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疆米蘭壁畫:天使何處來
1907年新年伊始,匈牙利裔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在新疆境內的米蘭遺址驚喜地發現了「從未報道過、完全出乎意外」的「長著翅膀的天使」的精美壁畫。他後來記述說,「在我看來,壁畫的整個構思和眼睛的表現,純粹是西方式的。殘存的帶有盧文的題記的禱文綢帶,高度可信地說明,這里的寺院廢棄於3至4世紀。」斯坦因認為這些壁畫明顯帶有古羅馬的藝術風格,在他看來,這些帶翼的天使無疑是從歐洲的古羅馬「飛」到東方古國的。這個說法引來中外學者的激烈爭論。 這組畫面上還出現了列隊行進的大象、四輛馬車和騎在馬背上的王子等,在造型上酷似印度藝術,但也充滿了對希臘羅馬古典藝術的效仿。盧文題記表明,這些畫與尼雅手抄經文卷子屬於同一時代。斯坦因特別為「帶翼天使」的發現而激動。他寫道:「這真是偉大的發現!世界最早的安琪兒在這里找到了。她們大概在2000年前就飛到中國來了。」米蘭壁畫是新疆境內保存的最古老的壁畫之一,這里的「帶翼天使」可以說是古羅馬藝術向東方傳播的 最遠點。斯坦因的發現,轟動了歐洲文化界和考古界,新疆米蘭從此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而成了世人爭睹風採的所在。
『貳』 急求敦煌壁畫和永樂宮壁畫的高清圖片,非線描稿
敦煌壁畫是不能拍照的,有的是工作需要,但工作人員也不能外傳,這也是道德。
『叄』 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是誰畫上去的,他們為什麼要畫
是誰繪成了堪稱世界藝術瑰寶的敦煌壁畫?研究人員一直期 待從莫高窟北區找到關於壁畫作者的千古謎底,他們認為,莫高 窟北區的243個洞窟是敦煌畫師的住所。而最近來自北區洞窟 的考古報告表明,這些洞窟是僧人居住修行或印製佛經的地方, 這使關於壁畫作者的千古之謎更加撲朔迷離。 敦煌莫高窟有735個洞窟,其中近500窟繪著巨幅壁畫 ,總面積達45000多平方米,繪畫時間長逾千年,被譽為世 界最大的畫廊。
也許,正因為畫師 們熟知勞動人民的真實生活,才使他們巧妙地把佛國的空靈與人 間的真實融為一體。 敦煌畫師們繪成了精美絕倫的壁畫,而關於他們的記載又幾 乎是空白,所以,他們的生平總能激起現代藝術家的無窮想像。 從《絲路花雨》到《大夢敦煌》,兩部關於敦煌的著名舞劇,講 述的都是平民畫師歷經磨難、獻身敦煌藝術的悲壯故事。 也許敦煌壁畫畫工之謎永遠無法解開,但輝煌的壁畫已經為 這些無名藝術家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赫赫聲名
『肆』 幫我看下這幅壁畫(藏傳佛教人物米拉日巴尊者)是什麼繪畫風格的
畫在高麗紙上的。應該是水粉
不是唐卡,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工筆重彩(有的地方無骨)
叫:仿敦煌壁畫的「工筆粉彩」?
『伍』 急找新疆風景高清圖!!!!!!!!!!!!!
我有幾張 但是不是純風景哦……
『陸』 求大的清晰的敦煌壁畫圖片!
http://photo.163.com/photos/lyx1023.83/3952835/
http://photo.163.com/photos/linglingan32218466/14217173/
http://photo.163.com/photos/liulishuiyue/15230605/
http://photo.163.com/photos/kinglfy/13817801/
http://photo.163.com/photos/fangxianren/6047944/
我的收藏
『柒』 新疆發現史前壁畫,難道一萬年前的古人就見過飛機嗎
在新疆哈巴河縣一片山形奇特的風化山丘中,分布著大小不等的多個洞穴,其中至少有7處洞穴中可見到或繁或簡的赭紅色彩繪。這些彩繪多是狩獵、放牧、日月星辰、舞蹈競技等場景,反應出遊牧部落對自然與神靈的崇拜。
就中華文明而言,的確有不少令人疑惑之處,比如中醫提到的經絡理論,現代醫學都難以解釋,為何原始先民能夠知道?神奇《易經》蘊藏的理念,其中很多現代人都無法破解,為何幾千年的古人就懂了?如果有史前文明,或許就能更好的解釋這一切了,包括多尕特洞穴岩畫的飛機圖案!
『捌』 克孜爾千佛洞的精美壁畫
克孜爾石窟群現存壁畫約 10000平方米,有關專家說,這在世界上是僅次於敦煌畫的藝術寶庫,堪稱「中國第二敦煌」。
這里的壁畫不僅包括飛天、伎樂天、佛塔、菩薩、羅漢、天龍八部、佛本生故事、佛傳故事、經變圖畫,而且還有大量的民間習俗畫:古時的生產和生活場面、西域山水、供養人、飛禽走獸等等。 克孜爾千佛洞壁畫,既有漢文化的影響,也有對外來文化藝術有選擇地巧妙接受,更是古龜茲畫師非凡的智慧。他們用粗獷有力的線條,一筆勾劃出雄健壯實的骨胳,用赭的色彩,烘染出豐富圓潤的肌膚,輕輕一筆畫出布置均勻的衣褶,又藉助一條飄曳的長帶,表現出凌空飛舞自由翱翔的意境,使人一看到那些 「飛天」,便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之感。有關學者說,克孜爾千佛洞的「飛天」,同背上生著雙翅的古代歐洲的「飛神--安琪兒」相比,在藝術上顯得更成熟,更為浪漫。
中外學者還從壁畫中得出一條驚人的 「信息」:早在公元前一世紀,隨著佛教的傳入,健陀羅藝術和古希臘佛教藝術就傳入了新疆。伴隨著希臘化藝術的影響,裸體和半裸體的風俗在整個西域發展起來。這種裸體風俗是和性愛結合在一起的,龜茲壁畫中的新婚性愛圖等,不僅表現在夫妻生活上,還表明裸體還是當時女子的一種時髦裝束。此外,壁畫還表明古時候西域盛行過看少女跳裸體舞的風俗。 據考證,我國古代有名的高僧 —— 鴆摩羅什出生在龜茲。他的母親是龜茲王白純的妹妹。他 7歲出家, 9 歲跟隨母親到了北天竺,在名僧盤土多達多處學習佛經。 12 歲時,同母親一起返回龜茲。龜茲王聽說他回來了,親自遠迎,並專門為他造了金獅子座,以大秦錦褥鋪之,並請他升座說法。西域各國國王一見他升座,都在他的座側聽講。
公元 401 年,鴆摩羅什到了長安,後秦王款待他以國師之禮。從此,他就在長安國立譯場逍遙園,從事佛經的翻譯,與直諦、玄奘並稱為我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他和他的弟子共譯出佛經 74 部, 384 卷, 對我國佛教文化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梁書》記載,漢武帝時有 「 外國澡罐一口 」 ,銘雲: 「 元封二年,龜茲國獻。 」 說明在 2000 年前,佛教在龜茲已普遍傳布,而且澡罐這種佛教器物被作為一種貴重禮物獻給了漢武帝。
鳩摩羅什銅像矗立在克孜爾石窟前。鳩摩羅什是中國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 千佛洞附近一條幽深山坳中,還有「千淚泉」名勝。在這兒,流傳著一個有關克孜爾千佛洞的民間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龜茲國王有一個獨生女兒。公主年輕美貌,聰敏善良,被國王視為掌上明珠。有一年夏天,公主進山打獵,闖進了這個荒山溝,遇見一位英俊勇武的小夥子,兩人一見鍾情,傾心相愛。青年向國王求親,國王提出苛刻的條件刁難他,要他三年之內在山裡鑿出一千個洞窟。
青年回到家鄉,便在荒山溝的懸崖峭壁上日夜不停地開山鑿洞。當他鑿了九百九十九個洞窟時,不幸積勞成疾,累死山中。消息傳到公主耳旁,她痛不欲生,立即趕到死者身邊,抱屍大哭,最後化成了一塊終滴水的岩石。這就是現在克孜爾的一處勝景--滴泉,也叫千淚泉。這股長年滴不盡的泉水,給茫茫戈壁灘帶來了生命與活力,它澆灌著山谷間三千多畝土地,也為附近的石窟增添了一片春色。
『玖』 新疆石窟有哪些
新疆現已發現的石窟群有17處,洞窟多達960多個。其中最著名的有拜城縣的克孜爾石窟群,庫車縣的庫木吐拉石窟群和鄯善縣的吐峪溝石窟群等。
克孜爾石窟群不僅是新疆、而且是全國最早最大的石窟群之一。現存石窟 236個,上起東漢,下至元朝,其中三分之一保存尚稱完好。石窟的建築樣式一般分為兩種:一是供奉佛像和供人拜佛的支提窟,一是供僧侶們起居修行的毗訶羅窟。克孜爾石窟保持了兩種不同功能洞窟早期結構的典型模式。克孜爾石窟中的塑像早已盪然無存,精美的壁畫盡管遭到外國考古隊和探險家的劫掠,還仍然留存1萬平方米左右。這些壁畫採用的紅、綠、藍三色暈染畫法,代表了新疆石窟壁畫的獨特風采。
庫木吐拉石窟群橫列在綿延5公里的山崖上,現存112窟,僅次於克孜爾的規模。這里的石窟藝術與中原的風格最為接近,其中的十幾個窟還是由漢人開鑿、漢僧作住持的,許多洞窟內保存有漢文的題名與題記。
鄯善吐峪溝石窟沿河溝兩岸崖壁開鑿,分為上下兩層,現存41窟。它們都開鑿於從晉(265—420年)到唐(618—907年)的漫長的歷史時期。吐峪溝石窟的壁畫很富地方特色,佛像的下座並非傳統的蓮花座,而是當地少數民族日常使用的胡床。另外,洞窟內早期的一些題記,完全採用漢文。這些說明了吐峪溝石窟是漢族與少數民族共同創造的。
親,我只知這些啦!忘您採納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