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芨芨草的圖片
請問芨芨草的圖片
植株具粗而堅韌外被砂套的須根。稈直立,堅硬,內具白色的髓,形成大的密叢,高50-250厘米,徑3-5毫米,節多聚於基部,具2至3節,平滑無毛,基部宿存枯萎的黃褐色葉鞘。葉鞘無毛,具膜質邊緣;葉舌三角形或尖披針形,長5-10(15)毫米;葉片縱卷,質堅韌,長30-60厘米,寬5-6毫米,上面脈紋凸起,微粗糙,下面光滑無毛。
B. 季季草的功效與圖片季
屬鳳仙花科,中文學名鳳仙花屬一年生草本花卉。鳳仙花類的一種,按品種別名往往通稱為:芨芨草、指甲花,旱季草等。
鳳仙花是著名中葯。花入葯,可活血消脹,治跌打損傷。花外搽可治鵝掌瘋;種子煎膏外搽,可治麻木酸痛。活血通經,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解毒殺蟲。主風濕肢體痿廢;腰脅疼痛;跌打損傷;骨折;癰疽瘡毒;毒蛇咬傷;灰指甲。活血通經,祛風止痛,外用解毒。
芨芨草包完手指甲時手上染上色,用酒精洗一下,再用清水將手徹底洗凈就可以。
用芨芨草染過的指甲用常用的化學溶劑清洗幾乎沒有效果,因為草的汁液已滲透進指甲的角質層里了,但我採用漂白液或含氯消毒劑擦拭可以起到理想的效果。方法是先將手在溫水中浸泡至指甲變軟,然後把手擦乾迅速將沾有濃的漂白液或含氯消毒劑棉簽反復擦拭被染色的指甲,顏色很快就會減退。但要注意漂白液或含氯消毒劑有很強的氧化作用和腐蝕性,要防止液體沾染其他部位和衣服上,擦拭時間不可過長,一次沒有退干凈等第二天再重復上述方法。操作完一定要用清水將手徹底洗凈。
C. 芨芨草是生長在什麼地方的植物
分布於蒙古、俄羅斯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西北、東北各省及內蒙古、山西、河北。生於海拔900-4500米的微鹼性的草灘及砂土山坡上,植株具粗而堅韌外被砂套的須根。稈直立,堅硬,內具白色的髓,形成大的密叢,高50-250厘米,徑3-5毫米,節多聚於基部,具2至3節,平滑無毛,基部宿存枯萎的黃褐色葉鞘。
D. 芨芨草是什麼有多高長在什麼地方
分布於蒙古、俄羅斯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西北、東北各省及內蒙古、山西、河北。生於海拔900-4500米的微鹼性的草灘及砂土山坡上,植株具粗而堅韌外被砂套的須根。稈直立,堅硬,內具白色的髓,形成大的密叢,高50-250厘米,徑3-5毫米,節多聚於基部,具2至3節,平滑無毛,基部宿存枯萎的黃褐色葉鞘。
E. 芨芨草的地理分布
分布於蒙古、俄羅斯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西北、東北各省及內蒙古、山西、河北。
F. 內蒙古草原上的芨芨草最高可達多少米
最高可達2米。
芨芨草鹽生草甸是耐鹽草地的代表,芨芨草為鹽生旱生禾草,生態適應幅度很大,常形成巨大的密叢,草叢高一般100-150厘米,高者可達200厘米,被廣泛地作為天然放牧場主要是大牲畜的冬季放牧場。芨芨草植株高大,可以阻擋風雪,因而芨芨草周圍常可形成一個土丘,對防止土壤風蝕有一定作用。
G. 芨芨草的主要變種
短芒芨芨草(秦嶺植物志)圖版80:4-8
Achnatherum breviaristatum Keng et P. C. Kuo, 秦嶺植物志1 (1) : 151. 442. 圖119. 1976.
多年生,須根堅韌。稈直立,高約150厘米,具2-3節,基部具有草黃色光滑而堅硬的鱗芽。葉鞘光滑無毛或微糙澀,長於節間;葉舌長圓狀披針形,長達13毫米;葉片長達50厘米,縱卷如線狀,上面有小刺毛,下面平滑,邊緣具細刺。圓錐花序直立,緊縮,長約30厘米,寬約5厘米,主軸每節具數分枝,短者基部即著生小穗,長者達10厘米,自中部著生小穗;小穗柄長2-10毫米,具細小刺毛;小穗長6-6.5毫米;穎膜質,邊緣透明,基部熟時呈淺紫色,第一穎長約6毫米,基部具5-7脈,第二穎長約6.5毫米,基部常具5脈;外稃長約5毫米,具5脈,頂端具2微齒,裂齒間著生長3-4毫米的芒,背部兩側脈附近密生與稃體約等長的白毛,基盤鈍圓,具細毛;內稃與外稃等長,脈不顯著,背面近基部亦具柔毛,鱗被3,披針形,帶黃褐色;雄蕊3,淺黃色,花葯長3.5-4毫米,頂端具毫毛;子房平滑,具毛刷狀柱頭。花期6月
產甘肅(岷縣)。生於山坡草地和乾燥河谷中,海拔2100米。模式標本采自甘肅岷縣。
小芨芨草(擬)圖版81:1-4
Achnatherum caragana (Trin. et Rupr.) Nevski in Act. Inst. Bot. Acad. Sci. URSS ser. 1. fasc. 4, 337. 1937. ——Stipa caragana Trin. et Rupr. in Mem. Acad. Sci. Petersb. ser. 6 (1) : 74. 1830.
多年生,須根較粗韌,有時具砂套。稈直立,叢生,較細,光滑,高50-90厘米,徑1.5-3毫米,具3-5節。葉鞘短於節間,平滑無毛;葉舌長0.5-1毫米,截平,頂端不規則齒裂且具細短纖毛;葉片縱卷,長15-30厘米,質地較硬,直立,粗糙。圓錐花序疏鬆開展,長15-25厘米,分枝細,微粗糙,2-4枚簇生,斜向上升或平展,長5-13厘米,小穗柄長2-5毫米,粗糙;小穗長4.5-5.5毫米,淡綠色;穎近等長,披針形,光滑,先端漸尖,具3脈,脈間有小橫脈;外稃長3-4毫米,頂端具2微齒,背部密生短柔毛,具3脈,諸脈於頂端裂齒處匯合,並向上延伸成1直或微彎的芒,芒長8-12毫米,微粗糙,基盤鈍圓,長約0.2毫米,具短毛;內稃長約3毫米,具2脈,脈間被毛;鱗被3;花葯長約2毫米,頂端生毫毛。花果期6-8月。
產新疆北部。生於乾旱石質山坡,海拔900-1200米。蘇聯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裏海東岸。
細葉芨芨草(秦嶺植物志)秦氏芨芨草(禾本科圖說)
Achnatherum chingii (Hitchc.) Keng ex P. C. Kuo, 秦嶺植物志1 (1) : 152. 圖121. 1976. ——Stipa chingii Hitchc. in Proc. Biol. Soc. Wash. 43: 94. 1930. ——Achnatherum chingii (Hitchc. )Keng,禾本科圖說595.圖533, 1959, et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l19.圖7076. 1976. comb. illeg.
藏芨芨草(新組合)圖版80: 9-14
Achnatherum thiei (Hook. f.) P. C. Kuo et S. L. Lu, comb. nov. ——Stipa thiei Hook. f. Fl. Brit. Ind. 7: 232. 1897.
多年生,根細弱。稈直立,叢生,平滑無毛,高50-80厘米,徑2-3毫米,具3節,基部宿存短的枯萎的葉鞘。葉鞘微粗糙;基生葉舌平截,長約0.5毫米,稈生葉舌鈍,長圓形,頂端微2齒裂,長約2毫米;葉片縱卷,長10-30厘米,寬1-1.5毫米,平滑無毛;圓錐花序狹窄,長20-25厘米,寬約1厘米,分枝2枚,直立,貼向主軸,平滑無毛,長3-10厘米,小穗柄長3-7毫米,具微毛;小穗長9-14毫米,淡黃白色,基部帶紫褐色;兩穎近等長、膜質,狹長披針形,具5脈,上部微粗糙;外稃長8-9毫米,背中部以下密生長柔毛,上部疏生短柔毛,頂端具2齒裂,齒頂端及邊緣生短纖毛,具5脈,中脈與兩側脈在頂端匯合,向上延伸成芒,兩邊脈直達於2裂齒內,芒較粗硬,長14-18毫米,一回膝曲,芒柱扭轉且被細小柔毛,芒針粗糙,基盤尖銳,長約1毫米,具柔毛;內稃長6-7毫米,具2脈,基部被柔毛,頂端具短毛;鱗被3,長約2毫米,披針形。穎果圓柱形,長約5毫米。花果期8-9月。
產西藏、四川。生於山坡草甸及針葉林下,海拔4300米。模式標本采自喜馬拉雅西部。
遠東芨芨草(禾本科圖說)
Achnatherum extremiorientale (Hara) Keng ex P. C. Kuo,秦嶺植物志1 (1) : 153. 1976. ——Stipa extremiorientale Hara in Journ. Jap. Bot. 15 (7) : 459. 1939. ——Achnatherum extremiorientale (Hara) Keng,禾本科圖說590.圖524. 1959, et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116.圖7062. 1976, comb. illeg. ——Achnatherum effusum (Maxim.) Y. L. Chang,劉慎諤等, 東北植物檢索表486. 圖版178:圖7. 1959. ——Stipa sibirica (Linn.) Lam. var. effusa Maxim. in Prim. Fl. Amur. 326. 1859.
多年生。須根細韌。稈直立,光滑,疏叢,高達150厘米,徑3-3.5毫米,具3-4節,基部具鱗芽。葉鞘較鬆弛,平滑,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長約1毫米,平截,頂端常具裂齒;葉片扁平或邊緣稍內卷,長達50厘米,寬4-10毫米,上面及邊緣微粗糙,下面平滑。圓錐花序開展,長20-40厘米,分枝3-6枚簇生,細長而微粗糙,基部裸露,中部以上疏生小穗,成熟後水平開展;小穗長6-9毫米,草綠色或紫色;穎膜質,長圓狀披針形,先端尖,幾等長或第一穎稍短,平滑,具3脈;外稃長5-7毫米,頂端具不明顯2微齒,背部密被柔毛,具3脈,脈於頂端匯合,基盤鈍圓,長約0.5毫米,具短毛,芒長約2厘米,一回膝曲,芒柱扭轉且具短微毛;內稃背部圓形,無脊,具2脈,脈間被柔毛,成熟時背部裸出;花葯黃色,長4-5毫米,頂端具毫毛。穎果長約4毫米,紡錘形。花果期7-9月。
產東北、華北、西北及安徽。生於低矮山坡草地、山穀草叢、林緣、灌叢中及路旁,海拔800-3600米。朝鮮、蘇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模式標本采自黑龍江流域。
異穎芨芨草(禾本科圖說)圖版81:5-7
Achnatherum inaequiglume Keng ex P. C. Kuo, 秦嶺植物志1(1) : 151. 443.圖120. 1976——Achnatherum inaequiglume Keng,禾本科圖說596.圖534. 1959, et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852. 1976. nom. nod.
多年生,須根細韌而較稀疏。稈直立,叢生,高30-65厘米,徑0.8-1毫米,具2-3節,基部膝曲。葉鞘緊密裹莖,常短於節間,無毛或上部常具微毛;葉舌膜質,長0.5-1毫米,先端截平或具裂齒;葉片直立,縱卷如線形,長4-12厘米;基生者長達20厘米,寬1-2毫米,無毛或上面生微毛。圓錐花序較狹窄,長7-13厘米,寬約1厘米,分枝細弱,斜向上升,長0.5-3厘米,短枝於基部即生小穗,小穗柄短,密生短毛;小穗淡綠色或灰白色;穎膜質,披針形,先端漸尖,具3脈,上部及中脈粗糙,第一穎長7-8毫米,第二穎長5-6毫米;外稃長3-4毫米,背部密被短柔毛,其近頂端之毛長3-4毫米,先端微2裂,具3脈,脈於頂端匯合,基盤鈍圓而短,長約0.3毫米,具短毛,芒細弱,長1.5-2厘米,下部1/3-1/4處彎曲而不明顯扭轉;內稃等長或略短於外稃,具2脈,脈間被微毛,無脊;雄蕊3,花葯長2-2.5毫米,頂端無毛;雌蕊的花柱不明顯。花果期7-9月。
產甘肅、四川。生於干山坡,海拔900-215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理縣。
醉馬草(基爾氏:華英字典)
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 Keng,禾本科圖說593.圖529. 1959; 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118.圖7065. 1976 comb. illeg. ——Stipa inebrians Hance in Journ. Bot. Brit. et For. 14: 212. 1876.
多年生。須根柔韌。稈直立,少數叢生,平滑,高60-100厘米,徑2.5-3.5毫米,通常具3-4節,節下貼生微毛,基部具鱗芽。葉鞘稍粗糙,上部者短於節間,葉鞘口具微毛;葉舌厚膜質,長約1毫米,頂端平截或具裂齒;葉片質地較硬,直立,邊緣常卷折,上面及邊緣粗糙,莖生者長8-15厘米,基生者長達30厘米,寬2-10毫米。圓錐花序緊密呈穗狀,長10-25厘米,寬1-2.5厘米;小穗長5-6毫米,灰綠色或基部帶紫色,成熟後變褐銅色,穎膜質,幾等長,先端尖常破裂,微粗糙,具3脈;外稃長約4毫米,背部密被柔毛,頂端具2微齒,具3脈,脈於頂端匯合且延伸成芒,芒長10-13毫米,一回膝曲,芒柱稍扭轉且被微短毛,基盤鈍,具短毛,長約0.5毫米;內稃具2脈,脈間被柔毛;花葯長約2毫米,頂端具毫毛。穎果圓柱形,長約3毫米。花果期7-9月。
產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西藏、青海、四川西部。多生於高草原、山坡草地、田邊、路旁、河灘,海拔1700-4200米。模式標本采自賀蘭山。
本種有毒,牲畜誤食時,輕則致疾、重則死亡。在青藏高原3000-4200米的草原上,有時形成極大的群落。
干生芨芨草(新組合)圖版80:15-19
Achnatherum jacquemontii (Jaub. et Spach) P. C. Kuo et S. L. Lu, comb. nov. ——Stipa jacquemontii Jaub. et Spach Ill. Fl. Or. 4: 60. 1851; Bor, Grass. Burma Ceyl. Ind. Pakist. 645. 1960. ——Lasiagrostis jacguemontii (Jaub. et Spach) Munro ex Boiss. Fl. Or. 5: 506. 1884.
多年生,須根柔韌。稈直立,叢生,平滑無毛,高30-50厘米,徑1-1.5毫米,具2-3節。葉鞘平滑無毛,緊密抱莖,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膜質,披針形,長2-4毫米,頂端有時2裂;葉片縱卷如細線形,長10-20厘米,寬約0.8毫米,平滑無毛。圓錐花序疏鬆開展,長10-15厘米,寬3-8厘米,分枝細弱,平滑,長2-7厘米,2至數枚簇生,斜向上升或平展;小穗柄短而平滑;小穗長5-7毫米,淡綠色或紫色;穎膜質,披針形,近等長,平滑無毛,第一穎具3脈,第二穎具5脈;外稃長4-5毫米,頂端具2微齒,背部密被柔毛,具5脈,脈於頂端匯合,基盤短而尖,具短毛,芒長約2厘米,一回膝曲,芒柱扭轉且被短毛;內稃膜質,短於外稃1/3,具2脈,脈間被毛;花葯長約2.5毫米,頂端生毫毛。穎果長約3毫米。花果期7-9月。
產西藏。生於乾旱山坡,海拔3300米。分布於喜馬拉雅西北部、喀什米爾、阿富汗等地。模式標本采自喀什米爾。
朝陽芨芨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中井芨芨草(禾本科圖說)
Achnatherum nakaii (Honda) Tatcoka in Journ. Jap. Bot. 30 (7) : 208. 1955; 禾本科圖說591.圖527. 1959;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117. 1976——Stipa nakaii Honda in Rep. First Sci. Exped. Manch. sect. 4. 4: 65. 104. 1936.
多年生。須根較稀疏,有時具砂套。稈細弱,緊密叢生,直立,高40-60厘米,徑1-1.2毫米,具2-3節,光滑。葉鞘平滑或疏被短毛,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長0.5-1毫米,平截,頂端撕裂;葉片直立,通常內卷,光滑或邊緣微粗糙,長10-25厘米,寬1-4毫米。圓錐花序疏鬆,長12-20厘米,分枝細,微粗糙,多孿生,斜向上升或平展,下部裸露,中部以上疏生小穗;小穗長5-6.5毫米,草綠色或褐紫色;穎長圓狀披針形,近等長或第一穎稍短,頂端稍鈍,背部具微毛,具3脈;外稃長約4.5毫米,頂端具2微齒,背部密被柔毛,具3脈,脈於頂端匯合,基盤較鈍,長約0.5毫米,具毛,芒長10-15毫米,一回或不明顯地二回膝曲,芒柱扭轉且稍粗糙;內稃近等長於外稃,具2脈,脈間具柔毛;花葯長約4毫米,頂端無毛或具少數毫毛。花果期7-9月。
產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生於山坡草地及河灘砂地,海拔1200-1700米。模式標本采自遼寧朝陽。
京芒草(指示植物)京羽茅(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Achnatherum pekinense (Hance) Ohwi, Fl. Jap. 101. 1953;禾本科圖說593.圖528. 1959; 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117. 圖7064. 1976; 江蘇植物志 (上) : 209. 圖355. 1977. ——Slipa pekinence Hance in Journ. Bot. 15: 268. 1877.
多年生。稈直立,光滑,疏叢,高60-100厘米,具3-4節,基部常宿存枯萎的葉鞘,並具光滑的鱗芽。葉鞘光滑無毛,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質地較硬,平截,具裂齒,長1-1.5毫米;葉片扁平或邊緣稍內卷,長20-35厘米,寬4-10毫米,上面及邊緣微粗糙,下面平滑。圓錐花序開展,長12-25厘米,分枝細弱,2-4枚簇生,中部以下裸露,上部疏生小穗;小穗長11-13毫米,草綠色或變紫色;穎膜質,幾等長或第一穎稍長,披針形,先端漸尖,背部平滑,具3脈;外稃長6-7毫米,頂端具2微齒,背部被柔毛,具3脈,脈於頂端匯合,基盤較鈍,長約1毫米,芒長2-3厘米,二回膝曲,芒柱扭轉且具微毛;內稃近等長於外稃,背部圓形,具2脈,脈間被柔毛;花葯黃色,長5-6毫米,頂端具毫毛。花果期7-10月。
產東北、華北及江蘇、安徽(黃山)、浙江(天目山)。生於低矮山坡草地、林下、河灘及路旁,海拔350-1500米。模式標本采自北京。
光葯芨芨草(禾本科圖說)圖版81:8-11
Achnatherum psilantherum Keng,植物研究4(3): 198. 1984.禾本科圖說595.圖532. 1959. nom. nud.
多年生。須根較細而柔韌。稈直立,叢生,細弱,高40-60厘米,徑1-1.5毫米,具2-3節,基部具有分櫱 並宿存枯萎的葉鞘。葉鞘平滑,短於節間;葉舌膜質,長約0.5毫米,頂端截平,常具裂齒;葉片內捲成細線狀,稍糙澀,莖生者長8-9厘米,基生者長達12厘米。圓錐花序稍緊縮,狹窄,長5-12厘米,寬約1厘米,分枝細弱,2至數枚簇生,略傾斜上升,長達2.5厘米,自下部或中部以上具少數小穗;小穗紫色,長約6毫米;穎幾等長或第一穎稍短,膜質,披針形,先端漸尖且白色透明,下部紫色,具3脈;外稃長約4毫米,頂端具2微齒、背部密被短柔毛,具3脈,脈於頂端匯合,基盤短而鈍,長約0.3毫米,芒長約1.5厘米,一回膝曲,芒柱扭轉;內稃具2脈,脈間被微毛,無脊;花葯長約2毫米,頂端無毛。花果期6-9月。
產甘肅,青海。生於山坡草地、河岸草叢及河灘,海拔2000-3800米。模式標本采自甘肅夏河縣。
毛穎芨芨草(禾本科圖說)
Achnatherum pubicalyx (Ohwi) Keng ex P. C. Kuo, 秦嶺植物志1 (1) : 153. 1976. ——Stipa pubicalyx Ohwi in Journ. Jap. Bot 17 (7) : 401. 1941. ——Achnatherum pubicalyx (Ohwi) Keng,禾本科圖說590.圖526, 1959, et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117, 1976. comb. illeg.
多年生。稈直立,叢生,在花序下微粗糙,高60-100厘米,具3-4節,基部具有短鱗芽。葉鞘稍粗糙,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長約1毫米,平截,頂端具裂齒,有時具纖毛;葉片邊緣常內卷,長達40厘米,寬3-5毫米,上面密生短柔毛,下面粗糙。圓錐花序較緊縮,長15-25厘米,寬2.5-4厘米,主軸粗糙,分枝細弱,稍粗糙,斜向上升,2-4枚簇生,長2-7厘米,自基部著生小穗;小穗長8-9毫米,紫紅色或淺褐色;穎膜質,近等長,長圓狀披針形,第二穎頂端稍鈍,背部貼生微毛,具3脈;外稃長6-7毫米,背部密被較長的柔毛,頂端齒裂不明顯,具3脈,脈於先端匯合,基盤頂端較鈍,長約0.8毫米,具毛;芒長2-2.5厘米,一回膝曲,芒柱扭轉且具細短毛;內稃約與外稃等長,具2脈,脈間被柔毛;花葯長約5毫米,頂端生毫毛。穎果紡錘形,長約5毫米。花果期7-9月。
產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青海、陝西(秦嶺東段)、山西、河北。生於山坡草地及林下,海拔600-2700米。也分布於朝鮮。模式標本采自朝鮮北部。
羽茅(日名)光穎芨芨草(東北植物檢索表)
Achnatherum sibiricum (Linn.) Keng,禾本科圖說590. 圖525. 1959, et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117.圖7063. 1976. comb. illeg. ——Avena sibirica Linn. Sp. Pl. 79. 1753. ——Achnatherum avenoides (Honda) Y. L. Chang, 劉慎諤, 東北植物檢索表486. 1959. syn. nov. ——Stipa avenoides Honda in Rep. First Sci. Exped. Monch. sect. 4. 4: 103. 1936.
多年生。須根較粗。稈直立,平滑,疏叢,高60-150厘米,具3-4節,基部具鱗芽。葉鞘鬆弛,光滑,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厚膜質,長0.5-2毫米,平截,頂端具裂齒;葉片扁平或邊緣內卷,質地較硬,上面與邊緣粗糙,下面平滑,長20-60厘米,寬3-7毫米。圓錐花序較緊縮,長10-30(60)厘米,寬2-3厘米,分枝3至數枚簇生,稍彎曲或直立斜向上伸,具微毛,長2-5厘米,稀長達10厘米,自基部著生小穗;小穗草綠色或紫色,長8-10毫米;穎膜質,長圓狀披針形,頂端尖,近等長或第二穎稍短,背部微粗糙,具3脈,脈紋上具短刺毛;外稃長6-7毫米,頂端具2微齒,被較長的柔毛,背部密被短柔毛,具3脈,脈於頂端匯合,基盤尖,長約1毫米,具毛,芒長18-25毫米,一回或不明顯的二回膝曲,芒柱扭轉且具細微毛;內稃約等長於外稃,背部圓形,無脊,具2脈,脈間被短柔毛;花葯長約4毫米,頂端生毫毛。穎果圓柱形,長約4毫米。花果期7-9月。
芨芨草(蘭州植物志)圖版80:1-3
Achnatherum splendens (Trin.) Nevski in Act. Inst. Bot. Acad. Sci. URSS ser. 1. fasc. 4, 224. 1937; 禾本科圖說589. 圖523. 1959; 中國高等植物圖鑒5: 116. 圖7061. 1976. ——Stipa splendens Trin. in Spreng. Neue Entdeck 2: 54. 1821. ——Stipa kokonorica Hao in Engl. Bot. Jahrb. 68: 583. 1938.
植株具粗而堅韌外被砂套的須根。稈直立,堅硬,內具白色的髓,形成大的密叢,高50-250厘米,徑3-5毫米,節多聚於基部,具2至3節,平滑無毛,基部宿存枯萎的黃褐色葉鞘。葉鞘無毛,具膜質邊緣;葉舌三角形或尖披針形,長5-10(15)毫米;葉片縱卷,質堅韌,長30-60厘米,寬5-6毫米,上面脈紋凸起,微粗糙,下面光滑無毛。圓錐花序長(15)30-60厘米,開花時呈金字塔形開展,主軸平滑,或具角棱而微粗糙,分枝細弱,2-6枚簇生,平展或斜向上升,長8-17厘米,基部裸露;小穗長4.5-7毫米(除芒),灰綠色,基部帶紫褐色,成熟後常變草黃色;穎膜質,披針形,頂端尖或銳尖,第一穎長4-5毫米,具1脈,第二穎長6-7毫米,具3脈;外稃長4-5毫米,厚紙質,頂端具2微齒,背部密生柔毛,具5脈,基盤鈍圓,具柔毛,長約0.5毫米,芒自外稃齒間伸出,直立或微彎,粗糙,不扭轉,長5-12毫米,易斷落;內稃長3-4毫米,具2脈而無脊,脈間具柔毛;花葯長2.5-3.5毫米,頂端具毫毛。花果期6-9月。
產我國西北、東北各省及內蒙古、山西、河北。生於微鹼性的草灘及砂土山坡上,海拔900-4500米。蒙古、蘇聯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蘇聯外貝加爾。
本種植物在早春幼嫩時,為牲畜良好的飼料;其稈葉堅韌,長而光滑,為極有用之纖維植物,供造紙及人造絲,又可編織筐、草簾、掃帚等;葉浸水後,韌性極大,可做草繩;又可改良鹼地,保護渠道及保持水土。
H. 請問圖中的植物叫什麼名字
馬蓮草
馬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5厘米,密叢生,根系莖粗短,須根長而堅硬。葉基生,多數,堅韌,條形,無主脈,灰綠色,兩面具稍突起的平行脈。花莛直立高10-30厘米,頂生1至3朵花,藍紫色或天藍色。花被6,外輪3片花被裂較大,中部有黃色條紋,內輪3片較小,蒴果長橢圓形,頂端有短喙;種子多數。花期5月-6月,果期7月-9月。
基本信息
中文名:馬蓮草
外文名:IrisensataThunb
中文別名:馬蓮花
高:10-45厘米
界:植物界
花期:5月-6月
門:被子植物
綱:雙子葉植物
科:鳶尾科
屬:鳶尾屬
相關推薦
馬蓮
植物
馬藺草
馬藺
植物
馬蘭頭
涼血止血;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馬藺花
鋸齒草
桔梗科
鳶尾
藍色鳶尾
鳶尾科植物
樹豆
副食之用
白花馬藺
溪蓀
燈心草
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
燕尾蘭
蘭花一種多年生常綠附生性花卉
芨芨草
禾本科、芨芨草屬植物
鐵線蕨
原變型
貓屎瓜
婆婆丁
清熱,涼血,解毒。
莎草
多種植物的別稱
雞眼草
自然
馬蓮草的功效 馬蓮草用途 馬藺草 馬蓮草圖片
地區分布
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內蒙古、安徽、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東部及柴達木、新疆和西藏以及東北、華北、華南等地。另外,在昆明世博園內也有成片生長的馬蘭。隨著緯度和氣候條件不同,它的綠期在各區域也不同,到南方為常綠,開兩次花,結兩次果實。它抗逆性強,尤其耐鹽鹼,是鹽化草甸的建群草種,可以用於改良鹽鹼地。此外,由於其根系發達,葉片青綠柔韌,返青早、綠期長、花色淡雅,近年來逐漸被用作護坡、園林植物-馬蓮綠化和荒漠化治理的生態植被材料。葉子是最好的包粽子的捆紮原料。
介紹
馬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5厘米,密叢生,根系莖粗短,須根長而堅硬。葉基生,多數,堅韌,條形,無主脈,灰綠色,兩面具稍突起的平行脈。花莛直立高10-30厘米,頂生1至3朵花,藍紫色或天藍色。花被6,外輪3片花被裂較大,中部有黃色條紋,內輪3片較小,蒴果長橢圓形,頂端有短喙;種子多數。花期5月-6月,果期7月-9月。
I. 芨芨草圖片與功效
芨芨草(學名:Achnatherum splendens (Trin. ) Nevski )是禾本科、芨芨草屬植物,植株具粗而堅韌外被砂套的須根。
芨芨草收錄於《內蒙古中草葯》,它的味道比較甘、淡,性平,功效主治清熱利尿,主治尿路感染、尿閉。芨芨草的花可以止血,主治尿道炎。初生的小孩小便不利,可用芨芨花、車前草、小麥穗各5g,水煎服。芨芨花25-50g,水煎服,具有止血的功效。用法用量:內服,煎湯,芨芨草的莖、花,每次25-50g,芨芨草的種子,每次15-2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