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需京劇的臉譜和圖片的介紹
京劇臉譜起源於生活。每個人面部器官的形狀、輪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規律,面部肌肉的l紋理與人物的年齡、生理、經歷、生活的自然條件也都有密切關系,所以京劇臉譜的勾繪是以生活為依據,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說的人的臉色,曬得漆黑、嚇得煞白、臊得通紅、病得焦黃等,既是劇中人物心理活動、精神狀態的揭示和生理特徵的表現,又是確定臉譜色彩、線條、紋樣與圖案的基礎。臉譜雖然來源於生活,但又是實際生活的放大、誇張。演義小說和說唱藝術對歷史人物的誇張、形象的描寫,也是京劇臉譜的依據來源。如關羽的丹風眼、卧蠶眉,張飛的豹頭環眼,趙匡胤的面如重棗等,所有這些描寫,都被戲曲化妝吸取下來,在京劇舞台上的表現尤為明顯、突出。京劇臉譜在創造與發展的過程中,來源眾多,除上述者外,還有如下幾種: 1、借鑒生活中血統遺傳的原理。如張飛之子張苞,孟良之子孟強,焦贊之子焦玉,尉遲敬德之子尉遲寶林等,襲用其父臉譜,約定俗成,漸成定例。 2、依據劇中人物姓名,附會色調,確定臉譜。如齊桓公因名「小白」而勾白臉,青面虎因「青」字勾綠臉,浪里白條張順因「白」字勾白臉,黑風利、烏成黑等因「黑」字皆勾黑臉。 姬僚
3、以訛傳訛;一些劇中人物的臉譜來源於「訛傳」(音訛、義訛),加以附舍。如文天祥因與聞太師之「聞」同音勾紅臉。鋼屬黑色,剛與鋼同膏,因此京劇舊例,凡性格猛烈剛強之人多勾黑臉,如《草橋關》劇中的銚剛,(徐策跑城9劇中的薛剛)《慶陽圖》劇中的李剛,均因名字中有「剛」字而勾黑臉(京劇界素有「三剛不見紅」之說)。《八蠟廟》劇中的關泰,《收關勝》劇中的關勝,僅因與關羽同姓而勾紅臉。 我國京劇中的臉譜據說源自於一個歷史故事:《樂府雜錄》、《舊唐書·音樂志》、《教坊記》的記載,北齊(公元550——577)蘭陵王高長恭,勇武過人,但容貌清秀,自以為不足以威懾敵人,遂帶木雕面具出戰,時常取勝。一次與周師戰於洛陽金墉城下,以少擊眾,大勝敵軍。齊人慕其勇冠三軍,便模仿他的動作,編成舞蹈,配以歌曲,稱為《蘭陵王入陣曲》。唐代發展成歌舞戲,稱之為大面。演戲時,扮演蘭陵王的演員頭戴面具,「衣紫,腰金,執鞭」(《樂府雜錄》)載歌載舞,作種種指揮、擊刺的姿態。這個戲塑造了一個驍勇善戰的英雄想像,深受人們的喜愛。後世的戲曲臉譜,受到它的影響,日本的歌舞伎亦受其影響。
編輯本段色畫方法
京劇臉譜的色畫方法,基本上分為三類:揉臉、抹臉、勾臉。臉譜最初的作用,只是誇大劇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紋理,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劇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徵,以此來為整個戲劇的情節服務,可是發展到後來,臉譜由簡到繁、由粗到細、由表及裡、由淺到深,本身就逐漸成為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為表現手段的圖案藝術了。 關羽:《華容道》
京劇舞台上幾千出戲,數不清的花臉角色,而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一套畫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臉譜。臉譜看來五顏六色,五花八門,其實自有一套章法,也就是說各有各的譜。如果從線條和布局來看,大致可分為整臉、三塊瓦臉、十字門臉、碎臉、歪臉、白粉臉、太監臉以及小花臉的豆腐塊。這每一種臉譜雖畫法各異,但都是從人的五官部位、性格特徵出發,以誇張、美化、變形、象徵等手法來寓褒貶,分善惡,從而使人一目瞭然。以三塊瓦的基本畫法而論,即由眉子、眼窩、嘴窩這「三塊」組成,其他畫法大多從這三塊瓦演變而來。如十字門臉,即從腦門至鼻樑有一條黑道,俗稱「通天紋」,與兩個眼、眉連接起來像一個黑十字;所謂花三塊瓦,即在誇張的眉眼中加一些顏色和裝飾圖案,如喜劇人物張飛、焦贊,畫垂眉或蝶翹眉,笑眼窩,翹嘴以示笑口常開;悲劇人物西楚霸王項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雖不失莊重,卻也預示著兵敗垓下,自刎烏江的命運;如漢朝銚期的老臉則眼窩尾部 朱溫:《雅觀樓》
畫出下垂的鬢角,其子銚剛的眼角卻呈上翹之勢,加上誇大的光嘴巴,一看便是血氣方剛;再如關羽「面如重棗」,自然畫紅臉,包拯「鐵面無私」則黑臉非他莫屬,曹操「面帶奸詐」便是一幅奸白臉。可見花臉臉譜是以色定調,如紅色表示忠誠耿直、熱情吉祥;黑臉表示豪爽粗暴、剛正不阿;紫色表示老實忠厚;黃色表示兇狠勇猛;藍色表示桀傲不訓、剛強爽快;白色表示奸詐多疑;綠色表示驍勇魯莽;粉紅色表示年邁血衰;金銀色表示庄嚴,多用於神仙聖人。如果從這些畫法來分析,就會看出門道來了。
編輯本段分類<臉譜的分類>
整臉
一種顏色為主色, 以誇張膚色,再勾畫出 眉 眼 鼻 口和細致的面部肌肉紋細。
三塊瓦臉
又稱「三塊窩臉」,是在整臉的基礎上進一步誇張眉、眼、鼻的畫片, 用線條勾出兩塊眉,一塊鼻窩,所以稱「 三塊瓦臉」。其中又再分「正三塊瓦」 「尖三塊瓦」 「花三塊瓦」 「老三塊瓦」等。
十字門臉
由三塊瓦臉發展出來,特點是 將三色縮小為一個色條, 從月亮門一直勾到鼻頭以下,用這色條象徵人物性格。 主色條和眼窩構成一個「十」字,故名「十 字門臉」,又分「花十字門」、「老十字門」。
六分臉
特點是將腦門的主色縮為一個色條,誇大眉形,白眉形佔十分之四,主色佔十分之六。「六分臉」也稱「老臉」。
碎花臉
由「花三塊瓦臉」演變而來,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輔色添勾花紋,色彩豐富,構圖多樣和線條細碎,故稱「碎花臉」。
歪臉
主要用來誇張幫凶打手們的五官不正, 相貌醜陋, 特點是勾法不對稱, 給人以歪斜之感。
僧臉
「僧臉」又名「和尚臉」。特徵是腰子眼窩 花鼻窩 花嘴岔,腦門勾一個舍利珠圓光或九個點,表示佛門受戒。
太監臉
專用來表現擅權害人的宦官 ,色彩只有紅白兩種 ,形式近似「 整臉 」與「 三塊瓦臉 」, 只是誇張太監的特點;腦門勾個圓光,以示其閹割凈身,自詡為佛門弟子。 腦門和兩頰的胖紋,表現出養尊處優 腦滿腸肥的神態。
元寶臉
腦門和臉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寶,故稱「元寶臉」。分「 普通元寶臉 」、「倒元寶臉」、「花元寶臉」 三種。
象形臉
一般用於神話戲,構圖和色彩均從每個精靈神怪的形象特徵出發, 無固定譜式。畫法要似像非像,不可過於寫實,講究「意到筆不到」,貴在 「傳神」,讓觀眾一目瞭然,一看便知道何種神怪所化。
神仙臉
由「整臉」 「三塊瓦」發展而來,都用來表現神、佛的面貌 ,構圖 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銀色,或在輔色中添勾金、銀色線條和塗色塊,以示神聖威嚴。
丑角臉
又名「三花臉」或「小花臉」,特點是在鼻樑中心抹一個白色「豆腐塊」, 用漫畫的手法表現人物的喜劇特徵。
小妖臉
「小妖臉」表現的是神話戲中的天將 小妖等角色。這種臉譜又名「隨意臉」。
英雄臉
「英雄臉」 不是指傑出人物的臉,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師和參與武打的打手的臉。
編輯本段藝術特色
京劇臉譜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變形、傳神、寓意三個方面。 趙高
臉譜是一種圖案化的化妝藝術,它在表現膚色、面部器官和肌肉紋理時,雖有一定的生活依據,但必須經過變形。臉譜的變形包括兩層意思,一是離形,一是取形。離形,就是不拘於生活的自然形態,敢於誇張、裝飾:取形,就是要講究章法,把臉部一些重要部位的色彩、線條,巧妙地組織、歸納到一定的形的圖案中來。通過取形來達到寓形得似,是臉譜的常用手法,取形還有一個更高的目的,就是要倚神;要性格化。臉譜的性格化,並非要把人物性格全畫在臉上。人物性格的獨立性和它自身的復雜性,只有在情節發展中,通過表演,才能充分顯示出來;臉譜的性格化,就是要表現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基本神氣,是臉譜的色彩和紋櫸的綜合效果。由於臉譜是圖案化的,可以把某種神情表現得非常鮮明、強烈是它的優越性,但越是把某種神情表現得非常明確,就越是不可能在同一個臉譜上表現人物神態有重大變化,因此也帶來了它的局限性。演員的面目表情雖然可以使臉譜的神氣有些變化,但不能完全突破這種局限性。這就是京劇臉譜不可能一個人物只有一種勾法的基本原因。錢金福勾的張飛的笑臉,很適合於《蘆花盪》;而演《戰馬超》,尚和玉強調張飛威猛的勾法就更合適些。臉譜的傳神,又是 蓋蘇文:《淤泥河》
同寓意相結合的。演員在創造臉譜的時候,總要滲透著他們對劇中人物的審美評價。臉譜的誇張性、裝飾性,不僅使人物的神情鮮明起來,同時也使創作者的思想傾向鮮呀起來。寓褒貶、別善惡,也是臉譜藝術的重要特色,而寓意,也往往寓不開取形。臉譜中有許多取形,既是裝飾手法,又是象徵手法,亦是對這個人物的某些本質方面的象徵。臉譜的創作過程往往帶有濃厚的民間想像成分。想像本身就有積極與消極之分,也都會反映到臉譜的象徵手法中來,這就需要加以鑒別。所以,正確地區別臉譜中的精粗美惡,發揚其精華,剔除其糟粕,乃是提高表演藝水的重要環節之一。
編輯本段京劇臉譜文化
臉譜來源於舞台,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築物,商品的包裝,各種瓷器上以及人們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風格迥異的臉譜形象。這遠遠超出了舞台應用的范圍,足見臉譜藝術在人們心目中所佔據的地位,說明臉譜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許多國際友人、國內的有識之士出於對中國戲曲臉譜的好奇與喜愛,都在探索臉譜的奧秘。 大家看到的臉譜大致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工藝美術性臉譜。這類臉譜是作者根據自己的思維想像,在石膏材質的臉形上,用繪畫,編織,刺綉等手法製作出形態各異,色彩圖案變化多樣的臉譜製品,這類臉譜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另一類是舞台實用臉譜。這類臉譜是根據劇情和劇中人物的需要,演員用誇張的手法在臉上勾畫出不同顏色,不同圖案和紋樣的臉譜。 關於舞台臉譜的起源有幾種說法,一種是源於我國南北朝北齊,興盛於唐代的歌舞戲,也叫大面或代面,是為了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物,說的是蘭陵王高長恭,勇猛善戰,貌若婦人,每次出戰,均戴兇猛假面,屢屢得勝。人們為了歌頌蘭陵王創造了男子獨舞,也帶面具。戲曲演員在舞台上勾畫臉譜是用來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徵,身份地位,實現豐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臉譜是人們頭腦中理念與觀感的諧和統一。 紅色臉 象徵忠義、耿直、有血性,如:「三國戲」里的關羽、《斬經堂》里的吳漢。 其他:有諷刺意義,表示假好人。 呂馬通:《亡烏江》
關羽(紅整臉) 黑色臉 既表現性格嚴肅,不苟言笑,如「包公戲」里的包拯;又象徵威武有力、粗魯豪爽,如:「三國戲」里的張飛,「水滸戲」里的李逵。 其他:表示陰陽中的陰,用於鬼魂。 膚色較黑或面貌醜陋。 張飛(黑十字門蝴蝶臉) 白色臉 表現奸詐多疑,如:「三國戲」里的曹操、《打嚴嵩》中的嚴嵩。 曹操(白整臉) 藍色臉 表現性格剛直,桀驁不馴,如:《上天台》中的馬武,「《連環套》里的竇爾墩。 竇爾墩(藍花三塊瓦臉) 紫色臉 表現肅穆、穩重,富有正義感,如:《二進宮》中的徐延昭,《魚腸劍》中的專諸。 其他:面色不好,醜陋。 張郃(紫三塊瓦臉) 金色臉 象徵威武庄嚴,表現神仙一類角色。如:《鬧天宮》里的如來佛、二郎神。 大鵬(金色象形臉) 綠色臉 勇猛,莽撞。 其他:綠林好漢。 其它還有黃色臉、粉色臉、銀色臉等。 「臉譜」是指中國傳統戲劇里男演員臉部的彩色化妝。這種臉部化妝主要用於凈(花臉)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類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內行的觀眾從臉譜上就可以分辨出這個角色是英雄還是壞人,聰明還是愚蠢,受人愛戴還是使人厭惡。 京劇那迷人的臉譜在中國戲劇無數臉部化妝中佔有特殊的地位。京劇臉譜以「象徵性」和「誇張性」著稱。它通過運用誇張和變形的圖形來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徵。眼睛,額頭和兩頰通常被畫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狀,再加上誇張的嘴和鼻子,製造出所需的臉部效果。
編輯本段臉譜的色彩
泥塑的京劇臉譜
京劇臉譜色彩十分講究,看來五顏六色的臉譜品來卻巨細有因,決非僅僅為了好看。不同含義的色彩繪制在不同圖案輪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臉譜的通用色彩含義為: 紅色 一般:忠勇俠義,多為正面角色。 其他:有諷刺意義,表示假好人。 特例:老人顯示年輕紅光猶在;壞人做了點好事。 黑色 一般:直爽剛毅,勇猛而智慧。 其他:表示陰陽中的陰,用於鬼魂。 膚色較黑或面貌醜陋。 白色一般:陰險奸詐;剛愎自用。 其他:和尙,太監臉譜;表示老人年邁, 紫色 一般:剛正威武,不媚權貴。 其他:面色不好,醜陋。 黃色 勇猛而暴躁 金色 一般:神仙高人。 其他:猛將。 銀色 神仙,妖怪。 綠色 一般:勇猛,莽撞。 其他:綠林好漢。 藍色 剛強陰險。 紅色--表現忠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關羽. 藍色--表現剛強,驍勇,有心計的人物性格,如:竇爾敦. 黑色--表現正直,無私,剛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白色--代表陰險,疑詐,飛揚,肅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綠色--代表頑強,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虯. 黃色--代表梟勇,兇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現剛正,穩練,沉著的人物. 金,銀色--表現各種神怪形象 紅色 赤膽忠心 關羽 姜維 紫色 智勇剛義 荊柯 專諸 黑色 耿直剛烈 包拯 尉遲恭 白色 奸詐自負 曹操 司馬懿 藍綠黃 勇猛暴躁 綠臉青面虎 黃臉典韋 藍臉單雄信 金銀 神怪人物,如孫悟空、楊戩等
編輯本段臉譜的圖案
臉譜圖案非常豐富,大體上分為額頭圖,眉型圖,眼眶圖,鼻窩圖,嘴叉圖,嘴下圖。每個部位的圖案變化多端,有規律而無定論,如: 包拯黑額頭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潔。 孟良額頭有一紅葫蘆,示意此人愛好喝酒。 聞仲,楊戩畫有三眼,來源於古典傳說。 巨靈,煞神,金錢豹有多張臉,突出其神鬼妖特色。 楊七郎額頭有一繁體「虎」字,顯示其勇猛無敵。 趙匡胤的龍眉表示為真龍天子。 雷公臉譜中有一雷電紋。 姜維額頭畫有陰陽圖,表示神機妙算。 夏侯惇眼眶受過箭傷,故畫上紅點表示。 竇爾墩,典韋等人的臉譜上有其最擅長的兵器圖案。 王延章頭畫蛤蟆,表示是水獸轉世。 趙公明面畫金錢,表示自己是財神爺。 北斗星君畫七星圖於額上。
B. 京劇臉譜中生、旦、凈、末、丑的臉譜是什麼樣的,希望有圖片
1、生行
中國戲曲表演主要行當之一,泛指凈、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見於宋元南戲,指劇中男主角,與元雜劇的正末相當。按其扮演人物屬性、性格特徵和表演特點,大致可分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類。
C. 京劇戲服的顏色搭配有什麼講究
京劇服裝的服色來源於中國封建社會的衣著服色,主要是以明朝社會的服色為基礎演變而來。由於京劇的服裝具有高度的符號性特徵,京劇的服色也就成了體現劇中人物性格的渠道之一。 早期京劇服裝主要有"上下五色"之分,"上五色"是指紅、黃、黑、綠、白;"下五色"是指藍、粉、紫、秋香、皎月。由於黃色屬於皇家專用色,因此一般人物不能隨便使用。 體現服色特色最為明顯的服裝是男蟒和男靠。舊戲班形容服裝規模整齊通常會說有"十蟒十靠",就是指有十種顏色的蟒和靠,可以開很大規模的戲。由於京劇服色與劇中人物性格的密切關系,所以在給什麼樣的人穿什麼服色的服裝上,是有一套嚴格的規定的。 以長靠為例,紅靠一般都是給正面人物或者英武之人穿用。比如《戰太平》之花雲,《小商河》之楊再興,《金雁橋》之張任,《誅仙陣》之韋陀等等,以體現劇中人的英氣。 由於黃色屬於皇家專用色,所以一般人物所用的黃靠都不是明黃色,杏黃色如《定軍山》之黃忠,《李陵碑》之楊繼業,《珠簾寨》之李克用等等,為體現老年武將老當益壯的性格;穿黃靠的還有一種性格的人是暴躁武將,如《戰宛城》之典韋,《四平山》之宇文成都,《挑華車》之兀術,《瘟癀陣》之楊戩等等,由於趙匡胤是開國皇帝,所以後來在《龍虎鬥》中扎明黃靠。 黑色靠一般都是給性格粗魯莽撞之人准備的,比如《長坂坡》之張飛,《金沙灘》之楊七郎,《牛頭山》之牛皋等等。《霸王別姬》中的項羽扎黑色軟靠(沒有靠旗),但是由於霸王的特殊身份,所以一般霸王的靠都要特製。 綠色靠一般都是勾紅色臉譜的人物穿,比如《古城會》之關羽(軟靠),《鐵籠山》之姜維,《大名府》之關勝等等,都是忠勇之士,同樣,關羽的綠靠一般也是要特製的,俗稱"老爺靠"。最早的《挑華車》之高寵也勾紅色三塊瓦臉譜,所以高寵也有扎綠靠的扮相 白色靠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比如年輕英俊的武將,如《銀空山》的高嗣繼,《長坂坡》的趙雲,《兩將軍》的馬超等等,還有一種人物是所謂的"儒將",比如,《長坂坡》的張遼,《鎮潭州》的岳飛,《武昭關》之伍子胥等等,還有一些老年武將,比如《鳳鳴關》之趙雲,《定軍山》之嚴顏、《百涼樓》之吳禎,《絕燕令》的定燕平等等。 "上五色"一般為劇中主演所用,"下五色"則為劇中較次要的角色用,所以扎藍靠的一般都為次要的武將如《戰宛城》之夏侯惇、《取金陵》俞通海等等。戲班中還有"猛烈親王扎藍靠"的諺訣,所以《挑華車》之高寵既可以扎綠靠,也可以扎藍靠。 粉色屬於小生專用色,粉靠也是小生應工的人物所用。比如《回荊州》之周瑜,《棋盤山》之薛丁山,《佘賽花》之楊繼業等等。倘若戲班中沒有粉靠的話,那就可以用白靠代替。 紫靠則為勇猛的武將所用,比如《失街亭》之張郃、《賈家樓》之唐璧、《奪太倉》之常遇春等等。 秋香和皎月是兩種比較特殊的顏色,秋香是介於草綠和橄欖綠之間的綠色,皎月是湖藍和正藍之間的藍色。秋香一般為老年人物的專用色,秋香色的靠很少,如果同劇中有其他人物必須穿杏黃靠的時候,而後台只有一身杏黃靠的時候。那麼年老的人物可以扎秋香靠,比如《李陵碑》之楊繼業,新編戲《官渡之戰》的袁紹、《對花槍》的羅藝也扎秋香靠。同樣,皎月靠也是在同一出戲中有小生已經扎了粉靠的時候,為了區分,可以扎皎月靠。但是《金沙灘》一劇中,楊四郎必須扎皎月靠,楊八郎必須扎粉靠。 隨著京劇服色的不斷發展,靠的顏色也逐漸增多,但是新增的顏色在使用上,也基本是在原有服色的基礎上細化而已。 京劇服裝服色淺談(二)蟒袍服色(上) 作者:涉川 蟒袍在京劇舞台上屬於常用服裝,男蟒主要是劇中的王侯將相等高級官員所穿,女蟒(包括老旦蟒)是劇中的後妃、誥命夫人所穿,還有一種旗蟒,是少數民族婦女所穿的。蟒的服裝形式主要脫胎於明代高級官員的官服,上面的圖案一般都為龍,在古代有"五足為龍,四足為蟒"的說法,所以將這種服裝統稱為"蟒"。 蟒袍的主要色彩和長靠基本一樣,也分上五色和下五色,但是略有區別。服色的主要特性也是表示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同時注重整體的舞台美觀。 使用范圍最廣的是紅蟒,按刺綉圖案可基本分為紅行龍蟒和紅團龍蟒兩大類,行龍蟒一般為花臉所用,劇中的宰相(尤其是奸臣)一般均穿紅蟒,如《楊家將》的潘洪、《長坂坡》的曹操、《宇宙鋒》的趙高、《逍遙津》的司馬師等等,均屬此列。 團龍蟒主要為老生所用,劇中的英雄武將,如《戰太平》的花雲;不能稱為皇帝的番王諸侯,如《珠簾寨》的李克用、《定軍山》的劉備;所謂的"嬌客",如《四郎探母》的楊延輝,《打金枝》的郭曖、《鍘美案》的陳世美;還有位列宰相而比較年輕的,如《贈綈袍》的范雎穿紅蟒。在《天官賜福》中,天官也穿紅蟒。 黃蟒一般均為明黃色,為帝王所專用,劇中的皇帝在表演處理政事的時候,一般都穿黃蟒。如《打龍袍》的宋真宗、《上天台》的劉秀等等。帝王中也有穿紅蟒的,但是可穿紅蟒的人物一般都屬於不應該做皇帝的,比如《沙橋餞別》的李世民、《大登殿》的薛平貴、《賀後罵殿》的趙光義等等,這類角色也可以穿黃蟒。但是未必所有的帝王都可以穿紅蟒。 綠蟒也是老生常用的服色,劇中任武職的文官一般都穿綠蟒,比如《大保國》的楊波(兵部侍郎)、《審頭刺湯》的陸炳(錦衣衛指揮)等等,也屬於常用服色。舊時舞台上一般在開正戲前都有跳財神的活動,財神也是綠蟒的,如果劇中的二路唱工老生飾演的角色為官員時,如《洪羊洞》的八賢王、《戰樊城》的伍尚等一般都穿綠蟒。 劇中人為所謂"儒將"的,如《轅門斬子》的楊延昭、《鎮潭州》的岳飛等等人物穿白蟒,以體現他的文質彬彬,還有就是《白帝城》中的趙雲等等英俊武將。包括擔任職位較高的將領,如周瑜等等也是如此。白蟒還有一種意義是指掛孝,如《哭靈牌》中的劉備,理論上講《大·探·二》中的李艷妃、楊波、徐彥昭都可以穿白蟒,因為是國喪期間,但是不能三個人同時穿。《別宮祭江》的孫尚香也穿白女蟒。此外,一般正直而年高的高級官員,如《探陰山》的包拯,《秦香蓮》的王延齡,《賀後罵殿》的楊繼業也穿白蟒。 老生在舞台上很少有穿黑蟒的,黑蟒主要為花臉使用,都是性格剛毅、勇猛的人物。比如《秦香蓮》的包拯、《回荊州》的張飛、《霸王別姬》的項羽等等。一般在舞台上扎黑靠的人物在著便裝的時候就穿黑蟒。 基本上同一個人物扎靠和穿蟒的服色是一樣的。但是由於蟒沒有杏黃色的,所以扎杏黃靠的人物或者穿白蟒,如《楊家將》的楊繼業,或者穿香色蟒,如《定軍山》的黃忠等等。 京劇服裝服色淺談(三)蟒袍服色(下) 作者:涉川 在傳統戲中主角一般不穿下五色的蟒,除了戴白鬍子的所謂"老頭戲",如《龍鳳呈祥》的喬玄按傳統定製應穿秋香色蟒。紫色的蟒一般為猛將所穿,如《失街亭》中的張郃,扎紫靠,斜紫蟒。紫老生蟒很少用,只有譚富英先生在《龍鳳呈祥》中飾演劉備時曾穿用。藍色蟒也基本很少用,解放後中國京劇院改編《九江口》,由袁世海飾演張定邊,根據張定邊的耿直、忠義的性格設計位穿藍蟒。 粉蟒為小生專用,以體現小生的瀟灑英武,如周瑜、呂布等等少年將帥。倘若沒有粉蟒,可以用白蟒代替。 秋香色的蟒主要是給年高的官員穿用,比如王延齡、王允等等都可以穿用。 皎月色的蟒用途和粉色蟒一樣,都為小生專用色,皎月色可襯托出劇中人的儒雅氣質。姜妙香先生在代表劇目《玉門關》中飾演班超時曾穿皎月色蟒。 老旦蟒主要是上年紀的誥命夫人穿用,基本為秋香色,如佘太君、王寶釧之母等等,一般需同時佩戴朝珠。 由於劇中人物性格身份的交叉性,所以同一人物在不同流派、不同演員飾演同一角色時,根據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可能在服色的穿用上會有不同的取捨。比如《龍鳳閣》中的楊波,按官職(兵部侍郎)來說可穿綠蟒,按守孝來說可穿白蟒,徐延昭屬於武職,可穿紫蟒,性格耿直忠義,可穿藍蟒,同樣守孝來說也可以穿白蟒。演員可自由選擇,但是有一點就是必須從劇中人物出發,否則就失去了服裝服色的符號性。 蟒作為官員的正式官服,還有一種服裝叫"開氅",顏色使用和蟒基本一樣,但是是作為非正式場合穿用的。兩者的區別在於蟒是大襟,而開氅是斜襟。同時穿開氅不用佩戴玉帶。另外開氅開一場著穿,行話叫"撕著",如《拜山》中的竇爾敦。開氅的適用范圍也比蟒稍廣,如《瓊林宴》的葛登雲,屬於退休官員,告老員外,也可以穿開氅。如果後台沒有開氅,除了無官職人以外,都可以用蟒代替。 早期京劇的服裝顏色比較嚴格的遵循上五色和下五色的定製,隨著京劇劇目的不斷增多和一些演員富有銳意創新精神。服裝的服色也開始有了突破。馬連良先生在京劇的服飾改革上傾注了很大的心血。設計了很多的新服裝。比如《胭脂寶褶》中永樂帝所穿的箭蟒,就突破的原有的蟒的形制,將箭衣的特點融在其中,豐富了舞台形象。同時,由於馬先生善於演"衰派戲",所以在老年男性形象的塑造上,也創造出了淺咖啡色、豆沙灰、深棗紅色、深湖藍色等與傳統顏色不一樣的蟒。用於它所塑造的喬玄、蒯徹、王延齡等角色身上,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舞台風格。當然,這些顏色的運用也是以豐富舞台色彩為前提的,雖然和傳統的色彩具有強烈的符號性相比存在差距,但是可以與和他顏色相近,適用舞台形象相同的顏色互相套用,如豆沙灰可等同於秋香色等等。 由於蟒是在舞台上使用范圍較廣的服裝,所以在形制、顏色的搭配上,不同流派和不同演員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理解和創新,如果想真正理清脈絡,需要耐心觀摩大量的劇目,不斷豐富和積累經驗,才能有較全面的認識。
D. 京劇臉譜圖片,下面要配上文字介紹!!快點啦~
http://www.btxx.cn.net/bjopera/index_9.htm
這個上面有一些,圖片下配有所飾演的人物名字
E. 京劇角色造型圖文介紹。注意要配圖
文丑
F. 京劇戲服的顏色搭配有什麼講究
京劇服裝的服色來源於中國封建社會的衣著服色,主要是以明朝社會的服色為基礎演變而來。由於京劇的服裝具有高度的符號性特徵,京劇的服色也就成了體現劇中人物性格的渠道之一。
早期京劇服裝主要有"上下五色"之分,"上五色"是指紅、黃、黑、綠、白;"下五色"是指藍、粉、紫、秋香、皎月。由於黃色屬於皇家專用色,因此一般人物不能隨便使用。
體現服色特色最為明顯的服裝是男蟒和男靠。舊戲班形容服裝規模整齊通常會說有"十蟒十靠",就是指有十種顏色的蟒和靠,可以開很大規模的戲。由於京劇服色與劇中人物性格的密切關系,所以在給什麼樣的人穿什麼服色的服裝上,是有一套嚴格的規定的。
以長靠為例,紅靠一般都是給正面人物或者英武之人穿用。比如《戰太平》之花雲,《小商河》之楊再興,《金雁橋》之張任,《誅仙陣》之韋陀等等,以體現劇中人的英氣。
由於黃色屬於皇家專用色,所以一般人物所用的黃靠都不是明黃色,杏黃色如《定軍山》之黃忠,《李陵碑》之楊繼業,《珠簾寨》之李克用等等,為體現老年武將老當益壯的性格;穿黃靠的還有一種性格的人是暴躁武將,如《戰宛城》之典韋,《四平山》之宇文成都,《挑華車》之兀術,《瘟癀陣》之楊戩等等,由於趙匡胤是開國皇帝,所以後來在《龍虎鬥》中扎明黃靠。
黑色靠一般都是給性格粗魯莽撞之人准備的,比如《長坂坡》之張飛,《金沙灘》之楊七郎,《牛頭山》之牛皋等等。《霸王別姬》中的項羽扎黑色軟靠(沒有靠旗),但是由於霸王的特殊身份,所以一般霸王的靠都要特製。
綠色靠一般都是勾紅色臉譜的人物穿,比如《古城會》之關羽(軟靠),《鐵籠山》之姜維,《大名府》之關勝等等,都是忠勇之士,同樣,關羽的綠靠一般也是要特製的,俗稱"老爺靠"。最早的《挑華車》之高寵也勾紅色三塊瓦臉譜,所以高寵也有扎綠靠的扮相
白色靠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比如年輕英俊的武將,如《銀空山》的高嗣繼,《長坂坡》的趙雲,《兩將軍》的馬超等等,還有一種人物是所謂的"儒將",比如,《長坂坡》的張遼,《鎮潭州》的岳飛,《武昭關》之伍子胥等等,還有一些老年武將,比如《鳳鳴關》之趙雲,《定軍山》之嚴顏、《百涼樓》之吳禎,《絕燕令》的定燕平等等。
"上五色"一般為劇中主演所用,"下五色"則為劇中較次要的角色用,所以扎藍靠的一般都為次要的武將如《戰宛城》之夏侯惇、《取金陵》俞通海等等。戲班中還有"猛烈親王扎藍靠"的諺訣,所以《挑華車》之高寵既可以扎綠靠,也可以扎藍靠。
粉色屬於小生專用色,粉靠也是小生應工的人物所用。比如《回荊州》之周瑜,《棋盤山》之薛丁山,《佘賽花》之楊繼業等等。倘若戲班中沒有粉靠的話,那就可以用白靠代替。
紫靠則為勇猛的武將所用,比如《失街亭》之張郃、《賈家樓》之唐璧、《奪太倉》之常遇春等等。
秋香和皎月是兩種比較特殊的顏色,秋香是介於草綠和橄欖綠之間的綠色,皎月是湖藍和正藍之間的藍色。秋香一般為老年人物的專用色,秋香色的靠很少,如果同劇中有其他人物必須穿杏黃靠的時候,而後台只有一身杏黃靠的時候。那麼年老的人物可以扎秋香靠,比如《李陵碑》之楊繼業,新編戲《官渡之戰》的袁紹、《對花槍》的羅藝也扎秋香靠。同樣,皎月靠也是在同一出戲中有小生已經扎了粉靠的時候,為了區分,可以扎皎月靠。但是《金沙灘》一劇中,楊四郎必須扎皎月靠,楊八郎必須扎粉靠。
隨著京劇服色的不斷發展,靠的顏色也逐漸增多,但是新增的顏色在使用上,也基本是在原有服色的基礎上細化而已。
京劇服裝服色淺談(二)蟒袍服色(上)
G. 京劇里的角色男女如何搭配
常見的是青衣或花衫配小生,如《白蛇傳》,花衫配上花臉,如《霸王別姬》。
H. 京戲臉譜的臉譜的圖案
臉譜圖案非常豐富,大體上分為額頭圖,眉型圖,眼眶圖,鼻窩圖,嘴叉圖,嘴下圖。每個部位的圖案變化多端,有規律而無定論,如:
包拯黑額頭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潔。孟良額頭有一紅葫蘆,示意此人愛好喝酒。聞仲,楊戩畫有三眼,來源於古典傳說。巨靈,煞神,金錢豹有多張臉,突出其神鬼妖特色。楊七朗額頭有一繁體「虎」字,顯示其勇猛無敵。趙匡胤的龍眉表示為真龍天子。雷公臉譜中有一雷電紋。姜維額頭畫有陰陽圖,表示神機妙算。夏侯惇眼眶受過箭傷,故畫上紅點表示。竇爾墩,典威等人的臉譜上有其最擅長的兵器圖案。王延章頭畫蛤蟆,表示是水獸轉世。趙公明面畫金錢,表示自己是財神爺。北斗星君畫七星圖於額上。
【臉譜的作用】
臉譜的作用,除表示性格外,還可暗示角色的各種情況,如項羽的雙眼畫成哭相,暗示他的悲劇性結局,包公皺眉暗示他苦思操心,孫悟空猴形臉暗示他本是猴子。另一作用是距離化,拉開戲與觀眾的心理距離。臉上的圖畫使觀眾分辨不清演員的本來面目,並且與生活中的真實人物相貌很不一樣,像帶著假面具。這使得觀眾不容易入戲,避免產生幻覺,而是專心於審美和欣賞。另外,大花臉與俊扮同時上場,形成鮮明對比,更突出了生、旦的俊美之相和凈丑的怪誕之容。同時,臉譜的濃重、鮮明的油彩和多樣的圖案,再配上凈行吼叫式的粗獷聲腔,形成強烈藝術刺激,對觀眾起到興奮、宣洩和震動作用。
臉譜不是絕對固定的,由於上演的劇目、角色的年齡、演員的臉形不同而略有差別。除此之外,演員畫臉譜演出時,還有一個原則,即同時在場的諸角色,其臉譜特別是基調色彩不能犯重,如《長坂坡》中曹營八將同時上場,除張遼不勾臉外,其餘七人須一人一色,不能相同。這樣的目的是用不同的顏色搭配以求美觀,同時要讓遠距離的觀眾不致混淆角色。凈行的臉譜最為豐富復雜。楚霸王的京劇臉譜被稱為無雙臉,為楚霸王專用。相傳楚霸王是個美男子,但因他殺人無數、性情凶暴,畫成花臉;又因他是個悲劇人物,雙眼處畫兩大塊向下斜掉的黑影,明顯的是副哭喪臉。項羽的臉譜底色是大白,這種色調表示奸詐、殘忍。在人們的印象里,項羽是血性男兒,尤其是霸王別姬,充分顯示出深厚的感情,令人難忘,但其面部只有黑白二色,並無紅色。這種情況表明臉譜中還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