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佛法中的五種智慧
五方佛的五種智慧
五方佛的五種智慧:中央大日如來 代表法界體性智;東方不動如來 代表大圓鏡智;南方寶生如來 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 代表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 代表成所作智,這五種智慧 通俗的講是什麼意思? 展開
寫回答有獎勵 共9個回答
禾木由
2020-02-05
關注
1、中央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代表法界體性智;
2、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金剛不動如來),代表大圓鏡智;
3、南方歡喜世界寶生佛(寶相佛),代表平等性智;
4、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代表妙觀察智;
5、北方蓮花世界不空成就佛(微妙聲佛),代表成所作智。
(1)智慧圖片大全高清擴展閱讀:
戰國時代,遠古的五帝被附會為五方之帝,他們的佐臣則是五方神。而佛教在宇宙空間概念上提出三千大千世界的觀念,認為宇宙在空間上無量無邊,在時間上是無始無終,在方位上提出五方世界,五方世界各有一佛主管,即為五方佛,又稱五智佛、五智如來。
我國的嵩山地處中嶽(屬土),其它四方分別為東岳的泰山(屬木)、西嶽的華山(屬金)、南嶽的衡山(屬火)、北嶽的恆山(屬水)。五嶽既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相配,又暗合佛教中的五方布局格式。
佛教中智慧的種類及介紹
佛法因果故事
2019-03-28
關注
在佛教中,智慧有種種不同的面向與類別,而諸佛、菩薩等更為因應不同眾生的種種需求而廣學一切世間、出世間法門,以具足一切智慧才辯,來善巧廣演教法,方便濟度眾生一切願求,乃至圓滿眾生成正等覺。因此,在認識佛教中的智慧、才辯本尊之前,我們先就佛教中常見的智慧、辯才類別,及菩薩為善巧度眾所具足的世間工巧、學術、智慧,一加以說明,期使讀者能更加深入了解諸智慧才辯本尊的甚深究竟智慧與善巧方便,乃至成就與本尊無異的圓滿智慧。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以下介紹「三智」、「五智」、「五明」、「四無礙辯」,希望能夠使大家對佛法中的智慧才辯觀念,有根本的理解。並依此掌握增長智慧才辯的方向,與智慧本尊相應。
⊙三智
「三智」指一切智、道種智與一切種智。這三智分別是聲聞緣覺二乘、菩薩與佛陀的智慧。
(1)一切種智
一切種智(梵名 maratha- - Jnana),一切種智是指了知一切道、一切種、一相寂滅相與種種行類差別的佛智。天台宗認為這是由中觀所成的智慧。中觀之智是了知一切皆為中道,不偏不倚,證入絕對圓滿的境界。一切種智即是圓滿的佛智,體悟法界一切實相的究竟智慧。
(二)一切智
一切智(梵名 sarva-ja),音譯為薩婆若。是指通達一切法相的智慧。在《俱舍論·破我品》中說:「才作意時,於所欲知境無倒智起,故名一切智;非於一念能頓遍知。」
一切智是了知一切諸法總相的智慧,而總相即為空相,這是體悟一切現空而無所執著的智慧。
說一切智有部分人認為此智惟有佛陀可得,但是其他部派則認為聲聞、獨覺都能獲得。在《大智度論》卷二十七中,闡述一切智與一切種智的差別,以為善知總相者為一切智,善知差別相者為一切種智;前者為聲聞、獨覺之智,後者為佛智。
在佛典中,有時為區別聲聞獨覺的一切智與佛的一切智,而將佛的一切智稱為一切智智,得此智的佛稱為一切智人。又,有時「一切智」也是「一切智人」(即佛)的略稱。
(三)道種智
道種智又稱為一切道種智、道智、道相智,即遍知世間、出世間一切道門差別的智慧,此種智慧是屬於菩薩的「不共智」,乃是菩薩教化眾生的智慧。而相對於切智乃是了知諸法總相的智慧,一切種智乃是了知諸法別相的智慧,三者構成了佛教中的智慧體系。
《大智度論》卷二十七謂道種智說:「道名一道(中略)、十善道乃至一百六十二道,如是等無量道門,如是諸道盡知遍知,是為道種慧。」在此以菩薩為教化眾生是說世間、出世間、有漏、無漏諸道的智慧為道種智。
⊙五智
五智(梵名 panca nanani),在密教中即是指唯識所說轉識得智之四智,再加上法界體性智而名之,並常以五方佛或五大擬配五智。此五智之特質,略如下述:
1.法界體性智( dharmadhatu- visuddhi- nana)三密差別之數過於塵剎名為「法界」,諸法所依故雲「體」,法爾不壞故雲「性」。轉第九識得此智。如以五佛配屬,當屬中央大日如來。於五大中乃轉空大的業劫氣為空大智慧氣,能降伏痴性的眾生。
2.大圓鏡智( adarsa-j.)自他三密無有邊際,具足不缺,名為「大圓」;實智高懸萬像顯現喻為「鏡」。轉第八識則可得此智。五佛之中,相當於東方阿閎如來。於五大中乃轉水大之業劫氣成水大的智慧氣,能調伏瞋性眾生。
3.平等性智(sama-j.)宛如清凈智水不會簡擇有情與非有情,故名「平」;彼此同如,故名「等」;常住不變,故名「性」。轉第七識可得此智。相當於五佛中的南方寶生如來。於五大中則轉地大業劫氣為地大智慧氣,能降伏慢性眾生。
4.妙觀察智( pratyaveksana-j.)是指巧妙觀察諸法自在說法的智慧,如《秘藏記》所說:「五眼高臨,邪正不誤,因以名之。」轉第六識而得此智。相當於五佛中西方的阿彌陀如來。於五大中轉火大業劫氣為火大智慧氣,調伏貪性眾生。
5.成所作智( krtyanusthana-j.)自證、化他二利應作,故名「所作」;大悲隨類應同之妙業自在,必可成就,故名為「成」。轉前五識得此智。相當於五佛中的北方不空成就如來。於五大中能轉風大業劫氣為智慧氣,能調伏一切愚性、迷性眾生。
而所謂轉識得智,乃指轉有漏的八識成無漏的四智,又稱作轉識成智,而所謂轉八識而得四智分別為:
(1)眼等前五識轉至無漏時,得成所作智。此智為欲利樂諸有情,所以能於十方以身、口、意三業為眾生行善。
(2)轉第六識成妙觀察智。此智善觀一切境界的自相、共相而無障礙,能總攝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在大眾會中說法自在,能斷一切疑惑。
(3)轉第七末那識,得平等性智。此智觀一切法、自他一切平等,恆與大慈悲相應,隨諸有情所樂,示現受用身土。
(4)第八阿賴耶識轉至無漏時,可得大圓鏡智。此智離諸分別,所緣、行相微細難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凈,離諸雜染,如大圓鏡之能現眾色像。
⊙四無礙辯
四無礙辯(梵名 catasrah pratisamvidah),又稱為四無礙智或四無礙解,略稱為四辯或四無礙。是指佛、菩薩、聖眾等所具有的四種自在無礙辯,即:法無礙辯、義無礙辯、辭無礙辯、辯無礙辯。此四無礙乃大小乘的通目,用來顯示無礙自在說法教化的德用。
依小乘教義而言,此四無礙智分別指:
1.法無礙辯又稱為法無礙智、法無礙解,或略稱作法辯。是指於一切法相、名字有無礙自在的智解所以能善於辯說。
2.義無礙辯又作義無礙智、義無礙解,或略稱為義辯。是指關於一切法相、名字的義理有無礙自在的智解辯才。
3.辭無礙辯又稱作辭無礙智、辭無礙解,或略稱作辭辯。是指通曉一切方言而無礙辯說的智解、辯
4.辯無礙辯又稱作辯無礙解、辯無礙智、應辯或稱作樂說無礙辯。是指隨順眾生根機而巧妙演說,令眾生樂聞的智解、辯才。
大乘的說法上大致與小乘說法類似。然而大乘的法、義、辭、辯四者窮盡法性,人第一義諦,甚妙難測,因此,惟有佛、菩薩真正具有四辯,小乘聖者並不具有此四辯。新譯《華嚴經》卷三十八、《大集經》卷五、南本《涅槃經》卷十五等就此有詳細的解說。
關於大小乘是否都具有四無礙辯,也有說法認為不論大、小乘都具有此四無礙。其中,小乘惟利根阿羅漢具,大乘種姓以上則皆具,部分十信菩薩亦具。另說則如《涅槃經》所說:聲聞、緣覺無四無礙,而認為四無礙為大乘獨具。
⊙五明
明(梵名ⅶidya)為「無明」的對稱。指破除愚暗、通達諦理的智慧,其梵名音譯作苾馱。在《中阿含·羅摩經》中說:「五比丘,舍此二邊有取中道,成明,成智,成就於定而得自在,趣智,趣覺,趣於涅槃,謂八正道。」《三轉法輪經》則說:「由我於此四聖諦法解了三轉十相故,眼智明覺皆悉得生。」這是說修習八正道,解了四聖諦之理,能成就眼智明覺而趣入涅槃。
「明」的梵語vidya是由語根id(表知之義)轉得的名詞,意味知識或學問。因而印度將種種科學藝類別為聲明等五明。此外真言等有除痴暗拂障難的功用,所以也稱為明。而佛陀圓滿具足三明及身口行業,故十號中有「明行足」一名;大乘菩薩於十地中的第三發光地顯發凈明智慧,故又稱為明地;初地以上的菩薩觀三世諸法實相,其心明了,故稱其所悟之菩提為明心菩提。
其中五明(梵名 panca vidya-sthanani)具稱為五明處,是印度古代的五類學術,即聲明、因明、醫方明、工巧明和內明。
在《西域記》卷二中說:「聲明」,釋訓詁字,詮目疏別(指一切語言、音樂等音聲之學)。「工巧明」,伎術機關,陰陽歷數(即一切科學、技藝、藝術等的學問)。「醫方明」,禁咒閑邪,葯石針艾(即一切醫葯)。「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偽(即一切的邏輯、思維、推理等方式)。內明」,究暢五乘,因果妙理(指佛法)。
瑜伽師地論·菩薩地力種姓品》解釋菩薩的求法說,菩薩應當求一切菩薩藏法、聲聞藏法、切處論、切世間工業處論。此中,菩薩藏法和聲聞藏法屬於內明,一切處論指聲明、因明、醫方明,…切世間工藝處論即指工巧明。因此,五明也包括了大乘菩薩所學的全部學術,乃菩薩為度眾方便所應善學、具足的善巧智慧。
B. 給我一張代表智慧的圖片,謝謝
C. 象徵智慧無限的圖片
D. 智慧的象徵是什麼
智慧的象徵是貓頭鷹。
貓頭鷹,因其的面部特徵與貓極為相似,故俗稱為貓頭鷹,別名神貓膺。在我國具有不吉祥的寓意,然而在很多其他國家卻不是這么認為,它是吉祥和幸運的符號。
中國民間有「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不怕夜貓子叫,就怕夜貓子笑」等俗語,常把貓頭鷹當做「不祥之鳥」,稱為逐魂鳥、報喪鳥等,古書中還把它稱之為怪鴟、鬼車、魑魂或流離,當做厄運和死亡的象徵。
(4)智慧圖片大全高清擴展閱讀
1、古希臘: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愛鳥是一隻小鴞(貓頭鷹的一種,被認為可預示事件),因而古希臘人把貓頭鷹尊敬為雅典娜和智慧的象徵。
2、日本:在日本,貓頭鷹被稱為是福鳥,還成為長野冬奧會的吉祥物,代表著吉祥和幸福。人們害怕貓頭鷹就認為可以用它來驅除邪惡。據此,殘害貓頭鷹的多馬人,卻用貓頭鷹的模擬像來鎮邪惡。
3、英國:在英國,人們認為吃了燒焦以後研成粉末的貓頭鷹蛋,可以矯正視力。約克郡人則相信用貓頭鷹熬成的湯可以治療百日咳。
在J·K·羅琳的魔法小說《哈利·波特》中,貓頭鷹和蟾蜍等是巫師們的寵物。在這些寵物中,貓頭鷹是最高貴也是最受歡迎的一種。因為它們不僅可以幫助主人發放郵件,是個名副其實的「郵遞員」,而且它們能夠通曉人類的感情和語言,是具有智慧的。哈利·波特與他的貓頭鷹。
4、加拿大:加拿大溫哥華印第安人的後裔仍保留貓頭鷹的圖騰舞,不但有大型木雕的貓頭鷹形象,而且有舞蹈,舞者衣紋為貓頭鷹,全身披掛它的獵獲物老鼠。
E. 代表智慧的圖案是什麼
愛因斯坦的頭吧
F. 智慧的凝視圖片
不謝、
G. 誰有代表聰明,自信,可愛的3種卡通人物的圖片
這樣可以根據自己的總結,比如說,自己喜歡的動漫里,聰明的,比如佐助,老點動漫里,一休(大家公認的),自信的,就是鳴人,路飛,可愛的,每部動漫大多數配角,都有那麼一兩個可愛的。
如果是做什麼宣傳的話,找些大眾熟知的,比較有共鳴感。
H. 代表智慧的圖片。(動漫圖片也無所謂了)
I. 體現中國智慧的圖標是什麼
太極圖
八卦圖
J. 求一幅最具有智慧的油畫名
拉斐爾《雅典學院》
人物說明;
畫面背景為一宏偉壯麗的古典式大廳,廳堂牆上畫有壁龕浮雕,右為智慧女神雅典娜,左為文藝之神阿波羅。古典哲學的兩個偉大代表柏拉圖和他的弟子亞里士多德正氣宇軒昂地步入大廳。這樣在構圖上他們兩人起著統御全局的作用。兩位大哲人的左手以不同方式都拿著大厚本書,邊走邊爭論,柏拉圖用右手柔和地指天,似乎說上天啟示乃生命之源;亞里士多德把右手用力地一揮,指著大地,堅決反對自己老師的觀點,好象說研究現實世界才是根本之根本。這是古代希臘唯物論與唯心論之爭。畫家以他們兩人針鋒相對的爭論為中心,圍繞著傾聽兩位哲人爭論的是為數眾多的學者,熱烈的討論和辯論向畫面的兩翼和前景展開。整個畫面洋溢著百家爭鳴的氣氛,構成了一個富有戲劇性的熱烈場面。圖中:以柏拉圖和他的弟子亞里士多德二人為中心,激動人心的辯論場面向兩翼和前景展開,構成了寬廣的空間。在這兩個中心人
物的兩側有許多重要歷史人物:
畫的左上:
1、 左邊穿白衣、兩臂交叉的青年是希臘馬其頓王亞里山大;
2、 亞歷山大右邊一禿頂黃髯老人,身穿紫袍,面對觀眾,側耳靜聽,似乎陷入沉思之中。這位老者右邊是古代哲學家蘇格拉底,他身穿淡綠色長袍,正側轉身體向四個青年人扳著手指頭交換意見;
3、 在四位交談者中和蘇格拉底面對面的是一位披甲帶盔的青年軍官,他名叫阿爾西比亞底斯,彷彿在認真細聽蘇格拉底的教誨。這位軍官身後有一人揮手示意,招呼畫面左邊兩個人趕快來聽哲學家的講話;
畫的右上:
4、接近亞里士多德的是一字排列的五名學者和一身著黃袍老人,他們正諦聽著兩位大哲學家的爭論;
5、老人身後有兩個年輕人正趕來聆聽兩位哲人的討論;
6、畫面壁龕牆角下有三個青年,左邊的青年目視中央,側耳細聽哲人的講話,中間的青年坐在牆角躬身記錄,右邊的青年側身倚牆沉思;
7、靠近沉思青年的是一白發白須老人,他是斯多噶派著名哲學家芝諾,老人身披深紅色斗篷,孑然一身,沉浸在思考中;
8、芝諾左側(畫面右端)有三人,他們神態各異,研究家認為其中有一位是古代波斯教的創始人瑣羅斯德;
下一層的人物分為左右兩組,其中有著名歷史人物,也有當時的現實人物,左邊一組中:
9、 站著伸頭向左看的老者是著名的阿拉伯學者阿維洛依;
10、 阿維洛依身後是古代傑出的哲學家伊壁鳩魯,他頭帶桂冠,正倚柱基看書;
11、 在阿維洛依左前方蹲著看書的禿頂老人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畢達哥拉斯;
12、 站在畢達哥拉斯前面的學者是修辭學家聖諾克利特斯,他內穿黃衣,外罩紫袍,正回過頭來看數學家演題;
13、 畢達哥拉斯右手下有一禿頭老人正眯縫著眼睛,一面看數學家演題,一面記筆記;
14、 修辭學家聖諾克利特斯身後是一金發青年,他面目清秀,正凝神深思。這位青年是教皇的侄子,有名的文藝愛好者烏爾賓諾公爵弗朗西斯柯•德拉•羅斐爾;
畫的右下:
15、 四位年輕人正圍著古代數學家阿基米德(另說歐幾里德),看他躬著腰手拿圓規在一塊黑板上畫幾何圖形;
16、 阿基米德身旁是埃及天文學家地心說的創始人托勒密,他頭帶榮譽冠冕、身穿黃袍,手托天體模型;
17、 托勒密的對面是大建築家布拉曼特;
18、 畫面最右端是拉斐爾的好友著名畫家索多馬;
19、 索多馬和托勒密之間是拉斐爾,他頭戴無檐帽,注視著觀眾;
畫的中間:
20、 斜躺在台階上的半裸著衣服的老人是古希臘犬儒學派哲學家狄奧吉尼;
21、 坐在台階上倚箱沉思的是古希臘傑出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他是西方最早提出樸素辯證法和唯物論的卓越代表
拉斐爾《雅典學院》圖片說明: 這幅《雅典學院》(1510~1511年作),是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建的雅典學院為題,以古代七種自由藝術——即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為基礎,以表彰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藝術家企圖以回憶歷史上黃金時代的形式,寄託他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它的主題思想,就是崇拜希臘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 這正是人文主義藝術家自己的宿願。全畫以縱深展開的高大建築拱門為背景,大廳上匯集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學派的著名學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當世的名人。他們在自由地討論,情緒熱烈,好象在舉行什麼典禮,或慶祝某個盛大節日,洋溢著百家爭鳴的氣氛,凝聚著人類智慧的精華。這座建築物顯然是以布拉曼特設計的聖彼得大教堂為範本的,兩側的壁龕里,分別供立著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在右側)和音樂之神阿波羅雕像(在左側)。中心透視點的層層拱門,直通遙遠的天際,這是一個極其神聖的環境,學者們被對稱地、然而富有節奏地配置台階兩側,上層台階的人物排成一列,中心是兩位偉大的學者——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他們似乎邊進行著激烈的爭論,邊向觀眾方向走來。亞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好象在說明:現實世界才是他的研究課題;柏拉圖則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一切均源於神靈的啟示。這兩個對立的手勢,表達了他們思想上的原則分歧。其餘的人,眾星托月,有的在注視,有的正在諦聽這兩位老人的談話, 自然地形成幾個小組。現在再介紹上層台階上的人物:左上方柏拉圖的一側,一個大鬍子老人沉浸在思考中,蘇格拉底剛轉身向旁人闡述倫理學上的論據,自左向右第五人是個青年軍人,名叫阿爾西比亞底斯,他的背後有一個人正在招呼走來的兩個青年。右上方亞里士多德的一側,兩個倚在壁龕牆基前的青年,一個在寫著,一個在思考,另一個黑袍人物 卻孤獨地站著,這3個人與左面的一組,在動勢上是相反的。台階下面的左側,以坐在地上專注地書寫著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為中心,一少年在旁給他扶著木牌,牌上寫的是「和諧」的數目比例圖。在他背後一個老人正在記錄畢達哥拉斯的論據數,後面那個伸著脖子、頭纏白巾的學者,即是回教學者阿維洛依。背後稍遠,還有一個頭戴桂冠,胸靠柱基站立的人,他是語法大師伊壁鳩魯。在畢達哥拉斯前面站立的那個用手指著書中句子的學者,是修辭家聖諾克利特斯,兩人中間還有一位身穿白色斗篷的金發青年,他面目英俊,表情冷峻,在向觀眾凝視著,被認 為是弗朗西斯柯·德拉·羅斐爾,他是烏爾賓諾未來的大公。台階下右側一組,中心人物是躬著身子、手執圓規在一塊黑板上給學生演算的幾何學家歐幾里德(一說是阿基米德),周圍是他的四個學生。這四個人似乎對老師的講解領悟得不一樣。旁邊那個身穿古代黃袍、頭戴榮譽冠冕、手持天文儀的,是埃及天文學家托勒密。在爾托勒密的對面,即是畫家拉斐爾的同鄉、建築家布拉曼特(蓄須的老人),而最邊上那個頭戴白帽的人,正是畫家索多瑪,上面露出半個腦袋、頭戴深色圓形軟帽的青年,就是畫家拉斐本人。把自己畫進歷史題材內,是當時畫家們 喜用的表現方式,只是拉斐爾留給自己的位置太少了點。 畫中央的台階上,躺著一個孤寂的犬儒學派哲學家第歐根尼。這位學者主張除了自然需要之外,其他任何東西,包括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無足輕重的,所以他平時只穿一身破爛衣服,住在一隻木箱里。這個人物在構圖上起了填補空白的作用,他與右側正往台階上走去的兩個人物相聯系,同時又與左下角那個倚靠在石桌前沉思的學者赫拉克里特彼此呼應。赫拉克里特形象孤單,據許多學者考證,認為是拉斐爾參照了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壁畫里的一個預言家聖耶利米的形象的結果。事實上,這里的許多形象,體格壯健,動作有力,與米開朗基羅的藝術形象頗有聯系。更有意思的是,柏拉圖的頭像正是畫家以達·芬奇的頭像為範本的,可見拉斐爾對前述這兩 位大藝術家的崇敬心情。這幅畫的色彩處理也很協調,建築背景全是乳黃色的大理石結構,人物的衣飾有紅、白、黃、紫、赭等色相交錯。透視法的水平是很高的,它不僅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深遠感,連地面的圖案,拱頂的幾何裝飾結構,都精確到可以用數學來計算。 1508年,拉斐爾離開佛羅倫薩,經布拉曼特——一位正在監造聖彼得教堂的建築 家的推薦,來到羅馬,開始為教皇朱理二世工作。在那裡歷時10年,他為教皇宮殿繪制了大量壁畫,其中以梵蒂岡教皇宮內的四組壁畫為最出色(總題目為《教會政府的成立和鞏固》,壁畫分列四室:第一室的畫題是《神學》、《詩學》、《哲學》和《法學》四幅;第二室是關於教會的權力與榮譽;第三室畫的是已故教皇利奧三世與四世的行狀;第四室內的四幅壁畫,系由其學生按照拉斐爾的草稿繪成),而第一室內的《哲學》,也稱《雅典學院》,又是該室的四幅壁畫中最成功的傑作。這幅巨大壁畫(2.794×6.172米),是以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中心,畫了五十多個大學者,不僅出色地顯示了拉斐爾的肖像畫才能,而且發揮了他所擅長的空間構成的技巧。他對每一個人物的所長與性格作了精心的思考,其陣容之可觀,只有米開朗基羅的天頂畫 才可與它媲美,其時拉斐爾只有2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