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王猛長什麼樣圖片
擴展閱讀
黑白唯美卡通圖片 2024-11-20 21:40:39
搜索小球圖片 2024-11-20 21:26:46
動漫唯美圖片壁紙無水印 2024-11-20 21:16:19

王猛長什麼樣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16 06:45:18

㈠ 王猛的人物履歷

1983.09——1987.07重慶師范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
1987.07——1989.06渝州教育學院教師、團委書記;
1989.06——1990.09四川省內江市政府辦公室法規處、法制局幹部;
1990.09——1998.12四川省內江市政府辦公室四處副處長、目標辦主任(其間:1994.07——1996.10下派資中新民水泥廠任副廠長;1998.09——1998.12中共內江市委黨校第二期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1998.12——1999.02中共四川省內江市委辦公室秘書處負責人;
1999.02——2000.03中共四川省內江市委副秘書長;
2000.03——2001.08四川省內江市政府副秘書長;
2001.08——2002.11四川省內江市外事僑務旅遊局局長;
2002.11——2003.01中共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委副書記、區政府代區長;
2003.01——2006.07中共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其間:2005.07—— 2005.12在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辦事處掛職鍛煉任黨委副書記)
2006.07——2006.09中共四川省隆昌縣委書記、內江市東興區政府區長;
2006.09——2006.11中共四川省隆昌縣委書記;
2006.11——2009.12中共四川省隆昌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其間:2008.11中央黨校「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縣委書記培訓班」學習);
2009.12——2010.04四川省內江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內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中共內江市隆昌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0.04-——2011.04內江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內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兼);
2011.04——2012.10內江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2012.10——中共自貢市委常委 、內江市副市長(內江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辭任)
2012.10——2013.01中共自貢市委常委
2013.01—— 中共自貢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

㈡ 王猛是誰

晉愍帝建興四年(316年),早已被八王之亂弄得焦頭爛額的西晉王朝,在人民大起義和內遷各族上層分子割據爭雄的連天烽火之中壽終正寢了。在此前後,中國北方開始陷入十六國紛爭的泥淖,而南方立足未穩的東晉政權也處於風雨飄搖的險境。就是在這幅雜亂無章、硝煙彌漫的歷史畫面上,出現了兩個名臣賢相的身影,「關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蒼生望謝安」,兩人分別留下了各自的精彩。曾經被苻堅等時人譽為諸葛亮式的人物,也是後世公認的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王猛,字景略,明帝太寧三年(325年)生於青州北海郡劇縣(今山東昌樂西)。在他出生前二年,青州被羯人石勒建立的後趙政權攻破,東晉降卒三萬人死於非命。到王猛出生時,後趙已席捲中原,兵鋒南向,與東晉夾淮水對峙。繼石勒稱帝的石虎,是個窮兵黷武、嗜殺成性的暴君,後趙國無寧日,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隨家人顛沛流離,輾轉來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住下。
王猛家貧如洗,為了糊口,他年紀輕輕,便以販賣畚箕為業。有一回,王猛遠到洛陽賣貨,碰到一個要出高價買畚箕的人。那人說是身上沒帶錢,請王猛跟他到家裡拿錢。王猛跟著那人走,結果走進深山,被帶到一位須發皓然、侍者環立的老翁面前。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連忙說:「王公,您怎麼好拜我呀!」於是,老翁給了王猛十倍於常價的買畚箕錢,並派人送行。王猛出山回頭細看,才認出原來是中嶽嵩山。這段故事說明,少年王猛雖然身在泥途,卻已被獨具慧眼的有識之士發現了。那位老翁大概是個留心訪察濟世奇才而又有先見之明的隱士,就象張良當年遇到的黃石公一類人物。
王猛沒有被烽火硝煙吞噬,沒有被生活重擔壓垮。在兵荒馬亂中,他觀察風雲變幻;在凄風苦雨中,他手不釋卷,刻苦學習,廣泛汲取各種知識,特別是軍事科學知識。慢慢地,王猛長成為一個英俊魁偉、雄姿勃勃的 王猛[1]青年,為人謹嚴莊重,深沉剛毅,胸懷大志,氣度非凡。他與雞毛蒜皮的瑣細之事絕緣,更不屑於同塵垢秕糠打交道,因而經常遭到那些淺薄浮華子弟的白眼和恥笑。王猛卻悠然自得,我行我素。他曾經出遊後趙國都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達官貴人們沒有誰瞧得起他,唯獨一個「有知人之鑒」的徐統「見而奇之」。徐統在後趙時官至侍中,召請他為功曹(郡守或縣令的總務長官,掌人事並得參與政務)。王猛遁而不應,隱居於西嶽華山,靜候風雲之變而後動。
王猛二十五歲以後數年間,北方的戰亂愈演愈烈,政局瞬息萬變。穆帝永和五年(349年),暴君石虎總算死了,而他的後代立即展開了兇狠的廝殺,直殺得「橫屍相枕,流血成渠」,一歲之中,帝位三易。大將冉閔乘機攻入鄴城,屠戮羯人二十餘萬,於穆帝永和六年(350年)滅趙建魏,遂「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立國不及二載便被從東北撲進華北的鮮卑慕容氏前燕政權滅掉。鄴城落入燕帝慕容俊之手,而關中等地各族豪強則紛紛割據,北方稱王稱帝者比比皆是。在這個過程中,氐族首領苻洪嶄露頭角了。
王猛聽到這個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徑投桓溫大營求見。桓溫請王猛談談對時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廣眾之中,一面捫虱(捉掐虱子),一面縱談天下大事,滔滔不絕,旁若無人。桓溫見此情景,心中暗暗稱奇,脫口問道:「我奉天子之命,統率十萬精兵仗義討伐逆賊,為百姓除害,而關中豪傑卻無人到我這里來效勞,這是什麼緣故呢?」王猛直言不諱地回答:「您不遠千里深入寇境,長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卻不渡過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來。」桓溫的心思是什麼呢?他盤算的是:自己恢復關中,只能得個虛名,而地盤卻要落於朝廷;與其消耗實力,失去與朝廷較量的優勢,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敵自重。王猛暗帶機關的話,觸及了他的心病,他默然久之,無言以對,同時越發認識到面前這位捫虱寒士非同凡響。過了好半天,桓溫才抬起頭來慢慢說道:「江東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幹!」
桓溫原來打算麥熟後就地籌集軍糧,不料秦軍割盡麥苗,堅壁清野。眼見得軍中乏食,士無鬥志,他只得退兵。臨行前,他賜給王猛華車良馬,又授予高級官職都護(掌管邊地軍政和少數民族事務的長官),請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心想在士族盤踞的東晉朝廷里,自己很難有所作為;追隨桓溫則等於助其篡晉,勢必玷污清名。他回到華山向老師請教,老師也表示反對南下。於是,他便繼續隱居讀書。
桓溫退走的第二年,永和十一年(355年),苻健去世。繼位的苻生殘忍酷虐,以殺人為兒戲,「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昏暴勝過石虎。後趙的覆轍就在眼前,舉國上下人心惶惶,苻健之侄苻堅更是憂心如焚,後來決計除掉苻生。
苻堅與王猛一見面便如平生知交,談及興廢大事,句句投機,苻堅覺得就象劉備當年遇到諸葛亮似的,如魚得水。於是,王猛留在苻堅身邊,為他出謀劃策。晉昇平元年(357年),苻堅一舉誅滅苻生及其幫凶,自立為大秦天王,改元永興,以王猛為中書侍郎,職掌軍國機密。
後來,王猛升至三公之位,苻堅還要加給他位居三公之上的錄尚書事(尊稱「錄公」)。王猛對此殊寵辭而不受。
王猛執政,苻堅讓他裁奪一切軍國內外之事,自己則「端拱於上」(端坐拱手於朝堂之上)。他曾懷著十分感激的心情對王猛說:「您日夜操勞,憂勤萬機,我好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似的,可以優哉游哉享清福啦!」王猛說:「沒想到陛下對臣評價如此之高,臣哪裡配得上比擬古人."苻堅說:「據我看來,姜太公豈能比您強啊."他經常囑咐太子等皇家子弟說:「你們敬事王公,要象奉事我一樣!」
王猛治國,使前秦成為諸國中最有生氣的國家,因而敢於與群雄角逐,並且愈戰愈強,十年之間(366—376年)便統一了北方。在這個過程中,王猛經常統兵征討,攻必克,戰必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乾和大將風范,比「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而不能「獨當一面」的張良還要略勝一籌,苻堅比之於「文武足備」的姜尚,並不過分。他既是封建社會時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也是武勇的戰將。後來,王猛入朝任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與苻堅回過頭來解決殘存於西北等地的割據勢力,先滅仇池,孤立了前涼。當初王猛大敗張天錫時,曾俘獲其將陰據及甲士五千人,這時即派人送他們回去,並捎去王猛給張天錫親筆信一封。王猛在信中引古論今,透闢地分析了天下大勢和涼國的危險處境,勸張翻然悔過。張見信大懼,寢食不寧,終於向秦謝罪稱藩。接著,隴西鮮卑乞伏部、甘青之間的吐谷渾等也都臣服於秦。建元九年(373年)至十年(374年),秦定巴蜀及其以南地區。到王猛死前,秦已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前涼與代雖然保有一隅之地,但已臣服於秦),十分天下,秦居其七,東南地區的晉政權已感到巨大的壓力,無人再敢「北伐」。
王猛積勞成疾,終於在建元十一年(375年)六月病倒了。苻堅親為王猛祈禱,並派侍臣遍禱於名山大川。碰巧王猛病情好轉,苻堅欣喜異常,下令特赦死罪以下。王猛上疏說:「想不到陛下因賤臣微命而虧損天地之德,自開天闢地以來絕無此事,這真使臣既感激又不安!臣聽說報答恩德最好的辦法是盡言直諫,請讓我謹以垂危之命,敬獻遺誠。陛下威烈震懾八方荒遠之地,聲望德化光照六合之內;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如拾草芥。然而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終。所以,古來明君聖王深知創業守成之不易,無不戰戰兢兢,如臨深淵。懇望陛下以他們為榜樣,則天下幸甚!」苻堅讀一行字,抹兩行淚,悲慟欲絕。這年七月,苻堅見王猛病危,趕緊詢問後事。王猛睜開雙眼,望著苻堅說:「晉朝雖然僻處江南,但為華夏正統,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後,陛下千萬不可圖滅晉朝。鮮卑、西羌降伏貴族賊心不死,是我國的仇敵,遲早要成為禍害,應逐漸鏟除他們,以利於國家。」說完便停止了呼吸。苻堅三次臨棺祭奠慟哭,對太子苻宏說:「老天爺是不想讓我統一天下呀,怎麼這樣快就奪去了我的景略啊「。於是,按照漢朝安葬大司馬大將軍霍光那樣的最高規格,隆重地安葬了王猛,並追謚王猛為「武侯」——如同蜀漢追謚諸葛亮為「忠武侯」(世人簡稱「武侯」)一樣。秦國上下哭聲震野,三日不絕。
遺憾的是,苻堅後來忘記了王猛的遺教,於王猛死後八年的建元十九年(383年)不顧群臣的普遍反對,悍然調集九十餘萬大軍進攻東晉,結果在淝水(在今安徽境內)之戰中一敗塗地。而王猛叮囑再三要苻堅除掉的鮮卑、羌族上層陰謀分子,如慕容垂、慕容沖、姚萇之流,因為未被除掉,這時便乘機舉兵造反,紛紛。割據自立,把前秦的一統江山攪得七零八落。到了建元二十一年,苻堅被姚萇殺害了,年僅四十八歲。又過了九年,前秦也終於滅亡。大分裂的局面一直延續到元嘉十六年(439年)北魏統一北方才告一段落。
王猛臨終遺言(包括疏文),寥寥數語,卻都關繫到前秦國家的興衰存亡,可謂一言九鼎,勝過千言萬語。他死後八年的歷史結局完全證實了他非凡的遠見。苻堅在淝水慘敗後經常痛悔自己忘記王猛遺言的大錯,但已悔之晚矣,終成千古之恨!歷史學家範文瀾曾說:「苻堅在皇帝群中是個優秀的皇帝。他最親信的輔佐王猛,在將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將相。」倘若苻堅始終恪遵王猛遺教,則前秦必不致速亡,至少可與東晉繼續對峙下去。

㈢ 成就碾壓諸葛亮的王猛是因為跟錯了哪個人,才沒有知名度

劉備得到諸葛亮時曾說:"孤之得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而一百多年後,在那個混亂的五胡十六國時代,沒有發跡的前秦皇帝苻堅同樣對一個人說:"若玄德之遇孔明也。"他就是破桓溫、滅前燕的王猛。劉備與苻堅都是英主,諸葛亮與王猛都是大才,君臣如此相得,傳為千古美談,但他們最終的結果卻為何並非完美呢?

王猛的歷史功績並不遜色於諸葛亮,為什麼後世依然將諸葛亮封神,王猛之名卻寂寂無聞?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一是《三國演義》已經把諸葛亮的神奇形象演繹到極致,二是王猛所效力的乃是異族統治者,不符合傳統士人的三觀,沒跟對一個好「老大」。

㈣ 魏晉南北朝第一名臣不是諸葛亮,而是誰呢,他奠定後來隋一統天下

魏晉南北朝第一名臣是王猛。諸葛亮被人們稱為“亞聖”,是古代智慧人物的化身。在很多文學作品中把諸葛亮捧上了天,把他說的就和神仙似的,掐指一算就能知道天下的事情。但是這誇大了諸葛亮的才能,不能否認諸葛亮是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一個治世能臣, 三國之中要是沒有諸葛亮,這個時代會遜色很多,蜀國可能就不會存在。但是我們忽視了諸葛亮本來面目,他在軍事上並沒有那麼傑出的才能,他是治軍的高手,在排兵布陣上水平一般。王猛這個人才是名副其實的政治家、軍事家。

苻堅與王猛二人倒是一拍即合,好像兩個失散多年的兄弟。王猛留在苻堅身邊,為苻堅清理了很多的障礙,憑借著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手段,成為前秦勢力中的核心人物。平定五公之亂 ,興修水利,改進耕作,文治武功都是諸葛亮不能比擬的,被稱作“功蓋諸葛第一人”。

㈤ 誰是王猛

晉愍帝建興四年(316年),早已被八王之亂弄得焦頭爛額的西晉王朝,在人民大起義和內遷各族上層分子割據爭雄的連天烽火之中壽終正寢了。在此前後,中國北方開始陷入十六國紛爭的泥淖,而南方立足未穩的東晉政權也處於風雨飄搖的險境。就是在這幅雜亂無章、硝煙彌漫的歷史畫面上,出現了兩個名臣賢相的身影,「關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蒼生望謝安」,兩人分別留下了各自的精彩。
[編輯本段]捫虱談天下
王猛,字景略,明帝太寧三年(325年)生於青州北海郡劇縣(今山東壽光東南)。在他出生前二年,青州被羯人石勒建立的後趙政權攻破,東晉降卒三萬人死於非命。到王猛出生時,後趙已席捲中原,兵鋒南向,與東晉夾淮水對峙。繼石勒稱帝的石虎,是個窮兵黷武、嗜殺成性的暴君,後趙國無寧日,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隨家人顛沛流離,輾轉來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住下。
王猛家貧如洗,為了糊口,他年紀輕輕,便以販賣畚箕為業。有一回,王猛遠到洛陽賣貨,碰到一個要出高價買畚箕的人。那人說是身上沒帶錢,請王猛跟他到家裡拿錢。王猛跟著那人走,結果走進深山,被帶到一位須發皓然、侍者環立的老翁面前。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連忙說:「王公,您怎麼好拜我呀!」於是,老翁給了王猛十倍於常價的買畚箕錢,並派人送行。王猛出山回頭細看,才認出原來是中嶽嵩山。這段故事說明,少年王猛雖然身在泥途,卻已被獨具慧眼的有識之士發現了。那位老翁大概是個留心訪察濟世奇才而又有先見之明的隱士,就象張良當年遇到的黃石公一類人物。
王猛沒有被烽火硝煙吞噬,沒有被生活重擔壓垮。在兵荒馬亂中,他觀察風雲變幻;在凄風苦雨中,他手不釋卷,刻苦學習,廣泛汲取各種知識,特別是軍事科學知識。慢慢地,王猛長成為一個英俊魁偉、雄姿勃勃的青年,為人謹嚴莊重,深沉剛毅,胸懷大志,氣度非凡。他與雞毛蒜皮的瑣細之事絕緣,更不屑於同塵垢秕糠打交道,因而經常遭到那些淺薄浮華子弟的白眼和恥笑。王猛卻悠然自得,我行我素。他曾經出遊後趙國都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達官貴人們沒有誰瞧得起他,唯獨一個「有知人之鑒」的徐統「見而奇之」。徐統在後趙時官至侍中,召請他為功曹(郡守或縣令的總務長官,掌人事並得參與政務)。王猛遁而不應,隱居於西嶽華山,靜候風雲之變而後動。
王猛二十五歲以後數年間,北方的戰亂愈演愈烈,政局瞬息萬變。穆帝永和五年(349年),暴君石虎總算死了,而他的後代立即展開了兇狠的廝殺,直殺得「橫屍相枕,流血成渠」,一歲之中,帝位三易。大將冉閔乘機攻入鄴城,屠戮羯人二十餘萬,於穆帝永和六年(350年)滅趙建魏,遂「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立國不及二載便被從東北撲進華北的鮮卑慕容氏前燕政權滅掉。鄴城落入燕帝慕容俊之手,而關中等地各族豪強則紛紛割據,北方稱王稱帝者比比皆是。在這個過程中,氐族首領苻洪嶄露頭角了。
氐族屬於西戎族,原居今甘肅東南端,東漢末年內遷關中地帶,與漢人雜居,逐漸「漢化」。苻氏世為氐族酋長,石虎強徙苻洪及其部眾十萬至鄴城以南。冉閔稱帝後不久,苻洪自立為王,旋為部將毒死。其子苻健遵囑率眾西歸,於穆帝永和七年(351年)佔領關中,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稱天王、大單於,國號秦(史稱前秦)。次年稱帝,勢力日強。穆帝永和十年(354年),東晉荊州鎮將桓溫北伐,擊敗苻健,駐軍灞上(今西安市東),關中父老爭以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聚觀。
王猛聽到這個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徑投桓溫大營求見。桓溫請王猛談談對時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廣眾之中,一面捫虱(捉掐虱子),一面縱談天下大事,滔滔不絕,旁若無人。桓溫見此情景,心中暗暗稱奇,脫口問道:「我奉天子之命,統率十萬精兵仗義討伐逆賊,為百姓除害,而關中豪傑卻無人到我這里來效勞,這是什麼緣故呢?」王猛直言不諱地回答:「您不遠千里深入寇境,長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卻不渡過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來。」桓溫的心思是什麼呢?他盤算的是:自己恢復關中,只能得個虛名,而地盤卻要落於朝廷;與其消耗實力,失去與朝廷較量的優勢,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敵自重。王猛暗帶機關的話,觸及了他的心病,他默然久之,無言以對,同時越發認識到面前這位捫虱寒士非同凡響。過了好半天,桓溫才抬起頭來慢慢說道:「江東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幹!」
桓溫原來打算麥熟後就地籌集軍糧,不料秦軍割盡麥苗,堅壁清野。眼見得軍中乏食,士無鬥志,他只得退兵。臨行前,他賜給王猛華車良馬,又授予高級官職都護(掌管邊地軍政和少數民族事務的長官),請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心想在士族盤踞的東晉朝廷里,自己很難有所作為;追隨桓溫則等於助其篡晉,勢必玷污清名。他回到華山向老師請教,老師也表示反對南下。於是,他便繼續隱居讀書。
[編輯本段]出山輔英主
桓溫退走的第二年,永和十一年(355年),苻堅去世。繼位的苻生殘忍酷虐,以殺人為兒戲,「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昏暴勝過石虎。後趙的覆轍就在眼前,舉國上下人心惶惶,苻健之侄苻堅更是憂心如焚,後來決計除掉苻生。
苻堅(338—385年),字永固,一名文玉,是十六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他傾慕漢族的先進文化,少時即拜漢人學者為師,潛心研讀經史典籍,很快就成了氐族貴胄中罕有其匹的佼佼者。他博學強記,文武雙全,而且立下了經世濟民、統一天下的大志。他懂得「明政無大小,以得人為本」的道理,廣招賢才,網路英豪,以圖大舉。當他向尚書呂婆樓請教除去苻生之計時,呂力薦王猛。苻堅即派呂懇請王猛出山。
苻堅與王猛一見面便如平生知交,談及興廢大事,句句投機,苻堅覺得就象劉備當年遇到諸葛亮似的,如魚得水。於是,王猛留在苻堅身邊,為他出謀劃策。晉昇平元年(357年),苻堅一舉誅滅苻生及其幫凶,自立為大秦天王,改元永興,以王猛為中書侍郎,職掌軍國機密。
始平縣(治今咸陽市西北)是京師的西北門戶,地位極為重要。但長期以來,那裡豪強橫行,劫盜充斥,百姓叫苦連天。苻堅派王猛擔任始平縣令。王猛下車伊始,便明法嚴刑,禁暴鋤奸,雷厲風行。有個樹大根深的奸吏,作惡多端,王猛把他當眾鞭死。奸吏的狐群狗黨起鬨上告,上司逮捕了王猛,押送到長安。
苻堅聞訊,親自責問王猛:「為政之體,德化為先。你蒞任不久就殺掉那麼多人,多麼殘酷啊!」王猛平靜地回答說:「我聽說過這樣的道理:治安定之國可以用禮,理混亂之邦必須用法。陛下不以臣為無能,讓臣擔任難治之地的長官,臣一心一意要為明君鏟除凶暴姦猾之徒。才殺掉一個奸賊,還有成千上萬的傢伙尚未伏法。如果陛下因我不能除盡殘暴、肅清枉法者而要懲罰我,臣豈敢不甘受嚴懲以謝辜負陛下之罪?但就現在的情況而論,加給我『為政殘酷』的罪名而要懲罰,臣實在不敢接受。」苻堅聽罷,且嘆且贊,向在場的文武大臣說:「王景略可真是管仲、子產一類人物呀!」王猛治績卓著,很快升為尚書左丞(宰相之一尚書令的佐官)。由於他執法不阿,精明強干,在三十六歲那年,接連升了五次官,直做到尚書左僕射(亦為宰相之一)、輔國將軍、司隸校尉(包括京師在內的廣大腹心地區的最高長官)等,「權傾內外」。那些皇親國舅和元老舊臣無不妒火中燒,恨得咬牙切齒。氐族豪帥出身的姑臧侯樊世依仗自己幫助苻健打天下的汗馬功勞,最先跳了出來,當眾侮辱王猛說:「我們曾與先帝共興大業,卻不得參與機密。你無汗馬之勞,憑什麼專管大事?這不是我們種莊稼而你白揀糧食嗎!」王猛冷笑道:「不光是你種我收,還要時你做好飯端給我吃呢!」樊世肺都氣炸了,跺著腳咆哮:「姓王的,遲早必叫你頭懸長安城門,否則我不活在人世!」苻堅得知此事,果斷地說:「必須殺此老氐,然後群臣方能整肅。」後來樊世進宮言事,當場與王猛發生爭論,他撒起野來,竟揮動老拳擊向王猛,被左右拉住。他又破口大罵,穢言不堪入耳。苻堅大怒,立命將其斬首。其後,反對派對王猛由公開攻擊轉為暗中讒害。朝官仇騰、席寶利用職務之便,屢屢毀謗王猛。苻堅即將二人趕出朝堂。對飛長流短的氐族大小官員,苻堅甚至當堂鞭打腳踢。於是,那班人害怕,再也不敢胡說八道了。
後來,王猛升至三公之位,苻堅還要加給他位居三公之上的錄尚書事(尊稱「錄公」)。王猛對此殊寵辭而不受。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從。」古來多少俊傑因為缺乏「擇主」之明,明珠暗投,結果宏才枉費,遺恨九泉!秦末項羽的謀士范增、漢末袁紹的謀士田豐,就是這樣。而王猛則與張良、孔明同類,識英雄於草創之先,擇明君於患難之時,因而取得了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從此,王猛就在十六國紛爭、南北對峙的歷史舞台上大顯身手,傾其文韜武略,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來。而苻堅呢,僅從他獨識偉才、用才不疑這一點來看,已經夠得上一位「英主」了!

雜草不除,良苗不秀;亂暴不禁,善政不行。王猛深明此義,執政以來,首先著力整頓吏治,嚴明賞罰,裁汰冗劣,擢拔賢能。
當時朝廷內外有一批氐族顯貴,仗恃與皇室同族或「有功於本朝」等,身居要津,恣意妄為,無法無天。王猛的矛頭首先對准他們。甘露元年(359年),王猛剛由咸陽內史調任侍中、中書令(皆為宰相之職)、兼京兆尹(京都長官),便聽說貴族大臣強德酗酒行凶,搶男霸女,但誰也不敢「太歲頭上動土」因為他是皇太後的弟弟。王猛立即收捕強德,等不及奏報,便將他處死。待到苻堅因太後之故派人持赦書飛馬趕到時,強德早已「陳屍於市」了!緊接著,王猛又與御史中丞鄧羌通力合作,全面徹查害民亂政的公卿大夫,一鼓作氣,無所顧忌,彈指之間即將橫行不法的權貴二十多人鏟除干凈。「於是,百僚震肅,豪右屏氣,路不拾遺」,令行禁止。苻堅感嘆道:「直到今日我才知道天下是有法的,天子是尊貴的!」王猛又讓苻堅下令挑選得力官員巡察四方及戎夷地區,查處地方官長刑罰失當和虐害百姓等劣行,整頓地方各級統治機構。
在「有罪必罰」的同時,王猛還力求做到「有才必任」。他在接受司隸校尉等新職務之前,曾力薦在職官僚苻融、任群和處士朱彤等人,使他們各得要職。滅燕後,他又很快推薦房默、房曠、崔逞、韓胤、田勰等一批關東名士擔任朝官或郡縣官長。「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王猛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對賢才遭嫉有著深刻的體會,所以他也象苻堅一樣保護賢才,用才不疑。苻融為人聰辯明慧,文武出眾,善斷疑獄,見識遠大。他曾因微過而局促不安,王猛赦而不問,信用如初。燕臣梁琛於亡國後仍然不屈其志,因而未得重用。王猛不避嫌疑,推薦他做了自己的重要僚屬。反之,對居官不稱職者,王猛棄之如腐鼠。伯樂再高明,遇到的千里馬畢竟有限。王猛懂得,吏治和用人問題只有從制度上去考慮,才能有出路。他幫助苻堅創立了薦舉賞罰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標准。其主要內容是:地方官長分科薦舉名為孝悌、廉直、文學、政事的人才,上報中央;朝廷對被薦者一一加以考核,合格者分授官職;凡所薦人才名實相符者,則薦舉人受賞,否則受罰;凡年祿百石穀米以上的各級官吏,必須「學通一經,才成一藝」,其不通一經一藝者統統罷官為民。薦舉賞罰制度和選官新標準的規定,沉重地打擊了早已成為士族壟斷政權工具的九品中正制,也否定了十六國以來許多胡族軍閥統治者迷信武力、蔑棄文化知識的落後觀念;有效地提高了秦國各級官僚的智能素質,「才盡其用、官稱其職」的新局面日益形成;社會風氣和社會治安也為之一變,賄賂請托、恣意妄舉的腐敗現象逐漸消滅,而養廉知恥、勸業競學之風日盛。
王猛治國的第二項重要措施是興辦教育,培養人才。在他的贊導下,前秦恢復了太學和地方各級學校,廣修學宮,聘任學者執教,並強制公卿以下子孫入學。苻堅每月親臨太學一次,考問諸生經義,品評優劣,並與博士等教官講論學問,以督察學校教育,擴大號召力和影響力。滅燕後,苻堅親率太子、王侯公卿大夫士之長子祭祀孔子,宣揚儒教。這樣,先進的漢族傳統文化在北方很快得到復甦和振興,而官僚後備隊伍的培養工作也走上了正規化。
其三,調整民族關系,促進民族融合。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國家,氐族又是少數民族中較小的一個。前秦國內存在著氐漢之間的矛盾,也存在著氐與其他少數民族的矛盾。王猛作為漢人而能盡忠於前秦政權,與苻堅名為君臣,形同兄弟,為氐漢兩族的團結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前秦廢除了胡漢分治之法,確立了「黎元(百姓)應撫,夷狄應和」的基本國策,諸族雜居,互相融合。有人別有用心地建議苻堅把西北氐族各部盡遷入京城,而將關中各族大戶驅逐到邊地,王猛勸苻堅將其人處死。邊將賈雍所部攻掠匈奴,立被罷官。於是,匈奴、鮮卑、烏桓、羌、羯諸族紛紛歸服,有才幹者皆被委以要職,「四夷賓服,湊集關中,四方種人,皆奇貌異色」。
其四,興修水利,獎勵農桑,努力發展社會生產。為解決關中少雨易旱問題,前秦政府征調豪富僮僕三萬人開涇水上游,鑿山起堤,疏通溝渠,以灌溉梯田及鹽鹼地,「百姓賴其利」。又通過召還流民、徙民入關等途徑增加農業勞動力,並注意節約開支、降低官僚俸祿、減免部分租稅,以減輕人民負擔。前秦政府還經常派員巡察地方,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獎勵努力種田的農民。於是,荒蕪多年的田地重長五穀,空廢多年的倉庫又滿帛粟,前秦立國的物質基礎大大增強了。
在王猛的主持下,革新措施帶來了一派嶄新氣象。史載,當時秦境安定清平,家給人足,「自長安至於諸州,皆夾路樹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驛,旅行者取給於途,工商賈販於道」。百姓歌唱道:「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兵強國富,垂及昇平,(王)猛之力也。」王猛執政號稱「公平」。他處事果斷,辦事講究效率,從不拖泥帶水。河北人麻思請假回故里葬母,王猛說:「您可以馬上收拾行李上路,今晚我即通知沿途郡縣。」待到麻思剛出潼關,就發現沿途官府均已接到通知,並照章驗看其路照(行路護照),安排食宿。
王猛執政,苻堅讓他裁奪一切軍國內外之事,自己則「端拱於上」(端坐拱手於朝堂之上)。他曾懷著十分感激的心情對王猛說:「您日夜操勞,憂勤萬機,我好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似的,可以優哉游哉享清福啦!」王猛說:「沒想到陛下對臣評價如此之高,臣哪裡配得上比擬古人屍苻堅說:「據我看來,姜太公豈能比您強啊屍他經常囑咐太子等皇家子弟說:「你們敬事王公,要象奉事我一樣!」
[編輯本段]統兵滅群雄
王猛治國,使前秦成為諸國中最有生氣的國家,因而敢於與群雄角逐,並且愈戰愈強,十年之間(366—376年)便統一了北方。在這個過程中,王猛經常統兵征討,攻必克,戰必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乾和大將風范,比「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而不能「獨當一面」的張良還要略勝一籌,苻堅比之於「文武足備」的姜尚,並不過分。他既是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武勇的戰將。
公元四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前期,前秦四面受敵:北有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的鮮卑拓跋氏代政權以及其他部族的軍事集團;西有盤踞今甘肅地區的漢人張氏前涼政權、氐族楊氏仇池政權以及分布於今甘肅、青海間的吐谷渾軍事集團;東有立都鄴城的前燕鮮卑慕容氏政權;南有以建康(今南京)為都的東晉司馬氏政權。其餘尚有若干時生時滅的割據勢力。苻堅與王猛都沒有苟安關中或偏霸一隅的想法。王猛的願望是統一北方,為將來統一全國打好基礎;苻堅則更雄心勃勃,志在「混一六合,以濟蒼生」。他們的策略是:穩定西北,使無後顧之憂;爭鋒東南,以圖大業。
第一步速見成效:通過政治、軍事手段,到建元二年(366年)五月,匈奴劉氏部、烏桓獨孤部、鮮卑沒奕幹部和拓跋部的代國等都先後歸服了前秦。同年七月,王猛即率軍進攻東晉荊州北境諸郡,初戰告捷,掠取一萬余戶北還。翌年二月,王猛討平羌族叛亂頭目斂歧;四月,大破前涼國主張天錫軍,斬首一萬七千級;繼而兵不血刃,智擒原張氏部將李儼,奪占重鎮袍罕(今甘肅臨夏東北)。同年十月,暴君苻生之弟、晉公苻柳據軍事要沖蒲坂(今山西永濟西蒲州)起兵反叛,趙公雙、魏公度(s6u搜)、燕公武亦同時各據要沖叛亂。當初,王猛曾勸苻堅除去苻柳等,苻堅未聽。這時他們同時並起,氣勢洶洶,揚言要一舉攻下長安。翌年春,王猛與諸將前往討伐;苻柳聞訊,竟然以陝城(今河南陝縣)降燕,請兵接應並伐秦。
苻柳出城挑戰,王猛閉壘不應。苻柳以為王猛怯陣,便留下世子守城,自己親率二萬人偷襲長安。王猛假裝不知,暗中卻派鄧羌率精兵伏擊柳軍,柳軍敗還,又遭王猛全師伏擊,兩萬人只有苻柳及其隨從數百騎逃入蒲坂,其餘全都當了俘虜。不久,王軍攻破蒲坂,苻柳身首異處。其餘三公也都被俘或被殺。四公叛亂被平定後,前秦掃清了通往中原道路上的障礙,積極准備消滅強鄰前燕。
建元五年(369年)四月,桓溫伐燕;七月,溫軍至枋頭(今河南浚縣西),鄴都震動,燕主慕容瑋派人求救於秦,答應割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以西之地給秦。群臣反對救燕。王猛暗地向苻堅獻策:先出兵與燕共退晉軍,然後乘燕衰頹而取之,是為「先救後取」之計;否則讓桓溫攻佔了中原,則秦「大事去矣」。苻堅贊同,即出兵救燕。同年九月,燕、秦聯軍大敗晉兵,殺敵四萬餘人,桓溫狼狽逃歸。事後,燕毀約不割地給秦,使秦找到了伐燕的借口。十二月,王猛統兵三萬伐燕;翌年正月,秦軍佔領前燕西部重鎮洛陽,王猛又遣將擊走燕樂安王慕容臧出滎陽(今滎陽東北),留兵屯守,凱旋西歸,完成了滅燕第一階段的戰略計劃。
建元六年(370年)六月,王猛辭苻堅於灞上,赴軍再伐前燕。苻堅表示他要親率大軍隨後東進,王猛卻胸有成竹地說:「盪平殘胡,如風掃葉,不勞陛下親受風塵之苦,只請敕命有關部門給燕國被俘君臣預先造好住房就行了。」苻堅大喜。王猛統領楊安等十將,戰士六萬人;前燕執政慕容評率精兵三十萬抵禦秦軍。面對著五倍於己的勁敵,王猛毫無懼色,取南路一舉攻下壺關(在今山西黎城東北太行山口),活捉燕南安王慕容越,所過郡縣無不望風而降。北路楊安攻晉陽(今太原市南),因城固兵多,兩月未下。王猛即率部分軍隊馳赴晉陽。到了晉陽,王猛馬不停蹄,繞城察看,迅速弄清了症結所在,並想出了克敵妙策。他命令士卒連夜挖通地道,繼派壯士數百人潛入城中,大呼而出,殺盡守門燕兵,打開城門,秦軍蜂擁而入,轉瞬間占奪了晉陽全城,又活捉了燕東海王慕容庄。慕容評聞報,魂飛膽喪。
十月,王猛揮師南下,直趨潞川(今山西東流入河北、河南交界的濁漳河),與慕容評對壘。這時,秦軍有相當數量留戍新取之地,王猛所率部隊與慕容評軍相差懸殊。慕容評認為王猛孤軍深入,糧草不濟,想以「持久」拖垮秦軍。誰知尚未開戰,王猛即派五千騎兵放火焚燒燕軍輜重,火光沖天,連鄴城官民都望見了!慕容瑋害了怕,派人嚴責慕容評,命令他將賣水賣柴、敲詐勒索來的錢帛散給士兵,並促令出戰。於是,秦燕之間的一場大戰開始了。
決戰那天早上,王猛抓緊時機於陣前誓師。他慷慨激昂地說:「我王景略受國厚恩,兼任內外要職,現在與諸君深入賊地,大家要竭力致死,有進無退,共立大功,以報答國家。在這次戰斗中,如能克敵制勝,受賞拜爵於明君之朝,歡慶痛飲於父母之室,將士們,那該是多麼榮耀、多麼值得自豪啊!」王猛的話就象烈火一般把將士們的熱血燃燒起來了,「眾皆踴躍,破釜棄糧,大呼競.進」,銳不可當。
頭一天傍晚,秦將徐成偵察敵營歸來誤期,王猛要以軍法從事,鄧羌替徐求請,未被允准,鄧便回營整隊要攻王猛。王猛出人意料地「枉法」赦徐,並贊揚鄧羌說:「將軍對同郡部將(徐與鄧同郡)尚且如此仗義,何況對國家呢?我不再憂慮敵人了!」現在開戰了,王猛命令鄧羌沖闖敵人密集處,不料鄧羌又討價還價地說:「如果答應給俺一頂司隸校尉的烏紗帽,那麼您就放心吧!」王猛感到為難,鄧羌便跑回營帳蒙頭大睡。於是,王猛馳馬徑入鄧營,答應了條件。鄧羌樂得折身跳起,捧起酒壇子「咕嘟咕嘟」大喝了一頓,然後躍馬橫槍,與猛將徐成、張蚝等直撲敵陣,往來沖殺,如入無人之境。戰到中午,燕軍大敗,損失五萬餘人。王猛指揮部隊乘勝追擊,又殲滅敵軍十萬餘人。慕容評單人匹馬逃回鄴城,殘軍四散逃盡。
鄧羌循私求情,擾亂軍法;欲攻主帥,目無上級;臨戰求位,等於要挾國君。三者有其一,便該砍頭,何況王猛一向以執法如山聞名於世!但是,王猛全都吞了下去。他容忍了鄧羌之短,因而調動了鄧羌之長,結果大獲全勝,就好像馴服猛虎、駕馭烈馬一般。在那種生死存亡一發千鈞的緊要關頭,如按常規辦事,拘執一端,錯走半步也會全盤皆輸。王猛在處理鄧羌問題上表現出來的過人度量、通權達變和善於馭下等方面的高水平,實在使人驚嘆不已!北魏史學家崔鴻曾對此贊不絕口。
王猛率軍長驅而東,包圍了鄴城。鄴城附近原先劫盜公行,這時變成了遠近清靜。王猛號令嚴明,官兵無人敢犯百姓,法簡政寬,燕民無不額手稱慶,奔走相告。同年十一月,苻堅親率十萬精兵前來會師,燕臣開城門投降,逃走的慕容幃、慕容評等全部被追拿回來,前燕滅亡了。苻堅給王猛加官晉爵,封為清河郡侯;又賜予美妾、歌舞美女共五十五人,良馬百匹,華車十乘,王猛固辭不受。他鎮守鄴城,選賢舉能,除舊布新,安定人心,發展生產,燕國舊地六州之民如同旱苗逢雨,歡欣雀躍。
後來,王猛入朝任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與苻堅回過頭來解決殘存於西北等地的割據勢力,先滅仇池,孤立了前涼。當初王猛大敗張天錫時,曾俘獲其將陰據及甲士五千人,這時即派人送他們回去,並捎去王猛給張天錫親筆信一封。王猛在信中引古論今,透闢地分析了天下大勢和涼國的危險處境,勸張翻然悔過。張見信大懼,寢食不寧,終於向秦謝罪稱藩。接著,隴西鮮卑乞伏部、甘青之間的吐谷渾等也都臣服於秦。建元九年(373年)至十年(374年),秦定巴蜀及其以南地區。到王猛死前,秦已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前涼與代雖然保有一隅之地,但已臣服於秦),十分天下,秦居其七,東南地區的晉政權已感到巨大的壓力,無人再敢「北伐」。
[編輯本段]臨終遺至言
王猛積勞成疾,終於在建元十一年(375年)六月病倒了。苻堅親為王猛祈禱,並派侍臣遍禱於名山大川。碰巧王猛病情好轉,苻堅欣喜異常,下令特赦死罪以下。王猛上疏說:「想不到陛下因賤臣微命而虧損天地之德,自開天闢地以來絕無此事,這真使臣既感激又不安!臣聽說報答恩德最好的辦法是盡言直諫,請讓我謹以垂危之命,敬獻遺誠。陛下威烈震懾八方荒遠之地,聲望德化光照六合之內;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如拾草芥。然而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終。所以,古來明君聖王深知創業守成之不易,無不戰戰兢兢,如臨深淵。懇望陛下以他們為榜樣,則天下幸甚!」苻堅讀一行字,抹兩行淚,悲慟欲絕。這年七月,苻堅見王猛病危,趕緊詢問後事。王猛睜開雙眼,望著苻堅說:「晉朝雖然僻處江南,但為華夏正統,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後,陛下千萬不可圖滅晉朝。鮮卑、西羌降伏貴族賊心不死,是我國的仇敵,遲早要成為禍害,應逐漸鏟除他們,以利於國家。」說完便停止了呼吸。苻堅三次臨棺祭奠慟哭,對太子苻宏說:「老天爺是不想讓我統一天下呀,怎麼這樣快就奪去亍我的景略啊屍於是,按照漢朝安葬大司馬大將軍霍光那樣的最高規格,隆重地安葬了王猛,並追謚王猛為「武侯」——如同蜀漢追謚諸葛亮為「忠武侯」(世人簡稱「武侯」)一樣。秦國上下哭聲震野,三日不絕。
諸葛亮死前表奏後主劉禪:「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其餘一無所求。王猛臨死,囑咐其子以十具牛(二十頭牛)耕田務農,其餘亦一無所求,比諸葛亮還要清儉。苻堅常把自己與王猛的關系比為劉備與諸葛亮的關系,但劉備比孔明年長二十歲,而苻堅卻比王猛小十三歲,所以盡管限於君臣名分,苻堅卻始終把王猛當作兄長敬重,雙方感情極為深厚。王猛五十一歲死時,苻堅才三十八歲;一旦失去這位兄長、老師和最得力的助手,苻堅頓時陷於極度悲痛之中,經常潸然淚下,不到半年便已須發斑白了。半年之中,苻堅恪遵王猛遺教,兢兢業業地處理國事,著重抓了擴大儒學教育和關心民間疾苦兩件大事,並且都大有成效。其後,苻堅迅速滅掉前涼和代國,完全實現了北方的統一,東夷、西域六十二國和西南夷都遣使前來朝貢;原屬東晉的南鄉、襄陽等郡(轄境在今湖北)也被攻奪下來。至此,前秦臻於極盛。
遺憾的是,苻堅後來忘記了王猛的遺教,於王猛死後八年的建元十九年(383年)不顧群臣的普遍反對,悍然調集九十餘萬大軍進攻東晉,結果在淝水(在今安徽境內)之戰中一敗塗地。而王猛叮囑再三要苻堅除掉的鮮卑、羌族上層陰謀分子,如慕容垂、慕容沖、姚萇之流,因為未被除掉,這時便乘機舉兵造反,紛紛。割據自立,把前秦的一統江山攪得七零八落。到了建元二十一年,苻堅被姚萇殺害了,年僅四十八歲。又過了九年,前秦也終於滅亡。大分裂的局面一直延續到元嘉十六年(439年)北魏統一北方才告一段落。
王猛臨終遺言(包括疏文),寥寥數語,卻都關繫到前秦國家的興衰存亡,可謂一言九鼎,勝過千言萬語。他死後八年的歷史結局完

㈥ 呼斯楞的草原兒子

文:藎馨(遼東廚子)
巍巍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地域廣闊的內蒙古自治區,猶如一隻展翼高飛的雄鷹,鎮守著祖國的北疆。「富饒的湖泊」巴彥淖爾盟坐落於雄鷹的左翼之上,黃河從它身邊靜靜流過。這里正是呼斯楞的家鄉。 清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改元稱帝,對內蒙古地區設旗治理。順治五年(1648年),在攝政王多爾袞的領導下,清廷正式設立烏拉特前旗。時過境遷,今日烏前旗已有16個民族的人們長駐。
(註:2004年,國家撤巴彥淖爾盟,改設巴彥淖爾市。07年「扯鄉並鎮」,全旗設九個鄉鎮(蘇木),有4個蘇木處於牧區,巴音花鎮便是之一。)
巴音花鎮東距包頭市50公里,南與鄂爾多斯市隔黃河相望,是巴彥淖爾的東大門。這個小鎮只有376平方公里,轄7個嘎查(村),總人口1萬多人,牧民三百餘戶。 1982年的盛夏,呼斯楞就出生在巴音花鎮烏日圖高樂嘎查的一戶牧民家中。
蒙古人為新生兒起名字,很多都是與草原上的生態相關的,如「布日古德」是「鷹」,「傲日格勒」是「山峰」,「赤那」是「狼」,男孩子還有不少叫「巴特爾」的,那是「英雄」的意思。這個大胖小子的降生,給小小的嘎查增添了美好的生機,全家人歡欣雀躍不已。父親給寶寶起名「呼斯楞」,寓意著理想與希望,將家人的無限期望寄予在這個小寶貝的身上。
小呼一天天長大,到了淘氣搗蛋的時候。父母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兒,總看不住他。有一天,小呼想聽收音機唱歌,可是爸爸媽媽都在外邊為了養活他而忙碌著,自己的小個子又夠不著高置在櫃上的收音機,聰明的小呼搬來一把小板凳墊在腳下。還是夠不著。對了,家裡有盆兒仙人掌,開得高高大大的,就是它了!小呼一腳踩著小板凳,另一隻腳踏著仙人掌,抻長了小胳膊,向收音機的方向前進。可惜小呼實在是太小了,身體的平衡能力還沒趕上他的智商,趔趄一下子,一屁股坐在仙人掌上。痛得小呼嗷嗷哭喊,這下把爸爸媽媽都叫回來了.根據呼斯楞後來的回憶,那棵長得很美的仙人掌把它長了許多年的寶貝刺都賜給了我當時的小屁股,爸爸媽媽都給嚇壞了,把小呼放在床上,小臉向下屁股向上,兩口子齊心協力把小呼小屁股上的刺兒一個不落地全都拿下,拔了足足一下午,小屁股才恢復原來的溜光水滑。
三年後,母親給小呼生了弟弟小小呼,更加罩不住小呼,乾脆把他送到外婆那兒去放養.外婆每天給小呼講故事,唱歌謠,做好吃的蒙古風味,把小孫兒喂養得白白胖胖.轉眼,小呼上了幼兒園.爸爸媽媽倒是不用擔心小呼再放羊了,新的煩惱又來了.老師告訴小呼的爸爸媽媽,小呼算術很不行,甭說計算,一至十這十個數字他都不能按順序說出來,媽媽嚇壞了, 以為這個不省心的小鬼是不是得了什麼閱讀障礙症?還是真的腦子出了問題?爸爸卻覺得兒子不是一般的小孩,不能用一般的方法教。老呼大叔相當地有才,選擇用音樂的七個音階來啟發小呼.在八十年代,電子琴還是很昂貴的物件兒,呼爸爸不惜血本把這個大傢伙搬進了家,給小呼學習,娛樂. 這下可不得了,從此小呼的音樂天賦被父親的愛心徹底激活.
至今,呼斯楞家中仍珍藏著一盤磁帶,裡面裝著的是三歲的小呼的美妙童音.那首歌叫做<黃岩>,是小呼來到世上學會的第一支歌,老呼大叔一句一句教他的:
在那黃色的山峰上掛起了黃色的彩虹, 想起了哺育我的母親,心中陣陣思念啊! 在那藍色的山峰上浮現了藍色的彩虹,想起了慈愛的母親,心中漸漸悲痛啊!
在那紅色的山峰上飄著那紅色的彩虹,想念著慈祥的母親,心中默默地哭泣。
老二還小,離不開媽媽照料。漸漸長大的小呼經常跟著爸爸一起出外放牧。說是放牧,更多的時候,小呼是跟爸爸一起嬉鬧,在娛樂中學習蒙古男兒的本領。「我們的草原是東一面西一面的山坡,早上起來,把羊從羊圈裡放出去,自己去到山坡上吃草。晚上了,對著羊群高聲呼喚一嗓子,他們就自己回來了。」(每天對喜羊羊嚎叫,日復一日,或許呼斯楞的大嗓門就是這樣子練出來的~)
小呼家裡的氈房不算大,每當有遠方的朋友來探訪就不夠住了。老呼大叔和呼媽媽特別熱情好客,到了這個時候就叫小呼帶上羊皮住到蒙古包外的勒勒車上。勒勒車不算大,正好裝下小呼。小呼像個小野孩兒一樣裹著身羊皮在小車上將就,老兩口總會放心不下,媽媽要看著二小子走不開,老呼大叔就會悄不瞪地出來看看小呼,給睡得噴噴香的小寶貝掖掖羊皮被子。長大後,呼斯楞很懷念這種日子,「以後有錢了,我一定買一套大房子,放一輛勒勒車在屋裡,看著也好。
呼斯楞15歲的時候,老呼大叔因病去世.母親正值盛年,便遭受飛鴻失伴之痛,未來更要面對獨自撫養兩個兒子的重擔。漢人說,無父曰孤,兩個半大小子成了孤兒.呼斯楞回憶當時像天榻下來一樣。
天人永隔,父親只能在小呼的夢中出現.夢中,父親把著兒子的小胳膊搭弓射箭,把著他們的小身子跨上馬背,一大一小兩個身影向神聖的敖包獻上哈達......
幾個月後,高中的特招通知書下來了,小呼揮別了母親和弟弟,從此帶著額吉的牽掛,開始了游。 三年時光如流水,初戀的姑娘,聲樂老師的指點,第一次登台演唱......
一頁頁翻過,都已成為美好的回憶, 游牧少年小呼長成了大小夥子呼斯楞。
2001年,呼斯楞被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錄取,成為影視表演專業的學生。收到通知書的時候,呼斯楞還在家中和弟弟一起幫媽媽幹活兒,媽媽恨不得手中有個超高分貝大喇叭向全嘎查的人通報。
那日蘇人如其名,像松樹一樣高大挺拔,耐寒扛凍,堅韌不屈。呼斯楞滿月的那天,那媽媽抱著剛滿周歲的小那那去看新鮮出世的小呼,從那時候起倆人就算正式認識了。那日蘇是獨生子,呼斯楞當時也是獨苗一棵,兩個小男孩經常一起玩耍,是一對好安達,說兩個人是光腚長大的一點兒不為過。呼老二降臨人間,小哥倆還經常一起逗他玩兒。
那日蘇比呼斯楞大一歲,當呼斯楞在高三掙扎時,那日蘇已經到呼和浩特上大學了。呼斯楞的通知書一到,那日蘇心裡可美了美了,分開了一年的小兄弟又能廝混在一起了~
大學里一年的歷煉,使從小在鄉鎮上長大的那日蘇視界開拓不少。同學中蒙古族人很少,結識了扎旗來的同學瑪希巴圖包玉民後,很快成了好哥們兒。校園中流行組業余愛好社團,音樂學院中流行組樂隊。眼瞅著身邊的不少同學都組織起了樂隊,哥幾個也心癢癢起來。縱覽周遭的同學們,漢族的走中國流行搖滾路線,蒙古族的走外蒙流行搖滾路線,哥仨一合計,咱不如就走有中國特色的民族電聲結合的流行音樂路線吧,一拍即合!不過,才三個人,人太少。怎麼辦?
那日蘇人稱那德才,有德又有才的意思,這種小事自然是小CASE,早就相中了那個白胖白胖的呼斯楞啦!那大胖小子從小唱歌就好聽,從小對著喜羊羊狼嚎(羊羊不但沒跑還能自己找到家)還會彈鋼琴,拉過來既能當主唱,又能當鍵盤手,新學期也要到呼市上大學了,沒有人比他再合適的了!於是乎,趁著放假,那日蘇第一時間回到家鄉,找到了呼斯楞。就這樣,呼斯楞還沒到表演系去報到,就忽忽悠悠走上「不務正業」的道道。
這邊那德才忽悠呼斯楞的時候,那邊瑪希老包哥倆抓緊時間籌備,先從別的同學那裡借來了樂器研究琢磨,自學成才。等到那日蘇帶著呼斯楞凱旋的時候,四個小老爺們兒情不自禁地殺向飯館慶祝樂隊成立。人員的問題算是解決完了,樂隊還沒有名字,哥幾個在胡吃海塞的時候也沒忘了開會商量。
2001年七月的一天,呼和浩特市區某家餐館里,「額爾古納」---這條蒙古族人民心中神聖的母親河,在餐桌上被哥四個全票通過確定為樂隊的名字,歲數最長的瑪希巴圖當選為隊長,那日蘇由於能說會道被一致推舉為樂隊發言人。
離新學期開學還早著,樂隊磨合排練一些時日後,找了家酒吧駐唱。一來累積些現場演出經驗,二來賺些實惠兒滴銀兩,解決樂器升級的問題。不久,經朋友的介紹,斯日古冷這個小朋友加入了進來,額爾古納樂隊雛形初現。 話說進入酒吧表演的最初日子,呼斯楞還沒有多少舞台表演經驗,一晚上好幾十首歌也真是夠嗆,有幾次居然唱著唱著就忘了詞,如果是蒙語歌還能湊合兜回來,畢竟漢族聽眾聽不懂,蒙古族的兄弟也能寬容,要是漢語歌就不好瞎編了,在座的客人都能聽懂,可就現了大眼了~一到這時候呼斯楞就向發小那日蘇拋「媚眼」,那日蘇能唱就接,接不了就編,過程雖一驚一乍的,怎麼說都比呼斯楞現眼強!
樂隊每天晚上都要唱上好幾個小時,盡管兩個主唱交替,也不是輕松的事。好在哥幾個都是才華橫溢,除去固定曲目,還添加了民樂演奏,瑪希隊長吹竹笛,老包拉四胡,冷仔秀馬頭琴名曲和鋼琴名曲,老那表演火畢斯這個失而復得的老 東西,呼斯楞沒有寶貝可奏就跳安代舞活躍氣氛。
白天,哥們兒該上學的上學,拍拖的拍拖,總之各忙各的。一到晚上,哥五個一起吹拉彈唱,場面何其壯觀?五個小伙兒的才華在這家小酒吧里發揮到了極致。
時間剛剛入秋。某個晚上,樂隊如常來到酒吧表演。在後台准備時,有人找到了他們。原來來人正是內蒙古電視台《電視大明星》欄目的編導。他說他如何如何欣賞他們,准備給他們做一期節目,並且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見,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他們得有自己的原創音樂作品。
若干天後,哥幾個生平第一次上了電視,內蒙古電視台的字幕上第一次出現「額爾古納樂隊」這個名字,樂隊第一次唱了自己的第一首原創作品《無言的訴說》。這首蒙語歌,出自大才子瑪希巴圖之手。從後來的情況看,瑪希還是比較擅長寫流行搖滾和家鄉題材的抒情作品,比較少有《無言的訴說》這類愛意綿綿的情歌。根據可靠情報,這首歌誕生之前,瑪希剛剛被心上人給甩了,成天抱著吉他悶悶地瞎撥弄。《無言的訴說》就這么出世了!說來還得感謝那位姑娘,要不是她狠下心把瑪希甩了,《鴻雁》專輯里恐怕就不會有這首讓樂隊少有的傷心情歌了。 節目播出後,一石激起千層浪,樂隊就迅速成為內大校園里的風雲人物,收獲粉絲無數,五個男生也成為內大美女們明愛暗戀的對象。
幾個月後,內蒙古自治區舉辦首屆校園歌曲大獎賽,瑪希發功寫曲,哥幾個合作搞歌詞,搗騰出一首《老榆樹》拿去參賽,真不給別的同學面子,第一次參加比賽就把一等獎的獎杯拿到手。比賽舉行獲獎作品匯演時,額爾古納樂隊五個兄弟站在舞台上,驕傲地唱著,那是他們第一次察覺到自己的歌曲感動了別人,同時歌迷的熱情也感動著他們。從這一刻開始,五個毛頭小伙兒深深感到音樂力量的偉大與強悍。
這是2001年11月,距離樂隊成立剛剛四個月的事。 2003年,王猛在同學的介紹下加入了額爾古納樂隊。聽名字也能聽出來,王猛大哥是樂隊里唯一的「少數民族」,他獨特的形象也成為樂隊別致的一景,幾個調皮的小子常常說他是「聰明絕頂」。他長
了一張酷肖王小利的臉,同一個發型,同樣的小眼,大腦袋鋥亮,笑果十足,成名後常常被人認出「哎呀媽呀,那不是劉能么?」~時至今日,這個「唯一」的身份,仍令不少人疑惑,成天跟五個蒙古族小伙在一起,語言風俗都不同,他卻能很快融合其中。這是為什麼呢?猛哥是六人當中歲數最大的,當呼斯楞和阿冷兩個小鬼剛上初中的時候,猛哥已經是內師大的新生了。猛哥修的是體育專業,他所在的男生宿舍加上他共住八個人,同居一室的七個兄弟清一色全是蒙古族,而他,王猛,也被迫隨了大流一直過著蒙古族的日子。兄弟八個一起生活了足足三年六個學期,第四年要實習的時候才分開。這時,樂隊哥幾個不是在上高中就是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猛哥後來說,「我們一下子就融合在一起了,因為有一種共同點——音樂。」
2004年,是老那 老包 老瑪在內大的最後一年。此時,額爾古納樂隊在內大已是聲名顯赫。六個人常常開會,沒事的時候是茶話會,有事的時候是通氣會。這一次,寡言少語的瑪希巴圖一開口便震住了幾個兄弟,他說:「我們應該做專輯!」 從樂隊成立到04年,樂隊已經陸陸續續有了幾首原創作品,如果能有一張真正的專輯,對於額爾古納樂隊簡直具有開天闢地的意義!哥幾個全票通過,而且說干就干。
要出專輯得要有足夠的作品,經過數次選歌會,最先定下《烏蘭巴托之夜》,這首在草原上廣為傳唱的外蒙古流行經典作品。外蒙古由於政治上的關系與西方接觸較多,流行音樂風格也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在血緣和語言風俗上的與內蒙古有著天然聯系,再加上內蒙古蒙古語現代化的流行音樂作品比較匱乏,外蒙古的流行音樂因此相當受歡迎,樂隊選中這首歌也是向外蒙音樂人表達敬意。《在遠方》 《夜的私語》《情鏈》《漂亮姑娘》《美麗的莫尼山》《侯鳥》《愛人》《夜》《輕思》《尋》《老榆樹》 這些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在激烈的討論後也成功入圍。
有了作品,就該准備資金進棚錄制了。六個男生,只有王猛畢了業,還是「不務正業」,剛剛夠養活自己和寶貝鼓而已。餘下五個在校生,數目龐大的學費都是由家裡出,再也拉不下來臉向家伸手,於是各自回到家鄉去另尋援手。草原的人們都是深明大義,為了支持額爾古納樂隊做出好聽的原創蒙語音樂,都盡自己所能出錢又出力,再加上兄弟們各自平時省下的一點積蓄,總算湊夠了錄音費。
專輯是在呼市一家不算大的專業錄音棚製作的,錄音師是來自外蒙古的瑪卡。這是兄弟們第一次進棚體驗專業水準的製作,六個大小夥子在專業老師面前個個謙遜的像個小孩子,認真聽老師的講解,有不懂的地方張口就問,為日後獨立製作音樂夯下基礎。
專輯錄制了一半的時候,瑪卡老師不辭而別,他的簽證到期,回老家烏蘭巴託了。哥幾個後來回憶起這時的窘狀,還是忍俊不禁:「我們幾個當時全都傻了~」。六個人眼前的,只有龐大的設備和錄了一半的成品。剩下一半可咋整捏?民主的額爾古納樂隊又民主了一回,五個人一致認為瑪希巴圖很有前途,生生把老實巴交的老瑪推上了首席錄音師的大位。老瑪自己都承認,自己當時對電腦一竊不通,是個小白。
不管過程多麼刺激,《額爾古納樂隊》蒙語專輯總算是順利誕生了。在六子心目中,這張薄薄的碟片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珍貴。這張蒙語原創專輯很快在市面上售磬,還在市面上見到的都是盜版。回憶起來,樂隊仍覺得這是一張「勇敢的 振奮的」專輯! 第一張原創專輯成功在內蒙發行,很快更多人認識了這個年輕的樂隊。有人看上了他們,邀請樂隊到深圳發展,酬勞不菲。就在此時,樂隊結識了納森老師---在央視播新聞的蒙古族老鄉。納
森老師在偶然的機會下聽到樂隊的專輯很是欣賞幾個小夥子,忍不住像個小粉絲一樣跑到酒吧找他們,並向小夥子們建議到北京去發展。
有翅膀就渴望飛翔。去北京還是深圳?兄弟六個第一次產生分歧。經過一夜漫長的探討,六人終於達成一致,認為去深圳雖然短期內可以提高收入並改善樂隊的硬體,但同樣伴隨南北文化差異帶來的不被認同的高風險。而北京,自古便是全國的文化中心,又曾是蒙元帝國的大都,相比下更加容易認同蒙古族文化。
2005年1月15日,額爾古納樂隊正式通過六人決議:南下北京。六個准爺們兒還一起拉勾勾約定,在北京認認真真地發展兩年,如果不被認可再回呼市。第二天晚上,六兄弟在三十多位親朋浩浩盪盪的歡送下,登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回想起當時的情形,那日蘇笑說,當時六個人好像農民工進城打工一樣,只不過手裡多了幾件樂器。更讓那日蘇壞笑的是,跟親朋告別的時候,樂隊中居然有人哭了。(那日蘇這傢伙口風一點兒也不像他名字那麼「松」,緊得狠吶~呼斯楞在不在其中,有待考證。有,他也不會承認的。)
樂隊在納森老師介紹下,來到他弟弟開的酒吧表演。六個人住在一間不大的小屋,剛剛裝得下六個人睡上下鋪和寶貝樂器。條件簡陋了些,哥幾個還是很快融入了周遭環境。最初,樂隊的表演還是以蒙語歌曲為主,「很多的漢族人雖然聽不懂內容,但是他們能夠感受到音樂傳遞出來的情感。」樂隊的表演得到了北京漢族同胞的認可,欣慰之餘也不忘改善單調的節目,「電聲、民樂等輪番上演,最後我們還會來上一段蒙古族舞蹈。」很多陪伴他們成長的民歌在他們的演繹下,在北京被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外國的人們喜愛。小夥子們在北京的酒吧里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身在異鄉為異客。手頭不太富裕,生活上還有待適應,六個人的小日子卻也過得有滋有味兒有情有趣兒。只是有時候兒,只是那麼偶爾,會思念千里之外的大草原,想念父母手足,想那心愛的姑娘,想家裡的牛馬羊群,想看家的小狗子,想額吉熬的奶茶香,一直想到夢里。
某天晚上,樂隊照常演出。有桌客人一坐下,就點唱《鴻雁》二十遍。都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回哥們兒算是開眼界了。沒辦法,誰讓人家是上帝,還好,樂隊有兩個主唱,二十遍就二十遍吧,你敢點哥們兒就敢唱。二十遍《鴻雁》唱了足足將近兩個小時,點歌的客人的發型好像金毛獅王,極其認真地欣賞樂隊的表演,不多會兒,開始在臉上來回摸娑,金毛獅王不是在擦粉,是在抹眼淚.獅王旁邊的兩位大哥,和呼斯楞一樣乾脆利落的小短頭,一個靜靜品酒,一個默默抽煙。
後來的後來,小子們才知道,那個點唱二十遍《鴻雁》聽到淚水嘩嘩流的獅子王正是張宏光----那個寫出《康熙帝國》《孝庄秘史》這些豪邁旋律的作曲家,坐在他旁邊的兩個人,一個叫韓磊,一個叫呂燕衛。
原本,樂隊六個兄弟都已經做足了心理准備,在北京可能會過著住地下室,吃饅頭就鹹菜的日子,到北京才三個月,已然站住了腳,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片根據地----張宏光旗下的四季光芒與樂隊簽了約。再後來,大家眾所周知的,額爾古納樂隊踏上央視的舞台,與阿寶鳳凰傳奇一起闖進了年度決賽,最終成為第一界《星光大道》年賽的季軍。當年底,第一張漢語專輯《鴻雁》順利地發行。一年後,由於四季光芒業務轉項,樂隊與之結束合作,和呂燕衛走到一起,成為飛旗的一員。 《候鳥》MV相當可怕,一不小心,當中的一個簡單唯美的畫面竟在日後成為現實。鏡頭中,六個小夥子在草原上奔跑,先是阿冷率先跑在眾人的前面,而後,是呼斯楞,張開雙臂,甩開眾人,盡情在草原上滑翔奔跑。《夜色》中,呼斯楞更是被眾人群毆~
2009年4月,額爾古納樂隊第二張國語專輯〈往日時光〉發行的新聞發布會在呼市舉行。此時,離開有時的阿冷短暫回歸助陣,鴻雁終於重新「對對排成行'.台上,那日蘇唱道:「我們曾是最好的夥伴,共同分享歡樂悲傷...... 詞作者克明老師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的一時感觸竟成為樂隊裂變的讖詞。
從5月中下旬開始,粉絲們突然發現,論壇上不去了,無論怎麼登陸,回應的只是冷冰冰的「無法顯示網頁」。2009年6月3日,額爾古納樂隊通過貼吧發表公告,宣布已與飛旗音樂正式解除合約。作為主唱,呼斯楞選擇了離隊,續簽飛旗音樂 。額爾古納樂隊開始以四人的形式重新出發。
幾天後,網上即出現一篇名為《四成員與呼斯楞反目》的報道,將呼斯楞與飛旗推向風口浪尖。謾罵與指責遍布貼吧,Q群,口水滿天飛。諸位歌迷也分為三派:力挺樂隊並且把飛旗,呼斯楞當黃瓜拍的 ,繼續挺呼的並與反呼派斗爭到底的,最後就是極少數的冷靜派---以廚子為代表,不管孰是孰非,尊重各自的決定,一如既往支持雙方。 (臭美一把,嘿嘿~)
有人說,呼斯楞為錢不要兄弟了。有人說,飛旗拆散樂隊蓄謀已久。熱愛樂隊的朋友們無不惋惜難過。08年斯日古冷已經以秘密的方式離開,六人的額爾古納樂隊成為往日時光。
7月17日晚,呼和浩特市。內蒙古第十屆昭君文化節開幕式《天堂草原·草原的天堂》晚會現場。高高的站台上,兩聲長嘯,動感的電子節奏,呼斯楞首次演唱單飛後的個人作品《塞北》。拋卻周遭的非議,呼斯楞在偌大的舞台上盡情狂奔,將滿腹心事化作歌聲盡情釋放......
09年7月26日,樂隊通過貼吧發表全新EP《信念》。
老子說,禍之福所倚之,福之禍所伏兮。
六人的額爾古納樂隊已經成為過去時。
無論是呼斯楞,還是四人的額爾古納樂隊,各自經歷了痛苦的涅盤之後,喚發出全新的光彩。(絕不是某某油廣告)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大慶。煙花璀璨,喜氣洋洋的天安門廣場上,身著節日的華服,呼斯楞與斯琴格日勒在慶典晚會上代表蒙古族向建國大慶獻唱《贊歌》。站在一起的合唱夥伴中,還有已經長大的呼老二,玉樹臨風,長得像極了老呼大叔.有人說呼老二長得比哥哥高比哥哥帥,一點兒都不拔瞎。可以想見,此時此刻,遙遠的草原上,額吉的心裡該是多麼的欣慰與感慨。
國慶60周年慶典晚會侯場留影,右一為呼老二
09年11月17日晚,胡錦濤主席為來自美國歷史上首位上任第一年訪華的非洲裔總統奧巴瑪舉行的歡迎晚宴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隆重上演。
在VIP們(濤哥,寶寶,著名歌唱家彭老師的先生老習,大耳朵總桶,克林燉夫人,賴死,落家灰等等)的眾目睽睽下,呼斯楞代表蒙古族同胞演唱了草原上流傳了300年不息的《鴻雁》。演出結束後,濤哥和大耳朵等VIP們一一與演員們握手,新聞聯播里也能看到,演員們混站成一排,呼斯楞溜圓的腦袋瓜子身穿一身大藍蒙袍在人堆里格外扎眼,拍著巴掌小歪嘴咧得跟荷花似地靜靜恭侯握住濤哥和大耳朵的手.黑黑的大耳朵總桶被呼斯楞的歌聲打動,給了這個牧人家的白胖小伙兒最高度的評價。他說,在他的心目中,偉大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當前的生活狀態就是小呼歌中所唱的樣子滴!唯一可惜的是,他說這些的時候,沒有任何媒體在場。(狗仔隊長干起了包工隊的活兒,掘地八尺外加甜言蜜語裝好奇寶寶從沁雪她鄭叔叔嘴裡套出來的:)
年底,呼斯楞單飛後的首張個人專輯《塞北鴻雁》正式發表.這張專輯延續了以往樂隊時期漢語與蒙語結合的風格,收錄了6首全新原創歌曲和7首重新演繹過的精選曲目。金龍危雞之下沒有高調華麗的宣傳,只有動聽真誠的音樂.
這個冬天,是北京城五十年來最冷的一季。在昔日繁華的帝都,呼斯楞度過了他不平凡的2009.
2010年初,貼吧里發表了有史以來最感人肺腑地一個帖子,是一個叫老男人F的夜貓子深更半夜不睡發來的,感動指數五顆星:「快過年了,預祝虎迷們更加快樂!老虎吧越來越紅火,老虎新專輯大賣!」署名是「額爾古納樂隊全體兄弟(那日蘇代筆)」,時間定格在1月28日的凌晨,02:05.(之前小道上傳說,兩個光屁股長大的小哥們兒撕破臉皮,誰也不睬誰。老天爺作證,一切謠言都見大頭鬼去吧~)廖廖數語,在寒夜裡讓人心裡暖意融融。
每提春節必是演藝公司及藝人們走穴吸金的絕佳時機.2010年的春節前夕,呼斯楞的小嘴發揮出非常強悍的功能,說服了上峰放他回家.老闆一點頭,呼斯楞便拎著大包小包撒丫子立刻直飛包頭,轉坐大巴第一時間奔回家鄉.他已經四年沒在家過年了,好久沒有見到親愛的額吉和高中同學了,還有呼老二......
十幾天里,呼斯楞成為整個嘎查的焦點,總有熱情的人們來看望,不知不覺間又長了幾斤膘兒. 草原的冬夜,篝火旁,牧民們歡歌載舞,用醇香的奶酒迎接在外漂泊的孩子回家團圓.
藍天碧野,雄鷹展翅.呼斯楞再次飛向南方......

㈦ 淝水之戰,8萬晉軍打敗87萬秦軍,靠的不是運氣,而是這兩位英雄嗎

中國歷史上有這樣兩位居功至偉的英雄。

當統治了整個北方的胡族政權,87萬大軍大舉南侵時,是他們為華夏民族力挽天傾,避免如南宋崖山之戰那樣,【神州陸沉】的悲劇,提前千年到來。

叔叔坐鎮中樞,主持大局,完備戰爭准備,侄子在前線統帥大軍,沖鋒陷陣,終於,做中流之砥柱,挽狂瀾於既倒,打贏了這場史詩般的奇跡之戰。

他們當然就是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和謝玄叔侄。

東晉尚書令:謝安(公元320年—公元385年)

王猛率軍攻滅前燕、屢敗前涼,一統中原地區。前秦軍更攻取東晉的梁益二州,占據巴蜀漢中之地。

王猛死後,苻堅自掌國政,依仗強大國力,先滅前涼,再攻滅拓跋鮮卑的代國(後來北魏王朝的前身),統一中國北方,並南下奪取東晉的襄陽、彭城兩大戰略重鎮,又派呂光西征,平定西域三十餘國,此時十分天下已得其七,版圖之龐大已經遠超曹魏,不亞於此前的大統一王朝如東漢/西晉。

㈧ 才能遠超諸葛亮,王猛是被歷史低估了嗎

歷史上漫長悠久,就像是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河,時而波瀾壯闊,時而平靜安謐,時而暗流洶涌濁流滾滾,時而舒緩長流清澈見底,在這條大河之上誕生了無數的風流人物,他們的光彩照耀古今,同這條大河一樣將永遠流傳下去。

王猛在治理國家上是一個能人,帶兵打仗的能力也不差。他領兵期間,攻必克,戰必勝,表現出了一個一流的軍事領導者和大將風范。幫助苻堅使前秦橫掃北方,和東晉相對立。王猛的功勞不可忽視。

但王猛終究是操勞太多,最終積勞成疾得了大病,而這個時候苻堅親自為王猛祈禱,碰巧王猛病情稍微好轉,就大為欣喜下令特赦死罪以下。王猛對其也是非常感動,在生命垂危之時,依舊為苻堅規劃了以後的路線,堪稱是諸葛丞相一般,為了國家君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物。

㈨ 王猛是哪個朝代的人

王猛,字景略,明帝太寧三年(325年)生於青州北海郡劇縣(今山東壽光東南)。在他出生前二年,青州被羯人石勒建立的後趙政權攻破,東晉降卒三萬人死於非命。到王猛出生時,後趙已席捲中原,兵鋒南向,與東晉夾淮水對峙。繼石勒稱帝的石虎,是個窮兵黷武、嗜殺成性的暴君,後趙國無寧日,民不聊生。年幼的王猛,隨家人顛沛流離,輾轉來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與河北南部)住下。

王猛家貧如洗,為了糊口,他年紀輕輕,便以販賣畚箕為業。有一回,王猛遠到洛陽賣貨,碰到一個要出高價買畚箕的人。那人說是身上沒帶錢,請王猛跟他到家裡拿錢。王猛跟著那人走,結果走進深山,被帶到一位須發皓然、侍者環立的老翁面前。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連忙說:「王公,您怎麼好拜我呀!」於是,老翁給了王猛十倍於常價的買畚箕錢,並派人送行。王猛出山回頭細看,才認出原來是中嶽嵩山。這段故事說明,少年王猛雖然身在泥途,卻已被獨具慧眼的有識之士發現了。那位老翁大概是個留心訪察濟世奇才而又有先見之明的隱士,就象張良當年遇到的黃石公一類人物。

王猛沒有被烽火硝煙吞噬,沒有被生活重擔壓垮。在兵荒馬亂中,他觀察風雲變幻;在凄風苦雨中,他手不釋卷,刻苦學習,廣泛汲取各種知識,特別是軍事科學知識。慢慢地,王猛長成為一個英俊魁偉、雄姿勃勃的青年,為人謹嚴莊重,深沉剛毅,胸懷大志,氣度非凡。他與雞毛蒜皮的瑣細之事絕緣,更不屑於同塵垢秕糠打交道,因而經常遭到那些淺薄浮華子弟的白眼和恥笑。王猛卻悠然自得,我行我素。他曾經出遊後趙國都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達官貴人們沒有誰瞧得起他,唯獨一個「有知人之鑒」的徐統「見而奇之」。徐統在後趙時官至侍中,召請他為功曹(郡守或縣令的總務長官,掌人事並得參與政務)。王猛遁而不應,隱居於西嶽華山,靜候風雲之變而後動。

王猛二十五歲以後數年間,北方的戰亂愈演愈烈,政局瞬息萬變。穆帝永和五年(349年),暴君石虎總算死了,而他的後代立即展開了兇狠的廝殺,直殺得「橫屍相枕,流血成渠」,一歲之中,帝位三易。大將冉閔乘機攻入鄴城,屠戮羯人二十餘萬,於穆帝永和六年(350年)滅趙建魏,遂「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立國不及二載便被從東北撲進華北的鮮卑慕容氏前燕政權滅掉。鄴城落入燕帝慕容俊之手,而關中等地各族豪強則紛紛割據,北方稱王稱帝者比比皆是。在這個過程中,氐族首領苻洪嶄露頭角了。

氐族屬於西戎族,原居今甘肅東南端,東漢末年內遷關中地帶,與漢人雜居,逐漸「漢化」。苻氏世為氐族酋長,石虎強徙苻洪及其部眾十萬至鄴城以南。冉閔稱帝後不久,苻洪自立為王,旋為部將毒死。其子苻健遵囑率眾西歸,於穆帝永和七年(351年)佔領關中,建都長安(今陝西西安市西北),稱天王、大單於,國號秦(史稱前秦)。次年稱帝,勢力日強。穆帝永和十年(354年),東晉荊州鎮將桓溫北伐,擊敗苻健,駐軍灞上(今西安市東),關中父老爭以牛酒迎勞,男女夾路聚觀。

王猛聽到這個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徑投桓溫大營求見。桓溫請王猛談談對時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廣眾之中,一面捫虱(捉掐虱子),一面縱談天下大事,滔滔不絕,旁若無人。桓溫見此情景,心中暗暗稱奇,脫口問道:「我奉天子之命,統率十萬精兵仗義討伐逆賊,為百姓除害,而關中豪傑卻無人到我這里來效勞,這是什麼緣故呢?」王猛直言不諱地回答:「您不遠千里深入寇境,長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卻不渡過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來。」桓溫的心思是什麼呢?他盤算的是:自己恢復關中,只能得個虛名,而地盤卻要落於朝廷;與其消耗實力,失去與朝廷較量的優勢,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敵自重。王猛暗帶機關的話,觸及了他的心病,他默然久之,無言以對,同時越發認識到面前這位捫虱寒士非同凡響。過了好半天,桓溫才抬起頭來慢慢說道:「江東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幹!」

桓溫原來打算麥熟後就地籌集軍糧,不料秦軍割盡麥苗,堅壁清野。眼見得軍中乏食,士無鬥志,他只得退兵。臨行前,他賜給王猛華車良馬,又授予高級官職都護(掌管邊地軍政和少數民族事務的長官),請王猛一起南下。王猛心想在士族盤踞的東晉朝廷里,自己很難有所作為;追隨桓溫則等於助其篡晉,勢必玷污清名。他回到華山向老師請教,老師也表示反對南下。於是,他便繼續隱居讀書。

㈩ 淝水之戰本質其實是前秦發動的統一戰爭,為何王猛卻自稱蠻夷呢

由於我們中國的歷史悠久,因此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都給現在的史學界帶來很多話題。雖然說來這些問題就跟要大家一定要分出朝代類型游戲一品官老爺和麻雀飛青天哪個更好玩一樣無聊。但這些事情比游戲卻更有意義。比如說金朝和南宋到底誰是正統,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之前討論過了,今天我們就不說了。今天我們再來討論另一個至今都沒有定論的爭議話題,那就是淝水之戰到底屬於反抗入侵呢,還是屬於前秦發動統一戰爭呢?如果這樣說還有網友不明白的話,我們就說的再詳細一點,那就是前秦苻堅發動的淝水之戰,其性質是統一戰爭呢,還是民族入侵戰爭。


這當然也是有理。可見淝水之戰在其醞釀階段,就顯示了它的兩重性質,既像統一戰爭,又像民族入侵戰爭。但王猛的自我異族話和東晉的自我"正統"化明顯站不住腳,苻堅的夢想是建立一個如唐朝那樣多民族聚居,以儒家為主導的開明國度。而王猛之流卻以民族這種狹隘的思想來劃分事物明顯不對,因此淝水之戰應該算是一場統一戰爭而不是入侵之戰。