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龐然大物圖片高清
擴展閱讀
用什麼軟體量化圖片 2024-11-16 21:07:06
金牛座圖片唯美帶字 2024-11-16 20:57:48
手機店彩繪圖案大全圖片 2024-11-16 20:56:26

龐然大物圖片高清

發布時間: 2022-06-14 18:01:15

① 世界第一台電腦的圖片

世界第一台電腦的圖片如下所示: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計算機「ENIAC」於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發明人是美國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

ENIAC以電子管作為元器件,所以又被稱為電子管計算機,是計算機的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由於使用的電子管體積很大,耗電量大,易發熱,因而工作的時間不能太長。

(1)龐然大物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國內首台計算機的研製——

1965年中科院計算所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台大型晶體管計算機:109乙機;對109乙機加以改進,兩年後又推出109丙機,在中國兩彈試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用戶譽為「功勛機」。

華北計算所先後研製成功108機、108乙機(DJS-6)、121機(DJS-21)和320機(DJS-8),並在738廠等五家工廠生產。1965~1975年,738廠共生產320機等第二代產品380餘台。

② 恐龍的資料和圖片

恐龍,是一度主宰過地球的爬行動物。目前查明已知恐龍種類約800多種,形狀分成兩大類,即龍盤目和鳥盤目恐龍。其中,有吃素的,有吃肉的;有的笨鈍,有的靈活;有的在陸地爬行,有的跳躍奔走,有的騰空而飛。近幾年來,一股挖掘、研究和開發恐龍的熱潮已在世界范圍內悄然興起,並且已經引起了生物學家、地理學家、社會學家乃至哲學家的高度關注。

世界恐龍資源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美國、加拿大、蒙古、阿根廷和巴西等國家。中國最著名的有湖北鄖縣、內蒙古二連浩特、河南西峽、四川自貢、雲南祿豐、廣東河源等6個地方。而真正可以同河源市比擬的,只有湖北鄖縣。專家實地考察發現,河源市與湖北鄖縣的恐龍資源有兩個共同點。一是首次發現恐龍蛋的時間,都是在70年代,而真正大量發現,同樣在1996年3月;二是湖北鄖縣1997年7月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經專家鑒定這是「國內首次、國際也十分罕見的龍蛋化石共生地」,而河源市在1999年7月發現龍骨化石,成為全國第二個龍蛋共生地。

《人民日報 . 華南新聞》 (2001年12月27日第三版)

有關「恐龍」的資料

第一塊恐龍骨化石是在1677年由英國牛津博物館保管員羅伯特·普勞特發現並收藏起來的。此後的一百多年,又有不少探險者及學者陸續發現和研究了本屬於恐龍的化石,但幾乎均未被正確鑒定。

1841年,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根據一些大型爬行動物化石標本,首次提出「dinosaur」一詞,該詞來自希臘語「deinos」(意思是可伯的、恐怖的)和「sauros」(意思是蜥蜴),日本和我國學者譯之為「恐龍」。

「恐龍」概念問世之後,學者們對所發現的恐龍化石做了細致的觀察和鑒定,並開展了進一步的發掘工作。亞洲恐龍的發掘是在20世紀以後才開展起來的。我國最早的恐龍化石發現於1902年(黑龍江),以後又陸續在全國許多地方發掘出大量的恐龍化石,其中包括雲南祿豐、山東萊陽、四川自貢、西藏、內蒙古等較為著名的恐龍化石埋藏點。祿豐和自貢還分別建立了恐龍博物館,1991年還舉辦了「祿豐首屆恐龍節」。中國堪稱「世界恐龍大國」。

迄今全世界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包括骨、牙齒、皮膚、卵、糞便、足跡等,有2000多個,經鑒定,共計2目7亞目57科350餘屬800餘種(有學者認為地球上生存過的恐龍數目在900—1200屬之間),我國有80餘屬100餘種。

現已發掘的最早的恐龍化石距今大約2億3千萬年。一般認為恐龍是從始鱷類中的假鱷類里分化出來的。最初的恐龍是一些兩足性食肉恐龍,至三迭紀末期時,恐龍的演化支系基本建成,至侏羅紀晚期時,恐龍類大大發展,其種類和數量均超過三迭紀時的先驅,並成為地球上真正的統治者。還出現了廣泛的適應輻射。

「恐龍」並不是分類上的術語,而是一個通俗名稱。恐龍下設兩個類群:

一、蜥臀目(蜥龍目)主要特徵是組成腰帶的骼骨、坐骨和恥骨三者間的結構形式與其它爬行動物相似,即為三射型或三放型腰帶。下分兩個亞目:

(一)獸腳亞目:霸王龍、恐爪龍、躍龍、細頸龍等。

(二)蜥腳亞目:梁龍、雷龍、祿豐龍、馬門溪龍等。

二、鳥臀目(鳥龍目)主要特徵是組成腰帶的骨骼結構形式與鳥類相似,恥骨指向後方,即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帶,另外還具有前齒骨和頰肌。下分五個亞目:

(一)鳥腳亞目:禽龍、鴨嘴龍等。

(二)角龍亞目:原角龍、角龍、鸚鵡嘴龍等。

(三)甲龍亞目:結節龍、棘龍、甲龍等。

(四)劍龍亞目:劍龍等。

(五)鍾頭龍亞目:腫頭龍等。

恐龍在距今6000—7000萬年前的中生代晚白堊世——新生代古新世初期全部滅絕,這個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多年的古動物類群神秘而不可思議地在地球上全部消失,引起眾多學者對其原因的推測和解釋,至今尚無定論。當今科學界中尚有一席之地的幾種解釋有:小行星撞擊說(貝克萊理論)、周期性絕滅說(復仇女神說)、氣候惡化說、群落演替說等,諸解釋之所以未能被公認,主要原因是它們均不能自圓其說,不能盡善盡美地解釋恐龍為什麼在大約50~100萬年的時間里全部絕滅了。

初中《動物學》課本上記述恐龍等很多爬行動物的絕滅的原因,屬氣候惡化說,是一種漸變論觀點。質疑者認為恐龍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已形成了對各種環境相當的適應能力,否則早就被淘汰了。地球氣候惡化應當是逐漸的、或是局部的,恐龍對此似乎也是可以慢慢適應的,或是可以避免的。中生代早、中期,亦有多次地貌及氣候的重大變化,恐龍並未受到多大影響,即使地球氣候惡化會導致恐龍死亡,也是局部的,全球各地並非都是這樣,仍有一些小區域的氣候沒有多大改變,那裡的恐龍不會與別處的恐龍「同時」滅絕。總之,恐龍絕滅的真正原因還不太清楚,相信會有一天揭開恐龍家族覆滅之謎。

近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在恐龍的生物學特性方面,積累了一些資料。

恐龍的四肢(尤其是腰帶)與哺乳類的相似(即可直立在身體下方,能在地面上「高視闊步」地行走或奔跑。一般大小的恐龍(體長幾米至十幾米)通常步距約2.75~5米,奔跑時可達5~8米;小型恐龍奔跑速度可達35~40公里/小時,較大的恐龍奔走速度可達15~20公里/小時,最慢的僅為3.5公里/小時。

多數恐龍為植食性,食量很大,體重數噸至數十噸的蜥腳類每天進食量百餘公斤,甚至可達一噸以上,肉食性恐龍的種類和數量較少,據統計,每100隻恐龍中,僅有3~5隻是肉食性恐龍。

恐龍屬卵生動物,少數可能是卵胎生。生殖時期,雄性常為爭奪雌性而打鬥,或是以委婉動聽的喉音引誘配偶。卵徑80~300毫米,卵殼厚2~7毫米,多藉助陽光孵化,少數可能是象母雞孵蛋那樣來孵化。剛孵出的幼小恐龍有的發育比較完善,能自由活動;有的則發育不全,軟弱無力,需由母體細心照料及喂養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獨立生活(如鴨嘴龍類因之又被稱為「慈母龍」)。恐龍的壽命一般為幾年至幾十年,少數可長壽達百年之久。

科學家們通常認為恐龍是「變溫動物」,但現在有些學者認為有些恐龍可能是「恆溫的。」著名的美國古脊椎動物學家巴克研究認為:變溫動物的能量轉換速率低,骨頭中的鈣一磷交換場所一哈佛氏血管少,而溫血動物的骨頭中具有豐富的血管,以保證能量代謝的需要。巴克在比較了蜥蜴、恐龍和哺乳類的長骨磨片顯微構造之後,認為恐龍可能已有了「恆溫裝置」。恐龍行走和奔跑時產生的熱量,通常依靠長尾、長頸、體表骨板、擴大的鼻道、腦部大型靜脈竇散熱。

恐龍的體表具有鱗片,有的可能有羽毛或毛狀皮膚衍生物,可能具有象鳥類那樣豐富的色彩,特別是小、中體型的種類,幼體的顏色比成體更耀眼,大型的種類色彩則單調一些;生活在樹林中的種類多雜夾著綠、棕或黃色,而曠野里的種類多為黑白圖案。

許多人認為恐龍是巨大的、可怕的動物,這是不全面的。有的恐龍確實很大(震龍體長達42.67米),但有些恐龍則與雞大小相近。

綜合多方面的研究,恐龍的特徵可記述為:

腰帶有臼窩,Ⅱ~Ⅺ枚薦椎癒合;四足或二足直立在身體下方,趾骨著地行走,趾指端有爪或蹄3~5個;皮膚粗糙,被有鱗片或骨質甲盔;屬變溫動物,卵生(少數可能卵胎生);大多具牙齒,多為植食性,少為肉食性;頭骨的結構與鱷類相似。

新近,在中國、美國等地均發現了屬於新生代古新世初期的含恐龍化石的地層,有學者推測:恐龍最後「消聲匿跡」的地方很可能就在中國的南方。目前傳說「有人見到了活著的恐龍」,在科學界尚未獲得真正的恐龍活體或屍體標本之前,這還是一個謎。

③ 這是長江入海口的衛星照片,但不明白江 中龐然大物是什麼  還請賜教···有照片

這是沙洲,至於顏色么,只能解釋為淤泥或者為了提高清晰度,某些軟體對特定區域進行的「著色」,這種情況在礦產資源調查中也使用過。

④ 222億公里,最遠人造物拍的最後一張照片,為何讓人類深思

1977年9月5日伴隨著一陣巨大的轟鳴聲,泰坦3號E半人馬座火箭將旅行者1號推出了地球,開啟了人類拜訪外太陽系的漫長旅程。

這張照片被認為是目前人類航天史上最為珍貴的照片之一。它來自目前距離地球222億公里的旅行者1號。

目前這個探測器帶著人類的期望和對宇宙的敬畏,繼續向深空進發。未來它有可能會被外星生命發現,從中發現在銀河系的郊區生活著一群人形智慧生物。

⑤ 找尋高清恐龍時期景色大圖(各類風格)

http://fangxu.com/Upfiles/2007112434061.jpg

http://epochweek.com/065/40-11.jpg

http://www.cn486.com/Wallpaper-Move2/tu/9Dinosaur/1024/004.jpg

http://www.tubaba.com/wallpaper/uploadfile/200807/20080723033091178.jpg

http://dx.zhuomianbi.com/d/0/2/104/200611090147076428.jpg

http://dx.zhuomianbi.com/d/0/2/104/200611090147106431.jpg

http://dx.zhuomianbi.com/d/0/2/104/200611090147136433.jpg

⑥ 馬來西亞婆羅洲發現有一條長一百英尺的巨蛇出沒,到底是真是假

神秘巨蛇現身馬來西亞,巨蛇長有龍頭7個鼻孔早在很久前馬來西亞就傳出目擊巨蛇事件,這條巨蛇比世界上最大的蛇類還要大,是世界上最小的蛇的N倍。神秘巨蛇現身馬來西亞還是有很多人表示出質疑,馬來西亞神秘巨蛇nabau到底是真是假呢?多數網友表示馬來西亞巨蛇的照片為PS,跟小編一起來看看神秘巨蛇現身馬來西亞事件。

神秘巨蛇現身馬來西亞照片,是由科考小組在考察當地洪水情況時從飛機上拍攝到的。該照片一經公布,就立即引發了人們激烈的討論,究竟照片是真實的還是由現代化高科技軟體繪制而成。就連《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都讓讀者充分發揮個人想像去揣摩照片的由來。

⑦ 凱迪拉克凱雷德加長版實拍圖曝光 絕對龐然大物

日前,有海外媒體曝光了一組凱迪拉克凱雷德加長版的實拍圖片,據悉,新車將在進博會亮相,並有望引入到國內市場銷售。

外觀方面,新車的進氣格柵依然是凱迪拉克家族式的設計,不過尺寸非常誇張,內部進行了黑色的處理。與大尺寸的中網相比,兩側長方形的頭燈看起來則有一些袖珍。並且在前杠的左右兩側也加入了LED燈帶。

車身側面是加長版車型的一大亮點,在車身長度上,加長版的車身長度比普通版車型增加了384mm,達到5766mm,遠超勞斯萊斯庫里南。同時新車軸距也略有增加,達到3407mm。

動力方面,新車具有6.2升V8以及3.0TV6兩款動力總成,均匹配10速自動變速箱,同時可選裝智能四驅系統。

總結,凱迪拉克凱雷德作為全尺寸SUV,本就有著很龐大的車身,在經過加長後,整車看起來更加的巨大,超長的車身長度,也可以滿足消費者較為特殊的用車需求。(作者:GZC)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埃尼阿克的圖片和資料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

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莫爾電機學院,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許多來賓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這里,因為他們要參加人類歷史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的揭幕典禮。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外形奇怪、渾身閃閃發光的龐然大物。它,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現代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這個龐然大物佔地面積達170平方米,重達30噸。在揭幕儀式上,「埃尼阿克」為來賓表演了它的「絕招」———分別在1秒鍾內進行了5000次加法運算和500次乘法運算,這比當時最快的繼電器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來賓們喝彩不已。然而誰又知道,在這個龐然大物誕生的過程中,有多少人為之傾注了無數的心血!

戰火催生的龐然大物

電子計算機的出現盡管只有60年的時間,但它的誕生卻是人類數百年努力的積累。早在17世紀,一批歐洲數學家就已開始研製計算機。1642年,為了協助擔任稅務局長的父親,年僅19歲的法國數學家帕斯卡成功地製造了第一台鍾表齒輪式機械計算機,但僅能做加減法運算。在此基礎上,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於1678年發明了可做乘除運算的計算機。但這些機械計算機的性能過於落後,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一百多年後,英國數學家巴貝奇於1822年設計出了一種更為先進的計算機。遺憾的是,由於當時工業水平所限,巴貝奇的設計根本無法實現。

此後一百年間,人類在電磁學、電工學、電子學領域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為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戰爆發後,美國陸軍軍械部為研製和開發新型大炮,在馬里蘭州的阿伯丁設立了「彈道研究實驗室」。極為繁重的計算任務令那裡的研究人員大傷腦筋。盡管實驗室僱用了200多名計算快手,還是捉襟見肘。他們迫切需要一種新的計算機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就在人們一籌莫展之時,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機學院的莫克利博士提出了試制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設想。他的設想吸引了陸軍軍械部,他們立即要求莫爾學院擬定一份研製計劃。

按照科學家們的估計,製造一台電子計算機所需的經費為15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因此遭到了軍方內部很多人的堅決反對。眼看研製電子計算機的計劃就要夭折,美國著名數學家維伯倫博士堅定地站到了支持者的行列里,他最終說服了美國軍方。經過兩年多的緊張研製,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終於在1946年2月14日問世。而它的開發經費幾經追加,最後達到48萬美元。

這台名為「埃尼阿克」的電子計算機,如今看來簡直就是一個怪物。其內部有成千上萬個電子管、二極體、電阻器等元件,電路的焊接點多達50萬個;在機器表面,則布滿電表、電線和指示燈。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它的耗電量超過174千瓦小時,據說在使用時全鎮的電燈都會變暗;而且它的電子管平均每隔15分鍾就要燒壞一隻,科學家們不得不滿頭大汗地不停更換。然而,「埃尼阿克」的計算速度卻是手工計算的20萬倍、繼電器計算機的1000倍。美國軍方也從中嘗到了甜頭,因為它計算炮彈彈道只需要3秒鍾,而在此之前,則需要200人手工計算兩個月。除了常規的彈道計算外,它後來還涉及諸多的科研領域,曾在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55年10月2日,「埃尼阿克」宣告「退役」後,被陳列在華盛頓的一家博物館里。

三台電子計算機競爭「世界第一」頭銜

有趣的是,對於「埃尼阿克」頭上的光環,多年來始終存有爭議。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英國1943年研製出來的「巨人」計算機才是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只不過它一直處於保密狀態。直到1975年,英國當局解密了相關檔案,人們才對這一內幕有所了解。

原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了破譯德國人的一種機械式密碼,英國情報機關與數學、 電子學專家合作,於1943年研製出了一種大型電子運算裝置,並稱其為「巨人」機。在「巨人」機發明前,英國破譯德軍的高級密碼需要6至8個星期,而使用「巨人」機後則僅需6至8小時,自它投入使用後,德軍大量高級軍事機密很快被破譯,大大加快了納粹德國敗亡的進程。出於戰爭的需要,英國將其視為「超級機密」。據說為保守秘密,英國不惜將10台同類計算機在戰後秘密銷毀。不過也有人認為,「巨人」機還算不上真正的電子計算機,而是介於繼電器計算機與現代電子計算機之間。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美籍保加利亞人、物理學家阿塔納索夫才是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者。早在1939年12月,他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但由於當時正值二戰,他沒有申請專利,也沒有公布資料。盡管眾說紛紜,「埃尼阿克」仍然是多數人公認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60年前的情人節也因此被永遠載入了人類發明史冊。

電子計算機因總統大選一夜成名

「埃尼阿克」誕生之初,由於它存在諸多缺陷,無法廣泛應用。直到1951年,莫克利和埃克特在「埃尼阿克」基礎上研製出了UNIVAC(通用自動計算機),電子計算機才開始從實驗室走向社會。不久,一件偶然事件的發生,又使其知名度迅速提高。

1952年,適逢美國大選。為了對選舉資料進行處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租用了UNIVAC,用來預測大選結果。選舉結束後僅僅45分鍾,UNIVAC就計算出艾森豪威爾將以438票的絕對優勢贏得勝利。但在選舉前,幾乎所有的專家和媒體都預測競選雙方勢均力敵。所以對於計算機的預測結果,廣播公司拒絕報道。工程師們只好重新計算,但該計算機仍堅持艾森豪威爾將大獲全勝。當選舉結果正式揭曉後,所有的人都驚呆了:艾森豪威爾實際得票為442票,UNIVAC的預測只有不到1%的誤差率!從此,整個世界開始對電子計算機的功能有了新的認識,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從那時起到今天,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它不但廣泛地應用於人們的社會生活中,而且直接引導著當今信息社會的發展。毫無疑問,電子計算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如今,它已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將在未來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

來源:環球時報

http://images.google.cn/imgres?imgurl=http://europe.ce.cn/hqbl/main/gd/200802/14/W020080214518975014681.jpg&imgrefurl=http://europe.ce.cn/hqbl/main/gd/200802/14/t20080214_14521300.shtml&h=320&w=260&sz=13&hl=zh-CN&start=2&um=1&usg=__8MjkWkRYQ3fzXQXCb1eqa9lyiRc=&tbnid=EfSt-q9UZOB2uM:&tbnh=118&tbnw=96&prev=/images%3Fq%3D%25E5%259F%2583%25E5%25B0%25BC%25E9%2598%25BF%25E5%2585%258B%26um%3D1%26complete%3D1%26hl%3Dzh-CN%26newwindow%3D1%26sa%3DN

⑨ 世界最大的恐龍它高多少米寬多少米,字和圖片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發現的身材最大的恐龍是震龍,它的身長有39至52米!身高可以達到18米!!體重達到130噸!!!也就是說,2到3條震龍頭尾相接地站在一起,就可以從足球場的這個大門排到另一個大門。而如此沉重的龐然大物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話,它那碩大的巨腳每一次踩到地面都會使大地發生顫抖,就像地震一樣。這就是「震龍」一名的含義。
震龍
震龍生活的時代是大約1億6千2百萬年到1億3千6百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在動物分類學上,它屬於蜥臀目、蜥腳亞目、梁龍科。除了震龍之外,當時生活在地球上的身體巨大的蜥腳亞目(一般稱為蜥腳類)恐龍還包括梁龍科的梁龍(身長26米)、雷龍(身長21米,體重25噸)、超龍(身長42米,肩部高5.19米,臀部高4.58米)、馬門溪龍(身長22米)以及腕龍科的腕龍(身長25米,體重30~50噸)等等。
這些巨大的恐龍都是吃植物的,高大的身軀和長長的脖子使得它們可以吃到高樹上的葉子。如此巨大的身材肯定需要特別大的食量,但是這些恐龍卻全都長了一個相對來說很小的腦袋和不大的嘴,怎麼來滿足那麼大的食量呢?大概它們只能不停地吃了。科學家推測,馬門溪龍一天要用23個小時的時間來進食!這恐怕也是世界之最了。
想一想,一頭馬門溪龍23個小時要吃下多少樹葉呀,還有成千上萬其它的馬門溪龍呢,還有更多的其他巨型蜥腳類恐龍呢。看來,那時侯地球上肯定是植物茂密、森林遍野,自然環境非常地優越,才使得這么多的龐然大物能夠悠閑地生活在地球上。
現在,我們在陸地上再也見不到如此龐大的動物,能夠與它們相比的大概只有生活在海洋里的藍鯨了。雌性藍鯨可以長到30多米,體重可以達到200噸重。

⑩ 龐然大物!

這應該算正常尺寸吧,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蝸牛,成年後可達20厘米。

蝸牛無毒,天敵甚多,在農業上視為害蟲。熱帶地區通常在雨後大量出來啃食蔬菜,我們小時候經常在雨後揀拾蝸牛敲碎喂鴨子,屬於高蛋白飼料^_^
法國人有道名菜就是以蝸牛烹飪的。
蝸牛 (腹足綱陸生動物)
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蝸牛是一種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取食植物,產卵於土中或者樹上。在熱帶島嶼比較常見,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區。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艷,而地棲的通常幾種接近的顏色,一般有條紋。非洲的水晶螺屬體型最大,多超過20公分。歐洲的大蝸牛屬的幾個種常作佳餚,尤其在法國。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其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葯用價值。
同型巴蝸牛會以柑桔類果樹為寄主,柑桔葉片常被其吃成缺刻,枝條皮層也常被取食,柑桔果實取食後形成凹坑狀。其寄主植物,還有林木幼苗、蔬菜和花卉等。
蝸牛在大豆苗期危害,輕則造成葉片、莖稈破損,僵苗遲發,成苗率下降;重則將豆苗全部吃光,造成成片無苗。防治大豆田蝸牛,宜採取綜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