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水什麼時候來的圖片
擴展閱讀
剪切軟體如何編輯圖片 2024-11-18 16:34:40
ps證件照2寸圖片精修教程 2024-11-18 16:34:17
騰訊免費軟體匯總圖片 2024-11-18 16:23:33

水什麼時候來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01 13:44:08

❶ 水是從哪裡來的,它又會到哪裡去

地球上的水資源是非常珍貴的,每個人都需要水,都離不開水資源,而地球上的水其實是從多個地方來的。就比如地表水,地下水和冰川水,雨水就是這些渠道構成了我們的生活用水,如果沒有水,我們將難以存活下去。

地表水是我們使用最多的水源,它們都是來自於大江大河。而我們平時為了使用這些地表水,建立了很多處理廠,把這些水源進行過濾和清洗,最終輸送到各家各戶中。而且地表水是淡水,正好是人類需要的,不需要經常去鹽的操作,更加方便我們的使用。因此地表水是最容易獲得,也最容易處理的。

而地下水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來源,地下水就是說深藏在地底下的水源,而且因為它一直深藏在地下,很少會被人類破壞到,因此地下水是非常干凈的。只是地下水的獲取難度比較大,需要用到一定的人力物力,而且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平時地下水也會被開采,但是用得比較少。

還有冰川水也是近年來開始研究的一個重點,我們整個地球的冰川面積也是很廣的,只不過冰川水很難開采,因為冰川距離人類居住的地方很遠,而且因為一般都是成片相連的,開采不當很有可能會影響到生物的生命。而且運輸也耗費很多,所以現在還在研究之中,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品嘗到冰川水。
不過其實海洋水才是在地球占據最多的水源,只不過因為它是鹹水,並不是可食用的,因此那麼多的海洋水就只能等到我們的海水淡化技術成熟,才能夠進行使用,否則現在來看海水根本毫無作用。
水源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多多保護水資源,保護我們共同的生命之源。

❷ 水是怎麼來的

第一種假說認為,地球上的水來源於原始的大氣。他們推測,在地球歷史的早期,地球的溫度一定很高。地球上沒有液態的水存在。而是水蒸氣和大氣混合在一起。後來,地球慢慢冷卻,當地表溫度降低到水的沸點(即攝氏 100度)以下時,氣態的水便凝結成液態的水。他們想像,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數量極大,由氣態的水變成液態的水的過程一定很長。就是說,要經過數萬年不間斷的降雨,結果地球表面所有窪地都積滿了水,原始的海洋也隨之產生了。 有的科學家還找到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積岩,沉積岩是流水作用形成的岩石。有了沉積岩,就可以證明當時有水的存在。他們用儀器測出最古老的沉積岩的年齡為35~38億年。也就是說,在遙遠的38億年前,地球上就已經出現了水。 這種大氣來源說,有不足之處。因為有人推測,既然在地球歷史早期,地球溫度很高,空中彌漫著大量水汽,那麼,為什麼這些水汽沒有逸散到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間中去呢? 於是又有一種假說——一岩漿析出說應運而生。這種假說認為,地球最初的水大部分以岩石結晶水的形成存在於地球內部,或者溶解在岩漿中。隨著地球的演化,這些地球內部的水通過火山噴發,也可能通過岩漿侵入等方式跑出來,進入地表。 在地球表層——地殼以下是地幔層。一位前蘇聯學者估計,地幔層中共儲存水分20 X10(24)克。而現在地球表面的水僅僅占其中的13%,還剩87%的水量保存在地幔里,成為不斷補充地表水分的後備來源。有人甚至還估計,目前全世界每年僅因為火山爆發,就帶到大氣中4000—5000萬噸的水。地球歷史那樣漫長,從地下析出的水分,形成海洋等巨大水體不成問題。 最近,又有一種假說非常流行。他們認為地球上的水是從宇宙空間來的。產生這種假說的重要根據是他們發現地球周圍的許多彗星原來是由冰晶組成。宇宙空間彗星千千萬萬,並不斷地和地球相遇,進入大氣層。他們估計,大約每分鍾就有20顆平均直徑為10米的小彗星進入大氣,每顆可釋放出 100噸水。雖說,數量不是很大,但是頻率高,時間一長,足以形成地球上這個龐大的水體。 以上關於地球上水的來源的三種假說,究竟哪個是正確的呢?現在還沒有定論。看來,大氣來源說因為假說有較嚴重的缺陷,目前已經被淘汰。另外兩種說法,各有各自的道理,也許地球上水的來源本來就是多源的,既有地球內部的來源,也有「天外來客」。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進步,對於這個地球科學中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會逐漸得到完滿的解第一種假說認為,地球上的水來源於原始的大氣。他們推測,在地球歷史的早期,地球的溫度一定很高。地球上沒有液態的水存在。而是水蒸氣和大氣混合在一起。後來,地球慢慢冷卻,當地表溫度降低到水的沸點(即攝氏 100度)以下時,氣態的水便凝結成液態的水。他們想像,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數量極大,由氣態的水變成液態的水的過程一定很長。就是說,要經過數萬年不間斷的降雨,結果地球表面所有窪地都積滿了水,原始的海洋也隨之產生了。 有的科學家還找到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積岩,沉積岩是流水作用形成的岩石。有了沉積岩,就可以證明當時有水的存在。他們用儀器測出最古老的沉積岩的年齡為35~38億年。也就是說,在遙遠的38億年前,地球上就已經出現了水。 這種大氣來源說,有不足之處。因為有人推測,既然在地球歷史早期,地球溫度很高,空中彌漫著大量水汽,那麼,為什麼這些水汽沒有逸散到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間中去呢? 於是又有一種假說——一岩漿析出說應運而生。這種假說認為,地球最初的水大部分以岩石結晶水的形成存在於地球內部,或者溶解在岩漿中。隨著地球的演化,這些地球內部的水通過火山噴發,也可能通過岩漿侵入等方式跑出來,進入地表。 在地球表層——地殼以下是地幔層。一位前蘇聯學者估計,地幔層中共儲存水分20 X10(24)克。而現在地球表面的水僅僅占其中的13%,還剩87%的水量保存在地幔里,成為不斷補充地表水分的後備來源。有人甚至還估計,目前全世界每年僅因為火山爆發,就帶到大氣中4000—5000萬噸的水。地球歷史那樣漫長,從地下析出的水分,形成海洋等巨大水體不成問題。 最近,又有一種假說非常流行。他們認為地球上的水是從宇宙空間來的。產生這種假說的重要根據是他們發現地球周圍的許多彗星原來是由冰晶組成。宇宙空間彗星千千萬萬,並不斷地和地球相遇,進入大氣層。他們估計,大約每分鍾就有20顆平均直徑為10米的小彗星進入大氣,每顆可釋放出 100噸水。雖說,數量不是很大,但是頻率高,時間一長,足以形成地球上這個龐大的水體。 以上關於地球上水的來源的三種假說,究竟哪個是正確的呢?現在還沒有定論。看來,大氣來源說因為假說有較嚴重的缺陷,目前已經被淘汰。另外兩種說法,各有各自的道理,也許地球上水的來源本來就是多源的,既有地球內部的來源,也有「天外來客」。我們相信,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進步,對於這個地球科學中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會逐漸得到完滿的解答。

❸ 水是從哪裡來的圖片

對於地球水的來源主要的兩派觀點如下:

一、自生說

1.地球從原始星雲凝聚成行星後,由於內部溫度變化和重力作用,物質發生分異和對流,於是地球逐漸分化出圈層,在分化過程中,氫、氧氣體上浮到地表,再通過各種物理及化學作用生成水;

2. 水是在玄武岩先熔化後冷卻形成原始地殼的時候產生的。最初地球是一個冰冷的球體。此後,由於存在地球內部的鈾、釷等放射性元素開始衰變,釋放出熱能。因此地球內部的物質也開始熔化,高熔點的物質下沉,易熔化的物質上升,從中分離出易揮發的物質:氮、氧、碳水化合物、硫和大量水蒸氣,試驗證明當1 m3花崗岩熔化時,可以釋放出26 L的水和許多完全可揮發的化合物;

3.地下深處的岩漿中含有豐富的水,實驗證明,壓力為15 kPa,溫度為1,0000℃的岩漿,可以溶解30%的水。火山口處的岩漿平均含水6%,有的可達12%,而且越往地球深處含水量越高。據此,有人根據地球深處岩漿的數量推測在地球存在的45億年內,深部岩漿釋放的水量可達現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4. 火山噴發釋放出大量的水。從現代火山活動情況看,幾乎每次火山噴發都有約75%以上的水汽噴出。1906年維蘇威火山噴發的純水蒸氣柱高達13,000米,一直噴發了20個h。阿拉斯加卡特邁火山區的萬煙谷,有成千上萬個天然水蒸氣噴出孔,平均每秒種可噴出97~6450C的水蒸汽和熱水約23,000m³。據此有人認為,在地球的全部歷史中,火山拋出來的固體物質總量為全部岩石圈的一半,火山噴出的水也可占現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5.地球內部礦物脫水分解出部分水,或者釋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氣體,在高溫下與氫作用生成水。此外,碳氫化合物燃燒也可以生成水,在堅硬的火成岩中,也有一定數量的結晶水和原始水的包裹體。

二外生說

1.人們在研究球粒隕石成分時,發現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水,一般為0.5~5%,有的高達10%以上,而碳質球粒隕石含水更多。球粒隕石是太陽系中最常見的一種隕石,大約占所有隕石總數的86%。一般認為,球粒隕石是原始太陽最早期的凝結物,地球和太陽系的其他行星都是由這些球粒隕石凝聚而成的;

2.太陽風到達地球大氣圈上層,帶來大量的氫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這些原子核與大氣圈中的電子結合成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過不同的化學反應變成水分子,據估計,在地球大氣的高層,每年幾乎產生1.5 t這種「宇宙水」。然後,這種水以雨、雪的形式落到地球上。

水變化流程:(江河)>(蒸發)>(凝結)>(降水)

❹ 水是怎麼來的啊

水的來源
地球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態水所覆蓋的星球。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學術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幾十種不同的水形成學說。有觀點認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氣中的氫、氧化合成水,水蒸氣逐步凝結下來並形成海洋;也有觀點認為,形成地球的星雲物質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另外的觀點認為,原始地殼中硅酸鹽等物質受火山影響而發生反映、析出水分。也有觀點認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隕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甚至現在地球上的水還在不停增加。.沒有水你早就去取經了。哈哈

❺ 水是怎麼來的

關於地球上水的形成,
有30多種說法,
大致可以歸結為兩類:
一類是原生說,
另一類是外來說。原生說認為,
宇宙的塵埃雲凝聚成地球,
隨著地球快速的自轉,
含在熔融狀態的原始物質里的水分便向地表移動,
最終逐漸釋放出來;
當地球表面溫度降至
100攝氏度以下時,
呈汽態的水才凝結成雨降落到地面。
這些過程大致發生在35億年前。外來說大約又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認為,大量的隕石降落到地球表面,
從而源源不斷地帶來了宇宙的水。另一種認為,
從太陽輻射帶來正電的基本粒子——質子,
與地球大氣中的電子結合成氫原子,
再與氧原子化合成水分子。」
大氣水在地面以上到處彌漫;海洋佔了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上分布著縱橫的河流,星星點點的湖泊和沼澤,皚皚的積雪和冰川;地下蘊藏著豐富的地下水。這些統稱為「水體」,它們構成了包圍地球的一個圈層——水圈。
組成水圈的各種水體是水循環的驛站。各種水體受太陽能的作用,不斷地進行相互轉換和周期性的循環。通常把海陸之間的水循環稱為大循環,由海洋蒸發的水汽在空中凝結後,直接又以降水形式回落到海洋,這種水文循環稱作海洋小循環;還有陸面上的部分降水在陸地表面形成水體,或被植物截留,通過土壤及植被的蒸騰,使陸地面上的水分直接返回大氣,再凝結後以降水形式返回陸地面,這種水循環稱作陸地小循環。水在各類生物的組成中佔有重要位置,陸地上的生物以各種形式攝取水分,並以蒸發或排泄形式使水分回歸大氣和海洋,是陸地小循環的組成部分。
水是生命之源,最初的生命體在水中誕生。假如三十多億年前地球上沒有水,那麼一切生命都無法存在。水不僅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而且是生命結構的基本構體。
關於水的起源的認識仍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在約有32種關於水的形成的學說。這里簡述幾種主要學說。一種學說認為在地球形成之前的初始物質中存在一種H2O分子的原始星雲,類似於現在平均含水0.5%的隕石,地球形成後降到地球上,從而使地球上有了水。
另一種學說認為在地球形成後才有形成水的原始元素(氫和氧)。氫與氧在適宜的條件下化合。生成羥基(OH)。羥基再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水(H2O)。
荷蘭的天文學家奧特認為,地球上的主要來源是我們這顆行星的內部的岩石圈的上地幔。岩石圈的物質一半是由硅組成,其中硅酸鹽和水分。這些岩石在一定的溫度和適宜的條件下(如火山爆發)脫水,從而形成了地球的水。美國學者肯尼迪等認為岩石在熔化中完全混合時,含有硅酸鹽75%,含水25%。在地球形成初期,火山爆發頻繁,從而加快了地球水的形成。由於地球內部的高溫,地球的水還在增加。在研究中,有資料表明,大洋面近1000年內上升了1.3m。不過近幾十年海洋水面快速升高可能主要由於全球氣候變暖造成

❻ 水從哪裡來圖片

水從哪裡來

水是地球表面數量最多的天然物質,它覆蓋了地球70%以上的表面。地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水球。

地球剛剛誕生的時候,沒有河流,也沒有海洋,更沒有生命,它的表面是乾燥的,大氣層中也很少有水分。那麼如今浩瀚的大海,奔騰不息的河流,煙波浩淼的湖泊,奇形怪狀的萬年冰雪,還有那地下涌動的清泉和天上的雨雪雲霧,這些水是從哪兒來的呢?

原來地球是由太陽星雲分化出來的星際物質聚合而成的,它的基本組成有氫氣和氮氣以及一些塵埃。固體塵埃聚集結合形成地球的內核,外面圍繞著大量氣體。地球剛形成時,結構鬆散,質量不大,引力也小,溫度很低。後來,由於地球不斷收縮,內核放射性物質鈾、釷和鉀等在衰變過程中產生能量,致使地球溫度不斷升高,有些物質慢慢變暖熔化,較重的物質,如鐵、鎳等聚集在中心部位形成地核,最輕的物質浮於地表。

隨著地球表面溫度逐漸降低,地表開始形成堅硬的地殼。但因地球內部溫度很高,岩漿活動就非常激烈。火山爆發十分頻繁,地殼也不斷發生變化,有些地方隆起形成山峰,有的地方下陷形成低地與山谷,同時噴發出大量的氣體。由於地球體積不斷縮小,引力也隨之增加,此時,這些氣體已無法擺脫地球的引力,從而圍繞著地球,構成了"原始地球大氣"。原始大氣由多種成分組成,水蒸氣便是其中之一。

水蒸氣又是從那兒來的呢?組成原始地球的固體塵埃,實際上就是衰老了的星球爆炸而成的大量碎片,這些碎片多是無機鹽之類的東西,在它們內部蘊藏著許多水分子,即所謂的結晶水合物。結晶水合物裡面的結晶水在地球內部高溫作用下離析出來就變成了水蒸氣。噴到空中的水蒸氣達到飽和時便冷卻成雲,變成雨,落成地面上,聚集在低窪處,逐漸積累成湖泊和河流,最後匯集到地表最低區域形成海洋。

地球上的水在開始形成時,不論湖泊或海洋,其水量不是很多,隨著地球內部產生的水蒸氣不斷被送入大氣層,地面水量也不斷增加,經歷幾十億年的地球演變過程,最後終於形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江河湖海。

❼ 漲潮的時候,這個水是哪兒來的,退潮的時候,這個水流到哪裡了

大海有一條非常大的鯨魚,喝口水就退潮了,撒泡尿就漲潮了,哈哈。。。。。。

海洋中的潮汐現象。即由於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發生海潮圖片欣賞(19張)的周期性漲落現象。平均周期(即上一次高潮或低潮至下一次高潮或低潮的平均時間)為12小時25分。
編輯本段月亮對海潮的影響
月球、太陽與地球的相對位置,對海潮海潮圖片集萃(20張)的影響極大。例如,當月亮和太陽與地球成一條直線時,月亮和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加在一起,引起不同尋常的海潮。這種海潮稱為大潮,陰歷每月初一、十五各發生一次。當月球和地球與太陽和地球這兩條連線成直角時,引潮就弱,潮差也小。潮差就是高潮時海水面與低潮時海水面的高度

❽ 我們喝的水是怎樣來的(圖片)

太陽風到達地球大氣圈上層,帶來大量的氫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這些原子核與大氣圈中的電子結合成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過不同的化學反應變成水分子,據估計,在地球大氣的高層,每年幾乎產生1.5 t這種「宇宙水」。然後,這種水以雨、雪的形式落到地球上。

水變化流程:(江河)>(蒸發)>(凝結)>(降水)

❾ 水是從哪兒來的示意圖

1、地球上的水來源於宇宙中的塵埃。宇宙塵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裡面含有氧元素。塵埃在宇宙中穿行,會遇到太陽風。

(9)水什麼時候來的圖片擴展閱讀

地下水來源有滲入說、凝結說、沉積說、初生說、內生說5種。

1、滲入說。公元前1世紀由古羅馬建築師M.V.波利奧提出。認為地下水是由雨水和雪水滲入地下形成的。這一假說在中世紀廣為盛行,並且在很長時期內占著統治地位。

2、凝結說。公元前4世紀由古希臘人提出。在19世紀末又為奧地利工程師O.福爾格大力提倡。認為地下水是由空氣中水蒸氣凝結而成的。事實是,由水蒸氣凝結而成的地下水,除乾旱區在地下水形成中佔有一定地位外,廣大的濕潤地區即使有凝結水也僅佔地下水總量中的很小部分。

3、沉積說。這是人們在地下深處普遍發現高溫鹵水存在以後,在20世紀初提出。沉積說的主要內容是地下水與含水岩石同時形成於沉積盆地中,兩者的年齡一致,並把這種水命名為沉積水(同生水)。

4、初生說。1902年由奧地利地質學家E.修斯提出。認為初生水來自岩漿源的分異作用,初生水的基本標志是高溫、溶解有特殊的與岩漿有關的化學成分,如氯、二氧化硅、硫、硼、磷、砷等,這些組分大部不可能從沉積岩的溶解作用中取得。

5、內生說。由前蘇聯水文地質學家Г.Н.卡明斯基提出。認為凡是早於滲入循環(水文循環)與沉積循環(地質循環)生成的地下水均可命名為內生水,它主要由岩漿及變質(由地球內力作用引起岩石的改造與變化)起源的水、汽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