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傅抱石畫作的價格
這是傅抱石先生1961年作的「登山圖」(30.5cm×44.5cm) ,剛剛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的成交價是RMB 423,225元;你可以從畫的品位、尺幅等方面進行比照,應當能得出一個比較准確的估價。
② 傅抱石是什麼畫家﹖
傅抱石是新金陵畫派畫家。
主要作品
《觀瀑圖》《待細把江山圖畫》《屈原》《湘夫人》
③ 傅抱石的生平
傅抱石:(1904-1964)江西新喻人,早年留學日本,攻東方美術史學。由於長期對真山真水的體察,畫意深邃,章法新穎,善用濃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體,達到翁郁淋漓,氣勢磅礴的效果。在傳統技法基礎上,推陳出新,獨樹一幟,對解放後的山水畫,起了繼往開來的作用。其人物畫,線條勁健,深得傳神之妙。解放前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教授。解放後,任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教授、中國美協副主席,江蘇省國畫院院長。出版有《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研究》、《中國山水人物技法》、《中國繪畫理論》、《石濤山人年譜》、《羅馬尼亞寫生集》、《捷克斯洛伐克寫生集》、《東北寫生集》、《浙江寫生集》等。又精篆刻,並有《印譜》行世。其代表作有《蘭亭圖》、《麗人行》、《九歌圖—湘夫人》、《江南春》、《待細把江山圖畫》等。一九六五年病逝南京,卒年六十二歲。
④ 傅抱石的畫作解讀
國畫大師傅抱石先生是位博大精深的學者,畢生著述二百餘萬字,涉及文化的各方面。他對古典文學與藝術的研究是同步的,於文學中尤鍾情於詩,歷代佳作無不熟稔,體現在他的畫中。大致有三重點:首先是他最崇仰的戰國時代愛國詩人屈原的《離騷》,心儀其品德情操,同情屈子「抱石懷沙」自沉汨羅江的悲壯結局,因而自號「抱石齋主人」,先生所作《九歌》圖早已蜚聲遐邇。另一個重點是石濤。先生青年時期編著《石濤上人年譜》,從上人的生活到作品,考據精詳,故在藝術上受其影響也最深,且以石濤詩入畫,隨手拈來即成佳品。
作為重點中的重點,抱石先生取材最多的還是唐詩。唐詩在創作的當時就深入民間,即至今日,歷朝士子必讀的《四書》幾乎塵封,但唐詩中的名篇卻依然孺子能背。古代典籍中有關哲學、道德等內容能在一定條件下保存,而政治、社會的理論會隨著時代變化而被人淡忘,只有詩的藝術魅力卻永葆青春。畫家取材唐詩有其普遍性的一面,然而先生創作的唐人詩意畫卻有不同一般的特殊性。 畫家運用古詩有兩種不同方式。一是以己意去湊古人的詩,譬如李白的《清平調》系借芍葯寫太真,而有人只畫花,卻把詩句全部抄上,其實畫面離主題甚遠。另一種是根據古人的詩立意,或從中汲取靈感,抓住其精神實質進行藝術再創造,無須題詩而詩意盎然。抱石先生可稱後者之典範,他的古人詩意畫既有宏景巨制,又有小品點睛,雖在有些畫中題上詩句,但不佔重要位置,有的只寫題目,有時僅題款,可是讀者一目瞭然是哪首詩。臻此化境,絕非偶然。先生所有的繪畫作品都是轉化為視覺形象的詩,他本身就具備詩人的氣質。除了標明為詩意畫的以外,凡寫「胸中丘壑」或寫生作品,都是擷取大自然蘊蓄的詩意。描寫古人形象或其軼事,就是歌頌某一古人或吟詠某一場景的詩句。畫的語言即詩的語言,畫的意境即詩的意境。區別於一般所謂的「詩配畫」,而是詩即是畫,畫即是詩。
抱石先生對古人從深切理解達到思想感情的共鳴。筆者曾多次提到,先生「思接千載」(劉勰《文心雕龍》語),屈原、李白、杜甫、石濤等古人,不僅是他研究的對象,還成了摯友。抱石先生以絕代天才與古人息息相通,使他筆下的人物不同於穿古裝的現代演員而是真正的古人。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與兩大幅《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後一幅題字作「下了襄陽便洛陽」,或許另有所本,也可能偶然筆誤),題材相同。巫峽煙雲,長江浩淼,正是先生最得心應手的景色。大幅氣勢雄渾,小幅咫尺千里。在這幅冊頁中,筆勢飛動,重巒疊峰,若龍蛇騰舞,令人目不暇給。不論大幅小幅,都表現出舟楫在峽谷中順流而下,瞬息千里之勢,其精意就在一個「急」字,這正是杜工部當年聞家鄉收復,急欲返回的迫切心情。
⑤ 傅抱石的介紹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生於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現代畫家。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執教於中央大學。1949年後曾任南京師范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⑥ 傅抱石作品,求大師鑒定
看著你這個是挺真實的
⑦ 傅抱石的生平事跡
傅抱石(1904-1965),1904年10月5日出生於南昌市。他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國畫家、美術史研究和繪畫理論家,少年時代飽受艱辛,當過瓷器店學徒和補傘匠。他十分熱愛中國傳統書畫、篆刻藝術,刻苦自學,尤崇清代山水畫革新家石濤,1921年考入江西第一師范學校,號「抱石齋主人傅抱石」,從此走上藝術之路。1933年傅抱石進入東京日本帝國美術學校研究部,很快以畫、文、書、印「四絕」全才嶄露頭角,尤以山水畫見長。1935年7月任教於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新中國成立後,傅抱石除在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任美術史教授外,先後擔任了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省分會主席、江蘇省國畫院院長等職務。
傅抱石早年立下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夙願,一生潛心研究中國畫的傳統理論與技法,善於借鑒和吸收世界各國繪畫藝術之長,用中國特有的水墨畫形式揮寫大自然生命的律動,描繪人物的精神氣韻,融會進他愛家鄉、愛祖國、愛中華文化的濃烈的情感。從三四十年代於巴山蜀水間創作的《瀟瀟暮雨》、《大滌(di)草堂圖》,以及憂國憂民的人物畫《屈原》、《二湘圖》、《麗人行》等,到五六十年代率江蘇省國畫家壯游六省二萬三千里創作的《山河新貌》系列——《待細把江山圖畫》、《西陵峽》、《虎鋸龍盤今勝昔》,以及遠游東三省創作的《鏡泊飛泉》、《白山林海》、《滿身蒼翠驚高飛》,與關山月合作為國慶十周年而作的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驕》,無不體現出強烈的創造性、獨特的民族性和鮮明的時代感。傅抱石一生創作中國畫3000餘幅,並曾與郭沫若、徐悲鴻、陳之佛等書畫藝術名流舉辦聯展。徐悲鴻評價傅抱石全新的山水畫使「三百年來謹小慎微之山水突現其侏儒之態」。張大千稱他開創了中國人物畫千年未有之新畫風。
傅抱石長期從事美術史和繪畫理論的教育與研究,一生建樹甚豐,撰著的美術史和繪畫理論達200餘萬字。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國畫源流概述》、《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研究》等力作,融通古今,承前啟後、推陳出新,具有通史性、開創性,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作品行情:傅抱石在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共留下2000多幅作品。在60年代,傅抱石一幅山水大中堂的價格為600元人民幣。在他去世後,無論是他傳神精妙的人物畫,或是酒醉潑墨飛舞的山水畫,畫價均凌駕於其他名家之上。
1980年蘇富比在香港舉行第一次中國近現代名家繪畫拍賣,傅抱石送給熊式一的一幅《湘夫人》落槌價即高達18萬港元。1984年一套《唐人詩意》圖,十六開冊頁(1948年作),以近200萬港元成交,舉座歡呼。1988年1月香港佳士得在拍賣中共推出傅抱石八件作品。
在五、六年前畫作價格驚人的作品,現在價格已逐漸回落,亦反映了藏家興趣的轉變,一幅是他不錯的人物畫作《琵琶行圖》,韻致清雅,人物描繪古拙,以12萬拍出,價格趨於合理。
1989年傅抱石作品再次出現高漲,一幅《九張機》十一開冊頁(1945年作),以340萬驚人的高價為台灣蔡氏所收藏。1992年香港佳士得推出一幅《杜牧詩意圖》,拍至209萬。1993年又一幅《高山仰止》高達167萬。近幾年傅抱石拍賣作品,每年都有進入百萬大關的。
1996年中國嘉德拍賣的一幅《湘夫人》,以1078萬元成交,創下中國現代繪畫
拍賣的最高價位。
傅抱石作品在紐約價格較低。
⑧ 傅抱石國畫是什麼風格
傅抱石先生長期堅持寫生,對真山真水的體察,畫意深邃,章法新穎,善用濃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體,達到蓊鬱淋漓、氣勢磅礴的效果。在傳統技法基礎上,推陳出新,獨樹一幟,對解放後的山水畫,起了繼往開來的作用。他的人物畫,線條勁健,俊逸傳神。在藝術上崇尚革新,他的藝術創作以山水畫成就最大。在日本期間研究日本繪畫,在繼承傳統的同時,融會日本畫技法,受蜀中山水氣象磅礴的啟發,進行藝術變革,以皮紙破筆繪山水,創獨特皴法-----抱石皴。他的人物畫受顧愷之,陳洪綬的影響較大,但又能蛻變運用,自成一格。他筆下的人物形象大多以古代文學名著為創作題材,用筆洗練,注重氣韻,達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現人物的內在氣質,雖亂頭粗服,卻矜持恬靜。傅抱石先生人物畫的線條極為凝練,勾勒中強調速度、壓力和面積三要素的變化,不同於傳統沿襲畫譜的畫法。他還把山水畫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畫之中,一改清代以來的人物畫畫風,顯示出獨特的個性。傅抱石先生是位博大精深的學者,畢生著述二百餘萬字,涉及文化的各方面。他對古典文學與藝術是同步的。1925年,年僅22歲的學生傅抱石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國畫源流述概》;1929年,傅抱石為編寫教學講義又完成了《中國繪畫變遷史綱》一書。在主本書里,傅抱石提出了"研究中國繪畫的三大要素--人品、學部、天才",還提出了"提高中國繪畫的價值"和"增進中國繪畫對於世界貢獻的動力及信仰"的思想,反映了他對於中國藝術的一些獨特的思考;
⑨ 傅抱石畫作的特點
讀懂傅抱石的作品,當然少不了要對其作品風格形成和演變有所了解。如去日本留學前,主要是臨習古人的作品。而去日本後明顯受到日本畫的影響。所謂日本畫的影響,應該說除了一些西洋畫(主要是水彩畫的因素)外,根本的還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延續和發展。抗戰時期,傅抱石獨特的畫風逐漸形成而趨於成熟,出現了大量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成為傅抱石對中國畫史論開創性間接最強有力的論據。
(一)、用紙特點
先生作人物喜用宣紙、作山水喜用皮紙。1938年以前,無論人物、山水均用煮單宣,後來多用貴州都勻縣出產的四尺皮紙,而小幅或冊頁,則用日本捲筒米濃紙;1956年又從北京榮寶齋購得大批乾隆丈三匹宣紙和乾隆皮紙,60年代的畫作,大都用這兩種紙。綜觀先生不同時期所用紙張的情況,特別是貴州皮紙、乾隆宣紙和乾隆皮紙,是偽造者難以尋到的。
曾有人以為從傅抱石作品的用紙來鑒定真偽有較大的意義,或許是這樣。但這里我們必須注意到傅抱石幾乎是什麼紙都試用過—只要是他在當時可能搞得到的。傅抱石比較喜用墨色反映較好的皮紙。據考證其所用皮紙,抗戰前後多是貴州、四川產的土紙。他對各種紙張的嘗試從來沒有停止過,在試用之後,依據自己的喜好,定其優劣,決定取捨。筆者注意到宣紙,各種宣紙,特別是煮石垂類的宣紙,傅抱石從來沒有放棄過使用。以用紙來作證傅抱石作品的真偽,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可能很有力,例如明明是60年代前後生產的紙張,而落款的年份卻是40年代前後,這顯然就有問題。可問題正如要讀懂和認識傅抱石的作品一樣,用紙問題上也首先要認識各種紙張的特性,包括水墨在紙張上反應出的效果。傅抱石喜用較厚實的紙張,因為較厚實的紙張才「吃得消」他那獨特的用筆方式,如下筆重,速度快,猛刷猛掃,反復加工等等。作為研究者只從印刷品來觀察顯然不可能有較完整的認識,甚至從已經裝裱完備的原作上看,都不一定能全面了解認清。我們有幸能從傅抱石的遺物和遺作中去認識,對比研究古人,這是個非常得天獨厚的條件。筆者曾見過傅抱石生前用過的紙張,一般都較厚、較結實,有的甚至厚的如已托裱的鏡片一般。皮紙(麻紙)厚的如三層夾宣一樣,而且濕水和不濕水時都可以比較容易地揭開,一分為二,乃至一分為三。但這類紙張尺幅都不很大,且沒有一定的尺寸規范,顯然都是過去民間作坊所為,本並不是用來畫畫的。
(二)、筆墨的認定很重要
筆墨的認定應該是中國書畫鑒定中最根本的問題之一。傅抱石曾經指出「中國畫從技法角度來說,實質上就是怎樣用筆用墨的問題」。對於中國畫來說,首先是用筆,因為用墨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過用筆來完成的。而用墨所留下的墨跡則常常是用筆軌跡的記錄。每位書畫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用筆習慣,這種習慣是書畫家終生握筆、千錘百煉的結果,更是各自與生俱來的天性在其長期的書畫實踐中的反映,有其自覺與不自覺地必然軌跡。尤其是一位有成就的作者,必有強烈的反映其個性的筆性特點。這種筆性特點,不管其一生如何多變,但內在習性始終存在。對於傅抱石也是一樣,從我們現在可見到的他早在1925年(乙丑)為振清先生所作的山水四條屏看,雖系擬古之作,但《策杖攜琴》學倪雲林;《竹下騎驢》學米芾;《秋林水閣》學龔賢;《松崖對飲》學程邃,但已具傅抱石獨特的用筆「筆性」了。盡管傅抱石自稱他是「亦步亦趨的臨寫」,並且警告「畫家最忌的是變成無韁之馬,信筆揮灑,自以為是」。然而他落筆時「解衣盤礴」,忘懷一切,自有我在的激情。傅抱石的這種筆性特徵,從初見端倪,不斷發展至逐漸成熟,又從日臻完善到爐火純青,在其以後的四十年的筆墨生涯中一以貫之。
筆墨,筆墨,有筆才有墨。筆性在傅抱石的墨法上有著密切的聯系。用筆的節奏感是構成傅氏獨特用筆筆性的極其重要的因素。這種節奏感,通過用墨被跡化於紙素,這種節奏感源於傅抱石作畫的狀態,與散鋒筆法一起組成了傅氏獨到的「筆性」。傅抱石作畫的狀態是什麼樣的呢?見過的人並不多,但這不要緊。傅抱石自己曾這樣描述:「當含毫命素水墨淋漓的一剎那,什麼是筆,什麼是紙,乃至一切都會辨不清。這不是神話,《莊子》外篇記的宋畫史『解衣盤礴』也不是神話。」在這種狀態中揮毫所留下的筆跡,只有大量仔細審度和研究傅抱石作品的真跡原作才可能有所感受,有所認識,有所體會和理解。從而,對鑒定傅抱石作品的真偽有所幫助。畫面上的墨跡(包括顏色)都是用筆用墨的結果。用墨的明潤,淡墨重疊,反復積墨,色墨混用,干濕並舉,染墨結邊造型等都是傅抱石用墨獨到之處。尤其是積墨到濃黑後,又以焦墨提醒,卻能透明腴潤,然而這一切似乎都在漫不經心當中完成的,給觀者一種經營再三又巧奪天工的感受,真可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傅抱石用筆的最大筆性特徵是他的散鋒筆法。傅氏散鋒筆法來自傳統與其特有個性的有機結合,來自其深厚的學識和對傳統獨到而理性的認識。「亂頭粗服,不能成自恬靜的氛圍,而謹嚴精細則非放縱的筆墨所可達成,二者相和,適得其中。」在傅抱石那亂頭粗服的散鋒筆法中有著極其嚴格的法度。這種法度正是他「打破筆墨約束的第一法門」後才產生的。
(三)、氣韻是關鍵之關鍵
千百年來氣韻生動一直是評判中國畫優劣的重要標准。因此,它也是鑒定者水準優劣的試金石。傅抱石的真跡就有這種氣韻生動的強烈感受,而偽作絕無這種感受。另外,對於作品的紙張、用墨、用色、用印、印泥、印色、印文、落款、款識內容,以及是否有作舊的痕跡等等都必須引起充分的重視。這些對准確鑒定傅氏作品都極有裨益。一件作品流傳有序,考證明確,有時甚至其他都可不考便可斷定其真跡無疑,而且還可以作為日後鑒定的「參照物」。傅抱石在世時有大量作品問世,並在當時便被出版,無疑這些都是具有參照物性質的東西。據說,現已有假造這種有參照物性質印刷品的例子,但有「氣韻生動」、「筆性認定」和「流傳有序」的考證,這種假印刷品偽證也是很容易被識破的。
在過去的鑒定中,印章鑒定似乎有較強的旁證力量,隨著時代的發展這早已成為過去。照相製版的印章,以手工加蓋之後,已無法鑒定。經常用印章的書畫家都可以體會到:一方印章,即便是真品,用印時的手法、環境、條件、襯墊、時間等等都有可能印出不盡相同的印跡,所以在照相製版書之前,印章也只能是參考,何況今日。過去,真印假畫、真款假畫的案例不是也屢屢發生過嗎?再則,人可過世,而印可留傳;紙張也是如此,只不過紙張用一張少一張罷了。
款識之類也並非一些人以為的有那麼大的佐證分量。在現代的一條龍分工合作的小作坊式的造假過程中,特別是窮款或題識不多的款書,或相對較易造假的款書,如傅抱石40年代前後喜用的篆書款,有時被造得很難分辨。其中還有「先款後畫」者,反復在設計好的落款位置上造假款,許多張里或有一二特別可以「亂真」,便用其再造假畫,這顯然比先造假畫再造假款更容易欺騙鑒賞者的眼睛。所幸的是,殊不知贗品本身會「坦白交代」,蒙不過嚴謹的鑒賞家。
酒是傅抱石作畫靈感的源泉。他的畫藝得之於酒,幾乎非酒不畫,同時他也深知酒之危害。他說:「昔陳老蓮、高鳳翰、許友介……諸大師,均毀於酒;而我過去最敬佩的日本近代畫家幸梅嶺,橋本關雪……也毀於酒。」他也曾多次試著戒酒,但終未成功。酒是傅老藝術生涯中的靈魂,沒有了酒,很難說藝術之樹還能長青。嗜酒而深知酒之害,戒酒又難以斷酒,這就是傅抱石矛盾的心態。
⑩ 傅抱石是什麼畫家﹖
傅抱石(1904~1965),現代畫家。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江西新餘人。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執教於中央大學。1949年後曾任南京師范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中文名傅抱石民 族漢族出生地江西南昌出生日期1904年10月5日逝世日期1965年9月29日職 業畫家畢業院校江西第一師范學校主要成就國畫理論及創作代表作品《觀瀑圖》《待細把江山圖畫》《屈原》《湘夫人》畫 派新金陵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