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區別J10與J10B
引用別人的圖片,具體引用地址不可考。
我具體說一下:
進氣道不同:殲10A採用的是分離式下進氣道,是與機身分開的,用導流棒支撐,而殲10B進入了蚌式進氣道,是與機身融合的。
機頭不同:殲10A有很明顯的空速管(那個很長的尖狀物體),而殲10B的空速管已經很短了。
垂尾不同,殲10B的更小,而且更尖銳,這樣有利於改善尾部氣流。
其它部分的不同,通過圖片注釋也是很清楚地看出來的。
❷ 求殲10高清壁紙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Category:Cheng_J-10?uselang=zh
http://www.airforceworld.com/pla/j10.htm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6/J-10a_zhas.pn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0/J10_3D.png
http://www.sinodefence.com/airforce/fighter/j10.asp
❸ 細說殲十A和殲十B的不同點
1、進氣道,這是外觀上最大的區別,A採用的是二元三波系矩形可調進氣道,外觀看截面是矩形的,還有幾條加強筋,而B採用的是DSI蚌式進氣道,與機身一體,沒有了加強筋,結構更緊湊,進氣效率更高;
2、機頭及雷達,A的機頭是錐形的,截面應該是圓的,用的是多普勒雷達,而B是扁平的錐形,機首朝下,截面是橢圓,能獲得更大的視野,而且雷達是相控陣雷達(有源或者無源就不知道了);
3、垂尾,A的垂尾平直,B的垂尾翼尖經過了切尖處理;
4、B在風擋前加裝了光電探測儀,A沒有;
下圖中上是B,下是A
❹ 殲10-B的特徵
最近互聯網上有圖片曝光了殲10的改良型殲10B戰斗機。從圖片中可以看到,殲10B採用了相控陣雷達、DSI進氣道,這兩項改進可以使殲10B的雷達反射面積(RCS)大幅下降,成為一架准隱形飛機。
最近在互聯網上出現的殲10B照片
殲10B近照,可以看到進氣道改成了DSI進氣道,加裝了光電探測儀和截面變成傾斜的雷達整流罩(安裝相控陣雷達的特徵)。DSI進氣道的鼓包可以遮擋住渦扇發動機的葉片,相控陣雷達傾斜的天線陣面有利於減小雷達反射面積。這兩項重要改進,可以使殲10B的雷達反射面積(RCS)大幅下降,成為一架准隱形飛機。
殲10B的機頭與F-16 Block60非常相似,都採用了陣面向上傾斜的相控陣雷達,風擋前加裝光電探測儀,甚至條狀夜間編隊燈的位置也相近。
據美國環球戰略網報道,最近網路上有圖片曝光了中國殲10改進型戰斗機——殲10B,除了航電方面有所改進以外,它還將配備相控陣雷達和更大的平顯,以勝任更復雜的多種任務。
在中國首次公開承認其新式殲-10噴氣式戰斗機的前兩年,它就已經服役。目前只有約100架的殲-10A在解放軍空軍服役,中國給軍購客戶提供的出口型報價為每架約四千二百萬美元。中國目前只能以每月2到3架的速度生產殲-10飛機。
最近互聯網上有圖片曝光了殲-10的改良型殲-10B。該機新裝備了改進型航電設備,包括更先進的雷達告警,激光測距儀和紅外目標跟蹤裝置。新的機頭鼻錐看起來與F-16的機頭很相似,這表明改進型殲-10B已經准備好裝載配套的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顯然這種雷達比以前裝備的雷達性能更好且更為可靠,雖然也更為昂貴。其駕駛艙配備了一個更大且能顯示更為詳細信息的平顯(HUD)。
殲-10的研製工作早在20年前就開始了,當時中國試圖研發出一種能與俄羅斯米格-29、蘇-27戰機以及美國的F-16相匹敵的戰斗機。但是直到1998年,它的原型機才首飛成功。研製過程中一直存在很多問題,直到2000年,飛機在基礎設計中的缺陷才得以解決。到2002年,中國生產出9架原型機,經過不斷的飛行試驗,查找並解決了數以百計的各種小問題。
❺ 殲十b與c有什麼區別呢,一直分不清楚
區別
一、在內部裝備不同
殲-10B使用了被動搜索目標的相控陣雷達,而殲-10C的雷達卻可以主動地去掃描空域,搜索目標。
二、地位不同
殲-10B算是一款試驗品,雖是一種三點五代的飛機,但是為了我國能夠順利研究開發第四代的尖端戰機,技術人員在殲-10B上配置了較高性能的飛行電子設備。
在運用當中突破了很多技術難關,使我國在殲-20(第四代飛機,未來極有可能代替殲-10成為陸地基地飛機的主力)的研究製造上積累了有益的經驗,節約了很多時間,少走了很多彎路。
三、應用不同
殲-10C在高空進行高速機動的能力,降低了空氣給予的阻礙力;後者則大幅度提高了索敵的能力。而最後一個升級的部件則是在發動機上,殲10-C的動力比殲10-B更加強勁。
❻ 殲10B和殲10有什麼區別
1、裝備時間不同:200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4師132團第一批裝備殲-10。2014年11月,殲-10B戰斗機進入量產階段,部分完成試飛的殲-10B戰斗機也已經刷塗中國空軍塗裝准備服役。
2、外形不同:殲-10B與殲-10相比,外形有了明顯的變化,相應帶來了新的性能。機頭線條向下傾斜,垂尾切尖,腹鰭切尖。在風擋前加裝了光電探測儀,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改為梟龍04型(梟龍生產型)所採用的DSI進氣道。
3、性能不同:殲10B加裝了光電瞄準裝置以及紅外搜索追蹤系統,從這兩個裝置上來說,殲10B更加強調空中交戰能力,所以這款戰機在未來空戰主要用途是對空作戰,殲10B未來會在原先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其對空戰能力。
(6)殲十b高清圖片擴展閱讀:
殲-10的延伸型號簡介:
殲-10A為單座量產機型,西方代號F-10A;
殲-10S為J-10A的雙座教練機型號,前機身拉長以放入後座,兩名飛行員以縱向座於單一座艙罩下。機背也加大隆起以放入多的航電系統,突出教練外,亦保留了作戰功能;
殲-10B是基於J-10A大幅度改進型,配備無附面層隔道進氣道,重新設計雷達罩,取消了傳統圓錐型的雷達罩,更改為扁身錐型,駕駛艙前方安裝了光電瞄準系統,內藏紅外線搜索及追蹤系統及激光測距儀,垂直尾翼和襟翼亦相應地加大,垂尾切尖、腹鰭切尖,進一步改進氣動布局;
殲-10C是基於J-10B的改進型,採用DSI進氣道,可能裝載新型有源機載相控陣雷達,多用途能力較殲-10A大幅提升;
殲-10AY為八一飛行表演隊用機,配備與殲-10A大致相同,機頭上的23毫米航炮被移除,同時安裝了拉煙裝置,用於表演時進行拉煙演示;
殲-10SY為殲-10AY的雙座版。
❼ 殲十B真假難辯
進氣道變化
文章提到,J-10B的顯著特徵是機頭下方的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DSI)。傳統殲十戰機採用的矩形進氣道,這種進氣道需要大的以銳角安置的可調進氣斜板,由其產生一個向後傾斜的激波來加大對縱向吸入氣流的壓縮。這種進氣道由很多調節作動部件,從而增加了飛機的重量以及雷達反射面積。
文章分析說,這種無斜板進氣道新型設計首次在FC-1/JF-17戰機上測試,用進氣口上方的一個鼓包替代了可調式斜板,省去了進氣道所有的作動組件,從而減輕飛機的整體重量、降低雷達反射面積。
光電跟蹤系統
英媒文章還提及,J-10B戰機增加了一個光電跟蹤系統(EOTS),該系統在通常會在所有四代俄式戰機上找到,比如蘇-27和米格-27戰機。該系統配置於座艙蓋的右前方,由一部紅外搜索跟蹤(IRST)感測器和一部激光測距儀,可以被動式探測敵方目標而無需開啟火控雷達,從而降低被敵方戰機發現的概率。J-10B配備的光電跟蹤系統很可能是基於俄羅斯的設計。
垂尾電子戰莢艙
文章稱,J-10B戰機的垂尾頂部邊緣呈現弧形,與J-10垂尾的平直形狀對比鮮明。一個大的整流罩配置到J-10B的垂尾上方,裡面容納電子戰和電子對抗(EW/ECM)設備。
電子戰天線陣列
文章最後提到,J-10B戰機還有四種黑色的天線條附著在機身外部,一種較大的在座艙一側,一種較小的在機身後部靠近發動機噴管的位置。設置這些天線的具體用途尚不得而知,或許是出於電子對抗的目的。
❽ 殲十與殲十B的區別
不是這么分的,簡單的說,殲十B是殲十的改進版,改動區別最大的是航電設備和機身,杭電設備裡面變化最大的是從脈沖多普勒雷達改成有源相控陣雷達,座艙數字化,加掛電子對抗吊艙,機身主要是做過微調,去適應電子對抗吊艙等,可以理解為殲十是三代戰機,殲十B是三代半戰機,殲20是四代戰機。你說的雙座單座,那個都是殲十才有的雙座,殲十B雙座版只看到過網上爆圖,不確定是否真的存在。
❾ 如何細致的區分殲十與殲十B的區別與性能差距
殲-10改進型戰斗機——殲-10B的照片在中華網論壇和飛揚軍事論壇上曝光。這組照片迅速引起國內軍迷的轟動,這畢竟自殲-10官方公布後,首次有國產新型戰機圖片在網路上出現。網路上一些資深軍事愛好者也迅速對殲-10B、殲-10A的圖片進行了對比。
編號規則
與西方戰機的編號方式有所不同,殲-10的第一種生產型號編號為殲-10A,改進型則命名為殲-10B。而F-16的第一種生產型編號為F-16A,其雙座教練型編號為F-16B;改進型編號為F-16C,F-16C的雙座教練型則是F-16D。
幾處變化
從圖片對比可以初步推測殲-10B比殲-10A改進的地方:
1、機頭線條向下傾斜;
2、垂尾切尖;
3、腹鰭切尖。
4、在風擋前加裝了光電探測儀;
5、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改為「梟龍」生產型所採用的DSI進氣道;
最重要的改變
其中最重要的改變是,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改成了DSI進氣道。DSI進氣道的主要優點是:結構更加簡單,有助於減輕飛機重量;進氣口處凸起的鼓包能夠遮擋住渦扇發動機的葉片,有助於減小飛機的雷達截面積(RCS)。但是,DSI進氣道有一定的速度適應范圍,一般認為最大速度在M2.0左右。
採用DSI進氣道引起的結果是,殲-10B的雷達截面積會比殲-10A小,隱形能力得到提高;殲-10B的最大飛行速度可能會比殲-10A有所下降,但這並不會影響到戰機的戰術性能;殲-10B的機體重量下降,有助於提高機動性和航程。
殲-10A採用的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簡介
「二元」和「三元」進氣道就是指的進氣道橫截面積形狀,三元就是軸對稱進氣道。二元和三元進氣道一般又叫二維和三維進氣道,實際上一般從進氣口形狀就可以 分辨:二元進氣道進氣口都是矩形或平行四邊形;三元的是圓形、橢圓形或者半圓形。二元進氣道中給超音速來流減速採用一系列斜板;軸對稱進氣道採用圓錐面。 這兩個應該都特指可調進氣道,不包括F-16那樣的正激波進氣道。
「可調」表示斜激波的角度可調,也就是調節進入進氣道內的氣流流量。因為不同角度的斜激波給來流減速的程度不同,就使單位時間內進入進氣道的空氣流量不 同,所以當飛機達到一定馬赫數調節裝置就開始工作,控制進入進氣道內的空氣流量,並且在不同的速度下有不同的調節角度(對斜板)或伸縮位置(對調節錐)。
「三波系」
按 照對高速來流減速方式的不同,進氣道可以分為正激波型和多波系型。正激波進氣道通過在進氣口產生一道垂直於來流運動方向的正激波使之減速,多波系進氣道則 首先產生一道或幾道與來流方向不垂直的斜激波給來流減速,然後通過在進氣口或進氣道內管道的喉道(指內管道橫截面積最小的位置)附近產生的正激波完成最後 的減速。採用多波系進氣道主要是為了提高飛機的高速飛行能力,因為和正激波進氣道相比,它在高速飛行時能明顯減少來流的能量損失,從而增大推進系統的推 力。
殲-10B採用的DSI進氣道簡介
「無附面層隔道進氣道」,英文簡稱DSI或BUMP。常規飛機在空氣中飛行時,靠近飛機表面有一層空氣因為粘滯作用流動較慢,如果被引入進氣道會導致進氣效率下降,而且由於其流速低,與高速氣流作用後容易引發發動機喘振。所以,高速戰斗機一般都採用具有附面層隔道進氣道。
DSI進氣道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最早提出,在進氣道的進氣口並沒有設置常規的固定式附面層隔道,而是通過計算機設計了一個三維曲面的突起塊,或者鼓包。這個鼓包起到對氣流的壓縮作用,並產生一個把附面層氣流推離進氣道的壓力分布。裝了新型DSI進氣道以後,發動機的推力特與原型機一樣,而亞音速的單位剩餘功率還比原型機的進氣道稍好些,同時飛機的重量也得到減輕。
氣動布局進一步改進
殲-10B氣動布局的改進主要有幾點:1、機頭線條向下傾斜;2、垂尾切尖;3、腹鰭切尖。殲-10B機頭修形能取得什麼效果暫時無法獲知,但垂尾切尖、腹鰭切尖的效果是明確的。
將機翼切尖決不是為了減輕重量,也不是為了外形上的美觀,而是出於實際的氣動需要。理論和實驗都已證明,在超音速飛行時,機翼翼尖處的氣流仍會象亞音速時 一樣,從高壓區橫向繞過翼尖流向低壓區,減小上下翼面的壓力差。不過,由於壓力擾動只能發生在由翼尖前緣發出的馬赫錐之內,馬赫錐之外的機翼並不受影響。 顯然,切掉這塊降低效率的翼尖,對改善飛機的高速性能是有益的。
殲-10B垂尾切尖、腹鰭切尖有助於降低飛行阻力,改善飛機的加速性能、提高航程。但由於DSI進氣道的限制,殲-10B的最大速度應該會略低於殲-10A。
❿ 誰有殲10戰斗機的圖片(附帶詳細描述)
殲-10的主要性能參數: 機長:14.57米 機高:4.78米 翼展:8.78米 最大起飛重量:19,277千克 發動機:1台AL-31FN渦扇發動機或渦扇-10渦扇發動機 最大推力:112.6千牛(AL-31FN) 最大過載:7G(持續)/10G(瞬時) 最大速度2.0馬赫 最大升限18000米 作戰半徑1100公里 最大航程2500公里 最大起飛重量19277公斤 載彈量7000公斤 圖片我貼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