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申報專精特新需要企業符合什麼條件對企業有什麼好處
條件是:
(一)通用條件
企業上年營業收入不少於10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原則上不低於15%,或連續兩年營業收入平均增長率原則上不低於10%。
(二)專項條件
1.專業化。主攻某一特殊的客戶群、某一產品的細分區段,在行業細分市場領域內處於全國前10名。
2.精細化。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或先進知識,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3%,擁有在有效期內的發明專利1項以上(含1項)、實用新型專利或軟體著作權3項以上(含3項);建立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或區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工程中心(上述內容符合其中一項即達標)。
3.特色化。產品或服務具有獨特性、獨有性、獨家生產的特點。近兩年內主持或者參與制(修)訂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企業具有中國馳名商標、上海市著名商標、上海市名牌產品、上海市名牌明日之星等品牌、上海市品牌培育試點示範企業等稱號或入選上海市重點保護商標目錄。
4.新穎化。擁有強大原創能力、創新活力和價值潛力,具有一定規模的估值和融資吸引力,適應消費者(包括生產性消費和生活性消費)行為的改變,符合「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四新經濟發展特徵。
(三)限制條件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企業,不得確定為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確定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取消其資格:
1.在申請或復評過程中提供虛假信息的;
2.近三年發生過重大安全、質量事故的;
3.環保不達標或發生過環境污染事故的;
4.有偷稅、漏稅行為的;
5.有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的。
還有申請的好處就能獲得政府補貼,每個地方政策不同,上海各區還能給予專精特新企業資金補貼。
青浦認定獎勵5萬,復審獎勵1萬;
普陀認定獎勵10萬;
長寧區認定獎勵10萬;
嘉定首次認定獎勵10萬;
虹口認定獎勵10萬,復審獎勵5萬元;
松江區,市級專精特新獎勵20萬,區級專精特新認定獎勵10萬;
楊浦市級專精特新認定獎勵5萬,區級專精特新認定獎勵3萬;
奉賢市級專精特新認定獎勵5萬,區級專精特新認定獎勵3萬;
B. 探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對企業有什麼好處
上海高新技術企業的好處
(1)減少按1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2)企業研究開發投入可以在通過研發費用確認後,享受所得稅加計扣除
(3)可以獲政府項目資金 優先支持。
1、可以享受稅收減免的政策
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成功後企業的所得稅的稅率必須要從原來的25%的稅率降為原來的15%的稅率,就是在原來基礎上降低了40%。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軟體企業稅收優惠等稅收減免。
2、科研經費支持和財政撥款
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成功的企業他們可以破解認定證書可以享受地方國家的政府補貼優惠政策,能有現貨的國家政府的科研撥款。
3、國家級的資質認證硬招牌
高新技術企業的國家證書是非常難獲得的,只憑借科技的公司這個證書他們是必須要擁有的,他的品牌影響力只位低次於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
4、大力的提升企業品牌形象
已經認定高新科技企業成功的企業,它可以在市場競爭中具有有力的資質,可以極大地提升企業品牌的形象,可以用作宣傳企業的品牌。
5、促進企業科技轉型
它可以引導企業去調整產業結構,走可持續主創新創新的發展道路,激發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熱情,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6、提高企業市場價值
表明企業在科技領域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高端的技術開發能力,有利於企業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該公司是一個重要的條件時,投標。
7、提高企業資本價值 相關內容:上海高企認定專項審計案例啟示
高新技術發展企業是吸引地方政府、行業組織對企業進行實施優惠政策和資金扶持的重要工作條件,可以有效推動中國企業經濟快速投入到產業化內經營中去。
C. 認定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優先享受哪些專項資金
可優先申報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國家地方特色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國家工業中小企業技術改造資金、國家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等專項資金。
D. 專精特新小巨人對於企業有什麼好處
1、資金扶持:
每戶給予一次性20-100萬獎補(以各地方具體獎補金額為准)。
2、政策幫助
重點對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是「一企一策」給予幫助,如財政專項資金、稅收優惠、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創新支持、市場開拓扶持、融資增信等。
3、政策扶持
配置體制改革精神,推動技術、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向「專精特新」企業集聚。結合本地實際,著力在資金、政策等方面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壯大。
4、開展精準服務
強化融資服務,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做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優質企業上市培育。加強創新服務,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和工業設計賦能專項行動,提升企業堂握和運用數字化和設計資源的能力。優化公共服務,支持服務機構開發針對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服務項目,廣泛開展管理咨詢,人才培訓等服務。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E. 認定深圳市專精特新特新有什麼好處
1、申請5G產業高質量扶持項目,深圳市專精特新企業資助20萬;
2、融資服務、創新幫扶、專題培訓、資金扶持等方面對「專精特新」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並優先推薦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和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同時,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主動服務「專精特新」企業,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
3、參加創客中國大賽和申報小微培育資助更有優勢。
4、參加新品發布會新品遴選優先推薦。
F. 中小企業走專精新特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實力弱、抗風險能力不強等自身不足,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是中小企業整體素質提高的需要,是實現我國產業組織結構升級的需要,是提升傳統行業、培養新興產業的需要,是發展新業態、創新新模式的需要。堅持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是廣大中小企業實現發展專業化、管理精細化、技術特色化和持久創新的現實途徑。
一、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現實意義
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現實意義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中小企業整體素質提高的需要。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可以推動中小企業應用新技術大力發展專業化生產,主動的融入大企業的技術,產品和協作配套的體系,與大企業形成合理的市場分工,增強中小企業抗禦風險的能力和適應經濟形式的能力,加快商業創新和合作模式的創新,更好的拓展自身的發展空間,填補市場的空白。二是實現產業組織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我國產業組織結構還不合理,主要表現為在一些經濟規模要求較高的產業領域,產業集中度還相對偏低。同時,中小企業的發展活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在規模經濟行業促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集團,扶持發展大批具有「專精特新」特徵的中小企業,有利於我國及早形成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調發展、資源配置更富效率的產業組織結構。三是提升傳統行業、培養新興產業的需要。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可以加強企業的結構改造,應用先進的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改造提升傳統的產業,培養戰略性的產業,加快技術和產品的升級換代,提高先進的比重和品牌的創造能力,節能減排,支持高成長性和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四是發展新業態、創新模式的需要。在信息咨詢,現代物流新興的行業,中小企業的創新十分活躍,大量的新技術和新產品、新服務、新的商業模式都源自於中小企業。
二、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政策導向
我國政府把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維系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予以重點扶持,通過多項措施積極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2003年開始實施的中小企業促進法規定,國家制定政策鼓勵中小企業按照市場需要,開發新產品,採用先進的技術、生產工藝和設備,提高產品質量,實現技術進步。國發〔2009〕36號文件《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支持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設備,研製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國發〔2012〕14號文件《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首度表述「專精特新」的提法,文件提出,要支持創新型、創業型和勞動密集型的小型微型企業發展,鼓勵小型微型企業走「專精特新」和與大企業協作配套發展的道路,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
2011年工信部發布《「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和《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兩個規劃。我國首次從國家層面上提出的中小企業專項規劃——《「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把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道路作為「十二五」時期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基本原則之一。規劃把「專精特新」發展方向作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把進一步提高「專精特新」和產業集群發展水平作為「十二五」時期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主要任務之一,把支持中小企業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新穎化的集聚發展作為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著力點,建立起企業間緊密的分工協作關系,努力形成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競相發展的新格局。《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提出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發展活力的目標任務,通過繼續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促進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規劃認為從工業領域來看,堅持走「專精特新」之路也是工業中小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健康發展勢在必行、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三、推動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道路的實踐
對於「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並沒有統一的標准,很多地方從實際工作出發,進行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標準的制訂和認定,也有的地方通過開展「專精特新」產品認定,繼而扶持對應產品的生產製造企業。上海市十二部門出台了《關於加快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意見》,制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試行標准,包括通用標准和專項標准,規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當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於25%,或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平均增長率不低於15%。遼寧省和江蘇省分別制定了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產品(技術)認定辦法。
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導向和中小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各地相繼將促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作為工作重點,通過認定、扶持等措施,努力推動中小企業企業轉型升級。上海市規定把符合通用標准和一項專項標準的中小企業列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進行動態管理,每年復核。目前上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達到1008家,主要分布在製造業、計算機服務和軟體等行業,其中67%的企業達到全國細分市場佔有率前十位或上海市場佔有率前五位。這些企業享受相關政策扶持。據統計,2012年上海支持中小企業的專項資金達到2.7億元,資助技術改造和創新項目360個。北京市海淀區提出要鼓勵各類主體圍繞海淀區產業發展重點領域建設「專精特新」產業園,支持「專精特新」產業園提升服務功能、引進重點項目和企業方面,對年度新增投入給予貸款貼息和對運營單位進行獎勵,對重點創新型企業、「十百千工程」重點培育企業、「千人計劃」企業進行的租金補貼措施。遼寧省和江蘇省組織認定「專精特新」產品及技術,並將其納入重點資金支持對象,通過認定、宣傳和扶持,提高認定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發揮認定產品生產企業的典型示範作用,鼓勵和引導全省中小企業自主創新、開發「專精特新」產品,應用「專精特新」技術,提高產品檔次、市場競爭力和企業整體素質。安徽省2013年中小企業發展項目1251項,總投資247億元,將加強對500戶「專精特新」企業和1000戶成長性小企業的培育。青島市出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產品(技術)認定辦法,在開展小微企業免費信用評級基礎上建立融資租賃業務獎勵補償機制、鼓勵小微企業與大中型企業捆綁發行集合票據等7項措施,對「專精特新」企業在融資需求上給予優先支持。 四、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道路難度增大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依靠低勞動力成本和外需拉動的基本特徵沒有改變,中小企業普遍缺乏管理,品牌,技術、資金等核心競爭要素的問題依然顯著,特別是原材料、勞動力價格、人民幣匯率變化等企業不可控因素對企業長期生產經營影響較大,發展方式面臨挑戰。從製造業發展而言,中國作為世界製造業基地的地位受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前追後堵,發達國家不斷推出利用新一代技術革命為引領的製造業提升措施。從製造成本優勢而言,發展中國家通過優化投資環境、提高製造水平,其製造成本優勢已經顯現。在這種條件下,我國傳統的長三角、珠三角中小製造等加工貿易企業受到巨大挑戰,傳統的外貿加工、集群發展、抱團拓展商機的做法已經逐步難以取得效果。這些情況說明當前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道路難度在逐步增大。
中小企業主動選擇「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局限性加大。「專、精、特、新」四個領域既有共性,也有不同。共性是這些領域都以中小企業居多、這些領域的中小企業大多都面臨相同的外部環境和發展條件,而且這四個領域對一家企業或者一項產品(技術)而言,很多時候存在重合。不同在於「專、精、特、新」作為四個發展方向而言,並不完全相同。所謂「專」,其發展方向是要實現專業化生產或者提供專業化服務,對特定的用戶、特定的產品和技術領域依賴性非常強。比如一些專注於細分領域的供應鏈底層小企業,或者是專門為某類產品或者某幾家企業提供專用材料或者配套件、易耗件的企業。所謂「精」,其發展方向是要精心設計、精心製造、精心服務,打造精品,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這些都需要投入,無論是研發技術、購買技術、投入新設備或者引進新人才都需要投入,否則沒有附加值高的技術競爭優勢,就只能走低成本策略,延續低端老路。所謂「特」,主要方向是特色化,這個概念較為籠統,因為無論是獨特的工藝、技術、配方,或者是文化歷史特點、地理環境、人群民族特點,這些都更多需要嘗試和機遇。「新」的概念更為籠統,基本就是新興技術和新興產業的范疇,這些領域通常和高科技密切聯系,需要不斷創新,才能保持「新」的特徵。
五、對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道路的建議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趨緩,產能相對過剩有所加劇,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較為突出。中小企業必須要堅定樹立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的理念,堅持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新穎化發展方向。建議中小企業要主動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在保持創新能力的基礎上構建競爭優勢。同時,要避免單槍匹馬,積極加入區域集群、行業集群,實現規模協作配合或者供應鏈協作配合,增強抗風險能力。
在保持創新能力的基礎上構建競爭優勢方面,建議中小企業樹立創新理念,主動做到「專、精、特、新」發展。「專」就是要行業或者產品聚焦,避免資源的多元分散,鞏固在特定領域、特定客戶群、產品技術、區域市場的專業技術領先優勢。「精」就是要不斷實現技術和產品升級,服務並推動下游的產品和技術升級,從製造型向服務型升級、從耗能污染型向節能環保升級、從低端加工向高端研發升級。「特」就是要保持特有技術、版權、專利以及產品性能、功能、包裝、款式、服務等方面的獨特性,不斷豐富和完善品牌內涵,不斷增加品牌和企業形象的商譽,贏得客戶長期認可。「新」就是要積極關注專業技術的發展潮流,爭取做到研發一代、製造一代、銷售一代,及時推出新產品新技術,及時採用新的管理、設計、製造、銷售和服務的模式,保持自身在專業技術領域的先進性,保持企業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先進性,建立長久的競爭力。
在加入區域集群、行業集群,實現規模協作配合或者供應鏈協作配合方面,建議中小企業積極主動參與區域集群和行業集群,積極進入大企業配套體系,增強抗風險能力。一是要在適合發展的地區和區域抱團。目前很多地區都積極引導具備地區發展優勢的中小企業抱團發展、抱團入園,從而促進了本地區中小企業的整合提升,實現產業資源聚集,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服務能力。二是要與有一定競爭力的大企業配套。製造業中小企業普遍還是以初級產品和附加值低的產品為主,在與大企業的配套合作中本來利潤空間就不大,特別是大企業生產經營出現較大波動時,小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就影響較大。扶持中小企業更是需要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大企業按照市場規律帶動和盤活眾多中小企業資源,形成以骨幹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鏈進一步延伸的集群方陣,才能形成足夠能力抵禦外貿回落、經濟下行風險,保持地區特色產業的長期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