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野地黃的圖片是什麼樣
擴展閱讀
圖片里找東西的軟體 2024-11-17 23:14:54
游戲建築場景圖片素材 2024-11-17 23:14:44
寶馬汽車圖片大全 2024-11-17 23:10:16

野地黃的圖片是什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6-06 19:45:06

⑴ 這個是什麼

這個植物看著有點像天目地黃,

多年生半常綠草本。根莖肉質肥厚,橘紅色。莖直立,株高30-60cm,全株被灰白長柔毛或腺毛。基生葉蓮座狀,葉橢圓形,基部漸狹成長柄;莖生葉向上漸小,上面綠色,皺縮;下面紫紅色;葉緣鋸齒。總狀花序頂生或單生葉腋;花大,花冠筒微彎,外面紫紅色,內面黃色油紫斑。蔌果卵形,種子多。花期4-5月。

⑵ 地黃和蛤蟆草是一種植物嗎

不是。地黃(拉丁學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參科地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30厘米,根莖肉質,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莖紫紅色。直徑可達5.5厘米,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葉脈在上面凹陷,花在莖頂部略排列成總狀花序,花冠外紫紅色,內黃紫色,葯室矩圓形,蒴果卵形至長卵形,花果期4-7月。生於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處。因其地下塊根為黃白色而得名地黃,其根部為傳統中葯之一,最早出典於《神農本草經》。依照炮製方法在葯材上分為:鮮地黃、乾地黃與熟地黃,同時其葯性和功效也有較大的差異,按照《中華本草》功效分類:鮮地黃為清熱涼血葯;熟地黃則為補益葯。此外,地黃初夏開花,花大數朵,淡紅紫色,具有較好的觀賞性。

⑶ 這是什麼植物

地黃(拉丁學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參科地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30厘米,根莖肉質,鮮時黃色,在栽培條件下,莖紫紅色。直徑可達5.5厘米,葉片卵形至長橢圓形,葉脈在上面凹陷,花在莖頂部略排列成總狀花序,花冠外紫紅色,內黃紫色,葯室矩圓形,蒴果卵形至長卵形,花果期4-7月。

生於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處。因其地下塊根為黃白色而得名地黃,其根部為傳統中葯之一,最早出典於《神農本草經》。依照炮製方法在葯材上分為:鮮地黃、乾地黃與熟地黃,同時其葯性和功效也有較大的差異,按照《中華本草》功效分類:鮮地黃為清熱涼血葯;熟地黃則為補益葯。此外,地黃初夏開花,花大數朵,淡紅紫色,具有較好的觀賞性。

⑷ 這是什麼花

一般都叫他山白菜。
學名叫地黃,是一種中葯。直接採摘的叫鮮地黃,烘乾的叫生地黃,用黃酒處理過的是熟地黃。
鮮地黃清熱生津,涼後,止血;用於熱風傷陰、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熱病煩渴、發斑發疹、陰虛內熱、吐血、衄血、糖尿病、傳染性肝炎。
這是在我國北方很普遍的一種野花。4到6月份隨處都能見到他開的喇叭一樣的小花。說不上漂亮。但是絕對是很頑強。

⑸ 地黃長什麼樣圖片

因其地下塊根為黃白色而得名地黃。鮮地黃是呈紡錘形或條狀,外皮薄,表面淺紅黃色,具彎曲的縱皺紋、芽痕、橫長皮7L樣突起及不規則疤痕。肉質,易斷,斷麵皮部淡黃白色,可見橘紅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導管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黃是多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有的細小,長條狀,稍扁而扭曲,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棕黑色或烏黑色,有光澤,具黏性。氣微,味微甜。

(5)野地黃的圖片是什麼樣擴展閱讀

地黃,中葯名。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乾燥塊根。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鮮用或炮製後用。分為鮮地黃,乾地黃和熟地黃。地黃產地主要分布於湖北、浙江、台灣、四川、西南及廣西等省區。中國各地及國外均有栽培。

鮮地黃曬干後變成乾地黃,此時取乾地黃,除去雜質,用水稍泡後,洗凈,悶潤,切厚片,乾燥,即為性寒,善於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生地黃。到了生地黃之後還可以繼續加工,取洗凈後的生地,加黃酒拌勻,置罐內或適宜容器內,密閉,隔水蒸至酒被吸盡後顯烏黑色光澤,味轉甜。

在臨床應用上,生地黃與熟地黃也是各有千秋。就生地黃來說,血熱出血、陰虛發熱、津枯便秘、煩渴多飲、骨蒸內熱、熱毒斑疹可見生地黃的應用。比較有名的方子中的應用如在地骨皮散與地骨皮同用治療鼻中衄血;在增液湯中與麥門冬同用,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用治陰虛火旺。

⑹ 野生地黃圖片

野生地黃

⑺ 農村隨處可見的野菜可能是葯材,你知道地黃是什麼樣子嗎

沒有見過,因為在我們家的附近周邊都是野草。

⑻ 這是生地黃還是熟地黃可以怎麼吃啊

生地黃,
沒了解葯性情況下不吃

⑼ 請教這是什麼野花,應該也是個葯材

是地黃 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1a glut1nosa L1bosch.的新鮮或乾燥塊根。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鮮用;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干。前者習稱「鮮地黃」,後者習稱「生地黃」。
【性狀】 鮮地黃 呈紡錘形或條狀,長8~24cm,直徑2~9cm。外皮薄.表面淺紅黃色,具彎曲的縱皺紋、芽痕、橫長皮7L樣突起及不規則疤痕。肉質,易斷,斷麵皮部淡黃白色,可見橘紅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導管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黃 多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有的細小,長條狀,稍扁而扭曲,長6~12cm,直徑2~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棕黑色或烏黑色,有光澤,具黏性。氣微,味微甜。
【性味與歸經】 鮮地黃 甘、苦,寒。歸心、肝、腎經。
生地黃 甘,寒。歸心、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 鮮地黃 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生地黃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熱人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津傷便秘,陰虛發熱,骨蒸蒡熱,內熱消渴。
【用法與用量】 鮮地黃 12~30g。
生地黃 10~15g。
【貯藏】 鮮地黃埋在沙土中,防凍;生地黃置通風乾燥處,防霉,防蛀。

⑽ 地黃草的圖片

又名:茅蒿。
形狀特點:多年生草本。地下主根粗壯,旁生多數須根,黃白色。莖園柱形,多分枝,有縱紋,綠色或帶紫褐色。葉互生,披針形,全綠,葉腋生小葉4—5片。莖葉均被白色細毛。夏日開白色花。 生長環境:多生於路旁、荒坪。
採集加工:四季采全草,鮮用或曬干。性能:淡平。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地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