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為什麼洗腳類恐龍圖片
擴展閱讀
你從哪裡去的圖片 2024-11-17 22:18:20

為什麼洗腳類恐龍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06 22:53:55

Ⅰ 恐龍的種類與圖片

1、霸王龍

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里赫特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

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目前已有兩個有效種:褶皺三角龍、究竟三角龍,但還有其他屬被命名。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

Ⅱ 蜥腳類恐龍是什麼

蜥腳恐龍是一種體型膨尾巴很長的恐龍通常用四條腿走路,吃植物的恐龍。

Ⅲ 為什麼史前動物都長這么大是環境原因還是什麼原因

史前的動物之所以長得很大,其實主要還是因為環境所致,史前的環境惡劣,沒有好的身體,根本不可能保護自己。

第三,繁殖方式不同。

哺乳動物與爬行動物不同,一個是胎生,另外一個是卵生。在中生代,由於環境較好、資源充足,所以卵生的繁殖效率就更高。而新生代時期,環境變差了,資源沒有以前多,胎生的存活率更高,所以,越到後期,胎生的動物占據著主導地位。

Ⅳ 為什麼很多蜥腳類恐龍的鼻孔是長在頭頂的

因為蜥腳類恐龍大多食用較高的植物,那時很多植物都是堅硬的裸子植物,而它們的鼻孔為了不被樹枝一類的傷到就長在了頭頂

Ⅳ 誰有關於恐龍的圖片和資料

第一塊恐龍骨化石是在1677年由英國牛津博物館保管員羅伯特·普勞特發現並收藏起來的。此後的一百多年,又有不少探險者及學者陸續發現和研究了本屬於恐龍的化石,但幾乎均未被正確鑒定。

為著名的恐龍化石埋藏點。祿豐和自貢還分別建立了恐龍博物館,1991年還舉辦了「祿豐首屆恐龍節」。中國堪稱「世界恐龍大國」。

迄今全世界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包括骨、牙齒、皮膚、卵、糞便、足跡等,有2000多個,經鑒定,共計2目7亞目57科350餘屬800餘種(有學者認為地球上生存過的恐龍數目在900—1200屬之間),我國有80餘屬100餘種。

現已發掘的最早的恐龍化石距今大約2億3千萬年。一般認為恐龍是從始鱷類中的假鱷類里分化出來的。最初的恐龍是一些兩足性食肉恐龍,至三迭紀末期時,恐龍的演化支系基本建成,至侏羅紀晚期時,恐龍類大大發展,其種類和數量均超過三迭紀時的先驅,並成為地球上真正的統治者。還出現了廣泛的適應輻射。

「恐龍」並不是分類上的術語,而是一個通俗名稱。恐龍下設兩個類群:

一、蜥臀目(蜥龍目)主要特徵是組成腰帶的骼骨、坐骨和恥骨三者間的結構形式與其它爬行動物相似,即為三射型或三放型腰帶。下分兩個亞目:

(一)獸腳亞目:霸王龍、恐爪龍、躍龍、細頸龍等。

(二)蜥腳亞目:梁龍、雷龍、祿豐龍、馬門溪龍等。

二、鳥臀目(鳥龍目)主要特徵是組成腰帶的骨骼結構形式與鳥類相似,恥骨指向後方,即為四射型或四放型腰帶,另外還具有前齒骨和頰肌。下分五個亞目:

(一)鳥腳亞目:禽龍、鴨嘴龍等。

(二)角龍亞目:原角龍、角龍、鸚鵡嘴龍等。

(三)甲龍亞目:結節龍、棘龍、甲龍等。

(四)劍龍亞目:劍龍等。

(五)鍾頭龍亞目:腫頭龍等。

恐龍在距今6000—7000萬年前的中生代晚白堊世——新生代古新世初期全部滅絕,這個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多年的古動物類群神秘而不可思議地在地球上全部消失,引起眾多學者對其原因的推測和解釋,至今尚無定論。當今科學界中尚有一席之地的幾種解釋有:小行星撞擊說(貝克萊理論)、周期性絕滅說(復仇女神說)、氣候惡化說、群落演替說等,諸解釋之所以未能被公認,主要原因是它們均不能自圓其說,不能盡善盡美地解釋恐龍為什麼在大約50~100萬年的時間里全部絕滅了。

初中《動物學》課本上記述恐龍等很多爬行動物的絕滅的原因,屬氣候惡化說,是一種漸變論觀點。質疑者認為恐龍在長期演化過程中,已形成了對各種環境相當的適應能力,否則早就被淘汰了。地球氣候惡化應當是逐漸的、或是局部的,恐龍對此似乎也是可以慢慢適應的,或是可以避免的。中生代早、中期,亦有多次地貌及氣候的重大變化,恐龍並未受到多大影響,即使地球氣候惡化會導致恐龍死亡,也是局部的,全球各地並非都是這樣,仍有一些小區域的氣候沒有多大改變,那裡的恐龍不會與別處的恐龍「同時」滅絕。總之,恐龍絕滅的真正原因還不太清楚,相信會有一天揭開恐龍家族覆滅之謎。

近半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在恐龍的生物學特性方面,積累了一些資料。

恐龍的四肢(尤其是腰帶)與哺乳類的相似(即可直立在身體下方,能在地面上「高視闊步」地行走或奔跑。一般大小的恐龍(體長幾米至十幾米)通常步距約2.75~5米,奔跑時可達5~8米;小型恐龍奔跑速度可達35~40公里/小時,較大的恐龍奔走速度可達15~20公里/小時,最慢的僅為3.5公里/小時。

多數恐龍為植食性,食量很大,體重數噸至數十噸的蜥腳類每天進食量百餘公斤,甚至可達一噸以上,肉食性恐龍的種類和數量較少,據統計,每100隻恐龍中,僅有3~5隻是肉食性恐龍。

恐龍屬卵生動物,少數可能是卵胎生。生殖時期,雄性常為爭奪雌性而打鬥,或是以委婉動聽的喉音引誘配偶。卵徑80~300毫米,卵殼厚2~7毫米,多藉助陽光孵化,少數可能是象母雞孵蛋那樣來孵化。剛孵出的幼小恐龍有的發育比較完善,能自由活動;有的則發育不全,軟弱無力,需由母體細心照料及喂養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獨立生活(如鴨嘴龍類因之又被稱為「慈母龍」)。恐龍的壽命一般為幾年至幾十年,少數可長壽達百年之久。

科學家們通常認為恐龍是「變溫動物」,但現在有些學者認為有些恐龍可能是「恆溫的。」著名的美國古脊椎動物學家巴克研究認為:變溫動物的能量轉換速率低,骨頭中的鈣一磷交換場所一哈佛氏血管少,而溫血動物的骨頭中具有豐富的血管,以保證能量代謝的需要。巴克在比較了蜥蜴、恐龍和哺乳類的長骨磨片顯微構造之後,認為恐龍可能已有了「恆溫裝置」。恐龍行走和奔跑時產生的熱量,通常依靠長尾、長頸、體表骨板、擴大的鼻道、腦部大型靜脈竇散熱。

恐龍的體表具有鱗片,有的可能有羽毛或毛狀皮膚衍生物,可能具有象鳥類那樣豐富的色彩,特別是小、中體型的種類,幼體的顏色比成體更耀眼,大型的種類色彩則單調一些;生活在樹林中的種類多雜夾著綠、棕或黃色,而曠野里的種類多為黑白圖案。

許多人認為恐龍是巨大的、可怕的動物,這是不全面的。有的恐龍確實很大(震龍體長達42.67米),但有些恐龍則與雞大小相近。

綜合多方面的研究,恐龍的特徵可記述為:

腰帶有臼窩,Ⅱ~Ⅺ枚薦椎癒合;四足或二足直立在身體下方,趾骨著地行走,趾指端有爪或蹄3~5個;皮膚粗糙,被有鱗片或骨質甲盔;屬變溫動物,卵生(少數可能卵胎生);大多具牙齒,多為植食性,少為肉食性;頭骨的結構與鱷類相似。
參考資料:中學生物學

奔跑的恐龍
印化石後,亞歷山大作出判斷認為,很多大型的四足行走的蜥腳類恐龍確實是行動慢吞吞的"笨伯",行走速度只有大約每秒鍾1米,與人類散步的速度相近.很大的兩足行走的恐龍的足跡表明,它們的行走速度一般不超過每秒鍾2.2米,這與人類快速行走時的速度差不多.那些較小的,體重在500公斤左右(與賽馬大小相近)的兩足行走的恐龍的足印表明,它們能夠以每秒鍾12米的速度奔跑,這已經超過了人類百米賽跑冠軍的最高速度(每秒鍾11米),但是仍然大大低於賽馬的奔跑速度(每秒鍾大約15到17米).
翼手龍
翼手龍生活在白堊紀,它們的骨胳在歐洲被發現.翼手龍並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過22厘米左右.但是風神翼龍的翅膀卻長達12米,像公共汽車那麼大.美國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種翼龍,它的翅膀長達15米以上,如果我們今天能看到它,說不定會以為是飛機在天上飛呢.很多會飛的鳥龍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們好像用一雙手撐起巨大的翅膀,於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們的一大特點.有人認為,後來的鳥類就是由它們演化來的.
翼龍是怎麼飛上天的
對此,科學家們有不同的認識.一些人認為,那些巨大的翼龍根本就不會飛,它們不能像鳥兒一樣振動自己的翅膀,但是它們可以先爬到高處,迎風張開巨大的雙翼,這樣就可以藉助上升氣流,使自己在空中滑翔.另一些人認為,翼龍翅膀上的膜非常堅硬,而且翅膀的外側有像框架一樣的筋骨相連,所以它們能像鳥兒一樣扇動翅膀.由於它們的翅膀非常大,稍稍拍動一下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反作用力,使自己飛起來.
鰻龍
鰻龍是蛇頸龍的一種,在日本發現過它們的化石,經測量,它們的身長約7,8米.而且它們有鋒利的牙齒.
三角龍
三角龍是角龍的一種.它的鼻子上有一隻角,像犀牛,眼睛上有兩只角,又像牛.這三隻角都有1米長,是它們打架的有力武器.
雷龍
雷龍是恐龍中最大的一種,有的身長達30米以上,有6層樓那麼高.它們都是食草或樹葉的動物.我們在博物館見到的一些恐龍化石,大多就是這種恐龍.
異特龍
異特龍是是一種兇猛可怕的食肉恐龍,它的一張大嘴可以一下子吞下一頭小豬.它的牙齒全都向里彎曲,獵物被它咬住就休想逃出來.
資料
恐龍
_______ 恐龍時代的景象
恐龍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五前萬年的時光,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地球的環境也發生了許多變動.原本連成一整片的盤古大陸逐漸漂移,分裂成為如今我們熟知的形態.這些陸塊漂移到全球各處後,氣候環境也跟著改變.陸塊漂移,再加上氣候變化,使得地球上的植物種類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不過,由於這些變遷是在非常漫長的時間內逐漸形成,因此生長其中的動物依然能夠適應得很好.在恐龍時代早期,蕨類植物構成的矮灌叢是地球上主要的植被.後來,高大的針葉樹林和低矮的蘇鐵叢林取代了蕨類植物的地位,成為地球上主要的植物景觀.不久後,第一批顯花植物出現了,地球上的植物景觀也因此發生了巨大改變.恐龍當時賴以為生的許多植物和花朵,今天依然存活在地球上.
恐龍
肉食者
肉食性恐龍是以群頭大,後肢有力而前肢很短的大型恐龍.它們都屬於獸腳亞目,常常被稱為食肉龍或食肉蜥蜴.肉食性恐龍靠後肢行走;由於後肢要負荷龐大身軀的重量,因此行動起來可能不怎麼快速.它們的頭很大,雙顎很長,顎骨上整排巨大彎曲的利齒,看起來就像牛排刀邊緣的鋸齒一樣.肉食性恐龍主要以其他恐龍為食,有時也吃動物屍體.它們可能是先用有利爪的後肢捕殺獵物,然後再藉助利牙和前肢利爪的幫助,把獵物的肉撕扯下來吃.虛骨龍也是一種肉食性恐龍,但它們和一般肉食性恐龍完全不同.虛骨龍的體態輕盈,行動敏捷,有一雙便於抓取的長手臂和手掌,以及長又窄的顎骨.它們奔跑的速度很快,以追捕小型哺乳動物和昆蟲為食.此外,虛骨龍也常會在大型肉食性恐龍吃飽後,撿剩下的殘渣碎屑吃.
恐龍
素食者
很多恐龍都是草食性的,其中包括了體型最大的蜥腳亞目恐龍,以及所有的鳥臀目恐龍.事實上,恐龍吃植物要比吃肉麻煩多了,因為植物是由纖維素和木質素構成的,這些堅韌物質必須先被分解處理後,才能被胃消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草食性恐龍演化出各種解決方法,例如:蜥蜴亞目恐龍根本不咀嚼,直接把咬下的食物吞進肚裡,讓胃裡的細菌來發酵食物或讓它們故意吃下去的小石子來磨碎食物.鴨嘴龍類的恐龍具有特殊的牙齒,可以先咬碎及研磨食物;角龍亞目的恐龍則用格外強壯的顎骨和利剪般的牙齒撕碎堅韌植物.

恐龍的滅絕
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究竟發生了什麼,使得恐龍和另外一大批生物統統死去,科學家們對此一直爭論不休.有的說是地球在那個時候發生了地質上的造山運動,因為平地上長出許多高山來,沼澤便減少了,氣候也變得不那麼濕潤溫暖了.恐龍的呼吸器官不能適應乾冷乾熱的空氣,而且一到冬天,恐龍的食物也沒有了,所以就走上了絕路.有的說是超新星爆發引起地球氣候發生強烈變化,溫度驟然升高後又降得很低的緣故.還有的說是恐龍吃了大量的有花植物,這些花中有很多毒素,恐龍又食量很大,所以中毒而死.證據是那個時候開始出現了有花植物.還有人別出心裁地說,是因為恐龍這種巨大的動物因吃的太多且不斷放屁,向空中釋放大量的甲烷氣體.由於它們數量太多,生存時間又長,所以破壞了地球的臭氧層造成毀滅性氣候.甚至還有人說是外星人跑到地球來獵取的結果,因為它們覺得恐龍肉特別好吃.證據是他們在北極發現的恐龍骨胳化石有像被激光切割的痕跡.總之,真可謂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但是,普遍被大家認可的是隕石撞擊說.
__ 1980年,美國科學家在65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高濃度的銥,其含量超過正常含量幾十甚至數百倍.這樣濃度的銥在隕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學家們就把它與恐龍滅絕聯系起來了.根據銥的含量還推算出撞擊物體是相當於直徑10公里的一顆小行星.這么大的隕石撞擊地球,絕對是一次無與倫比的打擊,以地震的強度來計算,大約是里氏10級,而撞擊產生的隕石坑直徑將超過100公里.科學工作者用了10年的時間,終於有了初步結果,他們在中美洲猶加敦半島的地層中找到了這個大坑.據推算,這個坑的直徑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間.現在,科學工作者們還在對這個大坑做進一步的研究.
___ 科學家們開始為我們描繪6500萬年前那壯烈的一幕.有一天,恐龍們還在地球樂園中無憂無慮地盡情吃喝,突然天空中出現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顆直徑10公里相當於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從天而降.那是一顆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頭撞進大海,在海底撞出一個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氣化,蒸氣向高空噴射達數萬米,隨即掀起的海嘯高達5公里,並以極快的速度擴散,沖天大水橫掃著陸地上的一切,洶涌的巨浪席捲地球表面後會合於撞擊點的背面一端,在那裡巨大的海水力量引發了德干高原強烈的火山噴發,同時使地球板塊的運動方向發生了改變.那是一場多麼可怕的災難啊.隕石撞擊地球產生了鋪天蓋地灰塵,極地雪融化,植物毀滅了,火山灰也充滿天空.一時間暗無天日,氣溫驟降,大雨滂沱,山洪暴發,泥石流將恐龍捲走並埋葬起來.在以後的數月乃至數年裡,天空依然塵煙翻滾,烏雲密布,地球因終年不見陽光而進入低溫中,蒼茫大地一時間沉寂無聲.生物史上的一個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恐龍
奇形怪狀的頭
有些恐龍具備非常奇特的頭形,例如頭上長出怪異凸出物或骨質突起—它們可能呈現小塊,腫塊,新月,棘刺或頭盔狀.這些古怪頭形和現生爬行動物,鳥類或哺乳動物身上的特殊構造或鮮艷彩斑一樣,具有吸引目光的作用.它們醒目的造型,可能是用以吸引異性,嚇退敵人或表達自己心情好壞.此外,頭部的骨質突起也是防衛或攻擊武器,可以當作天然安全帽或堅硬的沖撞工具.眾多奇形怪狀的頭顱中,最別具一格的要數鴨嘴龍類的頭.鴨嘴龍是因為擁有寬扁無牙,鴨嘴般的喙部而得名的.
恐龍時代結束
白堊紀即將結束時,恐龍變得越來越少,最後終於全部消失.就在同時,地球的景觀也發生了變化.盤古大陸因為海底的擴展分成了好幾塊.海平面升高了,使得原先許多恐龍生存的低窪地區變成汪洋一片.許多種類的海生動物也滅絕了.此外,原本全年溫暖的氣候,現在開始變得比較有變化,或比較有季節性.植物的種類也發生了改變,顯花植物變得越來越重要.恐龍的滅絕正好讓地球上另一群生物—哺乳動物趁機崛起.

雙冠龍:
___ 長6米頭頂上有兩道突起嵴,吃腐肉.前肢短小,善於奔跑.侏羅紀早期的食肉恐龍,全長6米,站立時頭部高約2.4 米.頭頂上長著兩片大大的骨冠,故名雙冠龍.鼻嘴前端特別狹窄,柔軟而靈活,可以從矮樹叢中或石頭縫里將那些細小的蜥蜴或其他小型動物銜出來吃掉.與後來的大型食肉恐龍相比,雙冠龍的身體顯得比較"苗條",所以它行動敏捷.口中長滿利齒,也能捕殺一些大個子的食草恐龍.但是,也有些科學家懷疑它的牙齒功能,說它只是一種食腐肉的恐龍.
恐龍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約距離今天有2億到7千萬年的時候,我們的地球上生活著一個龐大的家族,它們統治著海洋,陸地和天空,其他一切動物都無法和它們對抗,它們是名符其實的霸主,這就是恐龍.
在那個時候,地球的氣候溫暖濕潤,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裡居住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所以,不論是吃植物還是吃動物的恐龍,都有享受不盡的美食.因為有了這么好的環境,恐龍們一般都長得巨大無比.據推測,最大的恐龍有30米長,體重達40到50噸,就是用現在最大的公共汽車也拉不動它們呢.當然,也有小一些的恐龍,像細齶龍全長才60厘米,重3公斤,跟我們見到的雞差不多.
可是,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卻突然很快地從地球上消失了.消失的時間是在科學家們稱為"白堊紀"的結束期.恐龍為什麼會一下子就消失得如此干凈,這是一個科學之謎,很多年以來人們紛紛猜測,但一直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所幸的是有些死去的恐龍並沒有完全消失,它們的骨胳變成了化石被大自然保留了下來,使我們今天知道過去有這樣一些動物存在,並且根據這些骨胳推測描繪出了它們的樣子.如果你對恐龍感興趣,也不妨試試,看能不能解開這個千古之謎.
對恐龍的研究是很有意義的,它不僅能幫我們認識地球生物進化的過程,還可以使我們了解地球氣候的變遷,地質活動的狀況,我們人類自己與環境的關系等等,甚至還涉及宇宙天體的方方面面呢,怎麼樣,很有意思吧 下面就請你跟著我們一起往下看吧.不過因為有很多好看的圖片,所以速度可能要慢一些,你不要著急喲.
恐龍
____恐龍之最
__ 當你走過商店櫥窗,你會不會因為特大號的樂瓶或嬌小的卡通布偶娃娃而感到新奇或好奇不已 那你想不想知道最小的恐龍是什麽龍 又最長.最大呢
一.最小型的恐龍
___ 現今所知的恐龍類型中,最小要算是細顎龍類,不過雞大小的恐龍.有些種類體長僅約一米四十公分;有些則僅僅七十公分!雖然它比雞體型稍大,但包括長尾巴在內有些恐龍或許比細顎龍還小,但那僅是從零星的化石中所得,如躍足龍,像貓一樣大小,有銳爪的肉食興性動物.較細顎龍與躍足龍要小的,是一些恐龍的幼體:鸚鵡嘴龍的幼體僅僅二十五公分體長,而最近剛孵出原蜥腳類僅僅二十公分長,不比知更鳥大多少.在阿根廷,1979年發掘出一種稱為鼠龍的原蜥腳類,大約比老鼠大一些而已!有一個古生物學家猜想成體可達六公尺長.但是在真正鼠龍的成體發掘到之前,那都僅僅是臆測而已!_
二.最醜陋的恐龍
__ 我認為腫頭龍,是那些很醜的恐龍中最難看的.腫頭龍屬於那一類凸出頂部的恐龍,它的頭骨覆以圓弧形的骨板大約有二十三公分厚,圍繞著這個凸起,在很平滑的小丘周圍飾以成行成列的小瘤和小棘,很像腫瘤一般,它的前緣看起來像是被某種不堪言語的骨頭疾病所折磨,它的鼻子,也是怖滿瘤狀凸起,棘狀刺.這些圍繞的瘤刺和棘狀刺物使得腦袋的凸出部份看來像是剃頭過了.和腫頭龍相比較,次丑的傢伙可能是厚鼻龍了.它也是角龍類,在鼻子上方具有短而凸起的飾物,看起來像是鋸 剩下來的樹干留在頭骨上._
三.最長的恐龍

___ 重型龍,與梁龍兩種大約都達二十七公尺長度.然而可能,暫時昵稱為超 龍與巨龍的兩類,若全部骨架發掘出來會更長.這兩類初步推測分別長度為:超十到三十五公尺.
四.最重的恐龍
___ 腕龍與南極龍 兩者估算都在六十三到七十二公噸之間(70-80噸)但是南極龍可能比較瘦一 些,但沒有人確切知道.

五.最寬的恐龍_
甲龍.在恐龍世界中的爬行的坦克車,甲龍大約五公尺寬,雖然它的體長不超過十公尺 ._
六.最早出現的恐龍_
現在所知最早的恐龍為兩足行走肉食類,命名為南十字龍.它出現於三疊紀中期,體長約 一尺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