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豹2式主戰坦克的簡介
豹1主戰坦克剛一投產,波爾舍(Porsche)公司就獲得了一項進一步發展豹1坦克的合同,以提高該坦克的戰斗效能。1967年該合同期滿時恰逢聯邦德國與美國已經在聯合研製MBT-70坦克,聯合發展計劃不允許任何一國從事自己的坦克發展。 然而,聯邦德國為豹1坦克研製了提高性能的新部件,其中一些部件為研製新坦克創造了條件。
1968年,克勞斯·瑪菲公司獲得了一項價值2500萬聯邦德國馬克的合同,製造2輛新坦克樣車。這種新坦克與後來的生產型豹1A3/豹1A4坦克相似,裝有改進型火控系統、不同的穩定裝置、新型發動機和傳動裝置,還裝有1門105mm線膛坦克炮、1挺7.62mm並列機槍和1挺7.62mm高射機槍。 1969年,當聯邦德國和美國聯合研製的MBT-70坦克還停留在樣車發展階段時,聯邦德國便利用MBT-70坦克部件發展了一種牡野豬(Eber)試驗坦克,克勞斯·瑪菲公司製造了2輛樣車。然後,在此基礎上又研製了一種叫做野豬(Keiler)的新型試驗坦克。 1970年MBT-70坦克計劃告吹,聯邦德國便作出研製豹2坦克的決定。
1972~1974年間,克勞斯·瑪菲公司制出16個車體和17個炮塔,所有樣車均裝有MBT-70坦克的倫克(Renk)公司傳動裝置和MTU公司的柴油機。 10輛樣車裝有萊茵金屬(Rheinmetall)公司的105mm線膛炮,其餘樣車安裝萊茵金屬公司的120mm滑膛炮。2輛底盤車裝有液氣懸掛裝置,但最終被採用的是帶有摩擦減振器的高強度扭桿懸掛裝置。樣車上裝有各種型式的火控系統,其中1輛樣車的炮塔頂上還裝有1門20mm遙控高射炮。樣車於1972~1974年進行了部件系統技術試驗,然後進行部隊試驗。
1975年2~3月在加拿大進行冬生試車,1975年4~5月在美國尤馬(Yuma)試驗場進行熱帶沙漠試驗。1975年2~3月在加拿大進行冬季試車,1975年4~5月在美國尤馬(Yuma)試驗場進行熱帶沙漠試驗。
豹2坦克樣車試驗情況為: 行車試驗 公路行駛34531km,起伏路行駛27472km。 發動機試驗 共試驗MB873型發動機49台,其中23台進行了台架試驗,26台裝車試驗。1975年以前,台架試驗總共進行了30000h,單台發動機最長試驗時間為2400h,進行了3次按北約試驗標准規定的400h運行試驗,在起伏地上進行了4327h耐久性行駛試驗。 傳動裝置試驗 對41台HSWL 354型液力機械綜合傳動裝置進行了試驗,其中1台為台架試驗,40台為裝車試驗。台架試驗運行了8000h,最長一次試驗持續1200h。裝車試驗共行駛158000km,最長的一次行車試驗距離為18400km。側傳動裝置與傳動裝置一起試驗,共試制了85台側傳動裝置。 行動裝置試驗 16輛樣車底盤裝有不同型式的行動裝置,按規定的項目進行反復試驗。對平衡肘、負重輪和懸掛系統進行了反復試驗,僅摩擦減振器在10年內進行的行駛性能試驗就有69000km。炮塔試驗 1973年3月~1975年12月試驗了炮塔和武器系統。用9輛樣車對120mm滑膛炮及火控系統和105mm線膛炮及火控系統進行了長達15153h的使用試驗,其中對裝有120mm火炮的炮塔試驗了4755h,對裝有105mm火炮的炮塔試驗了10398h。 射擊試驗 1972年~1975年12月進行試驗,共發射105mm炮彈3742發,發射120mm炮彈1667發。
1974年,美國和聯邦德國簽訂了關於兩國坦克發展計劃標准化理解備忘錄,1977年進行了修改,內容包括兩國關於坦克部件的標准化問題。標准化的部件包括發動機、傳動裝置、炮長望遠瞄準鏡、夜視設備、火控系統、履帶和主要武器。 為滿足美國需要,聯邦德國製造了另一種稱為豹2AV(美國稱為朴實型豹2)坦克。該坦克裝有不同的火控系統和炮塔,車體為間隙復合裝甲,還有很多受1973年中東戰爭影響進行的其他改進項目。總共製造了2個車體和3個炮塔,向美國交付了1輛完整的豹2AV坦克和1個底盤車,供美國的1976年9月進行與XM1坦克樣車的對比試驗。但美國沒有採用這種坦克而選擇了本國兩種競爭車型中的一種——克萊斯勒(Chrysler)公司的XM-1坦克。然而美國卻決定在M1的產品改進型M1A1坦克上採用聯邦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120mm滑膛炮。
1977年,聯邦德國選定克勞斯·瑪菲公司為主承包商並簽定了大量生產豹2坦克的合同,在1800輛訂貨中,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產990輛,其餘810輛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製造。 第一輛預生產型豹2坦克於1978年年底交給聯邦德國國防軍用於部隊訓練。1979年初又交付了3輛。第一輛生產型豹2坦克由克勞斯·瑪菲公司於1979年10月在慕尼黑交付。到1982年底年產量達到300輛水平。
聯邦德國陸軍的1800輛豹2坦克訂貨分5批生產: 第一批380輛,1979年開始生產時尚未安裝處於研製階段的熱成像瞄準鏡,但為該鏡留有安裝位置和介面。為保證部隊使用,車上裝有PZB200型微光觀瞄儀器。 第二批450輛,1981年開始生產,裝有熱成像瞄準鏡,並提高了某些部件和系統的性能。從外觀看,取消了橫風感測器、提高了車長周視潛望鏡的高度(增高5cm),為方便與車外乘員通話而在炮塔左後側增設了車外通話介面,加大了三防通風斗尺寸等。 第三批300輛,1983年開始生產,其標准與第二批基本相同。 第四批300輛,1984年開始生產,採用了新型SEM80/90車用電台,該電台天線較短,為炮長增裝了1個依託支架、使炮長能方便地進行瞄準和射擊。 第五批370輛,1985年開始生產,裝有數字式電子計算機,配有彈道程序,還裝有訓練使用的射擊模擬器介面和自動滅火抑爆系統。 前三批豹2坦克的費用為51億聯邦德國馬克,5批的總費用為92億聯邦德國馬克。
1987年10月30日,聯邦德國政府批准了150輛豹2坦克的新訂貨計劃,其中55%由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產,其餘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製造。1988年1月新訂購的第一輛豹2坦克交貨,然後克勞斯·瑪菲公司以每月5輛的速度生產,克虜伯·馬克公司以低於每月5輛的速度陸續生產。這150輛豹2坦克將代替經過改進後運往土耳其的150輛豹1A4坦克。此外,另有100輛豹2坦克新訂貨即將被批准,以補充運往土耳其250輛豹1A4坦克的空缺。這100輛豹2坦克,其中65輛由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產,35輛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製造。
聯邦德國陸軍擁有1800輛豹2坦克中的第一批正返回工廠進行大修,用觀瞄與測距合一的熱成像瞄準鏡代替臨時性使用的微光夜視裝置。該熱成像瞄準鏡已成為第二批及以後幾批豹2坦克的制式裝備。第二批豹2坦克的其他變化還包括取消了橫風感測器、改進了排氣格柵,修改了工具儲藏箱和指揮塔蓋等。 第五批豹2坦克使用新的油漆圖案、數字式火控計算機機芯和滅火抑爆系統。
結構特點:
一、總體布置 該坦克車體由間隙復合裝甲製成,分成3個艙:駕駛艙在車體前部,戰斗艙在中部,動力艙在後部。 駕駛員位於車體右前方,有1個向右旋轉開啟的單扇艙蓋和3具觀察潛望鏡,其中中間1具潛望鏡可以更換成被動夜視潛望鏡。駕駛艙左邊的空間儲存炮彈。 炮塔在車體中部上方,車長和炮長位於右邊,裝填手拉於左邊。炮塔後部有1個可儲存一部分炮彈的大尾艙;炮塔頂上有兩個艙蓋,右邊一個是車長艙蓋,左邊一個為裝填手艙蓋;炮塔左邊有1個補給彈葯用的窗口。
二、武器系統:
1.主要武器 該坦克安裝萊茵金屬公司研製的120mm滑膛炮,炮管長5.3m,用電渣重熔鋼製成,裝有熱護套和抽氣裝置,設計膛壓為710MPa,實際使用膛壓為500MPa(5500kgf/cm2)。炮管系用自緊工藝製造,內膛表面經鍍鉻硬化處理,從而提高了炮管的疲勞強度、磨損壽命和防腐蝕能力。炮管壽命為650發(標准動能彈)。 整個火炮系統帶防盾重4290kg,不帶防盾重3100kg(包括炮管、熱護套、抽氣裝置和炮閂),炮管重1315kg。最大後坐距離為370mm,一般後坐距離為340mm。
2.彈葯 120mm滑膛炮配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兩種彈葯。車上裝42發彈,其中27發儲存在駕駛員左邊的車前部分,15發儲存在炮塔尾艙里。 DM13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是120mm火炮的主彈種,由彈丸、可脫落彈托和鋼底半可燃葯筒構成。彈丸由彈套、尾翼、彈芯和裝在彈底的曳光裝置組成的彈芯直徑為38mm、長徑比為12:1。彈芯為外部套有鋼套的鎢彈芯。該穿甲彈的初速約為1650m/s,最大有效射程為3500m。 DM12多用途破甲彈具有破甲和殺傷雙重作用,初速為1143m/s。該彈為尾翼穩定彈,短尾翼用鋁合金擠壓製成,經表面熱處理,可承受500MPa以上的膛壓;採用了壓電引信;改進了點火裝置,將原來的單孔底火改成多孔底火,在周圍一圈開有徑向孔,使點火時間從22ms縮短為5ms。 半可燃葯筒由惰性纖維、硝化棉、二苯胺、樹脂等混合製成,內裝發射葯、底火和緩蝕添加劑襯套。為防止葯筒受潮和微生物侵蝕,在葯筒上塗有一層油膜。 DM23彈是於1983年採用的聯邦德國第二代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其整體式鎢鎳合金彈芯的直徑為32mm,長徑比為14:1。 DM33彈是第三代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具有更大的長徑比,但至今尚未投產。 該坦克的彈葯與美國M1A1坦克的彈葯通用。
3.火控系統 火控系統是由機械、光學、液壓和電子件組成的綜合系統,因採用穩像式瞄準鏡,火炮液壓伺服系統隨動於瞄準鏡。該綜合系統通常被稱為指揮儀式火控系統,由於是穩定質量較小的瞄準鏡並設有位置和速度復合電路,因而具有易於穩定和很高的行進間對運動目標的射擊命中率。 車長有1個向後開啟的圓艙蓋和可360°觀察的潛望鏡,艙蓋前裝有1個PERI-R17型穩定的周視主瞄準鏡,該鏡有2×和8×兩咱放大倍率。 炮長有1個雙放大倍率的穩定式EMES 15型潛望式瞄準鏡,其中包括激光測距儀和熱成像裝置。裝在EMES 15型瞄準鏡中的熱像儀能使火炮在夜間或不良天氣下或者對偽裝的目標進行瞄準和射擊。炮長還有1個輔助的FERO-Z18型望遠式單目夜間瞄準鏡,放大倍率為8×。在夜間,車長用與炮長EMES 15型瞄準鏡相連的熱成像瞄準鏡觀察戰場。EMES 15瞄準鏡的圖像可以傳給車長的PERI-R17型瞄準鏡,使車長也能看到同炮長相同的圖像。此外,車長還可以通過計算機控制的測試台控制檢測系統RPP 1-8,自動地監視火控系統的工作情況。炮長的EMES 15型雙目穩定式三合一主瞄準鏡的反射鏡頭是雙向穩定的,其晝間通道的放大倍率為12×,視場為5°。
該坦克樣車原採用蔡斯(Zeiss)公司的EMES 12型體視、激光測距儀,生產型車採用美國休斯(Hughes)公司專利的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並與EMES 15型炮長主瞄準鏡組合為一體。激光測距儀最大測量距離為9990m,精度±10m,測得的距離、火力准備和所選彈種的數據都顯示在炮長瞄準鏡下部。火控計算機由通用電氣德律風根(AEG-Telefunken)公司的FLER-H型混合式計算機發展為在第五批豹2坦克上安裝的數字式電子計算機,該計算機可計算瞄準角和火炮橫向提前角,涉及的參數有目標距離、車輛傾斜角、目標的運動方向、橫風和彈道數據等。火控計算機計算了這些參數後將控制信息送入武器隨動系統,後者將武器與炮長的EMES 15或車長的PERI-R17型瞄準鏡的瞄準線對准。 炮長還有1個安裝在炮塔頂部的觀察潛望鏡,裝填手有1個單目觀察潛望鏡。
4.輔助武器 輔助武器有兩種,一種是萊茵金屬公司的MG3A1式7.62mm並列機槍,安裝在120mm火炮左側,射速為1200發/min;另一種是安裝在裝填手艙蓋環形支架上的MG3A1式7.62mm高射機槍,用於防空,高低射界為-10°~+75°。 該坦克上載有7.62mm機槍彈4754發,其中2000發儲藏在炮塔里。
三、推進系統:
1.發動機 該坦克裝有MTU公司研製的MB873Ka-501型發動機,它是一種4沖程12缸V型90°夾角水冷預燃室式增壓中冷柴油機,在2600r/min時,功率為1103kW(1500馬力)。 該發動機具有單位體積功率高、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油經濟性好、起動性好等特點。與豹1坦克使用的MB838型發動機相比,平均有效壓力從0.81MPa(8.3kgf/cm2)提高到1.07MPa(10.9kgf/cm2)、排量從374L增加到476L、轉速從2200r/min提高到2600r/min,因而使功率從610kW(830馬力)增加到1103kW(1500馬力),提高87%。另一方面,通過減小進氣管、噴油泵和氣缸蓋尺寸以及改進油底殼等部件,使發動機的結構尺寸更加緊湊。該發動機的單位體積功率從MB838型的388kW/m3(528馬力/m3)提高到543kW/m3(738馬力/m3)、比重量從3.1kgkW(2.3kg/馬力)降低到2.04kg/kW(1.5kg/馬力)。因而使豹2坦克具有比較好的加速性能,從零加速到32km/h僅需7s。然而,環形散熱器冷卻系統消耗功率達到162kw(220馬力),比其他坦克要高。
2.傳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倫克(Renk)公司研製的HSWL 345型液力機械傳動裝置,它是聯邦德國和美國聯合研製MBT-70坦克的技術成果之一。 該傳動裝置由可自控閉鎖的液力變矩器、倒順機構、行星變速機構、液力-液壓轉向裝置、液力制動器和匯流行星排等部件組成。 液力變矩器為二級渦輪綜合變矩器,最大變矩系數為25,可自控閉銷。 倒順機構由3個錐形齒輪、2個行星排和2個制動器組成,由駕駛員操縱,實現車輛的前進或倒退行駛。
行星變速機構由3個行星排、3個制動器和1個片式離合器組成,與倒順機構相配合,可以得到4個前進檔和4個倒檔,但僅使用2個倒檔。 轉向裝置是液力-液壓復合的雙流差速再生式機構,液力偶合器的作用是增加零軸上的轉向扭矩,液壓轉向機構實現每個轉向半徑的無級調節。掛空檔時,發動員機功率全部經過液力-液壓轉向機構傳遞,實現原位轉向。 液力制動器具有5147kW(7000馬力)的最大吸收功率能力,它與機械制動器共同構成豹2坦克的制動系統,最大制動力矩為24.5kN·m(2500kgf·m),可以使55t重的豹2坦克從65km/h的行車狀態在3.6s內制動停車。
3.行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扭桿懸掛,車體每側有7個負重輪、4個托帶輪、1個後置主動輪、1個前置誘導輪和1個履帶調節器。懸掛裝置包括14根高強度扭桿、10個摩擦減振器和10個液壓限制器。負重輪的動行程為350mm,靜行程為176mm。 在第一、二、三、六和七負重輪位置處,裝有新型片式摩控減振器,10個摩控減振器的吸功能力為61kN·m。在這些負重輪位置處,還裝有筒式結構的液壓限制器,每個重11.5kg,當負重輪以2.94m/s向上運動時,10個液壓限制器的總吸功能力為170kN·m。該坦克的行動裝置具有良好的減振性能,總吸功能力比豹1坦克提高79%,達422kN·m。 該坦克採用迪爾(Diehl)公司研製的570A型雙銷式履帶,履帶板寬635mm,節距為183.5mm,板體上加有可以更換的橡膠襯墊,銷耳有橡膠套,履帶壽命達6400km,橡膠襯墊壽命為1600km。履帶調節器為機械式。
四、防護系統:
1.裝甲防護 該坦克的設計把乘員生存力量於20項要求之首位,車體和炮塔均採用間隙復合裝甲,車體前端呈尖角狀,增加了厚的側裙板,車體兩側前部有3個可起裙板作用的工具箱,提高了正面弧形區的防護能力。炮塔外輪廓低矮,防彈性好,設計時考慮了中彈後的防二次效應問題,將待發彈存於炮塔尾艙,並用氣密隔板將彈葯與戰斗艙隔離。
2.三防裝置 該坦克採用集體防護式三防通風裝置,安裝在底盤左側的裝甲板內,維護保養方便,空氣過濾器可從外部更換。
3.滅火系統 前4批生產型豹2坦克的乘員艙未安裝自動滅火系統,1985年聯邦德國為第五批生產型豹2坦克安裝了英國格萊維諾(Graviner)公司生產的乘員艙滅火抑爆裝置。
4.煙幕彈發射器 炮塔兩則後部各裝1組煙幕彈發射器,每組有8具發射器。
科索沃
科索沃的德國駐軍在運輸豹2德國的科所沃派遣隊有許多豹2A4和豹2A5s . 其中至少有一輛發生交火作戰被拍下來.
阿富汗戰役
加拿大借用了20輛德國的豹2A6M, 用於阿富汗戰爭。在2007/11/2的攻擊行動中, 一輛2A6M 被地雷命中,但是沒有任何傷亡: 車長寫給德國指揮官的信中說"我的組員被地雷命中,也是第一次實戰測試底盤的抗地雷強度.結果是有效的." 戰車可說是救了組員的命.[3][4] 加拿大國防部長Rick Hiller否認報道中說一輛豹2被土製地雷炸毀到無法使用, 堅持該戰車是可以修復的輕微損傷. 並表示"塔利班伏擊了很多豹2" 卻讓自己學到了慘痛的一課:"他們很快就會輸掉戰爭".
丹麥也部署了豹2於阿富汗南部.[6] 2008一月,丹麥停止側翼演習因為塔利班軍隊已經接近了Helmand河, 戰車必須用於支援丹麥和英國步兵以固守防禦.[7] 在 2008/2/26 一輛丹麥豹2中了地雷,毀掉一邊履帶. 無人受傷坦克也可修復.
② 豹-2A6主戰坦克是怎樣的
聯邦德國20世紀70年代研製的主戰坦克,其戰斗全重55.15噸,乘員4人,坦克最大速度72千米/小時,最大行程550千米。主要武器有120毫米滑膛炮1門,配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彈,彈葯基數42發。
1970年,當時的聯邦德國准備和美國聯合研製一種新型坦克,可是後來美國單方面撤出,於是聯邦德國便作出單獨研製的決定,並且命名為豹2坦克,因為豹式坦克在二戰中曾經名揚世界,第一批豹-2式坦克從工廠下線後,各項指標都非常優秀,讓德國陸軍非常滿意。1978年年底,豹-2式坦克被聯邦德國國防軍用於部隊訓練。
豹2主戰坦克自身重量55噸,乘員4人。車體和炮塔均採用間隙復合裝甲,車體前端呈尖角狀,增加了厚的側裙板。安裝120毫米滑膛炮,裝有熱護套和抽氣裝置,配備坦克彈葯42發,其中27發儲存在駕駛員左邊的車前部分,15發儲存在炮塔尾艙里。
它的炮彈是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兩種。另外還包括萊茵mG3A1式7.62毫米並列機槍和mG3A1式7.62毫米高射機槍。炮塔兩則後部各裝1組煙幕彈發射器,每組有8具發射器,用於施放煙霧保護自己。
豹2坦克裝有mTU的mB873Ka-501型發動機,功率為1103kW(1500馬力)。它的最大速度70千米/小時,最大越野速度45千米/小時,可以連續行進550千米。這在當時的同類坦克中是絕對的佼佼者,所以它一誕生,就躋身世界優秀坦克的行列。
豹2坦克是德國陸軍的主戰坦克,也是歐洲范圍內的最具威脅的陸戰武器,拒不完全統計,這種坦克先後生產了2000多輛,除了德國陸軍,還有其他一些國家裝備使用了豹2主戰坦克,其中包括荷蘭購買了445輛,奧地利從荷蘭那裡接收了114輛,西班牙陸軍向德國租借了108輛,丹麥和瑞士各購買了51輛和380輛,土耳其也購買了一批豹2坦克。
豹-2A6主戰坦克
③ 陸戰王者——德國「豹2」-A6主戰坦克的豹1坦克
豹1主戰坦克剛一投產,波爾舍(Porsche)公司就獲得了一項進一步發展豹1坦克的合同,以進步該坦克的戰斗效能。1967年該合同期滿時恰逢德國與美國已經在聯合研製MBT-70坦克,聯合發展計劃不許可任何一國從事自己的坦克發展。
然而,德國為豹1坦克研製了進步性能的新部件,其中一些部件為研製新坦克建立了條件。1968年,克勞斯·瑪菲公司獲得了一項價值2500萬德國馬克的合同,製造2輛新坦克樣車。這種新坦克與後來的生產型豹1A3/豹1A4坦克相似,裝有改進型火控體系、不同的穩固裝置、新型動員機和傳動裝置,還裝有1門105mm線膛坦克炮、1挺7.62mm並列機槍和1挺7.62mm高射機槍。
1969年,當德國和美國聯合研製的MBT-70坦克還停留在樣車發展階段時,德國方便用MBT-70坦克部件發展了一種牡野豬(Eber)實驗坦克,克勞斯·瑪菲公司製造了2輛樣車。然後,在此根基上又研製了一種叫做野豬(Keiler)的新型實驗坦克。
1970年MBT-70坦克計劃告吹,德國便作出研製豹2坦克的決定。1972~1974年間,克勞斯·瑪菲公司制出16個車體和17個炮塔,所有樣車均裝有MBT-70坦克的倫克(Renk)公司傳動裝置和MTU公司的柴油機。
10輛樣車裝有萊茵金屬(Rheinmetall)公司的105mm線膛炮,其餘樣車安裝萊茵金屬公司的120mm滑膛炮。2輛底盤車裝有液氣懸掛裝置,但最終被採納的是帶有摩擦減振器的高強度扭桿懸掛裝置。樣車上裝有各種型式的火控體系,其中1輛樣車的炮塔頂上還裝有1門20mm遙控高射炮。樣車於1972~1974年進行了部件體系技能實驗,然落伍行部隊實驗。1975年2~3月在加拿大進行冬生試車,1975年4-5月在美國尤馬實驗場進行熱帶沙漠實驗。1975年2~3月在加拿大進行冬季試車,1975年4-5月在美國尤馬實驗場進行熱帶沙漠實驗。豹2坦克樣車實驗情況為:
行車實驗 公路行駛34531千米,起伏路行駛27472千米。
動員機實驗 共實驗MB873型動員機49台,其中23台進行了台架實驗,26台裝車實驗。1975年以前,台架實驗總共進行了30000h,單台動員機最長實驗時光為2400h,進行了3次按北約實驗標准規定的400h運行實驗,在起伏地上進行了4327h耐久性行駛實驗。
傳動裝置實驗 對41台HSWL 354型液力機械綜合傳動裝置進行了實驗,其中1台為台架實驗,40台為裝車實驗。台架實驗運行了8000h,最長一次實驗連續1200h。裝車實驗共行駛158000千米,最長的一次行車實驗距離為18400千米。側傳動裝置與傳動裝置一起實驗,共試制了85台側傳動裝置。
舉動裝置實驗 16輛樣車底盤裝有不同型式的舉動裝置,按規定的項目進行反復實驗。對平衡肘、負重輪和懸掛體系進行了反復實驗,僅摩擦減振器在10年內進行的行駛性能實驗就有69000千米。炮塔實驗 1973年3月~1975年12月實驗了炮塔和兵器體系。用9輛樣車對120mm滑膛炮及火控體系和105mm線膛炮及火控體系進行了長達15153h的運用實驗,其中對裝有120mm火炮的炮塔實驗了4755h,對裝有105mm火炮的炮塔實驗了10398h。
射擊實驗 1972年~1975年12月進行實驗,共發射105mm炮彈3742發,發射120mm炮彈1667發。
1974年,美國和德國簽訂了關於兩國坦克發展計劃標准化了解備忘錄,1977年進行了修正,內容包括兩國關於坦克部件的標准化問題。標准化的部件包括動員機、傳動裝置、炮長望遠瞄準鏡、夜視設備、火控體系、履帶和主要兵器。
為滿足美國需要,德國製造了另一種稱為豹2AV(美國稱為朴實型豹2)坦克。該坦克裝有不同的火控體系和炮塔,車體為間隙復合裝甲,還有很多受1973年中東戰斗影響進行的其他改進項目。總共製造了2個車體和3個炮塔,向美國交付了1輛完全的豹2AV坦克和1個底盤車,供美國的1976年9月進行與XM1坦克樣車的比較實驗。但美國沒有採納這種坦克而選擇了本國兩種競爭車型中的一種——克萊斯勒(Chrysler)公司的XM-1坦克。然而美國卻決定在M1的產品改進型M1A1坦克上採納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120mm滑膛炮。
1977年,德國選定克勞斯·瑪菲公司為主承包商並簽定了大量生產豹2坦克的合同,在1800輛訂貨中,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產990輛,其餘810輛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製造。
第一輛預生產型豹2坦克於1978年年底交給德國國防軍用於部隊訓練。1979年初又交付了3輛。第一輛生產型豹2坦克由克勞斯·瑪菲公司於1979年10月在慕尼黑交付。到1982年底年產量達到300輛程度。
德國陸軍的1800輛豹2坦克訂貨分5批生產:
第一批380輛,1979年起頭生產時尚未安裝處於研製階段的熱成像瞄準鏡,但為該鏡留有安裝地位和介面。為保證部隊運用,車上裝有PZB200型微光觀瞄儀器。
第二批450輛,1981年起頭生產,裝有熱成像瞄準鏡,並進步了某些部件和體系的性能。從外觀看,取締了橫風感測器、進步了車長周視潛望鏡的高度(增高5cm),為方便與車外乘員通話而在炮塔左後側增設了車外通話介面,加大了三防通風斗尺寸等。
第三批300輛,1983年起頭生產,其標准與第二批根基雷同。
第四批300輛,1984年起頭生產,採納了新型SEM80/90車用電台,該電台天線較短,為炮長增裝了1個依託支架、使炮長能方便地進行瞄準和射擊。
第五批370輛,1985年起頭生產,裝有數字式電子計算機,配有彈道程序,還裝有訓練運用的射擊模仿器介面和主動滅火抑爆體系。
前三批豹2坦克的費用為51億德國馬克,5批的總費用為92億德國馬克。
1987年10月30日,德國政府同意了150輛豹2坦克的新訂貨計劃,其中55%由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產,其餘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製造。1988年1月新訂購的第一輛豹2坦克交貨,然後克勞斯·瑪菲公司以每月5輛的速度生產,克虜伯·馬克公司以低於每月5輛的速度陸續生產。這150輛豹2坦克將代替經過改進後運往土耳其的150輛豹1A4坦克。此外,另有100輛豹2坦克新訂貨即將被同意,以彌補運往土耳其250輛豹1A4坦克的空缺。這100輛豹2坦克,其中65輛由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產,35輛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製造。
德國陸軍擁有1800輛豹2坦克中的第一批正返回工廠進行大修,用觀瞄與測距合一的熱成像瞄準鏡代替臨時性運用的微光夜視裝置。該熱成像瞄準鏡已成為第二批及以後幾批豹2坦克的制式設備。第二批豹2坦克的其他變化還包括取締了橫風感測器、改進了排氣格柵,修正了工具儲藏箱和指揮塔蓋等。
第五批豹2坦克運用新的油漆圖案、數字式火控計算機機芯和滅火抑爆體系。
結構特徵
④ 介紹一下德國豹-2坦克的資料
坦克技術性能
豹2主戰坦克(A4型)全重55噸,乘員4人。該坦克的設計把乘員生存力量於20項要求之首位。車體和炮塔均採用間隙復合裝甲,車體前端呈尖角狀,增加了厚的側裙板。炮塔外輪廓低矮,防彈性好,設計時考慮了中彈後的防二次效應問題,將待發彈存於炮塔尾艙,並用氣密隔板將彈葯與戰斗艙隔離。該坦克採用集體防護式三防通風裝置。第五批生產型豹2坦克開始安裝英國格萊維諾乘員艙滅火抑爆裝置。
豹2坦克安裝萊茵金屬公司研製的120mm滑膛炮,裝有熱護套和抽氣裝置,炮管系用自緊工藝製造,內膛表面經鍍鉻硬化處理。坦克彈葯基數為42發,其中27發儲存在駕駛員左邊的車前部分,15發儲存在炮塔尾艙里。配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兩種彈葯。萊茵金屬公司已研製了5代120毫米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其中DM13長徑比為12:1,DM21長徑比為14:1,更新型的DM33、DM43、DM53則具有更大的長徑比。最新的型號可配用於豹2A6的L/55滑膛炮,穿甲性能大幅提高。
輔助武器包括萊茵MG3A1式7.62mm並列機槍和MG3A1式7.62mm高射機槍°。炮塔兩則後部各裝1組煙幕彈發射器,每組有8具發射器。
火控系統是採用指揮儀式穩像火控系統,具有易於穩定和很高的行進間對運動目標的射擊命中率。車長配有PERI-R17型穩定的周視主瞄準鏡。炮長有雙放大倍率的穩定式EMES 15型潛望式瞄準鏡,其中包括激光測距儀和熱成像裝置。裝在EMES 15型瞄準鏡中的熱像儀能使火炮在夜間或不良天氣下或者對偽裝的目標進行瞄準和射擊。炮長還有1個輔助的FERO-Z18型望遠式單目夜間瞄準鏡。
坦克樣車原採用蔡斯EMES12型激光測距儀,生產型車採用美國休斯公司專利的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並與EMES15型炮長主瞄準鏡組合為一體。激光測距儀最大測量距離為9990m,精度±10m。火控計算機由通用電氣德律風根的FLER-H型混合式計算機發展為在第五批豹2坦克上安裝的數字式電子計算機。
豹2坦克裝有MTU的MB873Ka-501型發動機,功率為1103kW(1500馬力)。傳動裝置採用倫克HSWL345型液力機械傳動裝置。行動裝置採用扭桿懸掛,車體每側有7個負重輪、4個托帶輪、1個後置主動輪、1個前置誘導輪和1個履帶調節器。 坦克機動性能數據(豹2A4型)
公路最大速度72km/h
越野最大速度55km/h
0-32km/h加速時間7s
燃料載量1200L
公路最大行程550km
涉水深 無准備1.00m 有準備2.35m
潛渡深 4.00m
爬坡度60%
側傾坡度30%
攀垂直牆高1.10m
越壕寬3.00m
⑤ 請問誰能詳細介紹下二戰末期的「豹2」式坦克
二戰時期,德國沒有豹2坦克。豹2主戰坦克是聯邦德國20世紀70年代研製的主戰坦克。其戰斗全重55.15噸,乘員4人,坦克最大速度72 千米/小時,最大行程550千米。主要武器有120毫米滑膛炮1門 ,配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彈,彈葯基數42發。火控系統包括大炮雙向穩定、數字式計算機、激光測距、熱成像夜瞄裝置等。車體和炮塔採用間隙式復合裝甲,配有集體式三防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
在二戰時期,德國擁有的是五號中型坦克,俗稱「黑豹」式坦克,或「豹」式坦克。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蘇德戰爭初期的「T-34危機」。德國原有坦克戰術性能偏重機動性,不太重視火力和防護,在「閃電戰」運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進入蘇聯戰場,面對火力和裝甲強大的T-34和KV-1後,德國的Ⅰ、Ⅱ、Ⅲ、Ⅳ號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臨被動挨打的地步。除加緊改進Ⅲ、Ⅳ號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將領在1941年底的時候強烈要求研製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賓士、MAN等公司研製30噸級坦克以對抗T-34/76。1942年2月,戴姆勒-賓士公司和MAN公司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最後設計方案,即VK3002(DB)中型坦克和VK3001(M)中型坦克。1942年5月11日,VK3002(M)的設計方案獲得通過並被命名為五號中型坦克。
五號中型坦克有許多衍生版本,它們之間的差異與其他德國坦克的衍生型號相比相對較小。五號中型坦克的設計基本保持不變,從第一款到最後一款坦克的武器裝備和裝甲厚度只有輕微的變化。而且大部分所做的更改、設計或提高機械性能等行為皆是在戰斗後進行的。
五號中型坦克坦克的主炮為萊茵金屬公司生產,攜帶79發炮彈(G型為82發)的75毫米半自動KwK42 L70火炮。這款主炮使用了三種不同的彈葯:APCBC-HE、HE和APCR三款,以作為供應彈葯短缺。而75毫米炮在此時並不算是大口徑的火炮,但是五號中型坦克的主炮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具威力的火炮之一。其特長炮管和強大的推動力,更為其提供了高速的發炮能力。此外,由於坦克上的瞄準器敏感度較低,這使得五號中型坦克坦克能夠更容易擊中敵軍坦克。加上此火炮的貫穿能力比88毫米KwK36 L56火炮高,令五號中型坦克成為了戰場上強大的坦克之一。而且,它也裝上了兩支MG34機槍,分別安裝於炮塔上及車身斜面上,有助於掃除步兵及防空用途。
如果把額外安裝的火炮和斜甲排除在外的話,五號中型坦克無疑是德國很常見的坦克設計。坦克的重量由預計35噸增加至43噸,更被安裝了一個可以提供700匹馬力,以齒輪箱及掌控系統驅動的梅巴赫HL230P30 V-12汽油發動機,而這種發動機一般被認為可以承受連續行進2000公里的負荷。為了把發動機的故障減到最少,開發人員特意安裝調速器以把發動機的轉數下調至每分鍾2500轉。此外,調速器的安裝也使得五號中型坦克行進的速度由55千米/小時下降至46千米/小時。
五號中型坦克坦克的炮塔防盾採用鑄造形式,厚度為100毫米。炮塔可以通過電動或手動裝置旋轉。電動轉動炮塔一周所需時間由15秒至93秒不等,這是由發動機的轉數決定的。手動旋轉手柄有2個,分別在炮長位置和裝填手位置,單個手柄旋轉一周炮塔僅旋轉0.366度,若炮塔轉動一周需旋轉984周,2柄同旋需490周。
五號中型坦克坦克的懸吊系統由前方的驅動扣鏈齒輪、後方的導輪和八個塗上橡膠的鋼輪所組成,它更在每個震臂中添上兩支扭力棒作為其懸吊系統的另外部份。因此,五號中型坦克的造價十分昂貴且很費時,但這亦為它帶來了當時較為先進的越野性能。而五號中型坦克的控制系統則以ZF公司設計的7檔AK 7-200同步齒合齒輪箱及MAN公司出產,以控制桿駕馭的單軸條掌控系統組成。其掌控系統允許以一個固定的軸條來驅動每個齒輪箱。當齒輪愈大,轉動的半徑就會愈大。如果其半徑比要求中大,那麼掌舵用的剎車系統就可用來收緊齒輪的轉動。
⑥ 陸戰王者——德國「豹2」-A6主戰坦克的型號演化
荷蘭豹2坦克
荷蘭1979年3月訂購了445輛豹2坦克,合同額為21億德國馬克。
德國為荷蘭陸軍生產的首批4輛豹2坦克於1981年年中製成。
該坦克與德國陸軍的第二、三批生產型豹2坦克根基雷同。
1983年,駐德國荷蘭皇家第四十一裝甲旅首先設備該坦克。荷蘭陸軍還訂購了20輛豹2坦克駕駛員訓練車。
瑞士豹2坦克
瑞士豹2坦克與德國豹2坦克相似。
豹2駕駛訓練車
德國陸軍和荷蘭陸軍各訂購22輛豹2駕駛訓練車。
豹2(BPz3型)裝甲搶救車
性能數據
(第五批產品)
型號 豹2
乘員 4人
戰斗全重 55150千克
單位功率 20千瓦/t
單位壓力 81.4kPa
車長
炮向前 9.668m
炮向後 8.498m
車寬
帶裙板 3.700米
不帶裙板 3.540米
車高
至炮塔頂 2.480米
至指揮塔頂 2.807m
火線高 2.010米
車底距地高
前部 0.540米
後部 0.490米
履帶寬 635mm
履帶中心距 2.785m
履帶著地長
左側 4.940米
右側 4.920米
公路最大速度 72千米/小時
越野最大速度 55千米/小時
0—32千米/小時加速時光 7s
燃料儲備 1200L
公路最大行程 550千米
涉水深
無預備 1.00米
有預備 2.35m
潛渡深 4.00米
爬坡度 60%
側傾坡度 30%
攀垂直牆高 1.10米
越壕寬 3.00米
最小轉向半徑 原位
動員機
生產公司 MTU
型號 MB873Ka-501
類型 12V水冷多種燃料
渦輪增壓中冷動員機
功率/轉速 1103千瓦/2600r/min
傳動裝置
生產公司 倫克(Renk)
型號 HSWL 354
類型 液力機械
前進檔/倒檔數 4/2
轉向裝置類型 液力-液壓復合、雙流差速式
懸掛裝置類型 扭桿
主要兵器口徑/型號/類型 120mm/Rh120-L44/滑膛
並列兵器口徑/型號/類型/數量 7.62mm/MG3A1/機槍/1挺
防空兵器口徑/型號/類型/數量 7.62mm/MG3A1/機槍/1挺
煙幕彈發射器總數量 2×8具
熱煙幕 無
彈葯基數
炮彈 42發
7.62mm機槍彈 4750發
穿甲彈初速 1650米/s
炮塔驅動方式 電液/手動
炮塔旋轉范疇 360°
車長超越把持 有
火炮俯仰范疇 -9°~+20°
火炮最大俯仰速度 9.5°/s
炮塔最大回轉速度 49°/s
火炮穩固器
上下向 有
程度向 有
火控體系類型 指揮儀式
測距儀型號 EMES 15(三合一)
彈道計算機類型 數字式電子計算機
車長瞄準鏡型號 PERI-R17
車長夜間瞄準鏡型號 PERI-R17與炮長的EMES 15相連
炮長瞄準鏡類型/型號 雙目、雙向獨立穩固/EMES 15
炮長夜間瞄準鏡型號 EMES 15(晝夜合一)
炮長輔助瞄準鏡型號/類型 FERO-Z18/單目
夜間瞄準鏡類型 熱成像
裝甲結構類型
車體 間隙復合
炮塔 間隙復合
三防裝置 有
滅火抑爆體系 有
光電報警或抗衡設備 無
電氣體系電壓 24V
蓄電池數量/電壓/容量 8個/12V/125Ah
⑦ 德國的豹2式主戰坦克被稱為坦克之王,知道為什麼嗎
主要是工藝好 德國人做事精益求精
⑧ 誰有德國豹一A5 豹二坦克的高清三視圖建模用
建議自己用CAD再描一下線就可以了!
⑨ 豹2坦克裝甲防護能力圖,豹2坦克有幾種改進型
豹2A5
豹2A5型主要改進包括:炮塔前弧區裝有新的增強型裝甲組件;用全電系統取代原有的液壓火控與穩定系統;改進120毫米火炮反後坐裝置,以便將來安裝萊茵金屬公司的120毫米L/55滑膛炮;車長的頂置PERI R17 A2瞄具有一個熱成像通道;車體後部的TV攝像機與監控器屏幕相連,使駕駛員可以快速安全地轉向;能與指揮與控制系統相連的以光纖技術和全球定位系統為基礎的復合導航系統;改進型激光測距機數據處理器。
雖然一些西方專家認為,拿坦克對付沒什麼重武器的塔利班是「殺雞用牛刀」,但加拿大軍方認為,「豹2」能幫助地面部隊更有效地圍剿抵抗運動的根據地,尤其能為步兵提供遠比普通火炮及時准確的遠程打擊,士兵們不必再去苦等戰斗機或直升機發射導彈,這要花費很多時間。蘭德公司高級研究員約翰遜在一篇分析坦克在反叛亂戰爭中的作用的文章中認為,「坦克給士兵提供了近在眼前的防護、火力和機動性,這種精神上的鼓舞遠超出駐阿美軍使用最多的輕武裝反地雷車」。
更重要的是,結構結實的「豹2」經得住大威力地雷的攻擊。有士兵形容「豹2」軋到塔利班埋設的地雷時,「只是感覺車體稍稍晃了一下」。2008年2月,一輛丹麥的「豹2」壓中了地雷,只是掉了一邊履帶,車內無人受傷。難怪有人說,「豹2」軋地雷就如同吃麵包一樣稀鬆平常。
⑩ 誰知道二戰時期德國豹2坦克的詳細資料
豹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又稱五號坦克)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投入使用的一款坦克,它主要於1943年中期至1945年的歐洲戰場服役。它原本被打算用作為對抗蘇聯T-34的武器,及取代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並與它們和一些重型坦克一同作戰,直至戰爭結束。而它亦被認定為德國在二戰中最出色的坦克,並與蘇聯的T-34/85齊名。
在1944年之前它被標識為五號坦克豹式,並被陸軍部編號為Sd. Kfz. 171。在1944年2月27日,希特勒下令它改稱「豹式坦克」。
豹式無疑是為了對抗蘇聯T-34坦克而製造出來的,因為T-34坦克性能遠超於當時德國所擁有的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在德國古德里安將軍的大力要求下,最高統帥部派出一支部隊至東線戰場,針對敵之T-34坦克作出評估。蘇聯坦克設計上最為深思熟慮的,是其傾斜式裝甲,不但可以輕易彈開來彈,而且也增加了裝甲的密度,使得來彈不易射穿。此外較寬的履帶以及較大的路輪也大幅改善了在松軟地面上的機動性,還配備了一支機槍。戴姆勒-賓士(DB公司)和Maschinenfabrik Augsburg-Nürnberg AG(MAN公司)被授命設計新型的30-35噸位的坦克,指定開發編號為VK3002,兩個公司剛好即時趕在1942年4月希特勒生日上各自展示設計圖。陳列在比利時一所博物館門外的豹式坦克G型。
兩間公司在19424月各自提的提案中,戴姆勒-賓士公司所設計的,幾乎是T-34的摹仿品,不同於以往偏向復雜的設計,戴姆勒-賓士公司務求做到在車身、炮塔、柴油發動機、駕駛系統、懸吊系統及履帶等方面類似蘇軍T-34坦克的簡易設計。而MAN公司的設計則符合了德國傳統的想法:在大而寬的車身後端安裝一個堅固的炮塔、一個柴油發動機、採用扭力棒的懸吊系統和典型德國坦克的乘員艙房。盡管希特勒打算採用戴姆勒-賓士公司的設計,但最後卻由MAN公司贏得德國軍部的賞識,其設計更在1942年5月受到採納。第一架由MAN公司接受生產的豹式坦克試作型在1942年9月出爐,經過測試後受到軍方採用。於是,德國軍方便立刻把這款坦克優先投產,但其正式生產卻推遲了——因為車頂需要以機具製作,正好德國缺乏這種機具,因此最終定案的坦克在同年12月才正式投產。德國對此坦克的需求量甚大,因此在1943年以後,豹式坦克的生產不再是MAN公司的專利,並開始由戴姆勒-賓士公司、MNH公司、HS公司分擔生產。
MAN公司初期預計一個月能夠生產250架豹式坦克,但在1943年1月,它卻把目標提高至生產600架。然而即使它多麼努力,由於盟軍的轟炸、生產上的問題及其他困難而使得MAN公司達不到這個期望。在1943年間,平均一個月只生產148架豹式坦克,在1944年卻增加了67架的產量。直至戰爭完結,德國總共生產起碼6,000輛豹式坦克。
設計特色
如果把額外安裝的火炮和斜甲排除在外的話,豹式無疑是德國最常見的坦克設計。坦克的重量由預計的35噸增加至43噸,更被安裝了一個可以提供700匹馬力,以齒輪箱及掌控系統驅動的梅巴赫HL230P30 V-12柴油發動機,而這種發動機一般被認為可以承受連續行進2000公里的負荷。為了把發動機的故障減到最少,開發人員特意安裝調速器以把發動機的轉數下調至每分鍾2500轉。此外,調速器的安裝也使得豹式行進的速度由55千米/小時下降至46千米/小時。
豹式的懸吊系統由前方的驅動扣鏈齒輪、後方的導輪和八個塗上橡膠的鋼輪所組成,它更在每個震臂中添上兩支扭力棒作為其懸吊系統的另外部份。因此,豹式的造價十分昂貴且很費時,但這亦為它帶來了當時無可取代的越野性能。而豹式的控制系統則以ZF公司設計的7檔AK 7-200同步齒合齒輪箱及MAN公司出產,以控制桿駕馭的單軸條掌控系統組成。其掌控系統允許以一個固定的軸條來驅動每個齒輪箱。當齒輪愈大,轉動的半徑就會愈大。如果其半徑比要求中大,那麼掌舵用的剎車系統就可用來收緊齒輪的轉動。而豹式坦克的最大弱點就是其最終的駕駛部件。這是因為在戰爭期間,德國缺乏製造齒輪的機器,剛巧生產該部件的機器也缺乏必須的齒輪,才導致這個尷尬的局面。而且,這個部件的壽命也不過行進150公里。
這架坦克的乘員由五個人來擔任:駕駛員、通訊員、炮手、裝填手及車長。而其斜甲則採用了同質鋼板,經過焊接及鎖扣後變得更為堅固。此外,最初生產的豹式坦克只有一塊60毫米的斜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而豹式D型以後的型號更把炮塔裝甲加強至120毫米的上限,以保護炮塔的前端。而坦克兩側更加上了5毫米厚的裙邊,以保護坦克不受敵人磁性地雷的損害。
豹式坦克的主炮為萊茵金屬公司生產,攜帶79發炮彈(G型為82發)的75毫米半自動KwK42 L70火炮。這款主炮使用了三種不同的彈葯:APCBC-HE、HE和APCR三款,以作為供應彈葯短缺。而75毫米大炮在此時並不算是大口徑的火炮,但是豹式的主炮卻是二次大戰中最具威力的火炮之一。其特長炮管和強大的推動力,更為其提供了高速的發炮能力。此外,由於坦克上的瞄準器敏感度較低,這使得豹式坦克能夠更容易擊中敵人。加上此火炮的貫穿能力比88毫米KwK36 L56火炮為高,令豹式坦克成為了戰場上的殺人機器。而且,它也裝上了兩支MG34機槍,分別安裝於炮塔上及車身斜面上,有助於掃除步兵及防空用途。
豹式在二次大戰的歐洲戰場中備受矚目。平均5輛M4被擊毀才有一輛豹式坦克被消滅,就如德軍的虎式坦克一樣。加上其致命傷——發動機容易過熱而焚燒——已經解決了,更使得它成為德軍中最具效率的裝甲戰車之一,只是後勤工作有些問題。在戰爭後期,蘇軍捕獲了好些豹式坦克並納入了對德作戰之中,並把車上的操作指南譯成俄語向全體人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