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莫高窟壁畫介紹
莫高窟的早期洞窟和洞窟中的壁畫,可以說明外來的宗教藝術對於直接描寫生活的傳統繪畫的影響。
莫高窟現存洞窟中時代最早的是十六國和北魏時期的二六七——二七一、二七二、二七五、二五一、二五四、二五七、二五九等窟。
二七二窟、二七五窟和二六七——二七一窟特別值得注意。二六七——二七一窟以二六八窟為主室,其他各窟為附室的毗訶羅式(或稱僧房式,僧徒修養用功之處)的洞窟。其中十六國壁畫已被隋代壁畫覆蓋。這一組洞的建築形制和二七二、二七五兩窟的窟形與壁畫,以及三者的關系都是獨具特色的,而被認為有可能是已知最早的洞窟之一。
二七二窟、二七五窟的十六國時期的壁畫有特殊風格:土紅色的背景上布滿散花,人物半裸體,有極其誇張的動作,人體用暈染法表現體積感及肌膚的色調(但因年代久,顏料變色,我們只看見一些粗黑線條,而根據某些保存了原來面貌的壁畫片段,可知那黑色原來都是鮮麗的肉紅色)。具有這樣風格的二七二窟菩薩像,和二七五窟的《屍毗王本生故事圖》,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
菩薩像,身體重量放在右腳上,姿態從容嫵媚,說明此一時期處理佛像形象的新的方式,是根據現實生活選擇了被認為美麗的姿勢來加以表現的。這一菩薩像和其他菩薩一樣,都是從生活中進行攝取並進而加以提煉的美的形象。
《屍毗王本生故事圖》畫面上屍毗王垂了一條腿坐著,有人用刀在他腿上割肉。另有人手持天平,在天平的一端伏了安靜的鴿子。這樣雖也說明了故事內容的一部分,然而還不能比較概括地說明下述全部情節。如:佛的前身的屍毗王為了從鷹的口中救出鴿子的性命,願意以和鴿子同重量的一塊自己的肉為贖。但割盡兩股、兩臂、兩脅、全身的肉,都仍然輕於鴿子,最後決心自己站在秤盤上去。結果天地震動,屍毗王得到完全平復,且超過以往。屍毗王本生是北魏佛教壁畫和一部分浮雕中流行的許多本生故事之一。這些本生故事都是說佛的前生如何為救助旁人而犧牲自己的故事,藉以宣傳佛教教義。
北魏洞窟一般形式是有前室及正室兩部分。前室作橫長方形,具向前向後兩面坡的屋頂,椽與椽之間有成排的忍冬花紋裝飾(稱為「人字坡圖案」)。正室方形,中央有一中心方柱。中心柱上有佛龕及塑像。四壁都有壁畫。窟頂裝繪著劃分為方格的平基圖案。如二五四、二五七兩窟就都是這種形式的。這種形式是北朝後期最流行的一種「制底窟」的形式(「制底窟」是印度名稱,即禮拜殿,是毗訶羅式以外的另一種重要的石窟形式)。也有的洞窟沒有中心柱,則後壁有龕及塑像,窟頂作「斗四藻井」(正方形中按照對角線方向層層嵌入逐漸縮小的正方形)。
二五四窟和二五七窟的壁畫比較豐富。其中二五四窟的《屍毗王本生故事圖》、《薩埵那太子本生故事圖》和二五七窟的《鹿王本生故事圖》是有名的北魏代表作。
薩埵那太子本生是另一勸人捨己救人的故事。古代一個國王的三個太子到山林中游獵,看見母虎生了七隻小虎,方才七天,飢餓不堪。最小的太子薩埵那是佛的前身,大發慈悲的心腸,勸走了他的兩個哥哥,就脫了衣服跳下山去,打算犧牲自己的身體救助餓虎。但餓虎已沒有力氣接近他。他又攀上山頭,用干竹刺頸出血,再跳下去,餓虎舐了血,然後啖其肉。他的兩個哥哥回來見了,悲痛地收拾了他的骸骨,告訴了他們的父母,為他修了一座塔。此一題材在莫高窟、庫車附近的洞窟壁畫和洛陽龍門賓陽洞以及造像碑上的浮雕,有多種不同的處理方法。二五四窟的《薩埵那太子本生圖》是把主要情節連續地布置在一幅構圖之中。因年久色調變為暗褐間以未變的青綠,倒表現出一種陰暗凄厲的氣氛。
二五七窟的《鹿王本生故事圖》是用一長條橫幅展開了連續的情節:古代有一美麗的九色鹿王(也說是佛的前身)在江邊游戲時救起一個將要溺死的人。被救的溺人叩頭拜謝,要給鹿王作奴。鹿王拒絕了,告訴他說:「將來有人要捕我時,不要說見到過我。」這時正好有一國王,他是善良正直的,但他的王後很貪心。王後夢見了鹿王,毛有九色,角勝似犀角。她醒後就向國王要求這個鹿的皮為衣,角作耳環,並說:如果得不到,她就因之而死。於是國王懸賞求鹿。那一個被救的溺人,貪圖賞格的金銀和土地,前去告密。但他的忘恩負義的行為立刻得了報應:身上生癩,口中惡臭。國王帶人來捉鹿時,鹿王正在睡著,為它的好友烏鴉所驚醒。鹿王就在國王前訴說了拯救溺人的經過,深深感動了他。國王放棄了捕捉他的計劃,更下令全國,可以允許鹿王任意行走,不得捕捉。王後聽說放了鹿王,果然心碎而死。這個故事雖然把公平歸功於國王的正直,但故事內容體現了對於負義與貪心的譴責(圖102)。
這兩幅本生圖在風格上,特別是人物形象,具有和二七二窟和二七五窟壁畫同樣的強烈的獨特風格。但也明顯地承襲了漢代繪畫的傳統。如樹木、動物(老虎、鹿)、山林、建築物(塔、闕、樓閣),及《鹿王本生圖》的橫卷式構圖,以及每一段落的附有文字榜題(今已漫漶不清),都說明傳統繪畫在新形成的佛教美術中的重要作用。佛教的本生故事都是以無止境地、不擇對象地捨己救人,絕對地慷慨犧牲自己為主題。這些故事都是利用了人民的口頭傳說加以渲染而成。所以,不僅在文學的描寫上有充滿真實的情感和片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善惡判斷和在痛苦的生活中產生的幻想和要求。因而人民群眾也有可能對之進行自己的解釋,以至在一定條件下成為動員起義的口號。北魏時代多起農民暴動,都是在「彌勒下降」建立新的社會秩序的口號下發動起來的。所以,對於薩埵那太子等人的強烈的同情心的想像,宣傳捨己救人的美德,在一方面就是反對著任何剝削階級所共有的自私自利,損人肥己的行為;但既然誇張到了不合情理的地步,敵我不分的地步,其主要的方面仍是利用勞動人民的善良心理,發揮麻醉、欺騙作用,忍受剝削和痛苦的作用。本生故事的思想內容是比較復雜的,所以在不同的場合能起不同的作用。北魏時代洞窟中表現這些本生故事的壁畫,一般是比較簡單的。除了在內容上曲折地反映了深受痛苦的人民生活以外,便是一些傳統繪畫的形象(特別是動物、人馬等),一些新創造的人物在動作體態上具有生活的真實感。而在構圖上,充分展開情節的能力不高,但形象之間已具有了一定的內容上的聯系。而不是單純的排列。三、莫高窟的西魏二八五窟及隋代各窟壁畫
二八五窟是莫高窟若干最重要的洞窟之一。
二八五窟有年代確切的題識,並且表現出傳統風格的進一步的發展和莫高窟與中原地區石窟造像的聯系。
二八五窟有大統四年、五年(公元五三七、五三八年)的題記,是時北魏已分裂為東、西魏。西魏的瓜州(即敦煌)刺史東陽王元榮,大力提倡佛教和佛教造像,元榮曾組織人抄寫佛經,以一百卷為一批,傳播過數批佛經,他對於莫高窟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二八五窟窟頂中央是一「斗四藻井」,四面坡面上畫的是日天(伏羲)、月天(女蝸)、雷神、飛廉、飛天,還有成排的岩穴間的苦修者。苦修者的岩穴外面,有各種動物遊憩於林下溪濱。窟頂的這些動物描寫得真實自然而又富於感情。窟的四壁,大多是成組的一佛與二脅侍菩薩。但窟壁最上方,往往有飛天乘風飄盪,最下方有勇猛健壯的力士。南壁中部是《五百強盜故事圖》。
二八五窟的這一部分壁畫和北魏末年即六世紀中葉,中原一帶流行的佛教美術,有共同的風格特點。例如菩薩和供養人的清癯瘦削的臉型,厚重多褶紋的漢族的長袍,在氣流中飄動的衣帶、花枝。建築物的欹斜狀態,樹木如唐代張彥遠所說的「刷脈鏤葉,多棲梧菀柳」。二八五窟是可以和同時代其他各地的石窟及造像碑作比較的。
同時,二八五窟的後壁的佛像,畫風也不很相同,其中有密宗的尊神,無疑是二七二等窟畫法的最後的殘余。除了這一部分以外,二八五窟的壁畫可以代表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宗教美術的新形式。
莫高窟的北朝後期的洞窟中還有完全承繼漢代畫風者,例如二四九窟窟頂的狩獵圖。此狩獵圖中除描繪了活潑的賓士著的動物、人馬,和山巒樹木的騎射圖像外,並有青龍、白虎、十二首虺龍等異獸和非佛教神話中的東王公、西王母。四二八窟的《薩埵那太子本生故事圖》及《須達那太子本生故事圖》中都大量地描繪了山林和騎馬的景象,更可以說明民間的畫師在處理新的故事和新的題材時,盡量利用了自己熟悉的、傳統的形象與表現形式,作為取得新的形式的基礎。
《須達那太子本生》也是流行的本生故事:一個國王有一隻六牙白象,力大善於戰斗,敵國來攻時,常因象取勝。敵國的國王們知道了這個國王的兒子須達那樂善好施,有求必應,於是派了八個婆羅門前來找他求象,須達那果然把象牽出來施捨給他們了。他們八人騎象歡喜而去,之後,這一國的國王和大臣都大為驚駭。國王就把須達那和他的妻子兒女一齊驅逐出國。須達那沿路行去,仍不斷的施捨,把財寶舍盡之後,又繼續舍掉馬車和衣服。最後把兒女也反縛了舍給人賣為奴婢,而更要舍掉妻子和自己。故事的結尾是孩子們被賣的時候,為他們的祖父發現了,贖了出來,才把須達那夫婦也接了回來。
隋代統治年代不長,但曾大量修築石窟,開皇年間也曾遣人前來敦煌。在有隋代壁畫的九十六個洞窟中,三○二窟(開皇四年,公元五八四年)、三○五窟(開皇五年,公元五八五年)、四二○窟、二七六窟、四一九窟,都是比較重要者。隋代和北朝晚期的一部分壁畫時代界限,不易劃分清楚。
這些洞窟的建築形制和壁畫題材,多與北魏時代的相似。窟形是當時流行的制底窟。壁畫的布置,則故事畫多居於窟頂,四壁常畫賢劫千佛或說法圖。但佛教故事畫的表現豐富,出現很多生活景象的具體描寫,如:戰斗、角抵、射箭、牛車、馬車、騎隊、飲駝、取水、舟渡、修塔、捕魚、耕作、火葬等,都是簡單而有真實感。構圖也比較復雜並多變化。可以說,隋代壁畫是佛教美術的進一步的成熟。
這是敦煌壁畫媽祖圖片,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乃至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技藝精湛。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和別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以寄託人們善良的願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因此,壁畫的風格,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特徵。你要是喜歡可以去各大圖片素材網站搜一搜,比如昵圖網,素材中國或者懶人圖庫等等等等。
⑶ 哪裡有敦煌莫高窟壁畫的清晰圖片,或者有什麼關於敦煌壁畫的圖書也可以
莫高窟的洞窟內現在是禁止拍照的,所有很難在網上找到流傳出來的高清壁畫圖片。當然,作為研究,敦煌研究院出版的相關圖書上會有壁畫的圖片和介紹。敦煌本地的書店裡有賣,或者在大一點的書店裡美術專櫃里有關於敦煌壁畫的圖書。如果有需要幫忙,可以hi我~
⑷ 莫高窟中40000餘平方米的壁畫,都畫了些什麼內容
敦煌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與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齊名。公元366年,一位名叫樂僔的僧人經過敦煌鳴沙山東麓,見到亂雲飛渡,天有異象,三危山間金光四射。樂僔匍匐在地,頂禮膜拜,他堅信此處為佛地,便留在了敦煌。他在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石窟。
此後,經過十六國、北朝、隋、唐至元十幾個朝代的開鑿,伴隨1000餘年的錘敲斧鑿之聲,形成內容豐富、規模宏大的石窟群。這里至今留有大量彩塑2400餘身、壁畫40000餘平方米,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留最完整的藝術寶庫和古代遺跡。
在璀璨珍貴的文物中,數量最多的當屬壁畫了。那麼,這些壁畫到底都畫了哪些內容呢?對中國美術史有什麼意義呢?
上圖_ 《五百強盜禮佛圖》
第五,敦煌壁畫體現了古代畫工的熱情洋溢的創作精神。
在古代社會,工匠的社會地位很低,從事敦煌壁畫的畫工們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但從壁畫的線條、技法和豐富想像力中可以看到畫工的創作熱情,他們將自己的想像力通過故事細節一一展示出來,畫工們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來去理解佛教教義,從生活中來的實際感受連同個人的情感也一同帶入畫中,解讀一次敦煌壁畫,就是一次和古人穿越時空的對話。
千年莫高,人類敦煌。這座藝術的殿堂留給後人太多需要挖掘的寶藏。如果沒有幾代學人的保護、研究和傳承,今天的我們也許不能走入這美術長廊。
文:夜未央
⑸ 急求敦煌壁畫《千手千眼觀音》 莫高窟第三窟北壁的高清圖片!!
第三窟是元代的傑作,千手觀音圖已經出現裂痕,即使是高清圖片,也是後期手繪
⑹ 莫高窟共有幾幅壁畫
根據粗略統計莫高窟壁畫大致在3700幅左右 其中還有未對外開放以及暫未發現的壁畫不計
莫高窟壁畫繪於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
北魏時期的壁畫內容比從前增加了許多,不但本生故事、佛傳故事更加豐富,還出現了內容離奇、情節曲折的因緣故事。二五四窟的《屍毗王本生故事圖》、《薩那太子本生故事圖》和二五七窟的《鹿王本生故事圖》深深地吸引了遊人。
北魏時代的壁畫人物,臉型已由橢圓而變得略顯修長。畫的線條更加熟練、圓潤,頗有「行雲流水」之妙。色彩的蘊染也逐漸改進,顯得人物更真實、可親了。
莫高窟的壁畫上,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美麗飛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個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飛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釋天的神,能歌善舞。牆壁之上,飛天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飄舞,有的手捧蓮蕾,直沖雲霄;有的從空中俯沖下來,勢若流星
有的穿過重樓高閣,宛如游龍;有的則隨風悠悠漫卷。畫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長線、舒展和諧的意趣,為人們打造了一個優美而空靈的想像世界。
⑺ 莫高窟最著名的三幅壁畫
莫高窟最著名的三幅壁畫有北魏坐佛像、帝王圖、九色鹿經圖,北魏坐佛像中佛像嘴角掛著淡淡的微笑,散發含蓄、中庸之美,帝王圖中皇帝形象高大,被大臣攙扶,威嚴十足,九色鹿經圖是用繪畫的形式講故事,堪稱北魏洞窟壁畫經典之作。莫高窟最著名的三幅壁畫是哪些
1、北魏坐佛像
nbsp;北魏坐佛像在很多西方遊客的眼中,可以媲美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這幅座佛像嘴角的微笑帶有受中國儒家傳統文化影響所形成的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感覺,散發著含蓄、中庸之美。
2、帝王圖
nbsp;帝王圖位於敦煌莫高窟220號窟,這幅壁畫和同一時代的《歷代帝王圖》相似度極高,畫中的皇帝形象高大,被大臣攙扶,身穿日月袞服,看起來威嚴感十足,引起人無限想像。
3、九色鹿經圖
最後一幅自然是流傳度極廣的《九色鹿經圖》,又名《鹿王本生故事圖》,主要用一長條橫幅展開了連續的情節,是北魏洞窟壁畫的經典之作,後世拍攝的經典動畫片《九色鹿》,靈感就是來源於此。
⑻ 敦煌莫高窟哪個時期的壁畫最為精美
莫高窟根據其洞窟內壁畫的題材內容、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中期、晚期。
莫高窟壁畫各時期的風格都不相同:
1、早期以佛教故事畫為主:
早期是敦煌石窟藝術的成長時期,壁畫內容有佛像畫、佛教故事畫,中國傳統神話故事,裝飾圖案和供養人畫像等,其中以佛教故事畫為主。
2、中期主要反映生活和風土人情:
中期壁畫是石窟藝術的極盛時代,包括隨唐兩上朝代。壁畫內容,故事畫減少,一開始就是按照當時的風土人情來描繪的。反映的生活更加廣泛,而且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也更加深刻,對主題的表現也更加明顯
3、晚期主要為簡單的題材:
晚期壁畫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個時期,供養人的畫像,各族首領及其屬集於一窟。為莫高窟壁畫藝術增添了不少光彩。壁畫題材簡單,只有樓台亭閣、佛說法,天人圍繞,蓮花、水池、化生,沒有任何故事情節,竟不知所畫何以為名是比較普遍採用的題材。
總結以上三個時期來看:奠高窟壁畫從各個方面都表現了古代藝術家的創造才能和成就,而這些成就總是在繼承了前代的優秀傳統,觀察研究了生活,以及進行辛勤的勞動才有可能獲得的。
⑼ 哪裡可以找到莫高窟壁畫的高清壁畫圖片
這是不可能的 除非你能拿到敦煌研究院的批條負責不可能 就是拿到了使用後也是會有法律責任的
⑽ 敦煌莫高窟代表性壁畫
飛天
莫高窟的壁畫上,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美麗飛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個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
二五四窟的《屍毗王本生故事圖》、《薩那太子本生故事圖》和二五七窟的《鹿王本生故事圖》是最有代表性的壁畫。
《屍毗王本生故事圖》講述了屍毗王歷經的一場血淋淋的考驗。為了從鷹口中救出鴿子,又為了不讓飢餓的老鷹餓死,曾發誓普渡一切眾生的屍毗王,甘願割下自己身上的鮮肉喂飽老鷹,然而苛刻的老鷹要求割下的鮮肉不得輕於鴿子,屍毗王割盡了全身的肉,卻仍然不夠,虛弱的他使盡最後一點力氣,自己站到了秤盤上去,結果大地震動,宮殿搖擺,飛天撒下五彩繽紛的鮮花,老鷹和鴿子都不見了,屍毗王也恢復如初。二五四窟的「屍毗王本生」是莫高窟所有這個故事中最精彩的一幅。正中高大的屍毗王將畫面一分為二,正目視著自己滿是鮮血的小腿,周圍較小的畫幅描寫了鷹追鴿、鴿向屍毗王求救、眷屬痛苦等情節。構圖把不同時空內發生的事情有機地結合在一個畫面上,使中心突出,有條不紊,顯示出??生故事畫之一。
《薩那太子本生故事圖》描繪的是薩那太子捨身飼虎的動人故事。太子和他的哥哥到山林中游獵,看見母虎生了七隻幼虎,方才七天,飢餓不堪。太子大發慈悲心腸,勸走了兩個哥哥,就脫光衣服跳下山去,以身飼虎。但餓虎已沒有力氣接近他。他又重新爬上山崖,用竹子刺頸出血,再跳下去,餓虎舐了血,然後啖其肉。他的兩個哥哥回來見了,放聲痛哭,他們收拾了弟弟的骸骨,回告悲痛欲絕的父母,隨後建造舍利塔,將太子遺骸供入塔中,虔心供養,使薩那早日功德圓滿。二五四窟的《薩那太子本生圖》,人物神態神情都描繪得十分生動傳神,因年久變成暗褐色的色調,更表現出一種陰暗凄厲的悲劇氣氛,讓人久久駐足。
《鹿王本生故事圖》用一長條橫幅展開了連續的情節,將鹿王救起溺水人、王妃夢鹿、國王懸賞、溺水人告密、帶領國王圍獵、鹿王講述拯救溺水者經過、國王放棄追捕、王妃氣死等一系列故事情節生動地描繪出來。二五七窟的這個故事是莫高窟最完美的連環畫式本生故事畫,線條剛勁有力,中心突出,層次分明,堪稱北魏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