「吉祥槐」。據說它是元代國子監第一任祭酒許衡所植,距今已七百多年。又相傳它在明末已枯,但到清乾隆年間忽又萌發。時正值慈寧太後六十壽辰,人們認為是吉祥的徵兆,所以文武百官紛紛題詩作畫。乾隆也作《御制太學古槐詩》,詩雲:「皇宮嘉蔭樹,遺跡緬前賢。初植至元歲,重榮辛未年」。此事在《日下舊聞考》中有記載:「國學古槐一株,元臣許衡所植,閱歲既久,枯而復榮。當辛未一枝,再茁之出,適慈寧六旬萬壽之歲。槐市眾生,傳為瑞事。」所以此槐又稱「復甦槐」。 國槐之所以能成為古城風貌的形象樹種,還因為國槐為北京地區的鄉土樹種,對北京的土壤氣候非常適應。它的根能在土壤中扎得很深,有很強的吸水肥的能力;國槐喜歡陽光,但又比較耐蔭;具有抗寒性強,喜歡乾冷氣候,又耐高溫的特性;對土壤通氣性能要求不嚴格,在較密實的土壤中也能頑強地生長,是北京市區最耐土壤密實的樹種之一;該樹種在北京土壤 PH值為7.5至8.5這樣的鹼性土壤中,能較好地生長,在PH值達到9.71時,還能生存;另外,國槐在城市夾雜物混雜的土壤上,仍能繼續生長,在砂礫石含量達到70%的時候,土壤中仍能見到大量的根系分布。 國槐這一北京地區栽培歷史悠久的鄉土樹種,它喜光、抗旱、抗高溫、耐鹽鹼、耐土壤密實、耐城市土壤多夾雜物的高度適應的生態特性,最能反映和代表北京城區的氣象、土壤的特徵,因此在北京民國時期栽植過的國槐、洋槐、美楊、欒樹、柳樹、合歡、芩葉楓、元寶楓、黃金樹、榆樹、龍爪槐、桑、龍須柳、椿樹等14種中,到今天也只有它能成為北京「行道樹之王」--最古老的行道樹。

『叄』 槐樹有哪些用途

國槐又叫槐樹,樹干粗直,羽狀復葉,花黃白色,蝶形花冠(花瓣5片,上面最大的1片叫旗瓣;兩旁的2片叫翼瓣,下面2片連在一起叫龍骨瓣,花冠全形像蝴蝶),雄蕊10枚,每個都分開。果實是莢果,呈念珠狀。國槐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古代常種在宮廷或壇廟內,古書上稱為「宮槐」。常見有數百年的古樹,例如,北京景山公園內有一棵國槐,相傳在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時,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朱由檢就弔死在這棵槐樹上。槐花可以入葯,又可作黃色染料。據傳在抗戰時期,八路軍曾利用槐花將白布染成淺黃色布來制軍服。槐的果實也可制葯,槐木又是良好的嶄炭材。

『肆』 求大明宮的所有宮殿

1.圖片:
三清殿
麟德殿
紫宸殿
延應殿
望仙台
龍首殿
清思殿
宣政殿
含英殿
含元殿

2.我記得的
太極宮 承乾宮

簡介
隋文帝在漢長安東南營建新都,定名大興。大興總面積達84.1平方公里,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都城。公元605年隋煬帝即位,又下令在漢魏洛陽城西十八里營建東京。東京面積45.3平方公里,是規模僅次於大興的城市。公元618年,唐建國後,改大興為長安,改東京為洛陽,又稱東都。

長安平面呈橫長矩形,東西寬9721米,南北長8652米,大城稱外郭。城內北部正中建內城,東西寬2820米,南北深3336米,面積9.4平方公里,分為南北二部。南部深1844米為皇城,城內集中建中央官署;北部深1492米為宮城,內為皇宮、太子東宮和供應服役部門的掖庭宮。宮城北倚外郭北牆,牆外為內苑和禁苑。外郭中,宮城、皇城以外部分全部建矩形的居住里坊。在皇城以南,與皇城同寬部分東西劃分為四行,每行南北劃分為九坊,共有三十六坊;在皇城、宮城東西側各劃分為東西三行,每行南北劃分為十三坊,共七十八坊;東西各以二坊建東市、西市,實有一百一十坊。各坊或東西同寬,或南北同深,並與皇城、宮城之長和寬相對應。在坊間形成九條南北向街和十二條東西街,另外沿外郭城內四面還各有順城街,共同組成全城以棋盤狀的街道網,其規模程度在中國城市史上是空前的。長安主要城門都有三個門洞,中間是皇帝專用的,左右供臣民出入。相應的,幹道上也是中間為御路,兩側是臣民用的上下行道路,兩側植槐為行道樹,最外側為排水明溝。長安官員乘馬出行有很大的馬隊,因此道路都較寬,最寬的是宮城與皇城間的東西街,寬220米,中軸線上主街寬155米,其餘主幹道寬也在100米以上,坊間的街也寬40米至60米。城內各里坊,在皇城前的四行三十六坊較小,只開東西坊門,坊內有東西橫街;在皇城左右各三行共七十四坊較大,四面各開一坊門,形成十字街,分全坊為四區,每區中又有小十字街,再分為四小區,全坊共分十六小區,每小區用三條橫巷劃分,內建住宅。但大貴族官員不受此限,有的王府、官邸可獨佔十六分之一坊、四分之一坊、半坊甚至全坊,極為巨大豪華。東西兩市各占兩坊之地,面積都在一平方公里以上,每面開二門,道路網呈井字形,內開橫巷,安排店鋪。長安還建有大量寺觀,八世紀初時有佛寺九十一座,道觀十六座。國家及大貴族建的寺觀規劃可佔半坊或全坊,如慈恩寺、興善寺。長安有大量西域中亞商人,還為他們建有波斯寺、祆祠和基督教支派景教的寺院。

唐長安的皇城與宮城相連,實即內城。自曹魏洛陽只建一宮,宮前主街兩側建官署的布局形成後,都城已較兩漢整齊壯觀,但宮殿、官署、坊市共在一城仍難免干擾。隋規劃大興城時把宮城、皇城集中於內城,坊市全部建在外郭中,是一創舉。但它的雛形已出現在北魏洛陽,隋唐長安是在它的基礎上加以完善而已。官署集中於皇城,外郭專建坊市,都可以有規則地排列,形成棋盤格狀街道網。中國古代在城市施行封閉的里市制度至遲始於戰國時期(公元前390年左右),由於在宮殿和官署之間布置,道路及街區都不甚規整,至隋唐長安把里坊布置在外郭後,才形成中國歷史上最巨大、規整、中軸對稱的里坊制城市。

『伍』 山西臨汾旅遊必去十大景點

摘要 1:洪洞大槐樹

『陸』 大行宮與清朝的哪個皇帝有關

乾隆皇帝。

地名由來:

大行宮是南京的地名,因清朝乾隆皇帝的南京行宮曾建於此而得名。據清代史料記載,清代乾隆行宮是在清代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署舊址上改建的。清代的江寧織造署即大行宮的位置大概為東到龍蟠中路,西到碑亭巷,南到棉井巷、科巷、仁孝里,北到長江後街,長寬都是1公里范圍的方框內。據考證,《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就誕生於江寧織造署中。

清代乾隆行宮後毀於火災,只剩下一片廢墟。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天王洪秀全在乾隆行宮廢墟上興建起天王府;太平天國失敗天京失陷後,破城而入的清代湘軍把天王府劫掠一空之後,又縱火將天王府燒毀;攻佔天京後不久清湘軍將軍曾國藩出任兩江總督,將兩江總督府設置在原天王府廢墟上。

(6)什麼叫大槐宮圖片擴展閱讀:

從清代高晉《南巡盛典》中的《江寧行宮》圖上可見,行宮建築大體沿東、中、西三路布局,規制森嚴,氣勢非凡。中線由南往北依次排列著大宮門、二宮門、前殿、中殿、宮門、寢宮、照房等七進建築。東西兩路各含多進院落。東側有執事房、茶膳房、轎庫房等;西南有朝房、茶膳房、南府房、便殿、寢宮、照房等;再西有茶膳房、戲台、便殿、箭亭、射圃、花園等。

行宮西北為休憩活動區域,據《南巡盛典》介紹,這里「窗楹棟宇,丹雘不施,樹石一區,以供臨憩。西偏即舊池重浚,周以長廊,通以略彳勺,俯檻臨流,有合於魚躍鳶飛之境」。可見此處主要為帶環廊的園池,包含假山、清溪及綠靜榭、聽瀑軒、判春室、勤政堂、鏡中亭、塔影樓、彩虹橋、釣魚台等景點,園內還栽種了楝、槐、柳、竹、萱草、玉蘭和曼陀羅等花木。

『柒』 老槐樹的問題

老槐樹

五月石榴 原創首發於 2006-4-29 11:08:22 人氣:323

春深綠濃,繁花斗艷的熱鬧己經謝幕。槐樹上濃綠的葉片中一串串雪白的槐花悄悄盛開在燦爛明麗的陽光中。

在樓房,圍牆,各種管道的夾縫中長著的那棵老槐樹正開著滿樹潔白的槐花。彎彎曲曲的枝桿在風中驕傲的搖著。重重的綠色遮不住那質朴的潔白,密密的枝葉擋不住沁人心脾的甜絲絲的清香。槐花的香氣很獨特不是那種膩人的濃香,也不是那種若有若無遮遮掩掩的淡香,它是那種持久清爽的甜香,讓聞到的人直想深吸一口氣,把那清香直送入肺腑。那種清香能飄到很遠的地方。因為它雖發自花來處卻是蒼桑槐樹的本身,來自於整個槐樹的根和所有的枝枝葉葉。

老槐樹的皮是黑褐色的,布滿皺折,有一種飽經蒼桑的粗糙。這棵槐樹聽說是樓下那位七旬的大媽的老伴種下的,種樹的人早己於多年前去世了。當年種下的小樹苗在這夾縫中已長過五層樓,扭曲的樹桿已有一抱多粗。在這夾縫中生長它的枝桿不能像開闊地的樹那樣自由伸展,姿意生長,只能小心翼翼地不要讓樹枝碰到樓房,圍牆,和管道,因此只有限制自己的軀扞,所以比其它樹更多了一層生存的艱辛。

看著槐樹丑曲的枝桿,你不得不佩服它的堅韌,槐樹是別人種在這個夾縫中的,它無法選擇,這也許是它的命運,但它選擇了讓自己努力的生長和適應,它用永不放棄的信念為自己爭得了一片生存的天空和一縷燦爛的陽光,因此才有了那滿樹甜香的繁花,那是它的驕傲。

每年每年它都開出滿樹繁花,一朵朵的微型小喇叭狀的小花那麼精緻細巧,雪白甜香如嬰兒般可愛,一朵朵小花排成一個個花串,在綠葉的映襯下更顯出獨特的凈白,更難得的是槐花並不是清高的無用之物,在困難年代是上好的果腹之物,就是現在每年這個時候街市上也有槐花出售。這棵老槐樹每年開花時,大家也會摘下雪白甜香的花朵分食,味道很好,應該是名付其食的綠色食品。

一陣輕風搖著槐樹,花朵飄落如雪,又像花雨降下。朵朵槐花隨風起舞,跳著最後的舞蹈,那應該是為老槐樹跳的,然後便零落為泥,化做塵土。而風卻把那花的甜香帶到遙遠的地方。這棵槐樹艱辛的夾縫中的生存,也許就是為了等待這每一年每一年的這場花開花落而頑強生存的吧。

老槐樹明年還會開出滿樹潔白甜香的繁花·

http://www.up2c.com/book/article/y2006m4/2006429110821195844.asp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0%CF%BB%B1%CA%F7&t=3

『捌』 槐樹的簡介是怎樣的

國槐又叫槐樹,樹干粗直,羽狀復葉,花黃白色,蝶形花冠(花瓣5片,上面最大的1片叫旗瓣;兩旁的2片叫翼瓣,下面2片連在一起叫龍骨瓣,花冠全形像蝴蝶),雄蕊10枚,每個都分開。果實是莢果,呈念珠狀。國槐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古代常種在宮廷或壇廟內,古書上稱為「宮槐」。常見有數百年的古樹,例如,北京景山公園內有一棵國槐,相傳在1644年李白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時,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朱由檢就弔死在這棵槐樹上。槐花可以人葯,又可作黃色染料。據傳在抗戰時期,八路軍曾利用槐花將白布染成淺黃色布來制軍服。槐的果實也可制葯,槐木又是良好的嶄炭材。

另種槐樹,叫洋槐(又叫刺槐),與槐不同屬,長像與槐相近,幼枝樹皮灰褐色,皮上有深溝,枝上有刺。花乳白色,花串大而下垂氣味芳香。雄蕊10枚,9個合成一束,另一個單獨分開,我們稱它為二體雄蕊;莢果扁寬,原產北美。據說刺槐是在1900年前後才傳人我國的,首先在青島落戶,這樣算來,大約有100餘年的歷史了。洋槐生長快,繁殖迅速,初時青島的洋槐甚多,故有人稱它為「洋槐島」,後來才在各地廣泛栽種。洋槐的樹干木材堅實富彈性,耐腐蝕性強,是做車輛、礦柱、枕木的好材料。在北方常見作行道樹或為造林樹種,栽種於荒山上。

『玖』 槐樹的主要分布地區在哪裡

槐樹在中國北部較集中,遼寧、廣東、台灣、甘肅、四川、雲南也廣泛種植。

槐,樹型高大,其羽狀復葉和刺槐相似。花為淡黃色,可烹調食用,也可作中葯或染料。未開槐花俗稱「槐米」,是一種中葯。

花期在夏末,和其他樹種花期不同,是一種重要的蜜源植物。花和莢果入葯,有清涼收斂、止血降壓作用;葉和根皮有清熱解毒作用,可治療瘡毒;木材供建築用。種仁含澱粉,可供釀酒或作糊料、飼料。皮、枝葉、花蕾、花及種子均可入葯。


(9)什麼叫大槐宮圖片擴展閱讀:

主要價值

1、園林價值

國槐是庭院常用的特色樹種,其枝葉茂密,綠蔭如蓋,適作庭蔭樹,在中國北方多用作行道樹。配植於公園、建築四周、街坊住宅區及草坪上,也極相宜。龍爪槐則宜門前對植或列植,或孤植於亭台山石旁。也可作工礦區綠化之用。夏秋可觀花,並為優良的蜜源植物。

花蕾可作染料,果肉能入葯,種子可作飼料等。又是防風固沙,用材及經濟林兼用的樹種,是城鄉良好的遮蔭樹和行道樹種,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國槐也是可以選作為混交林的樹種。

2、國槐混交林發展價值

例如國槐與泓森槐混交林,可以充分利用空間和營養面積,能較好地發揮防護效益,可增強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立地條件,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光照資源提高林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

3、經濟價值

木材富彈性,耐水濕。可供建築、船舶、枕木、車輛及雕刻等用。種仁含澱粉,可供釀酒或作糊料、飼料。種子榨油供工業用;槐角的外果皮可提餡糖等。

『拾』 現在的大雁塔簡介

【文物名稱】:大雁塔
【英文名稱】:Big Wild Goose Pagoda
【文物類別】:古建築
【文物年代】:唐代
【文物原屬】:用於安置玄奘由印度帶回經籍的佛塔
【文物現狀】:現坐落於西安市慈恩寺內
編輯本段大雁塔簡介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取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高180尺的五層磚塔,後在武則天長安年間改建為七層。
大雁塔塔通高64.5米,塔體為方形錐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中不可多得的傑作。
唐代詩人岑參曾在詩中贊道:"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 大雁塔的恢宏氣勢由此可見。
大雁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築,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徵。西安市徽中央所繪制的便是這座氣勢恢宏、古樸雄偉的唐代著名古塔。此塔是玄奘大師從印度(古天竺)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修建,故名雁塔。由於後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以示區別,人們把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薦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台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將長安風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西門楣為阿彌陀佛說法圖,圖中刻有富麗堂皇的殿堂。畫面布局嚴謹,線條遒勁流暢,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是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重要資料。塔南門兩側的磚龕內,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大唐三藏聖教序》和《述三藏聖教序記》兩塊石碑,字體清秀瀟灑。唐末以後,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說,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故又名慈恩寺西院浮屠(塔的意思)。
大雁塔初建時五層,表面磚砌,土心,後來塌毀,重建時為十層,公元704年唐武則天改建成為樓閣式的青磚塔,打破了唐朝佛塔均為單數層的慣例增高至10層。公元931年,五代時後唐王朝對大雁塔進行改建,大雁塔被降至七層,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兩個部分組成。公元1604年,明萬曆23年在維持了唐代塔體的基本造型上,在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層。塔基邊長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邊長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塔身各層壁面都用磚砌扁柱和闌額,柱的上部施有大斗,並在每層四面的正中開辟磚券的大門。塔內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層均有樓板,設置扶梯,可盤旋而上至塔頂。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題記,僅明清時期的題名碑就有二百餘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標志性建築,也是聞名中外的勝跡。國務院於1961年頒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雁塔,全稱「慈恩寺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樓閣式磚塔採用磨磚對縫,磚牆上顯示出稜柱,可以明顯分出牆壁開間,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建築藝術風格。
據史書記載,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為其母文德皇後祈求陰福所造,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附近環繞曲江池、杏圓和樂游原,風景秀麗迷人。大雁塔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師自印度歸來,帶回大量梵文經典和佛像舍利,為了供奉和儲藏這些寶物,而親自設計並指導施工的。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曾排除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經。唐高宗和唐太宗曾親自撰寫《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述三藏聖教序記碑》。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米,塔身呈方形角錐體,坐落在底面積42.5×48.5米,高4.2米的方形磚台上,青磚砌成的塔身磨磚對縫,結構嚴整,外部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大小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螺旋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格調庄嚴古樸,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是唐代建築藝術的傑作。
唐代許多著名詩人登臨大雁塔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 「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章八元的「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空中」等。尤其是岑參的《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於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
早在唐中宗神龍年間,雁塔題名就已形成風俗。凡新科進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園游宴,然後登臨大雁塔,並題名塔壁留念。當年27歲的白居易成為進士,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劉滄更豪邁地題下「及第新春選勝游,杏園初宴曲江頭;紫豪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玉樓」,把雁塔題名與登仙並提了,可見他們洋溢著春風得意的喜悅心情,把雁塔題名視作莫大的榮譽了。到後來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皆是卿相題名」的情景,可惜北宋神宗年間一場大火毀掉了珍貴的題壁。
到了慈恩寺,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這里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玄奘,河南偃師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譯家、佛學家,他於公元 628年自長安西行,歷經艱難險阻到達印度,得到戒賢法師的精心指導,公元645年回到祖國,朝廷在慈恩寺舉行了空前盛大的歡迎儀式,出動了1500多輛軒車、200多幅刺綉佛像、500多幅以金線綉出的經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輛庄寶車,盛況空前。玄奘帶回佛經657部,先後在弘福寺、慈恩寺、玉華寺等處翻譯佛經74部,共計1335卷,在我國佛教四大譯家中譯書最多,譯文最精。
玄奘還應唐太宗的囑托,由他口述,其弟子筆錄,將他17年旅途中經歷的110個城邑和傳聞的28個地區和國家的歷史、山川交通、民俗風情、物產氣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記》12卷,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這位傳奇式的人物被尊稱為「三藏法師」,他不畏艱難,排除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自唐代以來廣為流傳。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在此基礎上寫成了膾炙人口的中國古代四大小說之一《西遊記》。
大雁塔確是盡收佛學經典之家,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著顯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規模,更是您西安之行不可忽略的名勝。根據最新報道,大雁塔不是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後而建,而是玄奘大法師在貞觀二十二年為了放經書由當時的皇帝唐高宗提議而建成,後武則天時代重修過,明朝時代重修以致於今。
大雁塔建於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故又名慈恩寺塔。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外的重視。
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後來又經過多次修整。現在的塔是七層,共64米,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為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構;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築藝術的傑作。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鑲嵌著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大唐三藏聖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述三藏聖教序記》。碑側蔓草花紋,圖案優美,造型生動。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重要文物。
編輯本段大雁塔地宮
2008年5月,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所長王亞榮日前表示,和陝西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宮。由此推測玄奘自印度取經歸來後,所帶回的珍寶有可能藏於大雁塔下的地宮內。
據史料記載,唐貞觀十九年,玄奘從印度取經歸來後,帶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貝葉梵文真經及八尊金銀佛像。為了供奉和珍藏帶回的佛經、金銀佛像、舍利等寶物,經朝廷批准,玄奘親自設計建造了大雁塔。但直到現在,玄奘所帶回的珍寶到底珍藏在哪裡,卻無人知曉。
王亞榮認為,古塔地下一般情況下都有地宮,和法門寺寶塔下有地宮一樣,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千年地宮,只是大雁塔地宮尚未發掘而已。由此推測,大雁塔下的地宮里極有可能藏有玄奘當初帶回的珍寶。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長解守濤介紹說,2007年有關部門曾對大雁塔的內部結構進行探測,探地雷達曾經探測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這些空洞應該就是大雁塔的地宮。
編輯本段大雁塔觀光

【塔座】
大雁塔塔底皆有石門,門楣門框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及磚雕對聯。
在南門東西兩側的碑龕內鑲嵌著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述三藏聖教序記》碑。均為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碑文高度贊揚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弘揚佛法的歷史功績和非凡精神。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國家保護的珍貴書法碑刻。
【一層】
在唐時新進士及第後,有大唐天子於杏園賜宴,於曲江聚會飲酒,慈恩塔下題名等風俗活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曲江流飲」和「雁塔題名」。
進入南門,洞壁兩側鑲嵌有多通明代題名碑,其中「名題雁塔,天地間第一流人第一等事也」,乃是當時「雁塔」之風光寫照。此外,描寫玄奘輝煌一生的《玄奘負笈像碑》、《玄奘譯經圖碑》也值得一觀。
在塔內一層通天明柱之上,懸掛著四幅長聯,寫的是唐代的歷史、人物、故事,身臨其境,吟誦一番,頗有原詞原句的感受。
一層塔內,還設有古塔常識及中國名塔照片展,展示了佛塔的起源與發展,佛塔的結構和分類。
塔座登道的動測墁磚處,平卧有一通「玄奘取經跬步足跡石」,所刻圖案生動地反映了玄奘當年西天取經的傳說故事,以及他萬里征途、始於跬步、追求真理的奮斗精神。
【二層】
大雁塔二層的塔室內,供奉著一尊銅質鎏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像,系明初寶貴文物,被視為「定塔之寶」。到此游覽的遊客均爭先禮拜瞻仰。
在兩側的塔壁上,還附有文殊、普賢菩薩壁畫兩幅及現代名人書法多幅。多是唐代詩人登臨大雁塔有感而發的詩句,琅琅上口、意味悠長。
【三層】
在三層塔室的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貴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型。有關舍利的由來有著一段美麗的故事,系印度玄奘寺住持悟謙法師所贈,屬一乘佛寶。
大雁塔的模型是嚴格按照1:60的比例,請名家製作,選材上乘,惟妙惟肖。
【五層】
大雁塔五層上,陳列著一通釋迦如來足跡碑,該碑是依據唐代玄奘法師晚年於銅川玉華寺請石匠李天詔所刻制的佛足造像復制而成。上有諸多佛教圖案,內涵十分豐富,素有「見足如見佛,拜足如拜佛」之說法。
在五層的塔室內,還收集展出有玄奘鮮為人知的數首詩詞。可窺見玄奘高超的詩詞藝術造詣。
【六層】
六層懸掛有唐代五位詩人詩會佳作。公元752年晚秋,詩聖杜甫與岑參、高適、薛據、儲光羲相約同登大雁塔,憑欄遠眺觸景生情,酒籌助興賦詩述懷,個個才華橫溢,詩句出神入化。每人賦五言長詩一首,流傳千古不衰。
【七層】
來到大雁塔的最高處,您可向四周遠眺,古城四方四景盡收眼底,恰如置身於神奇美妙的佛國仙境。七層的塔頂,刻有聖潔的蓮花藻井,中央為一碩大蓮花,花瓣上共有14個字,連環為詩句,可有數種念法。壁上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他在印度所聞的僧人埋雁造塔傳說,向遊人解釋了最可信的雁塔由來之論說。
編輯本段大雁塔旅遊
1、交通:乘5、41、601、27路車大雁塔站下車。
2、開放時間 09:00~17:00(每日)
大雁塔公交站台以及附近的站台
========
大雁塔站(雁塔路/大雁塔十字北):5 21 23 27 30 41 224 320 401 500 501 527 601 606 609 715
大雁塔站(西北口/小寨東路/大雁塔十字西):19 24 34 44 400 408 521 610 701 游6
大雁塔站(東口/芙蓉東路):19 34 44 400 408 521 701
大雁塔站(西南口/慈恩西路):610 24 游6
雁塔西路東口站(雁塔西苑):5 19 21 24 27 30 34 41 44 224 320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游6
大雁塔南廣場站:5 19 21 24 27 30 34 41 224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游6
曲江海洋世界站:21 501 601 610 715
雁引路站:5 19 21 24 27 30 34 41 44 224 320 400 401 408 500 501 521 527 601 606 609 610 701 715 游6
大唐芙蓉園站(北門):21 501 601 610 715
大唐芙蓉園(西門)站(西門門口): 24 609
大唐芙蓉園(南門)站:24 609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翠華路)站(十字東):701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翠華路)站(十字南):27 527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翠華路)站(十字西):5 19 24 26 30 34 400 401 521 610 游6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翠華路)站(十字北):701 710
雁南路站(十字西):320 407
雁南路站(十字東):24 44 320 609
大唐芙蓉園(西門)站(曲江管委會門口):24 44 609
雁塔西路站(翠華路-雁塔西路十字西):408 605 720
雁塔西路站(翠華路-雁塔西路十字北):27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