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有一張外國幣,面值一仟,上面有ONE,THOUSAND,KYATS,這值人民幣多少錢呢
這是緬甸元,是緬甸聯邦的法定貨幣。大概可以換1049元人民幣,可以查到的信息不多
『貳』 這個圖片是哪國錢,值多少人民幣
這是越南的錢幣——越南盾。按目前匯率:1人民幣元=3304.4996越南盾
『叄』 這是什麼錢啊
這是一枚25美分的美國硬幣。正面圖案是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頭像,字樣:自由和我們信仰的上帝、美利堅合眾國、四分之一美元,這枚硬幣的鑄幣年份在背面是2014年。背面圖案除了美國聯邦政府發行的25美分是一隻鷹以外,各州政府發行的硬幣背面圖案是各州引以自豪的標志物、州花、州鳥和格言等。25美分是美國最常見的輔幣,是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誕辰200周年時(1932年)發行的。
『肆』 這是什麼外國硬幣
你好,你家的這個硬幣是泰國的硬幣,戴眼鏡的這個人是泰國的老國王,叫普密蓬阿杜德。這個硬幣的面值是5泰銖。
『伍』 面值100000的外國錢幣,有一個留鬍子的老頭背面是房子
看看是不是這張:越南的10萬盾紙幣,紙幣正面是留著鬍子的胡志明,背面是胡志明的故居高腳屋
如果不是這張,請上傳外國紙幣圖片,或描述紙幣圖案或文字,以便辨認
『陸』 外國古幣
學名:法屬印度支那貿易銀圓,俗稱坐洋,為清末在華流通的外國銀圓之一.
坐洋,根據1952年在人民銀行內部出版的《銀元圖說》,其正式名稱應為安南銀元,亦稱「坐人」、「法光」、因為這種銀幣正面所鑄的自由女神坐像頭上的花圈有光芒七束,俗稱「七角」。但為了敘述方便下文仍採用「坐洋」的說法。
法屬印度支那位於東南亞印度支那半島東部,包括法屬東京、安南、交趾支那、寮國和柬埔寨等地(相當於現今的越南、寮國和柬埔寨)。總面積741,242平方公里。 印度支那居民的祖先,是公元二世紀由中國黃河流域南遷者,1858年,法蘭西第二帝國入侵安南(今越南),1884年,強迫安南簽訂第二次《順化條約》,安南淪為法國殖民地。
銀元正面自由女神坐像,這也是「坐洋」得名的原因。於1879年開始鑄造10仙、20仙、50仙的銀幣。當時法屬安南政府為抵制墨西哥銀幣及美國貿易銀幣,於1885年開始鑄造一元銀幣。由於坐人開始鑄造無論從成色及重量(27.215克,90%成色)上都優於鷹洋,很快就佔領了統治地位。也正因為其純重高於墨西哥鷹洋,多有藏匿及熔化者,故不能流通。因此,於1895年將成色減低,將一元坐洋的重量由原來的27.215克減至27克。再次侵入中國南部。一元坐洋於1928年停鑄。
《清季外交史料》里出使英法大臣曾紀澤在1879年6月24日奏章中寫到".…¨法國外部瓦定敦咨稱:法國現鑄造大圓銀錢,用之於安南等處地方,並擬用之於附近各國,甚願貴國收受此錢通行天下,並望海關衙門准其收用…",這個曾大人的意見是".…¨我國家於商民生計,純任自然,故可以明告該國『使知法錢可興美錢一律看待,而不能外邀利益也。至於所請海關收用一節,查與…之例不合似難照準…"於是這個摺子得到一個"該衙門知道"的意見後 曾大人的觀點便成大清政府的態度 放任自流,官方不受。
法屬印度支那貨幣均由法國貨幣局的巴黎造幣廠鑄造。 「坐洋」銀幣於1879年,法國東方匯理銀行開始發行50分、20分和10分等面額的銀幣。由於法國人主觀上的優柔寡斷和客觀上國內政治經濟的一團糟而拖累了6年,直至1885年才開始鑄造1元銀幣(俗稱「大七角」,一皮阿斯特相當於墨西哥貿易銀幣壹元,合一百仙,)。
各種坐洋斷斷續續發行至1937年,因為戰爭的陰影而宣告結束。而中國在1933年實行廢兩改元後,船洋法幣逐漸一統市場,外國銀圓在中國的好日子不復再了,恰好的是這個時候坐洋也銷聲匿跡了。二次大戰城結束後,法國短暫統治印度支那,再沒有再發行過銀質貨幣。綜觀坐洋歷年的發行量 以1903年至1923年間最為瘋狂,年鑄幾百萬至上千萬枚。
銀幣正面的主圖為手執束棒的自由女神坐像,坐像的兩側鑄法文文字是:REPUBLIQUE FRANCAISE(法蘭西共和國)。女神座下方有小字法文BARRE和該幣發行的年份。銀幣背面的主圖案為一花環,周圈為說明文字,花環上方鑄法文為:FRANCAISE INDO-CHINE(法蘭西印度支那),銀幣花環中間的橫向文字為銀幣的面額:PIASTRE DE COMMERCE(皮阿斯特的貿易銀)。銀幣花環下方文字為:TITRE 0.900 POIDS 27 GR(含銀千分之九百,重量27克)。整塊銀幣背面文字的中文意譯為:法蘭西(所屬的)印度支那(銀幣)。壹貿易銀元重27克,含純銀千分之九百。正下方中間位置的雙火炬中的小字「A」則可視為版別。
除了1921年、1922年有「H」字版和無字版之外,其他年份的一元法光都是屬於「A」版。法國貨幣的使用單位是「法朗」,法屬的印度支那地區發行的貨幣單位不用「法朗」而用「皮阿斯特」,其中原因之一可能是為了顯示表示印度支那是其海外殖民帝國的一部分。其二是為了區別本土貨幣和殖民地區的貨幣。 「坐洋」銀幣。1元(皮阿斯特)銀幣開鑄於1885年,停鑄於1928年,總共發行35種,;50分「七角」銀幣開鑄於1885年,停鑄於1936年,共發行9種;二十仙與十仙「七角」銀幣開鑄於1885年,停鑄於1937年,20分共發行35種,10分幣共發行39種。由於原料銀供應不足或市場需求量變化的原因。每種面額「七角」銀幣都有一些年份沒有開鑄。安南銀幣在印度支那發行長達59年間,1元坐洋僅有1885~1890、1893~1910、1921、1922、1924~1928年鑄造,而其中的1891、1892、1911、1912、1914~1920、1923年都沒有開鑄1元「坐洋」銀幣。50分的「坐洋」銀幣僅有1879、1884、1885、1889、1894~1896、1900、1936年等9個年份開鑄,其他年份都沒有開鑄。20分的坐洋在1886、1888、1890、1891、1904~1907、1910、1915、1917~1919、1926、1931~1936年沒有開鑄銀幣。10分的坐洋在1886、1887、1890、1891、1904~1907、1915、1918、1926、1931~1936年也沒有開鑄銀幣。 法國自1885年始鑄坐洋至1928年停鑄,歷時43年,其中1892、1911、1912、1914~1920、1923等年未發行外,其它32年均有發行;按照年號、重量、記號的分別排列組合進行統計,坐洋共計38個版式;如:1885~1895之間發行均為加重版,重量為27.215克,1895~1928之間改為普通版,重量減為27克------這是按照年號、重量版塊的區別;再如:1921、1922兩個年號中分別出現「A」版(極少見,未見流通幣,存在爭議,認為是樣幣或偽造)、「H」版和無字版三種,而其它年號的坐洋則只有「A」版;除了按照上述情況收集坐洋外,還必須注意坐洋的收藏價格相對較低,其中品相是決定價格的重要因素,不同版塊是影響價位的參考因素,個別稀缺品是必須注意的關鍵因素。在鑒定真偽後,1890年加重版應屬於珍稀品種;1885、1888、1893屬於加重版的稀少品,而1910、1922無字版屬於普通版的稀少品。
『柒』 外國鈔票怎麼辨別真假這個只能去銀行嗎
目前國內的洋幣收藏相對較少,再加上洋幣的流通和數量難以了解,不適合大規模投資。熟悉流通,主要是及時了解各國現金流通及變化情況。確認某種貨幣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流通的現金券,有什麼面額和樣式,增加發和停止發哪一種面額和樣式的現金券。貨幣是否會退出流通、退出期限以及失去法定價值的時間?決定是否接受這種貨幣。
識別假鈔的具體做法、假鈔的一般情況:在假鈔年代,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復制,一般採用照相版,由於設備和技術水平的原因,復製版不如真鈔精細,印刷的圖片不如真鈔清晰自然。對於紙幣和紙張的水印,造假者一般使用很輕的油墨印在紙上,或裁印印跡,印在鈔票背面,成為一種象徵性的“水印”,這樣的水印是模糊的。在印刷工藝方面,假鈔一般採用平印而不是凹印,不允許套印,往往會失真。在油墨顏色方面,每個國家的紙幣都按一定比例調整。偽造者不知道這張鈔票的配方,只能仿製出與真鈔顏色相近的鈔票。通過手工模具和眼睛的同時檢查,手工模具是用來觸摸紙張的,因為紙張的質量和手感與普通紙張不同;看主要是看肖像畫(或主景)的特徵,因為錢幣是凹版印刷,肖像畫(或主景)線條清晰有立體感。如發現可疑,則需進一步從紙張、版面、印刷、油墨等方面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
『捌』 我有一枚外國銀幣,正面字母是DEI.GRATIA.1807CAROLUS.IIII
西班牙雙柱洋~
西班牙雙柱洋(幣反面有一些戳記,350~400RMB)
自明代中葉起,隨著東西方海上新航路的開辟,以及通商貿易漸趨發達,外國銀元開始流入中國。1570年西班牙侵入呂宋(菲律賓),於次年佔領馬尼拉並辟為商埠,從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開始以其銀元換取中國絲綢等物,這種銀元大多是在1521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的墨西哥鑄造的,成為最早流入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外國銀元。清代以降,順治至乾隆年間(1644~1795年),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幣,主要是西班牙在墨西哥生產的機制銀元。
西班牙在墨西哥生產的機制雙柱雙球銀元始於1732年,在此之前,西班牙製作的銀幣正面有皇冠等,背面無雙柱。雙柱雙球銀元正面是王冠、盾徽,周圍鐫刻譯意為「蒙天主之恩菲利浦五世榮任西班牙(印度)國王」的西班牙文「PHILIP.V.D.G.HISPAN.ETIND.REX」。背面是直布羅陀海峽最著名的「海格立斯」(大力神)雙柱圖,雙柱上各纏一卷帶,卷帶上鐫有公然鼓勵開拓萬裏海疆的拉丁文海盜宣傳口號「海外有天地」;中間是王冠覆蓋下的東西半球、陸地和海洋。1732~1771年主要有菲利浦五世銀幣、菲利浦三世和卡洛斯三世銀幣(中國嘉德2007春拍編號為5392號的一枚1763年西班牙雙柱雙球銀元以2800元成交)。從1772年開始取消雙球圖案,把雙柱移到盾牌兩邊並增加了西班牙國王頭像。以後遂成慣例,新國王登基,即開鑄有其頭像和稱號的雙柱銀元。這類銀元早期因為對華貿易流入中國很多,其中1789~1791年鑄造的卜洛斯三世頭像、配卡洛斯四世紀年(1111或IV)的過渡版為少見品種,較為珍貴。
在明、清的經濟史上,西班牙雙柱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曾一度被稱之為「本洋」而獨霸中國的經濟市場。從17世紀起,西班牙的本洋、荷蘭的馬劍銀元開始流入我國,葡萄牙的十字銀幣,後來墨西哥鷹洋、美國的貿易洋、日本的番龍洋等等陸續流入中國市場。初期,由於西班牙本洋的含銀量高、數量大,鑄造精、重量適中等優勢,一舉奪得市場交易的主幣位置,獲得了交易商家的青睞,被譽稱為「本洋」,在十七至十八世紀期間,連葡萄牙、荷蘭、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與中國交易大部分也使用西班牙雙柱銀元;直至1823年前後,墨西哥擺脫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不再大量鑄造供應雙柱本洋,而代之以墨西哥自鑄的鷹洋,「本洋」的斷源和鷹洋的源源不斷,成為鷹洋取代雙柱的根本原因,西班牙雙柱自十九世紀初開始衰落,並逐漸退出中國市場。
西班牙8R(REAL,里亞爾,幣值)銀元,我國俗稱"雙柱"。它有兩種:一種,幣面鑄兩個半球,左右各列一柱,俗稱"雙球雙柱";另一種,正面是人物胸像,背面中間為盾形國徽,徽上皇冠。國徽的兩側各列一柱,柱上卷軸撓裹。俗稱"人像雙柱"。它是最早在中國流通的洋錢。統稱"本洋"。雙柱銀元,在清代乾隆年間開始流入中國。在亞洲也流通到東南亞、印度支那半島及日本等。雙柱銀元,名義上為西班牙銀元,實際都不是西班牙本土所鑄。西班牙國內使用的另有本土銀幣。
人像雙柱銀元。正面,國王胸像,邊緣書寫西班牙文"查里(卡羅列斯)三世和鑄造年份等字樣。背面中間為盾徽,盾中央橢圓內三朵百合花,另分4欄,斜角對稱相同圖案:一為張口直立雄獅(代表亞拉岡王國),一為古城堡(代表卡斯提王國)道:下方近似三角形中一個帶葉石榴(國花是),盾上皇冠。盾的兩側則各列一海格力斯柱,也稱大力神住。柱上卷軸撓裹,卷上書"海外有大陸"。邊緣書有西班牙文、「8R」和「M上0」(鑄地墨西哥)等字樣。直徑39毫米,重量27.07克,含銀90%。
1492年義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大力宣傳「大地是圓球形的理論」;還推理說:「至西航行,從歐洲橫渡大西洋,也許能更近,更迅速到達印度、中國。」哥倫布的設想,被西班牙伊薩伯拉和費迪南五世國王賞識。議定由哥倫布率領包括「聖瑪麗亞號(100噸)」在內的三條小船,並委到交給他一封致中國皇帝的信件。1492年8月3日,一切就緒,哥倫布帶領87名船員啟航了。同年10月12日船隊到達巴哈馬群島。又有三世西行,到過中、南美洲等地。當時哥倫布誤認為所到之地就是印度。這一偶然發現了新大陸,即給西班牙帶來了大片的殖民地(古巴、墨西哥、瓜地馬拉、薩爾瓦多、秘魯、智利、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拿馬、巴拉圭及烏拉圭等)和無可估量的財富。在新大陸這片廣闊的土地上,有好多地方盛產白銀。這正是西班牙王國發展國際通商所需的世界性流通貨幣的最佳幣財。因此,西班牙殖民者為了掠奪更大的利益,就在盛產白銀所屬殖民地,大量鑄造雙柱銀元。據統計,鑄過這種貨幣的有:墨西哥、智利、玻利維亞、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和秘魯等。人像雙柱有查里(卡洛爾斯)三世、四世和費迪南七世三種。不同的地區所鑄的雙柱,除正面人像不同外,背面圖案基本一致,面值完全相同。不同鑄地的區別,則在背面邊緣字母中各作記號。
人像雙柱銀元在西班牙部分殖民地鑄造的時間從1772年至1825年,它不但鑄地廣,鑄量多,而且流通區域很大,不僅多位鑄造地國影響極大,以後對流通過的國家、地區也產生深遠的影響。
由於墨西哥產白銀最多,因此他鑄的雙柱銀元也最多,流入中國的雙柱銀元中也是墨西哥鑄的最多。一般流入我國的雙柱銀元,在進入各商號和銀號時,都會被打上各種驗收標記。墨西哥獨立後,停鑄雙柱銀元,墨西哥自鑄鷹洋,其面值、直徑、重量和成色完全一脈相承。1823年起墨西哥自鑄的鷹洋,不但製作的成色均稱上乘,而且鑄造數量很大,不久就代替了雙柱。後來日本、美國、安南、中國及英國等也陸續鑄造銀元,大都受鷹洋的影響,直徑、重量、成色都相似。雖說這些國家和地區所鑄的銀元受鷹洋的影響,只因鷹洋是繼承雙柱而來的,所以歸根結蒂為雙柱一脈。
西班牙雙柱佔領中國市場的時間前後不過幾十年,但是給當時的中國政府以極大的沖擊,給後來中國銀元的製作和使用極大的刺激,確實是在中國經濟史冊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的一種貨幣。究其西班牙雙柱直接佔領中國市場,並由盛而衰的原因,筆者以為有以下幾條值得注意:
當時中國流通貨幣為銅錢和元寶,銅錢價值太低,交易量太大;元寶形狀各異,還需要稱重,所以攜帶和交易存在諸多不便,而雙柱銀洋含銀量固定、重量統一、形狀扁平等,具備攜帶和交易方便的優勢。
有墨西哥殖民地豐富的銀資源作後盾,可以有足夠的雙柱銀洋支撐中國市場,實際上當時西班牙雙柱的主要流向地就是中國市場,換回絲綢、陶瓷、茶葉、工藝品等商品,在當時各國銀洋一擁而入的初期,取得了更多的信任度。
墨西哥鷹洋接踵而至是有其歷史原因的,可以說是順理成章,西班牙雙柱雖然是西班牙錢幣,眾所周知絕大部分在墨西哥鑄造,墨西哥的獨立結束了西班牙雙柱的鑄造歷史,也自然而然地結束了西班牙雙柱在中國的佔領史,於是更大量的墨西哥鷹洋湧入了中國。
先期的西班牙雙柱刺激著中國貨幣的改革,提醒著當時的政府不得不引進西洋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意識,以鍛壓取代鑄造,以銀元取代元寶,盡快適應市場的需要,所以自光緒後期始才逐步試制銀元,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銀幣歷史。
綜上所述,西班牙雙柱實在是中國經濟史、中國銀元史的重要見證,對於收藏者而言,當致力於歷史銀幣收藏時,絕對不能忘記西班牙雙柱這一品種。
盡管歷史已經久遠,很難尋覓美品的雙柱,但是這恰恰證明了一個道理:其中的滄桑和輪回是一條顛撲不破的規律。
『玖』 外國錢幣100元楓葉圖片紙幣
正面左上角楓葉 加人頭像 應該是加拿大錢幣 加元 約等於500人民幣
『拾』 1000元的外國錢幣的一面有兩只老鷹展翅的圖片,是哪個國家的
美國,因為國徽為展翅雄鷹,胸佩13紅白條盾(最初獨立之13州),左右爪分別抓橄欖枝和箭,所以在其目前流通的1/4和1/2美圓硬幣上都有雄鷹.另外該國以前的金幣和銀幣等上面也多見各種形態的雄鷹.
墨西哥,因為該國國徽為老鷹捕蛇立於仙人掌上,所以該國歷年流通的比索均有此國徽圖案.另外曾在我國民國時期大量使用的"鷹洋"就是墨西哥銀圓,鷹洋之名可見其由來.
阿爾巴尼亞號稱山鷹之國,其國徽就是一隻雙頭鷹,有趣的是該圖騰還是很多東歐國家所崇拜的象徵,這些國家也多信東正教.展翅雙頭鷹常見與該國貨幣上.
奧地利,國徽也是一隻雙頭鷹,只是胸前還有象徵國旗色的紅白間色盾,爪子還抓鐮刀,有時也是一隻戴皇冠的單頭鷹,這樣的圖案在其各個版本流通幣上十分常見,但目前奧地利已經使用歐元了.
波蘭,地道的東歐國家,19世紀使用印有雙頭鷹的波蘭王國硬幣,與以上不同的是波蘭的雙頭鷹都戴皇冠,抓笞杖和象徵王權的金球.到了共和國時期開始使用印有單頭鷹的現代國徽了,早期多為戴皇冠的,後期常見無皇冠的.
俄羅斯,前蘇聯解體後該國就開始使用印有東歐印記的雙頭鷹圖騰了,均為無皇冠的雙頭鷹
前南斯拉夫,該國的第納爾中偶爾也能見到雙頭鷹.
德國,以前的馬克上能見到國徽,一隻站立著展翅的老鷹,現使用歐元.
菲律賓,因為曾為美國的殖民地,所以國徽上有老鷹,在美聯邦時期發行過帶有美國風格的老鷹圖案的硬幣.另外該國90版50分上也有食猴鷹(就是黑貓警長里那種)捕食的圖案.
敘利亞,國徽為胸佩國旗色盾的展翅鷹,國徽也多見與硬幣上, 但有時鷹頭向左,一般為向右.
葉門,國徽也是老鷹,胸前有象徵該國的盾,國徽偶爾也見與硬幣上.
印度尼西亞,國徽也是鷹佩一個盾,在該國大多數紙幣上都有國徽,硬幣上也有見到.
利比亞,貨幣是迪拉姆,常見到國徽-佩盾的鷹.
奈及利亞,國徽是兩馬扶盾,上立一鷹,國徽多印在錢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